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1383B -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1383B
CN110941383B CN201910964774.9A CN201910964774A CN110941383B CN 110941383 B CN110941383 B CN 110941383B CN 201910964774 A CN201910964774 A CN 201910964774A CN 110941383 B CN110941383 B CN 110941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area
touch operation
track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47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1383A (zh
Inventor
刘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47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1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1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1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子白板技术领域,其包括: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目标内容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响应于第二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解决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还避免由于操作用户的遮挡,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到操作内容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白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例如,具有电子白板功能的平板电脑、电视机等智能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办公、教学等场景下。为了丰富智能设备的功能性,出现了双屏智能设备。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某些场景下,用户仅需使用一个显示屏,此时,另一个显示屏处于闲置状态,这样会降低双显示屏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的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包括:
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包括:
在第二屏幕中全屏显示目标内容;或,
在所述第二屏幕内的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时,还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所述控制菜单中包含至少一个控制按键,且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对应一项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三触控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控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包括:隐藏所述区域边框、设置尺寸比例关系、退出双屏显示模式和/或根据所述书写轨迹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包括:
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或,
所述书写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为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
进一步的,所述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包括:
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制,以得到目标内容;
将所述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使所述第二屏幕显示所述目标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包括:
获取所述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在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触控位置;
依次确认各所述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若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外,则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获取时序最前的轨迹点;
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
根据所述区域位置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尺寸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数据以及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区域位置是否超出所述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
若超出所述屏幕边框,则获取所述屏幕边框与所述区域位置的重合区域;
根据所述重合区域修改所述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包括:
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点击操作,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第二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二尺寸数据;
以所述第二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二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滑动操作,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定包含所述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所述最小矩形区域为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获取第四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三尺寸数据,所述第四触控操作为在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之前所述第一屏幕接收的触控操作;
以所述第三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三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内容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轨迹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区域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屏幕显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
上述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后,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并在第一屏幕中接收到书写操作后显示书写轨迹,之后,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包含当前最新的书写轨迹,进而使得第二屏幕显示最新的书写轨迹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还避免由于操作用户的遮挡,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到操作内容的问题,利用双屏优势,可以使得其他用户准确观看到操作内容。同时,第二屏幕中可以全屏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或按照设定比例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丰富了双屏幕显示的功能性,即在第二屏幕中可以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显示,便于其他用户观看,同时,在第二屏幕中也可以等比例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且显示的目标内容外的区域设置为空白内容,以便于用户集中注意力观看第二屏幕。并且,当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外,或者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调整后第一区域内包含书写轨迹,可以保证第二屏幕显示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便于其他用户明确当前书写内容,且无需用户手动调整第一区域,便于用户书写,同时,无需第一区域实时跟随书写轨迹进行移动,避免了由于第一区域频繁调整造成第二屏幕内显示内容实时改变,不利于其他用户阅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控制菜单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四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五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或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或对象之前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例如,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的“第一”和“第二”用来区分两个不同的屏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可以由双屏幕显示设备执行,该双屏幕显示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双屏幕显示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例如,双屏幕显示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或智能交互平板等智能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双屏幕显示设备进行示例性描述。其中,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
一般而言,智能交互平板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屏。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配置有两个显示屏为例进行描述。此时,两个显示屏可以为相同类型的显示屏,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屏。实施例中,以两个显示屏为相同类型的显示屏为例,且两个显示屏具有相同的像素坐标系。两个显示屏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智能交互平板的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间接进行通信。同时,处理器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显示屏。进一步的,两个显示屏均具有触控功能,相应的,显示屏可以是电容屏、电阻屏或者电磁屏。进一步的,两个显示屏的触控操作响应方式相同,以用户在一个显示屏中进行触控操作为例,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触控笔触控显示屏的方式实现触控操作,相应的,智能交互平板检测触控操作在显示屏中的触控位置,并根据触控位置对应的显示内容确定响应方案,进而进行响应,以实现触控功能。例如,根据触控位置确定对应的显示内容为某个功能的控制按键,此时,响应方案为执行该功能。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对一个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也可以同时对两个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可选的,确定触控操作在显示屏中触控位置的具体方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当显示屏某个位置接收到触控操作时,负责检测该位置的电器元件采集的参数会发生变化,此时,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根据参数变化情况确定触控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用户还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物理按键等方式实现控制操作。
典型的,智能交互平板安装有至少一类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定于安卓系统、Linux系统及Windows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可以分别对每个显示屏进行单独控制。进一步的,智能交互平板可以基于操作系统安装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例如,智能交互平板中安装有电子白板应用程序、录屏程序等。其中,电子白板应用程序可以实现电子白板功能,即用户可以在电子白板应用程序的界面中进行写、画、擦除等操作,进一步可以执行移动、保存、缩放、插入文档、颜色调整、轨迹粗细设置等操作。录屏程序可以对显示屏中设定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录制。进一步的,应用程序可以为操作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为从第三方设备或者服务器中下载的应用程序。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两个显示屏而言,其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在同时使用时,两个显示屏可以同时开启相同的应用程序,或者同时开启不同的应用程序。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以运行具有两个显示屏的智能交互平板为例,描述两个显示屏下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的方法步骤,可以由一个应用程序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应用程序联动实现。当由多个应用程序联动实现时,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且具体的通信手段实施例不作限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该双屏幕显示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区分,将两个显示屏分别记为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其中,第一屏幕为用户当前使用的屏幕,用户可以在第一屏幕中进行书写、文档展示、网页浏览等操作。
典型的,当用户使用第一屏幕时,为了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屏幕对第一屏幕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显示,以在用户对第一屏幕进行操作时,其他用户通过第二屏幕可以观看到用户的操作内容,避免了因为用户的操作而遮挡屏幕,进而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第一屏幕的情况。
具体的,第一区域为第一屏幕中的一块闭合区域,该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用于在第二屏幕中进行显示。第一区域可以是第一屏幕的部分区域也可以是全部区域。典型的,第一区域可以是一块具有固定形状的区域,例如,第一区域为矩形或圆形等固定形状。第一区域也可以是一块具有非固定形状的区域。实施例中,以第一区域为矩形进行示例性描述。可以理解,该矩形包含正方形。
进一步的,第一区域可以通过用户执行的设定触控操作确定。实施例中,将该设定触控操作记为第一触控操作。其中,第一触控操作的具体触发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举例而言,第一屏幕的侧边栏或桌面图标中显示有设定的虚拟按键,当检测该虚拟按键接收到单击操作后,确定进入双屏显示模式,并确认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此时,智能交互平板在第一屏幕中自动选定第一区域。其中,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和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智能交互平板确定用户在第一屏幕中最后一次触控操作(如书写操作)的触控位置,之后,将该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结合预先设定的尺寸数据以得到第一区域,优选,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相等。再举例而言,第一屏幕的侧边栏或桌面图标中显示有设定的虚拟按键,当检测该虚拟按键接收到单击操作后,确定进入双屏显示模式,之后,智能交互平板若在第一屏幕中检测到单击操作,且该单击操作的触控位置为虚拟按键以外的位置,则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并获取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位置,以该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结合预先设定的尺寸数据自动选定第一区域。又举例而言,双屏显示模式下,智能交互平板检测第一屏幕中接收到具有触控轨迹的触控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之后,将包含该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作为第一区域。上述双屏显示模式是指利用第二屏幕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的模式。可以理解,得到第一区域后,用户可以随时修改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和/或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其中,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是指第一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范围。
可以理解,得到第一区域后,用户可以重新选定第一区域。此时,可以将用户重新选定第一区域的触控操作也认为是第一触控操作。可选的,为了便于用户重新选定第一区域,可以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以便于用户明确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之后,用户可以结合自身需求修改第一区域。实施例中,对于重新选定第一区域而言,其所对应的第一触控操作的具体触发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检测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非顶点位置)接收到触控操作,且该触控操作为针对于区域边框的拖拽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且该第一触控操作为移动第一区域的操作。当第一触控操作结束后,将当前的第一区域作为重新选定的第一区域。再如,当检测到区域边框的任一顶点位置接收到触控操作,且该触控操作为针对于顶点位置的拖拽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且该第一触控操作为调整第一区域尺寸数据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屏幕显示区域边框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隐藏该区域边框,其中,隐藏该区域边框的具体操作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区域仅有一个。并且,当智能交互平板自动选定第一区域时,该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优选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相等。之后,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的方式调整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
步骤120、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目标内容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具体的,通过第一触控操作可以确定位于第一屏幕内的第一区域。之后,智能交互平板实时获取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其中,获取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自动启动当前应用程序或录屏应用的录屏功能,以通过录屏功能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屏。再如,按像素点排列顺序实时获取第一区域内各像素坐标的像素值,以得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进一步的,获取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后,确认显示内容在第二屏幕中的显示方式。其中,显示方式包括全屏显示,或按照设定尺寸比例关系显示。显示方式可以由智能交互平板自动设定,或者由用户设定。进一步的,根据显示方式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以保证变换后的显示内容满足显示方式。实施例中,将变化后的显示内容记为目标内容。之后,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接收到目标内容后进行显示,以此实现双屏幕显示。
典型的,当显示方式为按照设定尺寸比例关系显示时,目标内容与显示内容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例如,设定尺寸比例关系为1:1,即目标内容与显示内容的尺寸相等,此时,获取显示内容后,可以直接将显示内容作为目标内容,并发送至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接收到目标内容后,对其进行显示。又如,设定尺寸比例关系为1:2,此时,获取显示内容后,将显示内容等比例放大一倍,即将显示内容中每个像素点映射到对应位置的四个像素点上,映射完毕后得到目标内容,或者使用其它算法对显示内容进行放大以得到目标内容,之后,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接收到目标内容后,对其进行显示。可选的,根据设定尺寸比例关系确定需要放大显示内容时,先确定放大后得到的目标内容是否超出了第二屏幕的尺寸。若超出第二屏幕的尺寸,则按照第二屏幕的尺寸重新计算设定尺寸比例关系,之后,根据重新计算的设定尺寸比例关系对显示内容进行放大,以重新得到目标内容。若未超出第二屏幕的尺寸,则按照当前设定尺寸比例关系对显示内容进行放大。或者是,若超出第二屏幕的尺寸,则按照内容优先或比例优先的方式处理。内容优先是指保证显示内容完全显示在第二屏幕中。此时,可以对设定尺寸比例进行自适应缩小。其中,自适应缩小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比例优先是指保持当前设定尺寸比例不变,对目标内容中超出第二屏幕的内容进行剪裁,仅在第二屏幕中显示未超出第二屏幕的部分。可以理解,当采用内容优先或比例优先时,用户可以自行选定采用哪种处理方式,或者,智能交互平板自动选择采用的处理方式,且用户可以更换处理方式。
进一步的,第二屏幕显示目标内容时,可以是以第二屏幕的中心点作为目标内容的中心点,或者以第二屏幕的任意像素坐标作为目标内容的中心点。其中,任意像素坐标点作为目标内容的中心点时,目标内容不会超出第二屏幕。或者是,确认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中心点,之后,获取中心点的像素坐标,并将该像素坐标作为目标内容在第二屏幕中的中心点。
典型的,当显示方式为全屏显示时,获取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后,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以得到目标内容,该目标内容的尺寸数据与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相等。可以理解,即使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不同,也可以对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以得到与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相等的目标内容。
上述提及的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换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全屏显示时,通过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和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计算变换矩阵,之后,根据变换矩阵对第一区域内各像素点进行变换,变换后得到的显示内容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相等,之后,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和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得到放大比例,并根据放大比例对变换后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以得到全屏显示的目标内容。再如,显示内容和目标内容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时,可以直接根据设定尺寸比例关系对显示内容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得到目标内容。
举例而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界面示意图。第一屏幕11中第一区域13内当前时刻的显示内容,且第一区域13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12的长宽比例相等。进一步的,设定尺寸比例关系为1:1。此时,由图2可知,第二屏幕12中显示的目标内容与第一区域13内显示内容的尺寸数据相等,且目标内容在第二屏幕12中的位置与显示内容在第一屏幕11中的位置相同。
再举例而言,设定尺寸比例为最大的放大比例,即根据最大的放大比例可以占用第二屏幕12中最大的区域显示目标内容。例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界面示意图。第一屏幕11中第一区域13内为当前时刻的显示内容,第一区域13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12的长宽比例不相等。此时,由图3可知,第二屏幕12中显示与当前时刻显示内容对应的目标内容,且由于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不相等,因此,根据最大的放大比例得到目标内容后,该目标内容占用第二屏幕12中最大的区域但并非占据第二屏幕12的全部区域。
又举例而言,全屏显示时,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显示界面示意图。第一屏幕11中第一区域13内为当前时刻的显示内容,参考图4,第二屏幕12中全屏显示第一区域13内的显示内容。
可以理解,当第二屏幕内的目标内容为非全屏显示时,目标内容以外的其他区域可以显示原有的显示内容,或者为空白显示,又或者显示设定的背景图。
可选的,在发送目标内容前,可以指示第一屏幕询问第二屏幕当前是否可以接收目标内容。例如,第一屏幕向第二屏幕发送目标内容接收请求。第二屏幕接收到该目标内容接收请求时,确定自身处于待机状态还是运行状态,若处于待机状态,则确定可以接收目标内容,并向第一屏幕反馈接收确认消息。第一屏幕接收到接收确认消息后,向第二屏幕发送目标内容。当第二屏幕处于运行状态时,说明第二屏幕当前正在显示其他内容,此时,第二屏幕向第一屏幕反馈接收禁止消息,第一屏幕接收到接收禁止消息后,确认第二屏幕无法进行显示,并停止获取显示内容。还可选的,无论第二屏幕是否显示其他内容,第一屏幕均可以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进一步的,第二屏幕接收到第一屏幕发送的目标内容后,对目标内容进行显示。其中,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执行的操作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执行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目标内容具有实时性。当显示内容变化时,目标内容同步变化。同时,当第二屏幕显示目标内容后,用户可以实时在第一屏幕中关闭第一区域。此时,第二屏幕恢复到接收目标内容之前的状态。需要说明,当第二屏幕显示目标内容后,用户无法对第二屏幕中的目标内容进行操作。
步骤13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具体的,用户可以在第一屏幕中进行书写、绘画、插入附件等操作。实施例中,以用户在第一屏幕中进行书写为例。此时,将接收到的触控操作记为第二触控操作。其中,第二触控操作的触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而言,第二触控操作的触发方式有别于第一触控操作的触发方式。例如,当第一屏幕在书写区域接收到触控操作,且该触控操作可以生成触控轨迹,则确定接收到第二触控操作。再如,设定书写模式,当第一屏幕进入书写模式后,若检测到位于书写区域的触控操作,则确定接收到第二触控操作。
步骤140、响应于第二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具体的,当接收到第二触控操作时,在第一屏幕中实时显示对应的触控轨迹。实施例中,将该触控轨迹记为书写轨迹。典型的,当接收到第二触控操作后,智能交互平板可以确定各操作时刻下第二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的触控位置,之后,在第一屏幕中显示该触控位置,由于各触控位置之间连续,因此,从用户角度,连续显示的触控位置组成了书写轨迹。可以理解,一个操作时刻对应一个轨迹点,各轨迹点组成书写轨迹。需要说明,书写轨迹的显示参数(如轨迹颜色、轨迹粗细)等内容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150、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
具体的,显示书写轨迹时,同步比较书写轨迹与第一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内包含当前最新写入的书写轨迹,进而使得第二屏幕显示最新写入的书写轨迹。
典型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用户连续写入多条书写轨迹的情况,此时,可以按照书写时序依次确定每条书写轨迹与第一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一条书写轨迹是指一次输入的、连续的轨迹。进一步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和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内,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内包括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以及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外。其中,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方式为:获取书写轨迹中全部轨迹点在第一屏幕的触控位置,根据各轨迹点的触控位置以及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确定是否存在位于第一区域之外的轨迹点,若存在,则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若不存在,则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内。此时,分别计算各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四条边框线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为轨迹点到相应边框线的垂直线段所占用的像素点的数量。进一步的,若某个轨迹点的四个距离中至少一个距离落入设定范围内,则确定该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进而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的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若每个轨迹点的四个距离均不落入设定范围内,则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外。其中,设定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以理解,得到轨迹点与四条边框线之间的距离后,也可以选择最短距离作为该轨迹点到区域边框的距离。再如,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方式为:实时获取当前书写轨迹的最新轨迹点,并确定最新轨迹点是否在第一区域内,若最新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之外,则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否则,分别计算最新轨迹点与四条边框线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确定相对位置关系,其与上述示例中确定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又如,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方式为:确定当前书写轨迹的中心点(包含该条书写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的中心点),之后根据中心点计算相对位置关系,其中,计算方式与上述示例中确定相对位置关系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还如,相对位置关系的计算方式为:设置一个与第一区域相同形状、相等长宽比例且尺寸数据小于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与第一区域具有相同的中心点,此时,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内部。进一步的,当书写轨迹全部轨迹点均在第一区域内,且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三区域外,则确认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当书写轨迹全部轨迹点均在第三区域内,则确认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的全部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外。当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则确认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
进一步的,得到相对位置关系后,若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则说明当前书写轨迹无法在第二屏幕中全部显示,此时,可以调整第一区域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重新包含当前的书写轨迹。若相对位置关系为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则说明当前书写轨迹已经接近了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此时,为了防止后续输入的书写轨迹超出第一区域,可以调整第一区域的显示位置,以使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各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均在设定范围外。需要说明,上述根据相对位置关系调整第一区域的位置仅是一种可选方案。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例如,相对位置关系仅包含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和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外,当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外时,调整第一区域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重新包含当前的书写轨迹。
示例性的,调整第一区域的位置时,可以是将当前书写轨迹的起始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或者,将书写轨迹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又或是,将书写轨迹中第一个超出第一区域的轨迹点对应的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或将书写轨迹中第一个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的轨迹点对应的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之后,保持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不变,以得到第一区域的新位置,且新位置记为区域位置,之后,根据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可以理解,上述仅为调整第一区域的可选方式,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调整第一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二触控操作还可以为其他操作,例如,第二触控操作为擦除操作,此时,同样可以根据当前擦除操作的触控位置与第一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第二屏幕显示用户的擦除操作。此外,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第一屏幕中的任意内容。如第一屏幕还可以为网页内容、地图内容、本地文件、多媒体文件等内容,此时,采用上述方法均可以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第一屏幕中的任意内容。
上述双屏幕显示方法,通过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后,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并在第一屏幕中接收到书写操作后显示书写轨迹,之后,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包含当前最新的书写轨迹,进而使得第二屏幕显示最新的书写轨迹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还避免由于操作用户的遮挡,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到操作内容的问题,利用双屏优势,可以使得其他用户准确观看到操作内容,丰富了两个显示屏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1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以第一区域为矩形且尺寸数据小于第一屏幕的尺寸数据为例。
步骤220、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
具体的,为了使用户明确第一区域的位置,设定在选定第一区域后,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其中,区域边框的显示参数(边框线样式、边框线颜色以及边框线粗细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且用户可以对显示参数进行修改,或者,用户无权对显示参数进行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选定第一区域后不显示对应的区域边框,且在接收到用户的区域边框选择操作时,显示区域边框。其中,区域边框选择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一边框的控制菜单中设置相应的触控按键,当检测到该触控按键接收到点击操作后,显示区域边框。
进一步的,显示区域边框后,用户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隐藏区域边框。其中,隐藏区域边框的具体实现形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一边框的控制菜单中设置相应的触控按键,该触控按键可以与显示区域边框的触控按键复用,当检测到该触控操作接收到点击操作后,将区域边框由显示状态切换为隐藏状态。
步骤230、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目标内容,目标内容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进一步的,实时获取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并得到目标内容,之后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在第二屏幕中进行显示。其中,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目标内容包括下述任一方案:
方案一、在第二屏幕中全屏显示目标内容。
具体的,智能交互平板预先存有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当选定第一区域后,确定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是否一致。若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一致,则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与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屏幕的尺寸比例关系,之后,根据该尺寸比例关系对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以得到目标内容,之后,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在第二屏幕中显示。此时,目标内容铺满全部第二屏幕。若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不一致,则先对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进行转换,以使转换后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一致,之后,根据转换后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和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屏幕的尺寸比例关系,之后,根据该尺寸比例关系对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以得到目标内容,并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在第二屏幕中显示。
举例而言,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为384×216,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为1920*1080,此时,第一区域的长度比例与第二屏幕的长宽比例一致。之后,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和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确定尺寸比例关系为1:5,因此,获取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后,根据该尺寸比例关系对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放大5倍,以得到目标内容,并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在第二屏幕中全屏显示。
方案二、在第二屏幕内的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
具体的,将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的区域记为第二区域。其中,第二区域可以为第二屏幕的全部区域也可以为第二屏幕的部分区域。具体的,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与第二区域的尺寸数据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该尺寸比例关系可以由智能交互平板自行设定,或者由用户设定,且在设定后用户可以对该尺寸比例关系进行修改。一般而言,根据该尺寸比例关系对第一区域进行修改后,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不会超过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
典型的,当确定第一区域后,根据尺寸比例关系对第一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之后,将变换后的显示内容作为目标内容并发送至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根据目标内容确定第二区域,并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可选的,根据目标内容确定第二区域的具体手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参考图2,尺寸比例关系为1:1时,将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作为第二区域在第二屏幕中的位置。再如,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显示界面示意图。当比例关系并非1:1时,设定第一区域23在第一屏幕21中的中心点与第二区域24在第二屏幕22中的中心点的像素坐标相同。之后,根据中心点以及目标内容对应的尺寸数据确定第二区域在第二屏幕中的位置,进而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此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的显示界面如图6所示。又如,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显示界面示意图。当比例关系并非1:1时,设定第二区域24在第二屏幕22中的中心点与第二屏幕22自身中心点的像素坐标相同。之后,根据中心点以及目标内容对应的尺寸可以确定第二区域24在第二屏幕22中的位置,进而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此时,第一屏幕21和第二屏幕22的显示界面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第二区域24仅用于解释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不显示在第二屏幕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按照设定尺寸比例显示目标内容时,若第二区域为铺满第二屏幕,则将第二屏幕中除第二区域外的其他区域设置为空白区域或显示纯色背景(如黑色、灰色等)以便于其他用户集中注意力观看目标内容。
步骤24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步骤250、响应于第二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步骤260、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
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定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或者,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据此,设定本步骤具体包括下述方案:
方案一、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第一区域内包含书写轨迹。
实施例中,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是指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屏幕中除第一区域外的其他位置,此时,第二屏幕无法完整显示用户当前输入的书写轨迹。因此,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得调整后的第一区域内包含书写轨迹。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轨迹点中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为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具体的,当确定书写轨迹中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时,获取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全部轨迹点。之后,在全部轨迹点中选择时序最前的轨迹点,即选择书写轨迹中第一个位于第一区域外的轨迹点。之后,将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作为调整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之后,获取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并结合尺寸数据以及中心点得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根据区域位置在第一屏幕中调整第一区域的位置。由于调整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为时序最前的轨迹点,因此,第一区域中会包含完整的书写轨迹。之后,在用户进行书写的过程中继续检测。若再次检测到当前的书写轨迹中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则再次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方案二、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第一区域内包含书写轨迹。
实施例中,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是书写轨迹全部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内。进一步的,设定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可以是指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四条边框线之间最短的距离,或者是指轨迹点与书写方向上边框线之间的距离。典型的,依次计算书写轨迹的各轨迹点是否在第一区域内,若在第一区域内,则计算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并确定该距离是否在设定范围内。或者是,实时确定书写轨迹的当前轨迹点是否在第一区域内,若在第一区域内,则计算该轨迹点对应的距离,之后,若距离在设定范围内,便认为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或者是,在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第三区域,实时确定书写轨迹的当前轨迹点是否在第一区域内,若在第一区域内,则确认该轨迹点是否超出第三区域,若超出第三区域,则确定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当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说明当前书写轨迹靠近第一区域,后续的书写轨迹存在超出第一区域的可能,此时,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保证后续的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其中,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案一中提及的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所采用的手段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双屏幕显示方法,通过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并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以实现通过第二屏幕对第一区域中的内容进行显示,解决了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同时还避免了由于用户操作遮挡第一屏幕,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操作内容的情况。同时,第二屏幕中可以全屏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或按照设定尺寸比例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丰富了双屏幕显示的功能性,即可以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放大显示,便于其他用户观看,同时,也可以等比例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以便于用户集中注意力观看第二屏幕。并且,在书写轨迹中存在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外,或者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存在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调整后第一区域内包含书写轨迹,进而保证第二屏幕显示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便于其他用户明确当前书写内容,且无需用户手动调整第一区域,便于用户书写,同时,无需第一区域实时跟随书写轨迹进行移动,避免了由于第一区域频繁调整造成第二屏幕内显示内容实时改变,不利于其他用户阅读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对第一区域的控制,还可以显示第一区域对应的控制菜单。此时,设定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时,还包括:步骤270、显示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控制菜单中包含至少一个控制按键,且一个控制按键对应一项功能。
具体的,控制菜单中包含至少一项可以对第一区域进行控制的功能,实施例中,限定控制菜单中包含多项功能。进一步的,每项功能均通过控制按键的方式限定触发,其中,每项功能对应一个控制按键。控制按键也可以理解为可以第一屏幕中显示的虚拟按键,其具体的显示样式以及显示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且各控制按键的显示样式和显示位置均不相同。实施例中,以功能包括:隐藏区域边框、设置尺寸比例关系、退出双屏显示模式、根据书写轨迹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的位置中至少一项为例,进行描述。其中,隐藏区域边框是指在第一屏幕中取消显示区域边框。设置尺寸比例关系是指设置显示内容与目标内容之间尺寸的比例关系。退出双屏显示模式是指删除第一区域,并停止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即退出当前双屏幕显示模式。
可选的,当在显示区域边框时,同步显示控制菜单。其中,控制菜单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8,第一屏幕21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23,且在区域边框23的右下角显示有控制菜单25。进一步的,图9为图8中控制菜单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9,控制菜单25包含5个控制按键,其中,显示为放大镜的控制按键26用于指示当前为双屏幕显示模式。显示为隐藏边框的控制按键27对应隐藏区域边框的功能。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7接收到点击操作时,在第一屏幕中隐藏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之后,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7再次接收到点击操作时,在第一屏幕中显示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依次类推。显示为设置比例的控制按键28对应设置尺寸比例关系的功能。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8接收到点击操作时,在第一屏幕中弹出比例输入框,用户可以在其中输入或选择期望的尺寸比例关系。其中,比例输入框的显示样式以及包含内容实施例不作限定。当用户输入完毕后,关闭比例输入框,并按照用户设置的尺寸比例关系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换。显示为实时模式的控制按键29对应根据书写轨迹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的位置的功能。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9接收到点击操作时,若当前为第一区域的固定模式,则切换为实时确定书写轨迹与第一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确定书写轨迹位于第一区域外,或位于第一区域内且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的位置。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9再次接收到点击操作时,且切换回固定模式,即固定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内的位置。其中,固定模式是指不会根据书写轨迹自动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如拖动第一区域边框或操作控制菜单的方式移动第一区域的位置。显示为退出的控制按键2010对应于退出双屏显示模式的功能。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010接收到单击操作时,确定退出双屏幕显示模式,即关闭第一区域和控制菜单。可以理解,上述控制菜单仅为一种可选的显示方式,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显示方式且可以包含其他功能对应的控制按键。
实际应用中,控制菜单也可以不跟随区域边框同步显示,而是在接收到设定操作时,才进行显示。据此,设定显示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包括步骤2701-步骤2702:
步骤2701、接收作用于第一屏幕的第三触控操作。
具体的,将用于显示控制菜单的触控操作记为第三触控操作。其中,第三触控操作的触发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上检测到长按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三触控操作。再如,以图9为例,当显示区域边框时,同步显示控制按键26,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6接收到单击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三触控操作。
步骤2702、响应于第三触控操作,显示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
接收到第三控制操作后,显示控制菜单。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同样可以关闭已显示的控制菜单。实施例中,将用于关闭控制菜单的触控操作记为第五触控操作。其中,第五触控操作的触发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上再次检测到长按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五触控操作,并关闭已显示的控制菜单。再如,以图9为例,当检测到控制按键2010接收到双击或长按操作时,确认接收到第五触控操作,并关闭已显示的控制菜单。
上述通过第三触控操作显示控制菜单,并通过第五触控操作关闭控制菜单,增强了控制菜单的显示灵活性,用户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关闭或显示控制菜单,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参考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1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并根据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确认第一区域。
可选的,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需要确定第一屏幕中选定的第一区域。其中,确认第一区域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施例中包括下述至少一个方案:
方案一、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第一屏幕的点击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的第二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二尺寸数据;以第二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第二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具体的,设定当前智能交互平板处于双屏显示模式。之后,在第一屏幕中检测到点击操作(包括单指的单击、双击或长按操作等),且该点击操作位于第一屏幕中用户可操作的区域,此时,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之后,确认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的触控位置,并将该触控位置记为第二触控位置。同时,获取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并记为第二尺寸数据。之后,将第二触控位置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集合第二尺寸数据得到第一区域。此时,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为第二尺寸数据。
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第一触控操作还可以为非点击操作,如滑动操作。此时,可以确定第一触控操作对应触控轨迹的中心点,并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
方案二、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第一屏幕的滑动操作,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确认第一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在第一屏幕中,确定包含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最小矩形区域为第一区域。
具体的,设定当前智能交互平板处于双屏显示模式。之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到滑动操作时,确定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其中,滑动操作是指具有移动轨迹的触控操作。之后,确定各操作时刻下第一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的触控位置,并根据触控位置得到触控轨迹。之后,在第一屏幕中选择一块区域,该区域为包含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之后,将选择的最小矩形区域作为用户的选定的第一区域。可以理解,当第一区域为其他形状时,包含触控轨迹的最小区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区域为圆形,则将包含触控轨迹的最小圆形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可选的,可以预先设定第一触控操作的轨迹形状。当得到当前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轨迹时,将触控轨迹与预先设定的轨迹形状进行比对,若触控轨迹与预先设定的轨迹形状相匹配,则将包含包含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作为用户的选定的第一区域。否则,提示用户选定失败,重新输入。
方案三、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获取第四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三尺寸数据,第四触控操作为在第一触控操作之前第一屏幕接收的触控操作;以第三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三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当确认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获取接收第一触控操作之前,接收到的用户在第一屏幕中执行的时序最近的触控操作,并记为第四触控操作。之后,获取第四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的触控位置,并记为第三触控位置。同时,获取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并记为第三尺寸数据。之后,以第三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三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可以理解,若第四触控操作为点击操作,则直接将第三触控位置作为中心点。若第四触控操作为滑动操作,则将滑动操作对应的触控轨迹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
设定,当前第一屏幕中启动电子白板应用程序。
步骤320、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制,以得到目标内容。
具体的,设定智能交互平板中安装有录屏功能的录屏程序,或电子白板应用程序设置有录屏功能。其中,录屏功能是指对显示屏中设定区域的显示内容进行录制。
当选定第一区域后,控制录屏程序与电子白板应用程序进行数据通信,以使得录屏程序录制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或者,电子白板应用程序启动自身的录屏功能以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录制。
进一步的,录制完成后,结合尺寸比例关系对录制的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以得到目标内容。或者是,录制完成后,根据第二屏幕的尺寸数据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换,以得到目标内容。
步骤330、将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使第二屏幕显示目标内容。
进一步的,将得到的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第二屏幕接收到目标内容后,进行显示。其中,若目标内容在第二屏幕中的位置与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有关,则发送目标内容时,同步发送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或者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中心点的像素坐标,以便于第二屏幕根据第一区域的位置或中心点的像素坐标确定目标内容在第二屏幕中的位置,进而在该位置显示目标内容。
步骤340、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步骤350、响应于第二触控操作,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步骤360、获取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在第一屏幕的第一触控位置。
具体的,在书写过程中,电子白板应用程序获取书写轨迹中各操作时刻的轨迹点在第一屏幕中的触控位置,并记为第一触控位置。
步骤370、依次确认各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
具体的,第三区域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重合。可选的,第三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相等,且第三区域的尺寸数据小于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实际应用中,第三区域的长宽比例与第一区域的长宽比例也可以不相等。此时,电子白板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各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可选的,第三区域可以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也可以不在第一屏幕中显示。优选,第三区域不在第一屏幕中显示。
相应的,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第一触控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外以及第一触控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内。其中,第一触控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内包含第一触控位置在第三区域的边框线上。
步骤380、若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外,则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
示例性的,当第一触控位置位于第三区域外,说明该第一触控位置对应的轨迹点可能是位于第一区域外,或者,轨迹点在第一区域内且距离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很近,即可能是轨迹点位于第一区域内且与第一区域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此时,无论哪种情况,电子白板应用程序均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相应的,若不存在位于第三区域外的轨迹点,则无需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进一步的,设定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包括步骤3801-步骤3803:
步骤3801、在至少一个轨迹点中获取时序最前的轨迹点。
获取书写轨迹中位于第三区域外的全部轨迹点。之后,在全部轨迹点中选择时序最前的轨迹点,即选择第一个位于第三区域外的轨迹点。
步骤3802、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
实施例中,设定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此时,该步骤具体包括步骤38021-步骤38022:
步骤38021、获取第一区域的第一尺寸数据。
具体的,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时,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保持不变。因此,在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时,需要先确定当前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并记为第一尺寸数据。
步骤38022、根据第一尺寸数据以及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以使第一区域的尺寸保持不变。
具体的,以时序最前轨迹点为中心点,按照第一尺寸数据在第一屏幕中选择一块区域,并将该区域的位置作为计算得到的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该区域位置与第一区域原先的区域位置的大小相等,仅是位置不同。
步骤3803、根据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可以理解,设定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此时,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还可以为: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第一区域的中心点,按照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计算区域位置。
进一步的,考虑到实际应用中,若用户的书写轨迹可能靠近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此时,根据书写轨迹得到的区域位置可能超出第一屏幕。举例而言,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1,第二屏幕35中全屏显示第一区域33的显示内容。进一步的,第一屏幕31中书写轨迹的轨迹点32靠近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且轨迹点32为第一个与位于第三区域外的轨迹点。此时,根据轨迹点32以及第一区域33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一区域33的区域位置。该区域位置如图11中的虚线框34所示。可以确定的是,虚线框34超出了第一屏幕31。此时,若根据虚线框34调整第一区域,可能会降低第二屏幕的显示效果。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为根据图11中虚线框34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31中的位置后,第一屏幕31和第二屏幕35的显示界面,此时,第二屏幕35的目标内容中仅显示了部分显示内容,降低了其他用户的观看体验。据此,实施例中,设定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还包括步骤3804-步骤3806:
步骤3804、确定区域位置是否超出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若超出屏幕边框,则执行步骤3805,若未超出屏幕边框,则执行步骤3803。
具体的,计算区域位置后,确定区域位置是否超过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若区域位置超出屏幕边框,则为了保证第二屏幕的显示效果,对区域位置进行修改,即执行步骤3805。否则,确定可以根据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即返回执行步骤3803。
步骤3805、若超出屏幕边框,则获取屏幕边框与区域位置的重合区域。执行步骤3806。
具体的,获取屏幕边框与区域位置的重合区域。该重合区域可以为认为是调整第一区域后,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边界位置。举例而言,参考图11,虚线框34与第一屏幕31的重合区域36可以认为是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边界位置,即调整后第一区域中对应边框线应该在该重合区域36上。
步骤3806、根据重合区域修改区域位置,以使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执行步骤3803。
示例性的,重合区域位于第一屏幕的一条屏幕边框线上,则将该重合区域作为第一区域中对应边框线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之后,结合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重新得到区域位置。以图11为例,重合区域36可以作为调整后第一区域中右边框线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之后,根据重合区域36和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可以重新得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3,根据图11中重合区域36以及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重新得到第一区域33在第一屏幕31中的位置,图13中第一区域33的右边框线在第一屏幕31的屏幕边框上。此时,即使用户继续向右进行书写,第一区域33也不会再向右调整。
再示例性的,重合区域位于第一屏幕的两条屏幕边框线上,则将该重合区域包含的顶点作为第一区域中对应顶点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之后,结合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重新得到区域位置。例如,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4,第一屏幕31中书写轨迹靠近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且轨迹点37为第一个位于第三区域外的轨迹点。此时,根据轨迹点37的第一触控位置以及第一区域33的第一尺寸数据计算第一区域33的区域位置。该区域位置如图14中的虚线框38所示,可以确定的是,虚线框38超出了第一屏幕31。此时,确定虚线框38与第一屏幕31边框的重合区域39。该重合区域39为第一区域33在第一屏幕中的边界位置。通过重合区域39可以明确第一区域33的右上顶点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之后,根据右上顶点以及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重新确定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区域位置,并根据重新得到的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5,根据图14中重合区域39以及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重新得到第一区域33在第一屏幕31中的显示位置,图15中第一区域33的右上顶点、右边框线以及上边框线在第一屏幕31的边框上。此时,即时用户继续向右和/或向上书写,第一区域33也不会再向右和/或向上调整。
上述,当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超出了第一屏幕,则修改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以保证第二屏幕的显示效果。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表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显示界面示意图。参考图16,第一屏幕31中显示用户选定的第一区域33的区域边框。第二屏幕35中全屏显示第一区域33内的显示内容。
之后,接收用户在第一屏幕31的书写操作,并显示书写轨迹。并且,确认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与第三区域3010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的,确定书写轨迹“J”的起始轨迹点3011为第一个位于第三区域3010外的轨迹点,此时,将书写轨迹“J”的起始轨迹点3011作为第一区域33的中心点,并结合第一区域33的尺寸数据得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确认该区域位置位于第一屏幕31内,此时,根据该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33。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为调整第一区域33后,第一屏幕31和第二屏幕35的显示界面。
进一步的,继续接收用户在第一屏幕31的书写操作,并显示书写轨迹。同时,继续实时确认书写轨迹与第三区域3010的位置关系。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四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为继续接收书写操作后,第一屏幕31和第二屏幕35的显示界面。参考图18,书写轨迹“K”“L”均位于第三区域3010内。设定“M”为一条连续的书写轨迹,进一步的,检测到书写轨迹“M”中轨迹点3012为第一个位于第三区域外的轨迹点,此时,将“M”的轨迹点3012作为第一区域33的中心点,并结合第一区域33的尺寸数据得到第一区域33的区域位置。之后,确定区域位置超出了第一屏幕31,此时,结合区域位置与第一屏幕31的屏幕边框之间的重合区域以及第一区域33的尺寸数据重新修改区域位置,并根据修改后的区域位置调整第一区域33。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五显示界面示意图,其为调整第一区域33后,第一屏幕31和第二屏幕35的显示界面。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屏幕中不会显示第三区域,上述示意图中显示第三区域仅是为了解释说明。
上述双屏幕显示方法,通过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后,对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制,以得到目标内容,并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之后,在第一屏幕接收到书写操作后,显示书写轨迹,并根据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与第三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并在确认需要调整位置时,根据时序最前轨迹点以及第一区域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对第一区域进行调整,以保证第一区域包含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进而保证第二屏幕显示当前写入的书写轨迹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同时避免了由于用户操作遮挡第一屏幕,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操作内容的情况。并且,通过设置第三区域,可以采用较少的计算量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且贴合实际情况,防止第一区域频繁调整造成第二屏幕内显示内容实时改变,不利于其他用户阅读的情况。同时,当计算得到的区域位置超出第一屏幕时,重新修改区域位置,以保证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内,进而保证第二屏幕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四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0,该元素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内容显示模块402、第二接收模块403、轨迹显示模块404以及区域调整模块405。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内容显示模块402,用于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第二接收模块403,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轨迹显示模块40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区域调整模块405,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上述双屏幕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用于选定第一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之后,在第二屏幕中实时显示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并在第一屏幕中接收到书写操作后显示书写轨迹,之后,调整第一区域在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第一区域包含当前最新的书写轨迹,进而使得第二屏幕显示最新的书写轨迹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用户仅使用一个显示屏时,双显示屏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通过第二屏幕对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显示,不仅提高了双显示屏的利用率,还避免由于操作用户的遮挡,使得其他用户无法观看到操作内容的问题,利用双屏优势,可以使得其他用户准确观看到操作内容,丰富了两个显示屏的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边框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之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内容显示模块402具体用于:在第二屏幕中全屏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或,在所述第二屏幕内的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边框显示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还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所述控制菜单中包含至少一个控制按键,且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对应一项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边框显示模块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时,接收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三触控操作;菜单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控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功能包括:隐藏所述区域边框、设置尺寸比例关系、退出双屏显示模式和/或根据所述书写轨迹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区域调整模块405具体用于: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或,所述书写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为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内容显示模块402包括:录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制,以得到目标内容;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使所述第二屏幕显示所述目标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区域调整模块405包括:位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在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触控位置;关系确认单元,用于依次确认各所述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位置调整单元,用于若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外,则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位置调整单元包括:轨迹点选择子单元,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获取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位置计算子单元,用于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位置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位置计算子单元包括:尺寸获取孙单元,用于若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外,则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尺寸数据;重新计算孙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数据以及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保持不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边框确认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确定所述区域位置是否超出所述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重合区域获取模块,用于若超出所述屏幕边框,则获取所述屏幕边框与所述区域位置的重合区域;位置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重合区域修改所述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接收模块401具体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第一屏幕的点击操作,第一接收模块401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第二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二尺寸数据;第一区域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二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第一屏幕的滑动操作,第一接收模块401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第二获取单元,用于确认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第二区域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定包含所述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所述最小矩形区域为第一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接收模块401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四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三尺寸数据,所述第四触控操作为在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之前所述第一屏幕接收的触控操作;第三区域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三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三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上述提供的双屏幕显示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双屏幕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五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双屏幕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双屏幕显示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1所示,该智能交互平板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2、用户接口53、存储器5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5。
其中,通信总线5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52可以包括显示屏、摄像头,可选用户接口5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其中,显示屏可以为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
其中,网络接口52可选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5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5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交互平板5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处理器51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4内的数据,执行智能交互平板5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5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s,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两个显示屏可以共用同一GPU,或者每个显示屏对应一个GPU;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54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54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54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54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5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1的存储装置。如图2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4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智能交互平板的操作应用程序。
在图21所示的智能交互平板50中,用户接口5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5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54中存储的智能交互平板的操作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双屏幕显示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智能交互平板可以用于执行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屏幕显示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1)

1.一种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包括:
在第二屏幕中全屏显示目标内容;或,
在所述第二屏幕内的第二区域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满足设定尺寸比例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边框时,还包括:
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所述控制菜单中包含至少一个控制按键,且一个所述控制按键对应一项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包括:
接收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三触控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触控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区域的控制菜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包括:隐藏所述区域边框、设置尺寸比例关系、退出双屏显示模式和/或根据所述书写轨迹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包括:
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或,
所述书写轨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书写轨迹中至少一个轨迹点与区域边框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内包含所述书写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时序最前的轨迹点为调整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包括:
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进行实时录制,以得到目标内容;
将所述目标内容发送至第二屏幕,以使所述第二屏幕显示所述目标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包括:
获取所述书写轨迹中各轨迹点在所述第一屏幕的第一触控位置;
依次确认各所述第一触控位置与第三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若存在至少一个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外,则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轨迹点中获取时序最前的轨迹点;
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
根据所述区域位置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为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并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尺寸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尺寸数据以及时序最前轨迹点的第一触控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保持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位置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区域位置是否超出所述第一屏幕的屏幕边框;
若超出所述屏幕边框,则获取所述屏幕边框与所述区域位置的重合区域;
根据所述重合区域修改所述区域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包括:
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点击操作,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获取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第二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二尺寸数据;
以所述第二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二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作用于所述第一屏幕的滑动操作,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生成的触控轨迹;
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定包含所述触控轨迹的最小矩形区域,所述最小矩形区域为第一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确认所述第一区域包括:
获取第四触控操作的第三触控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第三尺寸数据,所述第四触控操作为在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之前所述第一屏幕接收的触控操作;
以所述第三触控位置为中心点,按照所述第三尺寸数据确定第一区域。
19.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一触控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选定第一区域;
内容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二屏幕中显示目标内容,所述目标内容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显示内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接收第二触控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书写操作;
轨迹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在所述第一屏幕中显示书写轨迹;
区域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屏幕中的位置,以使所述目标内容包含当前写入的所述书写轨迹。
20.一种双屏幕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双屏幕显示方法。
CN201910964774.9A 2019-10-11 2019-10-11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41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774.9A CN110941383B (zh) 2019-10-11 2019-10-11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4774.9A CN110941383B (zh) 2019-10-11 2019-10-11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383A CN110941383A (zh) 2020-03-31
CN110941383B true CN110941383B (zh) 2021-08-10

Family

ID=6990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4774.9A Active CN110941383B (zh) 2019-10-11 2019-10-11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1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709B (zh) * 2020-05-14 2023-10-27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投影设备及多屏显示方法
CN113805981B (zh) * 2020-06-17 2024-08-2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表盘图案显示方法和装置、手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52419A (zh) * 2020-07-30 2020-10-09 广州创知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黑板的交互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黑板及存储介质
CN112198929B (zh) * 2020-09-30 2023-09-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16177B (zh) * 2020-12-03 2024-08-30 安徽鸿程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12616078A (zh) * 2020-12-10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37624B (zh) * 2020-12-14 2023-07-18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0914A (zh) * 2021-02-24 2021-06-2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遗产用城市工程测绘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94009B (zh) * 2021-03-08 2024-03-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835554A (zh) * 2021-09-18 2021-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85773A (zh) * 2021-10-15 2022-01-04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黑板同步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063864A (zh) * 2021-11-29 2022-02-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10159A (zh) * 2021-12-30 2022-05-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书写轨迹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93621A (zh) * 2022-05-31 2023-12-0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忆黑板坐标转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167736B (zh) * 2022-07-07 2024-04-12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文位置调整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89202B (zh) * 2023-04-28 2023-08-01 江西智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在线教育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4229A (zh) * 2018-01-31 2018-07-2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书写轨迹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5393A (zh) * 2018-11-30 2019-01-29 江苏沃达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型电子黑板
CN109343785A (zh) * 2018-08-31 2019-02-15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的书写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白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9204B (zh) * 2019-04-15 2021-12-0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书写轨迹的图形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45909B (zh) * 2019-04-15 2021-01-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书写轨迹的椭圆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4229A (zh) * 2018-01-31 2018-07-2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书写轨迹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43785A (zh) * 2018-08-31 2019-02-15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白板的书写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白板
CN109285393A (zh) * 2018-11-30 2019-01-29 江苏沃达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型电子黑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1383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1383B (zh) 双屏幕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07745B2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multiple windows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10782844B2 (en) Smart whiteboard interactions
US10747416B2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thereof
JP7320634B2 (ja) 知能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タブレットの操作方法、装置、端末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EP248757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creen of mobile terminal
WO2021068367A1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96503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of virtual input device based on motion recognition
US20150074567A1 (en) Method, system for updating dynamic map-type graphic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877624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KR20150032066A (ko) 화면 미러링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소스 기기
CN113687745B (zh) 一种分屏窗口的界面显示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21068366A1 (zh) 智能交互平板的书写操作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50095541A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이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CN110377220B (zh) 一种指令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779977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26505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104079A1 (zh) 桌面组件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18622A1 (zh) 元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9102A1 (zh) 控件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0157B (zh) 显示元素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40223339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ynamic map-type graphic interface
CN110888581A (zh) 元素传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56159A (zh) 智能交互平板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设备
CN113093961A (zh) 窗口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