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4913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4913A
CN109144913A CN201811147429.8A CN201811147429A CN109144913A CN 109144913 A CN109144913 A CN 109144913A CN 201811147429 A CN201811147429 A CN 201811147429A CN 109144913 A CN109144913 A CN 109144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in equipment
sent
agre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74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幼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74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49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4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4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20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input/output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脑机箱主板,或基板控制管理器BMC上,通常采用I2C总线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
当主板或BMC作为主设备,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时,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2C连接,在主设备与从设备进行数据通讯时,就需要主设备触发开始条件,在未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指令时,从设备不能发送数据至主设备。
若要在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2C进行连接时,从设备实现主动向主设备发送数据,就需要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增加新的连接线路,这就导致所使用的主设备及从设备引脚的增加,当引脚数量不足时,则不能实现从设备主动向主设备发送数据,为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2C连接时,要想实现从设备主动向主设备发送数据,需要利用主设备及从设备额外的引脚,为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确定所述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进一步的,还包括:
当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符合所述I3C协议;
若是,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
若是,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否则,确定在所述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未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进一步的,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
若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否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所述从设备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进一步的,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符合所述I3C协议,若符合,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进一步的,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为开始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当所述第一信息为非开始信息时,确定在所述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未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进一步的,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从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若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否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确定单元及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且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电脑机箱主板,或基板控制管理器BMC通常需要与多个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主板或BMC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由主板或BMC作为主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至与其相连的其他设备,即其他设备均由主板或BMC来进行控制,与主设备连接的其他设备为从设备。
一个主设备可以与多个从设备连接,一个从设备也可以与多个主设备连接,其中,主设备作为控制主导,用来控制从设备。
目前,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常采用I2C总线建立连接,这就导致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讯时,只能由主设备发送开始指令,若在主设备发送指令之前,从设备首先向主设备发送了某一种指令,则该指令不能被主设备接收。当从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设备时,从设备会首先通过I2C协议向主设备发送一个通知讯号,之后主设备在接收到通知讯号后,发送获取指令至该从设备,该从设备在接收到获取指令后,才能向主设备发送数据。
并且,当一个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连接时,在没有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通知讯号时,主设备需要分别向每一个从设备发送指令,来确定是否有数据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主设备,这就需要主设备持续或间隔预定时长发送询问指令至每一个从设备,导致增加数据传输率。
若要实现从设备可以首先向主设备发送指令,并且该指令可以被主设备接收并识别,则需要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额外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这就需要分别占用主设备与从设备的引脚,当引脚数量不足时,则不能实现从设备主动向主设备进行的数据传输。
步骤S12、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
每一种通讯总线对应一种通讯协议,如:I2C总线对应I2C协议,若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2C总线,那么,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通讯协议为I2C协议;I3C总线对应I3C协议,若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3C,那么,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
当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3C时,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此时,若从设备有第一信息需要向主设备发送,其中,第一信息可以为数据,也可以为其他信息等,则直接通过I3C协议将数据由从设备发送至主设备,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从设备首先发送通知讯号至主设备,也不需要主设备发送询问指令确认从设备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设备,也无需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额外增加数据传输通道,直接通过I3C总线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当主设备有第二信息需要向从设备发送时,其中,第二信息可以为数据,也可以为指令,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直接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二信息发送至从设备即可。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时,无论其是将第二信息发送至与其通过I3C总线连接的哪一个从设备,都可以直接通过I3C协议直接传输该第二信息。从设备在接收到第二信息后,若需要反馈,则通过I3C协议反馈,若不需要反馈,则直接处理并进行后续操作。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步骤S22、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检测到从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符合I3C协议;
步骤S23、若第一信息符合I3C协议,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在主设备为主机板或BMC时,若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符合I3C协议,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具体的,若第一信息符合I3C总线,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确定之后,直接将该第一信息发送至该主设备。
在确定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与该从设备连接的主设备分别是通过什么总线连接的,若为除I3C总线外的其他总线,则该第一信息必然不是发送至与从设备通过除I3C总线外的总线连接的主设备。
若第一信息不符合I3C总线,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
若确定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第一主设备,该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2C总线连接,若在第一信息之前,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并没有其他数据传输,则从设备首先向第一主设备发送一个通知讯号,之后由第一主设备主动向从设备发送获取指令,从设备在接收到获取指令后,才能将第一信息发送至该第一主设备;若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3C总线连接,则将第一信息调整为符合I3C协议的信息,之后,将调整后的第一信息直接发送至第一主设备。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步骤S32、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检测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
步骤S33、若第一信息为开始信息,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步骤S34、若第一信息为非开始信息,确定在从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是否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步骤S35、若在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若在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未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不响应第一信息的发送。
当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时,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开始信息,对于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的除开始信息外的非开始信息,即第一信息为除开始信息以外的非开始信息,需要进一步确定该非开始信息是否为主设备询问或指令获取的,若是,则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即在第一信息之前,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从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生成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反馈给主设备;
若第一信息为除开始信息以外的非开始信息,并且该非开始信息也并非是主设备主动询问或指令获取的,则不响应该第一信息的发送,即在第一信息之前,主设备并未主动向从设备询问或指令获取某些数据,则从设备不能直接将非开始信息发送至主设备。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1、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步骤S42、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检测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
步骤S43、若第一信息为结束信息,则不响应第一信息的发送;
步骤S44、若第一信息为非结束信息,则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当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过I3C总线建立连接时,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当第一信息为结束信息时,不响应该第一信息。
应用I3C协议的主设备与从设备,相对于应用I2C协议的主设备与从设备,应用I3C协议的从设备相比于应用I2C协议的从设备,其增加了触发数据传输开始的功能,而不具备结束数据传输的功能,数据传输结束的指令只能由主设备发出,从设备响应,或者,主设备直接不再响应从设备,直至系统执行中断过程。
当第一信息为非结束信息时,则第一信息继续被主设备接收,主设备可以响应,以便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主设备不再响应,直至到达结束时长,系统执行数据传输的中断。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处理器51及存储器52。
存储器52用于存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处理器51用于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
电脑机箱主板,或基板控制管理器BMC通常需要与多个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在主板或BMC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由主板或BMC作为主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至与其相连的其他设备,即其他设备均由主板或BMC来进行控制,与主设备连接的其他设备为从设备。
一个主设备可以与多个从设备连接,一个从设备也可以与多个主设备连接,其中,主设备作为控制主导,用来控制从设备。
目前,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常采用I2C总线建立连接,这就导致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讯时,只能由主设备发送开始指令,若在主设备发送指令之前,从设备首先向主设备发送了某一种指令,则该指令不能被主设备接收。当从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设备时,从设备会首先通过I2C协议向主设备发送一个通知讯号,之后主设备在接收到通知讯号后,发送获取指令至该从设备,该从设备在接收到获取指令后,才能向主设备发送数据。
并且,当一个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连接时,在没有接收到从设备发送的通知讯号时,主设备需要分别向每一个从设备发送指令,来确定是否有数据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主设备,这就需要主设备持续或间隔预定时长发送询问指令至每一个从设备,导致增加数据传输率。
若要实现从设备可以首先向主设备发送指令,并且该指令可以被主设备接收并识别,则需要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额外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这就需要分别占用主设备与从设备的引脚,当引脚数量不足时,则不能实现从设备主动向主设备进行的数据传输。
每一种通讯总线对应一种通讯协议,如:I2C总线对应I2C协议,若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2C总线,那么,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通讯协议为I2C协议;I3C总线对应I3C协议,若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3C,那么,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
当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总线为I3C时,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此时,若从设备有第一信息需要向主设备发送,其中,第一信息可以为数据,也可以为其他信息等,则直接通过I3C协议将数据由从设备发送至主设备,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从设备首先发送通知讯号至主设备,也不需要主设备发送询问指令确认从设备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设备,也无需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额外增加数据传输通道,直接通过I3C总线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当主设备有第二信息需要向从设备发送时,其中,第二信息可以为数据,也可以为指令,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直接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二信息发送至从设备即可。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时,无论其是将第二信息发送至与其通过I3C总线连接的哪一个从设备,都可以直接通过I3C协议直接传输该第二信息。从设备在接收到第二信息后,若需要反馈,则通过I3C协议反馈,若不需要反馈,则直接处理并进行后续操作。
进一步的,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处理器51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包括:
当处理器51检测到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符合I3C协议,若符合,则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在主设备为主机板或BMC时,若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符合I3C协议,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具体的,若第一信息符合I3C总线,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确定之后,直接将该第一信息发送至该主设备。
在确定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与该从设备连接的主设备分别是通过什么总线连接的,若为除I3C总线外的其他总线,则该第一信息必然不是发送至与从设备通过除I3C总线外的总线连接的主设备。
若第一信息不符合I3C总线,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哪一个与其连接的主设备。
若确定第一信息需要由从设备发送至第一主设备,该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2C总线连接,若在第一信息之前,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并没有其他数据传输,则从设备首先向第一主设备发送一个通知讯号,之后由第一主设备主动向从设备发送获取指令,从设备在接收到获取指令后,才能将第一信息发送至该第一主设备;若第一主设备与从设备通过I3C总线连接,则将第一信息调整为符合I3C协议的信息,之后,将调整后的第一信息直接发送至第一主设备。
进一步的,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处理器51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包括:
当处理器51检测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当第一信息为开始信息时,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当第一信息为非开始信息时,确定在从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是否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若在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若在第一信息之前,从设备未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不响应第一信息的发送。
当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时,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开始信息,对于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的除开始信息外的非开始信息,即第一信息为除开始信息以外的非开始信息,需要进一步确定该非开始信息是否为主设备询问或指令获取的,若是,则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即在第一信息之前,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从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生成第一信息,并将第一信息反馈给主设备;
若第一信息为除开始信息以外的非开始信息,并且该非开始信息也并非是主设备主动询问或指令获取的,则不响应该第一信息的发送,即在第一信息之前,主设备并未主动向从设备询问或指令获取某些数据,则从设备不能直接将非开始信息发送至主设备。
进一步的,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处理器51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包括:
当处理器51检测到从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确定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若是,则不响应第一信息的发送,否则,将第一信息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主设备。
当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通过I3C总线建立连接时,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当第一信息为结束信息时,不响应该第一信息。
应用I3C协议的主设备与从设备,相对于应用I2C协议的主设备与从设备,应用I3C协议的从设备相比于应用I2C协议的从设备,其增加了触发数据传输开始的功能,而不具备结束数据传输的功能,数据传输结束的指令只能由主设备发出,从设备响应,或者,主设备直接不再响应从设备,直至系统执行中断过程。
当第一信息为非结束信息时,则第一信息继续被主设备接收,主设备可以响应,以便继续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主设备不再响应,直至到达结束时长,系统执行数据传输的中断。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确定单元61及发送单元62。
确定单元61用于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发送单元62用于当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且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系统应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第一信息发送至主设备。本方案中主机板或BMC作为主设备与从设备采用I3C总线连接,实现了在不额外增加其他线路的情况下,从设备可以主动向主设备发送信息,简化了主机板或BMC的硬件线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2C总线连接主设备与从设备,要向实现从设备主动向总设备发送信息,需要从设备及主设备之间额外增加线路,导致的需要额外的引脚,同时,增加了线路的复杂度,为用户带来不便。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确定所述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至所述从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符合所述I3C协议;
若是,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
若是,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否则,确定在所述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未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
若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否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确定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当所述从设备向所述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符合所述I3C协议,若符合,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从设备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开始信息,当所述第一信息为开始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当所述第一信息为非开始信息时,确定在所述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若在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从设备未接收到所述主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从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时,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是否为结束信息,若是,则不响应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否则,将所述第一信息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10.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及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为I3C协议,且当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通过所述I3C协议所对应的I3C总线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至所述主设备。
CN201811147429.8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9144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429.8A CN109144913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429.8A CN109144913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4913A true CN109144913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81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7429.8A Pending CN109144913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49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0480A (zh) * 2019-10-18 2020-02-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热备系统
CN112653516A (zh) * 2020-12-04 2021-04-1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中访问dimm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220614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管理i2c和i3c设备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4440A1 (ja) * 2015-12-16 2017-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286358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Intel Corporation Sensor bu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9763A1 (en) * 2016-05-18 2017-11-23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70617A (zh) * 2017-12-01 2018-06-15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3c设备及通信方法
US20180181507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Intel Corporation Out-of-band interrupt mapping in mipi improved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CN108255776A (zh) * 2017-12-01 2018-07-06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apb总线的i3c主设备、主从系统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4440A1 (ja) * 2015-12-16 2017-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286358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Intel Corporation Sensor bu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99763A1 (en) * 2016-05-18 2017-11-23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181507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Intel Corporation Out-of-band interrupt mapping in mipi improved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CN108170617A (zh) * 2017-12-01 2018-06-15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3c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08255776A (zh) * 2017-12-01 2018-07-06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apb总线的i3c主设备、主从系统及通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0480A (zh) * 2019-10-18 2020-02-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热备系统
CN112653516A (zh) * 2020-12-04 2021-04-1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中访问dimm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653516B (zh) * 2020-12-04 2022-05-1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中访问dimm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220614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管理i2c和i3c设备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220614B (zh) * 2021-04-30 2022-11-29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管理i2c和i3c设备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491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82345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savings through emulation of wake on LAN i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CN110266810B (zh) 基于mqtt协议的消息接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86666B (zh) 一种用于多控制器存储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和系统
JP2002542527A (ja) 一般的なシリアルバスプロトコルの範囲を拡張する方法並びに装置
CN106060088A (zh) 一种服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69970B (zh) 一种重连接数据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306424A1 (en) Connection between a client device and multiple host devices
CN109688555B (zh) 一种信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1796774A (zh) 在ip网络上自动检查ip链接的连接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66129B (zh) Usb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usb从设备适配器
CN101267351B (zh) 开放应用架构中软件在线升级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929418B (zh) 一种基于发布订阅的RapidIO高速通信方法及系统
JP3428538B2 (ja) アクセス網遠隔制御方式
CN100563237C (zh) 一种多传输通道数据传输方法
JPH10308791A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データ通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8522550A (ja) マルチレート光トランスポンダ
JPH11177598A (ja) ハブ装置およびハブ装置の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CN103313203B (zh) 群播群组的传输方法及应用其的无线网络装置
CN1802820A (zh) 用于lin网络的主节点
US96190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USB device
JP2000224260A (ja) 通信制御装置
KR100773778B1 (ko) 멀티캐스트 방식의 분산 서버 제어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10413322A (zh) 一种服务器网口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基板管理控制器
CN109194434A (zh) 一种整车系统时间同步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