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0786A -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0786A
CN109080786A CN201810730923.0A CN201810730923A CN109080786A CN 109080786 A CN109080786 A CN 109080786A CN 201810730923 A CN201810730923 A CN 201810730923A CN 109080786 A CN109080786 A CN 109080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collision
ship
positioning
laser 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09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0786B (zh
Inventor
马全党
姜鸿宇
江福才
谭恒涛
成思源
金哲民
谢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8107309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0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0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0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0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0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考虑到在碰撞事故中交叉碰撞发生概率最大,采用逆向思维,在撞击船的船艏合理布置防撞气囊,当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时保护双方船舶不受损害,化被动防撞为主动防撞。其中该系统将基于AIS与雷达信息互补的模糊测距系统与激光测距子系统相结合,并在船艏、船舷处分别布置充气式防撞气囊,在船只相遇交汇前期通过模糊测距系统进行初步预警,同时与激光测距系统配合以提高测距精度,为驾驶员评估船只碰撞的可能性并做出避碰措施提供依据,从而降低船舶碰撞的损伤程度,甚至避免船舶破损。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安全保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江河湖海中的船舶数量日益增多,船舶事故频频发生,船舶碰撞事故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还严重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环境,阻碍了航运业的发展。针对客船的避碰问题,国内外对船舶应急规避碰撞等方面已有一定研究,研发出了基于AIS的船舶避碰专家系统、基于多元算法的应急避碰系统与船用护舷等避碰系统或设备。
现有的船用智能避碰系统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但由于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性与船舶操纵性较差的特点并不能有效规避碰撞;在通过外加装置来减轻船舶碰撞损害方面,船用护舷多用于船舶靠港或船舶之间的擦碰,对于交叉碰撞并没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船用靠垫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船舶碰撞对两船造成的损害,但需要人工放置,耗时较大且无法有效减轻船舶碰撞的损失。虽然以上系统或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碰撞或减轻船舶碰撞的损失,但适用范围有限,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上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该系统将提前避碰与应急防碰撞有机结合,基于AIS与雷达信息互补的模糊测距系统提前规避碰撞,同时联合使用激光测距子系统,为船舶避碰决策进一步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在船艏、船舷处布置多个充气式安全防撞气囊,在采取紧急避碰措施无效的情况下,迅速释放防撞气囊可有效降低撞击的损害程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包括应急避碰模块、防撞气囊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应急避碰模块包括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激光测距子系统;防撞气囊模块包括船用防撞气囊、气囊释放系统;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基于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和自动雷达标绘仪,通过判断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点的时间,将这两个因素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碰撞可能值,并根据碰撞可能值大小判定其危险程度。充分利用避碰系统的数据对船舶航线进行修正规划,可在船只相遇交汇前期使用模糊测距系统进行初步预警。激光测距子系统布置在各防撞气囊的安装位置处,采用环船身布置,激光测距子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具有两自由度的云台,利用51单片机控制,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全方位的动态扫描,实时自主监测己船与周围船只的距离。
按上述技术方案,船用防撞气囊采用气囊收纳盒式存放方式,布置在船艏及左右船舷处,其中船艏部分采用两个形状相同的“U”形气囊,船舷两侧采用圆柱状气囊。
按上述技术方案,防碰撞气囊模块中的气囊收纳盒装置为在船体表面设计长度为气囊长度,深度为20~30公分的气囊收纳盒,气囊收纳盒采用气囊饰盖覆盖,气囊饰盖表面膜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未充气时,气囊采用“环向折叠方式”以适配相应的气囊存储装置并迅速展开;在气囊内部,防撞气囊拟采用蜂窝式结构来分担压力;同时,船体各处的气囊分别对应布置相应数量的烟火式气体发生器以保证充气效率。
按上述技术方案,气囊收纳盒的固定装置具有多个固定单元及两个定位板,定位板位于气囊收纳盒的上下侧,固定单元均匀分布于气囊收纳盒的内部,固定单元具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部及若干个第二固定部,定位板具有一个定位面、一个放置于该定位面的可剥离粘胶层及若干个定位部,定位板具有若干个对位部,先使该定位板的对位部与第一固定部产生对位,再使定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互相嵌合定位。此外,气囊收纳盒在布置时避开锚孔。
按上述技术方案,气囊释放系统包括手动释放与自动释放两种方式,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以通过判断碰撞可能值提前手动打开气囊释放开关;若未能及时手动释放防撞气囊,此时激光测距子系统实时检测并计算气囊释放时机,联动控制释放船用安全气囊。
按上述技术方案,气囊采用尼龙(聚酞胺)织物作为气囊材料并外加DowLT50低温硅酮涂层。
本发明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基于AIS与雷达信息互补的模糊测距系统提前规避碰撞,同时联合使用激光测距子系统,为船舶避碰决策进一步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在船艏、船舷处布置多个充气式安全防撞气囊,在采取紧急避碰措施无效的情况下,迅速释放防撞气囊可有效降低撞击的损害程度。同时,如果在驾驶员未能意识到船舶将要发生碰撞危险时,系统根据激光测距子系统的监测数据可联动控制选择船用安全气囊的最佳释放时间;船用安全气囊布置在较易发生碰撞的船艏位置与部分船舷位置,在紧急碰撞事故发生时由激光测距子系统联动释放,吸收船舶碰撞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可有效降低船舶碰撞损害程度。如果自动控制出现故障则采用手动释放的方式,保证防撞气囊及时投入使用。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基于逆向思维设计船艏应急防撞气囊,化被动避碰为主动避碰,可有效降低船首撞击的破坏力,减少碰撞事故造成的损伤,变相保证船舶的安全。
2.本发明从系统设计的角度为船舶提供一种新型防碰撞方式,基于船舶现有的AIS系统与雷达测量装置,为船舶驾驶员提供更可靠的决策支持;同时设计船用防撞气囊,分别布置在船艏与船舷两侧,可在船舶碰撞事故无法避免时有效的降低碰撞事故的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3.本发明设计出激光测距系统可大大提高船舶间距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收纳盒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包括应急避碰模块、防撞气囊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应急避碰模块包括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激光测距子系统;防撞气囊模块包括船用防撞气囊、气囊释放系统;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基于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和自动雷达标绘仪(automatic radarplotting aid,ARPA),通过判断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点的时间,将这两个因素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碰撞可能值,并根据碰撞可能值大小判定其危险程度。充分利用避碰系统的数据对船舶航线进行修正规划,可在船只相遇交汇前期使用模糊测距系统进行初步预警。激光测距子系统布置在各防撞气囊的安装位置处,采用环船身布置,激光测距子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具有两自由度的云台,利用51单片机控制,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全方位的动态扫描,实时自主监测己船与周围船只的距离。
进一步地,船用防撞气囊采用气囊收纳盒式存放方式,布置在船艏及左右船舷处,其中船艏部分采用两个形状相同的“U”形气囊,船舷两侧采用圆柱状气囊。
进一步地,防碰撞气囊模块中的气囊收纳盒装置为在船体表面设计长度为气囊长度,深度为20~30公分(对船体结构影响小,符合工程安全和技术要求)的气囊收纳盒,气囊收纳盒采用气囊饰盖覆盖,气囊饰盖表面膜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未充气时,气囊采用“环向折叠方式”以适配相应的气囊存储装置并迅速展开;在气囊内部,防撞气囊拟采用蜂窝式结构来分担压力;同时,船体各处的气囊分别对应布置相应数量的烟火式气体发生器以保证充气效率。
进一步地,气囊收纳盒1的固定装置具有多个固定单元4及两个定位板2,定位板2位于气囊收纳盒的上下侧,固定单元4均匀分布于气囊收纳盒的内部,固定单元具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部及若干个第二固定部,定位板2具有一个定位面、一个放置于该定位面的可剥离粘胶层及若干个定位部,定位板具有若干个对位部,先使该定位板的对位部与第一固定部产生对位,再使定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互相嵌合定位。此外,气囊收纳盒在布置时避开锚孔3。
进一步地,气囊释放系统包括手动释放与自动释放两种方式,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以通过判断碰撞可能值提前手动打开气囊释放开关;若未能及时手动释放防撞气囊,此时激光测距子系统实时检测并计算气囊释放时机,联动控制释放船用安全气囊。
按上述技术方案,气囊采用尼龙(聚酞胺)织物作为气囊材料并外加DowLT50低温硅酮涂层。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由应急避碰模块、防撞气囊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应急避碰模块是由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与激光测距子系统组成的联合系统。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采用AIS系统与雷达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会遇船舶的通行信息,其中AIS系统获取船舶类型、航向及航程数据等,雷达装置获取对方船舶的具体位置、航速及障碍物大小等信息;激光测距子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具有两自由度的云台,利用高性能的51单片机控制,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全方位的动态扫描,实时自主的监测目标船与周围船只的距离。为保证采集信息的准确性,激光测距装置采用环船身布置,合理分布在各个气囊的安装位置处。防撞气囊模块采用环船艏拼接布置多块从上到下依次增大的弧形气囊的方式,在客船紧急碰撞情况下迅速充气成形可对船艏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防护;船舷两侧采用圆柱形大型气囊以加强船舷侧的防护并降低船舷侧擦碰事故的损害。气囊设置位置均在在船舶最大吃水线以上。气囊释放方式包括手动释放与自动释放两种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值班驾驶员可以通过判断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前打开手动开关释放气囊;若未能及时手动释放防撞气囊,此时激光测距模块可检测气囊释放最佳时机,迅速控制释放船用安全气囊。该系统中的AIS系统、雷达装置以及激光测距子系统联合成一个可以在碰撞事故发生前为船舶驾驶员提供决策支持的避碰模块,其中激光测距子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具有两自由度的云台,利用高性能的51单片机控制,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全方位的动态扫描,实时自主的监测目标船与周围船只的距离。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以在船舶遇到碰撞事故且采取紧急避让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降低碰撞损失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基于激光测距子系统获得释放气囊的最佳时机并由激光测距模块联动释放防撞气囊。防撞气囊布置在船艏及船舷两侧,气囊采取贴合船体的内嵌式设计,在船舶正常行驶状态下不影响船舶正常航行及其他船上其他装置的使用。
在图2中判断气囊的最佳释放时间时,通过己船M测量目标船J的相对航行参数,则可将航船看作是直线运动,设M船在t1、t2时刻的位置、航向及分速度分别为xm1,ym1,xm2,ym1,Fm,umx,umy。利用激光测距设备测得J船的相对位置及相对方位分别为rjm1,rjm2和hjm1,hjm2,由几何关系得J船在Δt=t1-t2时间间隔内的相对位移为:
Δrjm=rjm1+rjm2-2rjm1rjm2cos(hjm1-hjm2) (1)
相对速度ujm与直线M′J′的夹角为:
于是得到目标船J对己船M的相对速度:
所以己船M在t1、t2时刻相继测得目标船的位置分别为:
xj1=xm1+rjm1sin[hjm1+Fm]yj1=ym1+rjm1cos[hjm1+Fm] (4)
xj2=xm2+rjm2sin[hjm2+Fm]yj2=ym2+rjm2cos[hjm2+Fm] (5)
如径向距离rjm1与大地坐标x轴的夹角为T,则目标船J的真实速度为:
ujx=umx+ujmcos[Δhjm+T]ujy=umy+ujmsin[Δhjm+T] (6)
T=arctan{[yj1-ym1]/[xj1-xm1]} (7)
若hjm1<0,即J船在M船的左舷,方程中的ujm取正号,否则取负号。J船的航向也可由右式计算:
Fj=arctan[ujx/ujy] (8)
以上各式中所有角度的符号规定为: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正,反之为负。
通过以上方式测得两船在会遇过程中的实时相距距离,对于复杂的水域航行情况本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与电子海图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测量,由于它们都在运动,预测危险区必须不断地进行。在所有相遇船只都沿直线航行时(通常条件下如此),这时目标船与己船的最近距离为:
其中:
依靠上述原理求得目标船与己船的最近距离C,根据船舶防撞气囊的充气速率所需的最大时间,计算得出船用安全气囊释放的最佳时刻。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急避碰模块、防撞气囊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应急避碰模块包括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激光测距子系统;防撞气囊模块包括船用防撞气囊、气囊释放系统;模糊测距避碰子系统基于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和自动雷达标绘仪,通过判断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点的时间,将这两个因素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来确定碰撞可能值,激光测距子系统布置在各防撞气囊的安装位置处,采用环船身布置,激光测距子系统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具有两自由度的云台,利用单片机控制,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全方位的动态扫描,实时自主监测己船与周围船只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船用防撞气囊采用气囊收纳盒式存放方式,布置在船艏及左右船舷处,其中船艏部分采用两个形状相同的U形气囊,船舷两侧采用圆柱状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防碰撞气囊模块中的气囊收纳盒装置为在船体表面设计长度为气囊长度,深度为20~30公分的气囊收纳盒,气囊收纳盒采用气囊饰盖覆盖,气囊饰盖表面膜压有浅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囊收纳盒的固定装置具有多个固定单元及两个定位板,定位板位于气囊收纳盒的上下侧,固定单元均匀分布于气囊收纳盒的内部,固定单元具有若干个第一固定部及若干个第二固定部,定位板具有一个定位面、一个放置于该定位面的可剥离粘胶层及若干个定位部,定位板具有若干个对位部,先使该定位板的对位部与第一固定部产生对位,再使定位部与第二固定部互相嵌合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囊释放系统包括手动释放与自动释放两种方式,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可以通过判断碰撞可能值提前手动打开气囊释放开关;若未能及时手动释放防撞气囊,此时激光测距子系统实时检测并计算气囊释放时机,联动控制释放船用安全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囊采用尼龙织物作为气囊材料并外加DowLT50低温硅酮涂层。
CN201810730923.0A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Active CN109080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0923.0A CN109080786B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0923.0A CN109080786B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0786A true CN109080786A (zh) 2018-12-25
CN109080786B CN109080786B (zh) 2020-04-21

Family

ID=64836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0923.0A Active CN109080786B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078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270A (zh) * 2019-05-13 2019-08-23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防碰装置
CN111694355A (zh) * 2020-06-02 2020-09-22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编队航行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124512A (zh) * 2020-08-31 2020-12-25 天津大学 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
CN112550613A (zh) * 2020-12-03 2021-03-2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防撞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802634A (zh) * 2022-04-20 2022-07-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船用双气囊主动防撞系统及防撞方法
CN115071902A (zh) * 2022-05-31 2022-09-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舶自主避碰用辅助装置
CN116575403A (zh) * 2023-04-07 2023-08-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可收放气囊的桥梁防撞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5500A (zh) * 2002-07-01 2004-01-07 杨庆勇 船舶自动应急避碰减摇脱浅抗沉防倾覆装置
JP2009230190A (ja) * 2008-03-19 2009-10-08 Oyo Kogaku Kenkyusho 船舶衝突防止装置
CN203698621U (zh) * 2014-01-02 2014-07-09 河海大学 船舶防撞系统及具有防撞系统的船
CN204331035U (zh) * 2015-01-07 2015-05-13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船舶防撞测距装置
KR101530573B1 (ko) * 2014-12-31 2015-06-22 (주) 호신 선박용 에어백장치
CN104732806A (zh) * 2015-04-03 2015-06-24 重庆交通大学 船桥碰撞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系统
CN106043617A (zh) * 2016-07-13 2016-10-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避让障碍且防倾覆的无人船及其避让和防倾覆的方法
CN106184646A (zh) * 2016-07-18 2016-12-07 江苏金海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江河渡船防碰撞装置
CN106716064A (zh) * 2014-09-16 2017-05-24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自船周围信息显示装置以及自船周围信息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5500A (zh) * 2002-07-01 2004-01-07 杨庆勇 船舶自动应急避碰减摇脱浅抗沉防倾覆装置
JP2009230190A (ja) * 2008-03-19 2009-10-08 Oyo Kogaku Kenkyusho 船舶衝突防止装置
CN203698621U (zh) * 2014-01-02 2014-07-09 河海大学 船舶防撞系统及具有防撞系统的船
CN106716064A (zh) * 2014-09-16 2017-05-24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自船周围信息显示装置以及自船周围信息显示方法
KR101530573B1 (ko) * 2014-12-31 2015-06-22 (주) 호신 선박용 에어백장치
CN204331035U (zh) * 2015-01-07 2015-05-13 江西科技学院 一种船舶防撞测距装置
CN104732806A (zh) * 2015-04-03 2015-06-24 重庆交通大学 船桥碰撞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系统
CN106043617A (zh) * 2016-07-13 2016-10-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避让障碍且防倾覆的无人船及其避让和防倾覆的方法
CN106184646A (zh) * 2016-07-18 2016-12-07 江苏金海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江河渡船防碰撞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270A (zh) * 2019-05-13 2019-08-23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防碰装置
CN110155270B (zh) * 2019-05-13 2021-01-26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防碰装置
CN111694355A (zh) * 2020-06-02 2020-09-22 武汉理工大学 船舶编队航行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124512A (zh) * 2020-08-31 2020-12-25 天津大学 一种适应多海况的船舶并靠防撞方法
CN112550613A (zh) * 2020-12-03 2021-03-2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防撞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802634A (zh) * 2022-04-20 2022-07-2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船用双气囊主动防撞系统及防撞方法
CN115071902A (zh) * 2022-05-31 2022-09-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舶自主避碰用辅助装置
CN115071902B (zh) * 2022-05-31 2023-05-3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舶自主避碰用辅助装置
CN116575403A (zh) * 2023-04-07 2023-08-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可收放气囊的桥梁防撞系统
CN116575403B (zh) * 2023-04-07 2024-04-1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可收放气囊的桥梁防撞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0786B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0786A (zh) 一种船舶应急防碰撞系统
CN202966600U (zh) 智能巡航监测无人浮标船
CN113299117B (zh) 基于船舶运动轨迹预测的水上建筑物防撞气囊触发装置
CN107499471B (zh) 一种客船应急逃生系统
CN105292397B (zh) 一种内河船舶稳性实时监测及预警方法、系统和装置
CN206598965U (zh) 一种可视化船用航运作业管理平台
CN110194244A (zh) 智能数据采集监测航道航标
CN111749201B (zh) 桥体防船舶碰撞常潜式趸船锚定应激气囊前置拦阻系统
CN110217347A (zh) 一种综合监测海洋浮标
CN207241978U (zh) 一种海上防碰撞装置
KR100926690B1 (ko) 엘이디를 구비한 안내용 부표
CN112461426A (zh) 一种基于防撞船装置的桥墩防撞度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7358818A (zh) 一种桥梁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KR101147350B1 (ko) 항로표지장치
US20180354595A1 (en) Automatically arranged emergency shipwreck position-indicating buoy
CN111861233B (zh) 一种防抗台期间港内锚泊船风险评估和调度规划方法
CN110863468A (zh) 桥墩防撞气囊套箱装置
CN106647498A (zh) 一种多功能船舶综合管理系统
CN205656782U (zh) 一种舰船自动化锚值更装置
CN204775816U (zh) 一种船舶平衡装置
CN112046675B (zh) 一种无人船航行障碍物识别装置
CN114937375A (zh) 一种基于gis及ais数据的船舶走锚监测方法及终端
CN111289216B (zh) 一种大雾天气桥区船舶安全通行能力的检验系统
CN214671107U (zh) 智能气胀式桥梁主动防撞系统
CN209989774U (zh) 一种用于桥梁的翼式防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