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6428A -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6428A
CN109116428A CN201810705617.1A CN201810705617A CN109116428A CN 109116428 A CN109116428 A CN 109116428A CN 201810705617 A CN201810705617 A CN 201810705617A CN 109116428 A CN109116428 A CN 10911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reservoir
discrete
distributed model
fra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5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6428B (zh
Inventor
李勇
刘卓
刘志良
王�琦
于清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56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6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6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第二离散分布模型;将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对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该方案考虑了储集体尺度的差异性、不确定性影响及地质规律和成因对建模过程的约束,也规避了以往只建立一个模型而出现与生产动态和连通性认识不符及储量不准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经多期构造运动与古岩溶共同作用而成,以岩溶缝洞为主要储集体。此类储层建模研究中,由于资料(数据质量、数量等)、研究技术水平和方法的不同,导致研究人员主观认识、预测储层空间展布及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现阶段,对储层的不确定性评价和如何降低不确定性两方面已经有较为可靠的方法,但时,对于不确定性建模尤其是缝洞型碳酸盐岩不确定性建模,还没有较为可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及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本说明书提供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可在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各自的不确定性建立多个地质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模型进行融合,从而获得多个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筛选,确定最终模型。该方案考虑了储集体尺度的差异性、不确定性影响,因而可获得与实际储层更接近的三维模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图2a是一种示意的A类储集体有效孔隙度下限与地质储量关系图;
图2b是一种示意的B类储集体有效孔隙度下限与地质储量关系图;
图2c是一种示意的C类储集体有效孔隙度下限与地质储量关系图;
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的细化流程图;
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中建立的X井区地层模型图;
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中建立的X井区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体模型图;
图6a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取5%大型溶洞界限建立的大型溶洞模型图;
图6b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取6%大型溶洞界限建立的大型溶洞模型图;
图6c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取7%大型溶洞界限建立的大型溶洞模型图;
图7a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界限值取1.8%下限值+7.0%上限值建立的溶蚀孔洞-大型溶溶模型图;
图7b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界限值取3.0%下限值+6.0%上限值建立的溶蚀孔洞-大型溶溶模型图;
图7c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界限值取4.0%下限值+5.0%上限值建立的溶蚀孔洞-大型溶溶模型图;
图8a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在主动模式下建立的大尺度裂缝模型图;
图8b是一种实施方式X井区在被动+主动+被动模式下建立的大尺度裂缝模型图;
图8c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在AFE约束的主动+被动+主动模式下建立的大尺度裂缝模型图;
图9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小尺度裂缝模型图;
图10是一种实施方式中X井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图;
图11a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低3.0%时的Upside乐观地质模型图;
图11b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低3.0%时的连通体模型图;
图11c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低3.0%时的动态-模型储集体体积关系图;
图12a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4.0%时的Expected最可能地质模型图;
图12b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4.0%时的连通体模型图;
图12c是一种大裂缝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4.0%时动态-模型储集体体积关系图;
图13a是一种大裂缝不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高4.5%时的Downside悲观地质模型图;
图13b是一种大裂缝不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高4.5%时的连通体模型图;
图13c是一种大裂缝不发育,储层孔隙度下限高4.5%时的动态-模型储集体体积关系图。
图中X7、X8……X42等为井的编号,由于以上三维图显示的是同一井区的相应图,因此,井的位置和编号是一致的,因此,部分附图中部分编号被阻挡而不够清楚的,可以通过联系其它附图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已经引入了地质规律、岩溶相等对建模的干预,能够基本表征储层空间形态,但在如何体现尺度差异、考虑建模中不确定性等方面还没合适的方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不确定性建模,其难点总体概括为:①由于储层的特殊性,相关建模数据精度较低;②尚无成熟的储层概念模式指导建模,还处于定性识别描述阶段;③溶洞建模缺乏实际定量化参数约束。
根据以上现状和难点,从以下两方面介绍:(1)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不确定性分析(2)不确定性建模方法。
一、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不确定性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建模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来源的不确定性,主要为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建模方法的不确定性两类。
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细分为:①测井解释参数不确定性。测井过程中因仪器与井壁碰撞或放空漏失段测井方法不适应、钻井泥浆入侵等导致测井数据具不确定性,对缝洞储集体类型判别及物性解释因研究人员认识及实验误差而存在不确定性。②地震解释参数不确定性。受地震分辨率限制,对同一地质体地震解释具不确定性,对同一地震反射特征其储层类型可能不一致,对储集体内部充填与否、流体和充填物性质具不确定性。将时间域地震解释数据转化到深度域进行地质建模时受储层复杂地质条件影响,时深关系具不确定性。③地质参数不确定性。油田主要通过完钻井统计测试法制作图版解释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下限,统计存在误差具不确定性。风化岩溶作用导致各缝洞带油柱高度纵向分布差异大,不具统一油水界面,使得基于模型和油水界面参数计算的储量具不确定性。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时地震属性体表征储层的截断值选取存在不确定性,且利用局部概率统计规律预测全区储层或属性分布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具不确定性。
建模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建模方法和随机建模方法:①确定性建模方法的不确定性。确定性建模方法均是以克里格理论为基础,核心是区域线性插值加权平均求出未知点的值,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缝洞型储层,预测值与周围不具有线性关系时或不同类型储层沉积的边界为离散边界时,用克里格方法具有不确定性甚至错误。②随机建模方法的不确定性。随机建模每次产生多个等概率模拟结果,按照模拟对象不同,随机建模分为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和基于网格点的随机建模,不确定性具体描述如下(表1)。
表1随机建模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
针储层特点,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按对建模结果影响程度和研究人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可控程度,可选择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型储层孔隙度界限、裂缝建模中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作为主要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作为缝洞型碳酸盐岩不确定性建模的重点。以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为例,哈拉哈塘油田孔隙度分布区间为0-20.95%,考虑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的不确定性,取不同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计算单井控制的储层体积,发现存在三种类型的储集体:A类储层体积受孔隙度下限控制型(见图2a)、B类储层体积受孔隙度下限—裂缝共同控制型(见图2b)、C类储层体积受裂缝控制型三类(见图2c),由图可以看出,A类储集体的储量随着孔隙度下限的增大后逐渐减小,即该类储集体由不同孔隙度大小的溶孔与溶洞组成;对于B类储集体来说,当孔隙度下限大于某门槛值后,该类型储集体储量直接变为0,该类储集体除了发育溶孔与溶洞外,存在裂缝沟通的可能性;而C类储集体不发育溶孔与溶洞,完全受裂缝的控制。在模型建立过程中,A类和B类储集体主要受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的不确定性影响,C类受裂缝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不确定性的影响。
二、不确定性建模方法。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形态、规模、成因、流体流动机理差异大等特点,可分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参考图1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S2、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S3、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可以为设定一定概率的离散分布模型,也可以为等概率离散分布模型。当第二离散分布模型为等概率模型时,相应的后续得到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也为等概率分布模型。进一步地,在第三离散分布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也为等概率分布模型。
在S1步骤中,由于上述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建模得到。因此,在大多数实施方式中,并不特别限定第一离散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在S1步骤中,大型溶洞是缝洞储集体最主要的储集单元,可综合考虑岩溶作用对大型溶洞发育的控制作用,依据成因建模原则,在“垂向岩溶分带,平面古地貌分区”的控制下,建立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对于S1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约束井间大型溶洞发育的地震属性截断值选取具不确定性,因此,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为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在两类储层界限范围内取一系列储层孔隙度界限值分别按前述大型溶洞储集体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可得到多个等概率大型溶洞地质模型实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对于S1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1)获取大型溶洞离散模型建模的确定性数据;(2)先建立岩溶带模型和古地貌模型,再用其作为成因约束建立溶洞型储层模型;(3)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进行离散分布模型建模的井间约束;(4)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5)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的孔隙度界限的取值,对所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大型溶洞地质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获取上述步骤(1)的大型溶洞储集体建模确定性数据。钻井过程中出现放空漏失、钻时骤降现象是识别大型溶洞发育段的直接证据。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串珠反射等具明显响应特征,产液剖面解释具规模的产液段,生产动态有响应等现象间接证明大型溶洞存在,这些可作为大型溶洞离散模型建模的确定性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步骤(2)的模型建立,可在“垂向岩溶分带,平面古地貌分区”成因控制指导下建模。根据现代岩溶研究,大型溶洞的发育受岩溶古地貌和古水系的控制,正是因为这种成因联系,垂向上大型溶洞在不同岩溶带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平面上大型溶洞在不同地貌单元上体现出明显分区性。因此,在大型溶洞储层建模过程中,遵循成因建模原则,采用“垂向分带、平面分区”的岩溶相控思路,先建立岩溶带模型和古地貌模型,再用其作为成因约束建立溶洞型储层模型。依据单井解释的分带数据,使用数理统计插值方法,建立不同岩溶带层面,得到岩溶带模型。利用印模法恢复研究区不同时期古岩溶地貌形态,并据此建立古地貌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步骤(3)的井间约束。在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建模过程中,为减少井间模拟随机性,可使用地震信息对其进行约束。对溶洞有较好响应的地震资料包括反射特征、振幅变化率、频谱分解、波形分类和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等。反射特征是定性的属性,振幅变化率和频谱分解往往只能提供二维的溶洞发育趋势,波形分类属性虽能提供溶洞三维预测数据,但却难于与井孔溶洞特征建立相关关系。碳酸盐岩内部大型溶洞发育时,与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其速度、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出现“低波阻抗、高孔隙度”特征。因此,由于地震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与井孔溶洞发育相关性较好,可对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进行时深转化后,统计井点溶洞发育段的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建立溶洞发育概率与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的相关关系。据此定量关系,在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的基础上建立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体,并以此作为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建模(即,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建模)的井间约束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步骤(4)的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建模(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建模)。大型溶洞储集体为离散变量,目前适用于离散变量的随机模拟方法包括基于目标的示点性过程模拟,基于象元的截断高斯模拟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但大型溶洞复杂的几何形态、发育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难以描述,示点性过程模拟方法和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型溶洞储集体。而序贯指示模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不同的离散变量给定不同变差函数,建立各向异性的模拟图像,实现对非均质复杂储层的模拟,因此建模中选用具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通过不同岩溶带、不同古地貌单元内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与大型溶洞发育概率相关性分析,赋予三维空间各网格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从而为每个模拟节点提供一个局部的离散变量比例,这样可使模拟过程忠于井点硬数据,也忠于井间约束软数据,改善了模拟效果,最终实现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的建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5)的大型溶洞储集体不确定性建模。考虑到约束井间大型溶洞发育情况的地震属性其截断值选取具不确定性,进行多个大型溶洞建模实现。地震“串珠状”反射代表的是洞、孔、缝的联合体,“片状”和“弱反射”亦如此,因此单纯用地震反射相难以精细刻画储集空间。为了区分地震反射相中各储集空间的比例、分布等,可以通过不同储集空间的孔隙度差异来实现。测井资料丰富的井,可以根据测井实际评价结果统计得到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储层的孔隙度界限;钻井过程中的放空井段,测井曲线质量差或未测量,很难进行测井评价,孔隙度值由地震波阻抗反演得到。由于测井和地震反演的精度差异以及钻井钻遇储集层不同部位统计结果有差异,使得通过不同方法得到的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型储层孔隙度界限有差异。因此,为了减小大型溶洞储层建模的不确定性,在两类储层界限范围内取一系列储层孔隙度界限值分别按前述大型溶洞储集体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大型溶洞地质模型实现(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S1步骤中,对于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由于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值主要通过统计完钻井有效储层与干层或者差储层的界限确定。受完钻井钻遇储层位置的差异(有些钻遇储层主体,有些钻遇储层顶部或边部)而导致孔隙度统计会有差异,此外统计本身会因完钻井样本点数量和分布情况也会存在差异。为了减小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值对建模的不确定性影响,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可选取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作为不确定性地质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建模。
对于S1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1)以单井解释的溶蚀孔洞发育段作为建模硬数据,以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2)以井段解释的溶蚀孔洞孔隙度数据作为建模硬数据,在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和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的双重约束下,利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孔隙度模型,即获得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3)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溶蚀孔洞储集体的有效孔隙度下限的取值,对所述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溶蚀孔洞地质模型,即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溶蚀孔洞储集体建模的步骤(1)中的建模硬数据。由于溶蚀孔洞类似于砂岩孔隙介质,在三维空间中随机分布。井孔中的溶蚀孔洞发育段可通过取芯井的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图像、常规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解释获得,作为溶蚀孔洞建模的硬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溶蚀孔洞储集体建模的步骤(2)的建模过程。可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与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数据体。以单井解释的溶蚀孔洞发育段作为建模硬数据,以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以井段解释的溶蚀孔洞孔隙度数据作为建模硬数据,在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和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的双重约束下,利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孔隙度模型。同理,基于单井含油饱和度数据,在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控制下,使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含油饱和度模型(即,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在S1步骤中,对于裂缝型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由于裂缝储集体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发育具层次性,且大尺度裂缝(断层)对小尺度裂缝具控制作用。建模时,可遵循层次建模原则,先建立大尺度裂缝离散模型,再建立小尺度裂缝离散模型,再组合两类模型建立裂缝离散分布模型。然后,依据“裂缝离散分布”相控属性建模思路,在裂缝离散分布模型的相控约束下,采用裂缝等效参数计算方法,计算每个网格单元内由裂缝贡献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属性,经粗化处理后建立裂缝储集体等效属性参数模型。
在S1步骤中,对于大尺度裂缝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建立。在大尺度裂缝建模时(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可将人工解释的高级序大断层信息作为硬数据,而对于低级序小断裂系统,主要采用蚂蚁追踪技术或相干加强AFE裂缝预测技术识别提取。设置蚂蚁体参数时有消极蚂蚁模式和积极蚂蚁模式。蚂蚁追踪得到的原始属性体主要反映地层细微不连续性,在现有蚂蚁体基础上再多次迭代运算蚂蚁体,能够得到信号加强,趋势性较好的蚂蚁属性体。虽然蚂蚁属性体不能直接定量反映裂缝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反映裂缝发育强度,即蚂蚁属性体值越大,裂缝强度越大。对于不同方法获得的蚂蚁属性体,其表征裂缝的属性值范围也不同,在属性值范围内取表征裂缝发育的截断值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建立大尺度裂缝储集体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可选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作为不确定性地质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建模。由于大尺度裂缝控制小尺度裂缝发育,因此,相当于建立小尺度裂缝储集体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也选取了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作为不确定性地质参数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具体地,可在建模过程中,考虑在能够表征裂缝的蚂蚁属性体值范围内依次取不同的值来描述裂缝发育强度。
对于S1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1)以地震解释的断层信息作为大尺度裂缝建模硬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用蚂蚁体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补充和修正大尺度裂缝,并用相干加强AFE属性体约束蚂蚁体提取断裂,建立大尺度离散裂缝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2)根据蚂蚁体和AFE裂缝体表征裂缝发育情况与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取值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根据人工解释断层的组系信息,分组系从多个不同属性值的蚂蚁体和AFE裂缝体分别拾取裂缝信息,最后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人工解释断层与属性体提取的断裂进行逐一匹配对比,补充和修正人工解释断层,得到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步骤(1)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的建立,大尺度裂缝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规律,结合地震剖面特征,直接解释的断层级别裂缝。人工解释的断层,考虑了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标志及组合规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建模硬数据。与人工解释的断层信息比较,蚂蚁追踪技术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精度更高,不仅能解释大规模的断裂,也能解释低级序小断裂,甚至裂缝系统。因此,建模中使用方差体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增强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再用蚂蚁追踪技术在方差体中发现满足预设断裂条件的不连续痕迹并追踪提取蚂蚁属性体。根据人工解释断层的组系信息,分组系从蚂蚁属性体中自动拾取断裂。最后,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用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对人工解释断层进行补充和修正,建立确定性的大尺度裂缝离散裂缝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相干加强AFE裂缝预测技术是对大尺度裂缝的识别解释,是将一定范围内的相干信息按照一定的参数进行线性组合,通过线性加强,最终得到裂缝扫描结果,AFE体属性值越大裂缝发育强度越大,可以直观反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发育特征。因此,可将AFE裂缝属性体重采样至模型中并进行逻辑运算,根据AFE体表征裂缝的属性值范围依次取不同的属性值来描述裂缝发育强度。
进一步地,根据人工解释断层的组系信息,分组系从多个不同属性值的蚂蚁体和AFE裂缝体分别拾取裂缝信息,最后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人工解释断层与属性体提取的断裂进行逐一匹配对比,补充和修正人工解释断层,得到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由于大尺度裂缝有多个模型实现,且大尺度裂缝控制小尺度裂缝发育,因此,会建立多个等概率小尺度裂缝模型实现。
对于S1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建立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1)分析大尺度裂缝对小尺度裂缝的控制作用,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模型;(2)以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的单井裂缝密度作为硬数据,以裂缝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使用带趋势的克里金方法整合软硬数据,通过井间插值建立裂缝密度分布模型;(3)采用基于目标的示点性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将小尺度裂缝产状统计数据作为条件约束信息加入到模型中,使随机模拟结果最大限度接近地质实际;当随机模拟生成小尺度裂缝的密度达到裂缝密度分布模型水平时,终止模拟,获得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基于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从而得到多个等概率小尺度裂缝模型,即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对于S2步骤,“融合”指的是不同类型储层模型之间的融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建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融合是通过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缝洞组合规律,采用不同优先次序的多种同位条件赋值算法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位条件赋值算法为:
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模型的融合。将在同一网格体系下建立的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四个独立的储层模型,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缝洞组合规律,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的优先次序取舍,融合为最终模型。实际建模中,融合模型时选用的同位条件赋值算法优先次序不同,模型中同一网格的属性会因优先次序替代使得该网格最终属性不同,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在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了各自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多个地质模型,融合时考虑使用不同的同位条件赋值算法进行模型交叉融合,最终得到多个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第三离散分布模型)。
对于S3步骤,缝洞型碳酸盐岩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提高地震识别与预测精度、加强地质成因背景研究等减小不确定性。另外,可以通过动静态多信息结合方式对建立的多个等概率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实现进行优选,使优选的最终模型与地质实际相接近。
对于S3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得第四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的过程包括:先通过井投产情况进行筛选模型,然后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进一步筛选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储量与动态储量关系筛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
对于S3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包括:乐观地质模型、最可能地质模型和悲观地质模型。
对于S3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井投产情况筛选模型。井投产初期的生产情况是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反馈,据此可以通过投产井情况分析优选模型。直接投产的井,其储层物性较好,单井产能直接来自钻遇的大型溶洞有利储集体。而需酸化压裂措施投产的井,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为溶蚀孔洞型、裂缝型等储层类型,此类措施单井控制的储层体积应较小,后期的产能主要来自压裂缝沟通的有利储层。模型的单井周围储层性质与单井投产情况反映的储层性质应该一致,基于此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模型的基础优选。
对于S3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模型。油田的动态测试分析显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除了孤立生产的单井,还存在连通井组,可以通过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模型。井间连通性分析包括静态特征分析、生产动态测试分析:静态特征分析即连通单元井组在地震反射特征、断裂系统、暗河系统等静态特征描述属于同一系统,且缝洞雕刻显示井间通过有效储层沟通。生产动态测试分析即连通单元井组属于同一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及生产特征具有相似性,干扰试井、试注受效分析、化学示踪剂监测等方法显示改变连通井组中单井生产情况或投入示踪剂时在其他的井中有生产响应也能够监测到示踪剂,显示井组具有连通性。最终优选的地质模型在满足连通井组之间具有连通性的同时,也要保证非连通的孤立单井与周围其他井没有连通性。
对于S3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比地质模型储量与动态储量关系优选地质模型。基于井投产情况和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出的地质模型进行地质储量计算,对比地质储量与油藏工程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之间关系,优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作为后期数值模拟和指导油田开发生产的基础模型。对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裂缝属性体截断值等主要地质变量按不确定性界限值范围依次取多个值建立多个等概率模型,通过井投产情况和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模型,并计算优选模型储量。最终从多个优选模型实现中进一步优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Upside乐观地质模型(地质模型储量大于动态储量)、Expected最可能地质模型(模型储量接近动态储量)、Downside悲观地质模型(模型储量小于动态储量),分别用三类模型来指导后续的开发调整对策。
下面介绍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遵循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哈拉哈塘油田X井区为例,进一步阐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整合多数据的多尺度成因控制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建模总体流程见图3,过程概括如下:
首先,通过将井孔、地震、动态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地质背景等资料整合得到建模的基础数据,并通过储集体描述总结缝洞分布规律,在对缝洞型储层建模的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重点考虑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型储层孔隙度界限、裂缝建模中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3个主要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形成四类储集体多个可能的离散分布模型。其次,按不同优先次序的多种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对四类储集体离散模型进行融合,形成了多个等概率多尺度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最后,通过动静多信息结合方法对形成的多个等概率多尺度缝洞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优选,形成了乐观、最可能、悲观3个离散分布模型来综合反映建模研究认识的不确定性。该方法相对前人建模方法,考虑了储集体尺度的差异性、不确定性影响及地质规律和成因对建模过程的约束,也规避了以往只建立一个模型而出现与生产动态和连通性认识不符及储量不准等问题。
以下为更详细的建模过程:
X井区位于哈拉哈塘油田东北部,是油田较早投入开发的区块,有各类钻井约44口,面积100km2,奥陶系地层从上至下为: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其中产层主要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下奥陶统鹰山组一段。以良里塔格组三段顶部作为地层模型顶面,以鹰一段底部作为地层模型底面,地层网格设计20*20*10m,建立地层模型(图4)。
(1)X井区大型溶洞储层建模
综合考虑岩溶作用对大型溶洞发育的控制作用及大型溶洞空间发育规律,依据成因建模原则,在“垂向岩溶分带,平面古地貌分区”控制下,分岩溶带和古地貌单元对重采样波阻抗反演孔隙度与井孔识别的大型溶洞发育概率进行相关性定量关系分析,据此定量关系,在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的基础上建立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体(图5)。以X井区单井解释的大型溶洞发育段作为建模的确定性数据,以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数据,采用具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溶洞储层模型。由于测井解释和地震反演精度差异以及统计误差,基于波阻抗反演孔隙度解释大型溶洞发育概率时,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的反演孔隙度界限取值不同,大型溶洞发育概率不同,建立的大型溶洞储集体模型会不同,使得模型具不确定性。因此,综合测井解释法、地震相统计法等解释的X井区大型溶洞孔隙度下限取值(即与溶蚀孔洞储层的界限值)范围为5.0%-7.0%,依次取5%、6%、7%不同的界限值进行大型溶洞建模(图6a、图6b、图6c),随着大型溶洞下限界限值增大,大型溶洞发育规模逐渐变小,连续性变差。
(2)X井区溶蚀孔洞储层建模
在7口取芯井岩芯观察和20口成像测井图像解释基础上,结合密度、双侧向、声波时差、中子等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单井的溶蚀孔洞发育段作为溶蚀孔洞建模的硬数据。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波阻抗反演孔隙度与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溶蚀孔洞储层发育的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X井区溶蚀孔洞储层随机分布模型。测试法统计的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为1.8%、溶蚀孔洞孔隙度界限上限值(与大型溶洞储层的界限值)的范围为5%-7%。考虑到统计因钻井样本点数量和分布情况不同而存在误差造成不确定性,且大型溶洞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值也具不确定性,因而依次取溶蚀孔洞孔隙度下限值1.8%、3.0%、4.0%,溶蚀孔洞孔隙度上限值5.0%、6.0%、7.0%不同的界限值进行溶蚀孔洞建模。考虑溶蚀孔洞孔隙度界限取值与大型溶洞孔隙度下限取值关系密切,将溶蚀孔洞模型与大型溶洞模型进行融合,用融合后的模型展示不确定性影响,建模的结果部分展示(图7a、图7b、图7c),取不同的极限值所建溶蚀孔洞储层模型规模和连通性差异较大。
(3)X井区大尺度裂缝模型
根据构造解释结果,X井区发育主要断层17条,断裂主要为NS南北向、NW西北向、NE东北向、WE东西向4个组系,主要特征为断距小,延伸短。以地震解释的断层信息作为大尺度裂缝建模硬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用蚂蚁体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补充和修正大尺度裂缝,得到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考虑不同方法获得的蚂蚁属性体,其表征裂缝的属性值范围不同,在属性值范围内取截断值时存在不确定性。且X井区北部发育明暗河存在古河道边界的变化,除了裂缝的蚂蚁体响应,洞穴边界和古河道边界在蚂蚁属性体上也会有响应,因此,建模时也考虑了用相干加强AFE属性体约束蚂蚁体提取断裂。建模过程中用主动模式、被动模式、主动+被动+主动模式、被动+主动+被动模式、AFE约束的主动模式、AFE约束的被动+主动+被动等多种不同模式,分别取其表征裂缝发育情况的属性值进行建模,所建大尺度裂缝模型结果部分展示(图8a、图8b、图8c),不同方法所建的大尺度裂缝模型在整体断裂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差异较大,对后期储层连通性和规模影响较大。
(4)X井区小尺度裂缝建模
基于井区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建立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根据成像测井解释的井孔裂缝密度、裂缝产状统计信息,使用基于目标的示点性过程模拟方法,结合退火模拟,建立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图9)。井区内小尺度裂缝走向与大尺度裂缝(断层)基本一致,以高角度裂缝为主。
最终,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规律,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的优先次序取舍,融合模型(图10)。
(5)X井区动静态多信息结合进行不确定性地质建模优选
首先,通过X井区的井投产情况对地质模型进行优选。直接投产的井储层物性较好,产能直接来自钻遇的有利储集体;而酸化压裂措施投产的井,物性相对较差,产能主要来自压裂缝沟通的有利储层,优选出的地质模型井周储层性质与单井投产情况反映的储层性质应该一致。
其次,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模型。X井区通过静态的地震反射特征、断裂系统、暗河系统、地震储层雕刻等方法识别和通过动态的生产干扰、注水井组反应、示踪剂等生产监测方法证实,井区有X16&X4&X10、X21&X26、X7&X39共3个连通井组,井区其他井的性质属孤立单井。优选出的地质模型应该满足连通井组内部井间连通,3个连通单元用黑色圈圈出,各连通井组之间和各孤立单井之间不连通颜色深浅各异(图11a、图11b、图11c;图12a、图12b、图12c;图13a、图13b、图13c连通体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模型地质储量与动态储量的关系优选地质模型。地震为“串珠”状反射,生产动态反映为定容洞穴特征的这类井孤立生产采油,受水体影响小或无水体影响,油藏人员计算此类井的动态储量结果较可靠(图13-c、14-c、15-c中的可靠井储量),井区其他受水体影响较大的井计算的动态储量作为参考井储量(图13-c、14-c、15-c中的参考井储量)。基于井投产情况和井间连通性认识优选出的模型进行地质储量计算,对比模型地质储量与油藏工程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最终从多个等概率地质模型实现中优选出满足地质认识且与动态储量接近的:Upside乐观地质模型(地质模型储量大于动态储量,图11a、图11b、图11c)、Expected最可能地质模型(模型储量接近动态储量,图12a、图12b、图12c)、Downside悲观地质模型(模型储量小于动态储量,图13a、图13b、图13c),分别用三类模型来指导后续的开发调整对策。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大尺度裂缝储集体或小尺度裂缝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第二离散分布模型为等概率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获取大型溶洞离散模型建模的确定性数据;先建立岩溶带模型和古地貌模型,再用其作为成因约束建立溶洞型储层模型;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进行离散分布模型建模的井间约束;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的孔隙度界限的取值,对所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大型溶洞地质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以单井解释的溶蚀孔洞发育段作为建模硬数据,以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以井段解释的溶蚀孔洞孔隙度数据作为建模硬数据,在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和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的双重约束下,利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孔隙度模型,即获得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溶蚀孔洞储集体的有效孔隙度下限的取值,对所述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溶蚀孔洞地质模型,即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块中,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以地震解释的断层信息作为大尺度裂缝建模硬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用蚂蚁体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补充和修正大尺度裂缝,并用相干加强AFE属性体约束蚂蚁体提取断裂,建立大尺度离散裂缝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根据蚂蚁体和AFE裂缝体表征裂缝发育情况与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取值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根据人工解释断层的组系信息,分组系从多个不同属性值的蚂蚁体和AFE裂缝体分别拾取裂缝信息,最后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人工解释断层与属性体提取的断裂进行逐一匹配对比,补充和修正人工解释断层,得到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块中,建立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
分析大尺度裂缝对小尺度裂缝的控制作用,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模型;
以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的单井裂缝密度作为硬数据,以裂缝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使用带趋势的克里金方法整合软硬数据,通过井间插值建立裂缝密度分布模型;
采用基于目标的示点性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将小尺度裂缝产状统计数据作为条件约束信息加入到模型中,使随机模拟结果最大限度接近地质实际;当随机模拟生成小尺度裂缝的密度达到裂缝密度分布模型水平时,终止模拟,获得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基于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从而得到多个等概率小尺度裂缝模型,即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模块中,建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融合是通过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缝洞组合规律,采用不同优先次序的多种同位条件赋值算法进行的。优选地,同位条件赋值算法为:
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三模块中,在获得第四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的过程包括:先通过井投产情况进行筛选模型,然后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进一步筛选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储量与动态储量关系筛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包括:乐观地质模型、最可能地质模型和悲观地质模型。
本说明书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对应,因此,有关于本说明书的装置细节,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1)

1.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优选地,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优选地,建立大尺度裂缝储集体或小尺度裂缝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为等概率离散分布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融合是通过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缝洞组合规律,采用不同优先次序的多种同位条件赋值算法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同位条件赋值算法为:
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得第四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的过程包括:
先通过井投产情况进行筛选模型,然后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进一步筛选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储量与动态储量关系筛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
优选地,所述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包括:乐观地质模型、最可能地质模型和悲观地质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
获取大型溶洞离散模型建模的确定性数据;
先建立岩溶带模型和古地貌模型,再用其作为成因约束建立溶洞型储层模型;
通过地震波阻抗反演孔隙度数据体进行离散分布模型建模的井间约束;
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溶洞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的孔隙度界限的取值,对所述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大型溶洞地质模型,即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优选地,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
以单井解释的溶蚀孔洞发育段作为建模硬数据,以溶蚀孔洞储层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
以井段解释的溶蚀孔洞孔隙度数据作为建模硬数据,在溶蚀孔洞离散分布模型和波阻抗反演孔隙度的双重约束下,利用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孔隙度模型,即获得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溶蚀孔洞储集体的有效孔隙度下限的取值,对所述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得到多个等概率溶蚀孔洞地质模型,即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优选地,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
以地震解释的断层信息作为大尺度裂缝建模硬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用蚂蚁体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补充和修正大尺度裂缝,并用相干加强AFE属性体约束蚂蚁体提取断裂,建立大尺度离散裂缝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
根据蚂蚁体和AFE裂缝体表征裂缝发育情况与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取值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根据人工解释断层的组系信息,分组系从多个不同属性值的蚂蚁体和AFE裂缝体分别拾取裂缝信息,最后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人工解释断层与属性体提取的断裂进行逐一匹配对比,补充和修正人工解释断层,得到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即大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优选地,建立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步骤包括:
分析大尺度裂缝对小尺度裂缝的控制作用,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模型;
以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的单井裂缝密度作为硬数据,以裂缝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软数据,使用带趋势的克里金方法整合软硬数据,通过井间插值建立裂缝密度分布模型;
采用基于目标的示点性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将小尺度裂缝产状统计数据作为条件约束信息加入到模型中,使随机模拟结果最大限度接近地质实际;当随机模拟生成小尺度裂缝的密度达到裂缝密度分布模型水平时,终止模拟,获得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基于多个等概率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从而得到多个等概率小尺度裂缝模型,即小尺度裂缝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
7.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用于采用成因控制的建模方法,选取至少一种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第一离散分布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建模,获得可反映该类型储集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所述储集体包括大型溶洞储集体、溶蚀孔洞储集体、大尺度裂缝储集体和小尺度裂缝储集体;所述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或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形成可反映缝洞储集体整体建模不确定性的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包括多个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
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获得至少保留有一种所述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的第四离散分布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块中,建立大型溶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优选地,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储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大型溶洞储层与溶蚀孔洞储层孔隙度界限;
优选地,建立大尺度裂缝储集体或小尺度裂缝储集体的第二离散分布模型时,选取的不确定性地质参数包括地震属性截断值界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块中,所述第二离散分布模型为等概率离散分布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模块中,建立所述第三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二离散分布模型的融合是通过依据缝洞发育模式和缝洞组合规律,采用不同优先次序的多种同位条件赋值算法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同位条件赋值算法为:
DCFN[x,y,z|(i)]=F{I溶洞,I大尺度裂缝,I孔洞,I小尺度裂缝(x,y,z)|(缝洞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模块中,在获得第四离散分布模型时,对第三离散分布模型中的缝洞储集体三维离散分布模型进行筛选的过程包括:
先通过井投产情况进行筛选模型,然后基于油田动静态证实的井间连通性认识进一步筛选模型,最后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储量与动态储量关系筛选出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
优选地,所述动静态储量接近的地质模型包括:乐观地质模型、最可能地质模型和悲观地质模型。
CN201810705617.1A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9116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5617.1A CN109116428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5617.1A CN109116428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428A true CN109116428A (zh) 2019-01-01
CN109116428B CN109116428B (zh) 2020-06-09

Family

ID=6482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5617.1A Active CN109116428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6428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6196A (zh) * 2019-10-08 2019-12-13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储层连通性分析方法
CN110850057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性理论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0991080A (zh) * 2019-12-19 2020-04-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结合试井数据改进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
CN111290021A (zh) * 2020-03-25 2020-06-16 北京奥能恒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梯度结构张量谱分解的碳酸盐岩缝洞增强识别方法
CN111596352A (zh) * 2020-04-28 2020-08-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串珠体空间发育规律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612899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方法
CN111810137A (zh) * 2020-07-16 2020-10-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花岗岩潜山油藏开发规律图版的绘制方法
CN112395745A (zh) * 2020-11-0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处理设备
CN112652066A (zh) * 2020-12-28 2021-04-1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表征情况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077091A (zh) * 2021-04-09 2021-07-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漏速概率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5343A1 (en) * 2006-06-08 2007-12-12 BHP Billiton Innovation Pty Lt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or reducing uncertainty in reservoir models of potential petroleum reservoirs
US20100312529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racture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CN102914793A (zh) * 2012-10-12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均质储层的非等效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291287A (zh) * 2013-05-09 2013-09-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孔洞型储层有效性级别测定方法
CN103325118A (zh) * 2013-06-26 2013-09-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岩心孔洞特征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26617A (zh) * 2014-04-21 2014-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储集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4166161A (zh) * 2014-08-19 2014-11-2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的椭圆速度反演的裂缝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4818982A (zh) * 2015-04-20 2015-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4992468A (zh) * 2015-07-30 2015-10-2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5487136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能量熵判别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测井识别方法
CN106569267A (zh) * 2016-10-14 2017-04-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及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5343A1 (en) * 2006-06-08 2007-12-12 BHP Billiton Innovation Pty Lt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or reducing uncertainty in reservoir models of potential petroleum reservoirs
US20100312529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racture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2914793A (zh) * 2012-10-12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均质储层的非等效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3291287A (zh) * 2013-05-09 2013-09-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孔洞型储层有效性级别测定方法
CN103325118A (zh) * 2013-06-26 2013-09-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岩心孔洞特征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26617A (zh) * 2014-04-21 2014-07-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储集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4166161A (zh) * 2014-08-19 2014-11-2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的椭圆速度反演的裂缝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4818982A (zh) * 2015-04-20 2015-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4992468A (zh) * 2015-07-30 2015-10-2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5487136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能量熵判别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测井识别方法
CN106569267A (zh) * 2016-10-14 2017-04-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及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候加根 等: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 《地学前缘》 *
吕心瑞 等: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分类建模方法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胡向阳 等: ""三维地质模型概率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储量研究中的应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胡向阳 等: ""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石油学报》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2899A (zh) * 2019-02-25 2020-09-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方法
CN111612899B (zh) * 2019-02-25 2023-06-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方法
CN110566196B (zh) * 2019-10-08 2022-05-24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储层连通性分析方法
CN110566196A (zh) * 2019-10-08 2019-12-13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储层连通性分析方法
CN110850057A (zh) * 2019-11-15 2020-02-28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自相似性理论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0991080A (zh) * 2019-12-19 2020-04-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结合试井数据改进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
CN111290021A (zh) * 2020-03-25 2020-06-16 北京奥能恒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梯度结构张量谱分解的碳酸盐岩缝洞增强识别方法
CN111596352A (zh) * 2020-04-28 2020-08-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串珠体空间发育规律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10137A (zh) * 2020-07-16 2020-10-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花岗岩潜山油藏开发规律图版的绘制方法
CN111810137B (zh) * 2020-07-16 2023-03-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花岗岩潜山油藏开发规律图版的绘制方法
CN112395745B (zh) * 2020-11-03 2022-11-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处理设备
CN112395745A (zh) * 2020-11-03 2021-02-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建立方法、处理设备
CN112652066A (zh) * 2020-12-28 2021-04-1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表征情况的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3077091A (zh) * 2021-04-09 2021-07-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漏速概率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3077091B (zh) * 2021-04-09 2024-04-2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漏速概率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428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428A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CN104992468B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10309518B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蚀孔洞分级分类建模方法
CA2823989C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CN103077558A (zh)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5593908A (zh) 识别表示地质构造的一组地质体与特性表之间的匹配特性
CN108397130B (zh) 钻井方法和装置
CN110308487A (zh) 一种断溶体型油藏定量表征方法
CN111766629A (zh) 一种深部碳酸盐岩岩溶结构的识别及描述方法
CN109783944B (zh) 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244021B (zh)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插值的地层分层方法
CN110308497B (zh)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CN113821956B (zh) 一种深层页岩储层现今地应力结构扰动量的评价方法
CN109598068B (zh) 古构造约束建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5068141B (zh) 确定断缝系统的岩溶储层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42962B (zh) 一种基于水平井的页岩储层属性三维建模方法
Lyu et al. Classification,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rine carbonate paleokarst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China
CN113608260B (zh) 砂岩储层胶结前的多期构造压实减孔程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15019004A (zh) 一种基于储层地质建模的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Erzeybek Bala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paleokarst reservoirs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on a non-gridded basis
US11682167B2 (en) Seamless scaling geomodeling
CN109358364A (zh) 一种建立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903026B (zh) 复合砂体构型解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780252B (zh) 一种适用于随钻测井正演模拟的地质导向模型及正演方法
CN115201910B (zh)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