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953A - 基板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基板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953A
CN109068953A CN201780026065.5A CN201780026065A CN109068953A CN 109068953 A CN109068953 A CN 109068953A CN 201780026065 A CN201780026065 A CN 201780026065A CN 109068953 A CN109068953 A CN 109068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plate
limi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0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953B (zh
Inventor
荒川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68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基板的安装构造具有在正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基板、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装卸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基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部分的板状部件。所述板状部件具有:姿势限制部,其通过向所述第一基板侧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限制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姿势;以及位置限制部,其通过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所配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基板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板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US2014/0187060A1中公开了在操作部的内部具备基板的连接构造(安装构造)的内窥镜。在操作部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配置在收纳壳体(板状部件)的内部,该第二基板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分别设置有电路和连接器。通过使这些连接器彼此连结而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电连接。
发明内容
例如在像US2014/0187060A1这样的基板的安装构造中,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拆卸方向被规定为一个方向。如果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从第一基板拆卸第二基板,则可能会对连接器施加负荷。因此,在收纳壳体(板状部件)上安装有防止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拆卸第二基板的限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限制第二基板的拆卸方向的结构中使用了与第一基板和收纳壳体不同的其他部件,从而增加了部件数量,并增加了组装时的工序和成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基板的安装构造,该基板的安装构造能够将第二基板相对于第一基板的拆卸方向限制在规定的方向,并且不需要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够形成。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具有:第一基板,其形成为平板状;第一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第二基板,其形成为平板状;第二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而使所述第二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板状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地延伸设置,并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的至少一部分;姿势限制部,其通过朝向所述第一基板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限制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姿势;以及位置限制部,其通过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所配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内部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基板安装于第一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基板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和屏蔽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和屏蔽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屏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用手指按压第二基板从而将其安装于第一基板的情况的概略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从第一基板拆卸第二基板的情况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1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1具备插入到管腔等的观察对象部位的插入部2。在插入部2的基端连接有操作部3。通用线缆4从操作部3的侧面延伸设置。在通用线缆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部5。操作部3与连接部5经由通用线缆4电连接。连接部5、通用线缆4、操作部3以及插入部2中内置有照明光学系统和观察光学系统,还内置有用于抽吸、送气、送水等的多个管。在连接部5的内部配置有后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6。
连接部5以可装卸的方式与具备光源装置和处理器等的外部设备(未图示)连接。由此,内窥镜1与外部设备经由连接部5电连接。而且,由外部设备向内窥镜1提供电力,并且/或者,电信号或光在外部设备与内窥镜1之间进行传输。
而且,操作部3具有对观察光学系统适当地进行操作的各种开关9。通过将内窥镜1与外部设备电连接,能够通过对开关9中的1个进行操作而适当地控制观察光学系统。此外,也优选内窥镜1与外部设备经由连接部5进行光学连接。
连接部5具有长度轴C。在这里,将沿着长度轴C的方向以及与长度轴C大致平行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且,将长度方向的一侧作为前端侧(图1的箭头C1侧),将前端侧的相反侧作为基端侧(图1的箭头C2侧)。
图2是示出连接部5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连接部5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部件28。在连接部件28的基端侧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连接器壳体23。在连接器壳体23的基端侧,沿着长度方向固定有管状的连接器罩24。在连接器罩24的基端部连接有通用线缆4的一端(相对于操作部3的远位端)。
连接部件28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光导接头26和送气接头27。在光导接头26处,从外部设备(光源)提供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向观察对象照射的光。而且,在送气接头27处,从外部设备提供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进行送气的气体。在这里,对在连接部件28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光导接头26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在照明光学系统在内窥镜1中具有LED等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不需要光导接头26。
图3是示出从图2所示的连接部5拆卸了连接器壳体23和连接器罩24的状态的图。如图3所示,主框架50被螺钉等(未图示)固定在连接部件28上。主框架50安装在连接部件28的基端侧。主框架50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例如由不锈钢材等金属材料形成。
在连接部件28上固定有第一基板85。第一基板85安装在连接部件28的基端侧。第一基板85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平板状的部件。第一基板85与主框架50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在第一基板85的正面上形成有电路。第一基板85与连接部件28连结。这时,第一基板85的连接器89(参见图6和图8)与连接部件28的未图示的连接器电连接。
第一基板85具备主面(正面)87。主面87是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朝向配置有主框架50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在主面87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80。第一连接器80形成为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长度方向的尺寸的细长形状。第一连接器80与第一基板85的电路电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设置在第二基板(固定连接器基板)91上的第二连接器9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连接器80。关于第二基板91和第二连接器90,将在后面叙述。
在连接部件28上安装有屏蔽壳体77。屏蔽壳体77固定于第一基板85,被用作针对第一基板85的电磁屏蔽件。屏蔽壳体77形成为与第一基板85大致平行。屏蔽壳体77通过对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平板(板状部件)进行加工而形成。屏蔽壳体77在多个固定部86处与第一基板85固定。屏蔽壳体77覆盖第一基板85的一部分。
图6和图7是示出第一基板85和屏蔽壳体77的图。在这里,将与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并且与第一基板85大致垂直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上下方向中的主面87所朝向的一侧作为上侧(图7的箭头Z1一侧),将与上方向相反的一侧作为下侧(图7的箭头Z2一侧)。而且,将与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并且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将宽度方向中的一侧作为右侧(图6的箭头W1一侧),将与右侧相反的一侧作为左侧(图6的箭头W2一侧)。
图4是示出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第二基板91的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基板91是正面为细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第二基板91经由第一连接器80和第二连接器9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基板85。在第二基板91上形成有电路。第二基板91具备在经由第一连接器80和第二连接器90安装于第一基板85时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对置的对置面92和朝向对置面92的相反侧的外表面93。对置面92的表面积小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的表面积。而且,第二基板91具备在安装于第一基板85时朝向前端侧的前端面94、朝向右侧的侧面95以及朝向左侧的侧面96。
如图5所示,第二基板91具备连接器配置部98和保持部99。连接器配置部98和保持部99沿着第二基板91的长度方向并列配置。在连接器配置部98中,在对置面9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90。第二连接器90形成为在与第二基板91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二基板9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长度方向的尺寸的细长形状。第二连接器90优选设置于对置面9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第二连接器90与第二基板91的电路电连接。第二连接器90以可装卸的方式与设置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上的第一连接器80连结。通过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的连结,第一基板85与第二基板91连结,并且第一基板85与第二基板91电连接。而且,适当地设定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的阴阳。
在保持部99上安装有电缆(信号线)97的一端。电缆(信号线)97的一端与第二基板91的电路电连接。电缆97的另一端通过通用线缆4的内部,例如与操作部3的开关9电连接。因此,第二基板91的电路与操作部3电连接。
如前所述,操作部3与第二基板91的电路电连接,第二基板91的电路与第一基板85的电路电连接。而且,第一基板85的电路与连接部件28电连接。因此,操作部3与连接部5的连接部件28电连接。由此,能够使连接于连接部5的外部设备与操作部3电连接。因此,根据操作部3的开关9的操作而适当地控制外部设备。
图8是示出第一基板85的图。图8示出了从图6所示的状态拆卸了屏蔽壳体77的状态。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器80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第一基板85的基端部形成有切口部88。切口部88从第一基板85的基端朝向前端侧沿着长度方向凹陷。切口部88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切口部88沿着长度方向位于比第一连接器80靠基端侧的位置。
在这里,第一连接器80和切口部88在第一基板85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但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器80和切口部88例如可以设置于相对于中央部稍微向右侧偏离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于相对于中央部稍微向左侧偏离的位置。
图9是示出屏蔽壳体77的图。如图9所示,屏蔽壳体77具备与第一基板85大致平行地延伸设置的主体部101。在主体部101的右侧,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向第一基板85侧(下侧)弯折屏蔽壳体77而形成有侧面部102。在主体部101的左侧,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向第一基板85侧(下侧)弯折屏蔽壳体77而形成有侧面部103。侧面部102、103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形成为大致垂直于主体部101。主体部101和侧面部102、103形成为一体。第一基板85配置于侧面部102、103之间,在固定部86处与屏蔽壳体77固定。
主体部101具备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对置的对置面104以及朝向对置面104的相反侧的外表面105。对置面104是朝向下侧的平面。外表面105是朝向上侧的平面,并形成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屏蔽壳体77与第一基板85之间配置有各种要素。因此,如图7所示,在屏蔽壳体77的对置面104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之间形成有适当的间隙。因此,屏蔽壳体77的对置面104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之间是分离的。在如图7中虚线所示的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屏蔽壳体77的主体部101的外表面105位于比第二基板91的外表面93靠上侧的位置。即,在第二连接器90安装在第一连接器80上的状态下,外表面93比外表面105靠近第一基板85,该外表面93在第二基板91上朝向与第一基板85对置的对置面92的相反侧,该外表面105在屏蔽壳体77上朝向与第一基板85对置的对置面104的相反侧。
主体部101具备从主体部101的基端朝向前端侧凹陷的切口部111。切口部111具备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前端侧缘部112以及从主体部101的基端朝向前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右侧缘部113和左侧缘部114。左侧缘部114的前端与前端侧缘部112的左端是连续的。如图6所示,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的一部分从切口部111向外部露出。
主体部101具备引导部121。引导部121设置于切口部111的基端侧。在引导部121中,切口部111的前端侧缘部112的一部分朝向前端侧凹陷。引导部121是朝向基端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的槽。切口部111和引导部121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切口部111的前端侧缘部112的一部分朝向基端侧开口。
主体部101具备限制部131。限制部131与屏蔽壳体77的主体部101形成为一体。限制部131配置在切口部111内。限制部131是通过切断形成屏蔽壳体77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或在该板状部件的一部分上形成缝并进行弯折而形成的。限制部131是通过使从切口部111的右侧缘部113的一部分向左侧延伸出的部分在弯折部130处弯折而形成的。限制部131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形成为朝向上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而且,限制部131配置于引导部121的基端侧。
限制部131具备底部132、第一侧壁133以及第二侧壁134。第一侧壁133从切口部111的弯折部130朝向下侧与主体部101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正交)。底部132是形成为与主体部101的对置面104以及外表面105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平面。底部132与第一侧壁133大致垂直,并从第一侧壁133的下端朝向左侧延伸设置。第二侧壁134从底部132的左端朝向上侧与底部132和主体部101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正交)。因此,底部132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侧壁133与第二侧壁134之间。在第一侧壁133与底部132之间的连续部分形成有角部135。而且,在第二侧壁134与底部132之间的连续部分形成有角部136。而且,限制部131的前端138位于比切口部111的前端侧缘部112靠基端侧的位置。
第一侧壁133是通过弯折从切口部111的右侧缘部133延伸出的部分而形成的。因此,在长度方向上的设置有限制部131的位置,从宽度方向的右侧朝向左侧依次连续地形成有主体部101、右侧缘部113、弯折部130、第一侧壁133、底部132、第二侧壁134。在各个连续部分,通过使一个部位与另一个部位大致垂直地弯折而形成为一体。
在这里,第一侧壁13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弯折部130到角部135的长度)、底部13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角部135、136之间的长度)以及第二侧壁13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角部136到第二侧壁134的上端137的长度)的合计长度形成为小于宽度方向上切口部111的弯折部130与左侧缘部114之间的长度。因此,在抻直弯折部130和角部135、136处的部位之间的弯折以使得主体部110、侧壁133、134以及底部132成为一块平板的情况下,形成限制部131的左端的上端137位于比左侧缘部114靠右侧的位置。因此,限制部131与左侧缘部114不接触。而且,如前所述,由于限制部131的前端138位于比切口部111的前端侧缘部112靠基端侧的位置,因此限制部131与前端侧缘部112不接触。因此,限制部131能够通过加工一块板状部件(平板)而与主体部110形成为一体。
如图7所示,在屏蔽壳体77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限制部131配置在第一基板85的切口部88内。这时,限制部131的底部132配置在比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4和图7所示,在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在限制部131处,在侧壁133、134之间配置有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这时,保持部99的对置面92与限制部131的底部132对置。而且,保持部99的侧面95与限制部131的第一侧壁133对置。并且,保持部99的侧面96与限制部131的第二侧壁134对置。即,在第二连接器90安装于第一连接器80的状态下,侧壁133、134具有与第二基板91的侧面95、96对置的一对壁面。而且,在宽度方向上,侧壁133、134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的宽度。
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的对置面92与限制部131的底部132之间是分离的。因此,第二基板91的对置面92与限制部131的底部132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中配置有配设于第二基板91的对置面92上的电缆97等。
引导部121具备在引导部121的前端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前端侧缘部122以及从前端侧缘部122朝向前端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弯折部123和弯折部124。
引导部121具备从弯折部123朝向左侧延伸的倾斜部125以及从弯折部124朝向右侧延伸的倾斜部126。倾斜部125、126相对于主体部101的外表面105倾斜。倾斜部125、126以在宽度方向上随着从弯折部123、124朝向中心而朝向下侧的状态平滑地倾斜。倾斜部125、126通过使屏蔽壳体77的主体部101的一部分在弯折部123、124处向下侧弯折而形成。
而且,弯折部123的前端与前端侧缘部122的右侧端部分离,弯折部124的前端与前端侧缘部122的左侧端部分离。因此,在对主体部101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弯折部123、124时,防止了前端侧缘部122的右侧端部以及左侧端部附近产生变形。
如图4和图7所示,在屏蔽壳体77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倾斜部125、126以从主体部101朝向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的状态倾斜。而且,倾斜部125、126形成为倾斜部125、126的下端127、128位于比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靠上侧的位置。
屏蔽壳体77在引导部121处朝向上侧和基端侧开口。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的一部分朝向上侧和基端侧从引导部121向外部露出。而且,设置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上的第一连接器80朝向上侧和基端侧从倾斜部125、126之间向外部露出。即,第一连接器80通过引导部121向外部露出。第一连接器80优选配设于图4所示的倾斜部125、126的下端127、128之间的中央部。
而且,在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在引导部121处,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配置在倾斜部125、126之间。这时,连接器配置部98的侧面95与引导部121的倾斜部125对置。而且,连接器配置部98的侧面96与引导部121的倾斜部126对置。即,在第二连接器90安装于第一连接器80的状态下,倾斜部125、126具有与第二基板91的侧面95、96对置的一对壁面。而且,在宽度方向上,倾斜部125的下端127与倾斜部126的下端128之间的距离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的宽度。而且,在宽度方向上,倾斜部125的下端127与倾斜部126的下端128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小于例如手指(例如,成年男性的通常大小的食指)的指肚。而且,在宽度方向上,弯折部123与弯折部124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大于手指(例如,食指)的指肚的宽度。
而且,在引导部121中,倾斜部125的长度(即,从弯折部123到下端127的长度)与倾斜部126的长度(即,从弯折部124到下端128的长度)的合计长度形成为小于弯折部123与弯折部124之间的距离。即,倾斜部125、126的延伸设置长度的合计长度小于弯折部123与弯折部124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抻直弯折部123和弯折部124处的部位之间的弯折以使得主体部101和倾斜部125、126成为一块平板的情况下,倾斜部125的下端127与倾斜部126的下端128对置但不接触。因此,引导部121能够通过加工一块平板从而与主体部110形成为一体。
如前所述,在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在屏蔽壳体77的限制部131中配置有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在设置于限制部131的前端侧的引导部121中配置有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因此,在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的状态下,保持部99位于第二基板91的基端部,连接器配置部98位于第二基板91的前端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制造连接部5时,将连接器壳体23安装于连接部件28,由连接部件28和连接器壳体23形成连接部5的外部封装。并且,将安装有主框架50和屏蔽壳体77的第一基板85固定于连接部件28。然后,将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
图10是示出将第二基板91向第一基板85安装的情况的图。在将第二基板91向第一基板85安装时,工作人员对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进行保持,并将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从连接部5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沿着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105插入。然后,将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和第二连接器90配置在第一基板85的第一连接器80上,使用手指(例如,食指)F的指肚朝向第一基板85将连接器配置部98的外表面93向下侧按压。由此,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连结。在这里,第二基板91相对于连接部5和第一基板85是非常小的部件。因此,难以了解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安装位置,从而难以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屏蔽壳体77上设置有引导部121。第一连接器80在引导部121处从屏蔽壳体77向上侧和前端侧露出。因此,工作人员能够视觉确认第一连接器80相对于屏蔽壳体77和第一基板85的位置。即,通过在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105在供第二基板91安装的位置开口,工作人员能够视觉确认安装第二基板91的位置。由此,容易将第二基板91安装于第一基板85。
而且,倾斜部125与倾斜部126的间隔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的宽度。因此,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在倾斜部125与倾斜部126之间配置第二基板91的前端部而将第二连接器9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80配置在适当的位置。由此,限制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姿势,从而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而且,第一连接器80在倾斜部125和倾斜部126之间的中央部与倾斜部125和倾斜部126分离地配置,第二连接器90配设于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因此,通过将第二基板91配置在倾斜部125与倾斜部126之间的中央部,能够容易地将第二连接部9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80。而且,将设置于第二基板91上的第二连接器90与设置于第一基板85上的第一连接器80电连接,并且将第二基板91适当地安装于第一基板85。
引导部121通过将屏蔽壳体77的一部分向第一基板85侧弯折而形成,是限制向第一连接器80安装第二连接器90时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姿势的姿势限制部。在向第一连接器80安装第二连接器90时,引导部121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引导至适当的位置。
为了将第二连接器90准确地配置到相对于第一连接器80的安装位置上,优选使第二基板91的侧面95、96与引导部121所形成的开口缘部(下端127、128)之间的距离形成得较小。即,优选使引导部121的开口缘部的宽度形成为比第二基板91的宽度大并且尽可能地小。但是,工作人员必须从第二基板91配置在第一基板85上的状态将第二基板91的外表面93压入到比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105靠下侧的位置。这时,在引导部121的开口缘部的宽度形成得较小的状态下,有时无法通过手指F抵接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105而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充分地按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121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延伸的倾斜部125、126。而且,倾斜部125、126的下端127、128彼此在宽度方向上离开,并且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主面87向上侧离开,从而形成宽度方向上的引导部121的开口缘部。因此,工作人员在将第二基板91的外表面93向第一基板85侧按入时,手指F与一对倾斜部125、126抵接。工作人员的手指F向下侧按压而使倾斜部125、126与手指F和第二基板91的移动一起,相对于屏蔽壳体77的外表面105朝向下侧弹性变形而弯曲。这样,通过在引导部121的开口缘部设置能够朝向第一基板85弯曲的倾斜部125、126而成为能够通过手指F按压倾斜部125、126而将第二基板91压入到相对于第一基板85适当的安装位置的结构。
而且,倾斜部125、126在弯折部123、124处从主体部101平滑地倾斜。因此,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指F接触弯折部123、124而防止了工作人员将手指勾挂在弯折部123、124上。
因此,通过设置具有倾斜部125、126的引导部121,工作人员能够将第二基板91准确地配置在第一基板85的安装位置,并且能够将第二基板91压入到配置在屏蔽壳体77内的第一基板85。
此外,在工作人员的手指F向下侧按压的状态解除时,引导部121的倾斜部125、126通过弹性变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且,例如在更换或修理部件时,有时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图11是示出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的情况的图。工作人员从基端侧用手指或保持器具等夹住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而进行保持,并相对于第一基板85向上侧抬起保持部99。然后,使保持部99以连接器80、90之间的连结部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基板85旋转。由此,解除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之间的连结,并且从第一基板85拆下第二基板91。在这里,在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的连结构造中设定有规定的拆卸方向。推荐通过使第二基板91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图11的箭头T1方向)相对于第一基板85移动而相对于第一基板85进行拆卸。在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例如,图4的箭头R1、R2方向)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连接器80、90施加意外的负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配置在屏蔽壳体77的引导部121的一对端部127、128之间。这时,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配置在倾斜部125、126之间。如前所述,在宽度方向上,在倾斜部125与倾斜部126之间形成有端部127、128,端部127、128之间的宽度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的宽度且小于手指的指肚的宽度。因此,工作人员无法将手指插入到形成于第二基板91与倾斜部125之间的空间以及形成于第二基板91与倾斜部126之间的空间。因此,工作人员无法通过将手指插入到引导部121与第二基板91的连接器配置部98之间的空间而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
而且,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在屏蔽壳体77的限制部131处配置于侧壁133、134之间。因此,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位置被侧壁133和侧壁134限制。即,限制部131是在第二连接器90安装于第一连接器80的状态下限制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配置位置的位置限制部。
而且,如前所述,在宽度方向上,侧壁133与侧壁134的间隔形成为稍微大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的宽度。因此,工作人员无法将手指插入到形成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与侧壁133之间的空间以及形成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与侧壁134之间的空间。因此,工作人员无法通过将手指插入到限制部131的侧壁133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之间的间隙以及限制部131的侧壁134与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之间的间隙而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因此,工作人员仅能通过将手指从基端侧插入到限制部131中而对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进行保持。
而且,在工作人员以对第二基板91的保持部99进行保持的状态使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沿横向旋转方向(图4的箭头R1、R2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对第二基板91进行保持的手指与侧壁133、134或底部132抵接。因此,能够限制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沿横向旋转方向移动。由此,工作人员无法通过使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沿横向旋转方向旋转而从第一基板85拆卸第二基板91。即,限制部131限制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沿规定的拆卸方向(图11的箭头T1方向)之外的方向(图4的箭头R1、R2方向)移动。通过防止相对于第一基板85沿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拆卸第二基板91,从而将第二基板91的拆卸方向仅限制为规定的方向。由此,能够安全地拆卸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的连结,并防止了向连接器80、90施加意外的负荷。
即,在从第一连接器80拆卸第二连接器90时,限制部131将第二基板91相对于第一基板85的移动方向(拆卸方向)限定为规定的方向(箭头T1方向)。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21和限制部131能够通过弯折屏蔽壳体77的主体部101而形成。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基板的安装构造6:不增加部件数量,容易安装第二基板91,并且防止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拆卸第二基板91。因此,由于防止沿着规定的拆卸方向之外的方向拆卸第二基板91,因此与在屏蔽壳体77上安装其他限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部件数量的减少来抑制成本的增加以及组装作业的复杂化等。
此外,屏蔽壳体77的限制部131的侧壁133、134可以不与主体部110垂直,也可以相对于主体部110倾斜。而且,底部132和侧壁133、134也可以是曲面。
而且,限制部131也可以通过将从切口部111的左侧缘部114的一部分朝向右侧延伸的部分弯折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限制部131也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在引导部121的基端侧。
而且,限制部131也可以仅由第一侧壁133和第二侧壁134形成,该第一侧壁133通过弯折从切口部111的右侧缘部113延伸的部分而形成,该第二侧壁134通过弯折从切口部111的左侧缘部114延伸的部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形成底部13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作为一对壁面的第一侧壁133和第二侧壁134,也能够得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第一连接器80也可以配设于从倾斜部125、126的下端127、128之间的中央部接近下端127、128中的一侧的(偏离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器80也通过引导部121向外部露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器90优选配设于偏离对置面9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而且,在第一连接器80与第二连接器90连接的状态下,第二基板91优选配设于倾斜部125、126的下端127、128之间的中央部。
而且,已经说明了的基板85、91的安装构造6也能够应用于内窥镜1的连接部5之外。例如,能够应用于基板的连结构造(未图示),该基板的连结构造设置于内窥镜1的操作部3的内部。而且,也能够应用于设置于内窥镜1之外的基板的连接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基板的安装构造(6)具有:第一基板(85),其形成为平板状;第一连接器(8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85)的正面(87);第二基板(91),其形成为平板状;第二连接器(9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91),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80)连接而使所述第二基板(91)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85);板状部件(77),其与所述第一基板(85)平行地延伸设置,并覆盖所述第一基板(85)的所述正面(87)的至少一部分;姿势限制部(121),其通过朝向所述第一基板(85)弯折所述板状部件(77)的一部分而形成,限制向所述第一连接器(80)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器(90)时所述第二基板(91)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85)的姿势;位置限制部(131),其通过弯折所述板状部件(77)的一部分而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90)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80)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基板(91)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85)所配置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等,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12)

1.一种基板的安装构造,其具有:
第一基板,其形成为平板状;
第一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正面;
第二基板,其形成为平板状;
第二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而使所述第二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
板状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地延伸设置,并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的至少一部分;
姿势限制部,其通过朝向所述第一基板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限制向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姿势;以及
位置限制部,其通过弯折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所配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是细长形状的平板,
在所述第二基板中,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对置的面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的表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拆下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姿势限制部使所述第一连接器露出到所述板状部件的外部,并且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时,所述姿势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所配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姿势限制部具备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倾斜的一对壁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壁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保持部和配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配置部,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配置部从所述壁面之间露出到所述板状部件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二基板中朝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比在所述板状部件中朝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靠近所述第一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拆卸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所述位置限制部将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移动方向限制为规定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位置限制部具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正面倾斜或垂直的一对壁面,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壁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侧面对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具备保持部和配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配置部,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所述壁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具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电连接有信号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的安装构造,其中,
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起来而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电连接。
CN201780026065.5A 2016-12-20 2017-09-19 基板的安装构造 Active CN109068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487 2016-12-20
JP2016246487 2016-12-20
PCT/JP2017/033698 WO2018116554A1 (ja) 2016-12-20 2017-09-19 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953A true CN109068953A (zh) 2018-12-21
CN109068953B CN109068953B (zh) 2021-01-15

Family

ID=6262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065.5A Active CN109068953B (zh) 2016-12-20 2017-09-19 基板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8732B2 (zh)
EP (1) EP3560407A4 (zh)
CN (1) CN109068953B (zh)
WO (1) WO2018116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48529A1 (en) * 2019-06-06 2022-08-04 Jatco Ltd Control un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866A (ja) * 2003-10-27 2005-05-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ド構造
CN102573607A (zh) * 2009-10-28 2012-07-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JP5444515B1 (ja) * 2012-07-30 2014-03-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機構
CN103687294A (zh) * 2012-08-29 2014-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和连接方法
CN10368741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单元和电子装置
US20140187060A1 (en) * 2012-11-29 2014-07-0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bstr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4283028A (zh) * 2013-07-04 2015-01-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905Y (zh) * 2004-08-07 2005-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路板连接界面
JP4505477B2 (ja) * 2007-03-30 2010-07-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筐体機構とこれを適用した医療用観測装置
DK2209165T3 (da) * 2009-01-19 2012-09-24 Erea Nv Anordning til fejlsikker mekanisk og elektrisk konnektivitet mellem lede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866A (ja) * 2003-10-27 2005-05-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ド構造
CN102573607A (zh) * 2009-10-28 2012-07-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设备用连接器
JP5444515B1 (ja) * 2012-07-30 2014-03-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機構
CN103687294A (zh) * 2012-08-29 2014-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和连接方法
CN10368741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单元和电子装置
US20140187060A1 (en) * 2012-11-29 2014-07-0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Substr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4283028A (zh) * 2013-07-04 2015-01-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0407A1 (en) 2019-10-30
US20180375236A1 (en) 2018-12-27
WO2018116554A1 (ja) 2018-06-28
US10418732B2 (en) 2019-09-17
CN109068953B (zh) 2021-01-15
EP3560407A4 (en) 202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52082B1 (en) Endoscope electric connection device
ES2390460T3 (es) Dispositivo para la fijación de un conector
CN102651519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5191004B (zh) 挠性电源连接器
US9537276B1 (en) Power adapter with replaceable plug structure
CN105610005A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和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US20150311634A1 (en) Anti-disengaging mechanism of cable connector
EP314980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W201547111A (zh) 卡連接器
CN109068953A (zh) 基板的安装构造
TWI550964B (zh) 連接器
US20130171845A1 (en) Housing for computer system as well as computer system with such a housing
MX2008011722A (es) Conjunto de receptaculo para conector.
US6913474B2 (en) Connector coupling mechanism, system and method
US9031398B2 (en) Wireless camer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amera device
JP2019520108A (ja) 内視鏡用照明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
EP270558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with key to avoid contact damage
CN104868415B (zh) 电气接线箱
US20020182910A1 (en) Swivelled electric outlet receptacle
JP3185911U (ja) 手術室の電気器具および電気設備のための吊り下げアーム
TW201524012A (zh) 連接器及具備連接器之連接器裝置
JP6500761B2 (ja) 電気接続装置
JP6330117B1 (ja) 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US20130115825A1 (en) Contact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109310295A (zh) 基板的连结构造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