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365A -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365A
CN109068365A CN201811101978.1A CN201811101978A CN109068365A CN 109068365 A CN109068365 A CN 109068365A CN 201811101978 A CN201811101978 A CN 201811101978A CN 109068365 A CN109068365 A CN 109068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icro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node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19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19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8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8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3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UE则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宏基站MC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用于通知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所述MC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移动数据业务的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宏蜂窝的负载越来越重,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3GPP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聚合多个离散或连续的小带宽频段以支持更高带宽的传输,其中,每一个被聚合的频段称为成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CA技术支持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同时使用多个成员载波进行上下行通信,从而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在CA技术中,在UE发送数据时,除了使用MC(macro,宏基站)发送,还可以使用SC(small cell,微基站)发送。SC指的是覆盖范围比较小,发射功率比较小的站点,例如HeNB(Home eNB,家庭基站)、pico(微基站)、RRH(Radio remote head,射频拉远)等,其可以和MC协同为UE提供服务,提供更大的吞吐量。在协同分工中,macro提供广覆盖,负责控制信令,SC提供用户数据增强,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用户数据业务。
一种典型的大小基站协同工作的场景如图1所示。
图1中,长方体为一些建筑,在其边缘或者内部也包含了MC。F1为MC覆盖的范围,F2为SC覆盖的范围。可以看出,图1中的UE分别与两个基站传输数据,使用的是“跨站多流”模式传输业务。即SC和MC同时承担用户数据业务的传输(即业务分流),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但是上面的协调分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当SC和MC协同为UE提供数据分流时,如果UE此时在SC的传输业务处于DRX(Discontinuous receiving/transmitting,不连续接收)状态,而正准备从DRX进入到连续接收状态,此时若UE脱离SC的覆盖范围,那么UE则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无法进行数据传输。
而现有技术在检测不到SC的信号之后,则执行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重建立过程,但是,该方案仅针对只有一个小区的处理方案,若两个小区存在时,若执行RRC重建立过程会浪费资源,因此,现有技术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若UE脱离SC的覆盖范围,UE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UE则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包括:宏基站MC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用于通知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所述MC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C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MC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C将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所述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MC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C将所述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便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所述MC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MC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得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MC时,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本地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具体为: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所述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MC。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宏基站MC,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用于通知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选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包括: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便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宏基站MC,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用于通知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包括:连接器,用于在所述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包括:发射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便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所述处理器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具体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若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具体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若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传输单元,用于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发射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若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器,用于在所述发射器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连接器,用于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当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微基站SC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微基站SC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微基站SC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若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微基站SC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所述第一微基站SC将所述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微基站SC,检测单元,用于当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微基站SC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八方面,在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基站SC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微基站SC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之前,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
结合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微基站SC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若所述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则说明所述微基站SC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微基站SC的消息;所述微基站SC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微基站SC,包括:处理器,用于当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微基站SC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发射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结合第八方面,在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基站还包括接收器,用于在所述微基站SC基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微基站SC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之前,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微基站SC还包括:接收器,在所述发射器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微基站SC的消息;连接器,用于将所述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结合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发射器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微基站SC的消息;所述微基站SC还包括连接器,用于将所述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系统,包括:第一微基站SC;宏基站MC,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出现数据传输异常后,所述MC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或者所述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用于通知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所述MC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用于在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用于将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还用于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后,将所述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便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MC所述MC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结合第十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十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结合第十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上述方案,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宏基站MC可以接收到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数据传输异常的检测报告,然后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第二微基站SC或者其自身作为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传输数据,就避免了用户设备在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时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使得用户设备在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时,可以通过另外的通信节点来继续传输数据。并且由于使用了其他的通信节点来代替第一微基站SC,因此,UE会使用其他的通信节点进行继续传输数据,并且会丢弃第一微基站SC的信号,进而不用执行RRC重建立过程,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大小基站协同工作的场景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第一微基站SC以及MC三者之间的信号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第一微基站SC以及MC三者之间的另一个信号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第一微基站SC以及MC三者之间的另一个信号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MC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MC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UE则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其中该方法包括:宏基站MC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是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检测获得的报告;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通信节点为针对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MC。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
具体的实施过程请参看图2。
S201,宏基站MC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
S202,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
MC除了检测报告之外,还可以参考UE发送的测量报告、网络负载等信息来选择替代节点。
具体的,在S201的实施过程中,检测报告是用来告知MC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下面介绍该检测报告的具体来源。
而首先,在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MC与用户设备会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之后,用户设备UE和第一微基站SC会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Discontinuousreceiving/transmitting,不连续接收)配置,进入DRX模式。
而在进入DRX模式之后,UE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会出现数据传输异常的情况,具体的,有下面几种异常情况:
第一种:
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包括:
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此处的第一门限值具体可以由MC设置,也可以为协议规定等其他方式。
因为在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了DRX模式之后,UE会继续对SC的下行信号进行检测,并且会将检测结果实时报告给MC。
若此时UE检测到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一定门限的时候,那么UE则会使用媒体接入控制层的控制元素MAC CE,或者使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者使用物理层信令等等通知MC,让MC获知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
第二种:
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在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UE会从第一微基站SC的DRX模式中唤醒,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
而在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了DRX模式,一直到UE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的时候,UE一直在对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进行检测。
而当UE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UE已经不在SC的覆盖范围,那么UE则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此时,UE的检测报告会显示UE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UE则会将该检测报告发送给MC。
在发送该检测报告时,UE也可以使用MAC CE,也可以使用RRC信令、物理层信令等发送。
第三种:
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当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UE一直在发送检测信号供第一微基站SC或者其他基站进行检测,而对于第一微基站SC来说,其实也是一直在检测UE发送的检测信号。
因此,若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UE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了设置的第二门限值。此时第一微基站SC则会将该检测报告发送给MC,让MC获知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
当然,若第一微基站SC也同时检测不到UE的信号,此时第一微基站SC也会发送检测报告给MC,通知MC UE已经不在服务区,让MC获知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
当然,此处的第二门限值可以由MC配置,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等其他方式。
上面的三种情况都是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情况。
而当MC接收到该检测报告之后,则会执行S202中的步骤。
其中,通信节点为针对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MC。
具体的,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的过程中,MC可以根据UE和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邻居小区的负载情况等,确定新的通信节点来替代第一微基站SC,这个新的通信节点即为第二微基站。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第二微基站,MC可以将UE所有在微基站的业务都转移到MC。从第二微基站SC和MC中确定一个作为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UE继续传输数据。
当MC选定了通信节点之后,则会将该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让通信节点继继续传输输未传输完成的数据。
当通信节点为选定为MC时,第一微基站SC将本地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具体为:第一微基站SC将待传输数据转发到MC。
当通信节点选定为第二微基站SC时,在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MC发送协商消息给第二微基站SC,以便于确定第二微基站SC为新的通信节点。
另外,MC还会将该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而MC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或者将通信节点的消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这是两个独立的步骤,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有先后顺序,此处不做限制。具体的,这里MC会为UE进行重配置,使得UE明确用MC或其他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
综上,介绍了当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之后,MC可以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为用户设备服务。
下面,将对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的各种情况以及MC的处理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下面请参看图3,在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第一微基站SC,MC以及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种处理方式:
S301,MC与UE建立RRC连接。
S302,MC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UE提供分流服务。
S303,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
S304,UE继续对SC的下行信号进行检测。
在MC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UE提供分流服务时,UE就开始对第一微基站SC进行检测,在两者进入到了DRX模式之后,会继续对其进行检测。
若此时UE检测到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一定门限的时候,那么UE则会使用MACCE,或者使用RRC信令,或者使用PHY层信令等等通知MC。
S305,将检测到异常的报告发送给MC。
此时的异常结果是:在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S306,MC接收UE发送的检测报告。
S307,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
需要说明的是,MC重新选定通信节点,还可以参考UE的测量报告,邻居小区的负载情况等。MC需要和重新选定的通信节点进行协商之后,才能确定这个通信节点能否为UE提供服务。
S308,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
S309,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UE。
具体的,MC会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具体的,这里MC会为UE进行重配置,使得UE明确用MC或其他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
另外,当选定的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时,MC还会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这一消息告知第二微基站SC,下面的过程一样。
下面请参看图4,在UE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第一微基站SC,MC以及UE之间的第二种处理方式:
S401,MC与UE建立RRC连接。
S402,MC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UE提供分流服务。
S403,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
S404,在UE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UE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在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UE会从第一微基站SC的DRX模式中唤醒,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
而在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了DRX模式,一直到UE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的时候,UE一直在对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进行检测。
S405,将检测到异常的报告发送给MC。
而当UE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UE已经不在SC的覆盖范围,那么UE则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此时,UE则会将检测到异常的报告发送给MC
S406,MC接收UE发送的检测报告。
S407,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
需要说明的是,MC重新选定通信节点,还可以参考UE的测量报告,邻居小区的负载情况等。MC需要和重新选定的通信节点进行协商之后,才能确定这个通信节点能否为UE提供服务。
S408,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
S409,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UE。
具体的,MC会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具体的,这里MC会为UE进行重配置,使得UE明确用MC或其他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
下面请参看图5,在UE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第一微基站SC,MC以及UE之间的第二种处理方式:
S501,MC与UE建立RRC连接。
S502,MC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UE提供分流服务。
S503,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
S504,UE发送检测信号。
S505,第一微基站SC检测UE发送的检测信号。
此时,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UE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S506,将检测到异常的报告发送给MC。
此时的异常结果是:在UE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监测到UE发送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S507,MC接收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
S508,MC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
需要说明的是,MC重新选定通信节点,还可以参考如下至少一项:UE的测量报告,邻居小区的负载情况等。MC需要和重新选定的通信节点进行协商之后,才能确定这个通信节点能否为UE提供服务。
S509,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
S510,MC将通信节点通知给UE。
具体的,MC会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具体的,这里MC会为UE进行重配置,使得UE明确用MC或其他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面的实施例具体介绍一种宏基站MC。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一种宏基站MC。
其中,请参看图6,MC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并将检测报告发送给选定单元。
检测报告是用来告知MC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选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通信节点为针对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MC。
发送单元603,用于将选定单元选定的通信节点的信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进一步的,MC还包括:连接单元,用于在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并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进一步的,MC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将选定单元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进一步的,通知单元还用于将选定单元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通知单元还用于当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时,在选定单元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第二微基站SC。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面的实施例具体介绍一种宏基站MC。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一种宏基站MC。
其中,请参看图7,该宏基站MC包括:
接收器7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用于通知MC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处理器702,用于根据接收器接收的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通信节点为针对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MC。
另外,还包括发射器703,用于将处理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进一步的,MC还包括:连接器,用于在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并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进一步的,发射器703还用于将该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发射器703还用于当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时,在处理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第二微基站SC。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用于用户设备,在与MC和第一微基站SC的交互过程中,用户设备还具有下面的交互过程。
该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用户设备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第二步,当用户设备检测到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
第三步,用户设备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具体的,在执行上面的步骤之前,MC与用户设备会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之后,用户设备UE和第一微基站SC会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进入DRX模式,开始执行第一步中的步骤,用户设备在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用户设备会自动唤醒或者用户设备并不真的进入DRX模式并且用户设备会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具体的,用户检测到其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的表现方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
用户设备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若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第二种:
在用户设备基于检测信号,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之前,用户设备会先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
然后,用户设备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
当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而对于用户侧来说,在用户设备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会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并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面的实施例介绍一种用户设备。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介绍了一种用户设备。
其中,该用户设备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生成单元,用于当检测单元检测到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
发送单元,用于将生成单元生成的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进一步的,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若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在检测单元基于检测信号,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之前,将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当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发送单元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
传输单元,用于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另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也介绍了一种用户设备。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发射器,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发送检测信号。
处理器,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处理器,还用于当处理器检测到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
发射器,用于将处理器生成的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若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转换器,用于在处理器基于检测信号,检测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之前,将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
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还用于检测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当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发射器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
连接器,用于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实施例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如下:
第一步,当第一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第一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
第二步,当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第一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
第三步,第一微基站SC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在执行上面的过程之前,MC与用户设备会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之后,用户设备UE和第一微基站SC会根据第一微基站SC的DRX配置,进入DRX模式,开始执行S801中的步骤,用户设备在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会发送检测信号,这个检测信号可以是周期发送的,用于设备发现的。
另外,而对于第一微基站SC来说,其实就是在检测UE发送的检测信号。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进入DRX模式之后,用户设备会在需要发送检测信号的时候自动唤醒发送,而第一微基站会在需要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时候自动唤醒检测。
因此,第一微基站SC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第一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
具体的,第一微基站SC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若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则说明第一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当监测到异常情况之后,则会将检测报告发送给MC,MC基于该检测报告,会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
而对于第一微基站SC来说,则会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然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下面的实施例会介绍一种微基站SC。
实施例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基站SC,其中,这种微基站SC就是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微基站SC。
其中,该微基站SC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DRX模式之后,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
生成单元,用于当检测单元检测到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
发送单元,用于将生成单元生成的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进一步的,微基站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微基站SC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之前,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
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微基站SC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若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则说明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另外,接收单元,还用于在发送单元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微基站SC的消息;
微基站SC还包括传输单元,用于将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实施例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基站SC,其中,这种微基站SC就是上面实施例中的第一微基站SC。
该微基站SC包括:
处理器,用于当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进入到DRX模式之后,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
处理器,还用于当处理器检测到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
发射器,用于将处理器生成的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另外,微基站还包括接收器,用于在微基站SC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检测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异常之前,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检测微基站SC检测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若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则说明微基站SC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进一步的,接收器还用于在发射器将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微基站SC的消息;
微基站SC还包括连接器,用于将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下面的实施例具体介绍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系统。
实施例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系统。
其中,该系统包括:
第一微基站SC。
MC用于接收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用于通知MC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MC还用于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通信节点为针对用户设备配置的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MC。
MC还用于将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第一微基站SC,以便于将第一微基站SC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通信节点。
进一步的,MC还用于在MC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之前,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与第一微基站SC同时为用户设备提供分流服务。
进一步的,MC还用于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之后,将该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以便用户设备使用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MC还用于当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时,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为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第二微基站SC。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用户设备检测不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进一步的,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在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时,宏基站MC可以接收到用户设备或者第一微基站SC发送的数据传输异常的检测报告,然后根据检测报告,重新选定第二微基站SC或者其自身作为通信节点以替代第一微基站SC与用户设备传输数据,就避免了用户设备在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时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使得用户设备在无法检测到SC的信号时,可以通过另外的通信节点来继续传输数据。并且由于使用了其他的通信节点来代替第一微基站SC,因此,UE会使用其他的通信节点进行继续传输数据,并且会丢弃第一微基站SC的信号,进而不用执行RRC重建立过程,节省了资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1)

1.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宏基站M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将重新选定的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重新选定的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8.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指示所述MC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选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以便所述用户设备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13.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14.如权利要求8-11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15.一种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MC还包括:
发射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将所述选定单元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在所述处理器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19.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权项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20.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权项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权项所述的宏基站MC,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22.一种数据传输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DRX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则生成检测报告;
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具体为: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具体为: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
当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
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26.一种数据传输异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
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29.如权利要求26或27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
传输单元,用于使用所述通信节点继续传输数据。
3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当用户设备和第一微基站SC进入到所述DRX模式之后,检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存在异常;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时,生成检测报告;
发射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是否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若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是否存在;
当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时,则说明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任一权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所述发射器将所述检测报告发送给宏基站MC之后,接收所述MC通知的重新选定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
34.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基站SC和宏基站MC,其中:
所述MC,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间出现数据传输异常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报告,所述检测报告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数据传输异常;
所述MC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报告,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微基站SC,或者,为所述MC。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C还用于,将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微基站SC;
所述第一微基站SC用于,将未传输完成的待传输数据转发到所述通信节点。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C还用于,在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之后,将重新选定所述通信节点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节点为所述第二微基站SC时,重新选定通信节点以替代所述第一微基站SC为所述用户设备传输数据之前,发送协商消息给所述第二微基站SC。
38.如权利要求34-37任一权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一门限值。
39.如权利要求34-37任一权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从DRX模式切换到连续接收模式之后,所述用户设备检测不到所述第一微基站SC的下行信号。
40.如权利要求34-37任一权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微基站SC之间的数据传输异常,具体为: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一微基站SC进入DRX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微基站SC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检测信号的质量下降到设置的第二门限值。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以及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101978.1A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Withdrawn CN109068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1978.1A CN109068365A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4681.6A CN104284357B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CN201811101978.1A CN109068365A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4681.6A Division CN104284357B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365A true CN109068365A (zh) 2018-12-21

Family

ID=5214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4681.6A Active CN104284357B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CN201811101978.1A Withdrawn CN109068365A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4681.6A Active CN104284357B (zh) 2013-07-02 2013-07-02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4284357B (zh)
WO (1) WO20150003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9200A (zh) * 2016-08-19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557A (zh) * 2010-11-15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870450A (zh) * 2011-05-03 2013-01-0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次服务小区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无线电链路失败处理
CN103026753A (zh) * 2010-05-28 2013-04-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移动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39911A (zh) * 2011-11-25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3720B2 (en) * 2008-03-27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small base station scanning and acquisition
CN101754276A (zh) * 2008-11-03 2010-06-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降低无线通信网络负载的方法及无线终端
CN101772098A (zh) * 2009-01-06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邻区列表信息、接入列表信息更新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820689A (zh) * 2009-02-27 201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方法
CN101827303A (zh) * 2009-03-03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相关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处理方法及系统
KR101481021B1 (ko) * 2009-04-10 2015-0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펨토 기지국을 검출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083151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重定向的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9532241B2 (en) * 2011-10-04 2016-12-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handover failure
CN102547764B (zh) * 2012-02-01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提高移动健壮性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6753A (zh) * 2010-05-28 2013-04-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移动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69557A (zh) * 2010-11-15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870450A (zh) * 2011-05-03 2013-01-0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次服务小区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无线电链路失败处理
CN103139911A (zh) * 2011-11-25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LM considerat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1BIS R2-130982》 *
ETRI: "Considerations on E-UTRAN Architect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RAN WG2 #82 R2-131883》 *
PANTECH: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2 R2-131797》",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2 R2-1317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4357A (zh) 2015-01-14
CN104284357B (zh) 2018-10-19
WO2015000333A1 (zh)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903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授权辅助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US10736038B2 (en)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9088658B (zh) 用于无线接入虚拟化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322484A1 (en)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4507108A (zh) 信道空闲状态的指示或资源预留方法、系统、终端和基站
JP6350836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JP528787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796986A (zh)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113808A (zh) 用于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70626B (zh) 一种进行载波聚合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JP6437094B2 (ja) 発見信号伝送方法、セル発見方法及び装置
KR10226545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완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7431609A (zh) 用于在频带中传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82382A (zh) 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JP2016541170A (ja) 移動性管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9565698B (zh) 基于非授权载波的上行调度方法和装置
EP3852455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10409982A1 (en) Carrier measurements
CN106465189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197218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4284357B (zh) 一种处理数据传输异常的方法及系统、宏基站
CN103856311A (zh) 载波激活方法和设备
CN105165036B (zh) Csi测量资源的配置方法、csi上报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4641689B (zh) 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JP6426841B2 (ja) データチャネル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