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8046B -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8046B
CN109028046B CN201810783896.3A CN201810783896A CN109028046B CN 109028046 B CN109028046 B CN 109028046B CN 201810783896 A CN201810783896 A CN 201810783896A CN 109028046 B CN109028046 B CN 109028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ing
shaft
fa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38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8046A (zh
Inventor
丁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kaiyu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丁杨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丁杨洋 filed Critical 丁杨洋
Priority to CN2019110057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5571B/zh
Priority to CN201810783896.3A priority patent/CN109028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8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8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18Details; Accessories
    • F23C10/20Inlets for fluidisation air, e.g. grids; Bott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6/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 F23C2206/10Circulating fluidised b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它包括锥形帽、圆筒、出风孔、第一固定板、涡卷弹簧、支撑杆、第一固定环、涡轮叶片、推动块等,其中圆筒内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出风孔;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方槽;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端面上开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且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位于第一方槽的两侧;本发明中的风帽具有当锅炉停止工作时,粉煤将会结焦在风帽的外侧,将风帽上的出风孔堵住,此时的推动块将会将进入出风孔中,从而将结焦在出风口处的粉煤给推动出去,从而保证风帽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当锅炉再次工作时,此时的风帽将会保证锅炉的出风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一般锅炉在燃烧10mm以下颗粒煤,靠风帽吹出的风把粉煤吹起来,形成沸腾状燃烧。风帽一般成百上千个,间隔20-50CM排满在炉膛底部,起到均匀布风,确保整个炉膛流化均匀,避免局部结焦的作用;但是当锅炉停止工作时,此时的进入风帽内的空气将会停止进风,此时粉煤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做下落运动,下落的粉煤将会落在风帽的外侧,粉煤将会在风帽的外侧形成结焦现象,结焦的粉煤将会把风帽上的出风孔堵塞住,所以设计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是非常重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风帽在锅炉停止工作时,粉煤将会结焦在风帽的外侧,将风帽上的出风孔堵住,当锅炉再次工作时,此时的风帽将在出风量上造成影响。
(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锥形帽、圆筒、出风孔、第一固定板、涡卷弹簧、支撑杆、第一固定环、涡轮叶片、推动块、推动杆、第二固定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第二固定板、驱动板、储能飞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齿轮、轴套、第一单向环、第二单向环、第二齿轮、第一方槽、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固定轴、第二方槽、第一齿圈、第三齿轮、L形驱动块、引导杆、第一支座、第三轴孔、第四齿轮、第四固定轴、第五固定轴、第五齿轮、拨动柱、第一圆孔、导槽、导块、复位弹簧、第一切口、U形槽、第二切口、第二圆孔、T形槽、T形块,其中圆筒内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出风孔;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方槽;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端面上开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且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位于第一方槽的两侧;第一固定板具有圆弧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内圆面上;第二固定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轴孔内;第三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孔内;第二轴孔的轴线与圆筒的轴线重合;轴套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且轴套的轴线与圆筒的轴线重合。
第一固定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套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4个支撑杆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圆筒内,且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内圆面上;涡卷弹簧位于支撑杆与第二齿轮之间;涡卷弹簧内端通过第二单向环与第一固定轴连接,且第二单向环内圈与第一固定轴连接,第二单向环外圈与涡卷弹簧的内端连接;涡卷弹簧的外端与4个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杆固定连接;储能飞轮通过第一单向环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单向环内圈与第一固定轴连接,第一单向环外圈与储能飞轮的内圆面连接;第一固定环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固定环位于储能飞轮下侧;4个涡轮叶片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固定环外圆面上。
第二驱动环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端面上;拨动柱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端面上;第一驱动环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切口;第一驱动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端面上,且第一驱动环的轴线与第二驱动环的轴线重合;驱动板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驱动板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第二切口,且4个第二切口位于驱动板的4个角上;驱动板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U形槽;每个U形槽位于两个对称的第二切口中间位置处。
4个U形槽处结构及其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个,驱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T形槽;第二固定板上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第二固定板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驱动板端面上,且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切口配合;L形驱动块一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T形块;L形驱动块通过T形块与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板上,且L形驱动块与U形槽配合;复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第五固定轴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端面上;第五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且第五齿轮与L形驱动块上所开的齿牙配合;第四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三轴孔内;第四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L形驱动块与拨动柱配合;拨动柱与U形槽配合。
驱动板通过键第三固定轴上,且第二切口与第一驱动环配合;第一切口与驱动板配合;4个第四固定轴中的其中一个第四固定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一支座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上的端面上;引导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上所开的圆孔中;引导杆远离第一支座的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推动杆一端的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导槽;推动杆通过导槽与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引导杆上,且推动杆侧面上所开的齿牙与第三齿轮配合;推动块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方槽;推动块通过第二方槽固定安装在推动杆的一端,且推动块与出风孔配合;第二固定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齿圈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下端面上;第一齿圈与4个第四固定轴一端外圆面上所开的齿牙啮合;第一齿轮的直径与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第四齿轮的直径与第五齿轮的直径相同;第三齿轮的直径是第四齿轮的直径的3倍;锥形帽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圆筒上端面上。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圆孔内安装有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孔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引导杆端面上。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槽与导块之间涂有润滑油;T形槽与T形块之间涂有润滑油。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涡轮叶片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
本发明中的圆筒内圆面上开有4个出风孔的设计目的是便于进气装置可以将空气顺利排入锅炉内;第一固定板上开有第一方槽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当空气装置将空气排入圆筒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板不会影响空气进入圆筒内;第一固定板一端安装在圆筒内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轴与第三固定轴;轴套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安装第一固定轴。
本发明中的第一齿轮、第二固定轴、第二齿轮的设计目的是当风力吹进圆筒内时,此时安装在第一固定环上的涡轮叶片将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固定环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环将会带动第一固定轴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一固定轴将会带动第一单向环做旋转运动,由于第一单向环的存在所以此时的第一单向环将不会带动储能飞轮运动,由于此时的储能飞轮质量较大,所以此时储能飞轮与第一固定轴通过第一单向环连接,所以此时的第一固定轴将会在涡轮叶片的作用下非常轻松的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一固定轴将会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将会带动第一齿轮做旋转运动;第一齿轮将会带动第二固定轴运动;运动的第二固定轴将会带动第二驱动环运动,第二驱动环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驱动环和拨动柱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拨动柱将会进入U形槽内;运动的拨动柱将会带动L形驱动块运动,此时的L形驱动块将会在T形块与T形槽的引导和限位作用下沿U形槽的方向运动;运动的L形驱动块将会带动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五齿轮运动;第五齿轮将会带动第四齿轮运动,运动的第四齿轮将会带动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轴孔内的第四固定轴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四固定轴将会通过其上所开的齿牙带动第一齿圈做旋转运动;运动的第一齿圈将会带动其余的3个第四固定轴运动,安装有第三齿轮的第四固定轴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做旋转运动;第三齿轮将会带动推动杆做沿导槽方向上的运动;运动的推动杆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推动块运动,此时的拨动柱将会继续向U形槽内运动,此时的第二切口与第一驱动环的外圆面配合,所以此时的拨动柱将不会带动驱动板做旋转运动,当拨动柱运动进入U形槽一半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拨动柱将依次带动L形驱动块、第五齿轮、第四齿轮、第四固定轴、第一齿圈、安装有第三齿轮的第四固定轴、第三齿轮、推动杆、推动块运动出出风孔;运动的拨动柱将会继续向U形槽内运动,此后的拨动柱将会带动驱动板做围绕第三固定轴的轴线做旋转运动,此时的L形驱动块继续向U形槽内运动,此时的推动杆将会沿安装在第一支座上的引导杆运动,同时拨动柱将会带动驱动板做旋转运动,同时此时的推动块将会从出风孔内完全运动出来,从而使得推动块不会干涉驱动板的旋转运动,当拨动柱远离U形槽运动的过程中,L形驱动块将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运动,运动的L形驱动块将会依次带动第五齿轮、第四齿轮、第四固定轴、第一齿圈、安装第三齿轮的第四固定轴、第三齿轮、推动杆运动,当此时的拨动柱完全运动出U形槽后,此时的第二切口将会与第一驱动环的外圆面配合,同时拨动柱将不会与U形槽配合,第二驱动环将会继续带动拨动柱运动,直到此时的拨动柱将会进入U形槽内运动,从而继续上一个循环运动。
本发明中的4个支撑杆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圆筒内,且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内圆面上的设计目的是,一方面便于空气可以顺利进入圆筒内,另一方面便于支撑涡卷弹簧;涡卷弹簧内端通过第二单向环与第一固定轴连接,且第二单向环内圈与第一固定轴连接,第二单向环外圈与涡卷弹簧的内端连接的设计目的是便于存储当空气吹入圆筒内时的能量,从而达到当锅炉停止工作时,此时的涡卷弹簧将会在恢复力的作用下继续带动本发明中的设备工作一段时间,直到锅炉内的粉煤可以完全沉淀完;储能飞轮通过第一单向环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的设计目的上便于存储涡卷弹簧释放能量时的能量,当涡卷弹簧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储能飞轮将会使得涡卷弹簧可以缓慢的释放能量,此过程中本发明中的风帽将会工作更长的时间,为锅炉内的粉煤完全沉淀提供更长的时间,同时此过程中的推动块将会持续的向出风孔内运动,从而使得在出风孔处的粉煤结焦可以顺利被排出出风孔,从而达到防治风帽上的出风孔被堵塞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复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给T形块一个恢复力作用;锥形帽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圆筒上端面上;第一圆孔内安装有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孔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引导杆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给推动杆一个恢复力作用;导槽与导块之间涂有润滑油;T形槽与T形块之间涂有润滑油的作用是便于减小导槽与导块之间和T形槽与T形块之间的摩擦力;涡轮叶片的制造材料为塑料的作用是便于减低涡轮叶片的质量,从而使得涡轮叶片在受到进入圆筒内的风可以快速的推动涡轮叶片做旋转运动。
(三)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风帽技术,本发明中的风帽具有当锅炉停止工作时,粉煤将会结焦在风帽的外侧,将风帽上的出风孔堵住,此时的推动块将会将进入出风孔中,从而将结焦在出风口处的粉煤给推动出去,从而保证风帽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当锅炉再次工作时,此时的风帽将会保证锅炉的出风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锥形帽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锥形帽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涡卷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固定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涡轮叶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涡卷弹簧与第二单向环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驱动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推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齿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拨动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推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导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第一驱动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第一驱动环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第五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3是L形驱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4是驱动板结构(一)示意图。
图25是驱动板结构(二)示意图。
图26是复位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锥形帽;2、圆筒;3、出风孔;4、第一固定板;5、涡卷弹簧;6、支撑杆;7、第一固定环;8、涡轮叶片;9、推动块;10、推动杆;11、第二固定环;12、第一驱动环;13、第二驱动环;14、第二固定板;15、驱动板;16、储能飞轮;17、第一固定轴;18、第二固定轴;19、第一齿轮;20、轴套;21、第一单向环;22、第二单向环;23、第二齿轮;24、第一方槽;25、第一轴孔;26、第二轴孔;27、第三固定轴;28、第二方槽;29、第一齿圈;30、第三齿轮;31、L形驱动块;33、引导杆;34、第一支座;35、第四齿轮;36、第四固定轴;37、第五固定轴;38、第五齿轮;39、拨动柱;40、第一圆孔;41、导槽;42、导块;43、复位弹簧;44、第一切口;45、U形槽;46、第二切口;47、第二圆孔;48、T形槽;49、T形块;50、第三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它包括锥形帽1、圆筒2、出风孔3、第一固定板4、涡卷弹簧5、支撑杆6、第一固定环7、涡轮叶片8、推动块9、推动杆10、第二固定环11、第一驱动环12、第二驱动环13、第二固定板14、驱动板15、储能飞轮16、第一固定轴17、第二固定轴18、第一齿轮19、轴套20、第一单向环21、第二单向环22、第二齿轮23、第一方槽24、第一轴孔25、第二轴孔26、第三固定轴27、第二方槽28、第一齿圈29、第三齿轮30、L形驱动块31、引导杆33、第一支座34、第三轴孔50、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五固定轴37、第五齿轮38、拨动柱39、第一圆孔40、导槽41、导块42、复位弹簧43、第一切口44、U形槽45、第二切口46、第二圆孔47、T形槽48、T形块49,如图4所示,其中圆筒2内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出风孔3;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板4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方槽24;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板4一端的端面上开有第一轴孔25与第二轴孔26,且第一轴孔25与第二轴孔26位于第一方槽24的两侧;如图1、2所示,第一固定板4具有圆弧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2内圆面上;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轴1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轴孔25内;如图8所示,第三固定轴27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孔26内;第二轴孔26的轴线与圆筒2的轴线重合;如图8、10所示,轴套20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4下端面上,且轴套20的轴线与圆筒2的轴线重合。
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轴17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套20内;如图10所示,第一齿轮19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18上;如图10所示,第二齿轮23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17上,且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23啮合;如图1、2所示,4个支撑杆6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圆筒2内,且支撑杆6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2内圆面上;如图6、9所示,涡卷弹簧5位于支撑杆6与第二齿轮23之间;如图6、9所示,涡卷弹簧5内端通过第二单向环22与第一固定轴17连接,且第二单向环22内圈与第一固定轴17连接,第二单向环22外圈与涡卷弹簧5的内端连接;如图6所示,涡卷弹簧5的外端与4个支撑杆6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杆6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储能飞轮16通过第一单向环21安装在第一固定轴17上,且第一单向环21内圈与第一固定轴17连接,第一单向环21外圈与储能飞轮16的内圆面连接;第一固定环7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17上,且第一固定环7位于储能飞轮16下侧;如图7所示,4个涡轮叶片8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固定环7外圆面上。
如图12所示,第二驱动环13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18端面上;如图16所示,拨动柱39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13端面上;如图21所示,第一驱动环12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切口44;如图20所示,第一驱动环12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13端面上,且第一驱动环12的轴线与第二驱动环13的轴线重合;如图23、24、25所示,驱动板15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47;如图24、25所示,驱动板15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第二切口46,且4个第二切口46位于驱动板15的4个角上;驱动板15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U形槽45;如图25所示,每个U形槽45位于两个对称的第二切口46中间位置处。
如图15所示,4个U形槽45处结构及其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个,如图25所示,驱动板15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T形槽48;如图19所示,第二固定板14上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50;如图20所示,第二固定板14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驱动板15端面上,且第二固定板14与第二切口46配合;如图26所示,L形驱动块31一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T形块49;如图22所示,L形驱动块31通过T形块49与T形槽48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板15上,且L形驱动块31与U形槽45配合;如图26所示,复位弹簧43位于T形槽48内,复位弹簧43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块49端面上,复位弹簧43另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槽48端面上;如图20所示,第五固定轴37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4端面上;第五齿轮3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五固定轴37上,且第五齿轮38与L形驱动块31上所开的齿牙配合;如图20所示,第四固定轴36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4上的第三轴孔50内;如图20所示,第四齿轮35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36上,且第四齿轮35与第五齿轮38啮合;如图20所示,L形驱动块31与拨动柱39配合;如图15所示,拨动柱39与U形槽45配合。
如图15、20所示,驱动板15通过键第三固定轴27上,且第二切口46与第一驱动环12配合;第一切口44与驱动板15配合;4个第四固定轴36中的其中一个第四固定轴36上安装有第三齿轮30;如图15所示,第一支座34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14上的端面上;如图15所示,引导杆33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34上所开的圆孔中;如图18所示,引导杆33远离第一支座34的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42;如图17所示,推动杆10一端的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圆孔40;如图17所示,第一圆孔40的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导槽41;如图15所示,推动杆10通过导槽41与导块42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引导杆33上,且推动杆10侧面上所开的齿牙与第三齿轮30配合;如图13所示,推动块9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方槽28;如图15所示,推动块9通过第二方槽28固定安装在推动杆10的一端,且推动块9与出风孔3配合;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环11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27上;如图14所示,第一齿圈29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11下端面上;如图15所示,第一齿圈29与4个第四固定轴36一端外圆面上所开的齿牙啮合;第一齿轮19的直径与第二齿轮23的直径相同;第四齿轮35的直径与第五齿轮38的直径相同;第三齿轮30的直径是第四齿轮35的直径的3倍;如图1、2、3所示,锥形帽1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圆筒2上端面上。
所述第一圆孔40内安装有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孔40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引导杆33端面上。
所述导槽41与导块42之间涂有润滑油;T形槽48与T形块49之间涂有润滑油。
所述涡轮叶片8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所述复位弹簧43为压缩弹簧。
所述第三齿轮30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36上。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风力吹进圆筒2内时,此时安装在第一固定环7上的涡轮叶片8将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固定环7运动,运动的第一固定环7将会带动第一固定轴17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带动第一单向环21做旋转运动,由于第一单向环21的存在所以此时的第一单向环21将不会带动储能飞轮16运动,由于此时的储能飞轮16质量较大,所以此时储能飞轮16与第一固定轴17通过第一单向环21连接,所以此时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在涡轮叶片8的作用下非常轻松的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带动第二齿轮23运动,第二齿轮23将会带动第一齿轮19做旋转运动;第一齿轮19将会带动第二固定轴18运动;运动的第二固定轴18将会带动第二驱动环13运动,第二驱动环13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驱动环12和拨动柱39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拨动柱39将会进入U形槽45内;运动的拨动柱39将会带动L形驱动块31运动,此时的L形驱动块31将会在T形块49与T形槽48的引导和限位作用下沿U形槽45的方向运动;运动的L形驱动块31将会带动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4上的第五齿轮38运动;第五齿轮38将会带动第四齿轮35运动,运动的第四齿轮35将会带动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轴孔50内的第四固定轴36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第四固定轴36将会通过其上所开的齿牙带动第一齿圈29做旋转运动;运动的第一齿圈29将会带动其余的3个第四固定轴36运动,安装有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30做旋转运动;第三齿轮30将会带动推动杆10做沿导槽41方向上的运动;运动的推动杆10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推动块9运动,此时的拨动柱39将会继续向U形槽45内运动,此时的第二切口46与第一驱动环12的外圆面配合,所以此时的拨动柱39将不会带动驱动板15做旋转运动,当拨动柱运动进入U形槽45一半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拨动柱将依次带动L形驱动块31、第五齿轮38、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一齿圈29、安装有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第三齿轮30、推动杆10、推动块9运动出出风孔3;在此过程中圆筒上的出风孔有可能4个相通也有可能3个相通,安装在锅炉内壁上的传感器将会控制进风装置的进风量,从而使得锅炉正常工作时的进风量可以得到保障;运动的拨动柱39将会继续向U形槽45内运动,此后的拨动柱39将会带动驱动板15做围绕第三固定轴27的轴线做旋转运动,此时的L形驱动块31继续向U形槽45内运动,此时的推动杆10将会沿安装在第一支座34上的引导杆33运动,同时拨动柱39将会带动驱动板15做旋转运动,同时此时的推动块9将会从出风孔3内完全运动出来,从而使得推动块9不会干涉驱动板15的旋转运动,当拨动柱远离U形槽45运动的过程中,L形驱动块31将会在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运动,运动的L形驱动块31将会依次带动第五齿轮38、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一齿圈29、安装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第三齿轮30、推动杆10运动,此时的推动杆10向插入出风孔3内运动,当此时的拨动柱39完全运动出U形槽45后,此时的第二切口46将会与第一驱动环12的外圆面配合,同时拨动柱39将不会与U形槽45配合,第二驱动环13将会继续带动拨动柱39运动,直到此时的拨动柱39将会再次进入U形槽45内运动,从而继续上一个循环运动,在经过几个循环运动后,此过程中涡卷弹簧5将会被压缩到极限状态,压缩到极限状态的涡卷弹簧5将会限制第一固定轴17、第二齿轮23、第一齿轮19、第二驱动环13、第一驱动环12、拨动柱39、L形驱动块31、第五齿轮38、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一齿圈29、安装有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第三齿轮30、推动杆10、推动块9的运动;当锅炉停止工作时,此时锅炉内的粉煤将会结焦在圆筒2的外侧;此时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在涡卷弹簧5恢复力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此时运动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通过第一单向环21运动,第一单向环21将会带动储能飞轮16运动,此时的涡卷弹簧5将会缓慢的释放能力,同时此时的储能飞轮16将会存储涡卷弹簧5释放的能量,从而使得储能飞轮16可以带动第一固定轴17旋转更长的时间,在锅炉停止工作时,此时的粉煤将很有可能结焦在出风孔3处,此时运动的第一固定轴17将会依次带动第二齿轮23、第一齿轮19、第二驱动环13、第一驱动环12、拨动柱39、L形驱动块31、第五齿轮38、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一齿圈29、安装有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第三齿轮30、推动杆10、推动块9运动出出风孔3,此时的推动块9将不会干涉驱动板15的旋转运动,当驱动板15在旋转90度后,此时的L形驱动块31将会复位弹簧43的恢复力作用下沿T形槽48方向运动,L形驱动块31将会依次带动第五齿轮38、第四齿轮35、第四固定轴36、第一齿圈29、安装有第三齿轮30的第四固定轴36、第三齿轮30、推动杆10、推动块9运动进入出风孔3,从而将结焦在出风孔3处的粉煤推出出风孔3,达到防治出风孔3处结焦粉煤的目的,使得风帽可以保持进入锅炉内的进风量;第四齿轮35的直径与第五齿轮38的直径相同;第三齿轮30的直径是第四齿轮35的直径的3倍的设计目的是,当L形驱动块31运动较小的位移时,使得推动块9可以运动更长的位移,达到推动块9可以完全运动出出风孔3或者运动进入出风孔3内。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它包括锥形帽、圆筒、出风孔,锥形帽下端面固定安装在圆筒上端面上,圆筒内圆面上开有出风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固定板、涡卷弹簧、支撑杆、第一固定环、涡轮叶片、推动块、推动杆、第二固定环、第一驱动环、第二驱动环、第二固定板、驱动板、储能飞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齿轮、轴套、第一单向环、第二单向环、第二齿轮、第一方槽、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固定轴、第二方槽、第一齿圈、第三齿轮、L形驱动块、引导杆、第一支座、第三轴孔、第四齿轮、第四固定轴、第五固定轴、第五齿轮、拨动柱、第一圆孔、导槽、导块、复位弹簧、第一切口、U形槽、第二切口、第二圆孔、T形槽、T形块,其中圆筒内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出风孔;第一固定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方槽;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端面上开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且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位于第一方槽的两侧;第一固定板具有圆弧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内圆面上;第二固定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轴孔内;第三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孔内;第二轴孔的轴线与圆筒的轴线重合;轴套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且轴套的轴线与圆筒的轴线重合;
第一固定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套内;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4个支撑杆周向均匀的分布在圆筒内,且支撑杆一端固定安装在圆筒内圆面上;涡卷弹簧位于支撑杆与第二齿轮之间;涡卷弹簧内端通过第二单向环与第一固定轴连接,且第二单向环内圈与第一固定轴连接,第二单向环外圈与涡卷弹簧的内端连接;涡卷弹簧的外端与4个支撑杆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杆固定连接;储能飞轮通过第一单向环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单向环内圈与第一固定轴连接,第一单向环外圈与储能飞轮的内圆面连接;第一固定环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一固定环位于储能飞轮下侧;4个涡轮叶片周向均匀的安装在第一固定环外圆面上;
第二驱动环下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轴端面上;拨动柱一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端面上;第一驱动环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切口;第一驱动环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环端面上,且第一驱动环的轴线与第二驱动环的轴线重合;驱动板端面中心处开有贯通的第二圆孔;驱动板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第二切口,且4个第二切口位于驱动板的4个角上;驱动板端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4个U形槽;每个U形槽位于两个对称的第二切口中间位置处;
4个U形槽处结构及其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个,驱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T形槽;第二固定板上开有贯通的第三轴孔;第二固定板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驱动板端面上,且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切口配合;L形驱动块一端的端面上固定安装有T形块;L形驱动块通过T形块与T形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驱动板上,且L形驱动块与U形槽配合;复位弹簧位于T形槽内,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块端面上,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T形槽端面上;第五固定轴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端面上;第五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且第五齿轮与L形驱动块上所开的齿牙配合;第四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三轴孔内;第四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L形驱动块与拨动柱配合;拨动柱与U形槽配合;
驱动板通过键第三固定轴上,且第二切口与第一驱动环配合;第一切口与驱动板配合;4个第四固定轴中的其中一个第四固定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一支座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上的端面上;引导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座上所开的圆孔中;引导杆远离第一支座的一端的外圆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块;推动杆一端的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导槽;推动杆通过导槽与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引导杆上,且推动杆侧面上所开的齿牙与第三齿轮配合;推动块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方槽;推动块通过第二方槽固定安装在推动杆的一端,且推动块与出风孔配合;第二固定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第一齿圈一端的端面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环下端面上;第一齿圈与4个第四固定轴一端外圆面上所开的齿牙啮合;第一齿轮的直径与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第四齿轮的直径与第五齿轮的直径相同;第三齿轮的直径是第四齿轮的直径的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内安装有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圆孔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引导杆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与导块之间涂有润滑油;T形槽与T形块之间涂有润滑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的制造材料为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
CN201810783896.3A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Active CN109028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5750.7A CN110645571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使用的风帽
CN201810783896.3A CN109028046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3896.3A CN109028046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5750.7A Division CN110645571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使用的风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046A CN109028046A (zh) 2018-12-18
CN109028046B true CN109028046B (zh) 2019-12-20

Family

ID=646429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3896.3A Active CN109028046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CN201911005750.7A Active CN110645571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使用的风帽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5750.7A Active CN110645571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使用的风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0280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9806Y (zh) * 2004-03-19 2005-07-13 烟台华鲁热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钟罩式风帽
CN2800075Y (zh) * 2005-05-26 2006-07-26 四川川润(集团)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装置
CN201145268Y (zh) * 2007-12-12 2008-11-05 朱苏 防止堵塞风眼的风帽
US8561557B2 (en) * 2009-09-30 2013-10-22 Babcock & Wilcox Power Generation Group, Inc. Primary oxidant feed to oxy-fir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US20120214109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Alstom Technology Ltd Fluidizing nozzle weld collar
CN102588960A (zh) * 2012-03-02 2012-07-18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用于防漏渣的流化风帽
CN103047644A (zh) * 2013-01-28 2013-04-17 重庆大学 双气流通道风帽
CN203309895U (zh) * 2013-05-27 2013-11-27 郑州市鼎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炉膛风帽
CN103423739B (zh) * 2013-07-30 2015-08-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组合芯管的耐磨防漏渣风帽
CN204986992U (zh) * 2015-09-11 2016-01-20 孔祥川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进风结构
CN205174346U (zh) * 2015-11-25 2016-04-20 浙江春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
CN106678786A (zh) * 2017-03-13 2017-05-17 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保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用钟罩式风帽
CN207247181U (zh) * 2017-07-07 2018-04-17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条炉的风帽式炉排片和炉排
CN207065555U (zh) * 2017-07-20 2018-03-0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流化床锅炉风帽装置
CN207539895U (zh) * 2017-09-19 2018-06-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流化床锅炉风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046A (zh) 2018-12-18
CN110645571A (zh) 2020-01-03
CN110645571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6282B (zh)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防堵式风帽
CN204400926U (zh) 生物质上吸式气化炉送料装置
CN109028046B (zh)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风帽
CN205825059U (zh) 一种设有叶片的滚筒式炉桥
CN218864181U (zh) 焚烧炉用排渣结构
CN106948935A (zh) 一种圆柱凸轮转子内燃发动机动力系统
CN211450969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灰渣清理装置
CN115121114A (zh) 一种可充分促进混合式的锅炉脱销入口烟道结构
CN108800114B (zh) 一种发电厂领域使用的防堵锅炉风帽
CN220981362U (zh) 一种生物质发电燃烧炉的炉排结构
CN108800115B (zh) 一种发电厂领域使用的锅炉风帽
CN102635495A (zh) 自动变桨风轮
CN107775988A (zh) 一种生物质成型机
CN219367607U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的布风装置
CN203731431U (zh) 偏心翻转式炉排装置
CN202494128U (zh) 空气预热器补偿接触式密封装置
CN201095631Y (zh) 新型环保节能煤气发生装置
CN218033222U (zh) 一种发电厂用上煤装置
CN219264278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防结焦装置
CN215863477U (zh) 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
RU2543912C1 (ru) Водогрейный твердотопливный котел
CN221005069U (zh) 有机固废耦合焚烧装置
CN218095901U (zh) 一种节能型环保锅炉
CN102383861A (zh) 一种气能机系统及其气能机
CN108534148B (zh) 垃圾处理环保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4

Address after: 251800 no.377, Gongye 2nd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xin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xinkaiyua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25 No. 775 Yongqiang Road, Tianhe Town, We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n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Ding 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