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1846B -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1846B
CN109151846B CN201710459718.0A CN201710459718A CN109151846B CN 109151846 B CN109151846 B CN 109151846B CN 201710459718 A CN201710459718 A CN 201710459718A CN 109151846 B CN109151846 B CN 109151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typ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7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1846A (zh
Inventor
李新县
唐浩
唐臻飞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7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1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1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用以解决确定CP类型不准确,导致的信号间干扰大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基于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基站在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后,将配置的CP类型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

Description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背景技术
在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系统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需要在每个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该保护间隔长度一般要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就不会对下一个符号造成干扰。将保护间隔内的信号称为循环前缀(英文:Cyclic Prefix,简称:CP)。CP类型可以分为普通CP(英文:Normal CP,简称:NCP)和扩展CP(英文:Extended CP,简称:ECP),其中ECP的应用场景通常是存在大的时延扩展信道环境中。
现有技术中通过针对终端设备采用的预先配置好的CP,由于不同的信道环境和不同的终端设备对CP的要求不同,因此采用固定的CP,可能依然会造成信号间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用以解决确定CP类型不准确,导致的信号间干扰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前缀CP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其中,所述配置的CP类型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
通过上述设计,基站根据CQI值或者MCS值或者信噪比值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能够体现信道质量,从而通过根据信道质量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相比现有来说更准确。需要说明的是,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P类型可以是下行CP类型,可以是上行CP类型,可以是上下行共用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设计,基站根据CQI值、MCS值、信噪比值三者之一以及时延扩展联合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能够体现信道质量,相比现有仅通过时延扩展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来说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基于此,终端设备基于时延扩展、以及参数值、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和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基于此,终端设备基于时延扩展、以及参数值、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基于此,终端设备基于参数值、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所述不同的CP类型的对应关系。由于终端设备上报的CQI、或者MCS或者SNR,通过参考信号测量得到,而参考信号使用不同的上报CP类型得到的CQI值不同,因此在配置信息中区分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所述不同的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基站基于此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时,相对来说准确性更高。或终端设备直接只上报一个CP类型,该CP类型是终端设备认为比较符合当前信道环境的CP类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循环前缀CP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通过上述设计,基站根据CQI值或者MCS值或者信噪比值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能够体现信道质量,从而通过根据信道质量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相比现有来说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范围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参数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接收到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参数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接收到时延扩展以及接收到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通过上述设计,基站根据CQI值、MCS值、信噪比值三者之一以及时延扩展联合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能够体现信道质量,相比现有仅通过时延扩展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来说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该子载波间隔范围可以预定义或信令通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所述基站采用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若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则确定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的预配置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在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获取所述参数值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获取的所述参数值对应的上报CP类型;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所述获取的参数值以及确定的上报CP类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或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CP类型,该CP类型是终端设备认为比较符合当前信道环境的CP类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以下任一参数值: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设计中,通过上述设计,基站根据CQI值或者MCS值或者信噪比值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能够体现信道质量,从而通过根据信道质量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相比现有来说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的指示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时延扩展联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基站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所述基站根据预配置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对应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参数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时,将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预配置的CP类型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以下任一参数值: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信号质量指示CQI统计得到的信号质量指示CQI值、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统计得到的MCS值、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所传输数据的信噪比统计得到的信噪比值;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获取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并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并将所述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四方面实例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终端设备的行为通过硬件实现时,所述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交互,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时,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的各个器件所执行的操作包括如下:
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其中,所述配置的CP类型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处理器,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执行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时,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的各个器件所执行的操作包括如下:
处理器,用于获取以下任一参数值: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信号质量指示CQI统计得到的信号质量指示CQI值、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统计得到的MCS值、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所传输数据的信噪比统计得到的信噪比值;
收发器,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获取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所述收发器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获取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收发器用于将所述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信息之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在所述处理器确定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所述收发器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实例中基站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站的结构中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基站的行为通过硬件实现时,所述基站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器,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交互,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具体的,基站在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时,所述基站包括的各个器件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
收发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范围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参数值;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具体的,基站在执行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时,所述基站包括的各个器件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
收发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以下任一参数值: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的指示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时延扩展联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处理器,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具体用于根据预配置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对应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参数值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在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时,将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预配置的CP类型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插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噪比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多子载波间隔的通信系统中,比如新空口(英文:New Radio,简称:NR)系统,可以用于NR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NR系统中包括基站和终端设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上行传输以及下行传输。在上行传输中,终端设备对于一个调制以及反傅里叶变换(英文: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FFT)后生成的OFDM符号而言,其采样点个数为N,参见图2所示,为了避免无线信道时延造成的符号间的干扰,在OFDM符号中插入CP,CP的插入是通过将OFDM符号最后面的Ncp个采样点复制到OFDM符号最前面,最后的生成的采样点个数为N+Ncp的一个OFDM符号加CP。CP类型可以分为普通CP(英文:Normal CP,简称:NCP)和扩展CP(英文:Extended CP,简称:ECP)。
现有技术中,基站在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时,一般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来配置,但是申请人根据大量仿真结果发现,参见图3所示为信噪比曲线,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信噪比小于15时,48符号(60kHz ECP)和56符号(60kHz NCP)对应的吞吐量区别不大,而在信噪比大于15时,48符号(60kHz ECP)和56符号(60kHz NCP)对应的吞吐量区别逐渐增大,由此,可以看出ECP的场景主要是在大时延扩展和高信噪比的情况,而在大时延扩展以及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不需要采用ECP,因此仅通过时延扩展来确定终端设备的CP类型不准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由基站基于信号质量指示(英文: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英文: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值、信噪比(英文:signal to noise ratio,简称:SNR)值,三者中的任一个为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接下来可以使用的CP类型,由于CQI值、MCS值以及信噪比值用于体现信道质量,从而通过根据信道质量来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相比现有通过时延扩展确定CP类型更准确。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设备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的演进型基站或NR系统中的基站(gNB)或接入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不仅可以是基站设备,还可以是中继设备,或者具备基站功能的其他网元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英文: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英文: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英文:subscriber unit,简称:SU)、订户站(英文:subscriberstation,简称:SS),移动站(英文:mobile station,简称:MB)、移动台(mobile)、远程站(英文:remote station,简称:RS)、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简称:AP)、远程终端(英文:remote terminal,简称:RT)、接入终端(英文:access terminal,简称:AT)、用户终端(英文:user terminal,简称:UT)、用户代理(英文:user agent,简称:UA)、终端设备(英文:user device,简称:UD)、或用户装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CP类型包括普通CP类型(NCP)以及扩展CP类型(ECP)。另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它CP类型也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另外,为了区分终端设备采用的上报数据采用的CP类型,以及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P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上报数据对应的CP类型称为上报CP类型(reported CP type),将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CP类型称为CP类型,或者期望CP类型(desired CP type)。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为广义上的数据,不应仅理解为数据,还可以包括信息、消息等,比如下行物理信道承载的信息,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信息,上行物理信道承载的信息,上行控制信道承载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同时,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消息、请求、设备等,但这些消息、请求、设备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消息、请求、设备彼此区分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每一个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自己对应的用于确定CP类型的配置信息,从而基站根据每个终端设备发来的配置信息为每个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S401,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参数值可以为CQI值、MCS值、信噪比值中的任一项。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将不同的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的MCS取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不同的信噪比取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的一个对应关系发送给基站,还可以将其中的两个对应关系发送给基站,还可以将三个对应关系均发送给基站。
S402,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基于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基站在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后,将配置的CP类型发送给终端设备。基站基于配置信息确定的终端设备的CP类型又可称为期望CP类型。
S403,终端设备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
S404,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或者在确定配置信息有更改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更改后的配置信息。从而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在下次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间,均采用该配置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其中基站确定的CP类型可以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CP类型,也可以用于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的CP类型。
例如,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参见表1所示至表3所示,表1中描述为CQI取值范围与NCP以及ECP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中描述为MCS取值范围与NCP以及ECP之间的对应关系,表3中描述为SNR取值范围与NCP以及ECP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
CQI CP类型
<10 NCP
≥10 ECP
表2
MCS CP类型
<14 NCP
≥14 ECP
表3
SNR(dB) CP类型
<15 NCP
≥15 ECP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在基于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时,基站可以基于获取的参数值,在配置信息中查询该参数值对应的CP类型,从而将查询到的CP类型发送给终端设备。
其中,基站在获取参数值时,基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是,由基站统计得到参数值:
在参数值为CQI值时,基站统计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上报的时长内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CQI的平均值,或者多个CQI中的最大值,或者多个CQI的均方根值;
在参数值为MCS时,基站统计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上报的时长内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MCS的平均值,或者多个MCS中的最大值,或者多个MCS的均方根值。
在参数值为SNR时,基站统计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上报的时长内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SNR的平均值,或者多个SNR中的最大值,或者多个SNR的均方根值。
第二种方式是,由终端设备统计需要发送给基站用来确定CP类型的参数值,比如统计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向基站发送的参数(CQI、或者MCS或者SNR)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均方根值等并发送给基站,从而基站获取到参数值。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与第二预设时长相同,也可以不同。
针对第二种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后,周期性的统计需要发送给基站用来确定CP类型的参数值,比如CQI值,从而基站可以每次在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半静态信令发送的CQI值后,查询配置信息确定该CQI对应的CP类型,例如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CQI值为14,查询表1,则确定CQI=14对应的期望CP类型为ECP,从而指示终端设备将来发送给数据可以采用EC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图4对应的实施例描述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基站在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时,将时延扩展以及CQI作为联合参数、或者时延扩展以及MCS作为联合参数、或者时延扩展以及SNR作为联合参数为终端设备确定CP类型。应理解,在本申请文件中,联合参数的定义可以为满足时延扩展的取值范围、同时满足任一项参数值的取值范围。
具体的,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见表4至表6所示,表4描述为时延扩展以及CQI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表5描述为时延扩展以及MCS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表6描述为时延扩展以及SNR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表4为例,时延扩展与CQI作为联合参数,可理解为,时延扩展满足第一列中某一行的取值范围,同时CQI也满足该行对应的取值范围。此时,配置信息为表4所示的对应关系,基站可根据时延扩展和CQI取值范围所在行,确定对应的CP类型。
表4
时延扩展(t) CQI CP类型
0<t<1.2s 任意值(Any) NCP
1.2s≤t <10 NCP
1.2s≤t ≥10 ECP
表5
时延扩展(t) MCS CP类型
0<t<1.2s Any NCP
1.2s≤t <14 NCP
1.2s≤t ≥14 ECP
表6
时延扩展(t) SNR(dB) CP类型
0<t<1.2s Any NCP
1.2s≤t <15 NCP
1.2s≤t ≥15 ECP
下面以CQI以及时延扩展作为联合参数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进行具体说明,针对MCS以及时延扩展作为联合参数、或者SNR以及时延扩展作为联合参数可以参见CQI以及时延扩展作为联合参数的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类型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S501,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可以如表4所示。
S5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CQI值。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行参考信号或者下行控制信道的测量来获取信道的时延扩展。该时延扩展可以是一段时间统计到的时延扩展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均方根值等。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CQI值的获取方式可以参见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503,基站在接收到发送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以及时延扩展、CQI值后,基于配置信息、时延扩展以及CQI值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S504,基站将配置的CP类型发送给终端设备。
S505,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配置的CP类型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上报的CQI、或者MCS或者SNR,通过参考信号测量得到,而参考信号需要使用NCP和ECP,而在采用NCP确定的CQI(或者MCS或者SNR)以及采用ECP确定的CQI不同,因此为了更准确的表示在NCP下以及ECP下,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分别配置N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配置E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或者还可以配置NCP或者E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并配置相同信道环境下NCP的CQI和ECP的CQ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终端设备在配置后,将包括上述对应关系的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
当然,在以时延扩展以及CQI作为联合参数时,也可以配置NCP下的不同的联合参数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在ECP下的不同联合参数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比如,配置信息可以通过表7至表9表示。表7描述为在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时延扩展以及CQI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表8描述为在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时延扩展以及MCS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表9描述为在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时延扩展以及SNR作为联合参数与CP类型的对应关系。
表7
时延扩展(t) CQI(NCP) CQI(ECP) CP类型
0<t<1.2s Any Any NCP
1.2s≤t <10 <12 NCP
1.2s≤t ≥10 ≥12 ECP
表8
时延扩展(t) MCS(NCP) MCS(ECP) CP类型
0<t<1.2s Any Any NCP
1.2s≤t <20 <12 NCP
1.2s≤t ≥20 ≥22 ECP
表9
Figure BDA0001324567060000131
Figure BDA0001324567060000141
在配置信息包括N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配置E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502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CQI值时,还需携带终端设备统计该CQI值所对应的CP类型。比如,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时延扩展为890ns,CQI值为11,该CQI对应的CP类型为NCP,则基站查询CQI(NCP)列,确定在时延扩展为890ns、CQI值为11时,期望CP类型对应为ECP。
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关系可以基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独立定义。比如上述表1至表9中对应关系的示例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均为60kHZ。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下对应的时延扩展取值范围与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不同。比如上述表4至表9中可以看出时延扩展取值范围分为两段,分别为0<t<1.2s,1.2s≤t,两段以1.2s作为阈值。在其它子载波间隔下,时延扩展范围分段阈值可以不为1.2s。比如在30kHZ下,阈值可以是为2.4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方面,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从而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再向基站发送上述配置信息。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再向基站上报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比如CQI值)。另一方面,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从而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所述基站在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预配置的CP类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基站配置给一个终端设备的固定子载波间隔对应的NCP带宽部分和ECP带宽部分在频域上可以重叠。
实施例二:
参见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基站中配置有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的配置信息,从而基站根据该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不同的终端设备共用一个配置信息。
S601,终端设备获取以下任一参数值:CQI值、MCS值、信噪比值。
可选地,终端设备获取参数值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所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S602,所述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
S603,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参数值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
S604,所述基站将确定的CP类型发送给终端设备。
S605,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CP类型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可选的,所述CP类型可以应用下行数据的传输或下行和上行的数据传输。
其中,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图4对应的实施例的描述,比如表1至表3。
可选地,上述配置信息描述的对应关系中除了参数值以外还可以包括信道的时延扩展。从而配置信息中包括以不同时延扩展范围以及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的对应关系。比如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的表4至表6。
从而在步骤S603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参见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
S701,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
S702,将所述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
从而,S703,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可选地,执行S703后,执行S603以及S604
上述不限定S601至S602,与S701至S702的先后执行顺序。
可选地,所述时延扩展以及参数值携带在一条消息中发送给基站,比如无线资源控制(英文: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消息。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上报的CQI、或者MCS或者SNR,通过参考信号测量得到,而参考信号需要使用NCP和ECP,而在采用NCP确定的CQI(或者MCS或者SNR)以及采用ECP确定的CQI不同,因此为了更准确的表示在NCP下以及ECP下,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基站中可以分别配置N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配置E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或者还可以配置NCP或者ECP下的不同CQI取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并配置相同信道环境下NCP的CQI和ECP的CQI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然,在以时延扩展以及CQI作为联合参数时,也可以配置NCP下的不同的联合参数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在ECP下的不同联合参数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的对应关系,比如,配置信息可以通过表7至表9表示。
在图7基础上,在步骤S601,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参数值后,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之前,还可以包括,参见图8所示:
S801,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获取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
S802,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
从而,S803,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所述上报CP类型后,所述基站根据配置信息、所述时延扩展、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S801至S802,与S701至S702时间先后顺序。
可选地,所述时延扩展以及参数值以及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一条消息中发送给基站,比如RRC消息。
本申请上述图6至图8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基于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独立定义。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方面,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从而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基站上报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比如CQI值)。另一方面,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从而所述基站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所述基站在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采用预配置的CP类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基站配置给一个UE的固定子载波间隔对应的NCP带宽部分和ECP带宽部分在频域上可以重叠。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901、处理单元902以及发送单元903。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其中,所述配置的CP类型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处理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903,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901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基于此,处理单元902基于时延扩展、以及参数值、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902,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901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基于此,处理单元902基于参数值、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901还用于,在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在所述处理单元902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所述不同的CP类型的对应关系。由于终端设备上报的CQI、或者MCS或者SNR,通过参考信号测量得到,而参考信号使用不同的上报CP类型得到的CQI值不同,因此在配置信息中区分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所述不同的CP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基站基于此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时,相对来说准确性更高。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二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10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001、发送单元1002。
处理单元1001,用于获取以下任一参数值: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信号质量指示CQI统计得到的信号质量指示CQI值、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上报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统计得到的MCS值、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针对所传输数据的信噪比统计得到的信噪比值;所述发送单元1002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确定获取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发送单元1002向所述基站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获取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所述发送单元1002将所述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以便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时延扩展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3。所述发送单元1002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信息之前,接收单元1003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在所述处理单元1001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所述发送单元1002向基站发送所述参数信息。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1110、处理器1120以及存储器1130。上述图9或者图10中所示的处理单元902或处理单元1001均可以由处理器1120实现。处理器1120通过收发器11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图4~图8)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在实现过程中,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1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处理器112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30中。存储器11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130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1110、处理器1120以及存储器11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1中以存储器1130、处理器1120以及收发器1110之间通过总线1140连接,总线在图11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12所示,所述基站包括接收单元1201、处理单元1202。
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范围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所述接收单元12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所述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所述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获取参数值;从而所述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接收到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还包括发送单元1203,在所述接收单元12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202,在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之前,还用于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采用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CP类型。若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则确定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的预配置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在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期望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单元1202获取所述参数值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202确定获取的所述参数值对应的上报CP类型;从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所述获取的参数值以及确定的上报CP类型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期望CP类型。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二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13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13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以下任一参数值: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参数值所采用的上报CP类型的指示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上报CP类型下、不同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单元1302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具体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所述处理单元1302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时,具体用于: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和所述时延扩展联合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302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所述处理单元1302在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时,具体用于:根据预配置的所述子载波间隔对应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303,所述接收单元13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参数值之前,所述发送单元13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参数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1302在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根据配置信息以及所述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确定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范围外时,将针对所述终端设备预配置的CP类型作为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CQI值,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平均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CQI的最大值,或者所述CQI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上报的CQI的均方根值。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MCS值,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平均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上报的MCS的最大值,或者所述MCS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上报的MCS的均方根值。
可选地,所述参数值为信噪比值,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平均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或信令通知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最大值,或者所述信噪比值为由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内统计的所传输信号的信噪比的均方根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如图14所示,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1410、处理器1420以及存储器1430。上述图12或图13所示的处理单元1202或处理单元1302均可以由为处理器1420实现。处理器1420通过收发器14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图4~图8)中所述的基站所执行的方法。在实现过程中,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4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4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处理器142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430中。存储器14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或固态硬盘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1430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以及终端设备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可选地,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以及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应当理解的是,该芯片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可接收自基站,处理后的数据和/或信息也可发送给基站。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循环前缀CP类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
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其中,所述配置的CP类型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
5.一种循环前缀CP类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所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范围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参数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接收到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其中,所述配置的CP类型为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处理器,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CP类型确定传输数据使用的CP类型;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配置的CP类型之前,接收基站发送的子载波间隔范围;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发送给所述基站。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基站发送的CP类型之前,将获取的参数值发送给所述基站。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参数值为以下任一项:信号质量指示CQI值、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信噪比值;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前,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子载波间隔范围,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传输数据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子载波间隔范围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不同的时延扩展范围和不同的参数值范围作为联合参数与不同的CP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之前,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参数值;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所述收发器接收到的时延扩展以及获取的参数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CP类型。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提供的方法。
CN201710459718.0A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Active CN109151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718.0A CN109151846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718.0A CN109151846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846A CN109151846A (zh) 2019-01-04
CN109151846B true CN109151846B (zh) 2020-09-11

Family

ID=6483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718.0A Active CN109151846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1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153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98A (zh) * 2008-11-1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p长度配置的指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52769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循环前缀类型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3026639A (zh) * 2010-06-22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31389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东南大学 一种ofdm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744163A4 (en) * 2011-08-10 2015-04-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5009537A (zh) * 2013-03-11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良性信道条件下对ofdm系统中循环前缀的有效利用
US9301159B1 (en) * 2013-03-12 2016-03-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daptive convolution method in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s
CN105471791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前缀类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6559901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方法及终端
CN108282430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循环前缀cp类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7564B2 (en) * 2007-06-19 2016-05-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141771B2 (ja) * 2008-10-24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適応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方式による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20110141963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upporting broadcast services in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 frequency network
US20150207603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Humax Holdings Co., Lt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98A (zh) * 2008-11-10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p长度配置的指示、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26639A (zh) * 2010-06-22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52769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循环前缀类型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EP2744163A4 (en) * 2011-08-10 2015-04-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5009537A (zh) * 2013-03-11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良性信道条件下对ofdm系统中循环前缀的有效利用
US9301159B1 (en) * 2013-03-12 2016-03-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daptive convolution method in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s
CN103731389A (zh) * 2014-01-06 2014-04-16 东南大学 一种ofdm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71791A (zh) * 2014-09-05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前缀类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6559901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方法及终端
CN108282430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循环前缀cp类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on ECP;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NR Ad Hoc Meeting:R1-1700003》;20170109;第1-14页 *
Updated simulation results on ECP;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R1-1706897》;20170506;第1-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846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4139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andwidth part, method for indicating bandwidth part, and device
US20190082453A1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713430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илот-сигнала,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3439332A1 (en) Time-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064602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2187423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260058B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614606A1 (en)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etwork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ort information
JP2020516128A (ja) Dmrs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EP3573274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JP7315182B2 (ja) サイドリンク情報の伝送方法、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8173627B (zh) 时间信息的确定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设备
WO2016138784A1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终端
CN109565897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187197A1 (en)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40437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4448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180145736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CN110351869B (zh) 用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103A1 (zh) 一种参考信号图样的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9219968B (zh) 一种csi-rs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151846B (zh)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CN110050412B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系统芯片
CN110198207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4765504A (zh) 发送位置确定方法、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