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5308A -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5308A
CN109135308A CN201810907069.0A CN201810907069A CN109135308A CN 109135308 A CN109135308 A CN 109135308A CN 201810907069 A CN201810907069 A CN 201810907069A CN 109135308 A CN109135308 A CN 109135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ubber
asphalt modifier
styren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70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先
李翼杉
王善祥
游才英
赵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asheng Luto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asheng Lut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asheng Luto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asheng Luto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070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5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5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5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沥青领域。沥青改性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橡胶粉1~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30份;木质素0.5~10份;有机膨润土1~10份;橡胶油2~30份;聚氨酯1~10份。发明示例中的沥青改性剂能够较好地促进沥青的改性,使沥青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其可以通过将原油成分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油蒸发后提取残余物而被制备。通常情况下,沥青具有在高温下呈高粘度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但在低于或等于室温的温度下呈硬质的固化状态的物理性能。
作为一种优异的建筑材料,沥青具有可塑性强、防水性高、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能和粘着性出色的优点。然而,正如其具有出色的优点相同,沥青也具有相当明显的缺点:沥青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时,其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同时,在低温下呈现易碎裂的高脆性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进行了研究以通过添加各种聚合物来改善所述沥青的物理性能。
为了提高沥青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对沥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性。由于沥青的质量存在很大变化,以及由此获得的沥青组合物也具有不同的改性效果。现有的沥青改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沥青改性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沥青改性剂。
沥青改性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橡胶粉1~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30份;木质素0.5~10份;有机膨润土1~10份;橡胶油2~30份;聚氨酯1~10份。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
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所述橡胶粉、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述木质素、所述有机膨润土、所述橡胶油、所述聚氨酯充分均匀混合。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由原料沥青改性而得。改性沥青包括经过加热而处于混合状态下的原料沥青和沥青改性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沥青改性剂能够显著地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如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并且还能是被改性后的沥青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另外,利用该沥青改性剂可以使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增强,使由改性沥青铺装的道路耐久性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为了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沥青,例如使其使用性能更优。通常需要对沥青进行改进。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乙烯基芳香烃-共轭二烯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是一种被广泛用作改善沥青的物理性能的改性剂。但是,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当采用SBS来作为沥青改性剂时,常常需要在更高的成本代价下才能实现对沥青的改性。例如,改性时间偏长,或者需要在较高的温度(如180℃)下溶解SBS。因此,发明人意识到,为了在更低的成本下,更好地利用SBS常常需要调节其物理性能即与沥青的相容性。
在一些研究中,发明人发现,作为芳香族烃的聚集体的沥青质在其末端包含了大量的极性官能团。
因此,沥青质与SBS(其不具有亲水官能团,而亲水基团因通常具有一定的极性而与水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的)的相容性非常低。如此,沥青与SBS混合改性时,其加工和制造时间被显著延长,同时还有可能引起沥青的品质(使用性能)下降,例如,改性沥青的弹性的降低。
基于以上,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发明人认为可对SBS的微观结构进行改进。例如,在SBS的分子链结构中引入亲水的极性基团。然而,这样的对SBS改性通常是相对较难的且并不容易很好地实施。
有鉴于此,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更易于实施的方案。该方案在不预先对SBS进行微观结构改进的前提下,利用不同产品的组合即可实现一种性能优异的用于沥青的改性试剂,在下文中将以沥青改性剂而被述及。上述改性试剂可以很好地改善沥青的性能,使获得改性沥青的道路用性能获得改善,如,道路更耐久、高温更耐压、低温脆性降低等等中的一者或多者。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总体上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改性剂是一种组合物。组合物中主要含有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木质素、有机膨润土、橡胶油以及聚氨酯。
在一些示例中,以上组合物中还可添加共轭二烯橡胶。作为一种特别的要求,共轭二烯橡胶具有50000g/mol以下的低重均分子量。较佳地,共轭二烯烃橡胶的用量根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用量进行调整。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共轭二烯烃橡胶=97:3(重量比)或85:15(重量比)32~6:1或。其中,共轭二烯烃橡胶可以是2,3-二甲基-1,3丁二烯或戊间二烯的均聚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组合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软化剂、防腐剂等等。其中,软化剂可以是煤焦油、松香油;防腐剂可以是(NH4)2SiF6即六氟硅酸铵。
本发明示例中,按重量份数计,沥青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橡胶粉1~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30份;木质素0.5~10份;有机膨润土1~10份;橡胶油2~30份;聚氨酯1~10份。
在进一步的限定中,沥青改性剂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橡胶粉3~18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27份;木质素1~9份;有机膨润土2~9份;橡胶油3~28份;聚氨酯2~9份;
或,橡胶粉5~15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8~22份;木质素2~8份;有机膨润土3~8份;橡胶油4~24份;聚氨酯3~8份;
或,橡胶粉7~1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0~18份;木质素3~7份;有机膨润土4~7份;橡胶油8~18份;聚氨酯4~7份;
或,橡胶粉8~1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1~17份;木质素3~7份;有机膨润土4~7份;橡胶油9~15份;聚氨酯5~6份。
其中,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聚氨酯均能够被用来改善沥青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木质素则可以用来改善沥青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之间的相容性。橡胶油可以改善改性剂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同时还能改善各组分与沥青的相容性,以及提高沥青的低温韧性(降低脆性)。有机膨润土则可以使沥青在低温下更不易开裂(耐低温开裂),并且还具有抗车辙能力。
为了获得稳定且恰当的相容性,并且对沥青产生实质性的性能的改善,在本发明示例的沥青改性及的组合物中,优选采用重均分子量在30万(g/mol)以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例如,其重均分子量还可以是6000~10万之间,或者,12万~15万之间。较佳地,在上述采用了共轭二烯烃橡胶的沥青改性剂的示例中,共轭二烯烃橡胶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4万~5万之间。如此,共轭二烯烃橡胶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配合可以更好地起到对沥青更好地改性的作用。
示例中的橡胶粉可以由橡胶粉碎而成,例如,采用废旧轮胎粉碎获得。作为一种可选的附加限定,橡胶粉被粉碎的粒度可以是在80目(大约为180μm/微米)以下。进一步地,橡胶粉的粒度可以是80~100目之间。目数的具体长度尺度可以大致通过这样的公式—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被限定。因此,橡胶粉粒度为100目时,大致可以限定为150微米。与之相适应的是,在沥青改性剂中,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木质素、有机膨润土以及聚氨酯均以颗粒物的形式被提供和使用,基于橡胶粉的粒径选择,各颗粒物的粒径也可以保持在80目以下。进一步地,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木质素、有机膨润土以及聚氨酯的粒径均在80~100目。
橡胶油则由橡胶裂解而成,裂解处理没有污染物排放,而且还可以回收燃料油和炭黑,具有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橡胶裂解油是热的不良导体,且可以作为软化剂促进改性剂中的组分之间的相互混溶。其中,所述的裂解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热裂解、催化裂解或微波裂解。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橡胶油采用废旧的橡胶轮胎通过热裂解产生。
作为一种具体的可替代方案,橡胶油通过常压惰性气氛的条件下进行热裂解产生。例如,常压的氮气环境下,将废橡胶加热至500℃进行裂解。裂解产生的油状物主要为芳烃油和粗石脑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发明人发现,当聚氨酯被以非终产物的形式提供时,改性剂还具有更好的性能。即,在改性剂中,聚氨酯是以异氰酸酯预聚体(MDI)和聚醚多元醇的反应产生被提供。在这样的示例中,改性剂中的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被独立地提供,并且被用于改性沥青时再进行混合。如此,在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反应形成聚氨酯的过程中,作为被改性的对象——原料沥青也同样参与反应,可以与沥青进行交联固化,从而形成均匀和稳定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为了促进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相互反应,可以使用催化剂、偶联剂以及扩链剂等聚氨酯常用助剂。
基于以上沥青改性剂,本示例还提供了一种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包括:将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木质素、有机膨润土、橡胶油、聚氨酯充分均匀混合。
优选地,混合改性剂中的各个组分的方法包括:将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以及聚氨酯预先加入橡胶油混匀,再将剩余的组分(橡胶油、有机膨润土、木质素)加入橡胶油中混匀,混匀过程包括可选的加热。较佳地,其中的混匀是通过搅拌来实现的。
进一步优选地,在剩余的组分中,有机膨润土被最后添加。有机膨润土最后添加可以避免其对其他组分的溶解的不利影响。膨润土可以作为填充和增强的组分提高沥青的强度,并且可以避免沥青出现孔隙或孔洞,阻止雨水渗透(减少沥青质的流失),从而使其沥青更耐久、寿命更长。而通过有机改性形成的膨润土与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原料沥青)之间的相容性更佳,更易于被分散。
应当指出的是,在以上所述的聚氨酯是作为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反应产物被提供的方案中。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可以作为独立的组分,而不直接添加到改性剂的其他组分中进行混合,或者仅将其中的一种(异氰酸酯或聚醚多元醇)加入改进剂与其他组分(橡胶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木质素、有机膨润土、橡胶油)混合。
总体上而言,本发明示例中提出的沥青改性剂具有以下优点:
1)SBS和橡胶粉体可显著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以及较好的抗车辙能力,但由于其与沥青相容性差影响使用效果,加入木质素可有效改善SBS的相容性,并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2)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改性剂,原料包括有机膨润土和聚氨酯,利用二者优良的力学增强性能,可以有效改善道路的耐久性。
3)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于废弃轮胎、造纸工业副产品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可降低改性剂的成本。
作为一种沥青改性剂的用例,改性沥青由原料沥青改性而得。其中,改性沥青包括经过加热而处于混合状态下的原料沥青和沥青改性剂。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份;木质素0.5份;有机膨润土1份;橡胶油2份;聚氨酯1份。各组分的粒度为8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0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20%。
实施例2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30份;木质素10份;有机膨润土10份;橡胶油30份;聚氨酯10份。各组分的粒度为85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1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26%。
实施例3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份;木质素1份;有机膨润土2份;橡胶油3份;聚氨酯2份。各组分的粒度为9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93℃,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33%。
实施例4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8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7份;木质素9份;有机膨润土9份;橡胶油28份;聚氨酯9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0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3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30%。
实施例5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5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8份;木质素2份;有机膨润土3份;橡胶油4份;聚氨酯3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1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25℃,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21%。
实施例6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5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2份;木质素8份;有机膨润土8份;橡胶油24份;聚氨酯8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2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96℃,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14%。
实施例7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7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0份;木质素3份;有机膨润土4份;橡胶油8份;聚氨酯4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4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98℃,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13%。
实施例8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8份;木质素7份;有机膨润土7份;橡胶油18份;聚氨酯7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5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7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07℃,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19%。
实施例9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8份;木质素7份;有机膨润土7份;橡胶油18份;聚氨酯7份、共轭二烯橡胶3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5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4万,共轭二烯烃橡胶5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07℃,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19%。
实施例10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8份;木质素7份;有机膨润土7份;橡胶油18份;聚氨酯9份(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共轭二烯橡胶3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5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4万,共轭二烯烃橡胶5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07℃,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19%。
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原料沥青是相同成分。各个实施例中的改性沥青和原料沥青性质如表1。
表1改性沥青软化点
由以上表1可以知晓,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改性剂获得改性沥青的性能的确获得了改善。并且当添加共轭二烯烃橡胶时,改性沥青的性能获得更突出的改善。
对比例1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份;木质素0.5份;橡胶油2份;聚氨酯1份。各组分的粒度为8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0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20%。
对比例2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30份;木质素10份;有机膨润土10份;橡胶油30份。各组分的粒度为85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1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26%。
对比例3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份;木质素1份;有机膨润土2份;橡胶油3份;聚氨酯2份。各组分的粒度为9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93℃,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33%。
对比例4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橡胶粉18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7份;橡胶油28份;聚氨酯9份。各组分的粒度为10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130℃,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30%。
对比例5(3-1)
沥青改性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份;木质素1份;二氧化硅2份;橡胶油3份;聚氨酯2份。各组分的粒度为90目;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为将各原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
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如下:向混合器中加入原料沥青,将原料沥青加热到93℃,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沥青改性剂。沥青改性剂的用量为原料沥青重量的33%。
对比例1-5中的改性沥青的性能如下表2所示。
由以上对比例1~5,以及对比例1~4中的改性沥青相比,在本发明提出的改性剂中的组分部分被删减和/或替换为其他物质时,由此获得改性沥青的性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本发明示例的沥青改性剂中的各个组分均在对沥青的改性中起到了作用,对其中一个或多个组分的删减或替换都将导致改性剂效果被削弱。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橡胶粉1~2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30份;木质素0.5~10份;有机膨润土1~10份;橡胶油2~30份;聚氨酯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橡胶粉3~18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27份;木质素1~9份;有机膨润土2~9份;橡胶油3~28份;聚氨酯2~9份;
或,橡胶粉5~15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8~22份;木质素2~8份;有机膨润土3~8份;橡胶油4~24份;聚氨酯3~8份;
或,橡胶粉7~13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0~18份;木质素3~7份;有机膨润土4~7份;橡胶油8~18份;聚氨酯4~7份;
或,橡胶粉8~11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11~17份;木质素3~7份;有机膨润土4~7份;橡胶油9~15份;聚氨酯5~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30万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粉由橡胶粉碎而成,所述橡胶油由橡胶裂解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粉、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述木质素、所述有机膨润土以及所述聚氨酯均为颗粒状,且粒径在80目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青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粉、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述木质素、所述有机膨润土以及所述聚氨酯的粒径在80~100目。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将所述橡胶粉、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述木质素、所述有机膨润土、所述橡胶油、所述聚氨酯充分均匀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橡胶粉、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以及所述聚氨酯预先加入所述橡胶油混匀,再将剩余的组分加入所述橡胶油中混匀,所述混匀过程包括可选的加热;优选地,所述混匀是通过搅拌来实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沥青改性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剩余的组分中,所述有机膨润土被最后添加。
10.一种改性沥青,由原料沥青改性而得,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包括经过加热而处于混合状态下的所述原料沥青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沥青改性剂。
CN201810907069.0A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9135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7069.0A CN109135308A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7069.0A CN109135308A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5308A true CN109135308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92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7069.0A Pending CN109135308A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530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3856A (zh) * 2021-12-31 2022-03-22 徐涛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3714A (zh) * 2022-07-19 2022-09-23 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固化修复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6572A (zh) * 2022-10-19 2023-03-07 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沥青改性剂组合物及生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20A (zh) * 2004-07-07 2005-03-02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膨润土组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369A (zh) * 2014-07-01 2014-09-24 无锡市鑫路道路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聚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8080A (zh) * 2014-07-12 2016-01-13 卢桂才 反应型改性沥青及其生产方法
CN106147257A (zh) * 2016-07-01 2016-11-23 山东高速物资储运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路面加热型密封胶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7474464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共轭二烯/sbs复合橡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橡胶粒子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
CN108034270A (zh) * 2017-12-28 2018-05-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0226A (zh) * 2015-11-24 2018-07-31 因比肯公司 包含木质素的沥青组合物
CN108359255A (zh) * 2018-03-14 2018-08-03 江苏中新苏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及具有该沥青的高强度透水沥青混凝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7320A (zh) * 2004-07-07 2005-03-02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膨润土组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369A (zh) * 2014-07-01 2014-09-24 无锡市鑫路道路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聚合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8080A (zh) * 2014-07-12 2016-01-13 卢桂才 反应型改性沥青及其生产方法
CN108350226A (zh) * 2015-11-24 2018-07-31 因比肯公司 包含木质素的沥青组合物
CN107474464A (zh) * 2016-06-07 2017-1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共轭二烯/sbs复合橡胶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橡胶粒子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
CN106147257A (zh) * 2016-07-01 2016-11-23 山东高速物资储运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路面加热型密封胶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8034270A (zh) * 2017-12-28 2018-05-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9255A (zh) * 2018-03-14 2018-08-03 江苏中新苏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及具有该沥青的高强度透水沥青混凝土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东杰,等: ""有机膨润土复配SBS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石油炼制与化工》 *
吴文娟,等: ""木质素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造纸学报》 *
哈斯图雅: ""木质素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公路工程》 *
姚佳良,等: "《公路工程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31 August 2015,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编: "《聚氨酯弹性体手册》", 31 January 20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李东侠,等: "《建筑材料》", 31 August 2012,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李广宇,等: "《胶黏剂原材料手册》", 31 August 2004,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沈品凡,等: ""木质素的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橡胶工业》 *
王筱捷,等: ""木质素的研究进展和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橡胶科技市场》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3856A (zh) * 2021-12-31 2022-03-22 徐涛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3714A (zh) * 2022-07-19 2022-09-23 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固化修复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6572A (zh) * 2022-10-19 2023-03-07 重庆重交再生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沥青改性剂组合物及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3259B (zh) 使用交联粒状生胶的改性沥青粘合剂材料和制造改性沥青粘合剂的方法
CN101538409B (zh) 一种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0567399C (zh) 一种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加工方法
CN101200595B (zh)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
US20210189133A1 (en) Recycled oil and rubber-modified asphalt and method of use
CN101492570B (zh) 一种硬质道路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3168A (zh) 一种非挥发性常温改性沥青粘合剂及非挥发性常温再生沥青混合物
KR20120115337A (ko) 가교제를 가지는 중합체-개질된 아스팔트 및 제조 방법
CN104591605A (zh) 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5308A (zh) 一种改性沥青、沥青改性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74321A (zh) 路面沥青常温改性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236B (zh) 浇注式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48A (zh) 制备沥青组合物的方法
CN102051056A (zh) 丁苯橡胶改性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52293A (zh) 一种复合胶粉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N110903665A (zh)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850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彩色沥青胶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43239B (zh) 一种耐油性道路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60774A (zh) 一种沥青化橡胶改性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00487057C (zh) 热储存稳定的胶粉-沥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77C (zh) 制备沥青组合物的方法
CN100362053C (zh) 石屑封层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4361A (zh) 一种sbs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3477A (zh) 沥青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18081A (zh) 一种复合再生剂、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以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