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0277A -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0277A
CN109100277A CN201810565334.1A CN201810565334A CN109100277A CN 109100277 A CN109100277 A CN 109100277A CN 201810565334 A CN201810565334 A CN 201810565334A CN 109100277 A CN109100277 A CN 109100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ilter screen
static pressure
pressure test
tes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5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城玉
李程
李一程
王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653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02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0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G01N15/0826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and measuring fluid flow rate, i.e. permeation rate or pressur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涉及过滤网寿命测试领域,包括进风套管,与进风套管连接的夹持装置以及与夹持装置远离进风套管一侧连接的出风套管,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进风套管螺纹连接的第一夹持管、与出风套管螺纹连接的第二夹持管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管上用于与第二夹持管固定的夹持件,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夹持管与第二夹持管之间;所述进风套管、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内壁分别设有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所述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处均设有压力测试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简化过滤网寿命测试过程中测试组件的拆卸和安装过程,能够实现单人拆装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网寿命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过滤网,但是过滤网的使用周期是相对固定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会需要检测过滤网的实际剩余使用寿命。
根据现有的文献显示,随着过滤网的使用时间不断延长,不管是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还是在过滤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与气流方向垂直、与过滤网平面相平行的、在过滤网截面前后等距的两个截面之间的压降会逐渐上升,当达到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之后,两个截面之间的压降会趋于稳定,当两个截面之间的压降趋于稳定时,可以认为过滤网失效。
在传统低速风洞实验中,过滤网的安装通常采用法兰的夹持方式,这种安装方式不易安装与拆卸,通常需要两侧的法兰、密封垫片以及4对螺栓螺帽来进行固定和密封,这种夹持方式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难以携带、固定过滤网并安装螺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测试过滤网寿命的过程中,过滤网夹持的方式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难以安装和拆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披露了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包括进风套管,与进风套管连接的夹持装置以及与夹持装置远离进风套管一侧连接的出风套管;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进风套管紧密连接的第一夹持管、与出风套管紧密连接的第二夹持管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管上用于与第二夹持管固定的夹持件;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夹持管与第二夹持管之间;所述进风套管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内壁分别设有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所述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处均设有压力测试装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管朝向第二夹持管一侧侧壁上的若干夹持片,若干所述夹持片沿第一夹持管周向非均匀分布,仅布置在第一夹持截面一侧180°的平面内,各个所述夹持片均向第二夹持管方向延伸且内壁与第二夹持管外壁在安装过滤网之后的垂直面上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夹持片对应设置为三个,且两个最近相邻的所述夹持片之间的角度依次设为90°。
优选地,各个所述夹持片远离与第一夹持管固定一端均设有朝向第二夹持管一侧的卡块,所述第二夹持管外壁上开设有限制卡块向靠近进风套管方向移动的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管外径沿凸台侧壁处至靠近第一夹持管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卡块背离与凸台抵触一侧呈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的内径一致。
优选地,所述进风套管、出风套管、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均设置成圆筒状。
优选地,所述进风套管在远离第一夹持管一端呈喇叭状扩口。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方法,运用上述的任意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其步骤包括:(a)测试静压测试点一的压力值,计算出进风套管入口流量;(b)测试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的压力值,计算第一夹持管与第二夹持管之间的压力差值;(c)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过滤网的实际剩余寿命。
优选地,所述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分别设置若干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分别位于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上距离过滤网不少于过滤网直径十倍长度处,各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分别沿进风套管、第一夹持管和第二夹持管内壁均匀分布,各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一、静压测试点二和静压测试点三分别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夹持装置能够有效地简化过滤网寿命测试过程中测试组件的拆卸和安装过程,能够实现单人拆装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2、夹持片与凸台对应设置三组,可以方便操作人员从未设置夹持片的方向进行操作,方便省力;
3、夹持装置所有组件内径保持一致,减少由于连接处内部不光滑而产生局部压力损失,减少了系统自身的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在低速风洞试验条件下对于过滤网的剩余使用寿命测试,夹持装置能满足密封性要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测试进口流量和压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易于操作,需要的实验器材简单;测试方式的实验数据易于获得,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转化简单,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在任意情况下(任意进口流量)的实际有效寿命,理论上可以得出过滤网在不同工况下实际有效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夹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夹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喇叭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具体实验中测试入口流量随实验时间的关系变化图;
图7为实施例的具体实验中测试过滤网两侧的压力差值随实验时间的关系变
化图;
图8为实施例的具体实验中测试过滤网两侧的质量累积随实验时间的关系变
化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图号标记分别表示:
1-进风套管;11-出风套管;2-第一夹持管;21-第二夹持管;22-夹持片;23-卡块;24-凸台;3-过滤网;4-静压测试点一;41-静压测试点二;42-静压测试点三;43-压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包括进风套管1,与进风套管1连接的夹持装置以及与夹持装置远离进风套管1一侧连接的出风套管11,夹持装置包括与进风套管1紧密连接的第一夹持管2、与出风套管11紧密连接的第二夹持管21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管上2用于与第二夹持管21固定的夹持件,过滤网3放置在第一夹持管21与第二夹持管22之间,进风套管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内壁分别设有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处均设有压力测试装置43。
在实验过程中,如图1所示,先将过滤网3放置在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并通过夹持件固定,再将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分别与进风套管1和出风套管11固定,设置紧密连接是为了满足过滤网3测试实验的实验条件,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当然,类似螺栓加密封圈等现有技术也适用,当具有一定流速的入口气流从进风套管1内进入并依次进入第一夹持管2、过滤网3和第二夹持管21并从出风套管11内穿出时,通过压力检测装置43分别检测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以及静压测试点三43处的静压值,通过静压测试点一4的静压值计算出入口气流流量,再通过静压测试点二42以及静压测试点三43处的静压值计算出平均流量以及获得实验时间,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即可测得过滤网3的寿命。
通过夹持件的固定可以减少由于入口气流推动使过滤网3产生位置的偏移进而影响过滤网3寿命测试的结果,同时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和携带,同时直接通过夹持件的固定减低了安装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无需两侧的法兰、密封垫片以及4对螺栓螺帽也能进行过滤网的固定和整个装置的密封,达到即使在单人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完成的目的。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一次性防尘口罩中面向外侧大气的一层过滤网3作为实验材料,以低速气流作实验条件,这层材料为无纺布,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材料,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由于无纺布、纺织布等材料的过滤网3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因此可以安装厚度在0.1-0.2mm之间的过滤网3,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过滤网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管2朝向第二夹持管21一侧侧壁上的若干夹持片22,若干夹持片22沿第一夹持管2周向非均匀分布,仅布置在第一夹持管2截面一侧180°的平面内,各个夹持片22均向第二夹持管21方向延伸且内壁与第二夹持管21外壁在安装过滤网(3)之后的垂直面上过盈配合(参考图2),过滤网3放置在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周向分布的若干夹持片22可以形成爪状夹持第二夹持管21。
在实验过程中,如图2所示,通过各个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外壁在安装过滤网3之后的垂直面上过盈配合,可以减少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的相对移动,使过滤网3卡嵌在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之间,减少因为实验过程中入口气流的流动对过滤网3产生冲击而使过滤网3移动进而对过滤网3寿命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过盈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的密封性,减少外界环境与夹持装置内环境连通后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夹持片22沿第一夹持管2的周向的非均匀分布使部分相邻两个夹持片22之间可以存在较大的间隙,仅布置在第一夹持管2截面一侧180°的平面内,方便操作者从未布置夹持片22的一侧完成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的抵触和分离,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者操作过程中的简便性,更省力。
如图2所示,通过夹持片22的固定极大地减少了装置安装及拆卸过程中的难度,在安装时,将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相对移动,使第二夹持管21卡嵌在周向分布的夹持片22内即可,当需要拆卸时,拨动夹持片22使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产生间隙,再移动第二夹持管21即可,十分方便。
夹持装置优选为弹性高分子树脂材料,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采用塑料材质,采用弹性高分子树脂材料是由于弹性高分子树脂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在安装完成后夹持片22会有向第二夹持管21外壁移动的驱使,进而可以在提高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配合的紧密度,同时方便操作人员在拆卸过程中拨动夹持片22,使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外壁之间产生间隙,方便第二夹持管21与第一夹持管2的分离,方便省力,当然,本领域现有的材质也适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夹持片22设置为三个,且两个最近相邻的夹持片22之间的角度设为90°,即第一个夹持片22与第二个夹持片22之间的角度为90°,第二个夹持片22与第三个夹持片22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三个夹持片22与第一个夹持片22之间的角度为180°,三个夹持片22的设计能够使第二夹持管21一侧外壁上存在剩余空间,进而使操作人员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可以从第二夹持管21没有夹持片22的那个方向进行安装拆卸,方便省力,相比较下,四周均设置夹持片22的情况下拆卸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实现了操作人员单人操作的情况下也能方便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个夹持片22远离与第一夹持管2固定一端均设有朝向第二夹持管21一侧的卡块23,第二夹持管21外壁上开设有限制卡块23向靠近进风套管1方向移动的凸台24(参考图4),当第二夹持管21移动至与第一夹持管2侧壁抵触,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外壁紧密贴合时,卡块23刚好卡进凸台24内,凸台24限制了卡块23向靠近进风套管1的方向移动,进而减少夹持片2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进而提高过滤网3卡嵌在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的稳定性,减少实验过程中过滤网3的移动而产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过滤网3寿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夹持管21外径沿凸台24侧壁处至靠近第一夹持管2一端逐渐减小,使下夹持外壁21截面呈斜坡状,卡块23背离与凸台24抵触一侧呈弧形面,从而使卡块23进入凸台24的轨迹设计呈斜坡,优选倾斜角度为9.46°,使得夹持片22形变是一个逐渐形变的过程,减少夹持片22发生塑性形变,增加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的内径一致,这是由于入口气流流动会产生压力损失,一般入口气流压力损失分两种,一种是由于入口气流具有粘性,使之与其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沿程压力损失,这与管长、入口气流流速、雷诺数(流态)管径等有关;另外一种是由于入口气流流动过程中运动线路(迹线)发生剧烈改变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压力损失。
在现有的低速风洞实验中,通常的法兰结构会因为垫片与两片法兰之间无法保证完全贴合,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垫片本身有良好的伸缩性,在受到螺帽螺栓施加的预应力之后发生变形,会导致垫片的实际内径小于管道的内径,进而在法兰连接处产生局部压力损失,这种由于结构自身的精度或装配产生的缺陷是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属于系统误差的一部分,无法消除。
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的内径保持一致能够减小由于连接处内部不光滑而产生局部压力损失,进而减小流动阻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系统自身的误差,方便操作者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套管1、出风套管1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均设置成圆筒状,进风套管1、出风套管1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的外径与现有技术中法兰相比要小很多,能减小测试平台的占地空间,方便携带,可以以标准件内径设置,既方便操作同时方便生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进风套管1在远离第一夹持管2一端呈喇叭状扩口,一方面方便入口气流以一定的流速进入进风套管内,进而通过过滤网3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在实验过程找那个测试入口气流实际流速,方便测试装置的安装,进而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方法,运用上述任意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其步骤包括:
(a)测试静压测试点一4的压力值,计算出进风套管1入口流量;
(b)测试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的压力值,计算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的压力差值;
(c)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过滤网3的实际剩余寿命。
过滤网3在使用过程中,在一定进口气体流量下,由于过滤网3表面积聚被过滤粒子,堵塞过滤网3,会导致测试过程中,与气流方向垂直、与过滤网3平面相平行的、在过滤网3截面前后等距的两个截面上的压力差值不断增大,随着测试过程中测试时间的延长,在过滤网3的接触外界待过滤气体中颗粒物会逐渐积聚,该侧靠近过滤网3的气流中微粒浓度逐渐增大,而此时过滤网3表面无法积聚更多的颗粒物,其压力差值与质量增量趋于稳定,最后当该侧气流中粒子浓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过滤网3上再次开始积累更多的颗粒物,此时即认为过滤网3失效。
当压力差值趋于稳定时,说明过滤网3接触外界待过滤的一面已经积聚了足够多的颗粒物,此时接触到过滤网3表面的颗粒物的运动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颗粒物的积聚和掉落形成平衡,另外一种是积聚到足够多颗粒物后导致气体气流难以通过,阻力过大,使气流无法通过,因此会导致在过滤网3前的待过滤气体中颗粒物逐渐积聚,当该侧颗粒物浓度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再次通过滤网3,导致过滤网3的压力损失与质量累积增大。两种可能都可以认为过滤网无法继续阻挡气流中的颗粒物,需要更换;亦可以认为过滤网3使用寿命结束,因此,测试使用过程中过滤网3两侧压力差值与质量累积的变化,当其测试值超过稳定段时的数值时,即可以判断过滤网3失效。
通过测试进风套管1管口的静压进而测试出入口气流流量,再通过压力测试仪器测试过滤网3两侧压力差值的变化情况,记录当过滤网3两端压力差值变化趋近不变时的时间。
本发明认为过滤网3在有效使用寿命内,通过过滤网3的气体总量为恒定值,并且假设实验条件和实际使用条件下空气的含尘率相同,如果不相同,可以换算出实验条件和使用条件下的灰尘量关系之后,再使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滤网3能拦截的灰尘总量与实验中相等,设实验过程中的流量为q,实际使用过程中过滤网3的实际有效寿命为T0,过滤网3两端压力差值变化趋近不变时的时间t0,平均进口流量为有如下等式:
可得过滤网3的实际有效寿命表达式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设置若干个,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位于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上距离过滤网3不少于过滤网3直径十倍长度处,可以提高紊流掺混的均匀性,各个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沿进风套管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内壁均匀分布,各个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紧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处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测试进口流量和压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易于操作,需要的实验器材简单;测试方式的实验数据易于获得,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过滤网3的有效寿命。
上述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组合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附图和上文对实施例的解释,作为对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的依据。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提供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的实施实例,并做详细说明如下:
进风套管1内径为80mm,外径为100mm,长度为40mm,有螺距为2mm的内螺纹贯通,通过螺纹进风套管1和第一夹持管2进行连接,剩余螺纹可以用来外接其他管道,出风套管11规格和功能与进风套管完全一致,内径为80mm,外径为100mm,长度为40mm,有螺距为2mm的内螺纹贯通,通过螺纹出风套管11和下螺纹管21进行连接,另一端的剩余螺纹可以用来外接其他管道。
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总长40mm,内径均为80mm,长度均为20mm,第二夹持管外径为90mm,第一夹持管2外径为110mm,外侧均有螺距2mm的标准外螺纹,分别用于与进风套管1和出风套管11进行连接。
在第一夹持管2外缘上伸出3个长度为23mm的夹持片22,之间角度均为90度,夹持片22上设计有高度为1.5mm的卡块23用于固定,在第二夹持管21外侧设计有三个相同形状的凸台24,凸台24长度为41.18mm,阶梯高度为2.2mm,三个凸台24中相邻两个凸台24之间的角度依次设置为90°,90°和180°,三个凸台24的设计方便操作,倾斜角度为9.46°,使得夹持片22形变是一个逐渐形变的过程,卡块23和凸台24之间在垂直面上是0.1mm的间隙配合,用于放置过滤网3。
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夹持装置,将一次性防尘口罩中面向外侧大气的一层过滤网3夹持并固定在实验平台中,采用标准80mm双扭线喇叭口进风套管1,在进风套管1设置四个、旋转角度为90°的位于截面a处的静压测试点一4,由于喇叭口进风套管是标准铸件,测压接头使用空心圆柱形结构,内径为1.5mm、外径3mm,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壁面;在截面b和截面c处分别设置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通过压差计得出其差值,作为过滤空气中颗粒物的过滤网3的压力损失参数,其中2、3截面距离测试过滤网3所在截面的距离均为40mm,都使用1.5mm的测量接头,使用有机玻璃粘合剂将有机玻璃材质的测量接头沿平行于法线的方向粘在壁面上,每个截面处设置3个测点,位于同一平面互成120°,测试中使用外径4mm,内径2.5mm的橡皮软管一侧套在测头上,另一侧套在压力表接头上,橡皮管接入侧头5-10mm,保证密封,可以读出该测点的相对压力值。
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夹持装置,将一次性防尘口罩中面向外侧大气的一层过滤网3夹持并固定在实验平台中,测试入口流量(如图6)与测试过滤网3两侧距过滤网3在40mm处平行截面的压力差值(如图7)以及质量累积(如图8)随实验时间的关系。
结论:
在实验开始前110分钟,入口气流在进风套管1的测点处测得的流量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测试或使用过程中,颗粒物通过过滤网3,和过滤网3面相平行的两侧截面压力损失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并且两者与时间基本呈现线性变化,在此之前为过滤网3寿命第一阶段;
实验开始大约110分钟后,压力损失已经不再随时间变化(变化率为0),压力差值数值稳定保持在153Pa,在同一时间点,入口流量随时间变化率发生突变,入口流量-时间的拟合曲线的斜率由原来的-1.807变为-0.468,流量的变化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与压力损失保持不变的时间点重合,此段时间为过滤网3寿命第二阶段;
实验开始后大约500分钟后,由于过滤网3前气流中的颗粒物浓度逐渐增大,直到其浓度高于某一值时,颗粒物开始再次通过过滤网3,质量累积与压力损失又开始小幅度增加,此段时间为过滤网3寿命第三阶段,当过滤网3寿命到达第三阶段时,即认为过滤网3失效。
从实验开始计时,入口流量发生突变,压力损失、质量累积首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最后开始小幅度增加,因此认为当其测试参数进入第三阶段前为过滤网3的实验有效寿命。
根据实验检测结果证明,使用夹持装置,在低速风洞试验条件下对于过滤网3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测试,能满足密封性要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风套管(1),与进风套管(1)连接的夹持装置以及与夹持装置远离进风套管(1)一侧连接的出风套管(11);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进风套管(1)紧密连接的第一夹持管(2)、与出风套管(11)紧密连接的第二夹持管(21)以及设置在第一夹持管(2)上用于与第二夹持管(21)固定的夹持件;
过滤网(3)放置在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
所述进风套管(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内壁分别设有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
所述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处均设有压力测试装置(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管(2)朝向第二夹持管(21)一侧侧壁上的若干夹持片(22),若干所述夹持片(22)沿第一夹持管(2)周向非均匀分布,仅布置在第一夹持管(2)截面一侧180°的平面内,各个所述夹持片(22)均向第二夹持管(21)方向延伸且内壁与第二夹持管(21)外壁在安装过滤网(3)之后的垂直面上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片(22)设置为三个,且两个最近相邻的所述夹持片(22)之间的角度设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夹持片(22)远离与第一夹持管(2)固定一端均设有朝向第二夹持管(21)一侧的卡块(23),所述第二夹持管(21)外壁上开设有限制卡块(23)向靠近进风套管(1)方向移动的凸台(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管(21)外径沿凸台(24)侧壁处至靠近第一夹持管(2)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卡块(23)背离与凸台(24)抵触一侧呈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的内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套管(1)、出风套管(1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均设置成圆筒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套管(1)在远离第一夹持管(2)一端呈喇叭状扩口。
9.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上述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其步骤包括:
(a)测试静压测试点一(4)的压力值,计算出进风套管(1)入口流量;
(b)测试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的压力值,计算第一夹持管(2)与第二夹持管(21)之间的压力差值;
(c)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过滤网(3)的实际剩余寿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设置若干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位于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上距离过滤网(3)不少于过滤网(3)直径十倍长度处,各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沿进风套管(1)、第一夹持管(2)和第二夹持管(21)内壁均匀分布,各个所述静压测试点一(4)、静压测试点二(41)和静压测试点三(42)分别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CN201810565334.1A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Pending CN1091002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5334.1A CN109100277A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5334.1A CN109100277A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277A true CN109100277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9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5334.1A Pending CN109100277A (zh) 2018-06-04 2018-06-04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02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00A (zh) * 2021-11-29 2022-03-1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8790A1 (en) * 2000-03-08 2002-12-05 Burt Swersey Differential permeometer
CN1646889A (zh) * 2002-04-12 2005-07-27 格伦德福斯联合股份公司 压力传感器
CN101131345A (zh) * 2006-09-22 2008-02-27 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过滤效率与阻力的检测装置
CN102854087A (zh) * 2012-09-06 2013-01-02 同济大学 一种空气过滤材料测试台
CN104359628A (zh) * 2014-11-28 2015-02-18 济南大学 一种试件气密性检验装置及方法
CN105090678A (zh) * 2015-08-12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可实现均匀分布的气固掺混输送装置及其应用
CN206375303U (zh) * 2016-12-01 2017-08-04 安徽恩大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阀体生产线的夹紧装置
CN206701296U (zh) * 2017-04-27 2017-12-05 武汉佰力博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封管装置
CN107524896A (zh) * 2017-08-15 2017-12-29 浙江耀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通讯设备固定夹具
CN208907874U (zh) * 2018-06-04 2019-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夹持装置及应用该夹持装置的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8790A1 (en) * 2000-03-08 2002-12-05 Burt Swersey Differential permeometer
CN1646889A (zh) * 2002-04-12 2005-07-27 格伦德福斯联合股份公司 压力传感器
CN101131345A (zh) * 2006-09-22 2008-02-27 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过滤效率与阻力的检测装置
CN102854087A (zh) * 2012-09-06 2013-01-02 同济大学 一种空气过滤材料测试台
CN104359628A (zh) * 2014-11-28 2015-02-18 济南大学 一种试件气密性检验装置及方法
CN105090678A (zh) * 2015-08-12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可实现均匀分布的气固掺混输送装置及其应用
CN206375303U (zh) * 2016-12-01 2017-08-04 安徽恩大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阀体生产线的夹紧装置
CN206701296U (zh) * 2017-04-27 2017-12-05 武汉佰力博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封管装置
CN107524896A (zh) * 2017-08-15 2017-12-29 浙江耀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通讯设备固定夹具
CN208907874U (zh) * 2018-06-04 2019-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夹持装置及应用该夹持装置的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00A (zh) * 2021-11-29 2022-03-1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4420B (zh) 一种金属密封圈法兰连接结构应力松弛试验装置
CN102072800A (zh) 人防工程密闭门智能检测设备
CN109100277A (zh) 一种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208907874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应用该夹持装置的过滤网寿命测试系统
CN110044548A (zh) 一种用于检测气密性的检测专机
CN107271350A (zh) 一种过滤器装置检测工作台
CN114674724A (zh) 一种空气净化滤芯性能分析检测装置
CN210401356U (zh) 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上下分离多孔检测装置
CN205483774U (zh) 一种弯曲元共振柱联合测试非饱和土装置
CN214310384U (zh) 一种用于气体检测装置的分流喷射式气室结构
CN104406794B (zh) 一种用于检测航空发动机导向器的实验装置
CN109489908A (zh) 密闭阀门气密性检测系统
CN216117239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生产用滤芯检测装置
CN207864075U (zh) 一种滤清器快速测压差装置
CN208937316U (zh) 一种燃油喷嘴测试工装
CN208383197U (zh) 一种涡轮流量计
CN206974867U (zh) 一种老化箱样品架及老化箱
CN111272360A (zh) 一种集防区风管气密性检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7636257U (zh) 气检测漏机
CN206489047U (zh) 一种土工布透水性测定装置
CN203190580U (zh) 气流诱导无边框泄漏高效送风口
CN215004539U (zh) 一种voc在线监测系统的采样装置
CN209447309U (zh) 家用燃气感应报警装置
CN108223078A (zh) 一种采用催化净化器压降试验优化cfd背压计算的方法
CN209214841U (zh) 一种螺旋药过组装机中的气密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