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1183A -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1183A
CN109131183A CN201810884921.7A CN201810884921A CN109131183A CN 109131183 A CN109131183 A CN 109131183A CN 201810884921 A CN201810884921 A CN 201810884921A CN 109131183 A CN109131183 A CN 109131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bladder
gas
roof support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4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1183B (zh
Inventor
陆人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Shenzhen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to CN201810884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1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1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1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1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1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16Fall in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通过打开第二电动阀门,以此将第二气体压力罐中的气体导入到连接气囊的内部,通过侧面为波浪结构的连接气囊使得收起更加方便,通过连接气囊可以带动支撑底板移动,并且通过支撑底板可以机动车增大浮力,通过充气泵可以向第二橡胶充气囊的内部充气,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充气膨胀出侧边支撑外壳的外侧,本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防浸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城市内涝现象严重,雨水倒灌现象多发。尤其是地势低洼地段及地下车库等区域,雨水倒灌现象更加严重,大量停放于这些地段的机动车浸没于城市涝水中,对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群众的日常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机动车被水浸没后,涝水通过排气管进入机车内部,对机动车发动机及重要配件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涝水进入车厢后,对汽车内饰及仪表盘等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损伤,目前没有防止汽车浸没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连接气囊的下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顶板的下表面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气体压力罐,所述第二气体压力罐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体压力罐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连接气囊的一侧上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底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充气囊,所述支撑顶板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气体压力罐,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气体压力罐的出气口连接,并且第一电动阀门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橡胶充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侧边支撑外壳,两个侧边支撑外壳分别位于支撑底板的前后两端,所述侧边支撑外壳的一侧设有开口,并且侧边支撑外壳的内部一侧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橡胶充气囊,所述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充气泵,充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有抽气管,并且充气泵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一端连接,Y型导管的另两端与两个第二橡胶充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侧边支撑外壳的一侧开口处设有侧边防护板,所述支撑顶板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充气泵、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并且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车载电源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边防护板的端部截面为凸字形结构,并且侧边防护板的外侧设有橡胶封闭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边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环形卡接凹槽,侧边支撑外壳的内侧设有卡接条,卡接条的与环形卡接凹槽相互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气管的上端贯穿并延伸至支撑顶板的上方,且抽气管的上端位于支撑板的上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气管的上端设有气体过滤外壳,气体过滤外壳的上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尘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气泵与Y型导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充气泵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门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进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气囊的端部截面为长方形结构,并且连接气囊的侧面为波浪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充气囊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橡胶充气囊分别位于支撑底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充气囊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护连接板,防护连接板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护皮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顶板的四角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耳板,安装耳板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顶板的下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定位连接板,定位连接板的下表面设有滑接凹槽,且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连接板对应的滑接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上设置了第二电动阀门,通过打开第二电动阀门,以此将第二气体压力罐中的气体导入到连接气囊的内部,通过侧面为波浪结构的连接气囊使得收起更加方便,通过连接气囊可以带动支撑底板移动,并且通过支撑底板可以机动车增大浮力,以此防止机动车浸没到水里,以此对机动车进行了保护,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2、本发明上设置了定位连接板和滑接板,通过滑接板在定位连接板的内部滑动使得支撑底板向下移动更加准确,有效的防止汽车发生侧翻,且通过安装耳板可以装置安装到机动车的地盘上,使得固定装置更加方便,通过四个安装耳板使得安装更加牢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3、本发明上设置了第一电动阀门,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以此将第一气体压力罐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一橡胶充气囊的内部,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可以带动防护连接板向上移动,并且通过防护连接板可以对汽车底板的下表面进行防护,并且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可以对机动车增加浮力,使得机动车浮力更大,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4、本发明上设置了充气泵,通过充气泵可以向第二橡胶充气囊的内部充气,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充气膨胀出侧边支撑外壳的外侧,以此将侧边防护板顶出,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充气可以对机动车的两侧增加浮力,以此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因为浮力不均发生侧翻的情况,并且通过侧边防护板可以对侧边支撑外壳的开口处封闭。
5、本发明上设置了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可以对水位进行检测,防止水进入到机动车的内部,通过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到充气泵的内部,本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气囊、2安装耳板、3支撑板、4支撑顶板、5抽气管、6防护连接板、7侧边支撑外壳、8侧边防护板、9第一气体压力罐、10第一橡胶充气囊、11支撑底板、12第二橡胶充气囊、13第二电动阀门、14第二气体压力罐、15充气泵、16液位传感器、17环形卡接凹槽、18第一电动阀门、19定位连接板、20滑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4,支撑顶板4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1,连接气囊1的下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支撑底板11,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气体压力罐14,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3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13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连接气囊1的一侧上端进气口连接,通过打开第二电动阀门13,以此将第二气体压力罐14中的气体导入到连接气囊1的内部,通过连接气囊1可以带动支撑底板11移动,并且通过支撑底板11可以机动车增大浮力,以此防止机动车浸没到水里,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底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充气囊10,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气体压力罐9,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电动阀门18,第一电动阀门18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气体压力罐9的出气口连接,并且第一电动阀门18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进气口连接,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18,以此将第一气体压力罐9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内部,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10可以对机动车增加浮力,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分别位于支撑底板11的前后两端,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设有开口,并且侧边支撑外壳7的内部一侧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橡胶充气囊12,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充气泵15,充气泵15的进气口连接有抽气管5,并且充气泵15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一端连接,Y型导管的另两端与两个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进气口连接,通过充气泵15可以向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内部充气,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12充气膨胀出侧边支撑外壳7的外侧,以此将侧边防护板8顶出,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12充气可以对机动车的两侧增加浮力,以此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因为浮力不均发生侧翻的情况,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开口处设有侧边防护板8,支撑顶板4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6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充气泵15、第一电动阀门18和第二电动阀门13的输入端,并且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车载电源的输出端,外部PLC控制器控制液位传感器16、充气泵15、第一电动阀门18和第二电动阀门13的方式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侧边防护板8的端部截面为凸字形结构,并且侧边防护板8的外侧设有橡胶封闭圈,侧边防护板8的外侧设有环形卡接凹槽17,侧边支撑外壳7的内侧设有卡接条,卡接条的与环形卡接凹槽17相互对应,通过橡胶封闭圈可以使得侧边防护板8与侧边支撑外壳7连接更加牢固,抽气管5的上端贯穿并延伸至支撑顶板4的上方,且抽气管5的上端位于支撑板3的上端,通过抽气管5位于支撑板3的上端来防止水进入到抽气管5内部,抽气管5的上端设有气体过滤外壳,气体过滤外壳的上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尘网,通过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到充气泵15的内部,充气泵15与Y型导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充气泵15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门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进口连接,通过单向阀门使得气体进入到充气泵15内部,连接气囊1的端部截面为长方形结构,并且连接气囊1的侧面为波浪状结构,通过侧面为波浪结构的连接气囊1使得收起更加方便,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橡胶充气囊10分别位于支撑底板11的左右两端,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护连接板6,防护连接板6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护皮垫,通过防护连接板6可以对汽车底板的下表面进行防护,支撑顶板4的四角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耳板2,安装耳板2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且通过安装耳板2可以装置安装到机动车的地盘上,使得固定装置更加方便,通过四个安装耳板2使得安装更加牢固,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定位连接板19,定位连接板19的下表面设有滑接凹槽,且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连接板19对应的滑接板20,通过滑接板20在定位连接板19的内部滑动使得支撑底板11向下移动更加准确,有效的防止汽车发生侧翻,本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安装耳板2将装置安装到机动车的地盘上,通过液位传感器16对水位进行检测,当水位淹没车底时,通过液位传感器16将检测的信号发送到外部PLC控制器,外部PLC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阀门13打开,以此将第二气体压力罐14中的气体导入到连接气囊1的内部,通过连接气囊1将机动车漂浮,通过连接气囊1带动支撑底板11移动,通过滑接板20在定位连接板19的内部滑动使得支撑底板11向下移动更加准确,有效的防止汽车发生侧翻,外部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阀门18打开,以此将第一气体压力罐9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内部,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10带动防护连接板6向上移动,并且通过防护连接板6对汽车底板的下表面进行防护,并且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10对机动车增加浮力,通过充气泵15向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内部充气,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12充气膨胀出侧边支撑外壳7的外侧,以此将侧边防护板8顶出,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12充气对机动车的两侧增加浮力,以此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因为浮力不均发生侧翻的情况。
本发明通过打开第二电动阀门13,以此将第二气体压力罐14中的气体导入到连接气囊1的内部,通过侧面为波浪结构的连接气囊1使得收起更加方便,通过连接气囊1可以带动支撑底板11移动,并且通过支撑底板11可以机动车增大浮力,以此防止机动车浸没到水里,通过打开第一电动阀门18,以此将第一气体压力罐9中的气体导入到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内部,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10可以带动防护连接板6向上移动,通过第一橡胶充气囊10可以对机动车增加浮力,通过充气泵15可以向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内部充气,通过第二橡胶充气囊12充气膨胀出侧边支撑外壳7的外侧,本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不但使得安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浸没,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机动车漂浮时发生侧翻,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包括支撑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4)为方形结构,并且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顶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气囊(1),连接气囊(1)的下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支撑底板(11),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后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气体压力罐(14),所述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电动阀门(13),第二电动阀门(13)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二气体压力罐(14)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电动阀门(13)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连接气囊(1)的一侧上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底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橡胶充气囊(10),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气体压力罐(9),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电动阀门(18),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8)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气体压力罐(9)的出气口连接,并且第一电动阀门(18)的出气口通过导管与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两个侧边支撑外壳(7)分别位于支撑底板(11)的前后两端,所述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设有开口,并且侧边支撑外壳(7)的内部一侧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橡胶充气囊(12),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充气泵(15),充气泵(15)的进气口连接有抽气管(5),并且充气泵(15)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一端连接,Y型导管的另两端与两个第二橡胶充气囊(1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侧边支撑外壳(7)的一侧开口处设有侧边防护板(8),所述支撑顶板(4)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6)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充气泵(15)、第一电动阀门(18)和第二电动阀门(13)的输入端,并且外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车载电源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防护板(8)的端部截面为凸字形结构,并且侧边防护板(8)的外侧设有橡胶封闭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防护板(8)的外侧设有环形卡接凹槽(17),侧边支撑外壳(7)的内侧设有卡接条,卡接条的与环形卡接凹槽(17)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5)的上端贯穿并延伸至支撑顶板(4)的上方,且抽气管(5)的上端位于支撑板(3)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5)的上端设有气体过滤外壳,气体过滤外壳的上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尘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15)与Y型导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门,单向阀门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充气泵(15)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门的出气口与Y型导管的进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气囊(1)的端部截面为长方形结构,并且连接气囊(1)的侧面为波浪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橡胶充气囊(10)分别位于支撑底板(1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橡胶充气囊(10)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连接有防护连接板(6),防护连接板(6)的上表面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护皮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4)的四角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耳板(2),安装耳板(2)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4)的下表面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定位连接板(19),定位连接板(19)的下表面设有滑接凹槽,且支撑底板(11)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连接板(19)对应的滑接板(20)。
CN201810884921.7A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Active CN109131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921.7A CN10913118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921.7A CN10913118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1183A true CN109131183A (zh) 2019-01-04
CN109131183B CN109131183B (zh) 2020-04-24

Family

ID=6479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4921.7A Active CN109131183B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11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3996A (zh) * 2020-09-25 2021-01-15 林智勇 汽车溺水救生盖的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41597U (zh) * 2012-06-29 2013-01-02 芜湖市艾德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落水浮起装置
CN103692992A (zh) * 2013-12-19 2014-04-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防浸泡装置
CN103909891A (zh) * 2014-03-11 2014-07-09 王大伟 汽车防止高水位浸泡和沉没、路面淤阻救助办法
CN106347281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新乡学院 一种汽车涉水下沉后延迟下沉装置
CN106394461A (zh) * 2016-10-20 2017-02-15 姜海 一种防浸没的汽车
CN206124966U (zh) * 2016-10-18 2017-04-26 河海大学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41597U (zh) * 2012-06-29 2013-01-02 芜湖市艾德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落水浮起装置
CN103692992A (zh) * 2013-12-19 2014-04-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防浸泡装置
CN103909891A (zh) * 2014-03-11 2014-07-09 王大伟 汽车防止高水位浸泡和沉没、路面淤阻救助办法
CN106347281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新乡学院 一种汽车涉水下沉后延迟下沉装置
CN206124966U (zh) * 2016-10-18 2017-04-26 河海大学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CN106394461A (zh) * 2016-10-20 2017-02-15 姜海 一种防浸没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3996A (zh) * 2020-09-25 2021-01-15 林智勇 汽车溺水救生盖的使用方法
CN112223996B (zh) * 2020-09-25 2023-11-24 北京果然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溺水救生盖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1183B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644A (zh) 管道裂缝定位密封装置
CN105222987B (zh) 一种基于实时嵌入式gps控制系统的洋流检测装置
CN204461702U (zh) 一种船用压力容器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3920658U (zh) 一种汽车防浸泡装置
CN109131183A (zh) 一种气囊型机动车防浸没装置
CN208151960U (zh) 一种地下建筑物防洪用自动充气围堰系统
CN109229044A (zh) 一种安全智能汽车
CN205317422U (zh) 太阳能热水器水箱测漏设备
CN213240127U (zh) 一种便携式水质监测装置
CN203456935U (zh) 一体化太阳能微动力雨水泵站
CN218956033U (zh) 一种阀门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09131260A (zh) 一种防浸没的汽车
CN202903438U (zh) 沼气池试压设备
CN202938968U (zh) 一种气缸体密封性能的气水双检装置
CN214668431U (zh) 一种生态绿化混凝土透水性检测装置
CN204040124U (zh) 节水循环装置
CN208251227U (zh) 一种水位提升装置
CN201348554Y (zh) 一种水箱气压充水装置
CN202560573U (zh) 液压潜水泵
CN212001210U (zh) 一种新型基坑排水装置
CN213261933U (zh) 便携式汽车真空防水袋
CN210706848U (zh) 一种汽车防泡水袋
CN216553235U (zh) 一种用于充气水池的水循环系统
CN220288905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密封检测装置
CN215329723U (zh) 一种橡胶坝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2

Address after: Room 2202, 22 / F, Wantong building, No. 3002, Sungang East Road, Sungang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2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Mingxin Middle Road, University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64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