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4099A - 一种逆变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4099A
CN109104099A CN201810763605.4A CN201810763605A CN109104099A CN 109104099 A CN109104099 A CN 109104099A CN 201810763605 A CN201810763605 A CN 201810763605A CN 109104099 A CN109104099 A CN 109104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ustcloth
fixedly connected
litt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36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4099B (zh
Inventor
董雪峰
贺素霞
李文方
杨东
陈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8107636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4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4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4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4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40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逆变器壳体,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面四角分别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相互平行,条形槽的底面分别开设条形透槽,条形透槽均与壳体内部相通,条形透槽的顶面面积小于条形槽的底面面积,条形槽内分别设有滑块,滑块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的内壁接触配合,滑块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条形槽水平滑动,且滑块无法从条形透槽内穿过,滑块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杆的下端,壳体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第一滑竿与第一支杆相互垂直,第一滑竿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支杆的上端,壳体的顶面开设矩形槽。本发明适用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中小型逆变器使用,尤其适用于多重串联型逆变器。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技术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逆变器壳体。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DC to AC的变压器,它其实与转化器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但现有的逆变器壳体无法有效防尘,灰尘及其他污物通常能够直接附着在壳体表面,影响壳体的散热性能,且不便于对壳体进行清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壳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逆变器壳体,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面四角分别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相互平行,条形槽的底面分别开设条形透槽,条形透槽均与壳体内部相通,条形透槽的顶面面积小于条形槽的底面面积,条形槽内分别设有滑块,滑块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的内壁接触配合,滑块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条形槽水平滑动,且滑块无法从条形透槽内穿过,滑块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杆的下端,壳体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第一滑竿与第一支杆相互垂直,第一滑竿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支杆的上端,壳体的顶面开设矩形槽,条形槽的内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均与矩形槽内部相通,滑块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分别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穿过,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位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位于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同样的铰接座铰接连接,壳体的上方设有螺母,螺母与壳体的中心线共线,螺母的两侧分别铰接连接第三连杆的上端,第三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第六连杆的一端,第六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连接,螺母内穿过一根螺杆,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螺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连接矩形槽的底面,螺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把手,第一滑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的勾面,壳体的上方设有第一防尘布,第一防尘布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的棉面,第一防尘布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螺杆从第二通孔内穿过,壳体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的一端,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杆相互平行,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均斜朝上,壳体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滑竿,第二滑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支杆相互垂直,第二滑竿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尘布,第二防尘布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竿的外周接触配合,第二防尘布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同样的魔术贴的棉面,魔术贴的棉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魔术贴的勾面粘贴配合,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气窗,气窗均与壳体内部相通,气窗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盖板,第二防尘布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盖板外侧,第二防尘布的外侧分别开设两个相互平行的布缝,布缝的两侧均与外界相通,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均与壳体内部相通,第三通孔内分别穿过一根第四连杆,第四连杆能够分别沿对应的第三通孔滑动,第四连杆的外端分别从对应的布缝内穿过,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竿,第三滑竿的内侧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连杆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防尘布的外周分别与第三滑竿的外周接触配合,滑块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五连杆的上端,第五连杆分别从对应的条形透槽内穿过,且第五连杆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透槽滑动,第五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四连杆固定连接;壳体的内壁顶面固定安装马达,马达与电源电路连接,马达的输出轴朝下且固定安装风扇。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把手包括支撑杆和圆环,螺杆的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数个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环的内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壳体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散热槽,散热槽均与壳体内部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第二防尘布均为倒L型,且第二防尘布的水平布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的顶面,第三防尘布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的竖直布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壳体为铝制。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壳体表面经过硬氧化处理。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螺母的顶面开设数个限位孔,限位孔的底面均与外界相通,矩形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限位杆的下端,限位杆与限位孔一一对应,且限位杆分别从对应的限位孔内穿过。
如上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所述的限位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板的底面,限位板无法从限位孔内穿过。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适用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中小型逆变器使用,尤其适用于多重串联型逆变器。本发明不使用状态下,盖板位于气窗内,且第一防尘布和第二防尘布均贴合壳体的外周,第一防尘布和第二防尘布能够避免灰尘直接落在壳体上,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壳体内,以对壳体内的逆变器造成不良影响;当需要逆变器工作时,使用者用手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母与第三连杆铰接连接,第三连杆与第六连杆铰接连接,矩形槽的顶面固定安装基于第六连杆的导向套,第六连杆分别从对应的导向套内穿过,使得第六连杆能且仅能前后移动,导向套能够增强第六连杆的运行稳定性,这就使得螺母无法随螺杆的转动而转动,当螺杆转动时,螺母做竖向移动,使用者转动把手使螺母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第三连杆的上端向下翻折,且通过第六连杆和导向套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三连杆的下端无法向上翻折,这就使得第三连杆的下端向导向套移动,从而推动第六连杆向矩形槽外移动,第六连杆推动铰接座向矩形槽外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向矩形槽外翻折,当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向外翻折时,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同时向对应的第一通孔运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向条形槽内运动,继而推动滑块沿条形槽向壳体外运动,滑块通过第一支杆与第一滑竿固定连接,第一滑竿通过魔术贴连接第一防尘布,从而抻开第一防尘布,且能够使第二防尘布的底面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滑块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滑竿向外运动,第二防尘布不再贴合壳体,在扭簧的作用下,盖板向外翻折,直至盖板平行于放置面;然后启动马达,马达开始工作,带动风扇转动,能够加速壳体内的空气流动,有利于逆变器的降温。本发明通过马达和风扇的相互配合,对逆变器进行风冷散热,降低逆变器的工作温度,逆变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保证逆变器的工作质量,延长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壳体内吸收了热量的空气通过气窗和条形透槽排出壳体外,最终这些热空气透过第一防尘布和第二防尘布排往外界,本发明与外界的交互范围大,散热效率高;在寒冷环境下使用时,第一防尘布和第二防尘布能够将大部分壳体与外界环境隔离开,第一防尘布、第二防尘布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寒冷空气不会直接吹向壳体,壳体内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避免低温环境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第一防尘布通过魔术贴与第一滑竿连接,这就使得第一防尘布便于拆卸和更换,人们能够清洗第一防尘布,清除其上的灰尘及其他污物,以提高本发明的美观性,还能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更换不同图案和色彩的第一防尘布,使用舒适度大大提高,能够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人们通过转动把手即可收放盖板以及第一防尘布和第二防尘布,条形槽和滑块相配合能够保证第一滑竿稳定移动,能够缩小本发明不使用时的占用空间,通过第四连杆和第三滑竿的相互配合,能够决定第二防尘布是否贴合壳体,第三滑竿向壳体运动时,能够使第二防尘布贴合壳体,与之同时,第二防尘布的底面向上运动,能够带动盖板向壳体内翻折,从而闭合气窗,以免灰尘进入壳体内,第一滑竿和第三滑竿的移动均通过人力带动,不耗费能源,更加节能环保,不会增加逆变器的使用负担,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滑竿和两个第三滑竿移动,结构巧妙,有利于推动逆变器壳体技术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逆变器壳体,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面四角分别开设条形槽2,条形槽2相互平行,条形槽2的底面分别开设条形透槽3,条形透槽3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条形透槽3的顶面面积小于条形槽2的底面面积,条形槽2内分别设有滑块4,滑块4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2的内壁接触配合,滑块4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条形槽2水平滑动,且滑块4无法从条形透槽3内穿过,滑块4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杆5的下端,壳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6,第一滑竿6的长度大于壳体1的顶面宽度,第一滑竿6与第一支杆5相互垂直,第一滑竿6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支杆5的上端,壳体1的顶面开设矩形槽7,条形槽2的内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均与矩形槽7内部相通,滑块4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杆9的一端,第一连杆9分别从对应的第一通孔8内穿过,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第二连杆10的一端,位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位于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同样的铰接座铰接连接,壳体1的上方设有螺母11,螺母11与壳体1的中心线共线,螺母11的两侧分别铰接连接第三连杆12的上端,第三连杆12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第六连杆35的一端,第六连杆3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连接,螺母11内穿过一根螺杆13,螺杆13与螺母11螺纹配合,螺杆13的下端通过轴承连接矩形槽7的底面,螺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把手,第一滑竿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14的勾面,壳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防尘布15,第一防尘布15为倒U型结构,壳体1位于第一防尘布15内,第一防尘布1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14的棉面,第一防尘布15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16,螺杆13从第二通孔16内穿过,壳体1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17的一端,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杆17相互平行,第二支杆17的另一端均斜朝上,壳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滑竿18第二滑竿18的长度大于壳体1的顶面宽度,第二滑竿18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支杆17相互垂直,第二滑竿18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支杆17的另一端,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尘布19,第二防尘布19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竿18的外周接触配合,第二防尘布19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同样的魔术贴14的棉面,魔术贴14的棉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魔术贴14的勾面粘贴配合,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气窗20,气窗20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气窗20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盖板21,扭簧分别给予对应的盖板21向外翻折的力,第二防尘布19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盖板21外侧,第二防尘布19的外侧分别开设两个相互平行的布缝22,布缝22的两侧均与外界相通,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三通孔23,第三通孔23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第三通孔23内分别穿过一根第四连杆24,第四连杆24能够分别沿对应的第三通孔23滑动,第四连杆24的外端分别从对应的布缝22内穿过,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竿25,第三滑竿25的内侧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连杆24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防尘布19的外周分别与第三滑竿25的外周接触配合,滑块4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五连杆26的上端,第五连杆26分别从对应的条形透槽3内穿过,且第五连杆26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透槽3滑动,第五连杆26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四连杆24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壁顶面固定安装马达30,马达30与电源电路连接,马达30的输出轴朝下且固定安装风扇31。本发明适用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中小型逆变器使用,尤其适用于多重串联型逆变器。本发明不使用状态下,盖板21位于气窗20内,且第一防尘布15和第二防尘布19均贴合壳体1的外周,第一防尘布15和第二防尘布19能够避免灰尘直接落在壳体1上,从而避免灰尘进入壳体1内,以对壳体1内的逆变器造成不良影响;当需要逆变器工作时,使用者用手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螺杆13转动,螺母11与第三连杆12铰接连接,第三连杆12与第六连杆35铰接连接,矩形槽7的顶面固定安装基于第六连杆35的导向套,第六连杆35分别从对应的导向套内穿过,使得第六连杆35能且仅能前后移动,导向套能够增强第六连杆35的运行稳定性,这就使得螺母11无法随螺杆13的转动而转动,当螺杆13转动时,螺母11做竖向移动,使用者转动把手使螺母11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第三连杆12的上端向下翻折,且通过第六连杆35和导向套之间的相互配合,第三连杆12的下端无法向上翻折,这就使得第三连杆12的下端向导向套移动,从而推动第六连杆35向矩形槽7外移动,第六连杆35推动铰接座向矩形槽7外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同时向矩形槽7外翻折,当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向外翻折时,第二连杆10的一端分别同时向对应的第一通孔8运动,从而推动第一连杆9向条形槽2内运动,继而推动滑块4沿条形槽2向壳体1外运动,滑块4通过第一支杆5与第一滑竿6固定连接,第一滑竿6通过魔术贴14连接第一防尘布15,从而抻开第一防尘布15,且能够使第二防尘布19的底面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滑块4通过第四连杆24带动第三滑竿25向外运动,第二防尘布19不再贴合壳体1,在扭簧的作用下,盖板21向外翻折,直至盖板21平行于放置面;然后启动马达30,马达30开始工作,带动风扇31转动,能够加速壳体1内的空气流动,有利于逆变器的降温。本发明通过马达30和风扇31的相互配合,对逆变器进行风冷散热,降低逆变器的工作温度,逆变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保证逆变器的工作质量,延长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壳体1内吸收了热量的空气通过气窗20和条形透槽3排出壳体1外,最终这些热空气透过第一防尘布15和第二防尘布19排往外界,本发明与外界的交互范围大,散热效率高;在寒冷环境下使用时,第一防尘布15和第二防尘布19能够将大部分壳体1与外界环境隔离开,第一防尘布15、第二防尘布19与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寒冷空气不会直接吹向壳体1,壳体1内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避免低温环境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第一防尘布15通过魔术贴14与第一滑竿6连接,这就使得第一防尘布15便于拆卸和更换,人们能够清洗第一防尘布15,清除其上的灰尘及其他污物,以提高本发明的美观性,还能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更换不同图案和色彩的第一防尘布15,使用舒适度大大提高,能够提高人们的使用体验;人们通过转动把手即可收放盖板21以及第一防尘布15和第二防尘布19,条形槽2和滑块4相配合能够保证第一滑竿6稳定移动,能够缩小本发明不使用时的占用空间,通过第四连杆24和第三滑竿25的相互配合,能够决定第二防尘布19是否贴合壳体1,第三滑竿25向壳体1运动时,能够使第二防尘布19贴合壳体1,与之同时,第二防尘布19的底面向上运动,能够带动盖板21向壳体1内翻折,从而闭合气窗20,以免灰尘进入壳体1内,第一滑竿6和第三滑竿25的移动均通过人力带动,不耗费能源,更加节能环保,不会增加逆变器的使用负担,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滑竿6和两个第三滑竿25移动,结构巧妙,有利于推动逆变器壳体技术的发展。
具体而言,为了简单方便的调节螺杆13,本实施例所述的把手包括支撑杆27和圆环28,螺杆13的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数个支撑杆27的一端,支撑杆2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环28的内圈。使用者握住圆环28转动即可带动螺杆13转动,且支撑杆27和圆环28均为轻质材料,能够避免增加壳体1的重量。
具体的,为了更好地散出壳体1内的热量,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散热槽29,散热槽29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壳体1内部分吸收热量后的空气向上升,继而通过散热槽29流通向外界,从而有利于壳体1的散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防尘布19均为倒L型,魔术贴14的棉面位于第二防尘布19的水平布内侧,且第二防尘布19的水平布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的顶面,第三防尘布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19的竖直布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19为一体结构。该结构与第一防尘布15相配合,能够完全覆盖壳体1的上部外周,防尘效果好。
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壳体1具有良好的自散热能力,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为铝制。铝制材料散热性能好,能够快速向外界散发热量。
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强壳体1的结构性能,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表面经过硬氧化处理。壳体1耐摩擦性能好,并可抗一定外力的挤压或碰击。
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的螺母11的顶面开设数个限位孔32,限位孔32的底面均与外界相通,矩形槽7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限位杆33的下端,限位杆33与限位孔32一一对应,且限位杆33分别从对应的限位孔32内穿过。螺母11能够沿限位杆33竖向滑动,且限位杆33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孔32的内壁接触配合,能够避免螺母11竖向移动时晃动,从而能够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杆33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板34的底面,限位板34无法从限位孔32内穿过。该结构能够限制螺母11的最大竖向位移,以免螺母11脱离限位杆33导致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面四角分别开设条形槽(2),条形槽(2)相互平行,条形槽(2)的底面分别开设条形透槽(3),条形透槽(3)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条形透槽(3)的顶面面积小于条形槽(2)的底面面积,条形槽(2)内分别设有滑块(4),滑块(4)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槽(2)的内壁接触配合,滑块(4)能够分别沿对应的条形槽(2)水平滑动,且滑块(4)无法从条形透槽(3)内穿过,滑块(4)的顶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杆(5)的下端,壳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竿(6),第一滑竿(6)与第一支杆(5)相互垂直,第一滑竿(6)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支杆(5)的上端,壳体(1)的顶面开设矩形槽(7),条形槽(2)的内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均与矩形槽(7)内部相通,滑块(4)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杆(9)的一端,第一连杆(9)分别从对应的第一通孔(8)内穿过,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第二连杆(10)的一端,位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铰接座铰接连接,位于后前方的两个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同样的铰接座铰接连接,壳体(1)的上方设有螺母(11),螺母(11)与壳体(1)的中心线共线,螺母(11)的两侧分别铰接连接第三连杆(12)的上端,第三连杆(12)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第六连杆(35)的一端,第六连杆(35)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铰接座铰接连接,螺母(11)内穿过一根螺杆(13),螺杆(13)与螺母(11)螺纹配合,螺杆(13)的下端通过轴承连接矩形槽(7)的底面,螺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把手,第一滑竿(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14)的勾面,壳体(1)的上方设有第一防尘布(15),第一防尘布(1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魔术贴(14)的棉面,第一防尘布(15)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16),螺杆(13)从第二通孔(16)内穿过,壳体(1)的两侧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杆(17)的一端,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杆(17)相互平行,第二支杆(17)的另一端均斜朝上,壳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滑竿(18),第二滑竿(18)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支杆(17)相互垂直,第二滑竿(18)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同时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支杆(17)的另一端,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尘布(19),第二防尘布(19)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竿(18)的外周接触配合,第二防尘布(19)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同样的魔术贴(14)的棉面,魔术贴(14)的棉面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魔术贴(14)的勾面粘贴配合,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气窗(20),气窗(20)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气窗(20)内分别通过扭簧安装盖板(21),第二防尘布(19)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盖板(21)外侧,第二防尘布(19)的外侧分别开设两个相互平行的布缝(22),布缝(22)的两侧均与外界相通,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两个第三通孔(23),第三通孔(23)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第三通孔(23)内分别穿过一根第四连杆(24),第四连杆(24)能够分别沿对应的第三通孔(23)滑动,第四连杆(24)的外端分别从对应的布缝(22)内穿过,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竿(25),第三滑竿(25)的内侧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四连杆(24)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防尘布(19)的外周分别与第三滑竿(25)的外周接触配合,滑块(4)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第五连杆(26)的上端,第五连杆(26)分别从对应的条形透槽(3)内穿过,且第五连杆(26)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条形透槽(3)滑动,第五连杆(26)的下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四连杆(24)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壁顶面固定安装马达(30),马达(30)与电源电路连接,马达(30)的输出轴朝下且固定安装风扇(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包括支撑杆(27)和圆环(28),螺杆(13)的上端外周固定连接数个支撑杆(27)的一端,支撑杆(2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环(28)的内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数个相互平行的散热槽(29),散热槽(29)均与壳体(1)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尘布(19)均为倒L型,且第二防尘布(19)的水平布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的顶面,第三防尘布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19)的竖直布固定连接,第三防尘布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防尘布(19)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铝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表面经过硬氧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11)的顶面开设数个限位孔(32),限位孔(32)的底面均与外界相通,矩形槽(7)的底面固定连接数个限位杆(33)的下端,限位杆(33)与限位孔(32)一一对应,且限位杆(33)分别从对应的限位孔(32)内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杆(33)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板(34)的底面,限位板(34)无法从限位孔(32)内穿过。
CN201810763605.4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逆变器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4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3605.4A CN10910409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逆变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3605.4A CN10910409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逆变器壳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4099A true CN109104099A (zh) 2018-12-28
CN109104099B CN109104099B (zh) 2020-02-14

Family

ID=6484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360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4099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逆变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409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058A (zh) * 2019-05-08 2019-08-20 江苏理工学院 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
CN110867142A (zh) * 2019-12-03 2020-03-06 萍乡市允浩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一种客户关系管理用可多方位展示的显示装置
CN112104029A (zh) * 2020-09-10 2020-12-18 濮阳市立圆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
CN113727553A (zh) * 2021-08-20 2021-11-30 芜湖易节税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咨询用多功能咨询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064A (zh) * 2010-06-21 2013-02-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206442634U (zh) * 2017-02-13 2017-08-25 赵江泽 一种操作简便的强电控制箱
CN107420696A (zh) * 2017-05-18 2017-12-01 黄河科技学院 动画拍摄设备
CN107478520A (zh) * 2017-08-25 2017-12-15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低温环境建筑材料实验装置
CN107578886A (zh) * 2017-09-22 2018-01-12 安徽柏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电力变压器
CN206977200U (zh) * 2017-07-07 2018-02-06 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外壳
CN207305185U (zh) * 2017-10-12 2018-05-0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云计算机用机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8064A (zh) * 2010-06-21 2013-02-27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206442634U (zh) * 2017-02-13 2017-08-25 赵江泽 一种操作简便的强电控制箱
CN107420696A (zh) * 2017-05-18 2017-12-01 黄河科技学院 动画拍摄设备
CN206977200U (zh) * 2017-07-07 2018-02-06 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外壳
CN107478520A (zh) * 2017-08-25 2017-12-15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低温环境建筑材料实验装置
CN107578886A (zh) * 2017-09-22 2018-01-12 安徽柏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电力变压器
CN207305185U (zh) * 2017-10-12 2018-05-0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云计算机用机柜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9058A (zh) * 2019-05-08 2019-08-20 江苏理工学院 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
CN110149058B (zh) * 2019-05-08 2021-08-24 江苏理工学院 对流散热的车载逆变器及散热防尘方法
CN110867142A (zh) * 2019-12-03 2020-03-06 萍乡市允浩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一种客户关系管理用可多方位展示的显示装置
CN112104029A (zh) * 2020-09-10 2020-12-18 濮阳市立圆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
CN113727553A (zh) * 2021-08-20 2021-11-30 芜湖易节税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咨询用多功能咨询设备
CN113727553B (zh) * 2021-08-20 2023-02-28 芜湖立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咨询用多功能咨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4099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4099A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
CN208385964U (zh) 一种散热式电气开关柜
CN209379511U (zh) 键盘清灰装置
CN206834520U (zh) 一种散热防尘的配电柜
CN108695702A (zh) 一种方便移动且稳定性高的散热型电力柜
CN207702349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led路灯
CN218124647U (zh) 一种可折叠收放柔性光伏板
CN218940464U (zh) 一种用于室内配电柜的通风散热装置
CN207440726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大数据一体机用散热装置
CN209313790U (zh) 可折叠收纳式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CN108325989A (zh) 一种模具清洗机
CN210011349U (zh) 一种三角带骨架布用熔接设备
CN211321387U (zh) 一种户外大型野生动物的拍摄装置
CN113063082A (zh) 一种多功能物联网教育用投影装置及其工作方式
CN210675838U (zh) 一种装饰建筑施工用墙面快速烘干装置
CN203183577U (zh) 电动折叠跑步机
CN107689297A (zh) 一种电容器固定散热装置
CN207057067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承载清灰装置
CN207673583U (zh) 一种离心式消防排烟风机
CN111372406A (zh) 一种适合室外使用的电气柜
CN218722712U (zh) 一种香精香料的干燥装置
CN218883918U (zh) 一种基于plc远程控制的便携式led路灯
CN110631148A (zh) 一种户外用太阳能降温装置
CN205468274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自动控制式画板支撑架
CN220823454U (zh) 一种恒流型的led光源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