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3328A -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3328A
CN109083328A CN201811146060.9A CN201811146060A CN109083328A CN 109083328 A CN109083328 A CN 109083328A CN 201811146060 A CN201811146060 A CN 201811146060A CN 109083328 A CN109083328 A CN 109083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tressed tendon
bonding prestressed
delayed bonding
recyclable
applic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60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超
陆征然
于红梅
张茂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460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33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通过采用添加磁性粉末的塑料护套包裹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制成缓粘结预应力筋,应用于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在拆除结构或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时,向锚头处施加交变磁场,其内部的磁性粉末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将磁场能量转化成热量,使锚头区域内的塑料护套温度升高,并可自行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钢绞线失去张拉力便于拆除,易于回收。采用此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结构在拆除和更换时,对周围建筑物扰动小,节约时间,降低施工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缓粘结预应力筋是处于无粘结筋与有粘结筋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筋粘结形式。当缓粘结剂未固化时,其相当于无粘结预应力筋,因此,其具有摩擦系数小、不用预埋套管和张拉之后灌浆等优点。然而,当缓粘结剂经过一定时间固化后,由于最外层的塑料护套表面压有波纹,又使得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相当于有粘结预应力筋,而具有有粘结筋在后期使用上安全性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施工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优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公路、桥梁、铁路桥梁这类承受动荷载较大,且需周期反复疲劳荷载作用的工程领域中。然而,结构长期处于较大行车荷载及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使用性能逐渐降低,大规模裂缝的出现将严重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足。需要拆除或对部分结构段落进行更换时,若能将设置于内部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先行撤除,将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并且,拆除的缓粘结预应力筋还能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使得采用此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结构,便于拆除,节约时间,拆除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沿钢绞线全长涂覆缓粘结剂,涂覆厚度1-20mm,然后,在外层挤包制备好的含有磁性粉末的塑料护套母料以形成塑料护套层,并对其进行压纹,使缓粘结剂和塑料护套层经压制后共同形成肋,制成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
步骤2:穿筋并安装固定端锚具;
步骤3:敷设并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在其上焊接定位钢筋,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逐根穿引敷设至预先焊接好的定位钢筋上,并绑扎固定;
步骤4: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5: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自由端安装锚具及夹片,对其进行张拉、锚固;
步骤6: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采用切割机对超长的部分进行切割,并及时对锚固区进行封锚保护;
步骤7:当需要将构件拆除或回收时,在锚头区处,向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加幅值为0.1T~1T、频率为30Hz~60Hz的交变磁场穿过钢绞线外包裹的塑料护套层,使锚头内塑料护套层的温度迅速升高,塑料护套层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完成使用。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钢绞线结构为1×7,公称直径为15.20mm,所述缓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每米重量200-210克,固化时间为9-24个月。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塑料护套层采用如下重量比的组分混合制成:
合成树脂80-90份,填充剂5-10份,增塑剂10-15份、滑润剂2-5份、固化剂5-7份、磁性粉末40-50份。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合成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填充剂为玻璃纤维、硅藻土或石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或钙镁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固化剂为双苄胺基醚。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磁性粉末为锰锌铁氧体粉体。
本发明在包裹钢绞线的塑料护套中加入磁性粉末,当需要拆除混凝土构件并回收钢绞线时,向锚头处施加交变磁场,塑料护套内部的磁性粉末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将磁场能量转化成热量。高温作用下,致使锚头内的塑料护套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缓粘结预应力筋便可拆除,减小对邻近建筑物的扰动,此外,还可实现对钢绞线的回收,节约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沿钢绞线全长涂覆缓粘结剂,涂覆厚度1-20mm,然后,在外层挤包制备好的含有磁性粉末的塑料护套母料以形成塑料护套层,并对其进行压纹,使缓粘结剂和塑料护套层经压制后共同形成肋,制成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
步骤2:穿筋并安装固定端锚具;
步骤3:敷设并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在其上焊接定位钢筋,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逐根穿引敷设至预先焊接好的定位钢筋上,并绑扎固定;
步骤4: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5: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自由端安装锚具及夹片,对其进行张拉、锚固;
步骤6: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采用切割机对超长的部分进行切割,并及时对锚固区进行封锚保护;
步骤7:当需要将构件拆除或回收时,在锚头区处,向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加幅值为0.1T~1T、频率为30Hz~60Hz的交变磁场穿过钢绞线外包裹的塑料护套层,使锚头内塑料护套层的温度迅速升高,塑料护套层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完成使用。
在本发明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中,所述钢绞线结构为1×7,公称直径为15.20mm,所述缓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每米重量200-210克,固化时间为9-24个月。
所述塑料护套层采用如下重量比的组分混合制成:合成树脂80-90份,填充剂5-10份,增塑剂10-15份、滑润剂2-5份、固化剂5-7份、磁性粉末40-50份。
其中,所述合成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填充剂为玻璃纤维、硅藻土或石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或钙镁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固化剂为双苄胺基醚。所述磁性粉末为锰锌铁氧体粉体。
下面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应用于斜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时的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在钢绞线的外表面涂覆缓粘结剂,涂覆厚度1-20mm,备用;
步骤2:按照如下各组分配合比称重:合成树脂80份,填充剂5份,增塑剂10份、滑润剂2份、固化剂5份、磁性粉末40份;
步骤3:将上述组份共同放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0-20分钟,搅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00-150℃,得到混合好的母料;
步骤4:将步骤3制备好的母料通过挤塑机挤包在步骤1中涂覆缓粘结剂的钢绞线上以形成塑料护套层,并对其进行压纹,使缓粘结剂和塑料护套层经压制后共同形成肋,制成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
步骤5:在欲施工路段的路面基层上先铺设一层CA砂浆连接层进行找平;
步骤6:穿筋并安装固定端锚具,对固定端的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锚固。
步骤7:敷设并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在其上焊接定位钢筋,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逐根穿引敷设至预先焊接好的定位钢筋上,并绑扎固定;
步骤8: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洒水养护;
步骤9: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自由端安装锚具及夹片,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对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初张拉;
步骤10: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对缓粘结预应力筋进行第二次张拉,对其进行锚固,并及时封锚,完成铺设工作。
步骤11:当需要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拆除或回收钢绞线时,在锚头区处,向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加幅值为0.1T~1T、频率为30Hz~60Hz的交变磁场穿过钢绞线外包裹的塑料护套,使锚头内塑料护套的温度迅速升高,塑料护套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完成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思想,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沿钢绞线全长涂覆缓粘结剂,涂覆厚度1-20mm,然后,在外层挤包制备好的含有磁性粉末的塑料护套母料以形成塑料护套层,并对其进行压纹,使缓粘结剂和塑料护套层经压制后共同形成肋,制成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
步骤2:穿筋并安装固定端锚具;
步骤3:敷设并固定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在其上焊接定位钢筋,并将缓粘结预应力筋逐根穿引敷设至预先焊接好的定位钢筋上,并绑扎固定;
步骤4: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步骤5: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在缓粘结预应力筋的自由端安装锚具及夹片,对其进行张拉、锚固;
步骤6: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采用切割机对超长的部分进行切割,并及时对锚固区进行封锚保护;
步骤7:当需要将构件拆除或回收时,在锚头区处,向所述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加幅值为0.1T~1T、频率为30Hz~60Hz的交变磁场穿过钢绞线外包裹的塑料护套层,使锚头内塑料护套层的温度迅速升高,塑料护套层熔化,锚具与预应力钢绞线分离,完成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结构为1×7,公称直径为15.20mm,所述缓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每米重量200-210克,固化时间为9-24个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护套层采用如下重量比的组分混合制成:
合成树脂80-90份,填充剂5-10份,增塑剂10-15份、滑润剂2-5份、固化剂5-7份、磁性粉末40-50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为玻璃纤维、硅藻土或石棉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或钙镁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双苄胺基醚。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粉末为锰锌铁氧体粉体。
CN201811146060.9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0833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6060.9A CN1090833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6060.9A CN1090833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328A true CN109083328A (zh) 2018-12-25

Family

ID=6484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6060.9A Pending CN109083328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332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7965B2 (ja) * 2001-04-11 2006-09-27 東海ガス圧接株式会社 ガス或いは高周波誘導加熱による圧接方法
CN201128973Y (zh) * 2007-11-13 2008-10-08 天津市鑫坤泰银桥预应力商贸有限公司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CN101629418A (zh) * 2009-08-03 2010-01-20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后张预应力灌注桩及施工方法
CN101736671A (zh) * 2009-12-07 2010-06-16 长安大学 一种吸收微波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合物
CN103132518A (zh) * 2013-03-19 2013-06-05 苏州市能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的夹片式锚具
CN104264670A (zh) * 2014-10-11 2015-01-07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多孔电热熔可回收锚具组合式构件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
CN106677432A (zh) * 2017-03-07 2017-05-17 天津正天翼博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型锚索用无粘结钢绞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7965B2 (ja) * 2001-04-11 2006-09-27 東海ガス圧接株式会社 ガス或いは高周波誘導加熱による圧接方法
CN201128973Y (zh) * 2007-11-13 2008-10-08 天津市鑫坤泰银桥预应力商贸有限公司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CN101629418A (zh) * 2009-08-03 2010-01-20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后张预应力灌注桩及施工方法
CN101736671A (zh) * 2009-12-07 2010-06-16 长安大学 一种吸收微波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合物
CN103132518A (zh) * 2013-03-19 2013-06-05 苏州市能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进的夹片式锚具
CN104264670A (zh) * 2014-10-11 2015-01-07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多孔电热熔可回收锚具组合式构件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
CN106677432A (zh) * 2017-03-07 2017-05-17 天津正天翼博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型锚索用无粘结钢绞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防科技名词大典》总编委会: "《国防科技名词大典 综合》", 31 January 2002, 航空工业出版社等 *
周详兴: "《中国塑料制品配方大全》", 31 May 1999, 中国物资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0258B (zh) 增强条及其制造方法
US6123879A (en) Method of reinforcing a concrete structure
CN103998687B (zh) 由复合材料制成的用于并入至土木工程结构的制造物件
CN108086081A (zh) 一种道路维修施工方法
CN110029576B (zh) 一种无钢无缝桥梁伸缩缝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US10030391B2 (en) Fiber ring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CN107794837A (zh) 适用于中强震区的预制装配式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03195259B (zh) 一种采用泡沫混凝土预制板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CN109339828A (zh) 一种隧道预应力仰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016205098A (ja) プレキャスト床版システム、橋構造、プレキャスト床版システムの設計方法、及び橋構造の製造方法
KR101778210B1 (ko) 탄성폴리머콘크리트 조인트를 이용한 신축이음부 시공방법
CN104631836A (zh) 后张法缓粘结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11021161A (zh) 一种耐久型有轨电车轨侧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3684024U (zh) 新型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
CN106927364A (zh) 钢吊车梁和钢轨的抗疲劳连接方法
CN103233421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04791A (zh) 一种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JP6442801B2 (ja) 鋼橋の床版構造、及び鋼橋の床版取替え方法
CN101892631A (zh) 桥梁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9083328A (zh) 一种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CN112267385B (zh) 钢桥面加劲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铺装方法
CN109083329A (zh) 可回收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方法
CN107299711A (zh) 预应力混凝土面板的后浇带结构
KR101502029B1 (ko) 래티스 철근을 갖는 중공슬래브 및 상기 중공슬래브의 제조방법
CN211368388U (zh) 一种高性能混组合钢桥面铺装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