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576A -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576A
CN109150576A CN201710510864.1A CN201710510864A CN109150576A CN 109150576 A CN109150576 A CN 109150576A CN 201710510864 A CN201710510864 A CN 201710510864A CN 109150576 A CN109150576 A CN 109150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ntent
cdn
network equipment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08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0576B (zh
Inventor
薛传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108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0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0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在最优传输链路不是直连链路时,反射节点负载增加及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的问题。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并向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是一种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之上,通过在网络各处设置CDN节点(一个CDN节点可以包括若干个内容缓存服务器)所构成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其实质是在互联网上构建的一个覆盖(overlay)网络。CDN可以将网络内容由内容源节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下文称为:内容接收节点),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内容数据,缓解互联网的网络拥挤状况,提高用户所能获取服务或业务的服务质量。其中,内容源节点指的是内容数据转发的入口CDN节点,内容接收节点指的是内容数据转发的出口CDN节点。
众所周知的,动态内容数据和直播内容数据无法预先在内容接收节点中缓存,必须实时从内容源节点获取。在现有技术中,在内容接收节点从内容源节点获取所需内容数据之前,可以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实时探测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如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丢包率等,然后根据获得的网络质量信息,并结合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在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确定出最优传输链路,以确保传输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的情况,应用层回源调度过程(即用户获得需下载内容数据的过程)具体为:在内容接收节点接收到回源节点信息(回源节点信息包括内容源节点信息和反射节点信息,反射节点指的是用于内容数据转发的中转CDN节点)之后,内容接收节点需先根据反射节点信息,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Transport Protocol,HTTP)代理的方式向反射节点发送请求,该请求中包括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和内容源节点信息。反射节点接收到该请求之后,先从该请求中解析出内容源节点信息,然后根据解析出的内容源节点信息,向内容源节点发送包括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的URL的内容下载请求。内容源节点接收到反射节点发送的内容下载请求之后,将对应的内容数据先返回至反射节点,反射节点可以判断自身是否需要进行缓存,在确定需要缓存时,缓存接收到的内容数据,并需要将接收到的内容数据转发给内容接收节点。最后,内容接收节点便可以将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返回给终端设备,供用户查看。
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确定出的最优传输链路不是直连链路时,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必须经过反射节点的中转才能从内容源节点传输至最接近用户的内容接收节点,这样会额外消耗反射节点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内存资源,导致反射节点的负载增加。且在业务层实现时,内容接收节点必须要以HTTP代理的方式向反射节点发送内容下载请求,这样会导致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解决了在最优传输链路不是直连链路时,反射节点负载增加及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CDN协同服务器向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并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该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并向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通过CDN协同服务器向SDN控制器发送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这样,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之前,该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回源业务质量;其中,该回源业务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之前,该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各个CDN节点之间的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丢包率、抖动;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拓扑信息和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负载信息包括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拓扑信息包括CDN节点的节点标识(identify,ID)、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此时,相应的,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具体的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根据网络质量信息、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确定最优传输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拓扑信息还可以包括CDN节点的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和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CDN协同服务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判断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已存在所述隧道;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隧道,则CDN协同服务器根据隧道确定网络配置信息,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隧道,则CDN协同服务器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确定出最优传输链路,则该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CDN协同服务器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SDN控制器发送隧道创建请求消息,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以便SDN控制器根据TE隧道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DN协同服务器,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SDN控制器发送确定单元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CDN协同服务器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回源业务质量;其中,回源业务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CDN协同服务器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各个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各个CDN节点之间的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丢包率、抖动;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拓扑信息和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负载信息包括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拓扑信息包括CDN节点的节点标识ID、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网络质量信息、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确定最优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拓扑信息还包括CDN节点的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最优传输链路和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判断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已存在隧道;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隧道,则根据隧道确定网络配置信息,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隧道,则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未确定出最优传输链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SDN控制器发送隧道创建请求消息,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流量工程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以便SDN控制器根据TE隧道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的场景中,非直连链路包括内容接收节点、反射节点和内容源节点,该方法可以包括:
内容接收节点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内容下载请求,内容下载请求中包括待下载内容数据的URL;内容接收节点在确定本地未缓存待下载内容数据时,向请求调度服务器发送回源调度请求,回源调度请求中包括URL,回源调度请求用于请求请求调度服务器返回与URL对应的回源节点信息;内容接收节点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回源节点信息,回源节点信息中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地址;内容接收节点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地址,向内容源节点发送内容下载请求,并接收来自内容源节点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待下载内容数据是经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的;内容接收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待下载内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待下载内容数据通过经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进行传输,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DN控制器接收来自CDN协同服务器的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SDN控制器接收来自CDN协同服务器的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该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并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通过根据CDN协同服务器发送的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这样,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时,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具体的可以包括: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时,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具体的可以包括:SDN控制器调用隧道创建接口,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创建隧道;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具体的可以包括: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公网直连路由。
结合第四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未成功确定出最优直连链路时,该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SDN控制器接收来自CDN协同服务器的隧道创建请求消息,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SDN控制器调用隧道创建接口,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创建TE隧道,并分配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根据TE隧道将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TE隧道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CDN协同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所述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内容接收节点,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SDN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所述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或者,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以及SDN控制器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CDN协同服务器以及SDN控制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verlay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娱乐直播场景中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个人直播场景中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DN协同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结构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CDN协同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CDN协同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CDN中,动态内容数据和直播内容数据无法预先在内容接收节点中缓存,必须实时从内容源节点获取。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确定出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以确保传输质量。示例性的,在如图1所示的overlay网络中,通过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对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进行探测,可以获得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根据获得的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便可以确定出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例如,参见图1,该overlay网络中存在9个CDN节点,分别为:北京电信、上海电信、兰州电信、武汉电信、杭州电信、浙江电信、福建电信、广州电信以及深圳电信,通过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周期性的对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进行采样(如,每5分钟采样一次),并取平均值,以得到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其中,获得的各个CDN节点之间的RTT可以如图1中所示,如,北京电信到广州电信之间的RTT为50毫秒(ms)、上海电信到福建电信之间的RTT为35ms等等。假设内容源节点为上海电信,内容接收节点为浙江电信,那么根据获得的CDN节点之间的RTT可以确定出上海电信与浙江电信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为:浙江电信→杭州电信→上海电信。浙江电信通过绕行杭州电信到上海电信回源,相较于浙江电信直接到上海电信回源,RTT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多。并且,在该overlay网络的所有链路中,20%的链路通过绕行可以降低RTT 20%~30%。可以看到的是,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进行传输链路的确定可以有效的保证传输质量。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应用的场景也比较多。示例性的,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应用于娱乐直播、个人直播等直播场景中直播链路的选择。
例如,在娱乐直播场景中,以移动咪咕CDN节点为例,如图2所示(娱乐直播的分发是以树形结构为基础的),内容源节点(即直播源)为上海电信,由上海电信将直播内容数据先推送到佛山电信、武汉电信、北京电信等反射节点,再由反射节点推送到对应的内容接收节点(即边缘节点),如福建电信、云南电信、西安电信、衡阳电信等。由于内容接收节点与反射节点之间是采用公网进行传输的,其传输链路跨骨干网络,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网络质量较差的情况,导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上升(如,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大于1%)。此时,通过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在回源调度过程中选择最优的回源节点,以便在当前传输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将传输链路调整到更优路径。如图2所示,以内容接收节点为西安电信为例,当前传输链路为:西安电信→武汉电信→上海电信,在西安电信经武汉电信到上海电信的回源链路出现大量丢包的情况下,可以将传输链路切换为:西安电信→湖北电信→武汉电信→上海电信,并且,切换后传输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再例如,在个人直播场景中,主播可以从“最近”的边缘节点进行实时推流,其中,用于直接接收主播推流内容的CDN节点即可以作为内容源节点。例如,如图3所示,主播位于海南,则可以从海南电信进行实时推流;主播位于兰州,则可以从兰州电信进行实时推流;主播位于西安,则可以从西安电信进行实时推流。并且,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用户,可以从“最近”的边缘节点,即内容接收节点处获取直播内容数据。由于内容源所处位置是不固定的,因此内容源节点所处位置也不固定,此时,任意两个CDN节点之间均有可能存在回源需求。另外,直播流量具有比较强的突发性,跨地域特性,因此个人直播场景中的直播链路难以静态规划,且链路质量无法保障。通过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可以对个人直播场景中的直播链路进行动态规划,以保障链路传输质量。如图4所示,假设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存在三条链路,分别为:传输链路1:内容源节点→反射节点1→内容接收节点,传输链路2:内容源节点→内容接收节点,传输链路3:内容源节点→反射节点2→内容接收节点,则采用overlay智能路由技术便可以从这三条传输链路中确定出最优传输链路,以完成直播链路的动态规划。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由请求调度服务器进行传输路径的确定的。图5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架构主要包括请求调度服务器、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内容缓存服务器、内容源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其中,内容缓存服务器可以充当反射节点,也可以充当内容接收节点,内容源服务器可以充当内容源节点。在该系统架构下,传输路径的确定过程具体为:网络中包括的所有内容缓存服务器可以周期性地向请求调度服务器上报自身的负载信息(包括出流流量和入流流程),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可以对全网中CDN节点(一个CDN节点可以包括多个内容缓存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和回源业务质量进行监测,并周期性地上报至请求调度服务器。当用户需要下载某内容数据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请求调度服务器发送内容下载请求,该内容下载请求中包括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的URL。在请求调度服务器接收到内容下载请求之后,可以向终端设备返回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该内容缓存服务器此时充当内容接收节点。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可以向对应的内容缓存服务器,即内容接收节点发送内容下载请求。内容接收节点接收到内容下载请求之后,若确定自身未预先缓存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则可以向请求调度服务器发送回源调度请求,该回源调度请求中包括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的URL。请求调度服务器接收到回源调度请求之后,根据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的URL、网络中所有内容缓存服务器的负载信息以及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和回源业务质量确定出最优传输链路,并向内容接收节点返回回源节点信息。其中,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回源节点信息仅包括内容源节点信息(具体的为内容源节点的地址),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回源节点信息包括内容源节点信息和反射节点信息(具体的为内容源节点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地址)。
对于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的情况,应用层进行回源调度时,用户需下载的内容数据必须经过反射节点的中转才能从内容源节点传输至最接近用户的内容接收节点,这样导致了反射节点的负载增加,且导致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
为了解决在最优传输链路不是直连链路时,反射节点负载增加及应用层实现时业务逻辑复杂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其基本原理是: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并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该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该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CDN协同服务器向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通过CDN协同服务器向SDN控制器发送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这样,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6示出的是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CDN协同服务器11、SDN控制器12、请求调度服务器13、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14、内容缓存服务器15、内容源服务器16和终端设备17。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架构中包括多个内容缓存服务器15,多个内容缓存服务器15中的若干个可以属于一个CDN节点,本系统架构中可以包含多个CDN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DN协同服务器11,用于从服务/网络质量检测服务器14获取各个内容缓存服务器15之间,以及内容缓存服务器15与内容源服务器16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和网络质量信息等。其中,回源业务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等。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如RTT)、丢包率、抖动等。CDN协同服务器11,还用于从请求调度服务器13获取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负载信息可以包括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拓扑信息可以包括CDN节点的节点标识ID、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CDN节点的带宽等。CDN协同服务器11,还用于根据回源业务质量触发回源路径的调整,以便确定出最优传输路径,并通过北向接口向SDN控制器12发送根据最优传输路径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
SDN控制器12,用于通过北向接口接收CDN协同服务器11发送的网络配置信息,并根据网络配置信息,通过南向接口更新相应的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出口网络设备可以为出口交换机或者防火墙)的流转发配置。其中,北向接口指的是应用层与SDN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南向接口指的是SDN控制器与网络层转发设备之间的接口。
请求调度服务器13,用于处理终端设备17的内容下载请求,以便为终端设备17分配内容缓存服务器作为内容接收节点。还用于处理作为内容接收节点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回源调度请求,以便为内容缓存服务器分配回源节点。
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14,用于定期监测各个内容缓存服务器15之间,以及内容缓存服务器15与内容源服务器16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和网络质量信息等。
内容缓存服务器15,用于负责内容数据的存储,并进而作为内容接收节点接收终端设备17的内容下载请求,以为终端设备17提供内容下载服务。并且,当终端设备17请求的内容数据本地没有缓存的情况下,还用于从请求调度服务器13获取回源节点信息,进而从相应的回源节点获取内容数据。在overlay智能路由场景中,内容缓存服务器15既可以充当内容接收节点,也可以充当反射节点。
内容源服务器16,为内容源站系统,用于向内容缓存服务器15提供内容回源服务。在overlay智能路由中,内容源服务器16可以充当内容源节点。
终端设备17,用于向请求调度服务器13发送内容下载请求,并从请求调度服务器13获取作为内容接收节点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以便向作为内容接收节点的内容缓存服务器发送内容下载请求,以获得需下载的内容数据。在具体的实现中,该终端设备17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电视机等等。
并且,在图6所示的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接口说明如表1所示。结合表1,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交互。
表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DN协同服务器的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CDN协同服务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信接口23、通信总线24。
下面结合图7对CDN协同服务器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1是CDN协同服务器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是一个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2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数据,执行CDN协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7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CDN协同服务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7中所示的处理器21和处理器2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2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21来控制执行。
通信接口2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接口,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接口等。通信接口2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7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CDN协同服务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SDN控制器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CDN协同服务器的接口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从网络层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301、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回源业务质量和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
其中,回源业务质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网络质量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各个CDN节点之间的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丢包率、抖动。
示例性的,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可以定期对网络中所有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业务质量,以及各个CDN节点之间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网络质量进行监测,以获得回源业务质量和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并上报至CDN协同服务器。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上报回源业务质量和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的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上报周期可以预定设定,并配置在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中。
302、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拓扑信息和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
其中,负载信息可以包括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拓扑信息可以包括CDN节点的节点ID、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另外,拓扑信息还可以包括CDN节点的带宽,如CDN节点的最大出口带宽。拓扑信息中包括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可以是端口号和/或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可以是出口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示例性的,请求调度服务器可以定期获取各个CDN节点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如各个CDN节点包括的内容缓存服务器上报自身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至请求调度服务器。并由请求调度服务器定期上报至CDN协同服务器,如每5分钟上报一次。请求调度服务器还可以定期获取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定期上报至CDN协同服务器,如每24小时上报一次。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报拓扑信息以及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的上报周期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设置,并预先配置在请求调度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301和步骤302的执行没有先后关系,即,可以先执行步骤301,再执行步骤3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02,再执行步骤301,当然,也可以同时执行步骤301和步骤302。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步骤301和步骤302的执行先后顺序不做具体限制。
303、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根据网络质量信息、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确定最优传输链路。
示例性的,CDN协同服务器可以根据获得的某对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判断该对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采用当前传输链路传输的内容数据的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根据获得的某对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判断是否需要触发路径的调整。具体的,CDN协同服务器可以判断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是否触发路径调整阈值,并在确定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需要触发路径的调整。例如,以视频业务为例,假设回源业务质量主要指的是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若判断得到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大于视频分片时长,则认为该分片传输超时,此时确定需要触发路径的调整。若确定回源业务质量不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则确定不需要触发路径的调整,此时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可以继续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的传输。
若确定需要触发路径调整,则CDN协同服务器可以根据网络质量信息、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示例性的,具体的确定方法可以是,以RTT为最低目标,同时考虑其他约束条件,如丢包率小于1%,CDN节点的带宽大于某一值等,并采用GLC算法来确定最优传输路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最优路径的计算方法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选择。
在确定出最优传输路径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以下步骤304-步骤307:
304、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
其中,网络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该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
示例性的,当步骤303中确定出的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步骤304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过程1a-4a:
1a、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和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2a、CDN协同服务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判断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已存在隧道。
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隧道,则执行以下步骤3a,若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隧道,则执行以下步骤4a。
3a、CDN协同服务器根据隧道确定网络配置信息,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
4a、CDN协同服务器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305、CDN协同服务器向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
其中,在CDN协同服务器确定出网络配置信息之后,可以通过北向接口向SDN控制器发送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
306、SDN控制器接收来自CDN协同服务器的网络配置信息。
307、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示例性的,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且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的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时,步骤307具体的可以为: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
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的隧道创建信息和流转发配置信息,且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时,步骤307具体的可以为:SDN控制器调用隧道创建接口,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创建隧道,并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当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步骤307具体的可以为: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将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公网直连路由。
其中,隧道创建接口可以包括:隧道类型、源端地址(即内容源节点的地址)和目的端地址(内容接收节点的地址)等信息。流转发控制接口可以包括:流标识(包括源IP、目的IP,目的端口号),转发动作(包括用于转发的隧道名称)等信息。
进一步的,若步骤303中未确定出最优传输路径,则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308-步骤312:
308、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309、CDN协同服务器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SDN控制器发送隧道创建请求消息。
其中,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
310、SDN控制器接收来自CDN协同服务器的隧道创建请求消息。
311、SDN控制器调用隧道创建接口,在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创建TE隧道,并分配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
312、SDN控制器调用流转发控制接口,根据TE隧道将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TE隧道的信息。
在执行步骤307或步骤312之后,此时,在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内容源节点在下发待下载内容数据时,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则可以将待下载内容数据通过内容源节点与反射节点之间的隧道进行传输,而无需经过反射节点便可以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内容源节点与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并根据最优传输链路确定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当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该隧道用于传输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并向SDN控制器发送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通过CDN协同服务器向SDN控制器发送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更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这样,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从应用层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且,其主要应用于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的场景,即传输链路为:内容源节点→反射节点→内容接收节点。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401、请求调度服务器接收来自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DN节点的负载信息与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步骤302中的具体描述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402、请求调度服务器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内容下载请求。
其中,该内容下载请求中包括待下载内容数据的URL。
403、请求调度服务器向终端设备返回内容接收节点的信息。
内容接收节点的信息包括内容接收节点包括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
404、终端设备向内容接收节点发送内容下载请求。
其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内容接收节点的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内容接收节点的信息向内容接收节点发送包括待下载内容数据的URL的内容下载请求。
405、内容接收节点在确定本地未缓存待下载内容数据时,向请求调度服务器发送回源调度请求。
回源调度请求中包括步骤404中的URL,回源调度请求用于请求请求调度服务器返回与URL对应的回源节点信息。
406、请求调度服务器根据内容源节点的负载信息,确定回源节点信息。
示例性的,回源节点信息中包括内容源节点的地址。请求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内容节点节点发送的回源调度请求之后,可以根据步骤401中获取到的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中包括的内容源节点的负载信息确定回源节点信息。
407、请求调度服务器向内容接收节点返回回源节点信息。
408、内容接收节点根据回源节点信息,向内容源节点发送内容下载请求。
409、内容接收节点接收来自内容源节点的待下载内容数据。
其中,基于如图8或图9所示的实施例,由于在最优传输路径是非直连链路的情况下,CDN协同服务器会向SDN服务器发送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的网络配置信息,以便SDN控制器配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这样,在内容源节点下发待下载内容数据时,会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将待下载内容数据通过内容源节点与反射节点之间的隧道进行传输,而无需经过反射节点便可以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
410、内容接收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待下载内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在最优传输链路是非直连链路时,待下载内容数据通过经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进行传输,使得非直连链路中,待下载内容数据可以不经由反射节点,而是直接由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传输至内容接收节点,从而降低了反射节点的负载,且降低了应用层实现时的业务逻辑复杂度。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实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例如,如图11所示,网络中存在三个CDN节点(CDN节点可以称为CDN POP点),分别为武汉电信、西安电信和兰州电信。其中,西安电信和兰州电信均为边缘节点,武汉电信为内容源节点。
请求调度服务器可以定期检测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并定期将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同步到CDN协同服务器,以便CDN协同服务器获得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和拓扑信息。其中,拓扑信息的同步周期可以为24小时,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的同步周期可以为5分钟。假设拓扑信息如表2所示,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如表3所示。
表2
由表2可以得到的是,在该网络中,拓扑信息具体的是,武汉电信共包含3个内容缓存服务器,且3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IP地址)分别为:1001:116.211.87.132、1002:116.211.87.133、1003:116.211.87.135。武汉电信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为116.211.87.130,带宽为30Gbps。该带宽可以指最大出口带宽。西安电信共包含2个内容缓存服务器,且2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IP地址)分别为:1011:117.34.100.65、1012:117.34.100.67。西安电信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为117.34.100.60,带宽为10Gbps。兰州电信共包含2个内容缓存服务器,且2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号+IP地址)分别为:1021:202.100.79.161、1022:202.100.79.163。兰州电信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为202.100.79.160,带宽为10Gbps。
表3
主机地址(端口号) 出流流量(Mbps) 入流流量(Mbps)
1001 100 50
1002 100 50
1003 100 50
1011 500 40
1012 500 40
1021 500 40
1022 500 40
由表3可以获得各个CDN节点包括的内容缓存服务器中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即获得负载信息。例如,武汉电信的端口号为1002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为100Mbps,入流流量为50Mbps。兰州电信的端口号为1021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为500Mbps,入流流量为40Mbps。
另外,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可以定期检测并向CDN协同服务器上报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如,RTT、丢包率、抖动等)和回源业务质量(如回源流量、视频分片超时比例等)。假设,网络质量信息如表4所示,回源业务质量如表5所示。
表4
源节点ID 目的节点ID RTT(ms) 丢包率
100 101 30 10%
100 102 20 0
101 102 20 0
由表4可以获得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例如,武汉电信到西安电信之间的RTT为30ms,丢包率为10%。西安电信到兰州电信之间的RTT为20,丢包率为0。
表5
由表5可以得到的是,传输路径为:西安电信→武汉电信的视频分片超时比例为5%,回源流量为20Mbps。传输路径为:兰州电信→武汉电信的视频分片超时比例为0,回源流量为30Mbps。
假设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触发路径的调整的预设阈值为4%,CDN协同服务器根据表5所示的回源业务质量,可以确定出西安电信→武汉电信直接的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5%)大于预设阈值。CDN协同服务器确定需要重新确定西安电信→武汉电信之间的传输路径。具体的,CDN协同服务器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拓扑信息、表3所示的负载信息以及表4所示的网络质量信息确定西安电信→武汉电信之间的最优传输路径。
假设最优传输路径计算以RTT最低为目标,同时考虑如丢包率<1%等约束条件。例如,具体的问题模型如下:
目标:RTT最低
输入:S(内容源节点)、T(内容接收节点)、流量需求
约束:丢包率<1%,最大链路带宽<流量需求
输出:最优传输路径P
具体的:问题模型的输出包括:回源流量标示(源IP,目的IP,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最优传输路径(内容源节点ID,反射节点ID,内容接收节点ID)。其中,源IP指的是从内容源节点中选择出的作为内容源服务器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源端口为从内容源节点中选择出的作为内容源服务器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端口号,目的IP指的是从内容接收节点中选择出的作为内容接收服务器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源端口为从内容接收节点中选择出的作为内容接收服务器的内容缓存服务器的端口号。
这样,将表2所示的拓扑信息、表3所示的负载信息以及表4所示的网络质量信息输入问题模型,则可以确定出西安电信到武汉电信的最优传输路径。如,确定出的最优传输路径为:西安电信→兰州电信→武汉电信,即西安电信经兰州电信绕行到武汉电信回源。假设,问题模型的输出为:回源流量标示(116.211.87.133,117.34.100.65,1002,1011),最优传输路径(100,102,101)。这样,CDN协同服务器可以根据问题模型的输出确定网络配置信息。
具体的:根据问题模型的输出可以得到,最优传输路径中反射节点不为空,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最优传输链路和表2所示的拓扑信息,可以确定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116.211.87.130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202.100.79.160。并根据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116.211.87.130和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202.100.79.160,可以判断内容源节点与反射节点之间是否已存在隧道,若存在,则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的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已存在的隧道的信息;若不存在,则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SDN控制器创建隧道的隧道创建信息和流转发配置信息,且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创建的隧道的信息。
当然,若根据问题模型的输出确定最优传输路径中反射节点为空时,CDN协同服务器可以根据最优传输链路和拓扑信息确定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并确定网络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包括的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径。
CDN协同服务器确定出网络配置信息后,可以向SDN控制器发送确定出的网络配置信息。SDN控制器根据网络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配置,以便西安电信根据更新后的流转发配置由武汉电信处获得内容数据。
进一步的,当根据问题输出模型获得未确定出最优传输路径,此时,CDN协同服务器可以在确定出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SDN控制器发送用于创建TE隧道的隧道创建请求消息,进而将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更新为TE隧道的信息。西安电信可以通过TE隧道由武汉电信处获得内容数据。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CDN协同服务器、SDN控制器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CDN协同服务器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和实施例中涉及的CDN协同服务器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CDN协同服务器可以包括:确定单元51和发送单元52。
其中,确定单元51,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执行图8和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3、步骤304,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8。
发送单元52,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执行图8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5,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该CDN协同服务器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53。
接收单元53,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执行图8和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1、步骤3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DN协同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内容数据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CDN协同服务器的另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CDN协同服务器包括:处理模块61和通信模块62。
处理模块61用于对CDN协同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61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执行图8和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3、步骤304,图9所示的内容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8、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62用于支持CDN协同服务器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6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CDN协同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63,用于存储CDN协同服务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6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6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6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6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62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6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CDN协同服务器可以为图7所示的CDN协同服务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容分发网络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所述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为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所述隧道用于传输所述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向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发送所述网络配置信息,以便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更新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容分发网络CDN协同服务器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之前,还包括: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所述回源业务质量;
其中,所述回源业务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之前,还包括: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各个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所述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各个CDN节点之间的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丢包率、抖动;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拓扑信息和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包括所述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所述拓扑信息包括所述CDN节点的节点标识ID、所述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所述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信息、所述负载信息和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最优传输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信息还包括所述CDN节点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最优传输链路和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判断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已存在所述隧道;
若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所述隧道,则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隧道确定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已存在的所述隧道的信息;
若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隧道,则所述CDN协同服务器确定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所述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N控制器创建所述隧道,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所述隧道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确定出所述最优传输链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根据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CDN协同服务器在根据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出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隧道创建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流量工程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以便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TE隧道更新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8.一种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内容源节点和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回源业务质量触发路径调整阈值时,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的最优传输链路,根据所述最优传输链路确定网络配置信息,所述网络配置信息包括;流转发配置信息,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为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与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的隧道的信息,所述隧道用于传输所述内容接收节点请求的待下载内容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发送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所述网络配置信息,以便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更新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所述回源业务质量;
其中,所述回源业务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内容源节点与所述内容接收节点之间采用当前传输链路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回源流量、首包响应时间、视频分片传输超时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服务/网络质量监测服务器的各个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之间的网络质量信息,所述网络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各个CDN节点之间的进行内容数据传输时的时延、丢包率、抖动;接收来自请求调度服务器的拓扑信息和各个CDN节点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包括所述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出流流量和入流流量,所述拓扑信息包括所述CDN节点的节点标识ID、所述CDN节点包含的每个内容缓存服务器的地址、所述CDN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网络质量信息、所述负载信息和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最优传输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信息还包括所述CDN节点的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非直连链路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最优传输链路和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根据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判断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已存在所述隧道;
若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已存在所述隧道,则根据所述隧道确定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已存在的所述隧道的信息;
若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反射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不存在所述隧道,则确定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所述网络配置信息还包括隧道创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DN控制器创建所述隧道,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具体为创建的所述隧道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最优传输链路为直连链路时,所述流转发配置信息为公网直连路由。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CDN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若未确定出所述最优传输链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拓扑信息,确定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根据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地址,确定出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支持带宽资源预留时,向所述SDN控制器发送隧道创建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创建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在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和所述内容接收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流量工程TE隧道,并用于申请满足预设条件的带宽资源,以便所述SDN控制器根据所述TE隧道更新所述内容源节点的出口网络设备的流转发配置。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1710510864.1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9150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0864.1A CN109150576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0864.1A CN109150576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576A true CN109150576A (zh) 2019-01-04
CN109150576B CN109150576B (zh) 2021-01-05

Family

ID=64803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0864.1A Active CN109150576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0576B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800A (zh) * 2019-05-22 2019-08-2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回源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97920A (zh) * 2019-09-26 2019-12-20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32377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负载均衡系统、方法、列车系统及基地系统
CN111555918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53172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地址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583708A (zh) * 2020-12-25 2021-03-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关系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66013A (zh) * 2021-01-05 2021-05-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663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47152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及中央服务器
CN113301079A (zh) * 2020-06-03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获取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60158A (zh) * 2021-08-05 2021-11-16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Overlay虚拟链路动态路由的调度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10293A (zh) * 2020-06-15 2021-12-17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择优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24785A (zh) * 2021-09-22 2021-12-21 亿次网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资源下载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89942A (zh) * 2022-01-11 2022-04-2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配置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29919A (zh) * 2022-03-31 2022-06-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7539A (zh) * 2022-07-29 2022-11-01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选路集群以及边缘节点
WO2023065848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32011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dn调度方法、cdn调度系统、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568A (zh) * 2009-05-26 2009-10-2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覆盖网备用路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1640895A (zh) * 2009-08-31 2010-02-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保证流媒体服务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34799A (zh) * 2010-05-06 2010-09-1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移动iptv的服务器选择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CN104301252A (zh) * 2014-09-26 2015-01-2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及数据发送方法
US20160006837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Trinity Mobile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centralized hybrid wireless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US20170070384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Fastly, Inc. Event detection and trigger definition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568A (zh) * 2009-05-26 2009-10-2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覆盖网备用路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1640895A (zh) * 2009-08-31 2010-02-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保证流媒体服务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34799A (zh) * 2010-05-06 2010-09-1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移动iptv的服务器选择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和系统
US20160006837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Trinity Mobile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centralized hybrid wireless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CN104301252A (zh) * 2014-09-26 2015-01-2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系统及数据发送方法
US20170070384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Fastly, Inc. Event detection and trigger definition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6800A (zh) * 2019-05-22 2019-08-2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回源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6800B (zh) * 2019-05-22 2021-08-20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回源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97920A (zh) * 2019-09-26 2019-12-20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97920B (zh) * 2019-09-26 2024-02-23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866315B (zh) * 2019-11-27 2023-06-06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3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节点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47152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及中央服务器
CN111432377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负载均衡系统、方法、列车系统及基地系统
CN111555918B (zh) * 2020-04-27 2023-01-20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55918A (zh) * 2020-04-27 2020-08-18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源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01079B (zh) * 2020-06-03 2022-11-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获取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01079A (zh) * 2020-06-03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获取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293A (zh) * 2020-06-15 2021-12-17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择优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10293B (zh) * 2020-06-15 2023-01-2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择优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53172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地址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153172B (zh) * 2020-09-27 202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源地址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583708A (zh) * 2020-12-25 2021-03-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关系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83708B (zh) * 2020-12-25 2022-08-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关系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66013B (zh) * 2021-01-05 2022-08-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66013A (zh) * 2021-01-05 2021-05-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660158A (zh) * 2021-08-05 2021-11-16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Overlay虚拟链路动态路由的调度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660158B (zh) * 2021-08-05 2023-06-30 北京网聚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Overlay虚拟链路动态路由的调度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24785A (zh) * 2021-09-22 2021-12-21 亿次网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资源下载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065848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89942A (zh) * 2022-01-11 2022-04-2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dn配置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29919A (zh) * 2022-03-31 2022-06-1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7539A (zh) * 2022-07-29 2022-11-01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选路集群以及边缘节点
WO2024032011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dn调度方法、cdn调度系统、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576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576A (zh)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799793B2 (en) Adaptive private network with dynamic conduit process
JP7183416B2 (ja) 時間依存ネットワーキング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EP33048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analytics management
CN105324966B (zh) 负载传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87921B (zh) Cdn带宽调度方法、采集及调度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9560468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752281B2 (ja) ユーザプレーン用ソフトウェア定義トポロジ(sdt)
CN10739557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JP2017531958A (ja) ソフトウェアデファインド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いてコンテンツディストリビューションネットワーク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8566286B (zh) 一种智能路由器服务质量的实现方法、路由器及电子设备
KR101884404B1 (ko) 중앙 집중식 제어 구조 서버를 갖는 포그 컴퓨팅 운용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5391651B (zh) 一种虚拟光网络多层资源汇聚方法和系统
Hwang et al. Deadline and incast aware TCP for cloud data center networks
US104325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ompression technique for jitter sensitive application through multiple network links
CN109429270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5054336A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ivering data that provides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and monetization in mobile data networks
CN106850424A (zh) 一种ip层路径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36552B (zh) 一种管理网元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53812A (zh)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质量管理
Silva et al. An analysis of fog computing data placement algorithms
JP2024514643A (ja)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CN103560937B (zh) 数据访问方法和入口服务器
CN102845042B (zh) 一种应用层多个活动物理接口的带宽聚集系统及方法
CN109922012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0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