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2446A -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2446A
CN109032446A CN201810812402.XA CN201810812402A CN109032446A CN 109032446 A CN109032446 A CN 109032446A CN 201810812402 A CN201810812402 A CN 201810812402A CN 109032446 A CN109032446 A CN 109032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connection
connection line
mind map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24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2446B (zh
Inventor
陈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24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2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2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2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交互领域,其具体通过确认目标节点并接收确认联系生成的相关指令;根据目标节点确认起点和终点,并建立基于起点和终点的联系线;并在联系线上显示联系描述框;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实现了对思维导图的节点间的交叉联系,增强了思维导图中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

Description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互领域,尤其涉及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在会议、课堂、项目总结、技术梳理等应用场合下,思维导图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尤其对于头脑风暴会议、开放式课堂,思维导图能够实时记录信息生成过程。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时发现,现有的思维导图只能以单向发散的方式记录信息的生成过程,对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不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类型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点类型标识、联系类型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其中,所述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其中,所述联系说明添加有超链接;
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其中,所述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包括:
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识别操作焦点;
确认所述操作焦点触发时所在的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所述操作焦点触发前没有其它节点处于确认状态。
其中,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其中,所述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其中,所述联系说明添加有超链接;
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其中,所述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
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动态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
第二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连线固定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事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显示状态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遮罩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遮罩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遮罩触发单元,用于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内容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其中,所述联系说明添加有超链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
超链接触发单元,用于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超链接显示单元,用于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其中,所述第一确认单元包括:
焦点识别模块,用于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识别操作焦点;
触发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操作焦点触发时所在的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所述操作焦点触发前没有其它节点处于确认状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描述框隐藏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
描述框显示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元素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隐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元素隐藏单元,用于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显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元素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点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曲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节点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连线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遮罩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遮罩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遮罩触发单元,用于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内容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其中,所述联系说明添加有超链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
超链接触发单元,用于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超链接显示单元,用于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描述框隐藏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
描述框显示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元素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隐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元素隐藏单元,用于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显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元素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点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曲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存储器、显示屏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提供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上述提供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确认目标节点并接收确认联系生成的相关指令;根据目标节点确认起点和终点,并建立基于起点和终点的联系线;并在联系线上显示联系描述框;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实现了对思维导图的节点间的交叉联系,增强了思维导图中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左右结构的思维导图的布局示意图;
图3为上下结构的思维导图的布局示意图;
图4为鱼骨结构的思维导图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多向结构的思维导图的布局示意图;
图6为向上结构的思维导图的布局示意图;
图7为思维导图中的确认第一目标节点的示意图;
图8为联系线动态显示的示意图;
图9为目标节点在同一思维导图中的联系线生成后的示意图;
图10为目标节点在两个思维导图中的联系线生成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一种联系线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另一种联系线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在两个思维导图中生成联系线的节点选择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在两个思维导图中生成的联系线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遮罩显示的效果图;
图17为实施例二中遮罩触发后显示的效果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实施例三中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确认的效果图;
图20为实施例三中联系线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可以由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执行,该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该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在实施例中,以交互智能平板为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其中,交互智能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技术并不是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唯一可选交互输入方式,也可以通过鼠标、轨迹球等方式实现,具体根据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操作。
可选的,交互智能平板中安装有思维导图编辑软件,用于记录使用过程中,例如头脑风暴会议或开放性课堂教学活动中记录参与人员产生的信息。对于这些使用交互智能平板的场合,会有一个核心议题,然后对应于核心议题会有多个思考维度,在不同的思考有不同的讨论角度。例如在某次开放性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核心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应会有战争损失、世界政局、科技发展、军事变革、经济走向等多个思考维度,对应于科技发展有航空、电子、武器装备等多个讨论角度。在现有思维导图编辑软件中,可以从核心议题到思考维度再到讨论角度,以父节点到子节点的方式逐级记录每个逻辑层次对应的信息输出。思维导图的表现方式根据用户选择的布局方式确定,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图2所示的左右结构,即父节点在左,子节点在右,同一级节点在同一列;另一种是图3所示的上下结构,即父节点在上,子节点在下,同一级节点在同一行。在这两种布局方式中,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可以用线条表示节点间关系。具体还可以有其他的布局方式,例如通过表格实现,父节点通过表格的合并建立与对应子节点之间的关系。但是具体到思维导图的生成过程,某些节点对应于不同的父节点,但是这些节点之间本身又具备直接的关联,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一议题中,飞机的发展同时涉及航空、电子、武器装备、经济走向等主题,因此,不同的主题之间可以通过节点间的联系形成更立体的知识网络。此外,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类似鱼骨结构的布局结构、图5所示的多向布局结构、图6所示的向上的布局结构等,具体选择的结构由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当前思维导图的内容体量决定,在任何布局方式的基础上,都可以实现本方案提供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结构的思维导图上进行整个方案的阐述。
具体的,在已生成的左右结构的思维导图基础上,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S101: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通常而言,第一目标节点作为节点间的联系的起点,如果在当前的显示界面检测到设定的第一操作,即确认第一目标节点,第一操作具体可以是在某个节点对应区域的鼠标单击、触控操作等。第一目标节点的确认,首先需要确认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中没有元素已经处于选中状态,在这种操作状态下第一个被选中的节点确认为第一目标节点。具体的选中操作可以是鼠标操作实现,具体是鼠标对某个节点的单击操作;如果是前文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也可以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具体是在某个节点对应的显示区域检测到触摸操作。如果采用鼠标操作,可以在鼠标的操作焦点位于某个节点时,高亮显示该节点,如图7中鼠标的操作焦点(手形图案)位于分支主题1时,分支主题1高亮显示。
S102: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联系标识生成指令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比较普遍适用的,例如思维导图编辑软件中对应的操作控件区域被触发后,产生对应的控制指令,检测到该操作控件区域被触发后即接收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如果是基于触摸实现的方案,也可以是通过特定的触控操作产生联系标识生成指令,例如两点触控生成的S形轨迹,如果检测到两点触控生成两条S形轨迹,则确认接收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在基于触控实现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将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集成到一起完成。具体来说,在确认第一目标节点时,通过两点触控确认第一目标节点(两个点处于同一节点),并根据两点触控的移动生成的S形轨迹,确认需要建立节点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检测到从某个节点开始的两点触控生成的S形轨迹,则确认需要建立以该节点作为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间联系。当然,两点触控和S形轨迹只是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具体也可以是单点触控或其它点数的多点触控,轨迹形状也不限定一定是S形。
S103:显示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
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在确认联系线的最终的终点之前,动态显示联系线的当前形状。联系线的形状主要由三个参数决定,起点、终点和画线函数,起点在步骤S101中已经确认,画线函数是默认,在确认联系线最终的终点之前,可以将操作的焦点(例如图8所示状态)或者随机的动点作为动态终点,根据起点、动态终点和画线函数动态绘制并显示联系线。
S104: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用于确认第二目标节点的第二操作也可以有多种确认方式。例如可以是鼠标操作实现,如果是前文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也可以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如果采用鼠标操作,可以在鼠标的操作焦点位于某个节点时,高亮显示该节点。
S105: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
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当第二目标节点确认之后,决定联系线的所有元素均已确定,此时可以固定联系线的当前状态。对于用户操作而言,确定的只有两个目标节点,在具体形成联系线时,可以在两个目标节点中分别取一个设定的点作为起点和终点,例如可以选择目标节点的顶点作为起点和终点。在图9所示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另外,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具体来说,类型标识一方面用于标识节点的类型,尤其是起点所在的第一目标节点和终点所在的第二目标节点,例如起点采用圆圈标识和/或终点采用箭头标识,也可以只标识起点和终点中的一个;类型标识另一方面用于标识联系的类型,具体来说,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除了详细的对关系的描述,还可以有对关系简单分类的表达,例如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的正影响、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的负影响、两个节点相互影响等,那么可以一种联系建立方式采用一种线形或一种颜色进行表达,便于用户根据线形或颜色快速确认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方式。尤其是起点和终点的类型标识与关系分类的类型标识的结合,能够便于用户快速确认两个节点的基础关系。
起点和终点的标识可以默认生成,也可以是接收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输入的设置指令,响应设置指令进行起点和终点的标识。对关系分类的标识可以是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时,弹出线形或颜色菜单,并在线形或颜色菜单接收选择指令,在后续显示时根据指令确认线形或颜色。而且,联系线的线形或颜色对应那种节点间关系也可以由用户根据当前的使用需求决定,如果当前主要有四类节点间关系,那么选择四种线形或颜色,将同一类的节点间关系用同一种联系线表示即可,线形或颜色与具体的节点间关系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为形成完整的节点间联系,除了联系线之外,还进一步显示联系描述框,在具体实现时,在思维导图界面添加一个与联系线关联的编辑控件,该编辑控件与联系线存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例如图9中所示,所述联系描述框显示于所述联系线的中心。联系描述框的初始状态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有默认的简单描述,例如图9中简单描述为“联系”。
S106:在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
为避免较长时间之后遗忘两个目标节点间联系建立的原因,进一步在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一核心议题中,军事变革、科技发展和战争损失这些思考维度都有航空相关的讨论角度,对此,可以建立相关讨论角度之间的联系。
对于联系线以及联系描述框,除了生成过程中的操作,在后续显示时,可以有进一步的显示调整。例如在联系描述框中,联系说明除了文本的形式,还可以是超链接的形式,在添加时,在联系描述框通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添加超链接,或通过预设触摸操作添加超链接,然后选中链接路径或复制地址插入超链接;对应的,在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7: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超链接触发指令是在超链接对应的显示区域检测到的触发信号(触控操作或鼠标点击),当检测到超链接触发指令,表示需要打开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步骤S108: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超链接指向的文件可以是本地存储的多媒体文件(例如flash动画、视频、音频),也可以是其它文档文件。当接收到超链接触发指令时,播放对应的多媒体文件或打开文档文件。
另外,基于前述步骤形成的思维导图,最终应用于教学场景中,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而不仅仅是节点的显示。适应于思维导图的编辑过程和展示过程,各自有不同的显示方法。例如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如果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过程(面向学生或与会人员等)中,那么空白的联系描述框因为没有需要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会予以隐藏;如果当前显示的显示导图还处于单个用户的编辑过程中,那么空白可能只是一种临时状态,此时需要显示空白的联系描述框,以备单个用户对联系描述框进行编辑。
前文都是基于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的描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两个目标节点分别在两个思维导图中,最终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10所示。不管是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还是目标节点在两个思维导图中,仅就联系线关联的两个节点的变化过程从可见的层面相同,但是在底层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上有各自的实现方案。
对于两个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的情况,在该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除了记录节点的信息以及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要建立两个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例如对应于图9中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是根节点,其对应有分支主题1、分支主题2、分支主题3、分支主题4共4个子节点,对于分支主题1,其对应有子主题1、子主题2共2个子节点,对于分支主题3,其对应有子主题7共1个子节点,以上节点以及节点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节点列表进行保存,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保存内容除了节点和节点间的父子逻辑关系,还有联系线,在联系线的保存过程中,可以将联系线(或者说联系线对应的联系描述框)作为一个节点进行描述,该节点除了具体需要呈现的内容,还包括与其它节点之间的关系,只是区别于节点间的父子关系,该节点与其它节点的关系是与起点所在的上游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与终点所在的下游节点的对应关系。思维导图的具体显示效果由节点列表中的信息决定,每次对思维导图的新的操作都可能会带来节点列表中的信息的变化,进而带来思维导图的显示效果的变化。
对于两个目标节点分别在两个思维导图中的情况,除了两个思维导图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用于记录节点的信息以及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线也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例如对应于图10中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1是一个根节点,其所在的思维导图会对应有节点列表,该节点列表中保存了中心主题1、分支主题1和分支主题2的信息;中心主题2是一个根节点,其所在的思维导图同样会对应有节点列表,该节点列表中保存了中心主题2、分支主题3、分支主题4、分支主题5和分支主题6的信息。在中心主题1和中心主题2对应的节点列表之外,每条联系线也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将联系线(或者说联系线对应的联系描述框)作为一个节点进行描述,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需要记录该节点具体需要呈现的内容,此外,还要记录该节点的关联节点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关联节点可以不用保存具体的节点内容,只需要关联保存其在各自思维导图中的存储信息即可,在联系线进行显示时,当思维导图中的关联节点进行显示时,根据保存的节点列表以及节点列表间的关联关系即可实现联系线的显示。此外,思维导图中的节点发生状态变化时,根据存储信息的关联,发生状态变化时的事件会被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获取,在思维导图根据节点的状态变化进行显示调整时,联系线也会根据节点的状态变化进行显示调整。思维导图的具体显示效果由节点列表中的信息决定,每次对思维导图的新的操作都可能会带来节点列表中的信息的变化,进而带来思维导图的显示效果的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通过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接收联系生成指令;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实现了对思维导图的节点间的交叉联系,增强了思维导图中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
实施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1,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201: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识别操作焦点。
操作焦点是用户编辑思维导图过程中确认操作位置的指示,常见的例如鼠标,操作焦点随时可见,但不是随时处于触发状态,只有用户操作鼠标时才会被触发;而对于在触摸屏实现的交互而言,操作焦点不是随时可见,只有当用户操作产生触控信号时才确认操作点并同时确认操作焦点被触发。
步骤S202:确认所述操作焦点触发时所在的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
当操作焦点触发时,操作焦点如果在某个节点的区域范围内且当前没有其它节点被选中,则确认该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如果操作焦点触发时不在任何思维导图的图形元素内或者在节点之外的图形元素内,则认为该触发无效或者激活了对其他图形元素的操作,触发无效则继续采集操作焦点的触发,激活了对其他图形元素的操作则按对应操作处理流程处理。
步骤S203: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在第一目标节点确认的基础上,联系标识生成指令,确认需要生成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
步骤S204:建立起点和动态终点的连线作为联系线。
起点位于第一目标节点,如果随时显示的操作焦点,动态终点为操作焦点的当前的位置,如果没有随时显示的操作焦点,则可以以随机的动点或者某个默认的点作为动态终点。
步骤S205:根据所述操作焦点的位置变化更新所述联系线。
在第二目标节点确认之前,联系线的形状由起点、动态终点和画线函数决定,如果以某个默认的点作为动态终点,那么动态终点实际在一个位置刷新,对应的,联系线的动态显示过程中线形不发生变化。在本方案中,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如图8和图9所示。
除了三阶贝塞尔曲线,另外也可以是圆弧线、线段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是提供多种线形,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认当前需要使用的线形,在这种线形设置下,如果只有少数几种联系建立方式,例如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的正影响、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的负影响、两个节点相互影响等,那么可以一种联系建立方式采用一种线形进行表达,便于用户根据线形快速确认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方式。
步骤S206: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第二目标节点除了从已有节点中确认,还可以是一个虚拟节点,也就是说,第二目标节点可以不是真是存在的节点,只是因为操作焦点的位置确认而确认一个终点位置,第二目标节点并没有完整的节点存在,只存在一个不依附于真实节点存在的终点位置,进而可以根据第一目标节点上的起点和该终点位置固定联系线,具体可以参考图12,分支主题1这一节点已经确认为第一节点,当操作焦点触发时,操作焦点并未处于某个已有的节点,可以直接以操作焦点的位置作为终点确认联系线。
第二目标节点除了从已有节点中确认和建立虚拟节点,还可以通过新建的方式确认,以鼠标操作为例,在操作焦点(鼠标的光标)移动的过程中,当操作焦点触发时,操作焦点并未处于某个已有的节点,则在操作焦点触发的位置新建一个节点,如图13所示,元素甲即为在操作焦点触发的位置新建节点得到,在元素甲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与其他节点的父子关系或联系,具体操作方式与现有思维导图中父子关系建立过程或者本方案中的联系生成过程相同,在此不对此种情况做单独扩展说明。
步骤S207: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
步骤S207所说的固定联系线的当前状态,是指可以根据第二目标节点的确认固定基本形状,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对联系线进一步做细节上的调整,以三阶贝塞尔曲线为例,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71: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请参考图16,三阶贝塞尔曲线在端点(起点和终点)确认之后,画线函数的常数还可以进一步微调,这些微调的体现在最后的图形上就是弯曲的曲率不一样,反之,形状的变化也对应带来曲率的变化,基于此,当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示出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进而对联系线形状进行微调。
步骤S2072: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曲率控制点显示之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调整操作改变联系线的曲率(体现为联系线的弯曲程度)。具体调整后的值根据画线函数的函数表达式和函数图像(联系线)之间的对应关系确认,这一确定过程属于函数绘图的常规操作,在此不对调节过程做拓展说明。
除了通过曲率控制点对联系线的形状进行调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其它的操作指令进行变化。例如对起点或终点的移动、对联系描述框的移动、对关联节点的移动等。
可以对联系线的起点或终点进行移动,如果起点或终点移动后的位置处于思维导图的某个节点(该节点不与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重合),则将移动后所在的节点作为联系线的关联节点,对应的,需要重新绘制该联系线对应的贝塞尔曲线,并调整联系描述框的位置。如果起点移动后的位置没有任何节点,则在结束移动过程后,起点回到初始位置;如果终点移动后的位置没有任何节点,则在结束移动过程后,将移动后的位置作为终点的位置,相当于重新生成一个虚拟节点。
可以将联系描述框的移动指令同时作为联系线的形状调整,具体而言,当联系描述框被拖动时,根据拖动轨迹改变联系描述框的位置,同时,将联系描述框的位置的改变视为曲率控制点的位置的改变,进而对应改变联系线的形状。
可以将联系线关联的节点的移动指令同时作为联系线的形状调整,具体而言,当节点被拖动时,根据拖动轨迹改变节点的位置,同时,将节点的位置的改变视为曲率控制点(起点或终点)的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联系线的形状。
步骤S208:在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
在联系描述框生成之后,还可以在思维导图的编辑或显示过程中对联系描述框进行进一步操作,具体而言,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81: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在思维导图的编辑过程中,节点的添加和删除是基础操作,具备最高的操作优先级。节点删除指令是现有思维导图编辑的常规实现方式,在本方案中不做另行说明。
步骤S2082: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节点是联系线存在的基础,当某个节点删除之后,也意味着该节点与其它节点建立的关联的基础不复存在,此时,除了删除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还同步删除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步骤S2083: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在本方案中的思维导图中,可以进一步在节点对应子节点的一端设置节点隐藏控件,节点隐藏控件的触发可以带来该节点对应的子节点的显示状态的变化,如果子节点当前处于显示状态,节点隐藏控件被触发时,生成的是节点隐藏指令,此时将该节点的子节点从显示状态切换到隐藏状态;如果子节点当前处于隐藏状态,节点隐藏控件被触发时,生成的是节点显示指令,此时将该节点的子节点从隐藏状态切换到显示状态。节点隐藏控件对应于当前的显示状态,可以有不同的标记方式,例如在子节点当前处于隐藏状态时,同时在节点隐藏控件显示“+”或“⊕”符号,在子节点当前处于显示状态时,同时在节点隐藏控件显示“-”或符号,通过标记可以提醒用户当前操作可以带来的状态变化。
步骤S2084: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当接收到节点隐藏指令时,隐藏该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节点隐藏指令并不会导致节点隐藏控件所在的节点的隐藏,而是导致节点隐藏指令所在的节点对应的子节点被隐藏,也就是说,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是节点隐藏控件所在的节点对应的子节点,并隐藏这些子节点关联的联系线。对应的,当接收到节点显示指令时,显示该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并显示这些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与步骤S2083和步骤S2084相对应的,还包括:
步骤S2085: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如果在节点隐藏控件检测到节点显示指令,此时需要显示节点显示指令所在的节点的子节点。
步骤S2086: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在显示上述节点的子节点的同时,还需要对这些子节点关联的联系线进行选择性显示(即显示第一类联系线),具体来说,每个联系线有两个关联节点,如果从隐藏状态进行显示状态的节点关联的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也处于显示状态,则该联系线为第一类联系线,需要将其从隐藏状态调整为显示状态。也就是说,对于一条联系线而言,只要其有关联节点处于隐藏状态,该联系线需要进行隐藏,只有当联系线的两个关联节点均处于显示状态,该联系线才进入显示状态。另外,如果另一个关联节点是步骤S206中的虚拟节点,则默认始终处于显示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某条联系线的终点为虚拟节点,那么该联系线的显示状态只受起点的关联节点影响,如果起点的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那么该联系线处于显示状态,如果起点的关联节点处于隐藏状态,那么该联系线处于隐藏状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81和步骤S2082之间关系紧密,综合实施完成一个操作过程;步骤S2083和步骤S2084之间关系紧密,综合实施完成另一个操作过程,但是两个操作过程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节点隐藏操作和节点删除操作是两个高度独立的操作过程,二者可以分别完成一个对节点操作带来的对联系线的衍生变化,增强对联系线的自适应调整,降低操作复杂度。更进一步地,步骤S2085和步骤S2086之间关系紧密,综合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但是步骤S2085和步骤S2086的完成必须依赖于步骤S2083和步骤S2084的在先实施,但是步骤S2085和步骤S2086的实施不是在先实施的操作完成之后马上实施,而是有着步骤S2085中的触发条件。
步骤S209: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遮罩是一个图形元素,当思维导图进入展示状态时,代表遮罩的图形元素置顶显示,遮挡原本应该在同一区域显示的内容,在本方案中,遮罩显示时主要遮挡联系描述框中的内容。
步骤S210:在所述遮罩添加指令指定的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
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遮罩主要是思维导图在展示状态下进行显示,遮罩显示时覆盖联系描述框中的联系说明。当然,在编辑状态下可以对遮罩进行显示以进行预览。
步骤S211: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对应于遮罩的显示场景(思维导图在展示状态下),遮罩显示的区域主要在思维导图处于显示状态时呈现,当遮罩显示的区域检测到触发指令时,表示需要呈现被遮罩遮住的联系说明。
步骤S212: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显示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首先需要停止遮罩的显示,具体可以是通过退出、消隐等方式停止。遮罩显示前后的状态请参考图16和图17所示的状态,其中图16中遮罩处于待触发状态。
遮罩的主要作用在于遮挡某些联系说明的显示或停止对某些联系说明的遮挡,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尤其对于教学场景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当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时,可以先展示节点和联系线,引导学生思考节点间的联系,最后展示预先的联系说明,并对比评价学生的思考结果和预先的联系说明,能从技术上起到更好的教学引导作用。
在以上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是基于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的操作,也可以是基于目标节点分别位于两个思维导图的操作,但是这两种情况,在具体的显示调整的过程中,底层处理机制有所不同。
对于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的情况,联系线的显示是作为一个思维导图的内部显示元素存在,因此,联系线的显示在思维导图根据节点列表进行刷新显示时即可自动进行调整。例如实施例二中当联系线的节点列表前面所述的节点删除操作,如果删除的节点正好是联系线的起点,那么该节点删除之后联系线的存在基础不复存在,那么该节点在节点列表中的删除会导致联系描述框的删除,在根据节点列表进行思维导图的刷新时,已删除的节点不会再显示,与之关联的联系线同样不会再显示。
对于目标节点位于两个思维导图的情况,联系线的对应有独立的节点列表存在,但是节点列表中记录的数据存在与其它思维导图之间的关联,因此,在对节点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虽然从交互层面联系线是根据节点的调整自动调整,但是在底层有着独有的响应机制。具体来说,发生在思维导图中节点列表的变化会作为一个事件反馈到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当根据节点列表对思维导图进行刷新时,该事件导致的联系线的隐藏、显示或删除会对应刷新在思维导图中。
在本方案中,除了联系线的形状,还可以对联系线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标识,例如图13中只在终点添加箭头;又例如图12中在起点添加圆圈,同时在终点添加箭头。与前文所述通过线形区别关系类型类似,也可以通过起点和终点的不同区别关系类型。
实施例三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8,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301: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联系联系线的指向性,根据节点的确认顺序,第一目标节点作为节点间的联系的起点,第二目标节点作为节点间的联系的终点。第一目标节点的确认,首先需要确认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中没有元素已经处于选中状态,在这种操作状态下第一个被选中的节点确认为第一目标节点。具体的选中操作可以是鼠标操作实现,具体是鼠标对某个节点的单击操作;如果是前文所述的交互智能平板,也可以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具体是在某个节点对应的显示区域检测到触摸操作。如果采用鼠标操作,可以在鼠标的操作焦点位于某个节点时,高亮显示该节点,如图19中鼠标的操作焦点(手形图案)位于分支主题4时,分支主题4高亮显示,当操作焦点触发时,选中分支主题4作为第二目标节点。
步骤S302: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两个关联节点的确认方式,联系生成指令主要通过操作控件区域触发实现,具体而言,思维导图编辑软件中设置有接收联系生成指令的操作空间区域,对应的操作控件区域被触发后,产生对应的控制指令,检测到该操作控件区域被触发后即接收到联系生成指令。
一条联系线的生成只基于两个节点,因此,在节点选择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对3个或3个以上的节点的选择操作,则确认当前的节点选中操作与联系线的生成无关,联系生成指令对应的操作控件区域不予激活。
步骤S303: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
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基于已经确定的两个目标节点,在具体形成联系线时,在确认起点和终点所在的节点之后,再进一步在两个目标节点上分别取一个设定的点作为起点和终点,例如可以选择目标节点的顶点作为起点和终点。在图20所示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为形成完整的节点间联系,除了联系线之外,还进一步显示联系描述框,在具体实现时,在思维导图界面添加一个与联系线关联的编辑控件,该编辑控件与联系线存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例如图20中所示,所述联系描述框显示于所述联系线的中心。联系描述框的初始状态可以是空白,也可以是有默认的简单描述,例如图20中简单描述为“联系”。
步骤S304: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对于联系线以及联系描述框,除了生成过程中的操作,在后续显示时,可以有进一步的显示调整。例如在联系描述框中,联系说明除了文本的形式,还可以是超链接的形式,在添加时,在联系描述框通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添加超链接,或通过预设触摸操作添加超链接,然后选中链接路径或复制地址插入超链接;对应的,在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5: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超链接触发指令是在超链接对应的显示区域检测到的触发信号(触控操作或鼠标点击),当检测到超链接触发指令,表示需要打开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步骤S306: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超链接指向的文件可以是本地存储的多媒体文件(例如flash动画、视频、音频),也可以是其它文档文件。当接收到超链接触发指令时,播放对应的多媒体文件或打开文档文件。
另外,基于前述步骤形成的思维导图,最终应用于教学场景中,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而不仅仅是节点的显示。适应于思维导图的编辑过程和展示过程,各自有不同的显示方法。例如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前文都是基于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的描述,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两个目标节点分别在两个思维导图中,最终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10所示。不管是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还是目标节点在两个思维导图中,仅就联系线关联的两个节点的变化过程从可见的层面相同,但是在底层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上有各自的实现方案。
对于两个目标节点在一个思维导图中的情况,在该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除了记录节点的信息以及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需要建立两个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例如对应于图16中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是根节点,其对应有分支主题1、分支主题2、分支主题3、分支主题4共4个子节点,对于分支主题1,其对应有子主题1、子主题2共2个子节点,对于分支主题3,其对应有子主题7共1个子节点,以上节点以及节点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节点列表进行保存,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保存内容除了节点和节点间的父子逻辑关系,还有联系线,在联系线的保存过程中,可以将联系线(或者说联系线对应的联系描述框)作为一个节点进行描述,该节点除了具体需要呈现的内容,还包括与其它节点之间的关系,只是区别于节点间的父子关系,该节点与其它节点的关系是与起点所在的上游节点的对应关系,以及与终点所在的下游节点的对应关系。思维导图的具体显示效果由节点列表中的信息决定,每次对思维导图的新的操作都可能会带来节点列表中的信息的变化,进而带来思维导图的显示效果的变化。
对于两个目标节点分别在两个思维导图中的情况,除了两个思维导图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用于记录节点的信息以及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线也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例如对应于图14和图15中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1所在的思维导图会对应有节点列表,该节点列表中保存了中心主题1、分支主题1和分支主题2的信息;中心主题2所在的思维导图同样会对应有节点列表,该节点列表中保存了中心主题2、分支主题3、分支主题4、分支主题5和分支主题6的信息。在中心主题1和中心主题2对应的节点列表之外,每条联系线也分别对应有节点列表,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将联系线(或者说联系线对应的联系描述框)作为一个节点进行描述,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需要记录该节点具体需要呈现的内容,此外,还要记录该节点的关联节点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关联节点可以不用保存具体的节点内容,只需要关联保存其在各自思维导图中的存储信息即可,在联系线进行显示时,当思维导图中的关联节点进行显示时,根据保存的节点列表以及节点列表间的关联关系即可实现联系线的显示。此外,思维导图中的节点发生状态变化时,根据存储信息的关联,发生状态变化时的事件会被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获取,在思维导图根据节点的状态变化进行显示调整时,联系线也会根据节点的状态变化进行显示调整。思维导图的具体显示效果由节点列表中的信息决定,每次对思维导图的新的操作都可能会带来节点列表中的信息的变化,进而带来思维导图的显示效果的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通过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接收联系生成指令;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实现了对思维导图的节点间的交叉联系,增强了思维导图中信息之间的多重关系建立和表达。
实施例四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1,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401: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步骤S402: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步骤S403: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可以对联系线进一步做细节上的调整,以三阶贝塞尔曲线为例,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31: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步骤S4032: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除了通过曲率控制点对联系线的形状进行调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其它的操作指令进行变化。例如对起点或终点的移动、对联系描述框的移动、对关联节点的移动等。
可以对联系线的起点或终点进行移动,如果起点或终点移动后的位置处于思维导图的某个节点(该节点不与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重合),则将移动后所在的节点作为联系线的关联节点,对应的,需要重新绘制该联系线对应的贝塞尔曲线,并调整联系描述框的位置。如果起点移动后的位置没有任何节点,则在结束移动过程后,起点回到初始位置;如果终点移动后的位置没有任何节点,则在结束移动过程后,将移动后的位置作为终点的位置,相当于重新生成一个虚拟节点。
可以将联系描述框的移动指令同时作为联系线的形状调整,具体而言,当联系描述框被拖动时,根据拖动轨迹改变联系描述框的位置,同时,将联系描述框的位置的改变视为曲率控制点的位置的改变,进而对应改变联系线的形状。
可以将联系线关联的节点的移动指令同时作为联系线的形状调整,具体而言,当节点被拖动时,根据拖动轨迹改变节点的位置,同时,将节点的位置的改变视为曲率控制点(起点或终点)的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联系线的形状。
步骤S404: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
在联系描述框生成之后,还可以在思维导图的编辑或显示过程中对联系描述框进行进一步操作,具体而言,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41: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步骤S4042: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步骤S4043: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步骤S4044: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步骤S4045: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步骤S4046: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步骤S4041-步骤S4046的实施可以参考步骤S2081-步骤S2086的实施,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步骤S405: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步骤S406:在所述遮罩添加指令指定的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步骤S407: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步骤S408: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步骤S405-步骤S408的实施可以参考步骤S209-步骤S212的实施,在此不做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方案,其中部分扩展内容在实施例二中已有出现,在本实施例中未尽的描述,请参考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内容。
实施例五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可以集成在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中,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参考图22,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具体包括:
第一确认单元501,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动态显示单元503,用于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
第二确认单元504,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连线固定单元505,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506,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类型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点类型标识、联系类型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事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显示状态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确认单元501包括:
焦点识别模块,用于在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识别操作焦点;
触发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操作焦点触发时所在的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所述操作焦点触发前没有其它节点处于确认状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描述框隐藏单元,用于若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且操作焦点未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触发,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
描述框显示单元,用于若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且操作焦点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触发,将所述联系描述框从隐藏状态切换为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元素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隐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元素隐藏单元,用于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点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曲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上述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可以集成在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中,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参考图23,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具体包括:
节点确认单元601,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连线显示单元603,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604,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更新单元,用于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点列表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事件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显示状态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遮罩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遮罩添加指令;
遮罩添加单元,用于在所述遮罩添加指令指定的联系描述框添加遮罩,所述遮罩显示时覆盖遮挡所述联系说明;
遮罩触发单元,用于在所述遮罩显示的区域接收触发指令;
内容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触发指令指定的遮罩对应的联系说明。
其中,所述联系说明添加有超链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
超链接触发单元,用于接收超链接触发指令;
超链接显示单元,用于打开所述超链接指向的文件。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描述框隐藏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展示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隐藏所述联系描述框;
描述框显示单元,用于若当前显示的思维导图处于编辑状态且所述联系说明的内容为空,显示所述联系描述框。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删除指令;
元素删除单元,用于删除所述节点删除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隐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隐藏指令;
元素隐藏单元,用于隐藏所述节点隐藏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联系线;
显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节点显示指令;
元素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节点显示指令指定的节点,以及该节点关联的第一类联系线,所述第一类联系线的另一个关联节点处于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联系线的线形为三阶贝塞尔曲线。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点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线的对应区域检测到操作焦点触发时,显示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控制点;
曲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联系线的曲率,所述曲率是所述曲率控制点调整后的位置决定的。
其中,所述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所述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朝向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侧边的中点。
上述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七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显示屏72、输入装置73以及输出装置74。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中处理器7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24中以一个处理器70为例。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中存储器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24中以一个存储器71为例。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处理器70、存储器71、显示屏72、输入装置73以及输出装置7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2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实施例中,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实施例中,以节点联系生成设备为交互智能平板为例,进行描述。
存储器7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实施例五中节点联系生成装置中的第一确认单元501、指令接收单元502、动态显示单元503、第二确认单元504、连线固定单元505、描述框显示单元506和联系说明单元507,也是可以实施例六中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存储器7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显示屏72为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72,其可以是电容屏、电磁屏或者红外屏。一般而言,显示屏72用于根据处理器70的指示显示数据,还用于接收作用于显示屏72的触摸操作,并将相应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70或其他装置。可选的,当显示屏72为红外屏时,其还包括红外触摸框,该红外触摸框设置在显示屏72的四周,其还可以用于接收红外信号,并将该红外信号发送至处理器70或者其他设备。
输入装置7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者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节点联系生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还可以是用于获取图像的摄像头以及获取音频数据的拾音设备。输出装置74可以包括扬声器等音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装置73和输出装置74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处理器7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具体的,实施例中,处理器70执行存储器71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时,具体实现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操作。
上述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八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文提供的操作。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机器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节点联系生成装置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类型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点类型标识、联系类型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所述第一思维导图之外;
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节点列表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或联系线的形状信息的变化事件;
根据所述变化事件更新所述联系线的显示状态。
4.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
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位于同一思维导图;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思维导图对应的节点列表中,建立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的关联描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位于第一思维导图;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位于第二思维导图;
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联系线对应的联系节点列表,所述联系节点列表中记录有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的节点信息和联系线的形状信息。
7.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一操作,确认第一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系标识生成指令;
动态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标识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操作焦点,所述联系线的形状随着所述操作焦点的移动而变化;
第二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第二操作,确认第二目标节点;
连线固定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线的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的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类型标识和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其中,所述类型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点类型标识、联系类型标识。
8.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确认单元,用于响应于作用在当前界面的节点选择操作,依次确认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联系生成指令;
连线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联系生成指令所对应的联系线,所述联系线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的终点位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所述联系线显示有联系描述框;
联系说明单元,用于在所述联系描述框接收并显示联系说明,所述联系说明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目标节点和第二目标节点间的联系。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显示屏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
CN201810812402.XA 2018-07-23 2018-07-23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032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402.XA CN10903244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402.XA CN10903244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2446A true CN109032446A (zh) 2018-12-18
CN109032446B CN109032446B (zh) 2020-12-22

Family

ID=6464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2402.XA Active CN109032446B (zh) 2018-07-23 2018-07-23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244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0305A (zh) * 2019-04-02 2019-08-09 北京大麦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3828A (zh) * 2019-06-18 2019-10-2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绘制流程图的方法及绘制流程图的设备
CN111191930A (zh) * 2019-12-30 2020-05-22 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个思维导图之间的结合展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1975A (zh) * 2019-11-29 2020-05-22 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引用方法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5504A (zh) * 2021-02-05 2021-05-25 深圳市亿图软件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轨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47785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8319A (zh) * 2016-12-19 2017-05-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6649321A (zh) * 2015-10-29 2017-05-1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EP3182304A1 (en) * 2013-03-29 2017-06-21 Pilab S.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storing unlimited amount of data as a mind map in 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s
CN107092419A (zh) * 2017-03-30 2017-08-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 思维导图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45057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思维导图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48639A (zh) * 2017-10-19 2018-03-02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线的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04763A (zh) * 2017-12-01 2018-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82304A1 (en) * 2013-03-29 2017-06-21 Pilab S.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storing unlimited amount of data as a mind map in relational database systems
CN106649321A (zh) * 2015-10-29 2017-05-1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648319A (zh) * 2016-12-19 2017-05-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思维导图的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7092419A (zh) * 2017-03-30 2017-08-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 思维导图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45057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思维导图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48639A (zh) * 2017-10-19 2018-03-02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线的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04763A (zh) * 2017-12-01 2018-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MITHA SUNIL KUMARAN NAIR: "A brain friendly tool to facilitate research-teaching nexus: Mind Maps", 《2017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CICS)》 *
韩营: "动态思维导图引导的知识资源共建共享模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0305A (zh) * 2019-04-02 2019-08-09 北京大麦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3828A (zh) * 2019-06-18 2019-10-2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绘制流程图的方法及绘制流程图的设备
CN111191975A (zh) * 2019-11-29 2020-05-22 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引用方法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1930A (zh) * 2019-12-30 2020-05-22 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个思维导图之间的结合展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91930B (zh) * 2019-12-30 2024-05-14 广东三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个思维导图之间的结合展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47785A1 (zh) * 2020-01-21 2021-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35504A (zh) * 2021-02-05 2021-05-25 深圳市亿图软件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轨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5504B (zh) * 2021-02-05 2023-08-08 深圳市亿图软件有限公司 思维导图轨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2446B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2446A (zh)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802876B2 (ja) リアルタイム手書き認識の管理
JP6952877B2 (ja) 拡張現実環境及び仮想現実環境と相互作用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Ju The design of implicit interactions
AU2016203040B2 (en)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with visual and/or haptic feedback
CN103995657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9703456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2033710B (zh) 用于管理文件夹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458520A (zh) 智能约会建议
CN109117051A (zh) 思维导图的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1488A (zh) 一种基于智能桌面的内容显示方法和智能桌面终端
CN110069204A (zh) 基于书写轨迹的图形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1512994A (zh) 使用一通用辨識器之多筆跡手寫辨識
CN108885616A (zh) 用于导航与协作编辑的电子文档相关联的评论的用户界面
CN11051551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73050A (zh) 思维导图的总结节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69256A (zh) 沉浸式和交互式的视频会议房间环境
CN109324722B (zh) 思维导图的节点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56484A (zh) 信息处理设备、重放状态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8803997A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操作方法、装置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CN108829371A (zh) 界面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1831802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시퀀스에 대한 가상현실 컨텐츠 제작방법 및 장치
CN108920057B (zh) 电子白板的连接节点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E102017112039A1 (de) Unterbrechungsfreie einblendung auf einer anzeige
CN108710460B (zh)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