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0460B -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0460B
CN108710460B CN201810462173.3A CN201810462173A CN108710460B CN 108710460 B CN108710460 B CN 108710460B CN 201810462173 A CN201810462173 A CN 201810462173A CN 108710460 B CN108710460 B CN 108710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struction
control instruction
coordinate
in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21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0460A (zh
Inventor
古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621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0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5962 priority patent/WO20192186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0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智能交互平板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接收第一输入信号;显示第一元素,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接收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使得控制元素的方式更加简洁、灵活。

Description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平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intelligent device)是指任何一种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设备、器械或者机器,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通常,智能设备具有书写及绘图功能。当用户利用智能设备的书写或绘图功能输入至少两个元素时,智能设备显示的至少两个元素为相互独立的关系。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如果用户想要同时对上述至少两个元素进行控制,如进行移动、缩放等操作,需要预先选中待控制的全部元素,再进行控制操作,或者是,预先选中待控制的全部元素,并建立其组合关系后,再进行控制操作。这样使得用户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元素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所述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包括:
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所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还包括:
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
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包括:
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时,还包括:
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元素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
元素集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元素查找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还包括:
元素选择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之后,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相应的,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
组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还包括:
组合框显示模块,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的,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组合建立模块包括:
元素确定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第三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元素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指示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具体实现:
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相应的,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同步实现:
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绘制的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还具体实现: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时,具体实现:
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时,同步实现:
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
上述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显示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的第一元素,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第二元素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同步调整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在接收到作用于第一元素的第二控制指令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调整第一元素,而保持第二元素位置不变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无需用户手动建立两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便可以实现同时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单独控制元素,使得控制元素的方式更加简洁、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6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四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7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五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8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六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可以由元素控制设备执行,该元素控制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元素控制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该元素控制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智能交互平板等。在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元素控制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
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可以是电容屏、电磁屏或者是红外屏。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显示屏上执行触控操作,或者是通过与智能交互平板关联的外置装置在显示屏上执行触控操作,其中,外置装置可以是电容笔、电磁笔或者是红外笔。当用户在智能交互平板中执行触控操作时,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根据相应元件的参数变化情况确定触控位置,进而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内容,并执行该指令内容。
进一步的,智能交互平板中安装有电子白板软件,使智能交互平板实现电子白板功能。其中,电子白板软件可以实现书写、绘画以及插入图片等功能,其在会议、教育等场景下被广泛使用。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在电子白板软件场景下进行示例性描述。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110、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触控操作后,根据相应元件的参数变化会生成相应的电信号,通过该电信号可以明确触控位置,并结合触控位置和当前显示内容确定电信号对应的指令,进而执行该指令,以实现对触控操作的响应。
其中,第一输入信号是用户执行输入操作时生成的电信号。输入操作包括书写触控操作和绘图触控操作。绘图触控操作是指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触控操作。例如,选定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模式后,绘制矩形,该矩形为标准矩形,区别于用户手画矩形。书写触控操作是用户手写输入的触控操作。可选的,预先设定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模式和手写模式,以便于智能交互平板快速确定输入操作为书写触控操作还是绘图触控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输入信号的接收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书写模式下,检测到书写区域接收到触控操作后,确定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绘图模型下,检测到绘图区域接收到触控操作后,确定接收到第一输入信号。可选的,第一输入信号可以是一次触控操作生成的信号,也可以是满足条件的多次触控操作生成的信号。其中,一次触控操作是指从用户接触屏幕开始到离开屏幕为止的一次操作。满足条件的多次触控操作是针对需要用户多次触控操作才完成内容输入的场景,例如,当用户进行文字书写时,某个文字的各笔画间是间断的,即用户写入该文字时,需要执行多次触控操作,此时,可以将多次触控操作生成的信号均认为是第一输入信号。又如,还可以是设定触发条件,例如设定触发按钮,当触发按钮被点击后,设定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的触控操作生成的信号均为第一输入信号,当触发按钮再次被点击后,确定结束本次输入。
S120、显示第一元素。
示例性的,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其中,第一元素为用户期望显示在智能交互平板中的元素。典型的,元素是指智能交互平板中通过用户输入一定操作后可以显示的要素,其具有占位空间且具有可编辑性。
进一步的,第一元素可以是用户写入轨迹或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一般而言,书写触控操作对应生成的第一元素属于用户写入轨迹,绘图触控操作对应生成的第一元素属于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其中,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但不限于: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举例而言,图2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一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中,元素11和元素12属于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元素13和元素14为用户写入轨迹。即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可以理解为由智能交互平板绘制的印刷体标准元素,用户写入轨迹为在智能交互平板中显示的手写轨迹。其中,元素13和元素14的虚线框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存在。同样的,实施例中其他显示界面示意图中,用户写入轨迹对应的虚线框同样用于理解,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存在。
可以理解的,第一输入信号中包含触控位置信息,智能交互平板根据触控位置信息可以绘制第一元素的触控轨迹并确定第一元素的显示位置,进而,在显示位置处显示触控轨迹,即实现显示第一元素,其中,显示位置为显示屏中的像素点位置。可选的,在显示触控轨迹时,依据显示参数显示触控轨迹。其中,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轨迹颜色和/或轨迹粗细。以用户写入轨迹为例描述第一元素的显示过程:智能交互平板根据第一输入信号中触控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元素的显示位置。之后,智能交互平板根据各像素点位置间的写入顺序,按照显示参数在各像素点中进行绘制,以实现显示第一元素。以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为例描述第一元素的显示过程:确定用户选定的元素为矩形,根据第一输入信号中触控位置信息确定触控操作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将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对应的两个像素点位置作为矩形的对角点,进而按照显示参数绘制矩形,此时,显示参数还可以包含填充颜色等;或者是,智能交互平板根据第一输入信号中触控位置信息绘制触控轨迹,确定与触控轨迹最接近的计算机图形为矩形,进而,在于触控位置信息对应的显示位置处显示该矩形。
S130、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具体的,在显示第一元素前,智能交互平板中显示有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即从用户视角,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可以是部分重叠或者全部重叠。可选的,智能交互平板在显示元素时为每个元素设定显示层级,不同元素间显示层级不同。一般而言,根据元素输入顺序确定显示层级,最新输入的元素对应的显示层级最高,位于最顶层。实际应用中,用户也可以手动调整各元素的显示层级。据此,实施例中,由于先显示第二元素,而后显示第一元素,所以,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即当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时,重合位置的像素点优先显示第一元素的内容。
进一步的,第二元素同样可以是用户写入轨迹或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一般而言,当第一元素是用户写入轨迹时,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此时,示例性的应用场景可以为:在图形或图片的内部写入文字。当第一元素是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时,第二元素为用户输入轨迹。此时,示例性的应用场景可以为:为写入的内容添加无填充的边框。当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时,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此时,示例性的应用场景为:显示两个完全或部分重合的图形,或者在表格中添加图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用于解释说明,并未有任何的限定作用。
典型的,第一控制指令是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满足设定触发条件的触控操作后生成的指令。可选的,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移动指令是用于移动元素的指令,第一缩放指令是用于缩放元素大小的指令,第一旋转指令是用于旋转元素的指令。其中,设定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二元素,第一控制指令的触发条件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触发条件为:触控操作是第二元素的显示位置上先点击后移动的操作,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第一移动指令。又如,设定触发条件为:触控操作是第二元素的显示位置上的两点移动触控操作,且两点触控方向相反,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第一缩放指令。再如,设定触发条件为:触控操作是第二元素的显示位置上的两点触控操作,且两点触控方向均为顺时针或逆时针,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为第一旋转指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仅是用于说明第一控制指令的触发条件,并非进行任何限定。
可选的,如果第一元素完全覆盖在第二元素上,那么在接收第一控制指令前,可以先接收元素选定指令,该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目标元素。其中,元素选定指令的触发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在第二元素的显示位置接收到长按、单击或双击操作时,则确定接收到元素选定指令,且目标元素为第二元素。之后,在第二元素所在的显示位置,接收到满足第一控制指令触发条件的触控操作,便可以认为是接收到作用于第二元素的第一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元素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二元素是一个时,直接确定第一控制指令针对的第二元素。当第二元素是至少两个时,可以是确定第一控制指令针对全部的第二元素,还可以是,选择第二元素中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作为第一控制指令针对的第二元素。其中,用户可以调整多个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顺序,以将第一控制指令针对的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调整至多个第二元素中最高的显示层级。实施例优选:第一控制指令针对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
S140、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
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具体的,设定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对应关系,此时,默认第一控制指令是控制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指令。也可以理解为,建立了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因此,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同时响应第一控制指令。
典型的,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执行的操作,进而可以计算出第一元素执行第一控制指令后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元素执行第一控制指令后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均为显示位置,其可以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举例而言,生成第一控制指令的触控操作为先点击后移动的操作,此时,根据移动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移动轨迹途径的像素点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个数,即移动距离,进而根据移动距离确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后,将第一元素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将第二元素移动至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也可以是在移动过程中,同步移动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即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跟随触控操作同步移动。可以想到的是,缩放和旋转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确定过程,与移动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确定过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150、接收第二控制指令。
其中,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
具体的,第二控制指令与第一控制指令的类似,其区别在于第二控制指令为作用于第一元素的指令。即,第一控制指令是在第二元素的显示位置上触发的触控操作对应生成的指令,第二控制指令是在第一元素的显示位置上触发的触控操作对应生成的指令。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第二控制指令的触发条件实施例不作限定,其具体的触发及接收规则与第一控制指令的触发及接收规则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160、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
其中,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具体的,设定当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对应关系,即默认第二控制指令仅是控制第一元素的指令。此时,第二元素保持在第二位置不变。进一步的,第三位置的确定方式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中,对于用户输入的第一元素,如果第一元素和已显示的第二元素存在至少一个坐标重合,此时,可以自动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且该组合关系的优先级高于对第二元素的控制操作,低于对第一元素的控制操作。即,当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针对第二元素的控制指令时,默认是同时针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控制指令,当智能交互平板接收到针对第一元素的控制指令时,默认仅是针对第一元素的控制指令,即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默认取消。也可以理解为,当存在坐标重合的两个元素时,用户针对显示层级高的元素进行控制时,默认该控制仅针对该元素,用户针对显示层级低的元素进行控制时,默认该控制针对两个元素。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显示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的第一元素,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第二元素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同步调整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在接收到作用于第一元素的第二控制指令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调整第一元素,而保持第二元素位置不变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无需用户手动建立两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便可以实现同时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单独控制元素,使得控制元素的方式更加简洁、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具体的,设定第一元素是用户写入轨迹,第二元素是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进一步的,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具体的,用户一次写入过程是指用户写入本次计划输入内容的过程。例如,用户计划输入某个字,那么用户一次写入过程便是书写该字的过程。又如,用户计划输入某句话,那么用户一次写入过程便是书写该句话的过程。再如,用户计划输入某个英文单词,那么用户一次写入过程便是书写该英文单词的过程。可以明确的是,一次写入过程中,用户会执行多次书写触控操作,此时,会生成多条触控轨迹。即,用户写入轨迹由至少两条子轨迹组成,其中,用户一次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记为一条子轨迹。
示例性的,实际应用中,一次写入过程中,用户会连续的、近距离的书写。例如,用户输入某句话时,会连续写入这句话中的文字,相邻文字间的距离是接近。因此,用户写入轨迹中的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实施例中,设定用户写入轨迹中的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且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其中,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是指时间相邻的两次触控操作生成的子轨迹。写入时长间隔是指前一触控操作结束时间与本次触控操作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轨迹距离是指两条子轨迹中心点间的距离,或者是,两条子轨迹的起始点间的距离,还可以是,两条子轨迹的结束点间的距离等。设定时长间隔和设定距离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据此,在用户书写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实时判断当前生成的触控轨迹是否为用户写入轨迹中的一条子轨迹,即实时判断一次写入过程是否结束。其具体可以是:在确定当前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与前一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时,确定触控轨迹为本次写入过程中的一条子轨迹。其中,前一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子轨迹已经确定为本次写入过程中的一条子轨迹。优选的,实施例中设定:在确定当前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与前一书写触控操作生成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且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时,确定触控轨迹为本次写入过程中的一条子轨迹。其具体为:基于当前的书写触控操作生成触控轨迹时,确定该触控轨迹与前一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如果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则进一步判断该触控轨迹与前一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如果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则说明触控轨迹为本次写入过程中的一条子轨迹。反之,则说明触控轨迹不是本次写入过程中的子轨迹,即本次写入过程已经结束。还可以是:确定本次写入过程中的一条子轨迹后,如果在设定时长间隔内,没有接收到其他的书写触控操作,则确定本次写入过程已经结束。
具体的,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S201、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具体的,第二输入信号用于显示第二元素。由于实施例中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以,实施例中的第二输入信号是根据绘图触控操作生成的,即在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模式下,检测到书写区域接收到触控操作后,将该触控操作生成的电信号认为是接收的第二输入信号。
S202、显示第二元素。
其中,第二元素根据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示例性的,第二输入信号中包含触控位置信息,智能交互平板根据触控位置信息可以确定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以及显示位置,并在上述显示位置显示对应的计算机绘制的标准元素。其中,第二元素的确定及显示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时,对应的确定及显示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例如,选定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模式后,确定用户选定的元素为矩形,根据第一输入信号中触控位置信息确定触控操作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将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对应的两个像素点位置作为矩形的对角点,进而显示计算机绘制的标准矩形。
S203、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具体的,第三输入信号用于显示第三元素。其中,设定第三元素为计算机标准绘制元素。此时,第三输入信号的接收规则与第二输入信号的接收规则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S204、显示第三元素。
具体的,第三元素根据第三输入信号确定。其中,第三元素的确定及显示方式与第二元素的确定及显示方式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的,设定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完全不重合,即第二元素的坐标集合和第三元素的坐标集合为空。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的输入时序。在用户未调整显示层级时,当第二元素先于第三元素输入时,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三元素的显示层级,当第三元素先于第二元素输入时,第三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S205、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S206、显示第一元素。
其中,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
S207、建立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具体的,由于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存在重合的至少一个坐标,因此,智能交互平板可以自动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即组合关系可以根据坐标重合关系自动建立。其中,建立组合关系是指:将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确定为一个整体的元素。建立组合关系的好处是,在后续计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可以根据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组合后的坐标区域进行一次位置计算,无需分别计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可选的,第二元素可能为至少两个,此时,如果每个第二元素与第一元素均可以建立组合关系,那么第二元素和第一元素间可能存在多个组合关系,此时,不利于后续第一控制指令的操作。因此,实施例中设定,当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包括: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建立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具体的,显示层级越高,说明第二元素与第一元素显示层级越接近,其为用户想要建立组合的概率越高。因此,实施例中设定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建立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与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其中,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是针对至少两个第二元素而言的,即使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其显示层级仍低于第一元素。实际应用中,如果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二元素不是用户期望建立组合关系的元素,那么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的方式,将期望建立组合关系的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调整至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的最高显示层级,进而实现期望建立的组合关系。
可选的,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即写入第一元素时,第一元素的起始位置坐标在第二元素的坐标范围内时,才会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当由于误操作,使得用户写入轨迹与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存在坐标重合时,可以避免针对计算机标准元素进行控制操作时,同步控制用户写入轨迹。
还可选的,接收到第二元素选定操作后,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其中,第二元素选定操作用于选定第二元素,其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实际应用中,该方式适用于任意已显示的元素。其具体为:接收到元素选定操作后,查找高于该元素显示层级的其他元素,并在其他元素中,选择与该元素存在位置重合的目标元素,并建立两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其中,当存在多个目标元素时,可以设定规则在目标元素中选定一个元素。如设定选定显示层级最高的目标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二元素已经与其他元素建立了组合关系,那么可以取消第二元素与其他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或者是,保留第二元素和其他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此时,该组合关系包括至少三个元素。
S208、显示组合元素框。
其中,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示例性的,确定第一元素的坐标位置和第二元素的坐标位置,选择同时包含第一元素坐标位置和第二元素坐标位置的最小矩形区域,将该矩形区域确定为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合并后的位置区域,并在该位置区域显示组合元素框。其中,组合元素框的具体显示参数实施例不作限定。实施例中,设定组合元素框的好处是,可以使用户明确已经建立组合关系,同时确定组合后的位置区域。
S209、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同步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S210、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
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示例性的,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可以是对组合后的位置区域进行一次计算,得到位置区域调整后的目标位置,并将组合图形调整至目标位置,此时,第一元素必然显示在第一位置,第二元素必然显示在第二位置,同时,减少了计算次数。
S211、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其中,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
具体的,设定第二控制指令仅是针对第一元素的控制指令,因此,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智能交互平板自动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即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性。同时,取消显示组合元素框。
S212、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
其中,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S213、建立元素集合。
进一步的,遍历当前已显示的全部元素,查找到显示层级低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其他元素,建立元素集合。其中,优选遍历当前已显示的全部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S214、查找第三元素。
具体的,确定元素集合中各元素的坐标信息,选择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元素,记为第三元素。其中,第一元素与第三元素的重合与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重合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查找第三元素后,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其中,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建立方式与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的建立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在建立组合关系后,可选显示组合元素框,该组合元素框中包含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其用于提示用户已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如果查找第三元素的结果为查找到至少两个第三元素,那么,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包括: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具体的,可以在第三元素中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作为后续使用的第三元素。此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时,是建立第一元素和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的好处是,保证组合关系清晰、明确,便于用户确定。
可选的,如果用户需要的第三元素并不是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那么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第三元素显示层级的方式,将需要的第三元素调整为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或者是,用户通过选定元素的方式选择第三元素,以指示智能交互平板建立选定的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
可以理解是,实施例中,仅以移动第一元素为例,说明了针对移动后元素的组合建立方式。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同时移动多个元素,此时,可以遍历未移动的全部元素,在移动元素中查找显示层级高于至少一个未移动元素的元素,并组成移动元素集合,确定与移动元素集合中各元素存在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未移动元素,并建立移动元素与存在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未移动元素的组合关系。同样的,当同一移动元素存在多个对应的未移动元素时,选择层级最高的未移动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存在第三元素,那么,后续便不会建立第三元素和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
S215、接收第三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且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三元素的显示层级。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是在接收到第三控制指令时,同步建立第三元素和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其中,第三控制指令与第一控制指令及第二控制指令类似,其接收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S216、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
其中,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根据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具体的,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考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确定方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对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描述:
图4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二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4,智能交互平板当前显示第二元素22和第三元素23,且第二元素22和第三元素23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智能交互平板当前处于手写模式。在书写区域检测到触控操作时,生成第一输入信号,并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实时确定本次写入过程是否结束。进一步的,图5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三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5,接收第一输入信号后,在智能交互平板中显示用户写入轨迹,即第一元素21。此时,可以确定第一元素21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二元素22和第三元素23的显示层级。同时,第一元素21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二元素22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此时,自动建立第一元素21和第二元素22的组合关系,并显示组合元素框24。
进一步的,接收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二元素,且第一控制指令为第一移动指令,其具体的触控方式为:拖拽第二元素的非边界位置。此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同步移动第二元素和第一元素。图6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四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6,第二元素22和第一元素2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移动到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且第二控制指令为移动指令,其具体的触控方式为:拖拽第一元素的非边界位置。此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并移动第一元素。图7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五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7,删除组合元素框24,并将第一元素21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移动至第三位置。此时,第一元素21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三元素23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可选的,智能交互平板自动建立第一元素21和第三元素23的组合关系,或者是,当确定用户点击第三元素23后,查找与第三元素23具有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关系的第一元素21,并建立第一元素21和第三元素23的组合关系。此时,在智能交互平板中显示组合元素框25,该组合元素框25包含第一元素21和第三元素23。
进一步的,接收第三控制指令,其中,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三元素,且第三控制指令为缩放执行,其具体的触控方式为:拖拽元素控制框25的边界位置。此时,根据第三控制指令确定第一元素的第四位置和第三元素的第五位置,并将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分别调整至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进一步的,图8为智能交互平板的第六显示界面示意图。图8示出了第一元素21和第三元素23根据第三控制指令调整位置后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第二输入信号,显示第二元素,根据第三输入信号,显示第三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显示第一元素,其中,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间存在位置重合的至少一个坐标,此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并在接收到针对第二元素的第一控制指令时,同步调整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元素的第二控制指令时,仅调整第一元素,如果调整后第一元素与第三元素间存在位置重合的至少一个坐标,此时,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三元素的组合关系,并在接收到针对第三元素的第三控制指令时,同步调整第三元素和第一元素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自动建立两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无需用户手动选择元素并选定组合选项,简化了用户操作,同时,可以根据用户对元素的控制指令,自动取消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无需用户执行取消组合的操作,使得控制元素的方式更加简洁、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智能交互平板默认建立第二元素与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果存在其他的元素,且该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那么,可能存在用户期望建立该元素与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即建立多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有鉴于此,实施例中设定,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接收元素选定指令,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相应的,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还包括:将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第六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具体的,元素选定指令是用于选定已显示元素的指令,其选定的元素限定为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且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可选的,选定的元素与第二元素的坐标交集可以为空。进一步的,将元素选定指令选定的元素记为第四元素,即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也可以高于第一元素。进一步的,元素选定指令的接收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确定第四元素所在的显示位置接收到点击操作后,确定接收到元素选定指令。又如,确定第四元素所在的显示位置接收到长按操作后,确定接收到元素选定指令。
示例性的,智能交互平板在接收到元素选定指令后,建立第四元素和第一元素及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可选的,建立组合关系后,显示组合元素框,该组合元素框为包含第四元素、第一元素及第二元素的最小矩形框。此时,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确定第一控制指令同时控制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四元素,即在确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同步确定第四元素调整后的第六位置。其中,第六位置的计算方式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计算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进一步的,在确定第六位置后,同步调整第一元素、第二元素和第四元素,以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当第四元素的显示位置接收到与第一控制指令相同的触控操作时,也可以默认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即第一控制指令可以针对第二元素,也可以针对第四元素。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定接收到元素选定指令后,自动取消第一元素及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并建立第一元素与第四元素的组合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无需调整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顺序,便可以建立第四元素和第一元素的组合关系。
实施例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该元素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01、第一显示模块302、第二接收模块303、第一调整模块304、第三接收模块305、第二调整模块306。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第一显示模块302,用于显示第一元素,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第二接收模块303,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第一调整模块304,用于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第三接收模块305,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第二调整模块306,用于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显示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的第一元素,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的第二元素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同步调整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在接收到作用于第一元素的第二控制指令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调整第一元素,而保持第二元素位置不变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在书写及绘图场景下,同步控制至少两个元素的实现过程过于繁琐的技术问题,无需用户手动建立两个元素间的组合关系,便可以实现同时对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单独控制元素,使得控制元素的方式更加简洁、灵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二输入信号;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元素,第二元素根据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五接收模块,用于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根据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三输入信号;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三元素,第三元素根据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元素集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建立元素集合,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元素查找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第三元素在元素集合中,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还包括:元素选择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之后,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接收元素选定指令,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相应的,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将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第六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组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建立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组合框显示模块,用于建立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显示组合元素框,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组合建立模块包括:元素确定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装置集成在元素控制设备中,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元素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元素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42、输入装置43、输出装置44以及通信装置45。该批注显示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该元素控制设备中存储器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0中以一个存储器41为例。该元素控制设备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显示屏42、输入装置43、输出装置44以及通信装置45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0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实施例中,元素控制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交互智能平板等。实施例中,以元素控制设备为交互智能平板为例,进行描述。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元素控制装置中的第一接收模块301、第一显示模块302、第二接收模块303、第一调整模块304、第三接收模块305以及第二调整模块306)。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显示屏42为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42,其可以是电容屏、电磁屏或者红外屏。一般而言,显示屏42用于根据处理器40的指示显示数据,还用于接收作用于显示屏42的触摸操作,并将相应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40或其他装置。可选的,当显示屏42为红外屏时,其还包括红外触摸框,该红外触摸框设置在显示屏42的四周,其还可以用于接收红外信号,并将该红外信号发送至处理器40或者其他设备。
通信装置45,用于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可以是有线通信装置和/或无线通信装置。
输入装置4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者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元素控制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还可以是用于获取图像的摄像头以及获取音频数据的拾音设备。输出装置44可以包括扬声器等音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装置43和输出装置44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元素控制方法。
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指示显示屏42显示第一元素,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指示显示屏42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
指示显示屏42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指示显示屏42显示第二元素,第二元素根据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控制指令,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指示显示屏42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根据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指示显示屏42显示第三元素,第三元素根据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元素集合,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查找第三元素,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具体实现:
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元素选定指令,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相应的,处理器40在实现指示显示屏42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同步实现:
将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第六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进一步的,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计算机绘制的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建立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还具体实现:
指示显示屏42显示组合元素框,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进一步的,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实现建立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时,具体实现:
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建立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时,同步实现:
取消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提供的元素控制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元素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显示第一元素,第一元素根据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第一元素;
将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元素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机器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元素控制装置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0)

1.一种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其中,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是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所述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包括:
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所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还包括:
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还包括:
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
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包括:
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时,还包括:
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17.一种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元素集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元素查找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还包括:
元素选择模块,用于查找第三元素之后,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七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2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建立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组合框显示模块,用于所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
所述组合建立模块包括:
元素确定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元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34.一种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下操作:
接收第一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元素,所述第一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确定;
接收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其中,所述第二元素的数量是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元素的显示层级高于所述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
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作用于所述第一元素;
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确定。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二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二元素,所述第二元素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三位置之后,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作用于已显示的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指示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四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三元素调整至第五位置,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确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输入信号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第三输入信号;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根据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确定。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三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元素集合,所述元素集合包含显示层级小于第一元素的全部已显示元素;
查找第三元素,所述第三元素在所述元素集合中,所述第三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元素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查找第三元素之后,还具体实现:
选择显示层级最高的第三元素。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接收元素选定指令,所述元素选定指令用于选定已显示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的显示层级低于第二元素的显示层级,所述第四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与所述第一元素的至少一个坐标重合;
所述处理器在实现指示所述显示屏将所述第一元素调整至第一位置,同步将所述第二元素调整至第二位置时,同步实现:
将所述第四元素调整至第六位置,所述第六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确定。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所述第二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或,
所述第一元素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为用户写入轨迹;或,
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均为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包括至少两条子轨迹;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写入时长间隔在设定时长间隔内,和/或,任意两条写入顺序相邻的子轨迹间的轨迹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写入轨迹的起始位置坐标在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的坐标范围内。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绘制标准元素包括:几何图形、图像、流程图、组织架构图以及电子表格中的至少一个。
4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还具体实现: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之后,还具体实现:
指示所述显示屏显示组合元素框,所述组合元素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组合后的覆盖区域。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素为至少两个;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建立所述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时,具体实现:
在至少两个第二元素中,确认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
建立所述第一元素与最高显示层级的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接收第二控制指令时,同步实现:
取消所述第一元素和所述第二元素的组合关系。
4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元素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第一移动指令、第一缩放指令以及第一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第二移动指令、第二缩放指令以及第二旋转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5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元素控制方法。
CN201810462173.3A 2018-05-15 2018-05-15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710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2173.3A CN108710460B (zh) 2018-05-15 2018-05-15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115962 WO2019218622A1 (zh) 2018-05-15 2018-11-16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2173.3A CN108710460B (zh) 2018-05-15 2018-05-15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460A CN108710460A (zh) 2018-10-26
CN108710460B true CN108710460B (zh) 2019-06-25

Family

ID=6386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2173.3A Active CN108710460B (zh) 2018-05-15 2018-05-15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0460B (zh)
WO (1) WO20192186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460B (zh) * 2018-05-15 2019-06-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99077A (zh) * 2019-07-25 2019-11-01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元素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968227B (zh) * 2019-10-09 2022-03-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交互平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679A (zh) * 2010-09-27 2012-04-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处理方法和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2955662A (zh) * 2011-08-29 2013-03-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88407A (zh) * 2012-06-11 2014-0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操作对象图标的显示位置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6605199A (zh) * 2014-09-05 2017-04-26 日本电气方案创新株式会社 对象管理装置、思考辅助装置、对象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7903B2 (en) * 2011-01-13 2014-12-0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Handing control of an object from one touch input to another touch input
EP3101526A1 (en) * 2011-12-31 2016-12-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ausing elements to be displayed
JP5942762B2 (ja) * 2012-10-04 2016-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10460B (zh) * 2018-05-15 2019-06-2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9679A (zh) * 2010-09-27 2012-04-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处理方法和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2955662A (zh) * 2011-08-29 2013-03-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488407A (zh) * 2012-06-11 2014-0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操作对象图标的显示位置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6605199A (zh) * 2014-09-05 2017-04-26 日本电气方案创新株式会社 对象管理装置、思考辅助装置、对象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460A (zh) 2018-10-26
WO2019218622A1 (zh)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9196B2 (en) Automatic data extraction and conversion of video/images/sound information from a slide presentation into an editable notetaking resource with optional overlay of the presenter
CN106933465B (zh) 一种基于智能桌面的内容显示方法和智能桌面终端
CN110941383B (zh)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10460B (zh)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K201870548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
WO2021068367A1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928459B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书写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317028B2 (en) Cap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955607A (zh) 内容分享方法和装置
CN112632322B (zh) 一种视频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841557B2 (en) Content navigation
KR20180018561A (ko) 이미지 영역을 선택 및 추적함으로써 비디오를 확대축소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932144A (zh) 显示界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6783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mposita ZUI motion picture presentation and physical scene motion picture presentation
KR2014008912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9525885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可读介质
US1182517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presenting interactive elements within video content
JPH0981361A (ja) 画像表示方法、データ収集方法及び対象物特定方法
CN109032446A (zh) 思维导图的节点联系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136858A (ko) 화상표시장치, 제어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06371755B (zh) 多屏互动方法与系统
CN111757162A (zh) 一种高清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349024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rogram, and display method
US20230386162A1 (en) Virtual action center based on segmented video feed for a video communication session
US11704626B2 (en) Relocation of content item to motion picture sequences at multiple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