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1670A -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1670A
CN109101670A CN201810314982.XA CN201810314982A CN109101670A CN 109101670 A CN109101670 A CN 109101670A CN 201810314982 A CN201810314982 A CN 201810314982A CN 109101670 A CN109101670 A CN 109101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drag
traction
speed
narrow gau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49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1670B (zh
Inventor
陈柳森
胡健
杨若澜
胡序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lectrical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lectrical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lectrical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lectrical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149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1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1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1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计算依据;计算依据包括线路条件、环境条件和整车参数;(2)阻力计算;包括运行单位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3)列车牵引特性计算;包括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牵引电机起动转矩、牵引电机功率、电机最大转速;(4)对牵引电机进行选型;(5)牵引及电制动校核;包括牵引性能计算和电制动性能计算;(6)计算黏着系数校核。本发明对于窄轨览车的制动系统设计合理,能够设计出可靠的制动系统,提升窄轨览车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轨览车,尤其是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 法。
背景技术
小火车作为游乐场供小朋友玩耍的娱乐设施(不是游乐场用小火车, 而是真正跑在轨道上的火车,成人可乘坐,是用于户外的观光火车),其 自身应具备安全规范,该安全规范除硬件设施外,还包括牵引/制动系统, 目前的窄轨览车缺少系统的牵引/制动的计算来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 计方法,能够系统合理的设计窄轨览车制动系统,使其制动系统更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计算依据;计算依据包括线路条件、环境条件和整车参数, 窄轨览车的编组方式包括机车和四节拖车,所述机车包括司机室和动车, 所述整车参数包括:动轮轮径D、空车载荷额定载荷仿煤水车计算质量P、牵引质量G、仿蒸汽机车车头重量G1、客车重量G2、 最高运行时速、额定运行速度、0~5km/h平均加速度a1、0~10km/h平 均加速度a2
(2)阻力计算;包括仿蒸汽机车车头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仿煤水车 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客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2、起动单位基本阻力、 附加阻力、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列车速度 v=5km/h时的总阻力、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3)列车牵引特性计算;包括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牵引电机起动转 矩、牵引电机功率、电机最大转速;
(4)对牵引电机进行选型;
(5)牵引及电制动校核;包括牵引性能计算和电制动性能计算;牵引 性能计算包括平直道起动性能、列车在起动时加速度、最大爬坡性能、 平均加速度计算;
(6)计算黏着系数校核。
作为改进,步骤(1)中,线路条件包括线路轨距为762mm、最小 曲线半径为100m和最大坡度:为33‰;环境条件包括正常工作海拔不 超过1000m、环境温度在-10℃~+40℃之间、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不大于90%和年均降雨量不大于1500mm。
作为改进,步骤(1)中,动轮轮径D,按照新轮/半磨耗/旧轮: 550/530/510mm;空车载荷36.8t、额定载荷45.2 t、仿煤水车(机车)计算质量:P=11t、牵引质量:G=5.8+7.1×4=34.2t、 仿蒸汽机车车头重量:G1=5.8t、客车重量:G2=7.1×4=28.4t、最高运行 时速:10km/h、额定运行速度:5km/h、0~5km/h平均加速度a1≥0.1m/s2、0~10km/h平均加速度a2≥0.08m/s2、常用制动制动距离≤50m、传 动比μc为28.78、传动效率为96。
作为改进,步骤(2)中,
仿蒸汽机车车头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2.23+0.0053v+0.000675v2
仿煤水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02+0.0053v+0.000426v2
客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2=1.82+0.001v+0.000145v2
起动单位基本阻力:w”q=3.5N/kN;
仿煤水车:w'q=5N/kN;
客车:w”q=3.5N/kN。
作为改进,步骤(2)中,附加阻力包括:
坡道附加阻力:wi=i,式中i为坡道坡度,上坡取正值,下坡取负值; 曲线附加阻力式中R为曲线半径,窄轨游览车按目前线路实际 最小曲线半径100m计算,wr=6N/kN;
加算附加阻力和加算坡度:
作为改进,步骤(2)中,
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
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
w=(Pw”0+G1w”01+G2w”02)g=744+3.44v+0.093v2
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
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作为改进,步骤(3)中
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
F1=wq+(1+γ)(P+G)×0.1=19.7+(1+0.06)×45.2×0.1=24.4kN;
牵引电机起动转矩:
式中:牵引力Fq=24.4kN;电机个数N=4;电机起动转矩Mq;齿轮传动 效率齿轮传动效率ηc=0.96;传动比μc=28.78;带入求得每个牵引电机起动转矩牵引电机功率;电机最大转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对于窄轨览车的制动系统设计合理,能够设计出可靠的制动 系统,提升窄轨览车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牵引特性曲线图。
图2为电机电制动特性曲线图。
图3为整车牵引特性曲线图。
图4为列车电制动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窄轨游览车采用6节编组,由1节仿真蒸汽机车车头、1节仿 真煤水车及4节仿古车辆组成。仿真蒸汽机车车头和仿古车辆无动力, 列车组动力由仿真煤水车提供。
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1计算依据
1.1线路条件
线路轨距:762mm
最小曲线半径:100m
最大坡度:33‰
1.2环境条件
1)海拔:正常工作海拔不超过1000m;
2)环境温度:在-10℃~+40℃之间;
3)相对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该月月平均 最低温度为25℃);
4)年均降雨量不大于1500mm。
1.3依据文件与标准
0201A001928《窄轨游览车设计任务书》
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GB/T 18165-2008《小火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1.4基本参数
根据0201A001928《窄轨游览车设计任务书》,结合窄轨游览车特点, 从运量、成本、载运环境等角度考虑,整车设计方案参数如下:
车辆类型:窄轨小火车;
编组方式:仿古车头(司机室)+煤水车(动车)+4×客车(拖车);
动轮轮径D(新轮/半磨耗/旧轮):550/530/510mm;
空车载荷36.8t;
额定载荷45.2t;
仿煤水车(机车)计算质量:P=11t;
牵引质量:G=5.8+7.1×4=34.2t;
仿蒸汽机车车头重量:G1=5.8t;
客车重量:G2=7.1×4=28.4t;
最高运行时速:10km/h;
额定运行速度:5km/h;
0~5km/h平均加速度a1(平直道,半磨耗,AW2):≥0.1m/s2
0~10km/h平均加速度a2(平直道,半磨耗,AW2):≥0.08m/s2
常用制动(10km/h~0km/h平道)制动距离:≤50m;
传动比μc:28.78;
传动效率:0.96。
2阻力计算
2.1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2.1.1仿蒸汽机车车头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按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的空货车单位基本阻力 公式:
w”01=2.23+0.0053v+0.000675v2
式中ω”01为仿蒸汽机车车头单位基本阻力N/kN;v为速度km/h。
2.1.2仿煤水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由于整车动力由仿煤水车提供且煤水车转向架为B0-B0轴式,按 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的SS8型电力机车单位基本阻 力公式:
w”0=1.02+0.0053v+0.000426v2
式中ω”0为仿煤水车单位基本阻力N/kN;v为速度,km/h。
2.1.3客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
按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参考25B、25G型单位基 本阻力公式:
w”02=1.82+0.001v+0.000145v2
式中ω”02为客车单位基本阻力N/kN;v—为速度km/h。
2.2起动单位基本阻力
按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仿蒸汽机车车头(滚动轴 承货车)取w”q=3.5N/kN;
仿煤水车(电力机车)取w'q=5N/kN;
客车标准中未规定,故参照车头取w”q=3.5N/kN。
2.3附加阻力
2.3.1坡道附加阻力
机车、车辆的单位坡道附加阻力wi(N/kN),其数值等于坡道坡度的 千分数,即:wi=i;式中i为坡道坡度‰,上坡取正值,下坡取负值。
2.3.2曲线附加阻力
因目前暂无线路条件资料,单位曲线附加阻力wr(N/kN)按列车长 度小于或等于曲线长度时的公式计算:式中R为曲线半径m。窄 轨游览车按目前线路实际最小曲线半径100m计算,wr=6N/kN。
2.3.3隧道附加阻力
窄轨游览车运行线路上无隧道,不考虑。
2.3.4加算附加阻力和加算坡度
单位加算附加阻力表示因线路条件产生的单位附加阻力之和,即
wj=wi+wr;又因坡度附加单位阻力在数值上等于该坡道的坡度千分 数,故可以用一个相当的坡道附加阻力代替所有因线路产生的附加阻力, 这个相当的坡道称为加算坡道。加算坡道的坡度千分数为ij=i+wr
2.4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
假设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起动,速度v=0km/h。
wq=[Pw”0+G1w”01+G2w”02+GAW2ij+Pw'q+G1w”q]g·(kN)
式中:
仿蒸汽机车车头单位基本阻力:
w”01=2.23+0.0053v+0.000675v2=2.23N/KN;
仿煤水车单位基本阻力:
w”0=1.02+0.0035v+0.000426v2=1.02N/KN;
客车单位基本阻力:
w”02=1.82+0.01v+0.000145v2=1.82N/KN;
加算坡道坡度千分数ij=33+6=39;
仿蒸汽机车车头起动单位基本阻力:w”q=3.5N/Kn;
客车起动单位基本阻力:w”q=3.5N/KN;
仿煤水车起动单位基本阻力:w'q=5N/KN;
重力加速度g取9.81m/s2
将上述各值带入求得列车起动总阻力
wq=(11×1.02+5.8×2.23+28.4×1.82+45.2×39+11×5+5.8×3.5+28.4×3.5)×0.00981 =19.7kN
2.5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
w=(Pw”0+G1w”01+G2w”02)×g=744+3.44v+0.093v2(N)。
2.6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
假设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运行,列车运行时的阻力
式中:
仿蒸汽机车车头单位基本阻力:
ω”01=2.23+0.0053v+0.000675v2=2.23N/KN;
仿煤水车单位基本阻力:
ω’0=1.02+0.0035×5+0.000426×25=1.05N/KN;
客车单位基本阻力:
ω”02=1.82+0.01000×5+0.000145×25=1.83N/KN;
加算坡道坡度千分数ij=33+6=39;
重力加速度g取9.81m/s2
将上述各值带入求得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
2.7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假设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运行,列车运行时的阻力:
式中:
仿蒸汽机车车头单位基本阻力:
w”01=2.23+0.0053v+0.000657v2=2.23N/kN;
仿煤水车单位基本阻力:
w'0=1.02+0.0035×10+0.000426×100=1.10N/kN;
客车单位基本阻力:
w”02=1.82+0.01×10+0.000145×100=1.93N/kN;
加算坡道坡度千分数ij=33+6=39;
重力加速度g取9.81m/s2
将上述各值带入求得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w2=(11×1.1+5.8×2.23+28.4×1.93+45.2×39)×0.00981=18kN。
3列车牵引特性计算
3.1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
设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起动,起动时列车速度有0开始变 大,相当于加速度为正值,设列车起动时瞬时加速度为0.1m/s2,计算起 动时的总阻力wq=19.7kN,则最大起动牵引力:
F1=wq+(1+γ)(P+G)×0.1=19.7+(1+0.06)×45.2×0.1=24.4kN
式中为回转质量系数,按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γ=0.06。
3.2牵引电机起动转矩
根据牵引力和电机转矩之间的公式:
式中:
式中:
牵引力Fq=24.4kN;
电机个数N=4;
电机起动转矩Mq
齿轮传动效率齿轮传动效率ηc=0.96;
传动比μc=28.78
带入求得每个牵引电机起动转矩
3.3牵引电机功率
当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以v=5km/h运行时,列车运行总阻 力为:
w1=18.04kN;
假定列车匀速运行则,v=5km/h时列车牵引力
F5=w1+(1+γ)(P+G)×0=18.04kN
此时列车牵引功率:
每个轴上功率:
按三相异步电机转矩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
电机转矩:
求得每个电机输出功率:
3.4电机最大转速
按列车最大设计速度10km/h计算(当列车半磨损轮),牵引电机最 大转速为:
4电机选型
根据0201A001928《窄轨游览车设计任务书》可知,整车电制动功率 应不小于62kW,结合本文件第4节计算内容,选择一款交流异步牵引电 机,电机的特性曲线如图1和2,其基本参数如表5-1:
表5-1电机参数表
5牵引/电制动校核
5.1牵引性能计算
5.1.1平直道起动性能
电机起动转矩60N.m,根据牵引力计算公式
式中:F1为列车启动牵引力,N为电机个数,Mq为电机启动转矩,ηc为齿轮传动效率,μc为齿轮传动比;D为轮径(按半磨耗轮计算)。
5.1.2列车在起动时加速度
从启动牵引力F1=加速力+阻力角度考虑,设列车在平直道起动时加 算坡道坡度ij=0,设列车在平直道起动时的阻力W3,则
w3=(Pw'0+G1w”01+G2w”02+(P+G)ij+Pw’q+G1w”q+G2w”q)g×10-3=(11×1.02+5.8×2.23+28.4×1.82+11×5+5.8×3.5+28.4×3.5)×0.00981=2.45kN
F1=(1+γ)(P+G)×amax+wq=(1+0.06)×45.2×amax+2.45=25kN
amax=0.47m/s2
5.1.3最大爬坡性能
列车在33‰坡道及100m曲线上起动时,从启动牵引力=加速力+阻 力角度考虑,可求得车辆最大坡道起动加速度:
F1=(1+γ)(P+G)×amax+wq=(1+0.06)×45.2×a0+19.7=25kN
a0=0.11m/s2
5.1.4平均加速度计算
当F1=25kN时,电机在0-1193r/min为60N·m恒转矩, 1193-1440r/min转矩从60N·m线性下降到50N·m,1440-3000r/min为 恒功区,5000r/min以后进入自然特性区。
电机转速在1193r/min时,车辆速度:
列车进入恒功点的速度为:
电机转速n1在3000r/min时,进入自然特性,计算此时的实际车速 为:
根据加速度、速度、时间的关系
AW2工况下:
(1)0~4.1km/h恒转矩运行段:
式中:F为牵引力,W为平道阻力,仿煤水车(机车)计算质量P=11t。
牵引质量G=5.8+7.1×4=34.2t;γ为回转质量系数,取0.06
计算得:t1=8.1s。
(2)4.1~5km/h,转矩线性下降阶段:
此阶段牵引力由25kN线性下降为:
故此阶段平均牵引力为:
计算得:t2=1.95s。
(3)5~10km/h,恒功率阶段:
计算得:t3=19.5s。
0~5km/h平均起动加速度为:
0~10km/h平均加速度为:
由于车辆最大运行速度为10km/h,故不需要对自然特性阶段进行计 算。
当列车新轮,速度为10km/h时,牵引电机转速值为:
满足牵引电机最大转速要求。
整车的牵引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故障运行能力:
由图3可得当车辆损失1/2动力时可在AW2,10‰坡道阻力工况下起 动。
5.2电制动性能计算
根据牵引电机制动特性,
恒转矩阶段,制动力B0为:
B0=19.46kN
恒功率阶段,输出功率P为:
P=6.5×4×0.96=27.1kW
电制动力为:
(1)0~5km/h,恒转矩特性,制动力为19.46kN;
(2)5~10km/h,恒功率特性,制动功率P为27.1kW。 列车制动力计算公式为:
B=B+W
式中:B为总制动力,B为电制动力,W为基本阻力;
列车常规制动,从10km/h减速至5km/h:
计算得t1=18.5。
列车常规制动,从5km/h减速至0km/h:
B+W=19460+744+3.44v+0.093v2
计算得t1=18.5s;
列车常规制动,从5km/h减速至0km/h:
B+W=19460+744+3.44v+0.093v2
计算得t2=6s
所以AW2工况列车纯电制动,10km/h~0km/h的平均制动减速度为:
列车电制动,5km/h~0km/h的平均制动减速度为:
列车在AW2工况下,电制动从10km/h减速到0km/h所用的距离
满足常用制动(10km/h-0km/h)制动距离不大于50m要求。
列车从10km/h到0km/h的制动距离超过了GB/T 18165-2008《小火 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8.9节中“制动距离不大于15m”的要求,故 车辆需要其他制动方式。
列车电制动曲线(未包含其他制动)如图4所示。
5.3计算黏着系数校核
按TB/T 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5.2.1.1条规定:国产 各型电力机车的计算粘着系数
又因游览车在森林里运行,其运行环境常是细雨、下雾等潮湿天气, 故计算粘着系数应降低30%计算。所以窄轨游览车的计算粘着系数为 μ’j=μj×0.7=0.252。
电力机车计算粘着牵引力:
Fμ=Pμ×g×μ'j
因为游览车煤水车重心位于煤水车的中心,故每个动轮的轮重一致 为
为保证列车在启动时不出现打滑现象:
则PL≥1.264t,Pμ≥10.1t,故Pμ取值为11t;
Pμ=11t,g=9.81m/s2
因为游览车煤水车重心位于煤水车的中心,故每个动轮的轮重一致 为
5.3.1计算粘着牵引力
表6-1计算粘着牵引力
5.3.2计算粘着电制动力
表6-2计算粘着电制动力
6结论和建议
根据计算已选牵引电机能满足整车性能要求,在起动和电制动时车 辆牵引/电制动力小于计算粘着牵引/电制动力,满足列车运行要求。

Claims (7)

1.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计算依据;计算依据包括线路条件、环境条件和整车参数,窄轨览车的编组方式包括机车和四节拖车,所述机车包括司机室和动车,所述整车参数包括:动轮轮径D、空车载荷额定载荷仿煤水车计算质量P、牵引质量G、仿蒸汽机车车头重量G1、客车重量G2、最高运行时速、额定运行速度、0~5km/h平均加速度a1、0~10km/h平均加速度a2
(2)阻力计算;包括仿蒸汽机车车头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仿煤水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客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2、起动单位基本阻力、附加阻力、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3)列车牵引特性计算;包括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牵引电机起动转矩、牵引电机功率、电机最大转速;
(4)对牵引电机进行选型;
(5)牵引及电制动校核;包括牵引性能计算和电制动性能计算;牵引性能计算包括平直道起动性能、列车在起动时加速度、最大爬坡性能、平均加速度计算;
(6)计算黏着系数校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线路条件包括线路轨距为762mm、最小曲线半径为100m和最大坡度:为33‰;环境条件包括正常工作海拔不超过1000m、环境温度在-10℃~+40℃之间、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和年均降雨量不大于1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动轮轮径D,按照新轮/半磨耗/旧轮:550/530/510mm;空车载荷(AW0)GAW0:36.8t、额定载荷(AW2)GAW2:45.2t、仿煤水车(机车)计算质量:P=11t、牵引质量:G=5.8+7.1×4=34.2t、仿蒸汽机车车头重量:G1=5.8t、客车重量:G2=7.1×4=28.4t、最高运行时速:10km/h、额定运行速度:5km/h、0~5km/h平均加速度a1≥0.1m/s2、0~10km/h平均加速度a2≥0.08m/s2、常用制动制动距离≤50m、传动比μc为28.78、传动效率为9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仿蒸汽机车车头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2.23+0.0053v+0.000675v2
仿煤水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1.02+0.0053v+0.000426v2
客车运行单位基本阻力:w'0'2=1.82+0.001v+0.000145v2
起动单位基本阻力:w'q'=3.5N/kN;
仿煤水车:w'q=5N/kN;
客车:w'q'=3.5N/k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附加阻力包括:
坡道附加阻力:wi=i,式中i为坡道坡度,上坡取正值,下坡取负值;
曲线附加阻力式中R为曲线半径,窄轨游览车按目前线路实际最小曲线半径100m计算,wr=6N/kN;
加算附加阻力和加算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列车起动时的总阻力:
wq=[Pw'0'+G1w'0'1+G2w'0'2+GAW2ij+Pw'q+G1w'q']g×10-3=19.7kN;
列车平道运行总阻力:
w=(Pw'0'+G1w'0'1+G2w'0'2)g=744+3.44v+0.093v2
列车速度v=5km/h时的总阻力:
w1=(Pw'0+G1w'0'1+G2w'0'2+GAW2ij)g×10-3=18.04kN;
列车速度v=10km/h时的总阻力:
w2=(Pw'0+G1w'0'1+G2w'0'2+GAW2ij)g×10-3=18k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窄轨览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列车最大起动牵引力:
F1=wq+(1+γ)(P+G)×0.1=19.7+(1+0.06)×45.2×0.1=24.4kN;
牵引电机起动转矩:
式中:
牵引力Fq=24.4kN;
电机个数N=4;
电机起动转矩Mq
齿轮传动效率齿轮传动效率ηc=0.96;
传动比μc=28.78
带入求得每个牵引电机起动转矩
牵引电机功率;
电机最大转速:
CN201810314982.XA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9101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4982.XA CN109101670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4982.XA CN109101670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1670A true CN109101670A (zh) 2018-12-28
CN109101670B CN109101670B (zh) 2023-05-23

Family

ID=6479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4982.XA Active CN109101670B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167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479A (zh) * 2019-01-15 2019-05-28 重庆艾博瑞威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观光火车控制系统
CN112883322A (zh) * 2021-03-10 2021-06-01 资阳中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列车粘着与齿轨动力分配计算方法
CN113002799A (zh) * 2021-04-13 2021-06-22 重庆达航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飞机牵引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420256A (zh) * 2021-07-27 2021-09-21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997988A (zh) * 2020-07-28 2022-02-0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阻力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851727A (zh) * 2024-03-06 2024-04-09 西南交通大学 机车起动最优牵引力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晔等: "地铁车辆牵引仿真计算", 《铁道机车车辆》 *
朱命怡等: "电动游览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杨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起动牵引力选择研究", 《通信电源技术》 *
黄问盈: "铁道轮轨黏着系数", 《铁道机车车辆》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479A (zh) * 2019-01-15 2019-05-28 重庆艾博瑞威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观光火车控制系统
CN113997988A (zh) * 2020-07-28 2022-02-0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阻力计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83322A (zh) * 2021-03-10 2021-06-01 资阳中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列车粘着与齿轨动力分配计算方法
CN112883322B (zh) * 2021-03-10 2022-09-27 资阳中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齿轨列车粘着与齿轨动力分配计算方法
CN113002799A (zh) * 2021-04-13 2021-06-22 重庆达航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飞机牵引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420256A (zh) * 2021-07-27 2021-09-21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420256B (zh) * 2021-07-27 2023-06-2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851727A (zh) * 2024-03-06 2024-04-09 西南交通大学 机车起动最优牵引力确定方法
CN117851727B (zh) * 2024-03-06 2024-05-14 西南交通大学 机车起动最优牵引力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1670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1670A (zh) 一种窄轨览车牵引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US8789472B2 (en) Quasi self-contained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0450825A (zh)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方法
CN107472292A (zh) 基于速度的分段制动力控制方法
US20090293759A1 (en) Recuperative Hybrid Trains using Batteries in an intermodal Container
CN104401370A (zh) 多列车协同控制的节能优化方法
Mwambeleko et al. Tram and trolleybus net tra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ison
Kebede et al. A research on 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A case of Addis Ababa light rail transit
CN104129311A (zh) (地铁,轻轨)列车用的,再生制动技术
González–Franco et al. Can High–Speed Trains Run Faster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hme Rail vehicle technology
JP2012010505A (ja) 列車モニタ・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を有する列車制御装置
CN109657342B (zh) 一种基于动力需求的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04596779A (zh) 动车组牵引特性与电气制动特性的测试方法
JP2007210358A (ja) 鉄道車両用ブレーキ制御システム
Jakubowski et al. Practical eco-driving strategy for suburban electric multiple unit
CN204095813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Hoo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n Recuper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Energy in DC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System
CN106240582A (zh) 能发电的火车多功能车厢
Nkurunziza et al.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Railway Vehicle Regenerative Energy Saving:“A Case of Addis Ababa Light Rail Transit (AALRT)”
Gaynor The Great Norther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mparative Operating Results of Steam, Diesel Electric, and Electric Motive Power
Allen et al. Rail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by combining coasting and regenerative braking
Novak et al. State of the art control methods for energy efficient train operation in a railway traffic system
Liu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the Wheel and Axle Lateral Force of the Heavy Haul Train
Galushin et al. Design a Realistic Performance of a Passenger Tra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