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1910B -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1910B
CN115201910B CN202210802822.6A CN202210802822A CN115201910B CN 115201910 B CN115201910 B CN 115201910B CN 202210802822 A CN202210802822 A CN 202210802822A CN 115201910 B CN115201910 B CN 115201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petrophysical
reservoir
water saturation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28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1910A (zh
Inventor
刘苗
牛华伟
蒋涔
刘明阳
刘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inope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inope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inope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inopec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028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1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1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1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1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1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G01N15/082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and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permeation rate or pressure chan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中通过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构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含水饱和度增加,通过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含水饱和度分界线,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不同的含水饱和度区域能够表示储层中含水饱和度变化程度,缩小了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分析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这部分中描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且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油藏生产动态中,地震响应的改变不仅仅依赖于水驱油所产生的反射特征变化,储层压力的降低以及溶解气析出同样会改变地震反射特征。在同一种油气田不同的时间重复进行三维地震测量,通过四维地震解释方法分析地震相应随时间的变化,能够分析出油藏性质的变化,目前的四维地震解释方法仅能够测量地下压力、温度、储层的生产能力和储层变化,对于储层中含水饱和度变化的分析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用于提高储层中含水饱和度的分析精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2)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3)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4)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以纵波阻抗为横坐标、纵横波速度比为纵坐标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5)利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动态物理模板:
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至少一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利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动态物理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至少两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有多条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等压力变饱和度线上的各模板数据点压力相等且含水饱和度逐渐变化,储层压力区内有至少一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至少一个储层压力区内有两条以上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构建动态物理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坐标变换:
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横坐标的横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BDA0003734869840000021
将纵坐标的纵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BDA0003734869840000022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所述含水饱和度分界线设置一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为50%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包括:
岩石物理模型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参数选取模块,用于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静态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至少一条水量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案中,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包括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用于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至少两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施的方案中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本申请中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具有的有益效果: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中通过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构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含水饱和度增加,通过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含水饱和度分界线,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不同的含水饱和度区域能够表示储层中含水饱和度变化程度,缩小了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分析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具体实施例中建立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具体实施例中建立的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具体实施例中建立的动态岩石物理模板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Sw表示含水百分比,So表示含油百分比,Sg表示含气百分比,Gas+表示气体析出,Pressure+表示储层压力增加,Pressure-表示储层压力降低,water+表示含水饱和度增加,water-表示含水饱和度降低,P表示储层压力,SH表示储层泥质含量;POR表示孔隙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四维地震解释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下面以目标区A储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目标区A储层的岩心分析数据显示其平均孔隙度为30%,有效渗透率为3000mD,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油比重为16.5-21.5API。
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具体的,针对A储层选取能较好匹配疏松胶结砂岩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选择的岩石物理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特定有效压力下A储层疏松(弱固结)砂岩速度-孔隙度变化关系。该模型有分选很好的端点及零孔隙度端点,分选很好的端点用分选好的相似颗粒填充表示,这些颗粒的弹性由颗粒接触点的弹性确定,其通常具有40%左右的临界孔隙度。在临界孔隙度,干的分选好的端点弹性模量被模拟成一个易于受到围压影响的弹性球体填充,这些模量可以由Hertz-Mindlin理论计算,零孔隙度端点在零孔隙度的位置。分选不好的砂岩模量用Hashin-Shtrikman在矿物点和分选很好的端点之间内插求得。
2)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具体的,常规岩石物理分析孔隙流体通常是建立在两相流体(油水或气水)变化上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注入水不能保持住原有储层压力,会导致溶解气的析出以及储层压力的改变。因此,在四维定量研究中会遇到伴随着压力变化的三相流体同时发生改变的情况。随着压力降低到泡点压力(目标区为24MPa)以下,溶解气的析出量不断增加。因此,通过分析地震响应的差异,可以解释不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压力的变化特征。
多相流体的弹性模量变化较为复杂。因此,当孔隙内考虑多相流体共同作用的弹性模量时,将多相流体假设为一个平均流体进行分析,其混合后的有效弹性模量用Reuss平均描述。
构建岩石物理模型所使用的参数均来自于研究区地质信息,比如:岩性、矿物、孔隙内流体、体积分数、温度、压力等信息。通过选用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疏松砂岩模型、Reuss平均和Gassmann理论),可以得到符合区域地质认识的饱和岩石物理模型及对应的各项弹性模量参数。
3)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静态岩石物理模板能够建立弹性属性(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比)与岩性、物性、流体等地质属性之间的桥梁。针对A储层,保持泥质含量23%与孔隙压力25MPa不变(数据来自于区域储层统计),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图1中,从上之下共8条线,其中第一条线与第二条线之间的区域为泥岩区,第七条线与第八条先之间的区域为气区,第二条线与第七条线之间为油区,第二条线至第七条线对应不同的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分别为100%、80%、60%、40%、20%、0。各线条上的五个点表示不同的孔隙度,五个点从左到右的孔隙度依次为50%、40%、30%、20%、10%。
油藏生产过程中由于注入水量的变化会导致储层压力升高或降低,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孔隙流体仅为水和油;而当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溶解气将会析出,孔隙内将出现三相流体局面。同时随着压力的持续降低,含气饱和度持续升高。因此,通过改变模型中饱和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构建基于三相流体变化特征的定量解释模板。
4)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以纵波阻抗为横坐标,纵横波速度比为纵坐标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岩心分析A储层平均孔隙为30%,因此,保持孔隙度为30%不变,改变压力及三相流体饱和度构建三相流体定量岩石物理模板。该模版可以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压力及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其中泡点压力为24MPa。
附图2中的模板针对某一确定年代的数据体,通过改变储层压力及饱和度参数来分析弹性参数变化;而动态岩石物理模板能够通过改变不同年代储层压力及饱和度参数,对四维地震数据进行生产动态的定量解释,模板的理论基础与静态模版一致。
如图2所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有多条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等压力变饱和度线上的各模板数据点压力相等且含水饱和度逐渐变化。
附图2中每条线表示同一压力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曲线
5)如图3所示,利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动态物理模板:
弹性参数变化是为观测数据相对原点处数据动态变化来表示,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坐标变换:
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横坐标的横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BDA0003734869840000071
将纵坐标的纵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BDA0003734869840000072
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具体的,将压力24MPa,含油饱和度100%的点设为原点(1,1),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4个象限。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由于第一象限区域内的等压力变饱和线有多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多条等压力变饱和度线上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起来。
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二象设置两条以上含水饱和度分界线,需要说明的是,含水饱和度分界线越多,分区越精细,但是含水饱和度的分区准确性会有所降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含水饱和度分界线设置一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为50%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
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区内有至少一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
具体的,结合附图3所示,下表为对各象限的说明。
附表1.动态岩石物理模板象限说明
Figure BDA0003734869840000081
具体的,储层压力区有四个,各储层压力区为矩形,图3中四个储层压力区从上至下依次表示:
1)储层压力区内有一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相比原点处,气体析出,含气饱和度增加,压力降低1Mpa;
2)储层压力区内有一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相比原点处,气体析出,含气饱和度增加,压力降低2Mpa;
3)储层压力区内有三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相比原点处,气体析出,含气饱和度增加,压力降低3~5Mpa;
4)储层压力区内有五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相比原点处,气体析出,含气饱和度增加,压力降低超过6Mpa。
如图3所示,储层压力区包括大范围储层压力区和小范围储层压力区,大范围储层压力区中的储层压力设定范围大于小范围储层压力区中的储层压力设定范围。储层压力区根据实际数据划分,使模板更准确。
根据实际的需要,其他实施例中储层压力区数量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当不需要对储层压力区的储层压力进行精准分析时,也可以不对第三象限进行储层压力分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板的准确性,岩石物理动态模板的建立方法还包括对静态岩石物理模板校核的步骤:通过实测数据构建模型质控曲线,当通过静态岩石物理模板计算的数据与模型质控曲线得出的数据误差小于目标值时,则认为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符合要求。本实施例中,把实测纵波速度及密度作为模型质控曲线。当模型计算速度或密度与实测曲线相对误差小于10%时,认为模型参数及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中,用于提高储层中流体(油、气、水)饱和度的分析精度,通过构建静态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和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在动态模板的第一象限能够对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进行细分,提高分析精度。在第三象限能够对储层压力的变化进行细分,提高储层压力的分析精度,相比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分析出变化驱使,提高了分析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包括:
岩石物理模型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参数选取模块,用于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静态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至少一条水量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
一种实施例中,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包括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用于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至少两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
本申请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或多个物理实体上。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
例如,计算方法数据库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系统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系统的存储器中,由上述系统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计算方法数据库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的形式实现。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存储节制包括:ROM、RAM、磁碟、U盘、存储卡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
存储器及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存储器包括:ROM、RAM、磁碟、U盘、存储卡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2)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3)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4)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以纵波阻抗为横坐标、纵横波速度比为纵坐标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5)利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动态物理模板:
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至少一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动态物理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至少两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有多条等压力变饱和度线,等压力变饱和度线上的各模板数据点压力相等且含水饱和度逐渐变化,储层压力区内有至少一条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储层压力区内有两条以上所述等压力变饱和度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动态物理模板的步骤还包括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坐标变换:
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横坐标的横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FDA0003734869830000021
将纵坐标的纵坐标弹性参数变换为:/>
Figure FDA00037348698300000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饱和度分界线设置一条,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为50%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
7.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岩石物理模型选取模块,用于根据已知的目标区储层地质特性信息,选取与目标区储层匹配的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参数选取模块,用于分析对岩石物理模型注入水所带来的三相流体与压力变化关系,选取所述岩石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参数,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含水饱和度、储层压力、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
静态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使用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和岩石物理参数,保持目标区储层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压力不变,通过改变模型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得到静态岩石物理模板,静态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弹性参数与地质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保持目标储层平均孔隙度不变,通过改变静态岩石物理模板中含水饱和度和储层压力,构建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用于描述四维地震中随着储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弹性参数的定量改变;
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用于在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中目标储层初次测量数据中,将储层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处所对应的模板数据点设为原点,以原点为中心将三相流体岩石物理模板分成四个象限;
第二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增大,第四象限区域表示相比原点处的储层压力减小;
在第一象限区域中构建至少一条水量分界线,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将不同储层压力下相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连接起来,通过含水饱和度分界线对第一象限进行分区,以在第一象限中形成不同含水饱和度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动态物理模板构建模块包括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储层压力区划分模块用于在第三象限区域中划分出至少两个储层压力区,储层压力在设定范围内且不同含水饱和度的模板数据点处于同一个储层压力区。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
CN202210802822.6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5201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2822.6A CN115201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2822.6A CN115201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1910A CN115201910A (zh) 2022-10-18
CN115201910B true CN115201910B (zh) 2023-05-26

Family

ID=8358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2822.6A Active CN115201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19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6604A2 (en) * 2010-07-08 2012-01-12 Geco Technology B.V.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formation of Collected Data for Improved Visualization Capability
CN105653815A (zh) * 2016-01-19 2016-06-0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理论的定量解释油藏流体分布方法
CN106054248A (zh) * 2016-07-15 2016-10-26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面积致密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反演方法
CN106125135A (zh) * 2016-06-12 2016-11-16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含气砂岩储层地震响应数值模拟方法
WO2018027003A1 (en) * 2016-08-05 2018-02-08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tro-elastic modeling
CN111323814A (zh) * 2019-12-31 2020-06-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岩石物理模板定量确定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
CN112698401A (zh) * 2020-12-07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4513A (zh) * 2020-12-07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物理模板建立方法、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0097A4 (en) * 2012-02-02 2015-12-23 Headwave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THE INTERACTIV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6604A2 (en) * 2010-07-08 2012-01-12 Geco Technology B.V.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formation of Collected Data for Improved Visualization Capability
CN105653815A (zh) * 2016-01-19 2016-06-0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理论的定量解释油藏流体分布方法
CN106125135A (zh) * 2016-06-12 2016-11-16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含气砂岩储层地震响应数值模拟方法
CN106054248A (zh) * 2016-07-15 2016-10-26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面积致密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反演方法
WO2018010628A1 (zh) * 2016-07-15 2018-01-1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面积致密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反演方法
WO2018027003A1 (en) * 2016-08-05 2018-02-08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tro-elastic modeling
CN111323814A (zh) * 2019-12-31 2020-06-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岩石物理模板定量确定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
CN112698401A (zh) * 2020-12-07 2021-04-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石物理模板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4513A (zh) * 2020-12-07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岩石物理模板建立方法、含气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1910A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reyer et al. Minipermeameter-based study of permeability trends in channel sand bodies
CN105913494B (zh) 多尺度裂缝精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和装置
CN109116428B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US10641923B2 (en)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and exploi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comprising a network of fractures
CN104533370A (zh) 压裂水平井油藏、裂缝、井筒全耦合模拟方法
Tinker Building the 3-D jigsaw puzzle: Application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3-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Permian Basin
AU20113547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a geocellular model
Qi et al. Geostatistic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oolite shoals, St. Louis Limestone, southwest Kansas
CN106503295B (zh) 一种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解释油田水淹层的方法及装置
Askari et al. A fully integrated method for dynamic rock type characterization development in one of Iranian off-shore oil reservoir
CN105089662B (zh) 碳酸盐岩地层录井综合柱状图的校正方法及系统
Glover et al. Advanced fractal modelling of heter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reservoirs
CN115201910B (zh) 一种岩石物理动态模板建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742962B (zh) 一种基于水平井的页岩储层属性三维建模方法
Pyrcz et al. Representative input parameters for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CN114153002B (zh)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10429545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and ranking geobodies using a euler characteristic
US11682167B2 (en) Seamless scaling geomodeling
Murray Identification and 3-D modeling of petrophysical rock types
CN112696181A (zh) 基于地应力和天然裂缝耦合关系的压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782780A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43309B (zh) 注入井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rtus Numerical upscaling of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for Transient Analysis
CN117536613A (zh) 一种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与装置
Rath Mapping Structured Grid Properties on Triangulated Mes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