CN109152050B -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050B
CN109152050B CN201710672472.5A CN201710672472A CN109152050B CN 109152050 B CN109152050 B CN 109152050B CN 201710672472 A CN201710672472 A CN 201710672472A CN 109152050 B CN109152050 B CN 109152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level
level set
target aggregation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24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050A (zh
Inventor
焦淑蓉
彭金磷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4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822853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承载的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DCI包含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的控制信息。终端设备需要首先接收PDCCH中的DCI,然后才能够在相应的资源位置上解调属于终端设备自己的数据。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为一个1毫秒(millisecond,ms)时间长度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或子帧。一般来说,在一个子帧内,可以有多个PDCCH。LTE系统规定了聚合等级和每种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PDCCH candidate)的个数。聚合等级表示一个终端设备的PDCCH所使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的数量,其取值可以是1、2、4、8中的一个。PDCCH的聚合等级越大,其传输的可靠性越高,但由于PDCCH占用的资源多,影响频谱效率。PDCCH的聚合等级越小,占用的资源越少,但传输的可靠性越低。每种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的个数表示每个终端设备在每种聚合等级下需要盲检的PDCCH的数量。在实际传输中,网络设备会根据DCI的载荷大小以及其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质量选取一种聚合等级,并采用该聚合等级下的某个候选PDCCH对应的资源给终端设备发送DCI,而终端设备则需要对自己对应的所有聚合等级下的所有候选PDCCH进行盲检测,检测出网络真正使用的PDCCH并获取DCI。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第五代(the 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的一类应用场景。URLLC业务对传输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为了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更短的时间调度单元,例如使用迷你时隙(mini-slot)或更大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作为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以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为迷你时隙为例,一个时隙被分为多个迷你时隙,此时,如果每个迷你时隙上的盲检参数与LTE系统中的盲检参数相同,则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所需要完成的盲检次数则会成倍增加,将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迷你时隙内无法完成对PDCCH的盲检,从而无法正确接收PDCCH,进而也就无法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因此,为满足URLLC业务或其他业务的传输需求,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也是终端设备盲检下行控制信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可以与现有技术中规定的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同。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各元素的取值可以与LTE系统中规定的聚合等级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网络设备当前确定的一个新的聚合等级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当前并不知道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任何信息。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给终端配置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因素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终端设备在该网络设备所服务的小区中的位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业务特性、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业务特性、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用户优先级、网络当前的空口负载。
业务类型,例如可以分为URLLC业务、增强型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业务等;业务等级,例如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业务特性,例如也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
用户优先级可以指该终端设备在开通相关业务时所签署的用户等级信息,例如,可以为金牌用户、银牌用户或铜牌用户。对于金牌用户,可以选择元素值较大的聚合等级集合,以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聚合等级集合,并将所选取的聚合等级集合告知终端设备,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避免始终采用固定的聚合等级集合进行PDCCH传输,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灵活调整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有效地适配终端设备对PDCCH传输可靠性的需求、空口传输效率的需求以及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对PDCCH盲检次数的限制需求等,并可以在各个需求之间进行适当的折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identity,ID)。
由于索引或ID占用的比特位较少,因此通过下发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ID的方式,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地,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例如,DCI)向终端发送该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中,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也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进一步地,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该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比如,该反馈信息可以是肯定应答(acknowledge,ACK)信息或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NACK)消息。
终端设备通过发送反馈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再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从而能够避免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信息,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在终端设备还未生效,但网络设备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过程的鲁棒性。
此外,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重传第一信息或重传第一信息中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网络设备使用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聚合等级传输第三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三DCI中携带的调度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用于指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也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配置。比如,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时间单元的下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刻或者下一时间单元之后的第T个时间单元,其中T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阈值信息,所述阈值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也是终端设备盲检下行控制信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可以与现有技术中规定的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同。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各元素的取值可以与LTE系统中规定的聚合等级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网络设备当前确定的一个新的聚合等级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当前并不知道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任何信息。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给终端配置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因素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终端设备在该网络设备所服务的小区中的位置、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业务特性、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业务特性、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用户优先级。、网络当前的空口负载。
业务类型,例如可以分为URLLC业务、eMBB业务等;业务等级,例如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业务特性,例如也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
用户优先级可以指该终端设备在开通相关业务时所签署的用户等级信息,例如,可以为金牌用户、银牌用户或铜牌用户。对于金牌用户,可以选择元素值较大的聚合等级集合,以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聚合等级集合,并将所选取的聚合等级集合告知终端设备,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避免始终采用固定的聚合等级集合进行PDCCH传输,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灵活调整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有效地适配终端设备对PDCCH传输可靠性的需求、空口传输效率的需求以及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对PDCCH盲检次数的限制需求等,并可以在各个需求之间进行适当的折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ID。
由于索引或ID占用的比特位较少,因此通过下发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ID的方式,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包括:该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中,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也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该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比如,该反馈信息可以是肯定应答ACK信息或否定应答NACK消息。
终端设备通过发送反馈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再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从而能够避免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信息,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在终端设备还未生效,但网络设备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过程的鲁棒性。
此外,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重传第一信息或重传第一信息中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检测该网络设备使用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聚合等级传输的第三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DCI中携带的调度信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用于指示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也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配置。比如,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时间单元的下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刻或者下一时间单元之后的第T个时间单元,其中T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的阈值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阈值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及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及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于本申请的一个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接入网设备120相连,接入网设备1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10连接。核心网设备110与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与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210的功能和部分的接入网设备120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node B,NB)、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如无特别说明,在本申请中,5G系统和NR系统的表述可以互换。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介绍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前,首先对本申请将涉及的概念或者术语做出说明,但这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1)聚合等级(aggregation level):
表示一个PDCCH所使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的数量。其中,CCE是控制信道物理资源的基本单位,一个CCE由至少两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组成,一个REG由至少两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组成。RE由一个时域符号内的一个子载波组成,是LTE系统和NR系统中的最小的物理时频资源。
在LTE系统中,聚合等级的取值可以是1、2、4、8中的一个,在NR系统中,聚合等级的取值还可能是16和32。网络侧根据DCI载荷的大小以及无线信道质量等因素,确定PDCCH的聚合等级。DCI载荷越大,对应的PDCCH的聚合等级就越大;无线信道质量越差,为了保证PDCCH的传输质量,所需要的PDCCH的聚合等级也就越大。
在LTE系统中,每个CCE由9个REG构成,每个REG包含4个可用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RE)。在NR系统中,每个CCE由6个REG组成,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内的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组成一个REG。
2)候选PDCCH(PDCCH Candidate):
为降低终端盲检的复杂度,系统针对每一个聚合等级在控制资源区域内定义了一系列的PDCCH可能出现的资源位置,这些资源位置称之为候选PDCCH(PDCCH Candidate)。终端需要检测的PDCCH Candidates集合称之为搜索空间(search space)。某一个聚合等级对应的PDCCH Candidates集合称之为该聚合等级下的搜索空间。LTE系统规定每个终端设备在每种聚合等级下都需要盲检测多个候选PDCCH。
3)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设备特定(UE specific)搜索空间:
在LTE系统中,公共搜索空间主要用于发送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等公共信息对应的PDCCH,由于是面向小区内所有终端设备的,所以聚合等级只有4和8。聚合等级大意味着物理资源多,码率低,可以让小区内所有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主要用于发送终端设备特有数据对应的PDCCH,聚合等级可以为1、2、4和8等,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下行物理信道质量、当前子帧调度的终端设备数等多个因素来选取合适的聚合等级用于传输DCI。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设备特定搜索空间可以有重叠的。
表1示出了LTE系统中聚合等级L、可用的CCE个数(或者称,搜索空间大小)和给定的搜索空间内需要监听的候选PDCCH数目M(L)的对应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1373464310000071
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聚合等级下,搜索空间的大小不同,候选PDCCH数目也不同。某个聚合等级下的搜索空间所包含的CCE的数目为聚合等级与该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数目的乘积。
4)下行控制信道:
本申请中涉及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该下行控制信息包括资源调度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例如该控制信道可以是PDC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新空口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ew adio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NR-PDCCH)以及随着网络演变而定义的具有上述功能的其他下行信道等。本申请中为方便说明,仅以PDCCH为例来进行说明。应理解,信道也可以叫做信号或者其余名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5)聚合等级集合:
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每个元素对应一种聚合等级。比如说聚合等级集合为{1,2,8},表示网络设备在传输PDCCH时可以使用聚合等级1、2、8中的一种,终端设备需要盲检测与聚合等级1、2和8对应的候选PDCCH。
聚合等级集合中的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PDCCH的个数可以参照现有LTE的规定,也可以参照NR系统的规定,本申请对不作限定。
应理解,下文中描述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第一聚合等级集合等均可以参照此处对聚合等级集合的描述,下文中将不再对相应或相同的概念进行详细描述。
现有技术中,以LTE系统为例,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网络设备采用LTE系统所规定的某一聚合等级传输DCI。终端设备需要盲检测PDCCH获取DCI,以根据DCI的指示,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上接收下行数据。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用于传输PDCCH的CCE的个数是变化的而且没有信令通知,所以终端设备不得不对聚合等级集合中所有可能的聚合等级下的所有候选PDCCH进行盲检。终端设备对PDCCH进行盲检的盲检复杂度由盲检参数确定,盲检参数包括终端设备需要检测的聚合等级的集合以及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的个数。
为了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更短的时间调度单元,例如使用迷你时隙(mini-slot)或更大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作为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以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为迷你时隙为例,一个时隙被分为多个迷你时隙,此时,如果每个迷你时隙上的盲检参数与LTE系统中的盲检参数相同,则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所需要完成的盲检次数则会成倍增加,将可能导致终端设备在迷你时隙内无法完成对PDCCH的盲检,从而无法正确接收PDCCH,进而也就无法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如果每个时隙上的盲检的总次数尽量保持不变,则终端设备在每个迷你时隙上进行的盲检次数会成倍减小。要减小每个迷你时隙上的盲检次数,可以通过减少聚合等级或减少每个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个数来实现。但是减少每个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个数会影响网络调度的灵活性,提高阻塞概率。另外,考虑到URLLC业务的可靠性需求,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较大的聚合等级进行DCI的传输。因此,为了提高终端设备的盲检速度,网络设备可以只使用较大的聚合等级进行DCI的传输。但是,由于网络设备传输DCI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DCI的载荷大小、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质量、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等,因此并不能保证网络设备始终可以使用较大的聚合等级传输DCI。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聚合等级集合,并将所选取的聚合等级集合告知终端设备,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说明,而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例如,第一聚合等级集合和第二聚合等级集合仅是为了区分可能不同的聚合等级集合。
图2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图2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或终端设备140。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S210,网络设备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也是终端设备盲检下行控制信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例如,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4,8},表示网络设备在传输PDCCH时可以使用聚合等级4和8中的一种,终端设备需要盲检测与聚合等级4对应的候选PDCCH以及与聚合等级8对应的候选PDCCH。
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可以与现有技术中规定的聚合等级集合(例如{1,2,4,8})所包括的元素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同。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各元素的取值可以与LTE系统中规定的聚合等级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举例来说,目标聚合等级可以是{1,2,8}、{8,16}等。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包括的元素的数量,以及每个元素的取值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以下因素中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因素一:终端设备在该网络设备所服务的小区中的位置。
举例来说,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和位于非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聚合等级集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在小区的边缘来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在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可以测量邻小区的干扰,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结果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比如,终端设备处于小区边缘时,信道质量可能较差,网络设备在进行DCI的发送时,可能会使用较大的聚合等级。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将元素值较大(即,聚合等级较高)的聚合等级集合确定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而如果终端设备位于非小区边缘位置,信道质量可能较好,网络设备在进行DCI的发送时,可能会使用较小的聚合等级。因此,则网络设备可以将元素值较小(即,聚合等级较小)的聚合等级集合确定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因素二: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和/或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业务等级、或业务特性。
业务类型,例如可以分为URLLC业务、eMBB业务等;业务等级,例如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业务特性,例如也可以根据可靠性要求高低和/或时延要求高低来划分。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时,可以与网络设备交互该终端所支持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或业务特性。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所支持的业务的业务类型或业务特性,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举例来说,如果该终端所支持的业务的业务类型为URLLC业务,或所支持的业务的业务特性是低延时、高可靠性时,网络设备可以将元素数量较少且元素值较大的聚合等级集合确定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因素三: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用户优先级。
用户优先级可以指该终端设备在开通相关业务时所签署的用户等级信息,例如,可以为金牌用户、银牌用户或铜牌用户。对于金牌用户,可以选择元素值较大的聚合等级集合,以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
因素四:网络当前的空口负载。
当网络空口负载较高时,为了提高空口的传输效率,可以选择元素值较小的聚合等级集合。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网络设备当前确定的一个新的聚合等级集合,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当前并不知道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任何信息。
可选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给终端配置的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缺省聚合等级集合中的聚合等级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来向终端设备配置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缺省聚合等级集合,例如可以定义为:由协议预先定义或者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时由网络配置的聚合等级和每种聚合等级下需要检测的候选PDCCH。
具体来讲,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缺省聚合等级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DCI,该DCI可以调度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PDSCH中携带该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终端设备通过缺省聚合等级集合盲检该DCI,通过该DCI可以在第一PDSCH上接收第一PDSCH中携带的所述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当前正在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中的聚合等级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来向终端设备配置所述多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
网络设备当前正在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上一次网络设备向终端配置的若干个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不断地更新配置给终端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在该情况下,网络设备还可以配置更新后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或者,由协议规定更新后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比如,在网络设备发送更新后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后的下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刻或者下一时间单元之后的第T个时间单元,更新后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生效,而网络设备之前配置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则会失效,其中T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中,所述时间单元可以说子帧、时隙、迷你时隙,或者5G以及未来的网络系统中定义的时间单元,本申请并不对时间单元作具体限定。
S220,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信息。
S230,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具体地,网络设备在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后,通过发送第一信息中的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该网络设备所确定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终端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根据第一信息中的指示信息,可以确定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即网络设备直接发送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用于调度所述高层信令的第二DCI使用第二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二聚合等级进行传输。在本申请中,高层信令可以是RRC信令,也可以是MAC层信令。
具体来讲,该高层信令携带该第一信息。该高层信令可以承载在PDSCH上,终端需要首先盲检用于调度该PDSCH的DCI(例如,记作第二DCI),然后才能够在相应的资源位置上解调高层信令中的第一信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DCI可以使用第二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聚合等级(例如,记作第二聚合等级)进行传输。这样终端可以根据第二聚合等级集合盲检第二DCI,从而能够在第二DCI调度的资源位置上解调高层信令中的第一信息,进而可以第一信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应理解,第二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前文描述的缺省聚合等级集合,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当前正在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index)或ID。
每个候选聚合等级集合(例如,协议规定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或网络设备配置的有效的候选聚合等级集合)对应一个索引或ID,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可以确定与该索引或ID对应的聚合等级集合。并且,通过下发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ID的方式,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上述第一信息,比如,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第一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一聚合等级传输第一DCI,该第一DCI中包括上述第一信息;或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用于调度所述高层信令的第二DCI使用所述第二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二聚合等级进行传输。在本申请中,物理层信令可以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
具体来讲,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例如,记作第一DCI)发送第一信息。第一DCI所使用的聚合等级(例如,记作第一聚合等级)为第一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第一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是前文描述的缺省聚合等级集合,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当前正在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终端设备通过使用第一聚合等级集合对第一DCI进行盲检,可以得到第一信息,进而可以根据第一消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此外,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第一信息。该高层信令承载在PDSCH上,终端设备需要首先盲检用于调度该PDSCH的DCI(例如,记作第二DCI),然后才能够在相应的资源位置上解调高层信令中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二DCI可以使用第二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聚合等级(例如,记作第二聚合等级)进行传输。这样终端可以根据第二聚合等级集合盲检第二DCI,从而能够在第二DCI调度的资源位置上解调高层信令中的第一信息,进而可以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应理解,第一聚合等级集合和第二聚合等级集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聚合等级和第二聚合等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此外,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也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配置。比如,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时间单元的下一时间单元的起始时刻或者下一时间单元之后的第T个时间单元,其中T为正整数。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40,网络设备使用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聚合等级传输第三DCI;
S250,终端设备使用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盲检第三DCI;
S260,网络设备根据第三DCI中携带的调度信息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来讲,网络设备在告知终端设备目标聚合等级后,或在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生效后,便可以使用目标集合等级集合中的目标聚合等级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第一目标聚合等级传输第三DCI,终端设备根据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盲检第三DCI。在终端根据第一目标聚合等级检测到第三DCI后,可以根据第三DCI携带的调度信息确定网络设备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网络设备在第三DCI携带的调度信息所指示的资源上传输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在该资源上解调数据。
可选地,在S24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27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第一信息或指示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第一信息。
具体来讲,终端设备在接收第一信息后,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例如ACK信息,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在接收到反馈信息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第一信息。比如,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ACK信息后,可以确认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第一信息。又如,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NACK信息后,或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任何反馈,则可以确认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第一信息。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重传等机制向终端设备重新发送第一信息,告知网络设备所确定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在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第一信息,获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目标聚合等级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通过发送反馈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再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从而能够避免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一信息,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在终端设备还未生效,但网络设备使用目标聚合等集合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过程的鲁棒性。
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聚合等级集合,并将所选取的聚合等级集合告知终端设备,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避免始终采用固定的聚合等级集合进行PDCCH传输,提高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灵活调整聚合等级集合,可以有效地适配终端设备对PDCCH传输可靠性的需求、空口传输效率的需求以及单位时间内终端设备对PDCCH盲检次数的限制需求等,并可以在各个需求之间进行适当的折中。
应理解,本申请中,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PDCCH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或高层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每个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PDCCH可以与协议规定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候选PDCCH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在与终端通信的过程中,可以只更新终端设备盲检时需要使用的聚合等级而不对所更新的聚合等级对应的候选PDCCH作更改,但本申请并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此外,在NR系统中,针对控制信道资源引入了控制资源集合(control resourceset,CORESET)这一概念。CORESET对应一块时频资源。一个CORESET对应一组终端设备,在这个CORESET上可以发送该组终端设备的PDCCH。
考虑到URLLC业务的高可靠性需求,PDCCH可能需要用到大的聚合等级,如果在一个CORESET中下发一个URLLC终端设备的PDCCH,可能会占据掉很多CCE资源,限制了在该CORESET中的控制资源调度其它终端设备的可能性,提高了阻塞概率。为了降低阻塞概率,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一个PDCCH映射到多个CORESET中,这样既使用了大的等效聚合等级来发送PDCCH,又避免了该PDCCH在一个CORESET中使用过多的资源。这里的等效聚合等级是相对于一个PDCCH只使用一个CORESET内的CCE而言的,等效聚合等级是指一个PDCCH所使用的CCE的总数,这些CCE位于至少两个CORESET内。
可选地,在有多个CORESET的情况,比如两个CORESET(即,CORESET1和CORESET2),CORESET1和CORESET2可以位于相同时域资源不同频域资源上。或者,CORESET1和CORESET2可以位于相同频域资源不同时域资源上。或者,CORESET1和CORESET2可以位于不同频域和时域资源上。在CORESET1和CORESET2位于相同频域资源不同时域资源上时,两个CORESET可以位于同一时间单元上,或者两个CORESET位于不同时间单元上。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多个CORESET之间的时域和频域位置关系不作特殊限定。
本申请中,可以将图2所示的方法应用于PDCCH映射到多个CORESET上的场景中,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提高网络设备的调度灵活性和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
在图2所示的方法应用于PDCCH映射到多个CORESET上的场景时,涉及到CORESET(或CORESET资源)与聚合等级的对应关系。以下,详细描述确定CORESET(或CORESET资源)与聚合等级的对应关系的几种可能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CORESET或CORESET资源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过缺省聚合等级集合或终端设备当前正在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向终端设备预配置的,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应理解,下述中,聚合等级#A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目标聚合等级。ALi表示聚合等级为i,其中,i为大于0的整数。比如,AL4表示聚合等级为4,AL8表示聚合等级为8。
下述中的方式一和方式二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指示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适用于多个CORESET中的每个CORESET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该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每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是否使用所述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使用所述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的意思是,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分布在多个CORESET上,而不是仅由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构成。应理解,这里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PDCCH。
方式一:
协议预定义一个聚合等级阈值,或者网络设备通过阈值信息给终端设备配置一个聚合等级阈值,当网络设备下发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聚合等级#A大于或等于(或大于)该聚合等级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聚合等级#A的每个候选PDCCH使用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CORESET,每个候选PDCCH所使用的CCE在多个CORESET之间平分;当聚合等级#A小于(或小于等于)该聚合等级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聚合等级#A的每个候选PDCCH仅使用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CORESET。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预配置了CORESET1和CORESET2,聚合等级阈值为16,通过网络设备动态下发的索引或者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得到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4,8,16},则终端设备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单独使用AL4和AL8进行盲检,并且联合CORESET1和CORESET2使用AL16进行盲检。其中,在PDCCH采用AL4的情况下,该PDCCH可能只在CORESET1中占用4个CCE,也可能只在CORESET2中占用4个CCE。在PDCCH采用AL8的情况下,该PDCCH可能只在CORESET1中占用8个CCE,也可能只在CORESET2中占用8个CCE。在PDCCH采用AL16的情况下,该PDCCH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可各占用8个CCE。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合等级阈值为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的所有聚合等级中的一个。或者,所述聚合等级阈值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一个目标聚合等级。
方式二: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每个目标聚合等级中的每个候选PDCCH是否使用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预配置了CORESET1和CORESET2,通过网络设备动态下发的索引或者目标聚合等级集合得到的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4,8,16},且网络设备发送了第二信息。在一种设计中,该第二信息可以是位图(bitmap),比如bitmap为001,0表示不使用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1表示使用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则终端设备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单独使用AL4和AL8进行盲检,并且联合CORESET1和CORESET2使用AL16进行盲检。其中,在PDCCH采用AL4的情况下,该PDCCH可能只在CORESET1中占用4个CCE,也可能只在CORESET2中占用4个CCE。在PDCCH采用AL8的情况下,该PDCCH可能只在CORESET1中占用8个CCE,也可能只在CORESET2中占用8个CCE。在PDCCH采用AL16的情况下,该PDCCH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可各占用8个CCE。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发送第二信息。
方式三:
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针对每个CORESET以及可以联合的CORESET分别下发聚合等级集合。通过该方案,各个CORESET可以配置不一样的聚合等级集合。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针对CORESET1下发聚合等级集合{4,8},针对CORESET2下发聚合等级集合{8},针对联合的CORESET1和CORESET2下发聚合等级集合{16}。也就意味着,终端设备在CORESET1使用AL4和AL8进行盲检,在CORESET2中使用AL8进行盲检,并且联合CORESET1和CORESET2使用AL16进行盲检。其中,在PDCCH采用AL16的情况下,该PDCCH在CORESET1和CORESET2中可各占用8个CCE。
本申请中,协议可以规定针对每种聚合等级需盲检的候选PDCCH的个数,或者由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MAC CE、物理层信令等通知终端设备针对每种聚合等级需盲检的候选PDCCH的个数。其中,对于ALi,其候选PDCCH的个数为P,可以是指每个CORESET中对应于ALi的候选PDCCH的个数都为P,或者是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所有CORESET中,对应于ALi的候选PDCCH的总数为P。
举例来说,假设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预配置了CORESET1和CORESET2,且通过方式一或方式二配置了AL4和AL16,AL4的每个候选PDCCH仅使用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AL16的每个候选PDCCH均使用CORESET1和CORESET2中的资源。如果对于AL4,候选PDCCH的个数为4,那么可以确定,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4的候选PDCCH的个数都为4,或者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4的候选PDCCH的总数为4(例如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4的候选PDCCH的个数均为2),AL16在CORESET1和CORESET2的候选PDCCH的总数为2。
举例来说,假设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预配置了CORESET1和CORESET2,且通过方式三针对CORESET1下发聚合等级集合{4,8},针对CORESET2下发聚合等级集合{8},针对联合的CORESET1和CORESET2下发聚合等级集合{16}。如果对于AL4,候选PDCCH的个数为4,那么可以确定,CORESET1中对应于AL4的候选PDCCH的个数为为4。如果对于AL8,候选PDCCH的个数为4,那么可以确定,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8的候选PDCCH的个数都为4,或者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8的候选PDCCH的总数为4(例如CORESET1和CORESET2中对应于AL8的候选PDCCH的个数均为2)。如果对于AL16,候选PDCCH的个数为2,那么可以确定,AL16在CORESET1和CORESET2的候选PDCCH的总数为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一和方式二,在目标聚合等级(记作第二目标聚合等级)的每个候选PDCCH使用多个CORESET中的资源的情况下,均以第二目标聚合等级的每个候选PDCCH使用CORESET1和CORESET2的资源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现时,假设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预配置了P(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个CORESET,那么对于第二目标聚合等级,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PDCCH与多个CORESET的对应关系,即该AL所对应的候选PDCCH使用哪几个CORESET的资源。
可选地,本申请中,对于上述中所描述的示例,对应于AL16的搜索空间内,CCE的起始位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计算AL8的搜索空间内CCE的起始位置来计算,也可以采用不同于现有技术中计算AL8的搜索空间内CCE的起始位置来计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预设阈值或者直接下发指示的方式可以确定每个AL是否跨CORESET调度,一方面能够通过灵活调整PDCCH传输时所使用的聚合等级集合,提高网络设备的调度灵活性和终端设备对PDCCH的检测性能,进而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性能。另一方面,通过跨CORESET发送PDCCH,能够避免PDCCH占用某个CORESET中过多的控制资源,降低该CORESET的阻塞概率,增加该PDCCH的频率分集,提高接收可靠性。
应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该网络设备300包括:处理单元310和收发单元320。
处理单元310,用于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收发单元3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应理解,网络设备300中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400包括:收发单元410和处理单元420。
收发单元41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处理单元420,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消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应理解,终端设备400中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500包括:收发器510、处理器520和存储器530。其中,收发器510、处理器520和存储器5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处理器520,用于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收发器51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应理解,在该处理器520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处理器5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并控制收发器510完成对应的网络设备的信息收发功能。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600包括:收发器610、处理器620和存储器630。其中,收发器610、处理器620和存储器6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收发器61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处理器620,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应理解,在该处理器620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处理器6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并控制收发器610完成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信息收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器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器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处理单元310或上述处理器520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上述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经由网络设备的其它模块发送给终端设备。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芯片还可以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上述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是终端设备发给网络设备的。
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终端设备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处理单元420或上述处理器620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上述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可选地,该终端设备芯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上述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经由终端设备的其它模块发送给网络设备。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阈值信息,所述阈值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8.一种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阈值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阈值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14.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目标聚合等级集合,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阈值信息,所述阈值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2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指示信息,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为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需要使用的目标聚合等级的集合;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阈值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阈值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中的每个目标聚合等级所对应的候选下行控制信道与多个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一个CORESET中的资源或者一个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对应至少两个CORESET中的资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索引或标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收发单元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或用于指示所述收发单元已正确接收所述第一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聚合等级集合的生效时刻。
CN201710672472.5A 2017-06-15 2017-08-08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152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1493 WO2018228530A1 (zh) 2017-06-15 2018-06-15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1517 2017-06-15
CN2017104515176 2017-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50A CN109152050A (zh) 2019-01-04
CN109152050B true CN109152050B (zh) 2021-03-23

Family

ID=64803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2472.5A Active CN109152050B (zh) 2017-06-15 2017-08-08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2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9432B2 (en) * 2019-02-15 2021-08-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cation based coreset configuration for transmitting the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869146B (zh) * 2019-02-26 2022-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930411B1 (en) * 2019-03-28 2024-03-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94150B (zh) * 2019-07-05 2021-02-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方法及用户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52351A (zh) * 2019-07-31 2022-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031032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dcch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745077B (zh) * 2019-08-28 2024-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1102763A1 (zh) * 2019-11-27 2021-06-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82178A (zh) * 2020-04-14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729706B2 (en) * 2020-07-23 202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reset PDCCH aggregation
CN114374493A (zh) * 2020-10-15 2022-04-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996A (zh) * 2014-09-25 2017-04-19 英特尔Ip公司 通过减小的带宽传输针对机器型通信(mtc)用户设备的通用控制消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7948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Koc Ali T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996A (zh) * 2014-09-25 2017-04-19 英特尔Ip公司 通过减小的带宽传输针对机器型通信(mtc)用户设备的通用控制消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DL control with ultra-reliability;LG Electronics;《3GPP》;20170630;正文第2-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50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2050B (zh)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1985576B2 (en) Multiplexing of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and 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PSSCH)
EP2995147B1 (en) Compact dci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CN10951117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474735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10160852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234164B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位置方法设备和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
KR2010013015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5600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캐리어를 통해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96541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302744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0463B (zh) 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999365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6013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6147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13115467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7856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79575A (zh) 资源指示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42015B (zh)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87074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US202302085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uplink transmission
CN110291733B (zh) 无授权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WO2022016349A1 (en) Signaling solution for fast beam diversity
WO2018228530A1 (zh) 下行控制信道参数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936429B (zh)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