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6013A -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6013A
CN112866013A CN202110008058.0A CN202110008058A CN112866013A CN 112866013 A CN112866013 A CN 112866013A CN 202110008058 A CN202110008058 A CN 202110008058A CN 112866013 A CN112866013 A CN 112866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control node
back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80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6013B (zh
Inventor
马季春
李彤
张桂玉
王宏鼎
易昕昕
杨艳松
汤泳
桓一博
梁海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80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6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6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6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降低了业务配置时间,提高了业务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由于处理跨域组网业务一般从一个网络接入,横跨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再从另一网络输出;所以,业务服务器需要与多个网络的控制节点进行对接;需要将跨域组网业务的工单转发至多个网络的控制节点,然后,人工在每个网络的控制节点中查看该工单,根据该工单中的业务需求确定该跨域组网业务的传输链路中的多个网络设备,并人工配置该多个网络设备。
综上所述,在处理跨域组网的业务时,人工配置方式使跨域组网业务的配置时间长、业务配置效率低,且配置过程智能化程度低;从而导致客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降低了配置时间,提高了业务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该网络配置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协同服务器;网络协同服务器分别与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连接;该网络配置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通过网络协同服务器将业务服务器与控制节点连接,然后由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请求,并根据请求确定该业务的传输链路的网络设备,然后向每个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这样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的配置信息自动进行配置,解决了人工配置的缺点,降低了配置时间,提高了业务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将满足第一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骨干网设备;将满足第二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骨干网设备;将满足第三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三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满足第四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四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二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满足第五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五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三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满足第六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六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四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的条件,实现简单、灵活、兼容性好。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之前,先由网络协同服务器判断是否支持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在确定支持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时,再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配置的效率,与用户的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控制节点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该网络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一测试;第一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向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发起第二测试;第二测试用于测试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接收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表示第一测试的结果;接收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表示第二测试的结果。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网络协同服务器的控制发起检测,可以提高网络配置成功的概率,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配置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第三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接收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表示第三测试的结果。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网络协同服务器的控制发起检测,可以提高网络配置成功的概率,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配置装置,该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协同服务器,或者该装置可以部署于该网络协同服务器。网络协同服务器分别与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连接;该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可以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
确定单元,可以用于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
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提供的网络配置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具体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协同服务器。该网络协同服务器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网络配置方法。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网络配置方法。该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可以用于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处理器还可以用于通过通信接口实现: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可以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带宽信息;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存储器中的指令可以预先存储也可以使用该装置时从互联网下载后存储,本申请对于存储器中指令的来源不进行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连接,其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配置系统,该系统中可以包括网络配置装置,该网络配置装置可以是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装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配置系统,该系统中可以包括网络协同服务器,该网络协同服务器可以是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或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或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协同服务器执行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提供的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因此可以与第一方面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各附图中的连线只表示两个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具体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通信,也可以是有线通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同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协同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该“第一”、第二”描述的技术特征间无先后顺序或者大小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还可以描述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先对本申请实施的相关技术术语做简单介绍。
如上所述,在处理跨域组网的业务时,人工配置方式使跨域组网业务的配置时间长、业务配置效率低,且配置过程智能化程度低;从而导致客户体验差。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通过网络协同服务器将业务服务器与控制节点连接,然后由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请求,并根据请求确定该业务的传输链路的网络设备,然后向每个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这样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的配置信息自动进行配置,解决了人工配置的缺点,降低了配置时间,提高了业务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案的实现过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络架构或者也可以称为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架构与场景,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的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配置系统10可以包括网络协同服务器101、一个或多个业务服务器102、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多个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以及多个网络设备105。其中,网络协同服务器101与一个或多个业务服务器102连接;网络协同服务器101还分别与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以及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连接;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5连接;接入网入网的控制节点104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5连接。
具体的,网络配置系统10,也可以称为网络协同系统。
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可以与业务服务器102通信。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可以用于接收业务服务器102发送的业务请求。网络协同服务器101还可以与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通信数据。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可以向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发送配置信息。其中,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可以为物理服务器、云服务器等具有相关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
业务服务器102,可以与网络协同服务器101通信。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102可以用于生成业务请求,业务服务器102还可以向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发送业务请求。其中,业务服务器102可以为具有相关业务功能的理服务器、云服务器等等。
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可以与网络协同服务器101通信。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可以接收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发送的配置信息。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还可以用于管理一定位置区域的骨干网的网络设备105。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可以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相关的骨干网的网络设备105。其中,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可以包括骨干网的控制器、骨干网的协同器等等。
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可以与网络协同服务器101通信。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可以接收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发送的配置信息。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还可以用于管理一定位置区域的接入网的网络设备105。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可以根据配置信息配置相关的接入网的网络设备105。其中,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可以包括接入网的控制器、接入网的协同器等等。接入网可以包括城域网络。例如,接入网可以为A市的互联协议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IPRAN);再例如,接入网可以为B市的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
网络设备105,可以与控制节点通信。具体的,骨干网的网络设备105可以与骨干网的控制节点103通信;接入网的网络设备105可以与接入网的控制节点104通信。其中,网络设备105可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具有数据转发能力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网络架构中包括的各设备的数量、连接方式等不予具体限定;图1所示网络架构仅为示例性架构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配置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该网络配置装置可以为图1的网络协同服务器101;或者,该网络配置装置可以部署于图1的网络协同服务器101;或者,该网络配置装置可以为与图1的网络协同服务器101可以交互信息的其他装置。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协同服务器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网络协同服务器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信接口23、通信总线24。下面结合图2对网络协同服务器2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2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数据,执行各种功能。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网络协同服务器2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1和处理器2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2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21来控制执行。
通信接口2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通信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示出的部件并不构成对该网络协同服务器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该网络协同服务器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具体的,网络协同服务器分别与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连接;处理器2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数据,执行如下功能:
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向每个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协同服务器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可以用于配置网络设备。例如,业务系统接收到一个新的业务需求,需要建立该新业务的传输网络时,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配置该新业务的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再例如,若某一个业务的传输网络需要调整时,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络配置方法配置该业务的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用于配置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链路(也可以成为传输路径)中的网络设备。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配置系统做简单介绍。网络配置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以及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
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网络配置系统包括的多个控制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唯一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控制节点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控制节点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接入网的控制节点。
现以多个控制节点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为例,对该网络配置过程进行说明。若控制节点还包括其他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其配置可以参考该过程,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业务服务器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其中,业务服务器为与网络协同服务器可以通信的任一个业务服务器。
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配置相关的网络设备,以建立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可选的,第一请求还可以包括其他位置等等,例如,第一请求还可以包括第三位置,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配置信息配置相关的网络设备,以建立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以及第三位置的网络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为一个表示一定地理区域范围的信息。例如,第一位置可以为A城市B区C街道的D大楼;第二位置可以为E城市F区G街道的H大楼。
其中,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
例如,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属于A城市的IPRAN网络的控制节点管理,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属于B城市的IPRAN网络的控制节点管理。再例如,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属于A城市的IPRAN网络的控制节点管理,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属于B城市的OTN网络的控制节点管理。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配置信息的具体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带宽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带宽信息、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信息、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信息等。
当业务服务器需要配置一个新业务的网络传输路径时,首先,业务系统获取待配置的新业务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然后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生成第一请求;对应的,S301可以实现为:业务服务器通过其与网络协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S302、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
其中,S302中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的第一请求,即S301中业务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请求。
S303、网络协同服务器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唯一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
对应上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303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查询其存储的各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位置信息,对应的控制节点的信息等等),将满足第一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将满足第二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将满足第三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将满足第四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将满足第五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将满足第六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第五条件和第六条件的具体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唯一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骨干网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骨干网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二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三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四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对应的传输链路可以为:从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经第一接入网络到达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将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连接;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经骨干网络到达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将骨干网的第二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连接;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经第二接入网到达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
S304、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具体的,S304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通过其与骨干网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向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发送S303中确定的传输链路中属于骨干网的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和配置信息;网络协同服务器通过其与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向多个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S303中确定的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和配置信息。
示例1,若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S304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网络协同服务器向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发送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以及配置信息。
对应的,各控制节点接收来自网络协同服务器的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然后,每个控制节点根据配置信息配置与其接收的标识对应的网络设备。
对应上述示例1,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可以接收到配置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分别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可以接收到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分别向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以及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可以接收到配置信息以及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标识以及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标识,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分别向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和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以及骨干网的第二设备。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在处理跨域组网业务时,通过网络协同服务器将业务服务器与控制节点连接,然后由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请求,并根据请求确定该业务的传输链路的网络设备,然后向每个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这样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的配置信息自动进行配置,解决了人工配置的缺点,降低了配置时间,提高了业务配置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配置完成后,可以将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可以与第一位置的用户设备连接,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可以与第二位置的用户设备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传输链路实现第一位置的用户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用户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还需要确定是否支持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如图4所示,在S302之后,在S303之前还可以包括下述S305和S306。
S305、网络协同服务器获取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可以包括: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标识,S305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在S302中接收到的第一请求中,读取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标识,查找业务类型标识对应表,找到与该标识对应的业务类型,作为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服务器需要再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标识,S305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业务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标识,查找业务类型标识对应表,找到与该标识对应的业务类型,作为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
S306、网络协同服务器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
其中,网络协同服务器中通过注册等方式存储了其支持的业务类型(或者其支持的业务类型的标识);S306可以实现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查找其支持的业务类型或者支持的业务类型的标识,判断是否包括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或者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的标识),若包括,则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否则,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不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若网络协同服务器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不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则对于接收到的第一请求不作任何处理。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还可以用于在配置完成后,检测传输链路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下面以传输链路中包括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为例,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其中,若传输链路中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或者更少的网络设备时,可以参考该实现过程,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307至S314。
S307、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二请求。
其中,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一测试;第一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S308、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来自网络协同服务器的第二请求,根据第二请求的指示,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其中,S308中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的第二请求即S307中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的第二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二请求后,根据第二请求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测试指令,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测试指令,根据第一测试指令的指示,向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送一个ping测试;骨干网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该ping测试后,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发送一个反馈信息;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接收该反馈信息,并确定该反馈信息完整无误,则可以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否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异常。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测试的结果(正常或异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二请求后,根据第二请求的指示向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测试指令,骨干网的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一测试指令,根据第一测试指令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发送一个ping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接收到该ping测试后,向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送一个反馈信息;骨干网的第一设备接收该反馈信息,并确定该反馈信息完整无误,则可以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否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异常。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向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测试的结果(正常或异常)。
S309、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一响应。
其中,第一响应用于表示第一测试的结果。
具体的,S309可以实现为: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将S308中获取的第一测试的结果,以第一响应的形式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
S310、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的第一响应。
具体的,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的第一响应,获取第一测试的结果。
S311、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请求。
其中,第三请求用于请求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发起第二测试;第二测试用于测试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S31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07,此处不再赘述。
S312、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来自网络协同服务器的第三请求。
其中,S312中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的第三请求即S311中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的第三请求。
S31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08,此处不再赘述。
S313、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二响应。
其中,第二响应用于表示第二测试的结果。
S31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09,此处不再赘述。
S314、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的第二响应。
S314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10,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方法还可以用于在配置完成后,检测传输链路的通信是否正常。下面以传输链路中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为例,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其中,若传输链路中包括更多的网络设备或者更少的网络设备时,可以参考该实现过程,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315A至S318A,或者S315B至S318B。
S315A、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四请求。
其中,第四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第三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S316A、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第四请求,根据第四请求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第四请求后,根据第四请求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测试指令,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测试指令,根据第三测试指令的指示向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测试信息,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该测试信息后,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一个反馈信息,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该反馈信息,并确定该反馈信息完成无误,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否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异常。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测试的结果(正常或异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第四请求后,根据第四请求的指示向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测试指令,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三测试指令,根据第三测试指令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测试信息,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该测试信息后,向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送一个反馈信息,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接收该反馈信息,并确定该反馈信息完成无误,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否则,认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异常。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测试的结果(正常或异常)。
S317A、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
其中,第三响应用于表示第三测试的结果。
具体的,S317A可以实现为: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将S317A中获取的第三测试的结果,以第三响应的形式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
S318A、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的第三响应。
具体的,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三响应,获取第三测试的结果。
S315B、网络协同服务器向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四请求。
其中,第四请求用于请求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第三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其中,S315B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15A,此处不再赘述。
S316B、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接收第四请求,根据第四请求的指示,向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
其中,S316B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16A,此处不再赘述。
S317B、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向网络协同服务器发送第三响应。
其中,第三响应用于表示第三测试的结果。
其中,S317B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17A,此处不再赘述。
S318B、网络协同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的第三响应。
其中,S318B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18A,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网络配置过程中各设备的交互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网络协同服务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协同服务器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5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配置装置50,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的功能。该网络配置装置50可以是网络协同服务器;或者,该网络配置装置50可以部署于网络协同服务器。如图5所示,网络配置装置5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501(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称为第一接收单元501)、确定单元502(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称为第一确定单元502)和发送单元503(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称为第一发送单元503)。
其中,第一接收单元501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例如,结合图3或图4,第一接收单元501用于执行图3或图4中S302。
第一确定单元502可以用于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例如,结合图3或图4,第一确定单元502用于执行图3或图4中S303。
第一发送单元503可以用于向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配置信息,以及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例如,结合图3或图4,第一发送单元503用于执行图3或图4中S30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一确定单元502还可以用于:将满足第一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一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骨干网设备。
将满足第二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条件可以包括: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第二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骨干网设备。
将满足第三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三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一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四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四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二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五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五条件可以包括: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第二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三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六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六条件可以包括: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四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进一步的,多个控制节点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如图6所示,网络配置装置50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04和第二确定单元505。其中,获取单元504可以用于获取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例如,结合图4,获取单元504用于执行图4中S305。第二确定单元505可以用于确定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为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例如,结合图4,第二确定单元505用于执行图4中S306。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网络配置装置5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506、第三发送单元507、第二接收单元508和第三接收单元509。其中,第二发送单元506可以用于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一测试;第一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第三发送单元507可以用于向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发起第二测试;第二测试用于测试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第二接收单元508可以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一响应;第一响应用于表示第一测试的结果。第三接收单元509可以用于接收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二响应用于表示第二测试的结果。例如,结合图4,第二发送单元506用于执行图4中S307;第三发送单元507用于执行图4中S311;第二接收单元508用于执行图4中S310;第三接收单元509用于执行图4中S314。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网络配置装置50还可以包括第四发送单元510和第四接收单元511。其中,第四发送单元510可以用于向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第三测试用于测试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第四接收单元511可以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三响应;第三响应用于表示第三测试的结果。例如,结合图4,第四发送单元510用于执行图4中S315A或S315B,第四接收单元511用于执行图4中S318A或318B。
在实际实现时,第一接收单元501、第一确定单元502、第一发送单元503、获取单元504、第二确定单元505、第二发送单元506、第三发送单元507、第二接收单元508、第三接收单元509、第四发送单元510和第四接收单元511可以由图2所示的处理器21调用存储器22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或者,可以由图2所示的处理器21通过通信接口23的来实现,具体的执行过程可参考图3或图4所示的网络配置方法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协同服务器7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协同服务器的功能。网络协同服务器7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模块7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模块701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4中的过程S302,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网络协同服务器7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模块7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模块702和处理模块7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模块701可能和存储模块702协同操作。处理模块701可以执行存储模块7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模块中。
网络协同服务器7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7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确定网络协同服务器70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通信模块703用于该设备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处理模块701可以利用通信模块703执行图3或图4中的过程S302和S304。
如前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配置装置50或网络协同服务器70可以用于实施上述本申请各实施例实现的方法中网络协同服务器70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各实施例。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配置系统,该系统中可以包括共识设备,该共识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的功能,例如,共识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协同服务器。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含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中网络协同服务器执行的各个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协同服务器;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分别与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网络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
向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包括:骨干网的第一设备、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和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包括:
将满足第一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所述骨干网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覆盖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骨干网设备;
将满足第二条件的骨干网设备确定为所述骨干网的第二设备;所述第二条件包括:覆盖区域包括所述第二位置的任一骨干网设备;或者,覆盖区域包括所述第二位置的骨干网设备中,与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骨干网设备;
将满足第三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一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四条件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所述第四条件包括: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二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一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五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与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三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将满足第六条件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所述第六条件包括: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最小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差小于或等于第四位置差阈值的任一个第二接入网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
确定所述第一请求对应的业务类型为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支持的业务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节点包括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以及骨干网的控制节点;所述网络配置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一测试;所述第一测试用于测试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所述骨干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向所述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发起第二测试;所述第二测试用于测试第二接入网的第二设备与骨干网的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测试的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测试的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发送第四请求;所述第四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接入网的控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入网的控制节点对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发起第三测试;所述第三测试用于测试所述第一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的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用于表示所述第三测试的结果。
6.一种网络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配置装置部署于网络协同服务器;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分别与业务服务器多个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网络配置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的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网络设备属于不同的控制节点管理;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带宽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确定传输链路中的网络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的控制节点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以及所述传输链路中属于每个控制节点管理的网络设备的标识。
7.一种网络协同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
9.一种网络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网络协同服务器;其中,所述网络协同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配置方法。
CN202110008058.0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866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058.0A CN112866013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8058.0A CN112866013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013A true CN112866013A (zh) 2021-05-28
CN112866013B CN112866013B (zh) 2022-08-26

Family

ID=7600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8058.0A Active CN112866013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60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912A (zh) * 2022-05-20 2022-08-05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63682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wireless coverage, improved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CN106357443A (zh) * 2016-09-14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5057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639499A (zh) * 2017-12-29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多厂家otn业务配置端到端互通系统及方法
US20200228618A1 (en) * 2017-10-13 2020-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 deli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866916A (zh) * 2020-07-23 2020-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配置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CN111885185A (zh) * 2020-07-29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63682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wireless coverage, improved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CN106357443A (zh) * 2016-09-14 2017-01-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50576A (zh) * 2017-06-28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容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200228618A1 (en) * 2017-10-13 2020-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 deli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639499A (zh) * 2017-12-29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sdn的多厂家otn业务配置端到端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11866916A (zh) * 2020-07-23 2020-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配置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CN111885185A (zh) * 2020-07-29 2020-1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912A (zh) * 2022-05-20 2022-08-05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60912B (zh) * 2022-05-20 2023-08-29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013B (zh) 2022-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0955B (zh) 网络的部署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1901135B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1565404B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07078963B (zh)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中的路由追踪
CN113810206B (zh) 一种网络自动化编排管理方法、实体、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CN112242950A (zh) 确定路径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2953774B (zh) 一种网络拓扑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113892A (zh) 一种网关设备自动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7492A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CN114765819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6506717A (zh) 一种自动发现方法及设备
CN114157667A (zh) 一种面向网关设备的算力网络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1803925A (zh) 云游戏的转发服务器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6013B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23120A (zh) 基于专网终端的数据分流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3014B (zh) 设备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958170B (zh) 一种网络互联方法和装置
CN112714146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6281A (zh) Mesh网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1899A (zh)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344591A1 (en) Determining Connections of Non-External Network Facing Ports
CN110995609A (zh)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1047A1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782255A (zh) 一种同频子网融合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09921989B (zh) 一种bgp逻辑拓扑生成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