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0019B - 智能冷链监测仪 - Google Patents

智能冷链监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0019B
CN109060019B CN201810864369.5A CN201810864369A CN109060019B CN 109060019 B CN109060019 B CN 109060019B CN 201810864369 A CN201810864369 A CN 201810864369A CN 109060019 B CN109060019 B CN 109060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information
cold chain
positioning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43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0019A (zh
Inventor
周孝伟
罗耀东
何祖兵
邹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 ltd
Zhejiang Tianzhiyu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Tengen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 ltd
Zhejiang Tianzhiyu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Tengen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 ltd, Zhejiang Tianzhiyu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Tengen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43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0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0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0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其包括监测结构,监测结构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供电模块通过开关结构分别与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及定位模块连接;判断模块通过控制模块分别与传输模块、定位模块及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温度信息及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使得冷链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能够被及时记录与反馈,有效提升了冷链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效果,从而有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进而能够促进冷链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实现全程无缺陷冷链系统。

Description

智能冷链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监测,特别是涉及智能冷链监测仪。
背景技术
冷冻产品的供应链称为冷链(cold chain);用于制造低温、低湿环境的设备,称为冷链设备。冷链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具体的冷链设备包括:低温冷库、常温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车、冷藏箱、疫苗运输车、备用冰排等。
以食品为例,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有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2)冷冻贮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贮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冻陈列柜和储藏库,由此逐渐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易腐食品,通过冷链对冷藏温度进行监控,以保证其品质的优良性和食用的安全性。冷链在于能控制易腐产品温度,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产品仍具有良好的品质。假如对温度的控制不够准确的话,将会导致产品一系列品质降低,除了一般产品特征有变化外,还包括,组织结构上的改变,颜色的改变,碰撞挤压中的损伤以及微生物的繁殖。冷链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被采摘开始一直到被销售出去,都需要参与控制。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出错而使冷链断裂,或是在仓库的月台上,或在运输途中,或在存储过程中,或是在零售超市里,都很容易产生问题。如果一个环节断裂了,那么便会影响到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类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冷藏冷冻类物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冷藏冷冻类物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冷链监测技术就是对于冷链进行检测,确定其过程是否正常,在过程发生异常时给予反馈。冷链监测技术正处于起步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
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其包括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结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及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上述智能冷链监测仪,通过设计定位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能够在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发送包含温度信息及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使得冷链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能够被及时记录与反馈,有效提升了冷链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效果,从而有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进而能够促进冷链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实现全程无缺陷冷链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按先进先出方式存储所述温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判断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还通过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电池盒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开关结构相连接的供电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用于存储其身份标识信息及互联权限信息的标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互联模块,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冷链监测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冷链监测仪一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其包括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结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及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上述智能冷链监测仪,通过设计定位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能够在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发送包含温度信息及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使得冷链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能够被及时记录与反馈,有效提升了冷链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效果,从而有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进而能够促进冷链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实现全程无缺陷冷链系统。
所述监测结构通过设计温度传感器来获得温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温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定时感测环境温度以获取温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根据目标待机时长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包括1秒、5秒、10秒、20秒、30秒、60秒、120秒、150秒、180秒、240秒、300秒、600秒、1800秒或3600秒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电阻检测温度传感器或IC/数字温度传感器。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将其所获取的温度信息传输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在收到所述温度信息时使能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是则所述判断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存在异常,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发送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是否高于预设温度最大值,是则判定所述温度信息存在异常,然后所述判断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反馈存在异常,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并反馈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生成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使能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发送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将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监测结构相连接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设有安装座、至少二外部温度传感器与至少一外部湿度传感器;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源插头,用于插入外部电源取电;所述安装座还设有供电连接部,所述供电连接部用于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时,为所述供电模块供电;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分离设置;且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其所在位置的外部温度信息并发送到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其所在位置的外部湿度信息并发送到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外部温度信息与所述外部湿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磁吸结构,所述监测结构设有铁片,所述监测结构磁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卡槽,所述监测结构插接于所述卡槽上,或者,所述安装座设有凸轨结构,所述监测结构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滑动插设于所述凸轨结构上。这样的设计,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可以获得远离所述监测结构的位置处的外部温度信息与外部湿度信息,从而不限于所述监测结构的位置限制,得到更全面准确的外部温度信息与外部湿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具有无线充电模块,或其所述供电电路具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供电连接部设有无线供电模块,所述套装结构连接所述监测结构时例如所述监测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无线供电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无线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模块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蓄电池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供电模块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还通过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端。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电池盒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开关结构相连接的供电电路;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所述蓄电池。这样,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或其监测结构可以通过蓄电池供电,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Things,NB-IoT)模块。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具体地说,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具备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等优势。NB-IoT使用License频段,可采取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等三种部署方式,与现有网络共存。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在理想情况下,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10年或以上,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其包括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结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及所述定位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模块。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可以实现节能型的长时间持续使用的智能冷链监测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屏。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为或包括移动终端,或者,所述显示模块为移动终端的显示部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注册用户或管理者的手机或平板等。这样,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能够在注册用户或管理者的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上显示,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可以在其移动终端上直截了当地得到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从而有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全程监控冷链。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无线连接所述传输模块,以获取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能够及时进行报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为或包括移动终端,或者,所述报警模块为移动终端的声音报警部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报警。这样,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注册用户或管理者可以在其移动终端上直截了当地得到报警通知,从而可以了解冷链状况并及时作出处理;可以对冷链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有利于改善冷链,也有力地维护了用户的知情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判断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所述监测结构通过设计湿度传感器来获得湿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定时感测环境湿度以获取湿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定时根据目标待机时长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时包括1秒、5秒、10秒、20秒、30秒、60秒、120秒、150秒、180秒、240秒、300秒、600秒、1800秒或3600秒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所述湿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用于在使用状态下无线连接所述传输模块,以获取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即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到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报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按先进先出(First InputFirst Output,FIFO)方式存储所述温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模块还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收到授权的读取请求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从所述存储模块读取所述温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传输给具有授权的请求方。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按先进先出方式存储所述湿度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按先进先出方式存储所述温度信息、所述湿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还包括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相应地,所述存储模块在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按先进先出方式存储所述温度信息、所述湿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用于存储其身份标识信息及互联权限信息的标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互联模块,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标识模块一体设置,或者,所述存储模块包括所述标识模块。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并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用于其预设连接范围内与其它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并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连接范围包括半径为10米、20米、50米、60米、100米、200米、500米或1000米的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该预设连接范围内,两个或多个互联模块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在其中一个应用场景中,两辆冷链运输车在相对行驶至50米或100米时,每一冷链运输车中的互联模块分别与另一冷链运输车中的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交换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互联模块设置验证子模块,所述验证子模块用于进行所述互联权限验证,所述互联权限验证包括相互传输加密的运输密钥信息,进行解密并在解密后判断是否具有可读权限,是则验证通过,否则验证失败。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密钥信息采用所述控制模块随机生成的密码对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所处运输线路进行加密得到。这样,达到了分布式的冷链异常信息的数据存储效果,避免篡改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与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信任模块,所述信任模块用于在所述互联模块与其它互联模块相互传输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之前,与其它互联模块所对应的其它信任模块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建立信任连接,以实现两个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或其监测结构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地,所述信任模块还用于与其它信任模块交互获取信任共识以建立信任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模块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信任模块及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包括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和/或所述信任模块所交互的信息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及对所述传输模块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密处理,以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能。这样,实现了安全可靠、信任交互与加密传输的分布式的冷链异常信息的数据存储功能,避免篡改冷链异常信息,特别有利于注册用户或管理者了解和监控冷链过程,从而实现全程无篡改的可信冷链系统。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监测结构连接的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用于在感应预设状况发生时,向所述监测结构发送感应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传输模块连接,所述连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即,所述感应结构通过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地,各实施例中,所述冷链异常信息还包含所述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用于在感应预设状况发生时,向所述监测结构发送感应信号,所述传输模块接受所述感应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感应信号写入冷链异常信息并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冷链异常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以及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这种模式是只要存在感应信号就发冷链异常信息,其中顺带有温度信息及定位信息。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由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这种模式是存在感应信号时判断温度信息是否正常,不正常时才发冷链异常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或者不同类型的感应信号来确定采用何种模式。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将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模块,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状况包括停滞时间超期、路线偏差超限、发生开启状况、开门时间超期、监测结构被触动、感应结构被触动和/或超出目标范围等,还可以包括注册用户或管理者自行定义的其他状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监测结构可以分离设置,无线连接或者有线连接,所述感应结构与所述监测结构也可以一体设置,整体形成一整个智能冷链监测仪。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计时模块或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计算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开关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用于控制发送模块发送感应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计时模块与所述开启感应模块连接,且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得到时间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在每次开关时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符合预设状况时,控制发送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的感应信号。这样,可以实现在发生开启状况和/或开门时间超期等预设状况时发送感应信号。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运动感应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运动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计时模块连接,且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运动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运动感应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动态,得到动态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得到时间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在每次开关时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符合预设状况时,控制发送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动态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的感应信号。这样,可以实现在停滞时间超期、发生开启状况和/或开门时间超期等预设状况时发送感应信号,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感应模块包括控制电路与一对导电连接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用于分别安装在关闭结构处,当关闭结构闭合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导通所述控制电路,当关闭结构开启时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分开以切断所述控制电路,由此可以实现电感应开关情况,从而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进而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或设有纽扣电池进行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导电连接件为两个可拆卸地卡扣连接的弹性导电体,当关闭结构闭合时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卡扣连接即卡在一起以导通所述控制电路;当关闭结构开启时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体松脱以切断所述控制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簧与卡环,另一个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弹簧与卡槽,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槽可拆卸地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智能冷链监测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判断模块、传输模块、定位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开关结构;
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结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及所述定位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判断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及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监测结构相连接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设有安装座、至少二外部温度传感器与至少一外部湿度传感器;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源插头,用于插入外部电源取电;所述安装座还设有供电连接部,所述供电连接部用于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时,为所述供电模块供电;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分离设置;且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传输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其所在位置的外部温度信息并发送到所述传输模块,所述外部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其所在位置的外部湿度信息并发送到所述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外部温度信息与所述外部湿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安装座设有凸轨结构,所述监测结构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滑动插设于所述凸轨结构上;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外部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外部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供电模块具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供电连接部设有无线供电模块,所述套装结构连接所述监测结构时,所述无线供电模块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无线连接,所述无线供电模块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
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用于存储其身份标识信息及互联权限信息的标识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互联模块,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互联模块用于与其它互联模块进行互联权限验证并在所述互联权限信息验证通过后相互传输包括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互联模块设置验证子模块,所述验证子模块用于进行所述互联权限验证,所述互联权限验证包括相互传输加密的运输密钥信息,进行解密并在解密后判断是否具有可读权限,是则验证通过,否则验证失败;其中,所述运输密钥信息采用所述控制模块随机生成的密码对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所处运输线路进行加密得到;
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与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信任模块,所述信任模块用于在所述互联模块与其它互联模块相互传输所述冷链异常信息之前,与其它互联模块所对应的其它信任模块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建立信任连接,以实现两个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或其监测结构之间的信任关系,所述信任模块还用于与其它信任模块交互获取信任共识以建立信任连接;
所述传输模块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信任模块及所述互联模块连接的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所述传输模块所传输的信息包括所述冷链异常信息和/或所述信任模块所交互的信息;所述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传输模块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及对所述传输模块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密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窄带物联网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和/或发送冷链异常信息时发出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按先进先出方式存储所述温度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和/或所述冷链异常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及所述判断模块连接;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存在异常时,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湿度信息及所述定位模块的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通过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设置用于安装蓄电池的电池盒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开关结构相连接的供电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冷链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监测结构连接的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用于在感应预设状况发生时,向所述监测结构发送感应信号,所述传输模块接受所述感应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感应信号写入冷链异常信息并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以及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度信息,由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温度信息存在异常时控制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定位信息,控制所述传输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感应信号、所述温度信息及所述定位信息的冷链异常信息;
所述预设状况包括停滞时间超期、路线偏差超限、发生开启状况、开门时间超期、监测结构被触动、感应结构被触动和/或超出目标范围;
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发送模块、触发模块、计时模块及开启感应模块,所述计时模块与所述开启感应模块连接,且所述计时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触发模块连接,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关闭时计算时间以及在每一次开启时计算时间,得到时间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开启感应模块用于在每次开关时生成开启信息或关闭信息并传输给所述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符合预设状况时,控制发送模块发送包含所述时间信息、所述开启信息和/或所述关闭信息的感应信号。
CN201810864369.5A 2018-08-01 2018-08-01 智能冷链监测仪 Active CN109060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4369.5A CN109060019B (zh) 2018-08-01 2018-08-01 智能冷链监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4369.5A CN109060019B (zh) 2018-08-01 2018-08-01 智能冷链监测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019A CN109060019A (zh) 2018-12-21
CN109060019B true CN109060019B (zh) 2021-03-02

Family

ID=6483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4369.5A Active CN109060019B (zh) 2018-08-01 2018-08-01 智能冷链监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00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9211B (zh) * 2021-07-29 2022-07-22 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冷冻袋装鸡追溯系统的食品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303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防止和/或控制结露装置的冰箱及防止在冰箱中和/或上结露的方法
CN106766578A (zh) * 2016-12-23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9549B2 (en) * 2003-10-17 2008-12-30 Kelvi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ptimizing available energy in insulated packaging systems for door-to-door distribution in an unbroken cold chain
CN103197621A (zh) * 2013-03-04 2013-07-10 李代万 一种冷链监测仪、冷链监控系统及冷链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5301942U (zh) * 2015-12-28 2016-06-08 广州中大百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链运输的实时在线监管装置
EP3437043A1 (en) * 2016-03-28 2019-02-06 Carrier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freshness proxy sensors and alarms for managing cold chain quality
CN206039230U (zh) * 2016-09-23 2017-03-2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仓储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CN207198620U (zh) * 2017-08-23 2018-04-06 合肥合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冷链监控设备
CN207649663U (zh) * 2017-11-13 2018-07-24 连云港丰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物流运输监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8303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防止和/或控制结露装置的冰箱及防止在冰箱中和/或上结露的方法
CN106766578A (zh) * 2016-12-23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019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6949B1 (en)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o monitor perishable goods
CN111065871B (zh) 保冷箱和保冷箱管理系统
CN101477346B (zh) 食品监控方法、食品监控系统及监控装置
Lu et al. Toward an intelligent solution for 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 management
CN203241781U (zh) 一种冷链监测仪及冷链监控系统
Ting An efficient and guaranteed cold-chain logistics for temperature-sensitive foods: applications of RFID and sensor networks
JP2015187857A (ja) 管理システム、検出装置及び管理方法
CN107067211A (zh) 一种冷链物流系统
KR20120131990A (ko) 스마트 콜드체인 시스템
CN103295111A (zh) 适用于冷链的rfid物流管理系统
WO2008103718A2 (en) Rfid system
CN109060019B (zh) 智能冷链监测仪
JP2009093336A (ja) 読取り書込み装置との間で無線通信が可能な情報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CN106586276A (zh) 基于无线充电的冷链物流包装箱
CN204256909U (zh) 一种冷藏设备运行状态的多元化监测报警装置
WO2015023765A1 (en) Remote monitoring of equipment and inventory control
JP2004251507A (ja) 物流サイクルにおける配送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CN103983080A (zh) 一种智能冰箱维护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KR101790425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반의 콜드체인 시스템
CN108996031B (zh) 冷链保温箱
CN202331768U (zh) 一种车载冷藏箱用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
CN109798938A (zh) 一种冷链装备监控系统及方法
KR101247175B1 (ko) 콜드 체인 관리 방법
JP6095293B2 (ja) 保管庫、および保管システム
KR101132844B1 (ko) 냉동장치용 도난방지장치 및 그 인증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28, Qingbin East Road,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ENGEN INDUSTRIAL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TIANZHIYU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72, Shangyuan Road, Songgang Industrial Zon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6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TENGEN INDUSTRIAL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TIANJI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TIANZHIYUA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