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7609B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77609B CN109077609B CN201710443375.9A CN201710443375A CN109077609B CN 109077609 B CN109077609 B CN 109077609B CN 201710443375 A CN201710443375 A CN 201710443375A CN 109077609 B CN109077609 B CN 1090776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limiting
- closing key
- kettle
- mount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47J27/21175—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手柄、壶盖、合盖键和弹性锁合件;手柄的顶部设有能够拆卸的安装座;壶盖上固设有拨动部,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合盖键活动安装在手柄的顶部,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能够在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止抵拨动部,合盖键被驱动时,能够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拨动部与安装座之间,能够在合盖键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的止抵时,带动壶盖反向旋转盖合。该液体加热容器,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容器开盖后的高度;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使得壶盖能够自主维持开盖状态;而弹性锁合件使得产品能够一键合盖,从而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水壶成为了常用的小家电,在日常生活中烧水热水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以上的电水壶,有的放在厨房使用,有的放在卧室使用,有的在客厅或餐厅使用。随着电热水壶的普及,其各方面的性能及使用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现有的电水壶,其壶盖一般都是向上打开,这就要求水壶接水的地方必须具有足够的高度空间才行,否则无法顺利接水。但是,饮水机等装置的接水区域高度有限,无法容置打开壶盖的电水壶,用户只能通过其他容器多次取水再倒入电水壶中,非常不便,因此使用过程非常不愉快。此外,壶盖的开合方式也比较复杂,比如:壶盖打开后不能自动维持在开盖位置,需要用户手动维持,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侧部,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能够拆卸的安装座;壶盖,所述壶盖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壶盖绕所述转轴在所述壶盖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合盖键,活动安装在所述手柄的顶部,所述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止抵所述拨动部,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所述合盖键被驱动时,能够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能够在所述合盖键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时,带动所述壶盖反向旋转至盖合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能够止抵拨动部以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此外,安装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手柄的顶部(比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手柄的顶部),则当安装座损坏时可以仅更换安装座而无需更换整个手柄,也便于根据不同种类的液体加热容器合理设计安装座的尺寸和具体结构。
具体地,合盖状态下,弹性锁合件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开盖时,持续拨动壶盖尾端(即拨动部),拨动部绕转轴转动,带动壶盖缓缓打开;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弹性锁合件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合盖键上的限位部止抵拨动部,从而避免了壶盖在弹性锁合件的带动下反向旋转盖合,则用户无需抵着拨动部即可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合盖时,驱动合盖键,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的止抵作用,则弹性锁合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并带动壶盖反向旋转,直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由于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故而壶盖沿水平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了壶盖的侧向打开;而限位部与拨动部相配合,能够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壶盖能够自动关闭,而无需用户手动将壶盖拨转回位,因此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壶盖的打开和关闭只需用户控制住拨动部和合盖键即可,而拨动部和合盖键可以由用户单手控制,因而用户单手即可实现壶盖的打开和关闭,给用户带来便利。
比如:当用户拿起水壶去接水时,手机来电话,用户一只手即可操作电水壶完成打开壶盖接水并关闭壶盖的动作,而另一只手可以用来操作电话,两不耽误;当用户拿起水壶去饮水机接水时,壶盖向侧方打开,饮水机接水区域高度能够装下开壶盖后的电水壶,直接接水,非常方便;接完水后,驱动合盖键即可实现一键关盖。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壶盖,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包括上盖、内盖和下盖三层结构的组件等。
至于预设角度,即壶盖完全打开时绕转轴水平旋转的角度,其具体值不受限制,如可以是45°-90°(45°、60°、75°、90°)等,当然也可以大于9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结构和用户需求来决定。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柱,所述拨动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凹槽,且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其中,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合盖键向上运动,使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所述合盖键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以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使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
合盖键上设有限位柱,拨动部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且合盖键能够相对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则合盖状态下,拨动部的下表面抵住限位柱的上表面,限制了合盖键及限位柱向上运动;驱动拨动部旋转,拨动部带动壶盖旋转打开,同时拨动部底部的限位凹槽也相对限位柱旋转;当壶盖旋转至预设角度时,拨动部底部的限位凹槽旋转至限位柱的正上方,解除了拨动部下表面对限位柱的止抵,合盖键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限位柱向上运动至插入限位凹槽中,从而限制了壶盖在水平面内的转动,保证了壶盖能够稳稳地保持开盖状态;合盖时,驱动合盖键,使其向下运动,则合盖键带动限位柱脱出限位凹槽,在弹性锁合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壶盖自动旋转盖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盖键为刚性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合盖键相抵靠,以使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
合盖键为刚性件,即合盖键本身不发生弹性变形,没有弹力;通过设置额外的弹性件来为其提供弹力,弹性件的上端与合盖键相抵靠,则合盖键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性件,弹性件即可为其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额外的弹性件,而是由合盖键自身来提供弹力。比如:合盖键的局部为弹性体,弹性体抵靠在安装座或手柄上,则驱动合盖键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性体,弹性体也能够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当然不局限于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合盖键相适配的导向部,以使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做往复直线运动。
安装座上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对合盖键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合盖键与安装座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合盖键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合盖键的局部插入滑槽中,使得合盖键只能沿滑槽的轴向往复直线运动;或者,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的滑轨,合盖键的两侧边缘插入滑轨中,使得合盖键只能沿滑轨往复直线运动;或者,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插入合盖键上的孔或槽中,也使得合盖键只能沿导向柱的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当然,导向部与合盖键的配合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转轴内设有纵向贯穿所述拨动部的插接孔,所述合盖键包括限位在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限位柱相连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至少能够在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时凸出于所述插接孔,按压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压部为按压杆,其下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下侧连接有凸柱,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柱上,且其上端与所述连接杆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手柄相抵靠。
转轴内设有插接孔,合盖键的按压部插入插接孔中,由于转轴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合盖键不会因壶盖的旋转而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合盖键上的限位部与拨动部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使得合盖键的顶部能够凸出于壶盖,保证了用户能够操作合盖键,通过按压按压部即可完成对合盖键的驱动,且按压操作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按压部为按压杆,其下端通过连接杆与限位柱相连,则按压部、连接杆与限位柱相连形成了U形结构,只不过按压杆的顶端高于限位柱的顶端,以保证其顶部能够凸出于插接孔;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凸柱,弹性件套设在凸柱上,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不会发生倾斜或移位,进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弹性件的上端与连接杆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合盖键的下端没有贯穿安装座时)或手柄(合盖键的下端贯穿了安装座)相抵靠,保证了弹性件能够使合盖键相对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
优选地,弹性件的上部套设在凸柱上,这样无需在手柄或安装座上额外开设孔或槽之类的结构,即可保证合盖键能够自由地上下运动,而不会在向下运动时与手柄或安装座发生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包括纵向贯穿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限位柱相连的拉伸部,下拉所述拉伸部,所述拉伸部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伸部为拉伸杆,其上端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相连,所述拉伸杆与所述限位柱之间还设有抵靠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拉伸杆上,且其上端与所述抵靠部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手柄相抵靠。
手柄上设有避让孔,合盖键的拉伸部纵向贯穿避让孔,由于手柄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合盖键不会因壶盖的旋转而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合盖键上的限位部与拨动部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使得合盖键的底部能够凸出于壶盖,保证了用户能够操作合盖键,通过下拉拉伸部即可完成对合盖键的驱动,也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拉伸部为拉伸杆,其上端与限位柱相连,则拉伸杆与限位柱相连形成了竖直的“一”字形结构,只不过二者的横截面及长度等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拉伸部与限位柱之间还设有抵靠部,弹性件套设在拉伸杆上,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不会发生倾斜或移位,进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弹性件的上端与连接杆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合盖键的下端没有贯穿安装座时)或手柄(合盖键的下端贯穿了安装座)相抵靠,保证了弹性件能够使合盖键相对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抵靠部为横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或,所述抵靠部为凸出于所述限位柱和所述拉伸杆的板状结构;或,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杆的直径,使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拉伸杆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所述抵靠部;和/或,所述合盖键还包括与所述拉伸部的下端相连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
抵靠部可以为横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则拉伸杆、限位柱和抵靠部相连形成了类似十字架的结构,当然抵靠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或者,抵靠部为凸出于限位柱和拉伸杆的板状结构,则抵靠部周向环绕限位柱和拉伸杆,能够对弹性件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或者,抵靠部为限位柱与拉伸杆之间形成的台阶面,这样既保证了对弹性件的良好限位,又简化了合盖键的结构。当然,抵靠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拉伸部的下端还连接有手持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便于用户手指施力操作。比如:手持部可以呈圆环状、或像伞把手一样的钩状或水平杆状或向下弯曲的杆状等,则用户食指或其他手指钩着手持部向下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拨动部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拨动部的下方设有旋转轴,所述限位部为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的上部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侧面相抵靠,所述卡位板的下部与所述合盖键相连,且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卡位板的上部相配合的止抵部;其中,在所述壶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卡位板的上部被所述限位凸起抵压而向下转动,并在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越过时向上转动至抵靠在所述止抵部上,以止抵所述限位凸起的侧面;所述合盖键被触发时,带动所述卡位板转动,使所述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至越过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以解除所述卡位板对所述限位凸起的止抵作用。
限位部为卡位板,卡位板套设在旋转轴上,保证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拨动部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凸起,卡位板的上部能够与限位凸起的侧面相抵靠,以限制拨动部旋转,起到止抵作用;卡位板的下部与合盖键相连,保证了合盖键能够带动卡位板运动,以解除对拨动部的止抵作用,使壶盖自动旋转盖合。
具体过程如下: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限位凸起的侧面会扫到卡位板的上部,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同时卡位板的下部会向上转动;当限位凸起的端部越过卡位板时,松开拨动部,受弹性锁合件的影响,拨动部有反向旋转的趋势,则限位凸起的另一侧面会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上转动,直至卡位板的上部抵靠在止抵部上而不能继续转动,则限位凸起的侧面受到卡位板的止抵作用也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壶盖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反向扣合,使得壶盖能够自主保持在开盖状态;当关闭壶盖时,触发合盖键,使合盖键带动卡位板的下部向上转动,则卡位板的上部会向下转动,与限位凸起发生摩擦和相对运动,直至越过限位凸起的端部,此时卡位板的上部运动至限位凸起的下方,对限位凸起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即可在弹性锁合件的作用下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所述卡位板纵向贯穿所述安装座底部的通孔;和/或,所述合盖键位于所述卡位板的下方,所述手柄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卡位板的下部相连。
将旋转轴设置在安装座的下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这样能够减小关盖动作时卡位板下部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小关盖动作时合盖键的运动幅度,即用户轻轻触发一下合盖键,即可解除卡位板对壶盖尾端的止抵作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板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由于在开盖的过程中卡位板的上部只能向下转动,故而凸出部必然位于卡位板背离其上部(在开盖过程中)旋转方向的一侧(否则卡位板的上部会先向上转动至最高点再向下转动,这样会与拨动部相干涉而无法转动),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止抵部为所述通孔的内壁面。
安装座底部通孔的内壁面即为止抵部,即卡位板的上部直接抵靠在通孔的内壁面上,实现对连接部上表面的止抵作用,止抵作用可靠,且简化了安装座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上额外设置用来止抵卡位板的结构。
合盖键位于卡位板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上的避让孔与卡位板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位于壶体与手柄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时,可以用大拇指驱动拨动部,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非常方便;同时,卡位板与合盖键上下布置,形成了简单的杠杆结构,构思巧妙,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设置在手柄盖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卡位板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固定臂限位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活动臂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上。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扭簧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施加相对较大的合盖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盖合在壶体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对扭簧的主体部分进行了有效的限位,保证了开盖和合盖过程中,扭簧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和壶盖共用一个转轴,简化了液体加热容器的开盖结构。当然,扭簧和壶盖也可以不共用一个转轴,而是分开设置。
扭簧的活动臂限位在拨动部上,固定臂限位在安装座上,在开盖和合盖的过程中,拨动部相对安装座转动,使得扭簧的活动臂也相对固定臂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保证了壶盖在转动打开和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弹片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在不受外力时稳稳盖合在壶体上,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插孔或插槽,所述固定臂插入所述插孔或所述插槽内;和/或,所述拨动部上设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活动臂插入所述限位孔或所述限位槽内;和/或,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一段下方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拨动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段上。
将固定臂插入安装座上的插孔或插槽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的情况发生,则扭簧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插在拨动部上的限位孔或限位槽内,因而能够与壶盖尾端(即拨动部)保持同步运动而不会脱离拨动部,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并保证了壶盖双向打开时均能够自动复位。
将转轴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下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使得扭簧相对较粗,从而增加了扭簧的扭矩,降低了扭簧扭转失效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且对于扭簧的固定臂和活动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技术方案而言,这样还能够使活动臂与转轴的第一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二者能够分离开来,而不会因相距过近导致安装困难或者发生摩擦等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或,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活动臂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固定臂和活动臂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孔和插孔,即可对活动臂和固定臂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的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同时,也实现了壶盖的双向打开及双向打开均能够自动复位;此外,活动臂可以插入拨动部较深的部位处,更容易带动壶盖复位。
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壶盖所在的平面与壶体之间没有干涉,故而壶盖可以向两个方向(向左或向右)自由旋转,且打开方向和打开角度完全由用户决定,即实现了壶盖的双向打开,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考虑到扭簧的旋转幅度及用户的实际操作,当限位部与拨动部只有唯一的配合方式时,壶盖一般单向旋转较为方便,比如正向旋转90°即可被限位部限位,否则需反向旋转270°才可以,较为不便,且可能导致扭簧失效;而在这种情况下,反向旋转打开时用户用手抵住拨动部即可维持开盖状态,松开拨动部壶盖即可自动复位。当然,限位部和/或拨动部上与限位部相配合的结构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比如拨动部的底部设有两个限位槽),则无论壶盖沿哪个方向打开,均能够自主维持开盖状态,且驱动合盖键后均能够实现自动复位。
优选地,固定臂和活动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实现扭簧的双向扭转,使得活动臂无论相对固定臂向哪个方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角位移都不会过大,这样无论壶盖向哪个方向旋转,扭簧都能够产生合适大小的扭矩以保证壶盖能够自动复位,且不会发生弹性失效。优选地,固定臂和活动臂位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上,以尽可能保证产品的结构和受力对称。
当然,固定臂和活动臂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固定臂和活动臂相平行,但二者与扭簧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比如15°、30°、45°、90°等),同样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固定臂和活动臂与扭簧中心轴线形成的两个平面的角平分面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共面。
或者,固定臂和活动臂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的下表面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和插槽,即可对活动臂和固定臂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的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同时,也实现了壶盖的双向打开及双向打开均能够自动复位。
优选地,固定臂和活动臂相平行,也便于实现扭簧的双向扭转,使得活动臂无论相对固定臂向哪个方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角位移都不会过大,这样无论壶盖向哪个方向旋转,扭簧都能够产生合适大小的扭矩以保证壶盖能够自动复位,且不会发生弹性失效。优选地,扭簧中心轴线位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上,而固定臂和活动臂距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的距离相等,以尽可能保证产品的结构和受力对称。
当然,固定臂和活动臂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比如15°、30°、45°、90°等,同样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固定臂与活动臂的角平分面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共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拨动部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内,使所述拨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转轴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上,上部插入拨动部的轴孔中,且转轴与轴孔间隙配合,实现了拨动部与安装座的可转动连接,非常方便;安装时,将拨动部套设在转轴上,再盖上手柄盖即可;当然,当扭簧也套设在转轴上时,先将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再将拨动部套设在转轴上,并保证扭簧的活动臂和固定臂安装到位。
当然,也可以将转轴的顶部固定在拨动部上,在安装座上设置轴孔,将转轴的底部插入轴孔中,并与轴孔间隙配合,同样能够实现拨动部与安装座的可转动连接,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和/或,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
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将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上,能够缩短转轴的长度,进而提高转轴的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用于安装固定臂的限位孔或限位槽也开设在支撑台上;对于上述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槽的配合来实现限位的方案而言,支撑台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合盖键的运动方向的滑槽,合盖键纵向贯穿该滑槽,并沿着该滑槽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转轴与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转轴与安装座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又使得转轴与安装座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封盖所述手柄座的手柄盖,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座顶部的容置腔内。
手柄包括手柄座和手柄盖,手柄座的顶部设有容置腔,将安装座安装在容置腔内,能够将安装座及其与壶盖拨动部的装配结构隐藏在手柄内,从而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美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手柄座上设有连接柱,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固定相连,使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手柄座上。
安装座上还设有连接孔,手柄座上设有连接柱,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安装座固定在手柄座上,保证了安装座与手柄座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拨动部靠近所述壶盖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和/或,所述拨动部远离所述壶盖的一端向上翘起。
使拨动部靠近壶盖的一端套设在转轴上,能够增加拨动部尾部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在开盖扭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拨动部远离壶盖的一端向上翘起,增加了拨动部尾端的厚度和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壶盖尾端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用户手指与拨动部的接触面,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上设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底部与位于所述壶体底部的温控器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嵌入所述蒸汽管顶部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管相连通。
安装座上的连通孔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水壶(去掉手柄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水壶合盖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水壶开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电水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电水壶按下合盖键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电水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壶盖,11拨动部,111轴孔,112限位孔,113限位凹槽,20壶体,30手柄,32手柄座,321容置腔,322连接柱,40安装座,41安装槽,42转轴,421第一段,422第二段,423插接孔,43支撑台,431滑槽,44插孔,45连接孔,46定位柱,461连通孔,50扭簧,51固定臂,52活动臂,60蒸汽管,70合盖键,71限位柱,72按压杆,73连接杆,74凸柱,80弹簧;
其中,图4中的平行箭头表示开盖时的驱动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以电水壶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20、手柄30、壶盖10、合盖键70和弹性锁合件。
具体地,壶体20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30设置在壶体20的侧部,手柄30的顶部设有能够拆卸的安装座40;壶盖10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11,拨动部11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42与安装座40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壶盖10绕转轴42在壶盖10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容纳腔的开口端;合盖键70活动安装在手柄30的顶部,合盖键70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能够在壶盖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止抵拨动部11,以限制壶盖10反向旋转盖合,合盖键70被驱动时,能够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11的止抵;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之间,能够在合盖键70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11的止抵时,带动壶盖10反向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10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合盖键70上设有限位部,能够止抵拨动部11以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10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20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10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此外,安装座40可拆卸地设置在手柄30的顶部(比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手柄30的顶部),则当安装座40损坏时可以仅更换安装座40而无需更换整个手柄30,也便于根据不同种类的液体加热容器合理设计安装座40的尺寸和具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合盖状态下,弹性锁合件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开盖时,持续拨动壶盖10尾端(即拨动部11),拨动部11绕转轴42转动,带动壶盖10缓缓打开,如图4所示;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弹性锁合件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当壶盖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合盖键70上的限位部止抵拨动部11,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避免了壶盖10在弹性锁合件的带动下反向旋转盖合,则用户无需抵着拨动部11即可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合盖时,驱动合盖键70,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11的止抵作用,则弹性锁合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并带动壶盖10反向旋转,直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由于转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故而壶盖10沿水平方向旋转,从而实现了壶盖10的侧向打开;而限位部与拨动部11相配合,能够维持壶盖10的开盖状态,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壶盖10能够自动关闭,而无需用户手动将壶盖10拨转回位,因此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壶盖10的打开和关闭只需用户控制住拨动部11和合盖键70即可,而拨动部11和合盖键70可以由用户单手控制,因而用户单手即可实现壶盖10的打开和关闭,给用户带来便利。
比如:当用户拿起水壶去接水时,手机来电话,用户一只手即可操作电水壶完成打开壶盖10接水并关闭壶盖10的动作,而另一只手可以用来操作电话,两不耽误;当用户拿起水壶去饮水机接水时,壶盖10向侧方打开,饮水机接水区域高度能够装下开壶盖10后的电水壶,直接接水,非常方便;接完水后,驱动合盖键70即可实现一键关盖。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壶盖1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如包括上盖、内盖和下盖三层结构的组件等。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述合盖键70、限位部的具体结构及其装配结构。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1所示)
限位部为限位柱71,如图3、图6、图8和图10所示,拨动部11的底部设有与限位柱7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113,且合盖键70能够相对拨动部11弹性上下运动;其中,壶盖10打开至预设角度时,合盖键70向上运动,使限位柱71插入限位凹槽113中,如图5和图6所示,以限制壶盖10反向旋转盖合;合盖键70向下运动时,带动限位柱71脱出限位凹槽113,如图7和图8所示,以解除限位部对拨动部11的止抵,使壶盖10反向旋转盖合。
其中,合盖键70为刚性件,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件,如图9和图10所示,弹性件的上端与合盖键70相抵靠,如图3、图6和图8所示,以使合盖键70能够相对拨动部11弹性上下运动。
合盖键70上设有限位柱71,拨动部11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113,且合盖键70能够相对拨动部11弹性上下运动,则合盖状态下,拨动部11的下表面抵住限位柱71的上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限制了合盖键70及限位柱71向上运动;驱动拨动部11旋转,拨动部11带动壶盖10旋转打开,同时拨动部11底部的限位凹槽113也相对限位柱71旋转;当壶盖10旋转至预设角度时,拨动部11底部的限位凹槽113旋转至限位柱71的正上方,解除了拨动部11下表面对限位柱71的止抵,合盖键70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限位柱71向上运动至插入限位凹槽113中,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限制了壶盖1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保证了壶盖10能够稳稳地保持开盖状态;合盖时,驱动合盖键70,使其向下运动,则合盖键70带动限位柱71脱出限位凹槽113,如图7和图8所示,在弹性锁合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壶盖10自动旋转盖合。
合盖键70为刚性件,即合盖键70本身不发生弹性变形,没有弹力;通过设置额外的弹性件来为其提供弹力,弹性件的上端与合盖键70相抵靠,则合盖键70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性件,弹性件即可为其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额外的弹性件,而是由合盖键70自身来提供弹力。比如:合盖键70的局部为弹性体,弹性体抵靠在安装座40或手柄30上,则驱动合盖键70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性体,弹性体也能够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80,当然不局限于弹簧80,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件。
优选地,限位凹槽113的开口端设有倒角,以便于限位柱71快速插入。
进一步地,安装座40上还设有与合盖键70相适配的导向部,以使合盖键70能够相对安装座40做往复直线运动。
安装座40上设有导向部,导向部对合盖键70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合盖键70与安装座40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合盖键70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431,合盖键70的局部插入滑槽431中,使得合盖键70只能沿滑槽431的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如图3、图6、图8和图11所示;或者,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的滑轨,合盖键70的两侧边缘插入滑轨中,使得合盖键70只能沿滑轨往复直线运动;或者,导向部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柱,导向柱插入合盖键70上的孔或槽中,也使得合盖键70只能沿导向柱的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当然,导向部与合盖键70的配合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转轴42内设有纵向贯穿拨动部11的插接孔423,如图3、图6、图8和图11所示,合盖键70包括限位在插接孔423内并与限位柱71相连的按压部,按压部至少能够在限位柱71插入限位凹槽113中时凸出于插接孔423,如图6所示,按压按压部,按压部带动限位柱71脱出限位凹槽113,如图8所示。
其中,按压部为按压杆72,其下端通过连接杆73与限位柱71的下端相连,连接杆73的下侧连接有凸柱74,如图3、图6、图8和图10所示,弹性件套设在凸柱74上,且其上端与连接杆73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40或手柄30相抵靠。
转轴42内设有插接孔423,合盖键70的按压部插入插接孔423中,由于转轴42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合盖键70不会因壶盖10的旋转而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合盖键70上的限位部与拨动部11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使得合盖键70的顶部能够凸出于壶盖10,保证了用户能够操作合盖键70,通过按压按压部即可完成对合盖键70的驱动,且按压操作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按压部为按压杆72,其下端通过连接杆73与限位柱71相连,则按压部、连接杆73与限位柱71相连形成了U形结构,如图10所示,只不过按压杆72的顶端高于限位柱71的顶端,以保证其顶部能够凸出于插接孔423;连接杆73的下端连接有凸柱74,弹性件套设在凸柱74上,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不会发生倾斜或移位,进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弹性件的上端与连接杆73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40(合盖键70的下端没有贯穿安装座40时)或手柄30(合盖键70的下端贯穿了安装座40)相抵靠,保证了弹性件能够使合盖键70相对拨动部11弹性上下运动。
优选地,弹性件的上部套设在凸柱74上,这样无需在手柄30或安装座40上额外开设孔或槽之类的结构,即可保证合盖键70能够自由地上下运动,而不会在向下运动时与手柄30或安装座40发生干涉。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手柄30上设有避让孔,合盖键70包括纵向贯穿避让孔并与限位柱71相连的拉伸部,下拉拉伸部,拉伸部带动限位柱71脱出限位凹槽113。
其中,拉伸部为拉伸杆,其上端与限位柱71的下端相连,拉伸杆与限位柱71之间还设有抵靠部,弹性件套设在拉伸杆上,且其上端与抵靠部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40或手柄30相抵靠。
手柄30上设有避让孔,合盖键70的拉伸部纵向贯穿避让孔,由于手柄30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了合盖键70不会因壶盖10的旋转而发生移位,进而保证了合盖键70上的限位部与拨动部11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使得合盖键70的底部能够凸出于壶盖10,保证了用户能够操作合盖键70,通过下拉拉伸部即可完成对合盖键70的驱动,也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拉伸部为拉伸杆,其上端与限位柱71相连,则拉伸杆与限位柱71相连形成了竖直的“一”字形结构,只不过二者的横截面及长度等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拉伸部与限位柱71之间还设有抵靠部,弹性件套设在拉伸杆上,对弹性件起到了较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不会发生倾斜或移位,进而提高了弹性件的使用可靠性;弹性件的上端与连接杆73相抵靠,其下端与安装座40(合盖键70的下端没有贯穿安装座40时)或手柄30(合盖键70的下端贯穿了安装座40)相抵靠,保证了弹性件能够使合盖键70相对拨动部11弹性上下运动。
可选地,抵靠部为横向延伸的杆状结构。
可选地,抵靠部为凸出于限位柱71和拉伸杆的板状结构。
可选地,限位柱71的直径大于拉伸杆的直径,使限位柱71与拉伸杆之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形成抵靠部。
抵靠部可以为横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则拉伸杆、限位柱71和抵靠部相连形成了类似十字架的结构,当然抵靠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或者,抵靠部为凸出于限位柱71和拉伸杆的板状结构,则抵靠部周向环绕限位柱71和拉伸杆,能够对弹性件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或者,抵靠部为限位柱71与拉伸杆之间形成的台阶面,这样既保证了对弹性件的良好限位,又简化了合盖键70的结构。当然,抵靠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几种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合盖键70还包括与拉伸部的下端相连的手持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
拉伸部的下端还连接有手持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便于用户手指施力操作。比如:手持部可以呈圆环状、或像伞把手一样的钩状或水平杆状或向下弯曲的杆状等,则用户食指或其他手指钩着手持部向下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实施例三(图中未示出)
拨动部11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拨动部11的下方设有旋转轴,限位部为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卡位板,卡位板的上部能够与限位凸起的侧面相抵靠,卡位板的下部与合盖键70相连,且安装座40上还设有与卡位板的上部相配合的止抵部;其中,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卡位板的上部被限位凸起抵压而向下转动,并在限位凸起的端部越过时向上转动至抵靠在止抵部上,以止抵限位凸起的侧面;合盖键70被触发时,带动卡位板转动,使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至越过限位凸起的端部,以解除卡位板对限位凸起的止抵作用。
限位部为卡位板,卡位板套设在旋转轴上,保证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拨动部11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凸起,卡位板的上部能够与限位凸起的侧面相抵靠,以限制拨动部11旋转,起到止抵作用;卡位板的下部与合盖键70相连,保证了合盖键70能够带动卡位板运动,以解除对拨动部11的止抵作用,使壶盖10自动旋转盖合。
具体过程如下: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限位凸起的侧面会扫到卡位板的上部,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同时卡位板的下部会向上转动;当限位凸起的端部越过卡位板时,松开拨动部11,受弹性锁合件的影响,拨动部11有反向旋转的趋势,则限位凸起的另一侧面会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上转动,直至卡位板的上部抵靠在止抵部上而不能继续转动,则限位凸起的侧面受到卡位板的止抵作用也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壶盖10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10反向扣合,使得壶盖10能够自主保持在开盖状态;当关闭壶盖10时,触发合盖键70,使合盖键70带动卡位板的下部向上转动,则卡位板的上部会向下转动,与限位凸起发生摩擦和相对运动,直至越过限位凸起的端部,此时卡位板的上部运动至限位凸起的下方,对限位凸起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10即可在弹性锁合件的作用下旋转至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端。
优选地,旋转轴安装在手柄30上,并位于安装座40的下方,卡位板纵向贯穿安装座40底部的通孔。
将旋转轴设置在安装座40的下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这样能够减小关盖动作时卡位板下部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小关盖动作时合盖键70的运动幅度,即用户轻轻触发一下合盖键70,即可解除卡位板对壶盖10尾端的止抵作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卡位板上设有凸出部,凸出部套设在旋转轴上。由于在开盖的过程中卡位板的上部只能向下转动,故而凸出部必然位于卡位板背离其上部(在开盖过程中)旋转方向的一侧(否则卡位板的上部会先向上转动至最高点再向下转动,这样会与拨动部11相干涉而无法转动),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止抵部为通孔的内壁面。
安装座40底部通孔的内壁面即为止抵部,即卡位板的上部直接抵靠在通孔的内壁面上,实现对连接部上表面的止抵作用,止抵作用可靠,且简化了安装座40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40上额外设置用来止抵卡位板的结构。
进一步地,合盖键70位于卡位板的下方,手柄30上设有避让孔,合盖键70穿过避让孔与卡位板的下部相连。
合盖键70位于卡位板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32上的避让孔与卡位板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70位于壶体20与手柄30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30时,可以用大拇指驱动拨动部11,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70,非常方便;同时,卡位板与合盖键70上下布置,形成了简单的杠杆结构,构思巧妙,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70设置在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卡位板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弹性锁合件为扭簧50,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如图3、图6、图8、图9和图11所示,扭簧50包括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固定臂51限位在安装座40上,活动臂52限位在拨动部11上。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50,扭簧50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10施加相对较大的合盖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盖合在壶体20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50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对扭簧50的主体部分进行了有效的限位,保证了开盖和合盖过程中,扭簧50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50和壶盖10共用一个转轴42,简化了液体加热容器的开盖结构。当然,扭簧50和壶盖10也可以不共用一个转轴42,而是分开设置。
扭簧50的活动臂52限位在拨动部11上,固定臂51限位在安装座40上,在开盖和合盖的过程中,拨动部11相对安装座40转动,使得扭簧50的活动臂52也相对固定臂51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保证了壶盖10在转动打开和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50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50,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80、拉伸弹簧80、弹片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稳稳盖合在壶体20上,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安装座40上设有插孔44或插槽,固定臂51插入插孔44或插槽内,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拨动部11上设有限位孔112或限位槽,活动臂52插入限位孔112或限位槽内,如图3、图6和图8所示。
将固定臂51插入安装座40上的插孔44或插槽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51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40的情况发生,则扭簧50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52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52插在拨动部11上的限位孔112或限位槽内,因而能够与壶盖10尾端(即拨动部11)保持同步运动而不会脱离拨动部11,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10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50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并保证了壶盖10双向打开时均能够自动复位。
可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3、图6和图8所示。
进一步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图6和图8所示。
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11和安装座40上分别设置沿竖直方向的限位孔112和插孔44,即可对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50的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同时,也实现了壶盖10的双向打开及双向打开均能够自动复位;此外,活动臂52可以插入拨动部11较深的部位处,更容易带动壶盖10复位。
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壶盖10所在的平面与壶体20之间没有干涉,故而壶盖10可以向两个方向(向左或向右)自由旋转,且打开方向和打开角度完全由用户决定,即实现了壶盖10的双向打开,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考虑到扭簧50的旋转幅度及用户的实际操作,当限位部与拨动部11只有唯一的配合方式时,壶盖10一般单向旋转较为方便,比如正向旋转90°即可被限位部限位,否则需反向旋转270°才可以,较为不便,且可能导致扭簧50失效;而在这种情况下,反向旋转打开时用户用手抵住拨动部11即可维持开盖状态,松开拨动部11壶盖10即可自动复位。当然,限位部和/或拨动部11上与限位部相配合的结构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比如拨动部11的底部设有两个限位槽),则无论壶盖10沿哪个方向打开,均能够自主维持开盖状态,且驱动合盖键70后均能够实现自动复位。
优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便于实现扭簧50的双向扭转,使得活动臂52无论相对固定臂51向哪个方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角位移都不会过大,这样无论壶盖10向哪个方向旋转,扭簧50都能够产生合适大小的扭矩以保证壶盖10能够自动复位,且不会发生弹性失效。优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位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上,以尽可能保证产品的结构和受力对称。
当然,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相平行,但二者与扭簧50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比如15°、30°、45°、90°等),同样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与扭簧50中心轴线形成的两个平面的角平分面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共面。
可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相平行。
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则在拨动部11的下表面和安装座40上分别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和插槽,即可对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进行有效的限位,并保证了扭簧50的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同时,也实现了壶盖10的双向打开及双向打开均能够自动复位。
优选地,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相平行,也便于实现扭簧50的双向扭转,使得活动臂52无论相对固定臂51向哪个方向运动,二者之间的角位移都不会过大,这样无论壶盖10向哪个方向旋转,扭簧50都能够产生合适大小的扭矩以保证壶盖10能够自动复位,且不会发生弹性失效。优选地,扭簧50中心轴线位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上,而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距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的距离相等,以尽可能保证产品的结构和受力对称。
当然,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比如15°、30°、45°、90°等,同样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固定臂51与活动臂52的角平分面与液体加热容器的中垂面共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轴42包括第一段421和位于第一段421下方的第二段422,第一段421的直径小于第二段422的直径,拨动部11套设在第一段421上,扭簧50套设在第二段422上,如图3、图6、图8和图11所示。
将转轴42分为上下两部分,且下部的直径大于上部的直径,使得扭簧50相对较粗,从而增加了扭簧50的扭矩,降低了扭簧50扭转失效的概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50的使用可靠性;且对于扭簧50的固定臂51和活动臂52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实施例而言,这样还能够使活动臂52与转轴42的第一段42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二者能够分离开来,而不会因相距过近导致安装困难或者发生摩擦等情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40上,拨动部11上设有轴孔111,如图3、图6、图8和图11所示,转轴42插入轴孔111内,使拨动部11能够相对安装座40转动。
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安装座40上,上部插入拨动部11的轴孔111中,且转轴42与轴孔111间隙配合,实现了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的可转动连接,非常方便;安装时,将拨动部11套设在转轴42上,再盖上即可;当然,当扭簧50也套设在转轴42上时,先将扭簧50套设在转轴42上,再将拨动部11套设在转轴42上,并保证扭簧50的活动臂52和固定臂51安装到位。
当然,也可以将转轴42的顶部固定在拨动部11上,在安装座40上设置轴孔111,将转轴42的底部插入轴孔111中,并与轴孔111间隙配合,同样能够实现拨动部11与安装座40的可转动连接,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座40内设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内设有支撑台43,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43上,如图3、图6、图8和图11所示。
安装座40内设有安装槽41,安装槽41内设有支撑台43,将转轴42的底部固定在支撑台43上,能够缩短转轴42的长度,进而提高转轴42的强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用于安装固定臂51的限位孔112或限位槽也开设在支撑台43上;对于上述通过限位柱71和限位槽的配合来实现限位的方案而言,支撑台43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合盖键70的运动方向的滑槽431,合盖键70纵向贯穿该滑槽431,并沿着该滑槽431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轴42与安装座40为一体式结构。
转轴42与安装座40为一体式结构,既提高了转轴42与安装座4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转轴42的使用可靠性;又使得转轴42与安装座40能够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柄30包括手柄座32和封盖手柄座32的,安装座40设置在手柄座32顶部的容置腔321内,如图1至图9所示。
手柄30包括手柄座32和,手柄座32的顶部设有容置腔321,将安装座40安装在容置腔321内,能够将安装座40及其与壶盖10拨动部11的装配结构隐藏在手柄30内,从而既起到了保护作用,又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美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座40上设有连接孔45,如图11所示,手柄座32上设有连接柱322,如图9所示,连接件穿过连接孔45与连接柱322固定相连,使安装座40固定在手柄座32上。
安装座40上还设有连接孔45,手柄座32上设有连接柱322,连接件穿过连接孔45将安装座40固定在手柄座32上,保证了安装座40与手柄座32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40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45,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3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拨动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套设在转轴42上,如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
使拨动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套设在转轴42上,能够增加拨动部11尾部与转轴42之间的距离,在开盖扭矩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户施加的开盖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拨动部11远离壶盖10的一端向上翘起,如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
拨动部11远离壶盖10的一端向上翘起,增加了拨动部11尾端的厚度和长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壶盖10尾端与转轴42之间的距离,并增加了用户手指与拨动部11的接触面,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柄30上设有蒸汽管60,蒸汽管60的底部与位于壶体20底部的温控器连通,安装座40上设有嵌入蒸汽管60顶部的定位柱46,定位柱46内设有连通孔461,连通孔461的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连通孔461的另一端与蒸汽管60相连通,如图3所示。
安装座40上的连通孔461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60,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其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壶盖能够向侧方打开,从而降低了液体加热容器开盖后的高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向上方开盖导致电水壶等液体加热容器高度过高而带来不便的问题;且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能够止抵拨动部以维持壶盖的开盖状态,而无需用户手动维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锁合件使得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自动合盖,从而既保证了壶盖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稳稳地盖合在壶体上而不会随意发生偏转,又实现了壶盖的半自动控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
手柄,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侧部,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能够拆卸的安装座;
壶盖,所述壶盖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通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壶盖绕所述转轴在所述壶盖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以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合盖键,活动安装在所述手柄的顶部,所述合盖键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在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止抵所述拨动部,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所述合盖键被驱动时,能够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
弹性锁合件,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能够在所述合盖键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时,带动所述壶盖反向旋转至盖合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柱,所述拨动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所述手柄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包括纵向贯穿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限位柱相连的拉伸部,下拉所述拉伸部,所述拉伸部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
其中,所述壶盖打开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合盖键向上运动,使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所述合盖键向下运动时,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以解除所述限位部对所述拨动部的止抵,使所述壶盖反向旋转盖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盖键为刚性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合盖键相抵靠,以使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拨动部弹性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合盖键相适配的导向部,以使所述合盖键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做往复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内设有纵向贯穿所述拨动部的插接孔,所述合盖键包括限位在所述插接孔内并与所述限位柱相连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至少能够在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时凸出于所述插接孔,按压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带动所述限位柱脱出所述限位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为按压杆,其下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下侧连接有凸柱,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柱上,且其上端与所述连接杆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手柄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部为拉伸杆,其上端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相连,所述拉伸杆与所述限位柱之间还设有抵靠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拉伸杆上,且其上端与所述抵靠部相抵靠,其下端与所述安装座或所述手柄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部为横向延伸的杆状结构;或,所述抵靠部为凸出于所述限位柱和所述拉伸杆的板状结构;或,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拉伸杆的直径,使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拉伸杆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所述抵靠部;和/或
所述合盖键还包括与所述拉伸部的下端相连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动部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拨动部的下方设有旋转轴,所述限位部为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卡位板,所述卡位板的上部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侧面相抵靠,所述卡位板的下部与所述合盖键相连,且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卡位板的上部相配合的止抵部;
其中,在所述壶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卡位板的上部被所述限位凸起抵压而向下转动,并在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越过时向上转动至抵靠在所述止抵部上,以止抵所述限位凸起的侧面;所述合盖键被触发时,带动所述卡位板转动,使所述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至越过所述限位凸起的端部,以解除所述卡位板对所述限位凸起的止抵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所述卡位板纵向贯穿所述安装座底部的通孔;和/或
所述合盖键位于所述卡位板的下方,所述手柄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卡位板的下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固定臂限位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活动臂限位在所述拨动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插孔或插槽,所述固定臂插入所述插孔或所述插槽内;和/或
所述拨动部上设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活动臂插入所述限位孔或所述限位槽内;和/或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段和位于所述第一段下方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拨动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段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拨动部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内,使所述拨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支撑台,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和/或
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封盖所述手柄座的手柄盖,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手柄座顶部的容置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3375.9A CN109077609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液体加热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43375.9A CN109077609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液体加热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77609A CN109077609A (zh) | 2018-12-25 |
CN109077609B true CN109077609B (zh) | 2020-07-14 |
Family
ID=6483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43375.9A Active CN109077609B (zh) | 2017-06-13 | 2017-06-13 | 液体加热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7760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66545B1 (fr) * | 2004-02-20 | 2006-04-14 | Seb Sa | Couvercle de fermeture d'un recipient d'appareil electromenager de preparation culinaire de type blender |
CN2936065Y (zh) * | 2006-08-11 | 2007-08-22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电热水壶 |
CN201290594Y (zh) * | 2008-11-05 | 2009-08-19 | 李建弟 | 带旋转式壶盖的电热水壶 |
CN101931063A (zh) * | 2009-06-22 | 2010-12-2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池盖结构 |
-
2017
- 2017-06-13 CN CN201710443375.9A patent/CN1090776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77609A (zh) | 2018-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24065Y1 (ko) | 착탈식 조리용기 손잡이 | |
CN107468098B (zh) |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开关的食物搅拌杯及搅拌机 | |
US20150037480A1 (en) | Food Processor with Locking Bail Handle | |
CN106820957A (zh) | 一种排气装置和压力锅锅盖以及压力锅 | |
JP5970616B2 (ja) | 調理容器用着脱式取っ手 | |
EP2005867A1 (en) | Kitchen apparatus, stabilizer and arm assembly | |
KR101449698B1 (ko) | 가정용 수동식 쌀 세척장치 | |
CN109077611B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09077609B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09077608B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KR20100030481A (ko) | 조리용기 | |
CN206612605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KR101165816B1 (ko) | 조리용기 | |
CN206745181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09077610B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KR200456901Y1 (ko) | 접이식 주방용기 손잡이의 구조 | |
CN207492611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109990555A (zh) | 一种冰箱储物盒及冰箱 | |
CN107536467B (zh) | 电热水壶 | |
CN207604805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KR102141250B1 (ko) | 접이용 뚜껑 손잡이 | |
CN206612606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7604803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7575016U (zh) | 微压锅 | |
CN219331296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