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688A -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5688A
CN109085688A CN201811165216.8A CN201811165216A CN109085688A CN 109085688 A CN109085688 A CN 109085688A CN 201811165216 A CN201811165216 A CN 201811165216A CN 109085688 A CN109085688 A CN 109085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element
light
group component
connector
len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52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5688B (zh
Inventor
鲍海江
兰喜艳
高航
李伟娜
高博
曾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chuang Opt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52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5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5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涉及折返镜头领域。该成像装置包括:保持元件、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后镜组部件、连接器以及图像传感器。保持元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内部中空的通管,通管设有入光口和出光口。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以及后镜组部件,沿入光口至出光口方向依次设置于通管的内部。连接器包括连接平台和连接件,连接平台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平台连接,连接平台与安装平台之间设有预设长度的间隔,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连接器的线性膨胀系数。图像传感器连接于连接平台,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与出光口相对。本申请能够利用保持元件和连接器的不同的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从而调节因为温度变化对镜头成像效果的影响。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返镜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能够摄取图像的镜头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能够成像,或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拍摄清晰的图像,而是需要更广的应用范围,更清晰的成像效果。
而且现有的成像镜头一般采用传感器与连接器固定连接的形式,这就使得镜头在应用时,如果环境温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镜头光学系统在温度的影响下其后焦也就随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变的不清楚,甚至有可能都采集不到像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保持元件、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后镜组部件、连接器以及图像传感器。保持元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内部中空的通管,所述通管设有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通管的出光口处。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以及后镜组部件,沿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通管的内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平台和连接件,所述连接平台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平台连接,所述连接平台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设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的线性膨胀系数。图像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与所述出光口相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镜头系统,包括两个上述成像装置,两个所述成像装置保持元件相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虽然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以及后镜组部件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焦点上移,则此时焦点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的上方,同时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保持元件和连接器的长度伸长,即会导致焦点下移,但是,由于所述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的线性膨胀系数,则保持元件的沿后镜组部件的光轴方向伸长的长度大于连接器的沿后镜组部件的光轴方向伸长的长度,则由于长度差,相当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上移,从而补偿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焦点的移动,使得焦点依然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上。即,利用保持元件和连接器的不同的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从而调节因为温度变化对镜头成像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持元件的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顶点、折返点和光学成像面距离关系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焦距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焦距点在温度升高变化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系统的两个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现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能够摄取图像的镜头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能够成像,或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拍摄清晰的图像,而是需要更广的应用范围,更清晰的成像效果,以及更小巧易携带的体型。
现有的成像镜头,一般选用直筒式结构,这种结构的镜头,当需要摄取的图像比较大或视场角很大时,需要的镜头就比较长,体积会比较大,就如常见的单反相机镜头一样,不利于随身携带。
而且现有的成像镜头一般采用传感器与连接器固定连接的形式,这就使得镜头在应用时,如果环境温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镜头光学系统在温度的影响下其后焦也就随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变的不清楚,甚至有可能都采集不到像面。
当然,为了减小同等条件下镜头的体积,可以将镜头设计成折返镜头,这种折返镜头可以大大减小同等拍摄条件时镜头的结构体积。但是现有的折返结构,其内部所使用的反射元件一般与镜头的保持结构相连接,可以对镜头的入射光线进行偏折,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以90°的直角反射居多,而且一旦反射元件角度确定,就难以更改。
为了克服上述镜头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1,如图1所示,该成像装置1包括:保持元件10、前镜组部件20、反射元件30、后镜组部件40、连接器50以及图像传感器60。
保持元件10为中空结构,具体地,如图2所示,保持元件10包括内部中空的通管11,通管11设有入光口111和出光口112。
前镜组部件20、反射元件30及后镜组部件40位于所述保持元件10内,具体地,沿入光口111至出光口112方向依次设置于通管11的内部。前镜组部件20的光轴依次通过所述反射元件30向所述后镜组部件40偏折。如图1所示,前镜组部件20的光轴为l1,后镜组部件40的光轴为l2,则l1与l2之间的夹角成一定角度,即由于反射元件30的折射作用使得l1与l2不共线。
则前镜组部件20、反射元件30及后镜组部件40共同构成一广角镜头,且该广角镜头具有大于180°的视场角。其中,如图3所示,该广角镜头折返点满足以下关系式:
0.7<(L1/L2)<2.0。
其中,L1为前镜组部件20靠近物侧面的光学顶点21至反射元件30的折返点301之间的距离,L2为折返点301与光学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前镜组部件20靠近物侧面的光学顶点21可以是前镜组部件20的入射面的弧顶或者中心点,具体地,可以是前镜组部件20的光轴与前镜组部件20的入射面的交点。光学成像面与出光口112相对,则物侧面的入射光由入光口111射入前镜组部件20,经过反射元件30的反射之后,在经过后镜组部件40的会聚而由出光口112射入光学成像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L1/L2)<0.7,则反射元件和保持元件的转折部分会比较紧凑,会增加反射元件的加工难度,甚至导致其无法加工成型,而如果(L1/L2)>2.0,则前镜组部件会比较长,整个广角镜头的体积就会比较大。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L1和L2的取值可以是:L1=12.60mm,L2=15.00mm。则(L1/L2)=(12.60/15.00)=0.84,符合0.7<(L1/L2)<2.0的关系式,使得结构设计比较合理,具有可生产性,同时又能够满足减小结构体积的要求。
如图4所示,反射元件30包括入射面31、折射面32和出射面33,由入光口111射入的入射光经过前镜组部件20之后射入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之后,经过折射面32的折返之后由出射面33射入至后镜组部件40,则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朝向前镜组部件20,反射元件30的出射面33朝向后镜组部件40。定义反射元件30的折返角度θ为折射面32与入射面31之间的夹角,则折返角度θ应该满足要求:45°≤θ<65°。
如果θ<45°,则经反射元件30折返后部分光线会和前端的经过前镜组部件的光线相交,从而产生干涉,对于整体镜头的生产是不利的;而如果θ>65°,则会使得反射元件30折返光线时需要的棱镜体积增大,如此会增大折返镜头的体积。而如图5所示,反射元件的折返角度θ例如为52.5°,能够满足本申请的需求。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元件30选用棱镜,折返角度θ例如是45°,可以达成90°转折光线的目的,用于两个大于180°的广角镜头配合摄取360°全景图像。
另外,如图4所示,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折射面32和出射面33均为矩形,则定义入射面31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分别为a和c,定义出射面33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分别为b和c,则入射面31和出射面33共线,且共线的长度为c。则a,b,c应同时满足以下关系式:
(1)如果a>c,则应该有c>D1,D1为入射光线在该入射面31上的有效范围直径值;
(2)如果a<c,则应该有a>D1;
(3)如果b>c,则应该有c>D2,D2为经反射元件30反射后,该出射面33上出射光线的有效范围直径值;
(4)如果b<c,则应该有b>D2。
对于一个设计完整的折返镜头,上述的四个条件应该同时满足: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1)和(2),则入射光线不能完全的通过反射元件30转折向后镜组部件40,而如果满足了条件(1)和(2),但是没有满足条件(3)和(4),则通过转折后的光线不能完全通过反射元件30,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后镜组部件40不能接收到完整的入射光线,从而造成入射光线损失,可能会达不到设计所需要的镜头入射角度。
于本申请实例中,例如,a=5.84mm,b=5.84mm,c=6.44mm,则a<c且b<c,入射光线在入射面31上的有效范围直径值D1=φ5.57mm,经反射元件30反射后,该出射面33上出射光线的有效范围直径值D2=φ4.73mm,满足a>D1,b>D2,能够满足从前镜组部件射入的入射光线全部通过反射元件30的反射然后被后镜组部件所接收,达成光学设计时需要的最大视场角,满足设计需要。
前镜组部件20、反射元件30及后镜组部件40位于所述保持元件10内,具体地,沿入光口111至出光口112方向依次设置于通管11的内部。具体地,请参阅图2,通管11包括前管113、后管115和弯折管114。前管113的一端与弯折管114的一端连接,弯折管114的另一端与后管115的一端连接,前管113的另一端为入光口111,后管115的另一端为出光口112。
前镜组部件20的各组成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的置于前管113内,后镜组部件40的各组成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的置于后管115内。反射元件30位于弯折管114内,具体地,弯折管114的形状与反射元件30的形状匹配,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反射元件30为三棱柱形状,则反射元件30的三个侧面分别为入射面31、折射面32和出射面33,其中,入射面31和出射面33之间的夹角成90°,弯折管114的形状也为三棱柱,其包括一个斜面和两个直面,两个直面的夹角为90°,且两个直面均设有通孔,则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与弯折管114的一个直面贴合,反射元件30的出射面33与弯折管114的另一个直面贴合,反射元件30的折射面32与弯折管114的斜面贴合,具体地,可以是折射面32与弯折管114的斜面贴合后,通过胶水等黏性物件将反射元件30与保持元件10进行固定。
则经过弯折管114的一个直面的通孔而进入的入射光射入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之后,经过反射元件30的折射面32折返之后射入反射元件30的出射面33之后,经过弯折管114的另一个直面的通孔射入后镜组部件40。
广角镜头和图像传感器60通过连接器50连接,具体地,如图6所示,保持元件10还包括安装平台12,安装平台12设置在通管11的出光口112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安装平台12设置在后管115的外壁上。保持元件10通过安装平台12与连接器50连接,使得连接器50也能够位于通管11的出光口112。
请参阅图7和图8,连接器50包括连接平台51和连接件52,安装平台12与连接平台51通过连接件52连接,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平台12上设置有安装孔13,连接平台51上设置有连接孔53,连接件52为螺丝,安装孔13与连接孔53相互配合并通过连接件52连接。
图像传感器60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51,图像传感器60的光学成像面与出光口112相对。
其中,安装孔13与连接孔53相匹配,具体地,安装孔13的数量与连接孔53的数量相同,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孔13与连接孔53均为两个,且两个安装孔13分居后管115的两侧,具体地,两个安装孔13的连线(图6中的横向虚线)与后管115的长度方向(图6中的竖向虚线)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安装孔13的连线与后管115的长度方向垂直,则两个安装孔13相比后管115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同理,两个连接孔52的位置与两个安装孔13的位置相对应,由此,两个连接孔52相比后管115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另外,连接孔52与安装孔13的尺寸匹配,并且连接件52的尺寸也与连接孔52和安装孔13的尺寸匹配,则在连接件52依次插入连接孔53与安装孔13,连接孔53和安装孔13均与连接件52紧密配合,从而使得安装平台12与连接平台51连接牢固。
连接平台51与通管11的出光口112之间设有预设长度的间隔,具体地,连接平台51包括连接柱511和承载平台512。
连接柱511的其中一端与承载平台512连接,而至少未与承载平台512连接的一端开口,具体地,当连接件52为螺丝时,连接柱511的内壁设有螺纹,则连接柱511的自由端的开口为连接孔53。
承载平台512设有承载面5121,在该承载面5121上设置有通光孔5122,在连接平台51与安装平台12连接时,出光口112与通光孔5122对应,使得由出光口112射出的光线能够射入通光孔5122内。
另外,连接器50还包括通光通道54,该通光通道54的两端开口,则通光通道54的一端与承载平台512的承载面5121连接,且通光通道54设置在承载平台512的通光孔5122处,具体地,通光孔5122位于通光通道54与承载平台512连接的开口端内部,且该开口端的内径大于通光孔5122的内径。
当连接平台51与安装平台12连接时,后管115位于该通光通道54内。具体地,定义后管115的设置有出光口112的一端为后管115的后端,则后管115的后端位于通光通道54内。其中,后管115的后端位于通光通道54的内壁551内,后管115的后端的外圆接触面上设置有凸起1151,则在连接平台51与安装平台12连接时,凸起1151与通光通道54的内壁551接触。由于后管115具有拔模斜度,通过在后管115的外壁上设置的凸起1151,能够保证装配尺寸精度,则不仅保证后管115与通光通道54的连接牢固,而且,保证该广角镜头光轴与图像传感器60的相对位置度和倾斜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连接平台51与通管11的出光口112之间设置的预设长度的间隔可以是承载面5121与通管11的出光口112之间的间隔。如图9所示,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中L3为保持元件10与连接器50连接点后端的接触长度,具体地,为后管115的后端位于通光通道54内的长度,图9中L4为承载面5121与通管11的出光口112之间的间隔。
其中,L3满足:3.5mm<L3<15mm,L4满足:0mm<L4<0.8mm。于一些实施例中,L3例如为9.20mm,L4例如为0.15±0.10mm,也即L4的取值范围为[0.14,0.16]。所设置的L4长度的预设间隔能够为保持元件的伸长提供一定移动空间。
另外,保持元件10和连接器50选用线性膨胀系数不同的塑胶材料,具体地,保持元件10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50的线性膨胀系数,设定保持元件10的线性膨胀系数为CTE1,而连接器50的线性膨胀系数为CTE2。则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CTE1和所述连接件的线性膨胀系数CTE2满足以下关系式:
2*10-5<(CTE1-CTE2)<10*10-5
如果(CTE1-CTE2)<2*10-5,则无法满足温度变化后后镜组部件40的焦距变化量的补偿。而如果(CTE1-CTE2)>10*10-5,则温度变化后两者之间的长度变化量远远大于需要进行补偿的后镜组部件40的焦距变化量,使得镜头的成像质量变差。
而通过设置保持元件10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50的线性膨胀系数,能够补偿温度变化后后镜组部件40的焦距变化量,具体原理如下:
如图10所示,当前温度下,广角镜头的焦点F位于图像传感器60的光学成像面上,则图像传感器60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假设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广角镜头的各镜组元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折射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焦距偏移,则如图11所示,广角镜头的焦点F’上移,则位于图像传感器60的光学成像面的上方,则图像传感器60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另外,考虑到保持元件10和连接器50会因为温度升高的伸长,保持元件10和连接器50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保持元件10和连接器50整体推动图像传感器60向下移动,使得图像传感器60下移至广角镜头的焦点F’的下方,相对地导致广角镜头的焦点F’上移,则位于图像传感器60的光学成像面的上方,则图像传感器60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而本申请中,考虑到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广角镜头的各镜组元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折射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焦距偏移,并且,保持元件10和连接器50会因为温度升高的伸长,因此,通过设置保持元件10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连接器50的线性膨胀系数,使得随着温度的升高,沿着后镜组部件40的光轴方向,也就是后管115的长度方向,保持元件10的长度变化量大于连接器50的长度变化量,进而使得保持元件10向连接器50靠近,从而使得连接器50相对保持元件10的长度变化量方向而靠近,也就是说,图像传感器60更加靠近后镜组部件40的焦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假设连接器50在温度升高的时候不伸长,则由于温度升高,广角镜头的各镜组元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折射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焦点相对图像传感器60上移,而保持元件10由于温度升高向下伸长,导致后镜组部件40的焦点下移,从而使得焦点依然位于图像传感器60的光学成像面,即保持元件10与连接器50之间的长度变化量补偿了焦点的上移。
因此,结合上述长度L3,可以得到当环境温度由20℃升高到80℃时,保持元件10的长度变化量与连接器50的长度变化量满足以下关系式:
△L2-△L1=f-f’。
其中,f指的是20℃时该广角镜头的焦距,而f’指的是80℃时该广角镜头的焦距,△L2为保持元件10在温度由20℃变化到80℃是所产生的长度变化量,△L1为连接器50在温度由20℃变化到80℃是所产生的长度变化量。即温度升高时,连接器50的长度变化量与保持元件10的长度变化量的差值等于广角镜头温度升高时的后焦变化量。本申请利用这两种材料的不同变化长度之间的差值来保证对镜头光学系统在温度升高时焦距变化量的补偿,使得该广角镜头在环境温度变化后,光学后焦保持不变,保证图像传感器60能够接收到稳定的图像,从而保证在温度变化前后镜头不会发生接收到的图像模糊或者完全接收不到图像,保证镜头的成像稳定性,从而使得广角镜头对环境温度不敏感,增加整个镜头的稳定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能够多个拼接构成镜头系统,从而能够同时拍摄不同角度和方向的图像,如图12和13所示,该镜头系统100包括两个上述的成像装置,分别为第一成像装置1A和第二成像装置1B,则第一成像装置1A的保持元件为第一保持元件10A且前镜组部件为第一前镜组部件20A,第二成像装置1B的保持元件为第二保持元件10B且前镜组部件为第二前镜组部件20B,则第一保持元件10A与第二保持元件10B中心对称连接,以使第一前镜组部件20A和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
具体地,第一保持元件10A和第二保持元件10B均设置有装配孔和连接柱,第一保持元件10A的连接柱与第二保持元件10B的装配孔连接,第一保持元件10A的装配孔与第二保持元件10B的连接柱连接,以使两个前镜组部件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
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前镜组部件20A和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能够使第一成像装置1A的图像传感器采集射入第一前镜组部件20A的入射面的第一入射光时,以及第二成像装置1B的图像传感器采集射入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的第二入射光,且第一入射光和第二入射光来自不同的目标物或者同一个目标物的不同部位,从而能够同时获取到不同的拍摄角度下不同目标物或者同一目标物的不同部位的图像。
具体地,第一前镜组部件20A的入射面的朝向和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的朝向相互背离,即第一前镜组部件20A的入射面的朝向和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的朝向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前镜组部件20A的入射面的朝向和第二前镜组部件20B的入射面的朝向的夹角等于180°,则通过两个成像装置可以获得360°的全景图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成像装置的通管成L型,即后管的长度方向与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如图6所示,前管113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开口,第一端部的开口为入光口111,第二端部的开口与反射元件30的入射面31对应,将第一端部的端面作为第一端面(图中未示出),将第二端部的端面作为第二端面1131,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1131为相对的端面。
第二端面1131上设置有装配孔15,而连接柱14可以设置在后管115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保持元件10的安装平台12上,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持元件10设置在后管115的外壁上。如图14所示,第二成像装置1B的第二连接柱14B插入第一成像装置1A的第一装配孔15A内并固定,同理,第一成像装置1A的第一连接柱(图中未示出)插入第二成像装置1B的第二装配孔内,从而实现两个成像装置的组装。
另外,保持元件的连接侧面与第二端面的朝向相同,其中,保持元件的连接侧面为设置有连接柱的一面,再者,装配孔15至前镜组部件20的光轴的第一垂直距离与连接柱14至所述前镜组部件20的光轴的第二垂直距离匹配。从而在两个成像装置装配之后,两个前镜组部件背对背设置,即第一前镜组部件的第二端面与第二前镜组部件的第二端面相对,并且第一前镜组部件的光轴与第二前镜组部件的光轴共线,也就是说,两个广角镜头的后镜组部件的光轴相互平行,两个广角镜头相对于前镜组部件的中心轴相互呈中心对称形式装配后,其所摄取的图像通过算法拼接在一起,可以获得360°的全景图像。特别的,当两个该成像系统呈上述组合后,其整体的大小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进行调节,可以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虽然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以及后镜组部件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焦点上移,则此时焦点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的上方,同时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保持元件和连接器的长度伸长,即会导致焦点下移,但是,由于所述的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的线性膨胀系数,则保持元件的沿后镜组部件的光轴方向伸长的长度大于连接器的沿后镜组部件的光轴方向伸长的长度,则由于长度差,相当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上移,从而补偿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焦点的移动,使得焦点依然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上。即,利用保持元件和连接器的不同的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从而调节因为温度变化对镜头成像效果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元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内部中空的通管,所述通管设有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通管的出光口处;
前镜组部件,反射元件以及后镜组部件,沿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通管的内部;
连接器,包括连接平台和连接件,所述连接平台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平台连接,所述连接平台与所述通管的出光口之间设有预设长度的间隔,所述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所述连接器的线性膨胀系数;以及
图像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连接平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面与所述出光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所述连接件的线性膨胀系数满足以下关系式:
2*10-5<(CTE1-CTE2)<10*10-5
其中,CTE1表示所述保持元件的线性膨胀系数,CTE2表示所述连接件的线性膨胀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包括前管、后管和弯折管,所述前管的一端与所述弯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前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入光口,所述后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出光口;
所述前镜组部件位于所述前管内,所述反射元件位于所述弯折管内,所述后镜组部件位于所述后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平台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为螺丝,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相互配合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台设置有贯穿的通光通道,所述后管位于所述通光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的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光通道的内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管深入所述通光通道内的长度大于3.5毫米且小于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长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0.8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镜组部件靠近物侧面的光学顶点至所述反射元件的折返点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折返点与所述光学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L2,则L1和L2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
0.7<(L1/L2)<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靠近所述前镜组部件的一面为入射面,所述反射元件靠近所述后镜组部件的一面为出射面,所述反射元件转折光线的一面为折射面,所述反射元件满足关系式:
45°≤θ<65°,
其中,θ表示所述反射元件的入射面与折射面的夹角。
11.一种镜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成像装置,两个所述成像装置保持元件相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成像装置的保持元件分别为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均设置有装配孔和连接柱;
所述第一保持元件的连接柱与所述第二保持元件的装配孔连接,所述第一保持元件的装配孔与所述第二保持元件的连接柱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入射面朝向不同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通管均成L型,前管的入光口的端面为第一端面且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端面为第二端面,后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装配孔,所述后管的外壁设有连接柱,所述装配孔至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光轴的第一垂直距离与所述连接柱至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光轴的第二垂直距离匹配,以使两个所述前镜组部件的光轴共线。
CN201811165216.8A 2018-09-30 2018-09-30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Active CN109085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5216.8A CN10908568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5216.8A CN10908568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688A true CN109085688A (zh) 2018-12-25
CN109085688B CN109085688B (zh) 2021-02-19

Family

ID=6484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5216.8A Active CN109085688B (zh) 2018-09-30 2018-09-30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56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3338A (zh) * 2019-10-15 2020-01-10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高低温下变焦镜头光轴跳动量的方法
CN110830699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宁波为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
CN111669485A (zh) * 2020-05-09 2020-09-15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部件、镜头及摄像头
CN112630922A (zh) * 2020-11-30 2021-04-0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3383258A (zh) * 2019-02-07 2021-09-10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13820837A (zh) * 2021-11-19 2021-12-2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全景影像镜头
EP4134719A1 (en) * 2021-08-13 2023-02-1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0671B4 (de) * 2002-05-10 2004-08-26 Hella Kg Hueck & Co. Optisches System für eine Kamera
CN1723408A (zh) * 2003-07-08 2006-0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束整形光学装置、光学头以及光信息介质驱动装置
CN1906541A (zh) * 2003-11-24 2007-01-31 卡尔蔡司Smt股份公司 物镜中光学元件的保持器件
US20100001071A1 (en) * 2007-01-30 2010-01-07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Imag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Code-Reading Device
CN106168707A (zh) * 2016-06-28 2016-11-30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0671B4 (de) * 2002-05-10 2004-08-26 Hella Kg Hueck & Co. Optisches System für eine Kamera
CN1723408A (zh) * 2003-07-08 2006-0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束整形光学装置、光学头以及光信息介质驱动装置
CN1906541A (zh) * 2003-11-24 2007-01-31 卡尔蔡司Smt股份公司 物镜中光学元件的保持器件
US20100001071A1 (en) * 2007-01-30 2010-01-07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Imag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Code-Reading Device
CN106168707A (zh) * 2016-06-28 2016-11-30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3258A (zh) * 2019-02-07 2021-09-10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13383258B (zh) * 2019-02-07 2023-08-18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和成像装置
CN110673338A (zh) * 2019-10-15 2020-01-10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高低温下变焦镜头光轴跳动量的方法
CN110830699A (zh) * 2019-11-28 2020-02-21 宁波为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
CN111669485A (zh) * 2020-05-09 2020-09-15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部件、镜头及摄像头
CN112630922A (zh) * 2020-11-30 2021-04-0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2630922B (zh) * 2020-11-30 2022-11-1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EP4134719A1 (en) * 2021-08-13 2023-02-15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820837A (zh) * 2021-11-19 2021-12-2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全景影像镜头
CN113820837B (zh) * 2021-11-19 2022-05-10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全景影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688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5688A (zh) 成像装置及镜头系统
TWI600321B (zh) 複合陣列相機鏡頭模組
US11719863B2 (en) Light blocking sheet, optical lens se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966503A1 (en) Wide-angle imaging device
US10031314B2 (en) Prism-based focal plane adjustment for thermal compensation in a lens assembly
US6738569B1 (en) Omnidirectional visual camera
JP7255962B2 (ja) 画像収集装置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US8743489B2 (en) Porro prism
CN109656007A (zh) 变焦光学系统及成像设备
US7701653B2 (en) Prismatic joint and optical swiveling device
US4592636A (en) View finder optical system
US674101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camera having the same
US11445095B2 (en) Image-sensor fixing structure
CN215116943U (zh)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CN106054360B (zh) 一种空间用像方远心镜头
US20210181602A1 (en) Camera module
JPH02220016A (ja) 2焦点光学装置
US6252729B1 (en) Real image type finder optical system
US1975302A (en) Finder for photographic cameras
JP2005140848A (ja) 撮像用レンズ
WO2023245545A1 (en) Reflected light ray path ima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aid imaging system
US20010055485A1 (en)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an angle of a mirror incorporated in an optical device, and a parallax correcting mechanism of a camera
US6157483A (en) Binocular with low magnification and wide field of vision
KR930003372Y1 (ko) 듀얼 카메라의 미러조정장치
CN112711126A (zh) 光学拼接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330000 No. 169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no.1699 Jingdo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1

Address after: 230088 a2-06, 14 / F, block a, building J1, phase II,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No.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Lianchuang Op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No. 169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