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9361A - 变频空调 - Google Patents
变频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59361A CN109059361A CN201810801792.0A CN201810801792A CN109059361A CN 109059361 A CN109059361 A CN 109059361A CN 201810801792 A CN201810801792 A CN 201810801792A CN 109059361 A CN109059361 A CN 1090593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storage
- conditioner
- exchanging pipe
- heat exchanging
- frequency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频空调,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变频压缩机、及换热管路系统,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连接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路组件,第一换热管路组件包括与室内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管路、与室外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管路、及储液器,储液器具有用于储存冷媒的储液腔,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均连通于储液腔。如此,通过在室内侧换热器与室外侧换热器之间设置储液器,当变频空调在低频下或者中间频率下运行时,冷媒在经过储液器时可储存在储液器的储液腔中,从而可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内堆积,从而可实现变频空调运行过程中冷媒的动态调节,从而达到节能效果、提高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频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变频空调,在达到房间设定温度后会自动进入低频运行,系统的冷媒循环减慢,致使冷媒会堆积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从而使得能效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变频空调,旨在解决现有变频空调在低频运行时,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堆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频空调,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变频压缩机、及换热管路系统,所述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连接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路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组件包括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管路、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储存冷媒的储液腔,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均连通于所述储液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设置为开度可调的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变频空调具有制冷工作模式,及/或,所述变频空调具有制热工作模式;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可选地,所述储液器还具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插接于所述储液腔内以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插接于所述储液腔内以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插入至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路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变频压缩机连接的回气管路,所述回气管路部分穿设于所述储液腔内。
可选地,所述回气管路的设于所述储液腔内的部分折弯形成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增长段。
可选地,所述增长段设置为弹簧状结构、涡旋式结构、双螺旋式结构、跑道式结构、或者波浪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变频空调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
本发明变频空调,通过在室内侧换热器与室外侧换热器之间设置储液器,当变频空调在低频下或者中间频率下运行时,冷媒在经过储液器时可储存在储液器的储液腔中,从而可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内堆积,从而可避免因冷媒在换热器内堆积而造成的冷媒换热不充分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变频压缩机功耗、提高系统能效。同时,通过将冷媒储存在储液器的储液腔中,可实现变频空调运行过程中冷媒的动态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变频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频空调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变频空调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变频空调 | 413 | 储液器 |
1 | 室内机 | 414 | 第一节流装置 |
20 | 室内侧换热器 | 415 | 第二节流装置 |
30 | 变频压缩机 | 42 | 换向阀 |
41 | 第一换热管路组件 | 43 | 回气管路 |
411 | 第一换热管路 | 50 | 气液分离器 |
412 | 第二换热管路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频空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变频空调100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具体的,所述变频空调100包括室内机1和室外机(图未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变频空调100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图未示)、室外侧换热器20、变频压缩机30、及换热管路系统,其中,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设于室内机1,所述室外侧换热器20设于室外机。所述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连接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20的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包括与室内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管路411、与室外侧换热器20连接的第二换热管路412、及储液器413,所述储液器413具有用于储存冷媒的储液腔(图未标),所述第一换热管路411和第二换热管路412均连通于所述储液腔。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变频空调100既具有制冷工作模式、又具有制热工作模式为例,来解释本发明。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变频空调100也可仅具有制冷工作模式,或者,仅具有制热工作模式。
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循环箭头的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具体过程为:变频压缩机30处于开启状态,变频压缩机30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热管路系统的换向阀42(其一般设置为四通阀,下同)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20,冷媒在室外侧换热器20内换热(放热)、并冷凝为高压液态冷媒后,进入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在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内形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而后进入室内侧换热器,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内换热(吸热)、并蒸发为低温气态冷媒后,经过换热管路系统的换向阀42、变频空调100的气液分离器50而回到变频压缩机30内。
而当在此制冷模式下,变频空调100在低频下或者中间频率下运行时,冷媒在经过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的储液器413时,冷媒可储存在该储液器413的储液腔内,从而可避免液态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其中,中间频率是指额定频率以下的频率。
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循环箭头的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具体过程为:变频压缩机30处于开启状态,变频压缩机30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换热管路系统的换向阀42(其一般设置为四通阀)后,进入室内侧换热器,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内换热(放热)、并冷凝为液态冷媒后,进入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在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内形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而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20,冷媒在室外侧换热器20内换热(吸热)、并蒸发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后,经过换热管路系统的换向阀42、变频空调100的气液分离器50而回到变频压缩机30内。
而当在此制热模式下,变频空调100在低频下或者中间频率下运行时,冷媒在经过第一换热管路组件41的储液器413时,冷媒可储存在该储液器413的储液腔内,从而可避免液态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
即是说,本发明变频空调100,通过在室内侧换热器与室外侧换热器20之间设置储液器413,当变频空调100在低频下或者中间频率下运行时,冷媒在经过储液器413时可储存在储液器413的储液腔中,从而可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从而可避免因冷媒在换热器内堆积而造成的冷媒换热不充分的问题,从而可降低变频压缩机30功耗,从而可提高系统能效。同时,通过将冷媒储存在储液器413的储液腔中,可实现变频空调100运行过程中冷媒的动态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换热管路411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414,所述第二换热管路412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415。如此,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414和第二节流装置415的开度,可实现变频空调100的节流效果;同时,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414和第二节流装置415的开度,可提高储液器413的储液效果,从而可有效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4和第二节流装置415均设置为开度可调的膨胀阀。
具体的,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15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4调至节流状态,从而实现变频空调100的节流效果;同时,通过使第二节流装置415全开、并使第一节流装置414处于节流状态,可使液态冷媒有效地储存在储液器413的储液腔内,从而可有效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
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4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15调至节流状态,从而实现变频空调100的节流效果;同时,通过使第一节流装置414全开、并使第二节流装置415处于节流状态,可使液态冷媒有效地储存在储液器413的储液腔内,从而可有效避免冷媒在室内侧换热器和/或室外侧换热器20内堆积。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4为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及/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15为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4为电子膨胀阀,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15为电子膨胀阀。
应当指出,当所述变频空调100仅具有制冷工作模式时,优选地,可以仅设置第一节流装置411,特别地,此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1也可设置为毛细管;当所述变频空调100仅具有制热工作模式时,优选地,可以仅设置第二节流装置412,特别地,此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12也可设置为毛细管。
在具体实施例中,实现第一换热管路411、第二换热管路412与储液腔连通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413还具有与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图未标)和第二连接孔(图未标),所述第一换热管路411通过第一连接孔插接于储液腔内以与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412通过第二连接孔插接于储液腔内以与储液腔连通。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可以设置在储液器413的上部,也可设置在储液器413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液态冷媒从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中泄露,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设置在储液器413的上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换热管路411插入至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以确保第一换热管路411的开口处于储液器413内的液态冷媒的液面以下,从而可确保变频空调100的运行稳定性。
同理,所述第二换热管路412插入至储液腔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换热管路412的开口处于储液器413内的液态冷媒的液面以下,以确保液态冷媒的循环,从而可确保变频空调100的运行稳定性。
又比如,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413还具有插接于储液腔内的、且与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连通管(图未示)和第二连通管(图未示),所述第一换热管路411与第一连通管连接以与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412与第二连通管连接以与储液腔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均插入至储液腔的底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换热管路系统还包括与变频压缩机30连接的回气管路43,所述回气管路43部分穿设于所述储液腔内。如此,可进一步地降低变频压缩机30功耗、并提高系统能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回气管路43设于换向阀42与气液分离器50之间。
具体的,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储液腔上部会储存气态冷媒,该部分气态冷媒属于无效冷媒,其无法再次蒸发,故其无法利用潜热制冷。而,本发明变频空调100,通过将回气管路43部分穿设于储液腔内,回气管路43内的低温冷媒可以使储液腔内的气态冷媒液化,从而可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态冷媒转化为有效的液态冷媒,从而可提高冷媒的利用率,从而可降低变频压缩机30功耗、并提高系统能效。
当变频空调100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时,储液腔内的冷媒温度高于回气管路43内的冷媒的温度,本发明变频空调100,通过将回气管路43部分穿设于储液腔内,储液腔内的冷媒可使回气管路43内的低温冷媒蒸发,从而可提高变频空调100的制热量,从而可降低变频压缩机30功耗、并提高系统能效。
进一步地,所述回气管路43的设于储液腔内的部分折弯形成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增长段(图未示)。如此,可提高回气管路43的设于储液腔内的部分在储液腔内的换热面积,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变频压缩机30功耗、并提高系统能效。
具体的,所述增长段设置为弹簧状结构、涡旋式结构、双螺旋式结构、跑道式结构、或者波浪形结构等。当然,所述增长段也可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够增大增长段的换热面积即可,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当然,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气液分离器50;此时,所述回气管路43做适应性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储液器413设置为储液筒。
具体的,本发明变频空调100的其他部分,比如换热管路系统的其他管路部分,又比如气液分离器50部分等,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必详细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频空调,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变频压缩机、及换热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系统包括连接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路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组件包括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管路、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用于储存冷媒的储液腔,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均连通于所述储液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上设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设有第二节流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设置为开度可调的膨胀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空调具有制冷工作模式,及/或,所述变频空调具有制热工作模式;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在所述变频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到最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具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插接于所述储液腔内以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插接于所述储液腔内以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插入至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变频压缩机连接的回气管路,所述回气管路部分穿设于所述储液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路的设于所述储液腔内的部分折弯形成有用于增大换热面积的增长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长段设置为弹簧状结构、涡旋式结构、双螺旋式结构、跑道式结构、或者波浪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频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空调设置为分体式空调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01792.0A CN109059361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变频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01792.0A CN109059361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变频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59361A true CN109059361A (zh) | 2018-12-21 |
Family
ID=6481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01792.0A Pending CN109059361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变频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5936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48267A (ja) * | 1997-12-19 | 1999-09-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 |
JP2001124442A (ja) * | 1999-10-27 | 2001-05-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キューム・レシー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174091A (ja) * | 1999-12-15 | 2001-06-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 |
CN203501358U (zh) * | 2013-09-17 | 2014-03-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04154039U (zh) * | 2013-10-17 | 2015-02-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204176983U (zh) * | 2014-07-14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
-
2018
- 2018-07-19 CN CN201810801792.0A patent/CN10905936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48267A (ja) * | 1997-12-19 | 1999-09-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 |
JP2001124442A (ja) * | 1999-10-27 | 2001-05-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キューム・レシー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174091A (ja) * | 1999-12-15 | 2001-06-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 |
CN203501358U (zh) * | 2013-09-17 | 2014-03-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204154039U (zh) * | 2013-10-17 | 2015-02-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204176983U (zh) * | 2014-07-14 | 2015-02-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85125Y (zh) | 热管与热泵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100538208C (zh) | 一种双温冷水/冷风机组 | |
CN206683105U (zh) | 一种多联式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 | |
CN201285124Y (zh) | 蒸发冷却与蒸发冷凝相结合的空调机组 | |
CN204313513U (zh) | 复叠冷暖两用高温热泵 | |
CN216048446U (zh) | 一种带部分热回收器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 |
CN108679747A (zh) |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 |
CN105042748B (zh) | 机房空调器 | |
CN207599917U (zh) | 间接蒸发供冷装置 | |
CN113446756A (zh) |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8119953A (zh) | 分体式热泵空调器 | |
KR20100046365A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209371555U (zh) | 超低温复叠热泵机组 | |
CN101109588A (zh) | 定频一拖二空调器制冷系统 | |
CN2924400Y (zh) | 冷回收型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 |
CN110057144A (zh) | 一种膨胀阀组件、双向节流系统及空调器 | |
CN206944519U (zh) | 一种多级变量冷媒系统 | |
CN109059361A (zh) | 变频空调 | |
CN215930176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215930175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KR20100005736U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108332323B (zh) | 一种扁平管板翅式热源塔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375255A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109869942A (zh) |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6522045U (zh) | 多功能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