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4573B -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4573B
CN109134573B CN201710502197.2A CN201710502197A CN109134573B CN 109134573 B CN109134573 B CN 109134573B CN 201710502197 A CN201710502197 A CN 201710502197A CN 109134573 B CN109134573 B CN 109134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ratio
mixed solution
component
methano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21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4573A (zh
Inventor
岳建民
韩迎山
周彬
戈樱子
马克·温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5021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4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4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4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4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4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9/00Normal steroids containing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r oxygen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more than two carbon atoms, e.g. cholane, cholestane, coprosta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艾滋病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涉及选自如下化合物的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该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效果。同时,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与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该类化合物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有望发展成为新型的无耐药性抗艾滋病药。

Description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艾滋病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毒;随后法国巴斯德所于1983年分离出该病毒;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艾滋病毒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其传播迅速、潜伏期长、死亡率高。据统计全球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超过7100万,其中死亡人数约3400万,其中非洲为重灾区,中非和南非感染比例高达10%,严重危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鸡尾酒治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该方法联合使用三种抗逆转录药物,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大大降低了HIV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延长患者寿命。自1987年第一个HIV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被批准以来,先后进入临床使用的抗HIV化学治疗单药有29个和复方药物8个。其中抗逆转录药物主要可以分为4类: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代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等。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代表药物包括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3)蛋白酶抑制剂(PI):代表药物包括沙奎那韦、奈非那韦等。4)整合酶抑制剂(INSTI):代表药物包括:雷特格韦、多鲁特格韦等。瑞士日内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年度世界艾滋病日报告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3670万HIV感染者,约一半(1820万)HIV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治疗,年度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从2010年的200万下降至110万。但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这些药物开始产生耐药性,并且毒性、耐受性和使用方便性等方面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需要继续深入发现新型抗艾滋病药物。
天然产物是药物或药物先导结构的重要来源,以传统药用植物入手,以活性为导向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将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医药技术地不断发展,中药的应用和研究必将爆发出新的生命力,必将有更多类似青蒿素、石杉碱甲、喜树碱等天然药物的出现。
楝科崖摩属(Amoora)全世界约有25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及马来西亚;我国有8种1变种,产西南部及南部。该属植物代谢产物丰富,富含三萜、柠檬苦素、二萜以及甾体等化学成分。
铁椤(Amoora tsangii)隶属崖摩属,产于海南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密林或疏林中,多为20米高的高大乔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建筑、造船和家具木材等。民间常用该植物树皮的煎煮汁液来驱虫除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从铁椤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结构新颖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并且首次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抗艾滋病作用,它们可能具有新的抗艾滋机制,可用于开发新型无耐药性的抗艾滋病药,进一步促进抗艾滋病工作的进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从楝科崖摩属植物中提取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和/或组合物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对楝科崖摩属植物铁椤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一类新型具有抗艾滋病作用的麦角甾烷型甾体1-4。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选自以下化合物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21
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环戊烷骈多氢菲母核,四个环都反式稠合,C-10和C-13位上各有一个角甲基,并且C-17位上有一个脂肪烃侧链。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楝科崖摩属植物铁椤中分离得到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步骤。具体而言,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铁椤的全草粉末用乙醇在室温下提取,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
(2)向步骤(1)得到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溶解,分液,有机相经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3)将步骤(2)得到的粗提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MCI柱),用体积比为约4:6~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约6:4~约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收集体积比约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
(4)组分A经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约15:1~约1:5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后,收集用体积比约5:1~约3: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
组分A3经反相柱层析,用体积比为约4:6~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用体积比约7:3~约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组分A3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得到化合物3;
(5)组分B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约200:1~约1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约10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
组分B1经反相C18柱层析,用体积比为约3:7~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约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收集体积比约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
组分B1c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约12:1~约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约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2,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4;
组分B1d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约12:1~约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约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2,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1和2。
优选地,
步骤(1)中,
所述的提取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例如1、2、3次或3次以上;
所述室温提取的时间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为4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上,或24小时以上;
所述的乙醇可以为约70%v/v以上的乙醇水溶液,优选为约85%v/v以上的乙醇水溶液,更特别为约95%v/v以上的乙醇水溶液;
所述的浓缩可以为常压或减压蒸馏;
步骤(2)中,
所述的浓缩可以为常压或减压蒸馏;
步骤(3)中,
所述体积比为4:6~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4:6、约5:5、约6:4、约7:3、约8:2、约9:1;收集体积比约6:4和约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
步骤(4)中,
所述体积比为约15:1~约1:5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15:1、约10:1、约8:1、约6:1、约5:1、约4:1、约3:1、约2:1、约1:1、约1:2、约1:3、约1:5;收集用体积比约5:1、约4:1和约3: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
所述反相柱可以为C18(RP-18)反相柱或C8反相柱,优选为C18(RP-18)反相柱;
所述体积比为约4:6~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4:6、约5:5、约6:4、约7:3、约8:2、约9:1;收集用体积比约7:3和约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
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可以为半制备HPLC;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方式为用体积分数约7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
步骤(5)中,
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可以为半制备HPLC;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方式为用体积分数约8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
所述体积比为约200:1~约1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200:1、约100:1、约70:1、约50:1、约20:1、约10:1;
所述体积比为约3:7~约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3:7、约4:6、约5:5、约6:4、约7:3、约8:2、约9:1;
所述体积比为约12:1~约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约12:1、约8:1、约6:1、约4:1、约2:1、约0:1。
抗艾滋实验中,首次发现该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作用,4个该类新化合物都表现出抗艾滋病作用,与阳性对照药奈韦拉平相当。同时,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与活性之间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选自上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活性成分。该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例如载体、赋形剂、佐剂和/或稀释剂等。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其包括向需要该治疗的患者给药治疗有效量的选自上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上述药物组合物。
在本文中,“约”表示可以存在±15%,或者±10%,或者±5%以内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化合物1的氢谱;
图2是本发明化合物1的碳谱;
图3是本发明化合物1的HSQC(H→C)谱;
图4是本发明化合物1的HMBC(H→C)谱;
图5是本发明化合物1的ROESY(H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51
H)谱;
图6是本发明化合物2的氢谱;
图7是本发明化合物2的碳谱;
图8是本发明化合物2的HSQC(H→C)谱;
图9是本发明化合物2的HMBC(H→C)谱;
图10是本发明化合物2的ROESY(H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52
H)谱;
图11是本发明化合物3的氢谱;
图12是本发明化合物3的碳谱;
图13是本发明化合物3的HSQC(H→C)谱;
图14是本发明化合物3的HMBC(H→C)谱;
图15是本发明化合物3的ROESY(H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53
H)谱;
图16是本发明化合物4的氢谱;
图17是本发明化合物4的碳谱;
图18是本发明化合物4的HSQC(H→C)谱;
图19是本发明化合物4的HMBC(H→C)谱;
图20是本发明化合物4的ROESY(H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54
H)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步骤和药理实验过程。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此作出种种修改和变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所有这些修改都涵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
实验仪器和试剂:
铁椤全草于2010年9月采于海南尖峰岭,并由海南大学黄世满教授采集和鉴定,经阴干后粉碎制成铁椤全草粉末;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原料通常是从市售来源可获得的,比如95%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乙酸乙酯(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二氯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甲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石油醚(60-90℃,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丙酮(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温度以℃(摄氏度)表示,室温或环境温度是指20~25℃。
仪器:红外:Perkin-Elmer 377红外仪(KBr压片);紫外:Shimadzu 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旋光:Perkin-Elmer 341旋光仪;核磁:Bruker AM-400核磁共振色谱仪,以氘代氯仿(CDCl3)为溶剂,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质谱:LR(±)ESI质谱,BrukerDaltonics Esquire 3000plus型质谱仪;HRESI(±)MS,Waters Q-TOF Ultima Global型质谱仪;半制备HPLC:Waters 1525双泵,Waters 2489检测器(210nm),YMC-Pack ODS-A色谱柱(250×10mm,S-5μm,12nm)。
试剂:预制TLC硅胶板(GF254)和层析硅胶:使用200-300目或300-400目硅胶为载体,青岛海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D101大孔树脂:上海华凌树脂有限公司;CHP20P MCI凝胶(75~150μM):三菱化工有限公司;Sephadex LH-20凝胶:Amersham Biosciences;C18反相硅胶(RP-18,20~45μM);Fuji Silysia化工有限公司;分析纯溶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PLC级溶剂: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本发明中化合物1-4的制备
干燥的铁椤全草粉末(5Kg)用95%乙醇室温提取3次,减压浓缩提取液得到300g浸膏,用适量蒸馏水稀释后用乙酸乙酯萃取4次,乙酸乙酯部位经减压浓缩后得到120g粗提物,该粗提物经MCI柱梯度洗脱,洗脱液为体积比依次为4:6、5:5、6:4、7:3、8:2、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收集体积比6:4和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40g),收集体积比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30g)。
组分A(40g)经硅胶柱层析(200-300目)采用石油醚与丙酮的体积比依次为:15:1、10:1、8:1、6:1、5:1、4:1、3:1、2:1、1:1、1:2、1:3、1:5的石油醚与丙酮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后,收集体积比为5:1~3:1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5.4g)。组分A3经C18反相柱层析梯度洗脱,采用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依次为4:6、5:5、6:4、7:3、8:2、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收集体积比为7:3和8:2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900mg),组分A3f通过半制备HPLC纯化,体积分数70%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得到化合物3(23mg,保留时间为12.42min)。
组分B(30g)通过经硅胶柱层析(300-400目)采用氯仿与甲醇体积比依次为:200:1、100:1、70:1、50:1、20:1、10:1的氯仿与甲醇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后,收集用体积比为100:1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对应的组分B1(5.3g)。B1经反相C18柱层析梯度洗脱,采用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其中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依次为3:7、4:6、5:5、6:4、7:3、8:2、9:1,分别收集体积比为7:3和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1.5g)和B1d(1.1g)。
组分B1c经硅胶柱层析(200-300目)采用石油醚与丙酮体积比依次为:12:1、8:1、6:1、4:1、2:1、0:1作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后,收集体积比为8:1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2(180mg)。
B1c2最后经半制备HPLC纯化,体积分数80%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得到化合物4(16mg,保留时间为13.97min)。
组分B1d通过类似B1c的纯化步骤经半制备HPLC纯化,体积分数8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得到组分B1d2(150mg),B1d2进一步通过半制备HPLC纯化(体积分数8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得到化合物1(9.1mg,保留时间为13.44min)和2(5.4mg,保留时间为14.02min)。
化合物的部分物理和理化数据如下: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71
同时,化合物1、2、3和4的化学结构通过一维氢碳谱数据,以及二维H-C相关谱(HSQC)、H-C远程相关谱(HMBC)以及旋转坐标系NOE谱(ROESY),确定了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信号归属及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见图1-15。
实施例2本发明化合物的抗艾滋病活性测试
对实施例1制得的化合物1、2、3和4的抗艾滋病活性进行测试。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购买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奈韦拉平、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MT-4细胞、HIV NL4-3病毒购买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艾滋病研究和参考试剂计划https://www.aidsreagent.org;磷酸缓冲盐溶液、10%v/v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酸性异丙醇溶液以及甲臜购买于加拿大Bioshop公司。
抗艾滋实验:抗艾滋病活性以及化合物诱导的MT-4细胞中的毒性测试是参考Antiviral Chem.Chemother.2015,24,28-38中报道的现有技术方法进行的,以奈韦拉平(NVP,nevirapine)作为阳性对照。将MT-4细胞加入含有不同稀释浓度的化合物的96孔板中,再加入HIV NL4-3病毒用来感染MT-4细胞,其感染复数(MOI)值为0.03。96孔板放置在37℃和5%CO2加湿培养箱中培养。3至4天后,加入10μL 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5mg/mL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中)于每个孔中。继续在37℃下培养3天。往每个孔中加入裂解缓冲液(10%v/v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酸性异丙醇溶液(Triton X-100in acidifiedisopropanol))将细胞裂解,并溶解甲臜晶体。通过FLUOStar Optima酶标仪(BGMLabtech),将96孔板置于570nm波长处进行分析。通过Prism 5.0(GraphPad,SanDiego,CA)软件分析,得到使50%MT-4细胞免受HIV诱导病变的化合物浓度,即为半数有效浓度(EC50,50%effective concentration),同时还可以测得使50%MT-4细胞致死的化合物浓度,即为半数毒性浓度(CC50,50%cytotoxic concentration)。用Kaleida Graph进行非线性回归曲线拟合,报告的数据是对至少三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给出标准差值。选择性指数(selectivity index,SI)定义为CC50和EC50的比值。
表1.本发明中化合物1-4的抗艾滋病的活性结果
Figure BDA0001333948230000081
从测试结果(表1所示)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艾滋病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抗艾滋病活性最好,IC50为0.09±0.01μM,与奈韦拉平相当(0.12±0.02μM)。这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与已报道的抗艾滋病药不同,它们可能通过新的作用机制起到抗艾滋病的作用,因而可用于开发新型的无耐药性的抗艾滋病药,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Claims (7)

1.选自如下化合物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
Figure FDA00029150056200000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铁椤的全草粉末用乙醇在室温下提取,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
(2)向步骤(1)得到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溶解,分液,有机相经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3)将步骤(2)得到的粗提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6:4~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收集体积比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
(4)组分A经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5:1~1:5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后,收集用体积比5:1~3: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
组分A3经反相C18柱层析,用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用体积比7:3~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组分A3f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3;
(5)组分B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200:1~1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10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
组分B1经反相C18柱层析,用体积比为3:7~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收集体积比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
组分B1c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1~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c2,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4;
组分B1d经硅胶柱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1~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体积比8: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B1d2,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化合物1和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
所述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4:6、5:5、6:4、7:3、8:2、9:1;收集体积比6:4和7:3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
步骤(4)中,
所述体积比为15:1~1:5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15:1、10:1、8:1、6:1、5:1、4:1、3:1、2:1、1:1、1:2、1:3、1:5;收集用体积比5:1、4:1和3: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
所述体积比为4:6~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4:6、5:5、6:4、7:3、8:2、9:1;收集用体积比7:3和8:2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洗脱的洗脱液得到组分A3f;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方式为用体积分数7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
步骤(5)中,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方式为用体积分数80%的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
所述体积比为200:1~10:1的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200:1、100:1、70:1、50:1、20:1、10:1;
所述体积比为3:7~9:1的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3:7、4:6、5:5、6:4、7:3、8:2、9:1;
所述体积比为12:1~0:1的石油醚与丙酮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依次为12:1、8:1、6:1、4:1、2:1、0:1。
4.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选自权利要求1所述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活性成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进一步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为抗艾滋病的药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的用途。
CN201710502197.2A 2017-06-27 2017-06-27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9134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2197.2A CN109134573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2197.2A CN109134573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4573A CN109134573A (zh) 2019-01-04
CN109134573B true CN109134573B (zh) 2021-03-23

Family

ID=6480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2197.2A Active CN109134573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457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0695A (zh) * 2010-12-10 2011-05-25 浙江大学 麦角甾醇衍生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4673676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有害疣孢霉菌及发酵制备的麦角甾烷型三萜及方法
CN104844675A (zh) * 2014-12-22 2015-08-1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白肉灵芝三萜化合物、其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0695A (zh) * 2010-12-10 2011-05-25 浙江大学 麦角甾醇衍生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04673676A (zh) * 2013-12-03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有害疣孢霉菌及发酵制备的麦角甾烷型三萜及方法
CN104844675A (zh) * 2014-12-22 2015-08-1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白肉灵芝三萜化合物、其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 Protease Activity of New Lanostane-Type Triterpenoids from Ganoderma sinense;Naoto SATO等;《Chem. Pharm. Bull.》;20090729;第57卷(第10期);第1076-1080页 *
Antrocarines A–F, antiplasmodial ergostane steroids from the stem bark of Antrocaryon klaineanum;Pascal D. Douanla等;《Phytochemistry》;20150730;第117卷;第521-526页 *
CUCURBITACIN F DBRIVATIVES, ANTI-HIV PRINCIPLES FROM COWANIA MEXICANA;Takao Konoshima等;《Bioorgm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41231;第4卷(第11期);第1323-1326页 *
Cytotoxic and Anti-HIV Principles from the Rhizomes of Begonia nantoensis;Pei-Lin WU等;《Chem. Pharm. Bull.》;20040331;第52卷(第3期);第345-349页 *
New Triterpene Constituents, Foliasalacins A1-A4,B1-B3,and C,from the Leaves of Salacia chinensis;Masayuki YOSHIKAWA等;《Chem. Pharm. Bull.》;20080414;第56卷(第7期);第915-920页 *
Octanorcucurbitane and Cucurbitane Triterpenoids from the Tubers of Hemsleya endecaphylla with HIV-1 Inhibitory Activity;Jian-Chao Chen等;《J. Nat. Prod.》;20071219;第71卷;第153-155页 *
VELLOZONE, A TETRACYCLIC TRITERPENE FROM VELLOZIA STIPITATA;ANGELO C. PINTO等;《Phytochemistry》;19801231;第19卷;第2486-248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4573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8068B (zh) 一类乌药烷型二聚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279964B (zh)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CN102727563B (zh) 大戟属植物具有抗hiv潜伏作用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
US8951581B2 (en) Bioactive water fraction from Gomphostema niveum
CN104370871B (zh) 从紫红獐牙菜中分离的口山酮类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
CN105294623A (zh) 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01824014B (zh) 从银线草中分离出的具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用途
Le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hizome of Eleutherine bulbosa and thei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CA2982200C (en) Phillygenin glucuronic acid derivative as well a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9134573B (zh) 一类麦角甾烷型甾体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2168951A (zh) 茜草环肽化合物在制药中的应用
Adewole et al. Antifungal Compounds from the Leaves of Rhynchosia minima
CN115368329B (zh) 二聚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5745924A (zh) 米团花中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应用
Ahmad et al.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of Euphorbia hirta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WO2021063078A1 (zh)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合欢皮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及应用
CN112979640B (zh) 一类生物碱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pd-1/pd-l1通路抑制剂中的应用
CN102451220A (zh) 一种格木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及用途
CN103113196B (zh) 一种连钱草酚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401088B (zh) Schisandra extract is used to prepare a medicament for inhibiting or preventing H1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US10537601B2 (en) Method of isolating anti-viral ingredients from Baphicacanthus cusia,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m and their medical use
WO2007042902A2 (en) Extracts from nyctanthes arbortristis for the treatement of leishmaniasis
Youn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Antarctic lichen, Stereocaulon caespitosum
CN115433185B (zh) 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403550B (zh) 一种蜂房活性成分的制备和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