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8497B -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08497B
CN110308497B CN201810230886.7A CN201810230886A CN110308497B CN 110308497 B CN110308497 B CN 110308497B CN 201810230886 A CN201810230886 A CN 201810230886A CN 110308497 B CN110308497 B CN 110308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different types
fracture
scale
reservoi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08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08497A (zh
Inventor
吕心瑞
孙建芳
魏荷花
邬兴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2308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08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0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08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08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01V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缝洞型油藏的储集体发育类型;建立岩溶成因顺序及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类型储集体占据网格中的优先顺序;按顺序对不同类型储集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模拟;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性。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既能保证不同类型储集体符合岩溶成因规律,又能保证模拟结果符合井点硬数据的分布规律完全相同,实现不同类型储集体的融合,进而为油藏开发提供可靠地质基础。

Description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为各种不同形态的大型溶洞,包括:地下暗河、断控溶洞、落水洞、溶蚀孔洞等,油藏中还存在多种尺度的裂缝,其主要起导流作用,但孤立的溶洞、裂缝较少,储集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多以缝洞组合的形式存在。在缝洞型油藏建模过程中,为了表达不同储集体之间大小悬殊、尺度差异大的特征,多采用储集体分类建模的方法,但是如何对分类储集体模型进行融合,获得合理的完整油藏地质模型是建模的难点。因此,对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的融合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研究主要有:专利CN103077558A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岩溶发育模式对大型溶洞储集体展布的控制作用,加强了地质规律的约束;CN 103077548A提出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溶蚀孔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溶蚀孔洞储集体在储集体空间尺度及规模上与大型溶洞等其它类型储集体的巨大差异,单独建立溶蚀孔洞储集体模型,同时建立了距大型溶洞的距离与溶蚀孔洞储集体发育的定量概率关系,客观反映了溶蚀孔洞储集体的分布规律;胡向阳等人提出了多尺度岩溶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缝洞储集体建模方法(“多尺度岩溶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胡向阳等,石油学报,第35卷第2期,第340-346页,2014年3月),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根据缝洞尺度的差异,采用两步法建模:第1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即利用地震识别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在岩溶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模拟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分布模型。侯加根等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侯加根等,地学前缘,第19卷第2期,第59-66页,2012)提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该按照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的“多类多尺度建模”的基本思路;刘钰铭等人提出“垂向划带、平面分区、断裂优先”的古岩溶储集体三维展布建模方法(“塔河油田古岩溶储集体三维建模”,刘钰铭等,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第2期,第34-38页,2012)。吕心瑞等人提出基于分类表征的思想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表征的方法(“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缝洞体分类表征”,吕心瑞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8卷第4期,第813-821页,2017)。
以上建模方法均采用储集体分类的建模方法,所构建的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的融合均采用的是同位条件赋值法,按照所建的储集体类型,构建“大型溶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溶蚀孔洞”的顺序进行融合,该方法采用“大吃小”的原则保证同一网格内储集体类型唯一。
但上述方法虽然保证了每个网格仅包含一种储集体类型,但是大尺度储集体直接替代了小尺度储集体,改变了模型中不同储集体分布比例与分布特征与井点硬数据保持一致的原则,使得模型与油藏实际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如图1所示为某区块部分储集体类型建模结果与真实分布的比较,油藏建模结果与由井点硬数据确定的真实分布情况出现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正是由于“大吃小”融合原则造成的,大储集体直接取代了同位置上的小储集体,造成了小储集体规模与实际不符,储集体整体比例变小,基质部分比例变大,不能为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既能保证不同类型储集体符合岩溶成因规律,又能保证模拟结果符合井点硬数据的分布规律完全相同的。
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所研究区块缝洞型油藏的静、动态数据特征,确定该区缝洞型油藏发育的储集体类型;
步骤B,结合岩溶成因机理,建立油藏岩溶形成先后顺序及分布规律;
步骤C,确定不同类型储集体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
步骤D,按占位顺序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模拟;
步骤E,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性。
可选的,所述步骤E中,若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不一致,可以返回步骤A-D,重新进行模拟。
可选的,所述储集体类型包括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等类型。
可选的,所述步骤C包括,根据岩溶成因顺序及规模大小,综合地质建模所用的概念模型确定储集体模拟的先后顺序。
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模拟按照不同储集体的优先顺序,采用高优先级储集体优先模拟的方式,先模拟优先级高的储集体建模,在优先级高的储集体以外范围内模拟优先级低的储集体分布模型。
可选的,地下河的发育在岩溶期与古地貌呈水平状或顺古地貌斜坡趋势,所述地下河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
单井测井表现为高GR跳跃,解释为溶洞型储集体或钻井过程中出现放空现象;
岩心、测井的判别结果主要为砂泥充填;
顺河道地震反射特征为横向低频强连续;
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呈层状;地震积分能谱属性截断值>30000,预测暗河;
30-40Hz的地震分频能量属性融合体预测暗河;
古水系研究成果有多条河流;钻遇地下河的井石油初产量大于50吨/天,无水采油期大于600天,累产达15万吨以上。
可选的,所述孤立溶洞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
测井解释为溶洞;
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体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剖面上呈近扁平的椭圆状;
地震分频反演为低频,异常体平面上呈椭圆状,剖面上呈扁平椭圆状;
钻遇孤立溶洞的井石油初产量大于100吨/天,无水采油期大于900天,累产达25万吨以上。
优选的,针对地震无明显异常反应的孤立溶洞储集体,建模过程中以井点为基础,利用生产动态数据模拟钻遇储集体的分布状况,其中,
溶洞位置:根据钻井放空及漏失点确定溶洞起始位置;
溶洞形状:结合邻井状况及岩溶地质理论确定溶洞的类型及形态展布;
溶洞规模: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确定储集体规模,主要依据试井或生产动态分析反演储集体体积;
溶洞属性: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孔隙度等物性值。
可选的,所述溶蚀溶洞的识别以测井、岩心识别为主,地震、动态数据为辅,识别标准包括,单井解释为溶蚀孔洞储集体;
岩心观察观察到溶蚀孔洞;地震波阻抗反演为较低波阻抗区域;
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
钻遇溶蚀孔洞的井石油初产一般小于50吨/天,无水采油期小于600天,累产在15万吨以下。
优选的,所述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方法包括:
采用叠后反射系数奇偶分解提高地震分辨率、纵向增强弱反射信号;
在频率域优选振幅谱梯度属性凸显小尺度储集体横向的物性差异,从而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发育区。
可选的,所述大尺度裂缝的识别以钻井、地震资料识别为主,动态数据识别为辅,其判断标准包括,基于地震数据可解释断层;蚂蚁追踪可拾取大断裂;钻井可遇见断点;钻井过程遇到放空、大量漏失等现象;钻遇大尺度裂缝的井含水率上升快。
可选的,所述小尺度裂缝的识别以测井、岩心识别为主,地震、动态数据识别为辅,其中,小尺度裂缝建模方法包括:
a、小尺度裂缝成因分类,一般包括构造缝与非构造缝,确定不同成因裂缝的发育规模与展布规律;
b、井点小尺度裂缝参数统计,一般包括:裂缝长度、开度、倾角、方位角、裂缝组系、裂缝密度等,可通过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野外露头获取等;
c、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建立某点到断层的距离大小函数、到溶洞的距离大小函数和地球物理预测的裂缝发育属性体,统计某点裂缝发育概率与距离断层、溶洞远近的关系,确定某点发育裂缝的概率大小,建立裂缝发育密度概率体,并将多重概率体与井标定后进行融合,得到井间约束小尺度裂缝密度分布的综合概率体。
d、以井点统计的小尺度裂缝参数作为硬数据,以井间综合约束概率体为约束条件,进行小尺度裂缝的模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充分考虑岩溶形成次序及成因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储集体成因优先级,利用“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类型储集体的模拟,实现了高优先级储集体“挤开”低优先级储集体目的,实现了不同类型储集体的有效融合;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既能保证不同类型储集体符合岩溶成因规律,又能保证模拟结果符合井点硬数据的分布规律完全相同,避免了传统“大吃小”的融合方法的缺点,提高了与实际油藏的符合率。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仅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S区块采用常规方法融合后,不同储集体类型所占比例与井点硬数据真实分布比例的对比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流程图;
图3是S区块储集体发育类型与分布规律示意图;
图4是S区块网格体划分示意图;
图5是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确定溶洞储集体规模及参数的流程图;
图6是S区块不同类型储集体建模融合后的一个典型连井剖面;
图7是S区块采用本发明方法融合后,不同储集体类型所占比例与井点硬数据真实分布比例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所研究区块缝洞型油藏的静、动态数据特征,确定该区缝洞型油藏发育的储集体类型;
步骤B,结合岩溶成因机理,建立油藏岩溶形成先后顺序及分布规律;
步骤C,确定不同类型储集体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
步骤D,按占位顺序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模拟;
步骤E,判断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性。
可选的,步骤E中,若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不一致,可以返回步骤A-D,重新进行模拟。
可选的,储集体类型包括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等类型。当然,储集体类型不仅仅包含这几种,还可能包含其它类型。
可选的,步骤C包括根据岩溶成因顺序及规模大小,综合地质建模所用的概念模型确定储集体模拟的先后顺序。
可选的,步骤D中的模拟按照不同储集体的优先顺序,采用高优先级储集体优先模拟的方式,先模拟优先级高的储集体建模,在优先级高的储集体以外范围内模拟优先级低的储集体分布建模。
可选的,地下河发育在岩溶期与古地貌呈水平状或顺古地貌斜坡趋势,地下河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单井测井表现为高GR跳跃,解释为溶洞型储集体或钻井过程中出现放空现象;岩心、测井的判别结果主要为砂泥充填;顺河道地震反射特征为横向低频强连续;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呈层状;地震积分能谱属性截断值>30000,预测暗河;30-40Hz的地震分频能量属性融合体预测暗河;古水系研究成果有多条河流;钻遇地下河的井石油初产量大于50吨/天,无水采油期大于600天,累产达15万吨以上。
可选的,孤立溶洞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测井解释为溶洞;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体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剖面上呈近扁平的椭圆状;地震分频反演为低频,异常体平面上呈椭圆状,剖面上呈扁平椭圆状;钻遇孤立溶洞的井石油初产量大于100吨/天,无水采油期大于900天,累产达25万吨以上。
优选的,针对地震无明显异常反应的孤立溶洞储集体,建模过程中以井点为基础,利用生产动态数据模拟钻遇储集体的分布状况,其中,
溶洞位置:根据钻井放空及漏失点确定溶洞起始位置;
溶洞形状:结合邻井状况及岩溶地质理论确定溶洞的类型及形态展布;
溶洞规模: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确定储集体规模,主要依据试井或生产动态分析反演储集体体积;
溶洞属性: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孔隙度等物性值。
可选的,溶蚀孔洞的识别以测井、岩心为主,地震、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单井解释为溶蚀孔洞储集体;岩心观察可见溶蚀孔洞;地震波阻抗反演为较低波阻抗区域;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钻遇溶蚀孔洞的井石油出产量一般小于50吨/天,无水采油期小于600天,累产在15万吨以下。
其中,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方法及流程包括:
(1)基于反射系数反演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使表层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反射特征更清楚,具体是通过反射系数“奇偶分解”获得能提高薄层分辨率能力的“偶分量”,利用反射系数反演出高频成分(薄层)的偶分量反射系数序列,与地震子波褶积可获得分辨率更高的“新地震数据”;
(2)基于振幅谱梯度形成小尺度储集体,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和地质认识吻合,具体方法是在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内,建立地震振幅与频率的变化关系,它突出了储层的渗透性能,放大小尺度储集体的地震响应特征,获得地震反射系数与岩石骨架、渗透率、流体和地震波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
可选的,大尺度裂缝的识别以钻井、地震资料识别为主,动态数据识别为辅,其判断标准包括,基于地震数据可解释断层;蚂蚁追踪可拾取次级断裂;钻井可遇见断点;钻井过程遇到放空、大量漏失等现象;钻遇大尺度裂缝的井含水率上升很快,一般300天以内可达70%以上。
可选的,小尺度裂缝的识别以测井、岩心识别为主,地震、动态数据识别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岩心有小尺度裂缝发育;测井解释为裂缝性储层;地震识别裂缝密度较大;钻遇溶蚀孔洞的井初产一般小于20吨/天,无水采油期小于500天,累产在5万吨以下。
其中,小尺度裂缝建模方法与流程包括:
a、小尺度裂缝成因分类,一般包括构造缝与非构造缝,确定不同成因裂缝的发育规模与展布规律;
b、井点小尺度裂缝参数统计,一般包括:裂缝长度、开度、倾角、方位角、裂缝组系、裂缝密度等,可通过岩心、常规测井、成像测井、野外露头获取等;
c、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
d、以井点统计的小尺度裂缝参数作为硬数据,以井间综合约束概率体为约束条件,进行小尺度裂缝的模拟。
优选的,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包括:
建立某点到断层的距离大小函数、到溶洞的距离大小函数和地球物理预测的裂缝发育属性体,统计某点裂缝发育概率与距离断层、溶洞远近的关系,确定某点发育裂缝的概率大小,建立裂缝发育密度概率体,并将多重概率体与井标定后进行融合,得到井间约束小尺度裂缝密度分布的综合概率体。
本发明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岩溶成因顺序,根据岩溶成因顺序,确定不同类型储集体在网格中的占位顺序,按照优先顺序,利用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的方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类型储集体的模拟,优先级高的储集体“挤开”优先级低的储集体,避免了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融合过程中由于“大吃小”现象造成的模拟结果与井点硬数据不符的情况。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融合方法,以S区块为例,进行了现场实施。
实施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A、根据所研究区块缝洞型油藏的静、动态数据特征,确定该区缝洞型油藏发育的储集体类型。
S区块为典型的缝洞型油藏,位于岩溶斜坡之上,属于剥蚀区高陡残丘位置,表层储集体主要受构造与潜水面共同控制,发育较为连续,深部储集体主要受深大断裂控制,呈离散状分布。通过分析判断该区块共有5种储集体类型,包括: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
步骤B、利用研究区油藏多学科资料结合岩溶成因机理,建立油藏岩溶形成先后顺序及分布规律。
如图3所示,S区块缝洞型油藏主要发育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等储集体类型,通过地震预测成果结合岩溶成因机理,确定该区块构造运动产生一条大尺度断裂,同时周围发育一些伴生小尺度裂缝,水流顺断裂从顶面流动产生溶蚀作用,长时间溶蚀形成孤立状的断控溶洞,沿溶洞形成周围部分溶蚀孔洞,水顺着裂缝或溶洞进入易溶蚀层形成地下河,在河的周围也会顺裂缝产生溶蚀孔洞,因此确定岩溶成因顺序为大型溶洞、地下河、溶蚀孔洞。
储集体类型的分布规律为大型溶洞一般与大尺度断裂伴生,地下河会与溶洞或大断裂连接,顺河或沿溶洞会产生溶蚀孔洞,溶蚀孔洞会与小裂缝伴生。
步骤C、确定不同类型储集体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
根据岩溶成因先后顺序及规模大小,一般后形成的储集体类型会取代先形成的储集体,综合地质建模所用的概念模型确定储集体的先后顺序。具体地说,如果建立三重孔隙介质模型,溶洞作为一重介质,其占据网格的优先顺序为“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作为一重介质,其占据网格的优先顺序为“溶蚀孔洞-基质”,裂缝作为一重介质,其优先顺序为“大尺度断裂-小尺度裂缝”;如果建立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溶洞、溶蚀孔洞作为一重介质,其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为“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基质”,裂缝作为另一重介质,其优先顺序为“大尺度断裂-小尺度裂缝”。如果建立单重孔隙介质模型,其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为“地下河-孤立溶洞-大尺度断裂-溶蚀孔洞-小尺度裂缝-基质”。
步骤D、按占位顺序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模拟,实现优先级高的储集体“挤开”优先级低的储集体,保证不同类型储集体建模结果与原始硬数据分布结果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构建S区块单重孔隙介质模型,考虑地下河、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储集体建模,模拟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模拟油藏中地下河系统。
以步骤A井点识别的河道为硬数据,提取地震分频能量属性融合体,分析井震相关关系作为井间约束条件,模拟河道形态,网格中河道所占网格标记为地下河岩溶相“1”,其比例与井点原始硬数据分布结果一致;
第二步,模拟油藏中孤立溶洞部分。
以步骤A井点识别的孤立溶洞作为硬数据,提取地震反射剖面中的强串珠反射部分,作为井间孤立溶洞形态地震约束数据。在模拟过程中,如图4所示,整体网格分为两部分,其中黑色部分为第一步确定的地下河部分,标记为代码“1”,另一部分为非地下河部分,标记为代码“2”,模拟采用控制储集体分布范围的方法,仅在代码“2”的范围内模拟孤立溶洞,这样可以保证孤立溶洞模拟结果所占比例与原始硬数据分布结果所占比例相同,同时与地下河相“1”部分完全不重合,避免融合过程中孤立溶洞被“吃掉”的现象。
其中,针对地震无明显异常反应的孤立溶洞储集体,建模过程中以井点为基础,利用生产动态数据模拟钻遇储集体的分布状况。技术思路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下面几部分:
溶洞位置:根据钻井放空及漏失点确定溶洞起始位置;
溶洞形状:结合邻井状况及岩溶地质理论确定溶洞的类型及形态展布;
溶洞规模: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确定储集体规模,主要依据试井或生产动态分析反演储集体体积;
溶洞属性: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孔隙度等物性值。
第三步,模拟油藏中溶蚀孔洞部分。
以步骤A井点识别的溶蚀孔洞作为硬数据,提取地震反射剖面中的弱反射部分,作为井间溶蚀孔洞分布地震约束数据。模拟过程中,整体网格分为三部分,其中以第一步确定的地下河相作为一部分,标记为代码“1”,第二步确定的孤立溶洞相作为一部分,标记为代码“2”,其它为另一部分,标记为代码“3”,模拟采用“储集体分布范围控制”的方法,仅在代码“3”的范围内模拟溶蚀孔洞,这样可以保证溶蚀孔洞模拟结果所占比例与原始硬数据分布结果所占比例相同,同时与地下河相“1”和孤立溶洞“2”完全不重合,避免融合过程中溶蚀孔洞被地下河或孤立溶洞“吃掉”的现象。
第四步,在不考虑裂缝情况下,油藏除了地下河、孤立溶洞和溶蚀孔洞部分,均可作为基质部分,标记为代码“4”,这样也可保证油藏基质建模结果与井点解释基质部分所占比例一致。
第五步,在考虑裂缝的情况下,如果构建单孔隙介质模型,可将模拟的长度15米以下的裂缝作为小尺度裂缝进行等效处理,等效后的孔隙度、渗透率加到所在的网格点,将长度15以上的裂缝作为大尺度裂缝进行处理,将其属性粗化到其所经过的网格上,其形态规模可通过所经过网格进行显示表达。如果构建双重介质模型,可将所有裂缝作为一重介质进行等效处理。
其中,大尺度裂缝采用基于地球物理预测成果的确定性建模方法;
小尺度裂缝建模方法与流程如下:
a、小尺度裂缝成因分类;
b、井点小尺度裂缝参数统计;
c、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建立某点到断层的距离、到溶洞的距离和地球物理预测的裂缝发育属性体,并根据某点离断层、溶洞越近,发育裂缝的概率越高建立裂缝发育密度概率体,并将多重概率体与井标定后进行融合,得到井间约束小尺度裂缝分布的综合概率体;
d、以井点统计的小尺度裂缝参数作为硬数据,以井间综合约束概率体为约束条件,进行小尺度裂缝的模拟。
步骤E、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如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不一致,可以返回步骤A-D,重新进行模拟,直至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
S区块的模拟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如图6所示,图6为S区块不同类型储集体建模融合后的一个典型连井剖面,其中,#1、#2、#3、#4、#5分别代表井1、井2、井3、井4和井5,在剖面中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有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和部分裂缝,此外还存在基质和致密层部分。从剖面中可看出孤立溶洞、溶蚀孔洞、裂缝的分布均符合岩溶发育规律。
如图7所示,对比S区块模型中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的分布比例与井点硬数据储集体所占比例,二者完全相符。
S区实施例证明,按照本发明方法进行建模,不同类型储集体建模融合后的地质模型的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布符合岩溶成因次序和分布规律,融合后地质模型的不同类型储集体所占比例与原始井点硬数据不同类型储集体所占比例完全相符。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接近于油藏实际的地质模型。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实时操作,但是,这并非要去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将一个步骤分成多个步骤执行。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所研究区块缝洞型油藏的静、动态数据特征,确定所述研究区块缝洞型油藏发育的储集体类型;
步骤B,结合岩溶成因机理,确定油藏岩溶形成先后顺序及分布规律;
步骤C,确定不同类型储集体占据三维网格的优先顺序;
步骤D,按占位顺序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模拟;
步骤E,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的一致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若对比模拟结果与硬数据分布规律不一致,返回步骤A-D,重新进行模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集体类型包括地下河、孤立溶洞、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根据岩溶成因顺序及规模大小,综合地质建模所用的概念模型确定储集体模拟的先后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的模拟根据不同储集体的优先顺序,采用高优先级储集体优先模拟的方式,先模拟优先级高的储集体建模,在优先级高的储集体以外范围内模拟优先级低的储集体分布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河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
单井测井表现为高GR跳跃,解释为溶洞型储集体或钻井过程中出现放空现象;
岩心、测井的判别结果为砂泥充填;
顺河道地震反射特征为横向低频强连续;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呈层状;
地震积分能谱属性截断值>30000,预测暗河;
30-40Hz的地震分频能量属性融合体预测暗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蚀孔洞的识别以测井、岩心识别为主,地震、动态数据为辅,识别标准包括:
单井解释为溶蚀孔洞储集体;
岩心观察观察到溶蚀孔洞;地震波阻抗反演为较低波阻抗区域;
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其中,
采用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预测小尺度溶蚀孔洞储集体的方法包括:
采用叠后反射系数奇偶分解提高地震分辨率、纵向增强弱反射信号,在频率域选择振幅谱梯度属性凸显小尺度储集体横向的物性差异,从而预测溶蚀孔洞储集体发育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尺度裂缝建模方法包括:
a、小尺度裂缝成因分类;
b、井点小尺度裂缝参数统计;
c、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
d、以井点统计的小尺度裂缝参数作为硬数据,以井间综合约束概率体为约束条件,进行小尺度裂缝的模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尺度裂缝模拟约束方法包括:
建立某点到断层的距离大小函数、到溶洞的距离大小函数和地球物理预测的裂缝发育属性体,统计某点裂缝发育概率与距离断层、溶洞远近的关系,确定某点发育裂缝的概率大小,建立裂缝发育密度概率体,并将多重概率体与井标定后进行融合,得到井间约束小尺度裂缝密度分布的综合概率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孤立溶洞的识别以测井、地震资料交互识别为主,岩心、动态数据为辅,其识别标准包括:
测井解释为溶洞;
地震波阻抗反演为低波阻抗,异常体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剖面上呈近扁平的椭圆状;
地震分频反演为低频,异常体平面上呈椭圆状,剖面上呈扁平椭圆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地震无明显异常反应的孤立溶洞储集体,建模过程中以井点为基础,利用生产动态数据模拟钻遇储集体的分布状况,其中,
溶洞位置:根据钻井放空及漏失点确定溶洞起始位置;
溶洞形状:结合邻井状况及岩溶地质理论确定溶洞的类型及形态展布;
溶洞规模: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确定储集体规模,依据试井或生产动态分析反演储集体体积;
溶洞属性: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物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物性值包括利用单井累产数据确定溶洞的孔隙度。
CN201810230886.7A 2018-03-20 2018-03-20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Active CN110308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886.7A CN110308497B (zh) 2018-03-20 2018-03-20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0886.7A CN110308497B (zh) 2018-03-20 2018-03-20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8497A CN110308497A (zh) 2019-10-08
CN110308497B true CN110308497B (zh) 2021-04-09

Family

ID=6807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0886.7A Active CN110308497B (zh) 2018-03-20 2018-03-20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08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79435A (zh) * 2020-10-30 2021-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相控岩溶型缝洞集合体刻画方法及装置
CN113484909B (zh) * 2021-09-07 2021-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几何网格化和参数分配的缝洞型储层建立方法
CN114779364B (zh) * 2022-04-08 2022-11-1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于地球物理数据的覆盖型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方法
CN116305751A (zh) * 2022-12-19 2023-06-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裂缝型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建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0241A (en) * 2009-09-21 2010-11-17 Statoilhydro Asa Forming a grid model of a geological structure having discontinuities
CN103116192A (zh) * 2012-07-30 2013-05-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CN104977606A (zh) * 2014-04-02 2015-10-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地震数值模型建立方法
US10359523B2 (en) * 2014-08-05 2019-07-2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Explor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drocarbons
CN104992468B (zh) * 2015-07-30 2018-01-0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7193046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谱反演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7545078B (zh) * 2016-06-23 2020-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储藏缝洞变形的分析方法
CN107219553B (zh) * 2017-06-06 2019-11-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gr分频反演的暗河充填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08497A (zh) 201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428B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CN109387867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建模方法
CN110308497B (zh) 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方法
CN110308487B (zh) 一种断溶体型油藏定量表征方法
Skalinski et al. Carbonate petrophysical rock typing: integrating geological attributes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while linking with dynamic behaviour
US20190212460A1 (en) Method for secondary exploration of old oil area in fault subsidence basin
CN110309518B (zh)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蚀孔洞分级分类建模方法
CN107219553B (zh) 基于gr分频反演的暗河充填预测方法
CN111612899B (zh)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方法
CN104914465A (zh) 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7558999B (zh) 一种孤立缝洞体剩余油定量预测方法
CN111722277B (zh) 用于断溶体油气藏勘探的断溶体圈闭描述方法及装置
CN115166853A (zh) 页岩气藏天然裂缝模型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375269B (zh) 一种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建立油/气藏模式的方法
Li et al. Data integration in characterizing a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China
CN105404972A (zh) 一种油藏开发不确定性研究及风险控制的方法
CN112925017A (zh) 一种断缝型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CN111611673B (zh) 一种碳酸盐岩油藏古暗河型储层建模方法
CN112489208A (zh) 基于蚂蚁算法的裂缝片提取方法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Suarez et al. Fracturing-to-Production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Completion Optimization in the Vaca Muerta Shale
CN114153002B (zh)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42962B (zh) 一种基于水平井的页岩储层属性三维建模方法
CN114114452A (zh) 一种针对断溶体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表征方法及系统
Erzeybek Bala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paleokarst reservoirs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on a non-gridded basis
CN115407407A (zh) 针对碳酸盐岩古溶洞及其充填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