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1557B -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1557B
CN109031557B CN201810938075.2A CN201810938075A CN109031557B CN 109031557 B CN109031557 B CN 109031557B CN 201810938075 A CN201810938075 A CN 201810938075A CN 109031557 B CN109031557 B CN 109031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optical cable
cover cap
end cov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8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1557A (zh
Inventor
陈振华
王福明
王圣兵
陈杨健
李文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shan Mountain Foochow Electric Power Advi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shan Mountain Foochow Electric Power Advis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shan Mountain Foochow Electric Power Advis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shan Mountain Foochow Electric Power Advis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8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1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1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1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1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1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包括上罩盖、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所述上罩盖的下方安装有下罩盖,且下罩盖与上罩盖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的外壁均开设有通线孔,且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分别位于上罩盖的上表面和下罩盖的下表面。该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通过上罩盖和下罩盖之间的螺纹连接设置,使得整个接头结构完整,同时便于拆开,散热槽口用于散热,隔温板用于防止寒冷环境下,过冷空气造成导线连接段出现冻伤损伤,温度传感器口中可以安装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以监测上罩盖和下罩盖连接后内部的温度,有助于人员对过高热量或过低温度进行调节,确保导线连接段的连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光缆导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背景技术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工程光缆导线在现代科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光缆导线的功能改造及开发方面也在积极进行。
然而现有的工程光缆导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连接时,一般采用的是同向单组导线连接,即起相同传送作用的两组导线之间首尾交接,传递信号,这种传输以及配装方式,对于信号的多向传送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线接头的利用程度也较低,无法满足复杂或者特殊情况下的要求,比如需要尽可能地节省接线端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导线接头明显存在劣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工程光缆导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连接时,一般采用的是同向单组导线连接,即起相同传送作用的两组导线之间首尾交接,传递信号,这种传输以及配装方式,对于信号的多向传送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线接头的利用程度也较低,无法满足复杂或者特殊情况下的要求,比如需要尽可能地节省接线端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导线接头明显存在劣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包括上罩盖、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所述上罩盖的下方安装有下罩盖,且下罩盖与上罩盖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上罩盖和下罩盖的外壁均贯穿有散热槽口,且上罩盖和下罩盖的中间内壁均粘连固定有隔温板,所述上罩盖和下罩盖相接近的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口,所述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的外壁均开设有通线孔,且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分别位于上罩盖的上表面和下罩盖的下表面,所述上罩盖与上接出端盖之间、下罩盖与下接出端盖之间均为固定焊接,且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各自远离上罩盖和下罩盖的外壁面均设置有卡线槽。
优选的,所述散热槽口呈环状均匀设置在上罩盖和下罩盖的外壁,且隔温板呈环状紧密交接设置在上罩盖和下罩盖的内壁,所述温度传感器口分别沿上罩盖和下罩盖的内壁等距设置,且温度传感器口之间形状尺寸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通线孔和卡线槽均分别沿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的外壁面均匀设置,且通线孔和卡线槽之间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通线孔分别与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的内部相通,且上接出端盖的中间固定有塑胶护桶,所述塑胶护桶的外侧呈环状均匀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下端与上接出端盖的内壁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塑胶护桶的上方固定有接出座,且接出座的内部安装有中转接盘,所述中转接盘的内侧设置有圆孔槽,且圆孔槽的内部安置有缓压弹簧,所述缓压弹簧的上端焊连有限位压杆,且限位压杆通过缓压弹簧与中转接盘构成弹性结构,所述中转接盘的内部贯穿有接头座,且接头座沿中转接盘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圆孔槽关于接头座的中轴线呈环状均匀设置,且接头座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触芯,所述限位压杆的上方焊接有连接端子,且连接端子的内部安装有对接板块,所述对接板块的上方穿出有弹簧顶针,且对接板块的下方设置有触点。
优选的,所述触点与弹簧顶针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触点与触芯之间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端子通过限位压杆和缓压弹簧与中转接盘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塑胶护桶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光缆,所述上罩盖与下罩盖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上护盖。
优选的,所述上护盖的下方设置有下护盖,且上护盖与下护盖端口处尺寸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密封胶圈,且密封胶圈的内侧面分别与上护盖与下护盖的端口外壁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上护盖与下护盖的外端面均贯穿设置有斜口槽,且斜口槽分别沿上护盖与下护盖的外端面均匀设置,所述斜口槽的倾斜角度为75°,且斜口槽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上护盖和下护盖的外端面中间均焊接有导线管,且上护盖和下护盖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所述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与斜口槽之间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呈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接出端盖的下表面焊接有接线限位圈,且接线限位圈的下表面粘接有卡线盘,所述第二光缆从卡线盘的内部贯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上罩盖和下罩盖之间的螺纹连接设置,使得整个接头结构完整,同时便于拆开,散热槽口用于散热,隔温板用于防止寒冷环境下,过冷空气造成导线连接段出现冻伤损伤,温度传感器口中可以安装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以监测上罩盖和下罩盖连接后内部的温度,有助于人员对过高热量或过低温度进行调节,确保导线连接段的连接质量。
2、本发明通过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的设置,使装置上存在良好的光缆导入导出结构,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可以自由选择合适位置的通线孔和卡线槽,从上接出端盖和下接出端盖上穿出,以对光缆传输走向进行合理调节,便于光缆的搭建,隔板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塑胶护桶外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塑胶护桶外围散热。
3、本发明通过接出座的设置,使光缆在接出时与外部光缆之间连接牢固,不易松脱,在接出座中设置有中转接盘,中转接盘中又设置有接头座,接头座与第一光缆直接相连,接头座中的触芯一一对应第一光缆中的各个缆芯,将细小的缆芯端头进行放大化,有助于光缆之间的连接,连接端子起两段光缆连接的作用,连接端子中利用弹簧顶针和触点完成信号的转输,限位压杆下移后,缓压弹簧收缩,连接端子与接头座配合,触点与触芯接触,继而完成了信号的对接,该过程方便快捷,同时对光缆端口的缆芯进行了保护。
4、本发明中,上护盖与下护盖之间相互卡合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该整体结构中,完成双股、双向、不同作用光缆的中转过程,密封胶圈保证了上护盖与下护盖相互连接后内部环境绝对密封,斜口槽的倾斜角度设置,用于隔开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同时也能够对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的外壁进行保护,避免直口结构使得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在受到外界牵拉力的作用下,与上护盖与下护盖之间发生剪切式挤压作用,同时也使得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不易从上护盖与下护盖上溜出。
5、本发明通过导线管的设置,对光缆进行整理整合,保证接头结构对光缆的整理作用,第一光缆由塑胶护桶穿入上接出端盖,进入到上护盖上方的导线管中,由下护盖外端面的斜口槽穿出,缠绕着下护盖下方的导线管,由下接出端盖上的通线孔和卡线槽穿出,同样的,第二光缆经卡线盘穿入到下接出端盖,卡线盘为尼龙材料,对第二光缆起保护作用,接着进入下护盖下方的导线管,由上护盖外端面的斜口槽穿出,缠绕着上护盖上方的导线管,由上接出端盖上的通线孔和卡线槽穿出,在该接头作用下,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穿过多个光缆线组,有助于光缆导线的多组联合,节省光缆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罩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接出座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塑胶护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接头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护盖整体单光缆穿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护盖整体双光缆穿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罩盖;2、下罩盖;3、散热槽口;4、隔温板;5、温度传感器口;6、上接出端盖;7、下接出端盖;8、通线孔;9、卡线槽;10、塑胶护桶;11、隔板;12、接出座;13、中转接盘;14、圆孔槽;15、缓压弹簧;16、限位压杆;17、接头座;18、触芯;19、连接端子;20、对接板块;21、弹簧顶针;22、触点;23、第一光缆;24、上护盖;25、下护盖;26、密封胶圈;27、斜口槽;28、导线管;29、第二光缆;30、接线限位圈;31、卡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包括上罩盖1、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上罩盖1的下方安装有下罩盖2,且下罩盖2与上罩盖1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均贯穿有散热槽口3,且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中间内壁均粘连固定有隔温板4,上罩盖1和下罩盖2相接近的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口5,散热槽口3呈环状均匀设置在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且隔温板4呈环状紧密交接设置在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内壁,温度传感器口5分别沿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内壁等距设置,且温度传感器口5之间形状尺寸均相等,通过上罩盖1和下罩盖2之间的螺纹连接设置,使得整个接头结构完整,同时便于拆开,散热槽口3用于散热,隔温板4用于防止寒冷环境下,过冷空气造成导线连接段出现冻伤损伤,温度传感器口5中可以安装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以监测上罩盖1和下罩盖2连接后内部的温度,有助于人员对过高热量或过低温度进行调节,确保导线连接段的连接质量;
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外壁均开设有通线孔8,且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分别位于上罩盖1的上表面和下罩盖2的下表面,上罩盖1与上接出端盖6之间、下罩盖2与下接出端盖7之间均为固定焊接,且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各自远离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面均设置有卡线槽9,通线孔8和卡线槽9均分别沿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外壁面均匀设置,且通线孔8和卡线槽9之间位置一一对应,通线孔8分别与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内部相通,且上接出端盖6的中间固定有塑胶护桶10,塑胶护桶10的外侧呈环状均匀设置有隔板11,且隔板11的下端与上接出端盖6的内壁之间尺寸相互配合,光缆可以自由选择合适位置的通线孔8和卡线槽9,从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上穿出,以对光缆传输走向进行合理调节,便于光缆的搭建,隔板11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塑胶护桶10外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塑胶护桶10外围散热;
塑胶护桶10的上方固定有接出座12,且接出座12的内部安装有中转接盘13,中转接盘13的内侧设置有圆孔槽14,且圆孔槽14的内部安置有缓压弹簧15,缓压弹簧15的上端焊连有限位压杆16,且限位压杆16通过缓压弹簧15与中转接盘13构成弹性结构,中转接盘13的内部贯穿有接头座17,且接头座17沿中转接盘13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通过接出座12的设置,使光缆在接出时与外部光缆之间连接牢固,不易松脱,圆孔槽14关于接头座17的中轴线呈环状均匀设置,且接头座17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触芯18,限位压杆16的上方焊接有连接端子19,且连接端子19的内部安装有对接板块20,对接板块20的上方穿出有弹簧顶针21,且对接板块20的下方设置有触点22,触点22与弹簧顶针2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触点22与触芯18之间位置一一对应,连接端子19通过限位压杆16和缓压弹簧15与中转接盘1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塑胶护桶10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光缆23,上罩盖1与下罩盖2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上护盖24,在接出座12中设置有中转接盘13,中转接盘13中又设置有接头座17,接头座17与第一光缆23直接相连,接头座17中的触芯18一一对应第一光缆23中的各个缆芯,将细小的缆芯端头进行放大化,有助于光缆之间的连接,连接端子19起两段光缆连接的作用,连接端子19中利用弹簧顶针21和触点22完成信号的转输,限位压杆16下移后,缓压弹簧15收缩,连接端子19与接头座17配合,触点22与触芯18接触,继而完成了信号的对接,该过程方便快捷,同时对光缆端口的缆芯进行了保护;
上护盖24的下方设置有下护盖25,且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端口处尺寸之间相互配合,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6,且密封胶圈26的内侧面分别与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端口外壁面紧密贴合,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之间相互卡合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该整体结构中,完成双股、双向、不同作用光缆的中转过程,密封胶圈26保证了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相互连接后内部环境绝对密封,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外端面均贯穿设置有斜口槽27,且斜口槽27分别沿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外端面均匀设置,斜口槽27的倾斜角度为75°,且斜口槽27之间相互平行,斜口槽27的倾斜角度设置,用于隔开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同时也能够对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的外壁进行保护,避免直口结构使得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在受到外界牵拉力的作用下,与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之间发生剪切式挤压作用,同时也使得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不易从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上溜出;
上护盖24和下护盖25的外端面中间均焊接有导线管28,且上护盖24和下护盖25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与斜口槽27之间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呈交错设置,通过导线管28的设置,对光缆进行整理整合,保证接头结构对光缆的整理作用,第一光缆23由塑胶护桶10穿入上接出端盖6,进入到上护盖24上方的导线管28中,由下护盖25外端面的斜口槽27穿出,缠绕着下护盖25下方的导线管28,由下接出端盖7上的通线孔8和卡线槽9穿出,下接出端盖7的下表面焊接有接线限位圈30,且接线限位圈30的下表面粘接有卡线盘31,第二光缆29从卡线盘31的内部贯穿,第二光缆29经卡线盘31穿入到下接出端盖7,卡线盘31为尼龙材料,对第二光缆29起保护作用,接着进入下护盖25下方的导线管28,由上护盖24外端面的斜口槽27穿出,缠绕着上护盖24上方的导线管28,由上接出端盖6上的通线孔8和卡线槽9穿出,在该接头作用下,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穿过多个光缆线组,有助于光缆导线的多组联合,节省光缆的布置空间。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工程光缆导线,首先对光缆导线进行整理,将光缆导线进行分类,在本发明中,将光缆线组代表性地分为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第一光缆23由塑胶护桶10穿入上接出端盖6,进入到上护盖24上方的导线管28中,由下护盖25外端面的斜口槽27穿出,缠绕着下护盖25下方的导线管28,由下接出端盖7上的通线孔8和卡线槽9穿出,同样的,第二光缆29经卡线盘31穿入到下接出端盖7,卡线盘31为尼龙材料,对第二光缆29起保护作用,第二光缆29进入下护盖25下方的导线管28,由上护盖24外端面的斜口槽27穿出,缠绕着上护盖24上方的导线管28,由上接出端盖6上的通线孔8和卡线槽9穿出,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各自在下接出端盖7和上接出端盖6上的穿出位置均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在本发明介绍的接头结构中,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穿过多个光缆线组,将光缆线组进行多组整合,并组合成一整条综合性光缆,并且可以结合实际所需,选择合适的位置或合适的光缆线组,将光缆线组与整合后的光缆整体分开,将该分出的光缆线组另行交接,以完成光缆整体与光缆整体之间的信号传递,或达到光缆线组的分接目的,这种光缆线组的整合结构和方式极大地保证了光缆结构的紧密性,在保证光缆多组且信号多向传输的同时,还节省了光缆的布置空间;
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与外部光缆线组之间的连接存在区别,第二光缆29代表直接由外界导入的光缆线组,不存在连接过程,而第一光缆23则是代表需要转接的光缆线组,第一光缆23由上护盖24上方的导线管28接出到塑胶护桶10后,接入接出座12内部的中转接盘13位置,第一光缆23的缆芯与接头座17中的触芯18连接,将外界光缆线组内部的缆芯对应到弹簧顶针21上,利用弹簧顶针21的伸缩弹性,将外界光缆线组接入到连接端子19中,并固定,利用缓压弹簧15的弹性伸缩特性,向下按压连接端子19,使限位压杆16向下收入到圆孔槽14中,最终连接端子19与接头座17之间相互配合,触点22与触芯18接触,触芯18、触点22以及弹簧顶针21均为陶瓷或青铜材质,能够起到类似于光缆连接器的作用,以完成信号的正常传输,自此第一光缆23与外界光缆线组之间连接完毕;
上罩盖1与下罩盖2之间螺旋转紧,合二为一,在上罩盖1与下罩盖2各自内壁的温度传感器口5中均安装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对温度的传感能力,监测上罩盖1与下罩盖2内部光缆线组的产热情况,以便于外界人员及时对过高温度进行散热处理,同样的,当温度过低时,也可以利用相应手段对该接头位置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光缆冻伤,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隔温板4采用毛毡材料,具有保温性能,高温环境下,可以将隔温板4取下,散热槽口3可以散去热量,在低温环境下时,将隔温板4粘回,填补散热槽口3处缺口,以达到隔冷保温的目的,以上就是整个工程光缆导线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包括上罩盖(1)、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盖(1)的下方安装有下罩盖(2),且下罩盖(2)与上罩盖(1)之间为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均贯穿有散热槽口(3),且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中间内壁均粘连固定有隔温板(4),所述上罩盖(1)和下罩盖(2)相接近的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口(5),所述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外壁均开设有通线孔(8),且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分别位于上罩盖(1)的上表面和下罩盖(2)的下表面,所述上罩盖(1)与上接出端盖(6)之间、下罩盖(2)与下接出端盖(7)之间均为固定焊接,且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各自远离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面均设置有卡线槽(9);
所述通线孔(8)和卡线槽(9)均分别沿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外壁面均匀设置,且通线孔(8)和卡线槽(9)之间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通线孔(8)分别与上接出端盖(6)和下接出端盖(7)的内部相通,且上接出端盖(6)的中间固定有塑胶护桶(10),所述塑胶护桶(10)的外侧呈环状均匀设置有隔板(11),且隔板(11)的下端与上接出端盖(6)的内壁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所述塑胶护桶(10)的上方固定有接出座(12),且接出座(12)的内部安装有中转接盘(13),所述中转接盘(13)的内侧设置有圆孔槽(14),且圆孔槽(14)的内部安置有缓压弹簧(15),所述缓压弹簧(15)的上端焊连有限位压杆(16),且限位压杆(16)通过缓压弹簧(15)与中转接盘(13)构成弹性结构,所述中转接盘(13)的内部贯穿有接头座(17),且接头座(17)沿中转接盘(13)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
所述圆孔槽(14)关于接头座(17)的中轴线呈环状均匀设置,且接头座(17)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触芯(18),所述限位压杆(16)的上方焊接有连接端子(19),且连接端子(19)的内部安装有对接板块(20),所述对接板块(20)的上方穿出有弹簧顶针(21),且对接板块(20)的下方设置有触点(22);
所述触点(22)与弹簧顶针(2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触点(22)与触芯(18)之间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端子(19)通过限位压杆(16)和缓压弹簧(15)与中转接盘(1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塑胶护桶(10)的内部贯穿有第一光缆(23),所述上罩盖(1)与下罩盖(2)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上护盖(24);
所述上护盖(24)的下方设置有下护盖(25),且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端口处尺寸之间相互配合,所述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6),且密封胶圈(26)的内侧面分别与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端口外壁面紧密贴合;
所述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外端面均贯穿设置有斜口槽(27),且斜口槽(27)分别沿上护盖(24)与下护盖(25)的外端面均匀设置,所述斜口槽(27)的倾斜角度为75°,且斜口槽(27)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上护盖(24)和下护盖(25)的外端面中间均焊接有导线管(28),且上护盖(24)和下护盖(25)的内部分别贯穿有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所述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与斜口槽(27)之间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一光缆(23)和第二光缆(29)呈交错设置;
所述下接出端盖(7)的下表面焊接有接线限位圈(30),且接线限位圈(30)的下表面粘接有卡线盘(31),所述第二光缆(29)从卡线盘(31)的内部贯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口(3)呈环状均匀设置在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外壁,且隔温板(4)呈环状紧密交接设置在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内壁,所述温度传感器口(5)分别沿上罩盖(1)和下罩盖(2)的内壁等距设置,且温度传感器口(5)之间形状尺寸均相等。
CN201810938075.2A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Active CN109031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8075.2A CN10903155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8075.2A CN10903155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1557A CN109031557A (zh) 2018-12-18
CN109031557B true CN109031557B (zh) 2020-02-14

Family

ID=6463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8075.2A Active CN109031557B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15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7513Y (zh) * 2006-12-02 2007-12-26 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光缆型海底电缆的中间连接装置
KR101166118B1 (ko) * 2011-12-30 2012-07-23 주식회사 현대인더스트리 이음 구조물을 구비한 광케이블 보호용 통신관 조립체
CN202651721U (zh) * 2012-05-31 2013-01-02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Oplc光电复合缆接头盒
CN106199878B (zh) * 2016-08-22 2022-12-02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监测电性能的海陆缆接头盒及其电性能监测方法
CN207338786U (zh) * 2017-08-02 2018-05-08 孔和琴 一种通信电缆用旋转连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1557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77923A1 (en) Hybrid Cable Assembly
JP2017535019A5 (zh)
CN108924496A (zh) 一种电缆敷设状态监测系统
CN109031557B (zh) 一种带中间接头结构的工程光缆导线
CN104485167A (zh) 一种光电复合电缆
CN202711818U (zh) 一种光电复合传输电缆
CN208805600U (zh) 一种医用报警指示光纤线缆连接器
CN208722626U (zh) 一种智能预警电缆
CN207490483U (zh) 内置温度湿度测量装置的电缆中间接头结构
CN103098327B (zh) 信号缆线以及具有这种信号缆线的车辆尤其是轨道车辆
CN204479803U (zh) 可进行信号诊断的多路光纤信号转接装置
CN211925007U (zh) 一种可加热多通阀门
AU2018101542A6 (en) Hybrid connector
CN213584504U (zh) 高速率电缆组件
CN207148376U (zh) 一种光电可分别维护的背放式oplc接头盒
CN104867589A (zh) 一种用于单rru的稀土合金导体一电一光混合缆
CN209357938U (zh) 耐高温高水压的电机接线组件
CN205355484U (zh) 一种机载光电吊舱及穿壁线缆气密连接装置
CN211859566U (zh) 一种电缆连接头保护装置
CN109936093A (zh) 一种电力输送用分隔式导线支撑管
CN216353559U (zh) 一种传感器用电线电缆
CN209487740U (zh) 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连接装置
CN110715120B (zh) 电液复合管
CN214204075U (zh) 网络线缆接续模块
CN217115583U (zh)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