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0767A - 车把手套 - Google Patents

车把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0767A
CN109050767A CN201811291642.6A CN201811291642A CN109050767A CN 109050767 A CN109050767 A CN 109050767A CN 201811291642 A CN201811291642 A CN 201811291642A CN 109050767 A CN109050767 A CN 109050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
skidding
gloves
protrusion
gl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16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16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0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0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0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26Handlebar g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把手套,通过车把手从插口处插入容置腔内,使得手套本体稳定安装。由于手套本体上设有防滑安装区,且防滑安装区内间隔设有多个凸起,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凸起会增大手掌或者手指与手套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避免在行驶过程中,手在手套本体上发生打滑现象,有利于驾驶者稳定行驶。同时,防滑安装区从第一侧面延伸至第二侧面上,且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手套本体相对的两侧面,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防滑安装区在手套本体上所占面积较大,如此,使得手掌或者手指便于与凸起接触,避免防滑安装区因面积过小而无法起到防滑作用。

Description

车把手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把手套。
背景技术
车把手套为套设在车把手上的部件,并广泛应用在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车辆上。传统的车把手套普遍设计成圆柱形结构,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手在车把手套上发生打滑现象,从而导致驾驶者无法稳定掌控好行驶方向。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把手套,它能够有效避免手发生打滑现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把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上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插口,所述插口用于插入车把手,所述手套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防滑安装区,且所述防滑安装区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与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防滑安装区。
上述的车把手套,通过车把手从插口处插入容置腔内,使得手套本体稳定安装。由于手套本体上设有防滑安装区,且防滑安装区内间隔设有多个凸起,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凸起会增大手掌或者手指与手套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避免在行驶过程中,手在手套本体上发生打滑现象,有利于驾驶者稳定行驶。同时,多个凸起在防滑安装区内间隔设置,因此,凸起会对手掌或者手指进行按摩,缓解手在行驶过程中的疲劳,有利于提升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为阶梯结构,所述防滑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低阶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低阶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套本体包括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手套部与第二手套部,所述插口位于所述第一手套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手套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手套部的相对两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曲率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曲率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远离所述防滑安装区的一侧至所述第二手套部上靠近所述防滑安装区的一侧均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两侧与所述第二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围成水滴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手套部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二手套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防滑安装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靠近所述第一手套部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二手套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留有手指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套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排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套本体为弹性手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把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把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把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把手套,110、手套本体,111、第一手套部,112、第二手套部,113、插口,114、防滑安装区,115、环形槽,116、第一侧面,117、第二侧面,118、排气孔,120、凸起,130、第一凸部,140、第二凸部,150、手指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车把手套100,包括手套本体110与多个凸起120。手套本体110上设有容置腔及与容置腔连通的插口113。插口113用于插入车把手。手套本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第一侧面116上设有防滑安装区114,且防滑安装区114从第一侧面116延伸至第二侧面117。多个凸起120间隔设置在防滑安装区114。
上述的车把手套100,通过车把手从插口113处插入容置腔内,使得手套本体110稳定安装。由于手套本体110上设有防滑安装区114,且防滑安装区114内间隔设有多个凸起120,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凸起120会增大手掌或者手指与手套本体1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避免在行驶过程中,手在手套本体110上发生打滑现象,有利于驾驶者稳定行驶。同时,防滑安装区114从第一侧面116延伸至第二侧面117上,且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为手套本体110相对的两侧面,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防滑安装区114在手套本体110上所占面积较大,如此,使得手掌或者手指便于与凸起120接触,避免防滑安装区114因面积过小而无法起到防滑作用。此外,多个凸起120在防滑安装区114内间隔设置,因此,凸起120会对手掌或者手指进行按摩,缓解手在行驶过程中的疲劳,有利于提升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感。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20设计为块状结构,且凸起120的顶面为曲面,如此,使得手掌或者手指在凸起120上的舒适度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均为阶梯结构。防滑安装区114位于第一侧面116的低阶面与第二侧面117的低阶面上。由此可知,防滑安装区114为低阶面,而防滑安装区114以外的第一侧面116与防滑安装区114以外的第二侧面117均为高阶面。即,防滑安装区114的高度低于防滑安装区114以外侧面的高度,如此,当手掌或者手指作用在凸起120上时,不会因凸起120过于突出而被硌疼。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20的顶面相对于防滑安装区114的高度不高于第一侧面116或者第二侧面117相对于防滑安装区114的高度,如此,使得凸起120不会突出第一侧面116或者第二侧面117,从而使得手掌或者手指在凸起120上的舒适度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手套本体110包括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手套部111与第二手套部112。插口113位于第一手套部111上远离第二手套部112的一侧面上。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分别位于第二手套部112的相对两侧面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手套本体110通过第一手套部111的插口113插入车把手而安装在车辆上,再通过手握第二手套部112,使得驾驶者能够稳定行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套部111与第二手套部112之间设有环形槽115,如此,减少了车把手套100的制作材料,同时也减轻了车把手套100的重量。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均为曲面,且第一侧面116的曲率与第二侧面117的曲率从第二手套部112上远离防滑安装区114的一侧至第二手套部112上靠近防滑安装区114的一侧均逐渐减小。由此可知,手套本体110呈一端弯曲度较大,另一端弯曲度较小。由于手掌在持握车把手套100时,自然会呈弯曲状态,且靠近手掌部位的弯曲程度较大,靠近手指端部位的弯曲较小,因此,本实施例的手套本体110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结构,能够与手掌贴合更加紧密,如此,有效增大了与手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手掌或者手指在车把手套100的舒适度。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侧面116的相对两侧与第二侧面117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且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围成水滴型结构。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本车把手套100的外观效果,而且还极大提升了手掌或者手指在车把手套100的舒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手套部112上设有第一凸部130。第一凸部130从第二手套部112上远离第一手套部111的一端沿着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如此,当手持握车把手套100时,除了一部分持握在手套本体110上之外,还有一部分呈悬空状态,这样,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手发酸和疲劳。然而,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手套部112的一端且沿着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凸部130,使得悬空的部分能够支撑在第一凸部130上,从而使得手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省力。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凸部130,能够有效防止手从手套本体110上滑脱,从而更加有利于驾驶者能够稳定驾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30上远离第二手套部112的一端呈圆滑结构,如此,有效避免第一凸部130上的棱角划伤驾驶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手掌或者手指在手套本体110上的舒适度。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以图2为例,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为图2中L表示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凸部130位于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之间,且第一凸部130位于防滑安装区114内。如此,便于驾驶者更好地持握手套本体110,从而有利于驾驶者更加稳定驾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手套部112上设有第二凸部140。第二凸部140从第二手套部112上靠近第一手套部111的一端沿着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凸部130与第二凸部140之间留有手指间隙150。由此可知,当手持握手套本体110上时,驾驶者的大拇指则放置在手指间隙150中,如此,使得大拇指限制在第一凸部130与第二凸部140之间,有效防止手从手套本体110上滑脱,从而更加有利于驾驶者更加稳定驾驶。同时,由于驾驶者的大拇指分别与第一凸部130、第二凸部140抵触,因此,使得手掌或者手指在手套本体110的舒适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感。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40位于第一侧面116与第二侧面117之间,且第二凸部140位于防滑安装区114内。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以图2为例,第二手套部112的长度为图2中L表示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套本体110上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排气孔118。如此,当车把手插入插口113时,容置腔内的空气会受到挤压,当容置腔内的空气受压至一定程度时,会给车把手一个与插入方向相反的阻力,导致车把手难以继续插入,从而导致车把手套100无法顺利安装。本实施例在手套本体110上开设排气孔118,使得受压的空气从排气孔118处及时排出,从而使得车把手顺利插入车把手套100内,如此,使得车把手套100的安装更加便捷。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18位于第二手套部112上远离第一手套部111的一端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套本体110为弹性手套。如此,使得本实施例的车把手套100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掌或者手指在车把手套100上的舒适度。其中,手套本体110的材料可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R(Thermo-Plastic-Rubbermaterial)、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POE(Polyolefin Elastomer)等其他弹性材料,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手套本体110的材料为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同时,本实施例的车把手套100为注塑一体成型的,如此,使得车把手套100的制作更加简便。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把手套100为一体化结构,因此,本车把手套100的结构性能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上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插口,所述插口用于插入车把手,所述手套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防滑安装区,且所述防滑安装区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与
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防滑安装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为阶梯结构,所述防滑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低阶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低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包括相互连通设置的第一手套部与第二手套部,所述插口位于所述第一手套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手套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手套部的相对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为曲面,且所述第一侧面的曲率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曲率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远离所述防滑安装区的一侧至所述第二手套部上靠近所述防滑安装区的一侧均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两侧与所述第二侧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围成水滴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手套部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二手套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防滑安装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第二手套部上靠近所述第一手套部的一端沿着所述第二手套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留有手指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排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把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为弹性手套。
CN201811291642.6A 2018-10-31 2018-10-31 车把手套 Pending CN109050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642.6A CN1090507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车把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642.6A CN1090507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车把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0767A true CN109050767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67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1642.6A Pending CN109050767A (zh) 2018-10-31 2018-10-31 车把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076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05284D0 (en) * 1989-10-14 1990-05-02 Nakamura Yukio Steering handle grip for jet-propelled type gliding boats
JP2003070876A (ja) * 2001-09-04 2003-03-11 Ogk Co Ltd グリップ
TW200510213A (en) * 2003-08-25 2005-03-16 Rti Sports Vertb Sportartikeln Bicycle bar grip
CN201214474Y (zh) * 2008-06-04 2009-04-01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用握把
CN101590893A (zh) * 2008-05-26 2009-12-02 赵国志 用于交通工具把手的握把
CN201566788U (zh) * 2009-10-26 2010-09-01 徐丽燕 人体工学自行车手把
DE202011108535U1 (de) * 2011-11-25 2012-02-01 Ming-Hsing Leather Co., Ltd. Fahrzeughandgriff
CN202175146U (zh) * 2011-07-05 2012-03-28 重庆通昊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把的把套
CN202827949U (zh) * 2011-12-26 2013-03-27 李金苍 车把手握把
CN204077960U (zh) * 2014-03-10 2015-01-0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按摩车把套
CN204736984U (zh) * 2015-06-08 2015-11-04 索瑞·瑟布 折叠车用的把手套
CN206485494U (zh) * 2017-02-10 2017-09-12 四川龙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油门调速柄
CN208979041U (zh) * 2018-10-31 2019-06-14 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把手套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05284D0 (en) * 1989-10-14 1990-05-02 Nakamura Yukio Steering handle grip for jet-propelled type gliding boats
CN2069380U (zh) * 1989-10-14 1991-01-16 中村行男 乘载工具用的操纵把手
JP2003070876A (ja) * 2001-09-04 2003-03-11 Ogk Co Ltd グリップ
TW200510213A (en) * 2003-08-25 2005-03-16 Rti Sports Vertb Sportartikeln Bicycle bar grip
CN101590893A (zh) * 2008-05-26 2009-12-02 赵国志 用于交通工具把手的握把
CN201214474Y (zh) * 2008-06-04 2009-04-01 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用握把
CN201566788U (zh) * 2009-10-26 2010-09-01 徐丽燕 人体工学自行车手把
CN202175146U (zh) * 2011-07-05 2012-03-28 重庆通昊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把的把套
DE202011108535U1 (de) * 2011-11-25 2012-02-01 Ming-Hsing Leather Co., Ltd. Fahrzeughandgriff
CN202827949U (zh) * 2011-12-26 2013-03-27 李金苍 车把手握把
CN204077960U (zh) * 2014-03-10 2015-01-0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按摩车把套
CN204736984U (zh) * 2015-06-08 2015-11-04 索瑞·瑟布 折叠车用的把手套
CN206485494U (zh) * 2017-02-10 2017-09-12 四川龙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油门调速柄
CN208979041U (zh) * 2018-10-31 2019-06-14 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把手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07876U (zh) 隐形眼镜包装件
CN208979041U (zh) 车把手套
CN109050767A (zh) 车把手套
CN102238255A (zh) 手机防滑外壳
CN201418478Y (zh) 不勒手的提手
CN205215077U (zh) 一种锅盖的手柄结构
CN206202036U (zh) 一种浮动式座椅及汽车
US20210122526A1 (en) Bottle assembly
CN205144977U (zh) 一种配药用推车
CN201390052Y (zh) 握笔器
CN207382397U (zh) 一种防摔的手机壳
CN202101776U (zh) 玻璃体温计甩柱护套
CN1777515A (zh) 书写矫正器
CN205409802U (zh) 一种抓鱼用的手套
CN218558393U (zh) 一种握笔器
CN203973586U (zh) 一种手指剃须刀
CN204899437U (zh) 具有防滑凸件的防滑金属把手
CN206627880U (zh)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机箱
CN204920456U (zh) 具有防滑橡胶套的金属把手
CN213487502U (zh) 一种舒适提手
CN110053849A (zh) 一种手机支架饮料瓶
CN213045443U (zh) 一种防震手套
CN210762074U (zh) 防倾倒按压头及按压式乳液瓶
CN206340771U (zh) 一种交流充电枪外壳包胶结构
CN206469769U (zh) 弓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