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5440A -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5440A
CN108915440A CN201810805863.4A CN201810805863A CN108915440A CN 108915440 A CN108915440 A CN 108915440A CN 201810805863 A CN201810805863 A CN 201810805863A CN 108915440 A CN108915440 A CN 108915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ace
sliding shoe
wal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58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She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She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She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She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58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5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544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第一装置主体、固定于玻璃上的第二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及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锁定装置以及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出门而窗户忘关的现象,或是关闭而忘记进行上锁的现象,同时现如今市面上的窗户锁扣结构简单,容易从外面进行破坏开启,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在关闭窗户时,窗户可自动进行锁紧并只能通过窗户内侧进行解锁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锁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背景技术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出门而窗户忘关的现象,或是关闭而忘记进行上锁的现象,如此在雨天时可能会出现窗户被风刮开而打湿室内物品的现象,更有甚者会由于门窗未上锁而造成被入室偷盗的后果,同时现如今市面上的窗户锁扣结构简单,容易从外面进行破坏开启,因此设计一种在关闭窗户时,窗户可自动进行锁紧并只能通过窗户内侧进行解锁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第一装置主体、固定于玻璃上的第二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及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锁定装置以及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通孔的上下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端面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侧端面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右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四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上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其中,所述第五空腔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五空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所述第三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与所述第六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配合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五空腔,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设置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配合的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的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锁定装置上设置有提示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可滑动的设置与所述第六空腔内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的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块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三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三弹簧的右侧,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所述第三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与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七空腔的右端向右延伸且与所述第三开腔及所述第二开腔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上下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五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五滑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六空腔一侧且可与所述第四滑动块相配合的凹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滑块的下侧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设置与所述第四滑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滑动块靠近所述第六空腔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上下对称设置有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第七空腔远离所述第三开腔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五滑动块远离所述第三开腔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右侧端面外的解锁按块,通过按压所述解锁按块可带动所述第四滑动块向左侧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右侧端面内的第一感应块,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感应块,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提示灯,当所述第一感应块与所述第二感应块相抵时所述提示灯亮起提示门窗已关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的使用过程,首先使用人员将第一装置主体固定与窗台的墙壁内,将第二装置主体固定于窗户玻璃上,当关闭窗户时,使用人员拉动第二装置主体向左侧一端,进而带动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与第一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相抵接,在此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装置主体左侧端面上的延伸块逐渐被推送入第一空腔内,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空腔内逐渐向左侧一端,此时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滑块相对第一滑块向右侧移动而相对于第一装置主体处于静止状态,并在延伸块逐渐推送入第一空腔内时逐渐延伸入第五空腔内,同时在第一滑块向左侧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的端面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绕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三滑块朝向第一空腔一侧移动进而压紧第二弹簧,当第七空腔与第五空腔相连通时,第四滑块受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卡入第七空腔内并继续延伸入到第三通孔内,此时窗台玻璃处于锁紧状态,同时第一固定块向右侧推动第一滑动块进而将第二滑动块推挤入第一开腔内并压缩第四弹簧,当需要进行解锁时,使用人员向左推压解锁按块,进而推动第四滑动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动块向左侧移动,此时通过设置于第五滑动块左侧端面上的斜面结构推动第四滑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缩回入到第五空腔内并脱离出第三通孔与第七空腔,同时当第二开腔与凹口相连通时第四滑动块受到第四弹簧的弹力作用卡入凹口内,此时本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使用人员可开启窗户,当使用人员开启窗户时,使用人员推动第二装置主体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滑动块逐渐脱离与第一固定块的推挤作用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受到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脱离出凹口,此时第五滑动块受到第二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延伸块完全脱离出第一空腔时本装置回复到初始状态,使用本装置时,使用人员只需要通过本装置将窗户关紧,本装置即可自动自动的对窗户进行锁紧,需使用人员先进行解锁窗户才能开启,本装置解决了由于使用人员由于失误而未对窗户进行上锁而造成损失的现象,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装置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二装置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锁紧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包括固定于1墙体内的第一装置主体11、固定于玻璃上的第二装置主体51、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及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内的锁定装置以及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内的解锁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37,所述第一滑块37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45,其中,所述第一空腔21的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通孔45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45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固定块41,所述第一滑块37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9,所述第一通孔45的上下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38,所述第二通孔38与所述第一通孔45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43,所述第二空腔43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1的端面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44,所述第二通孔38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45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齿轮44相啮合的第二滑块46,所述第二滑块46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42,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上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22,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空腔22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37的上下侧端面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6,所述第二齿轮26远离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一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25,所述第三齿轮25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三空腔22内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4,所述第一锥齿轮24的右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3,所述第二锥齿轮23右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22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29,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29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绕线轮34,所述第一绕线轮34上绕设有第一拉线33,所述第四空腔29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绕线轮34的上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27,所述第一拉线3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27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29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35,其中,所述第五空腔35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1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21相连通,所述第五空腔35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28,所述第四滑块28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31,所述第三滑块27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31内并与所述第六空腔31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块27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31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2,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空腔21相配合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46相配合的第五空腔71,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五空腔71之间设置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1相配合的第六空腔69,所述第五空腔71远离所述第六空腔69一侧的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七空腔61,所述锁定装置上设置有提示装置。
有益地,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可滑动的设置与所述第六空腔69内的第一滑动块75,所述第一滑动块75右侧的所述第六空腔69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63,所述第一开腔63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68,所述第二滑动块68远离所述第六空腔69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开腔63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7,所述第二滑动块68远离所述第六空腔69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腔6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动块64,其中,所述第三滑动块64位于所述第三弹簧67的右侧,所述第二滑动块68与所述第三滑动块6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66,所述第一开腔63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65,所述第二开腔65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与所述第三滑动块64的右端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动块62,所述第六空腔69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52,所述第三开腔52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动块53,其中,所述第七空腔61的右端向右延伸且与所述第三开腔52及所述第二开腔65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动块53的左侧端面上上下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61内的第五滑动块55,其中,所述第五滑动块55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六空腔69一侧且可与所述第四滑动块62相配合的凹口59。
有益地,所述第四滑块28的下侧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滑动块55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设置与所述第四滑块28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滑动块68靠近所述第六空腔69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滑动块75的右侧端面上上下对称设置有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68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
有益地,所述第六空腔69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72,所述第一滑动块75的上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72内的第一导滑块74,所述第一导滑块74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72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73,所述第七空腔61远离所述第三开腔52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57,所述第五滑动块55远离所述第三开腔52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57内的第二导滑块56,所述第二导滑块56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57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58。
有益地,所述第四滑动块53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右侧端面外的解锁按块54,通过按压所述解锁按块54可带动所述第四滑动块53向左侧移动。
有益地,所述提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11右侧端面内的第一感应块201,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的左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感应块202,所述第二装置主体51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提示灯203,当所述第一感应块201与所述第二感应块202相抵时所述提示灯203亮起提示门窗已关紧。
初始状态时,第一装置主体11与第二装置主体51相互远离,此时第一滑块37的右侧端面与第一空腔21的右端开口相齐平,第二滑块46的右侧端面与第二通孔38的右端开口相齐平,第三滑块27远离第一空腔21一侧的端面与第六空腔31远离第一空腔21一侧的内壁相抵接,第四滑块28靠近第一空腔21一侧的端面与第一滑块37相抵,同时第一滑动块75的左侧端面与第六空腔69的左端开口相齐平,此时第二滑动块68最大限度伸入第六空腔69内,此时第三滑动块64在第一开腔63内最大限度靠近第六空腔69,此时第四滑动块62远离所述第六空腔69的一端与第五滑动块55相抵,此时第四滑动块53的右侧端面与第三开腔52的右侧内壁相抵接。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首先使用人员将第一装置主体11固定与窗台的墙壁内,将第二装置主体51固定于窗户玻璃上,当关闭窗户时,使用人员拉动第二装置主体51向左侧一端,进而带动第二装置主体51的左侧端面与第一装置主体11的右侧端面相抵接,在此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装置主体51左侧端面上的延伸块逐渐被推送入第一空腔21内,进而带动第一滑块37在第一空腔21内逐渐向左侧一端,此时第一固定块41通过第一齿轮44带动第二滑块46相对第一滑块37向右侧移动而相对于第一装置主体11处于静止状态,并在延伸块逐渐推送入第一空腔21内时逐渐延伸入第五空腔71内,同时在第一滑块37向左侧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37的端面带动第二齿轮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25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24带动第二锥齿轮23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绕线轮34转动,进而拉动第三滑块27朝向第一空腔21一侧移动进而压紧第二弹簧32,当第七空腔61与第五空腔35相连通时,第四滑块28受到第二弹簧32的弹力作用卡入第七空腔61内并继续延伸入到第三通孔42内,此时窗台玻璃处于锁紧状态,同时第一固定块41向右侧推动第一滑动块75进而将第二滑动块68推挤入第一开腔63内并压缩第四弹簧66,当需要进行解锁时,使用人员向左推压解锁按块54,进而推动第四滑动块53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动块55向左侧移动,此时通过设置于第五滑动块55左侧端面上的斜面结构推动第四滑块28克服第二弹簧32的弹力作用缩回入到第五空腔35内并脱离出第三通孔42与第七空腔61,同时当第二开腔65与凹口59相连通时第四滑动块62受到第四弹簧66的弹力作用卡入凹口59内,此时本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使用人员可开启窗户,当使用人员开启窗户时,使用人员推动第二装置主体51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滑动块75逐渐脱离与第一固定块41的推挤作用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68受到第三弹簧67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62脱离出凹口59,此时第五滑动块55受到第二回位弹簧58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延伸块完全脱离出第一空腔21时本装置回复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的使用过程,首先使用人员将第一装置主体固定与窗台的墙壁内,将第二装置主体固定于窗户玻璃上,当关闭窗户时,使用人员拉动第二装置主体向左侧一端,进而带动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与第一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相抵接,在此过程中,设置于第二装置主体左侧端面上的延伸块逐渐被推送入第一空腔内,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空腔内逐渐向左侧一端,此时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滑块相对第一滑块向右侧移动而相对于第一装置主体处于静止状态,并在延伸块逐渐推送入第一空腔内时逐渐延伸入第五空腔内,同时在第一滑块向左侧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的端面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绕线轮转动,进而拉动第三滑块朝向第一空腔一侧移动进而压紧第二弹簧,当第七空腔与第五空腔相连通时,第四滑块受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卡入第七空腔内并继续延伸入到第三通孔内,此时窗台玻璃处于锁紧状态,同时第一固定块向右侧推动第一滑动块进而将第二滑动块推挤入第一开腔内并压缩第四弹簧,当需要进行解锁时,使用人员向左推压解锁按块,进而推动第四滑动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动块向左侧移动,此时通过设置于第五滑动块左侧端面上的斜面结构推动第四滑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缩回入到第五空腔内并脱离出第三通孔与第七空腔,同时当第二开腔与凹口相连通时第四滑动块受到第四弹簧的弹力作用卡入凹口内,此时本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使用人员可开启窗户,当使用人员开启窗户时,使用人员推动第二装置主体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滑动块逐渐脱离与第一固定块的推挤作用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受到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进而带动第四滑动块脱离出凹口,此时第五滑动块受到第二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延伸块完全脱离出第一空腔时本装置回复到初始状态,使用本装置时,使用人员只需要通过本装置将窗户关紧,本装置即可自动自动的对窗户进行锁紧,需使用人员先进行解锁窗户才能开启,本装置解决了由于使用人员由于失误而未对窗户进行上锁而造成损失的现象,值得推荐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包括固定于墙体内的第一装置主体、固定于玻璃上的第二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及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锁定装置以及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右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通孔的上下侧内壁内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端面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侧端面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相啮合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右侧端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拉线,所述第四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上侧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其中,所述第五空腔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五空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六空腔,所述第三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并与所述第六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下侧端面与所述第六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配合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五空腔,上下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五空腔之间设置开口向左且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配合的第六空腔,所述第五空腔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的内壁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锁定装置上设置有提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可滑动的设置与所述第六空腔内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的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块远离所述第六空腔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三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三弹簧的右侧,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所述第三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与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七空腔的右端向右延伸且与所述第三开腔及所述第二开腔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上下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的第五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五滑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第六空腔一侧且可与所述第四滑动块相配合的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块的下侧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可与设置与所述第四滑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滑动块靠近所述第六空腔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上下对称设置有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下侧内壁内分别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第七空腔远离所述第三开腔一侧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五滑动块远离所述第三开腔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右侧端面外的解锁按块,通过按压所述解锁按块可带动所述第四滑动块向左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右侧端面内的第一感应块,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左侧端面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感应块,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提示灯,当所述第一感应块与所述第二感应块相抵时所述提示灯亮起提示门窗已关紧。
CN201810805863.4A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Withdrawn CN108915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5863.4A CN10891544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5863.4A CN10891544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5440A true CN108915440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1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5863.4A Withdrawn CN108915440A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54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5054A (zh) * 2020-06-22 2020-09-18 高邮市德尔门特电器厂 一种电动自行车伸缩式充电插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5054A (zh) * 2020-06-22 2020-09-18 高邮市德尔门特电器厂 一种电动自行车伸缩式充电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4359A (zh) 一种门锁定机构
CN108915440A (zh) 一种可自锁的半自动窗
CN110206449A (zh) 一种贵重金属储存箱安全门装置
CN108824999A (zh) 一种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
CN109267851A (zh) 一种现代化锁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52750A (zh) 一种门锁定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9184366A (zh) 一种带门窗拉手的自动关闭插销
CN102242586A (zh) 防风吹自动锁止门
CN108915441A (zh) 一种安全有效的半自动窗
CN108798321A (zh) 一种具有定位自锁装置的半自动窗
CN110522338A (zh) 一种玻璃清洁装置
CN109113424A (zh) 一种门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057615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9209180A (zh) 一种门开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67850A (zh) 一种锁把装置
CN108894623A (zh) 一种安全有效的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
CN110331896A (zh) 一种智能电子锁
CN109098573A (zh) 一种门窗铰链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15416A (zh) 一种新型的开关窗自动定位机构
CN109296282A (zh) 一种平移门的滑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117446U (zh) 防风吹自动锁止门
CN110017075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铰链装置
CN108979430A (zh) 一种电力滑动门开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025575A (zh) 一种窗或门用的配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31924A (zh) 一种防盗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