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5291A -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 Google Patents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5291A
CN109085291A CN201810851472.6A CN201810851472A CN109085291A CN 109085291 A CN109085291 A CN 109085291A CN 201810851472 A CN201810851472 A CN 201810851472A CN 109085291 A CN109085291 A CN 109085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tor
receptor
component
reconstruc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14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5291B (zh
Inventor
史国良
董世豪
彭杏
冯银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k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k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514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5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5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5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6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measuring method or the display, e.g.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or digital displa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包括:利用在线监测仪器构建多组分在线数据,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选择因子个数,设置模型计算参数;进行模型计算,提取因子,计算各因子贡献;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重构受体数据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1;将重构受体矩阵X1重新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因子谱和因子贡献,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反算受体Si和Al,获得Si和Al的重构受体数据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2;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得到满足限制条件的重构受体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能一定程度还原实际受体数据,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颗粒物源解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背景技术
中国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使用科学的源解析方法判断PM2.5来源是控制和治理的关键。为治理严重大气污染,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开展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相关研究也有显著进展。我国源解析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目前PM2.5源解析以离线的滤膜采样为主,采样时间一般为24小时或更长,从样品采集、化学组分析到模型结果的获取周期长,一定时间内平均化的数据无法捕捉小时间尺度(如几分钟或几小时)的高浓度污染过程,难以满足对短时间内突发重污染事件来源解析的需求。近年来研发出的多种颗粒物在线仪器可提供某些化学组分和示踪物的实时浓度,在线源解析可为制定快速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重要的决策服务,是未来源解析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离线监测技术相比,在线监测技术监测的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种类较少,例如缺失Si、Al等重要标识组分。这类标识组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土壤、燃煤、机动车等源类的共线性增加,从而会增加这几类源的因子成分谱和源贡献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在线监测技术监测的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缺失重要的标识组分,例如地壳标识组分Si、Al,这类标识组分的缺失导致土壤、燃煤、机动车等源类的共线性增加的问题。基于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仪器来测量受体源解析模型中需要的各种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模型和实际当地的源成分谱,提供了一种基于PMF因子分析模型,迭代反演标定嵌套反算Si和Al获得含Si 和Al重构受体数据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优化源解析结果,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基于不同仪器监测的颗粒物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构成的模型输入数据,包括颗粒物浓度,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元素浓度数据;
颗粒物浓度是指由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测量的PM2.5浓度;水溶性离子由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测量,包括NH4 +、Na+、K+、Ca2+、Mg+、SO4 2-、NO3 -和Cl-;碳组分由半连续OC/EC仪器测量,包括OC和EC;元素由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监测,包括K、Ca、V、Cr、Mn、Fe、Co、Ni、Cu、Zn、Ga、As、Se、Ag、Cd、Sn、Sb、 Ba、Au、Hg、Tl、Pb和Bi组分,但缺少重要的地壳标识组分Si和Al。
第2步、设置模型参数;
所述的因子分析模型是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需要设定的参数包括组分的不确定性和因子个数,组分的不确定性设置方法如公式(1)或(2)所示;
若组分浓度≤最低检测限MDL,不确定性计算如下:
Unc=5/6*MDL (1)
若组分浓度>最低检测限MDL,不确定性计算如下:
式中,Unc表示组分的不确定性;Error Fraction是误差分数,根据具体的采样和分析情况来设定;concentration为组分浓度;
因子个数表示的是污染源的个数,根据需要观测点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且因子设定的个数小于输入数据中化学组分的数量。
第3步、进行模型计算,根据输入受体数据以及相应参数设置,计算得到因子谱F与因子贡献矩阵G;
第4步、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一次重构受体数据j1i、k1i以及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工作原理如公式(3)所示:
F0*G=X1 (3)
式中,F0是因子谱和实测源成分谱的结合,因子谱是第3步获得的,不含有Si和Al;G是第3步获得的因子贡献矩阵,X1是第一次重构的受体数据,其中包含了第一次重构的Si和Al受体数据j1i、k1i
第5步、将第4步中得到的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重新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因子谱和因子贡献,再次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二次重构受体数据j2i、k2i以及第二次重构受体矩阵X2
第6步、重复第1步到第5步,直至得到第n次重构受体数据jni、kni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n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i代表第i个受体(即第i行),m为受体个数(受体矩阵行数),n为计算次数,p、q分别为限制条件,其数值大小根据经验判断,与真实受体环境以及受体数据总量有关。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通过迭代反演标定嵌套方法获得含有最接近真实受体环境中Si和 Al浓度的重构受体数据,弥补现有在线数据缺失重要地壳标识组分Si和Al的不足。对重构受体数据进行源解析,能够优化源解析结果,提高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型计算流程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实例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和因子分析模型进行模型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构建因子分析模型输入数据。所述的输入数据基于不同仪器监测的颗粒物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构成,包括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元素浓度,颗粒物浓度。
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测量PM2.5浓度。
利用半连续OC/EC仪器测量碳组分,包括OC和EC的浓度。
利用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测量水溶性离子,包括NH4 +、Na+、Mg2+、K+、Ca2+、 SO4 2-、NO3 -、Cl-等的浓度。
利用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监测元素,包括K、Ca、V、Cr、Mn、Fe、Co、Ni、 Cu、Zn、Ga、As、Se、Ag、Cd、Sn、Sb、Ba、Au、Hg、Tl、Pb和Bi等的浓度(每次输入数据的组分类别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会有一定变化)。
从2014年7月22日0时至2014年7月31日23时连续采样,监测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共获得受体数据240条,包含NH4 +、Na+、Mg2+、SO4 2-、 NO3 -、K-、Ca、Cr、Mn、Fe、Ni、Cu、Zn、Pb、OC、EC共16种组分。
第2步.设置模型输入参数,本发明使用的因子分析模型是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需要输入因子分析模型的参数包括输入数据的行、列数,提取的因子个数和模型计算的不确定性参数。本实施例输入设置如下:
行数:240行;列数:16列;提取的因子个数:5;模型计算的不确定性参数:0.25。
第3步.进行模型计算,根据第1步输入的受体数据以及第二步相应参数设置,计算得到因子成分谱矩阵F与因子贡献矩阵G;提取的因子谱矩阵F如表1 所示,因子贡献矩阵G如表2所示(由于数据量过大,仅截取2014年7月22 日0时至2014年7月24日23时共计72条受体数据为例)。结合表1和表2,根据经验人为的判断因子代表的源类。因子1为扬尘源,因子2为二次硝酸盐,因子3为燃煤源,因子4为二次硫酸源,因子5为机动车源。
表1源解析因子成分谱F(ug/m3)
表2源解析因子贡献浓度G(μg/m3)
第4步.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一次重构受体数据j1i、k1i以及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其中,实测源成分谱使用某地区实测源成分谱,表3为某地区燃煤源、扬尘、机动车源成分谱;由于其它源排放的Si和Al含量较低,即源成分谱中Si和Al浓度很低,这里不予考虑。将步骤3中获得的源贡献矩阵(表2)中的燃煤源、扬尘源、机动车源贡献浓度时间序列与对应源成分谱(表3)中的Al、Si值相乘,获得重构的受体Si和Al浓度时间序列j1i、k1i(表4,仍以2014年7月22日0 时至2014年7月24日23时共计72条受体数据为例);将之与原始输入数据合并,即获得含有Si和Al的重构受体数据X1
表3天津市燃煤源、扬尘源、机动车源源成分谱(g/g)
表4重构的受体Si Al浓度j1i、k1i(μg/m3)
第5步.将第4步中得到的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重新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因子谱和因子贡献,再次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二次重构受体数据j2i、k2i以及第二次重构受体矩阵X2
第6步.重复第1步到第5步,直至得到第n次重构受体数据jni、kni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n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i代表第i个受体(即第i行),m为受体个数(受体矩阵行数),n为计算次数,p、q分别为限制条件。在本实施案例中,第8次迭代计算得到的Si、 Al浓度和第9次迭代计算得到的Si、Al浓度如表5所示(仍列出2014年7月22 日0时至2014年7月24日23时共计72条受体数据为例)。第8次和第9次重构得到的Si、Al浓度j8i、k8i和j9i、k9i分别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m=240(240条受体数据),n=9(第9次迭代),p=20、q=10(根据经验及受体总数设定);至此得到满足限制条件的第9次迭代结果重构受体矩阵 X9
表5重构的第8、9次受体Si Al浓度j8i、k8i和j9i、k9i(μg/m3)
实施例2:
参见附图1,本实例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和因子分析模型进行模型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构建因子分析模型输入数据。所述的输入数据包括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元素浓度,颗粒物浓度。
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测量PM2.5浓度。
利用半连续OC/EC仪器测量碳组分,包括OC和EC的浓度。
利用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测量水溶性离子,包括NH4 +、Na+、Mg2+、K+、Ca2+、 SO4 2-、NO3 -、Cl-等的浓度。
利用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监测元素,包括K、Ca、V、Cr、Mn、Fe、Co、Ni、 Cu、Zn、Ga、As、Se、Ag、Cd、Sn、Sb、Ba、Au、Hg、Tl、Pb和Bi等的浓度(每次输入数据的组分类别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会有一定变化)。
从2014年8月1日0时至2014年8月3日23时连续采样,监测的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共获得受体数据72条,包含NH4 +、Na+、Mg2+、SO4 2-、NO3 -、 K-、Ca、Cr、Mn、Fe、Ni、Cu、Zn、Pb、OC、EC共16种组分。
第2步.设置模型输入参数,本发明使用的因子分析模型是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需要输入因子分析模型的参数包括输入数据的行、列数,提取的因子个数和模型计算的不确定性参数。本实施例输入设置如下:
行数:72行;列数:16列;提取的因子个数:5;模型计算的不确定性参数:0.23。
第3步.进行模型计算,根据第1步输入的受体数据以及第二步相应参数设置,计算得到因子成分谱矩阵F与因子贡献矩阵G;提取的因子谱矩阵F如表6 所示,因子贡献矩阵G如表7所示。结合表6和表7,根据经验人为的判断因子代表的源类。因子1为机动车源,因子2为二次硝酸盐,因子3为燃煤源,因子4为扬尘源,因子5为二次硫酸盐。
表6源解析因子成分谱F(ug/m3)
表7源解析因子贡献浓度G(μg/m3)
第4步.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一次重构受体数据j1i、k1i以及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其中,实测源成分谱使用某地区实测源成分谱,表8为某地区燃煤源、扬尘、机动车源成分谱;由于其它源排放的Si和Al含量较低,即源成分谱中Si和Al浓度很低,这里不予考虑。将步骤3中获得的源贡献矩阵(表7)中的燃煤源、扬尘源、机动车源贡献浓度时间序列与对应源成分谱(表8)中的Al、Si值相乘,获得重构的受体Si和Al浓度时间序列j1i、k1i(表9);将之与原始输入数据合并,即获得含有Si和Al的重构受体数据X1
表8天津市燃煤源、扬尘源、机动车源源成分谱(g/g)
表9重构的受体Si Al浓度j1i、k1i(μg/m3)
第5步.将第4步中得到的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重新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因子谱和因子贡献,再次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二次重构受体数据j2i、k2i以及第二次重构受体矩阵X2
第6步.重复第1步到第5步,直至得到第n次重构受体数据jni、kni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n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i代表第i个受体(即第i行),m为受体个数(受体矩阵行数),n为计算次数,p、q分别为限制条件。在本实施案例中,第5次迭代计算得到的Si、 Al浓度和第6次迭代计算得到的Si、Al浓度如表10所示。第5次和第6次重构得到的Si、Al浓度j5i、k5i和j6i、k6i分别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m=72(72条受体数据),n=6(第6次迭代),p=5,q=5(根据经验及受体总数设定);至此得到满足限制条件的第6次迭代结果重构受体矩阵X6
表10重构的第5、6次受体Si Al浓度j5i、k5i和j6i、k6i(μg/m3)

Claims (5)

1.一种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1步、利用在线监测仪器监测的颗粒物及其组分浓度,构建多组分受体矩阵X,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
第2步、选择因子个数,设置模型计算参数;
第3步、进行模型计算,提取因子,计算因子贡献;
第4步、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一次重构受体数据j1i、k1i以及第一次重构受体矩阵X1
第5步、将第4步中的重构受体矩阵X1重新输入到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因子谱和因子贡献,再次结合实测源成分谱反算受体Si和Al,分别获得Si和Al的第二次重构受体数据j2i、k2i以及第二次重构受体矩阵X2
第6步、重复上述第1步到第5步,直至得到第n次重构受体数据jni、kni以及重构受体矩阵Xn满足限制条件:
式中,i代表Xi矩阵中第i个受体,m为受体个数,n为迭代计算次数,p、q分别为限制条件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线数据的输入,是基于不同仪器监测的颗粒物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构成的模型输入数据,包括颗粒物浓度,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元素浓度数据;
颗粒物浓度是指由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测量的PM2.5浓度;水溶性离子由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测量,包括NH4 +、Na+、K+、Ca2+、Mg+、SO4 2-、NO3 -和Cl-;碳组分由半连续OC/EC仪器测量,包括OC和EC;元素由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监测,包括K、Ca、V、Cr、Mn、Fe、Co、Ni、Cu、Zn、Ga、As、Se、Ag、Cd、Sn、Sb、Ba、Au、Hg、Tl、Pb和Bi组分,但缺少重要的地壳标识组分Si和Al。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需要设定的参数包括组分的不确定性和因子个数,组分的不确定性设置方法如公式(1)或(2)所示;
若组分浓度≤最低检测限MDL,不确定性计算如下:
Unc=5/6*MDL (1)
若组分浓度>最低检测限MDL,不确定性计算如下:
式中,Unc表示组分的不确定性;Error Fraction是误差分数,根据具体的采样和分析情况来设定;concentration为组分浓度;
因子个数表示的是污染源的个数,根据需要观测点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且因子设定的个数小于输入数据中化学组分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正定因子矩阵分解模型PMF,根据输入受体数据以及相应参数设置,计算得到因子谱F与因子贡献矩阵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其特征在于第4步中,反算受体Si和Al,获得含有Si和Al的重构受体数据,工作原理如公式(3)所示:
F0*G=X1 (3)
式中,F0是因子谱和实测源成分谱的结合,因子谱是第3步获得的,不含有Si和Al;G是第3步获得的因子贡献矩阵,X1是第一次重构的受体数据,其中包含了第一次重构的Si和Al受体数据j1i、k1i
CN201810851472.6A 2018-07-30 2018-07-30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Active CN109085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1472.6A CN109085291B (zh) 2018-07-30 2018-07-30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1472.6A CN109085291B (zh) 2018-07-30 2018-07-30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291A true CN109085291A (zh) 2018-12-25
CN109085291B CN109085291B (zh) 2020-12-01

Family

ID=6483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1472.6A Active CN109085291B (zh) 2018-07-30 2018-07-30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52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4553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
CN114544894A (zh) * 2022-01-26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基于pmf模型的源解析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255B (zh) * 2013-12-26 2016-04-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气颗粒物来源实时解析方法
CN106290094A (zh) * 2015-06-29 2017-01-04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于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的mie散射快速计算方法
CN106548027A (zh) * 2016-10-28 2017-03-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新的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源解析方法
CN106650020A (zh) * 2016-11-24 2017-05-10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受体模型污染源解析方法
CN105512464B (zh) * 2015-11-26 2018-01-23 武汉大学 一种结合卫星和站点观测反演时空连续pm2.5浓度的方法
CN107944213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天津聚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mf在线源解析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82491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大气细颗粒物(pm2.5)实时源解析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255B (zh) * 2013-12-26 2016-04-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气颗粒物来源实时解析方法
CN106290094A (zh) * 2015-06-29 2017-01-04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于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的mie散射快速计算方法
CN105512464B (zh) * 2015-11-26 2018-01-23 武汉大学 一种结合卫星和站点观测反演时空连续pm2.5浓度的方法
CN106548027A (zh) * 2016-10-28 2017-03-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新的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源解析方法
CN106650020A (zh) * 2016-11-24 2017-05-10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受体模型污染源解析方法
CN107944213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天津聚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mf在线源解析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82491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大气细颗粒物(pm2.5)实时源解析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I, MINGSIAN R. ETC.: "Bayesian approach of nearfield acoustic reconstruction with particle filter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HEO, JONGBAE ETC.: "Source apportionments of PM2.5 organic carbon using molecular marker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different receptor model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PAATERO, P ETC: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 A NONNEGATIVE FACTOR MODEL WITH OPTIMAL UTILIZATION OFERROR-ESTIMATES OF DATA VALUES", 《ENVIRONMETRICS》 *
SHI, GUO-LIANG ETC: "Estimated contributions and uncertainties of PCA/MLR-CMB results: Source apportionment forsynthetic and ambient dataset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4553A (zh) * 2020-12-29 2021-04-06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
CN112614553B (zh) * 2020-12-29 2022-07-26 南开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
CN114544894A (zh) * 2022-01-26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基于pmf模型的源解析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5291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as et al.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first EMEP intensive measurement periods
Paasonen et al. On the roles of sulphuric acid and low-volatility organic vapours in the initial steps of atmospheric new particle formation
CN108446531A (zh) 基于实测源成分谱和源解析技术的受体Si和Al重构方法
Harrison et al. A pragmatic mass closure model for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at urban background and roadside sites
Watson et al. Source apportionment: findings from the US supersites program
Holland et al. Nitrogen deposition on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synthesis of observations and models
Madgwick et al. On estimating the aboveground weights of tree stands
Wakatsuki et al. Rates of weathering and soil formation
Wu et al. Inter-comparison of NIOSH and IMPROVE protocols for OC and EC determin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r-protocol data conversion
Vogel et al. Implication of weekly and diurnal 14C calibration on hourly estimates of CO-based fossil fuel CO2 ata moderately polluted site in southwestern Germany
CN107239613A (zh) 一种基于在线数据和因子分析模型的智能源类识别方法
CN109085291A (zh) 缺失组分迭代反演标定嵌套—pmf源解析算法
Poel The estimation of oxygen diffusion rates in soils
Lee et al.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 review
Mollitor et al.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ionic input in Adirondack forests
CN107944213A (zh) Pmf在线源解析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avitz et al. Results of a receptor modeling feasibility study
Middleton et al. Comparison of RADM and OSCAR precipitation chemistry data
Hoell Jr et al. Airborne intercomparison of carbon monoxid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Switzer et al. 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rates of soil development and ages of geologic deposits: A design for soil-chronosequence studies
CN113254498B (zh) 基于观测数据的改进活性VOCs源强计算方法及系统
Böttcher Uncertainties of nonlinearly estimated parameters fro mincuba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Harriss et al. Specific-ion electrode measurements on Br, Cl and F i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Veselik et al. Half a year of co-located gaseous elemental mercury measurements: investigation of temporal changes in measurement differences
Mooney et al. A simple and fast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acroscopic charcoal from sedi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