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5575A -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5575A
CN109025575A CN201811089644.7A CN201811089644A CN109025575A CN 109025575 A CN109025575 A CN 109025575A CN 201811089644 A CN201811089644 A CN 201811089644A CN 109025575 A CN109025575 A CN 109025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avity
rotation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9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896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55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5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557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01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with bolts extending over a considerable extent, e.g. nearly along the whole length of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上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复位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启动块;目前随着简约风的盛行,现在家居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简约风格的家具,目前市面上的门锁大多是外镶于门体上,在门体显眼位置凸起一块锁扣,影响美观,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设有隐藏式开关,锁扣装置安装于门体内部,一键启动可使锁扣自动上锁以及解锁,同时可使门体无任何凸起,光滑美观,简洁大方,更具私密性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简约风的盛行,现在家居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简约风格的家具,目前市面上的门锁大多是外镶于门体上,在门体显眼位置凸起一块锁扣,影响美观,因此设计一种设有隐藏式开关,锁扣装置安装于门体内部,一键启动可使锁扣自动上锁以及解锁,同时可使门体无任何凸起,光滑美观,简洁大方,更具私密性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上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复位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启动块,所述启动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锥齿轮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下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四锥齿轮下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开关腔,所述开关腔内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关复位装置,所述开关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转动腔,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转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六锥齿轮右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三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锁条,所述第一锁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的锁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启动块下端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的转动齿,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五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转动齿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六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转线轮,所述第六转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左端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卡块右端与所述第一转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启动块右侧端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卡位配合的第一卡位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左端且延伸通入至所述开关腔内的隐藏开关块,所述隐藏开关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开关块,所述开关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转动腔,所述第七转动腔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锁扣电机,所述锁扣电机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七转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配合,所述开关块上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卡位孔,所述第六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卡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复位装置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开关腔上侧内壁内的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线轮腔,所述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线轮,所述第二转线轮右端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线轮,靠近所述线轮腔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转动腔,所述第八转动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八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线轮,靠近所述线轮腔右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转动腔,所述第九转动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九转动腔内可转动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五转线轮,所述第四转线轮与所述第二卡块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五转线轮与所述第二卡块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二转线轮与所述第三转线轮的第三拉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启动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块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右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六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开关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左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七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块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上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以及隐藏开关块在开关腔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
其次,当启动块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与第一卡块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在第六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与第二卡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带动第五转轴以及第五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以及第二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一锁条以及第二齿条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进入锁腔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移动至与第七齿轮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以及第五转线轮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一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将第一卡块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与第一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使隐藏开关块重新移入至开关腔内,彻底完成上锁;
最终,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反转,使得第一锁条向左移出锁腔内,当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以及隐藏开关块在开关腔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当启动块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与第一卡块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在第六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与第二卡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带动第五转轴以及第五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以及第二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一锁条以及第二齿条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进入锁腔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移动至与第七齿轮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以及第五转线轮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一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将第一卡块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与第一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使隐藏开关块重新移入至开关腔内,彻底完成上锁,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反转,使得第一锁条向左移出锁腔内,当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本装置设有隐藏式开关,锁扣装置安装于门体内部,一键启动可使锁扣自动上锁,同时本装置可使门体无任何凸起,光滑美观,简洁大方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上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复位装置,所述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11,所述第一空腔11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启动块12,所述启动块12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3,所述第一空腔11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腔14,所述第一转动腔14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一齿条13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一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5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锥齿轮16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一转动腔14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18,所述第二锥齿轮17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转动腔18内的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转动腔18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20,所述第三锥齿轮20下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二转动腔18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22,所述第四锥齿轮21下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22内的第一丝杆23,所述第一丝杆23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空腔22内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24,所述第二空腔22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开关腔25,所述开关腔25内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腔25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关复位装置,所述开关腔25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腔26,所述第三转动腔2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27,所述第三转动腔26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转动腔28,所述第二齿轮27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转动腔28内的第二转轴29,所述第二转轴29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转动腔28内转动的第五锥齿轮30,所述第五锥齿轮30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31,所述第四转动腔28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32,所述第六锥齿轮31右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32内的第二丝杆33,所述第二丝杆33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32内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34,所述第三空腔32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35,所述第二滑块34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35内的第一锁条36,所述第一锁条36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7,所述第四空腔35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固定体38,所述固定体38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四空腔35相连通的锁腔39。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启动块12下端的第三转轴40,所述第三转轴40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11内转动的转动齿41,所述第一空腔11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转动腔42,所述第五转动腔42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转动齿41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三齿轮43,所述第三齿轮43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齿轮44,所述第五转动腔42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转动腔45,所述第四齿轮4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转动腔45内的第四转轴46,所述第四转轴46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六转动腔45内转动的第一转线轮47,所述第六转动腔45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48,所述第五空腔48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卡块49,所述第一卡块49左端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一卡块49右端与所述第一转线轮4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50,所述启动块12右侧端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块49相卡位配合的第一卡位孔5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24左端且延伸通入至所述开关腔25内的隐藏开关块52,所述隐藏开关块52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53,所述第六空腔53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开关块54,所述开关块54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转动腔55,所述第七转动腔55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锁扣电机56,所述锁扣电机56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七转动腔55内的第五转轴57,所述第五转轴57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转动腔55内转动的第五齿轮58,所述第五齿轮58可与所述第二齿轮27相啮合配合,所述开关块54上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卡位孔59,所述第六空腔53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60,所述第七空腔60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卡块6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开关复位装置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开关腔25上侧内壁内的第八空腔62,所述第八空腔62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线轮腔63,所述线轮腔63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线轮64,所述第二转线轮64右端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线轮65,靠近所述线轮腔63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转动腔66,所述第八转动腔66与所述第四空腔35相连通,所述第八转动腔66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37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六齿轮67,所述第六齿轮67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线轮68,靠近所述线轮腔63右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转动腔69,所述第九转动腔69与所述第四空腔35相连通,所述第九转动腔69内可转动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37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七齿轮70,所述第七齿轮70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五转线轮71,所述第四转线轮68与所述第二卡块61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72,所述第五转线轮71与所述第二卡块61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二转线轮64与所述第三转线轮65的第三拉线73。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空腔11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74,所述启动块12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74内的第一限位块75,所述第一限位块75上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74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6,所述第五空腔48上下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77,所述第一卡块49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77内的第二限位块78,所述第二限位块78右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7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9,所述第六空腔53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80,所述开关块54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80内的第三限位块81,所述第三限位块81左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80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82,所述第七空腔60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83,所述第二卡块61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83内的第四限位块84,所述第四限位块84上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槽83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85。
本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12以及第一齿条13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15以及第一锥齿轮1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17、第一转轴19以及第三锥齿轮20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20与第四锥齿轮21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21以及第一丝杆23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24以及隐藏开关块52在开关腔25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25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
其次,当启动块12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51与第一卡块49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41与第三齿轮43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54在第六空腔53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59与第二卡块61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58与第二齿轮27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56,带动第五转轴57以及第五齿轮58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58与第二齿轮2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27、第二转轴29以及第五锥齿轮30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30与第六锥齿轮31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31以及第二丝杆33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34、第一锁条36以及第二齿条37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36进入锁腔39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37移动至与第七齿轮70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37与第七齿轮7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70以及第五转线轮71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73将第二卡块61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61与第二卡位孔59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82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54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41,将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四转轴46以及第一转线轮47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50将第一卡块49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49与第一卡位孔51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76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12以及第一齿条13恢复至初始位置,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通过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之间的啮合作用使隐藏开关块52重新移入至开关腔25内,彻底完成上锁;
最终,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56反转,使得第一锁条36向左移出锁腔39内,当第二齿条37与第七齿轮70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73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37与第六齿轮67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37与第六齿轮6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67以及第四转线轮68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72将第二卡块61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61与第二卡位孔59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
初始状态时,启动块12以及第一齿条13在第一空腔11内最大限度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卡块49左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空腔11内,第一滑块24在第二空腔22内最大限度向上移动,此时隐藏开关块52在开关腔25内最大限度向上移动,第五齿轮58与第二齿轮27不处于啮合状态,第一锁条36以及第二齿条37在第四空腔35内最大限度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一锁条36不进入锁腔39内,本装置处于解锁状态。
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12以及第一齿条13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15以及第一锥齿轮1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1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17、第一转轴19以及第三锥齿轮20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20与第四锥齿轮21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21以及第一丝杆23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24以及隐藏开关块52在开关腔25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25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当启动块12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51与第一卡块49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41与第三齿轮43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54在第六空腔53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59与第二卡块61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58与第二齿轮27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56,带动第五转轴57以及第五齿轮58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58与第二齿轮2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27、第二转轴29以及第五锥齿轮30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30与第六锥齿轮31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31以及第二丝杆33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34、第一锁条36以及第二齿条37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36进入锁腔39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37移动至与第七齿轮70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37与第七齿轮70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70以及第五转线轮71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73将第二卡块61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61与第二卡位孔59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82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54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41,将第三齿轮43、第四齿轮44、第四转轴46以及第一转线轮47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50将第一卡块49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49与第一卡位孔51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76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12以及第一齿条13恢复至初始位置,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通过第一齿条13与第一齿轮15之间的啮合作用使隐藏开关块52重新移入至开关腔25内,彻底完成上锁,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56反转,使得第一锁条36向左移出锁腔39内,当第二齿条37与第七齿轮70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73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37与第六齿轮67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37与第六齿轮67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67以及第四转线轮68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72将第二卡块61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61与第二卡位孔59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以及隐藏开关块在开关腔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当启动块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与第一卡块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在第六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与第二卡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带动第五转轴以及第五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以及第二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一锁条以及第二齿条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进入锁腔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移动至与第七齿轮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以及第五转线轮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一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将第一卡块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与第一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使隐藏开关块重新移入至开关腔内,彻底完成上锁,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反转,使得第一锁条向左移出锁腔内,当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本装置设有隐藏式开关,锁扣装置安装于门体内部,一键启动可使锁扣自动上锁,同时本装置可使门体无任何凸起,光滑美观,简洁大方,值得推荐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5)

1.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上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开口向下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启动块,所述启动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左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锥齿轮左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下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四锥齿轮下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空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开关腔,所述开关腔内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关复位装置,所述开关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转动腔,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转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六锥齿轮右端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三空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二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锁条,所述第一锁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四空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的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启动块下端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的转动齿,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五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转动齿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右端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六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六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转线轮,所述第六转动腔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左端可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卡块右端与所述第一转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启动块右侧端面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卡位配合的第一卡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左端且延伸通入至所述开关腔内的隐藏开关块,所述隐藏开关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开关块,所述开关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转动腔,所述第七转动腔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锁扣电机,所述锁扣电机上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七转动腔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配合,所述开关块上侧端面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卡位孔,所述第六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复位装置包括相连通设置于所述开关腔上侧内壁内的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线轮腔,所述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线轮,所述第二转线轮右端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线轮,靠近所述线轮腔左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转动腔,所述第八转动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八转动腔内可转动的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线轮,靠近所述线轮腔右侧内壁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转动腔,所述第九转动腔与所述第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九转动腔内可转动且可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配合的设置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前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五转线轮,所述第四转线轮与所述第二卡块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线,所述第五转线轮与所述第二卡块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通过所述第二转线轮与所述第三转线轮的第三拉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启动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五空腔上下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块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右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六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开关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左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七空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二卡块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至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第四限位块,所述第四限位块上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槽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方法的具体步骤在于:
首先,当通过本装置进行上锁时,使用人员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向上推动,当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齿轮以及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以及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一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以及隐藏开关块在开关腔内向下移动,移出开关腔内,完成将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
其次,当启动块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卡位孔与第一卡块处于卡位状态,此时转动齿与第三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将开关块在第六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位孔与第二卡块处于卡位状态,同时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此时启动锁扣电机,带动第五转轴以及第五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齿轮、第二转轴以及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锥齿轮以及第二丝杆转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一锁条以及第二齿条向右侧移动,当第一锁条进入锁腔内时,本装置处于上锁状态,此时第二齿条移动至与第七齿轮相啮合位置,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七齿轮以及第五转线轮转动,进而通过拉动第三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开关块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通过转动转动齿,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四转轴以及第一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一拉线将第一卡块向右拉动,使第一卡块与第一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启动块以及第一齿条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使隐藏开关块重新移入至开关腔内,彻底完成上锁;
最终,当需要解锁时,重复上述上锁步骤,此时将锁扣电机反转,使得第一锁条向左移出锁腔内,当第二齿条与第七齿轮重新啮合时,此时第三拉线不会拉紧,处于松弛状态,当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时,通过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第六齿轮以及第四转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二拉线将第二卡块向上拉动,使第二卡块与第二卡位孔脱离卡位状态,此时重复上述隐藏式开关移位步骤,完成解锁。
CN201811089644.7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ithdrawn CN1090255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644.7A CN109025575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9644.7A CN109025575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5575A true CN109025575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1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9644.7A Withdrawn CN109025575A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55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322A (zh) * 2019-04-22 2019-06-11 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门板锁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322A (zh) * 2019-04-22 2019-06-11 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门板锁紧装置
CN109873322B (zh) * 2019-04-22 2023-08-18 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门板锁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6266A (zh) 一种门锁定机构
CN109025575A (zh)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67849A (zh) 一种舱口锁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09180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36131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
CN109296282A (zh) 一种平移门的滑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13424A (zh) 一种门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30731A (zh) 一种机械操纵警铃的报警锁
CN109113525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
CN109237278A (zh) 一种智能模块和智能家电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12146A (zh) 一种防盗型铝合金门窗
CN108979430A (zh) 一种电力滑动门开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52477A (zh) 一种智能门开关装置
CN109113524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15487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39579A (zh) 一种门锁定机构
CN109267908A (zh) 一种防弹门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59096A (zh) 一种安保性能增强的多重锁
CN109098561A (zh) 一种推窗锁
CN109025630A (zh) 一种平移门的滑轨装置
CN108979424A (zh) 一种门窗附件的传动杆
CN109113437A (zh) 一种新型开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098573A (zh) 一种门窗铰链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15440A (zh)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CN109025716A (zh) 一种防弹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