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7298A -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7298A
CN109017298A CN201810773188.1A CN201810773188A CN109017298A CN 109017298 A CN109017298 A CN 109017298A CN 201810773188 A CN201810773188 A CN 201810773188A CN 109017298 A CN109017298 A CN 109017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block
fixed
plat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31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皖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7731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172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1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72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6/00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6/0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 B60K26/021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providing feel, e.g. by changing pedal forc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涉及车辆踏板领域,包括踏板和底座,所述踏板下表面与工作主机上端相连接,所述底座与车体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主机下表面焊接于底座上表面,通过踩踏下踏板使得触碰传感机构向下移动,进而推动下压机构中的下压杆向下推动通电机构,使得控制器通电控制速度,通过减振机构可以减少驾驶人员踩踏产生的振动,当驾驶人员松开踏板使得,通过升降机构复位上顶减振机构,使得减振机构上端上顶踏板,并且通过减振机构上的复位弹簧,使得踏板迅速复位,将车速降下,确保踏板迅速复位,防止踏板卡住,发生超速的危险。

Description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踏板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拉索式节气门控制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驾驶人员不能通过驾驶室内的加速踏板直接控制节气门动作,当驾驶人员踩踏踏板时,踏板的位置信息将通过位置传感器传递给发动机控制单元,但是现有技术驾驶人员在松开踏板后,踏板复位速度过慢,导致速度降不下来,造成超速;并且踏板可能被卡主,这时踏板无法复位,将会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包括踏板和底座,所述踏板下表面与工作主机上端相连接,所述底座与车体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主机下表面焊接于底座上表面;
所述工作主机包括主机外壳、连接座、触碰传感机构、通电机构、主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减振机构、推力机构、动轮机构和下压机构,所述主机外壳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主机外壳左侧表面通过连接座与踏板下端下表面铰接,所述触碰传感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上端下表面,触碰传感机构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右侧上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通电机构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侧下端并且位于触碰传感机构左下方位置,所述下压机构的一端与触碰传感机构转动连接,下压机构的右端与动轮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压机构位于通电机构的正上方位置,所述主传动机构下端与升降机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左上端与减振机构右上端相连接,所述减振机构下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侧下端,所述减振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下端下表面上,所述推力机构右下端与主传动机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机构右上端固定安装在动轮机构下端,所述动轮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中部下表面,所述动轮机构下端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中端上方。
优选的,所述触碰传感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第一移动销轴、下压板、传感器接触头、传感器、连接软电线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固定安装在踏板上端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内部设有第一移动销轴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移动销轴与下压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下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右侧上端内部,下压板的下端与下压机构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传感器接触头位于下压板正下方,传感器接触头与传感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软电线与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电机构包括下压球、下压杆、通电块、通电导线、通电圆块、通电月牙块、连接导线、电源器、软导线,所述下压球位于受磁转球下方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球固定安装在下压杆上端,所述下压杆下端焊接有通电块,所述通电块通过通电导线与通电圆块相连接,所述通电圆块位于通电月牙块正上方,所述通电圆块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电源器内部,所述通电月牙块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源器电连接,所述电源器通过软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钢球、固定管套、弹簧、推杆、移动块、细滑杆、联动杆组、联动转盘、联动皮带,所述钢球位于受磁转球左侧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钢球安装在固定管套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管套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右端与钢球左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钢球左侧表面焊接于推杆右端,所述推杆左端焊接有移动块并且活动连接,所述细滑杆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移动块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与联动杆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组左端固定安装在联动转盘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通过联动皮带与升降机构右下端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与推力机构右下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转盘、固定圆块、移动框架、一级连接杆、二级连接杆、移动轴、轴轨、联动轴、升降板、固定连接轴、支撑板,所述驱动转盘通过联动皮带与联动转盘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转盘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所述固定圆块安装在移动框架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框架左侧表面与一级连接杆右端相焊接,所述一级连接杆左端与二级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连接杆下端设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安装在轴轨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轴左侧表面与联动轴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轴固定安装在升降板两端,所述升降板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轴,所述升降板左上端与支撑板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与减振机构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框架、第二移动销轴、下压杆、连接长板、复位弹簧、支撑短板、支撑杆、受力板、活塞杆、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固定安装在踏板下端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内部安装有第二移动销轴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移动销轴与下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杆下端焊接于连接长板左端上表面,所述连接长板右侧下表面与复位弹簧上端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下端与支撑板上表面中部相贴合,所述支撑短板上表面焊接于连接长板左端下表面,所述支撑短板下表面与支撑杆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杆下端固定安装在受力板上表面,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中部,所述活塞杆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上端与受力板下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推力机构包括联动杆、椭形转盘、动轴、移动杆、第一固定块、一字杆、第二固定块、滑块、固定滑板、长推板,所述椭形转盘通过联动杆与联动转盘活动连接,所述椭形转盘左侧表面与动轴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动轴固定安装在移动杆右端,所述移动杆左端上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安装在一字杆下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一字杆上端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块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滑块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滑块安装在固定滑板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滑块右端与长推板左端相焊接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长推板右端安装在动轮机构下端。
优选的,所述动轮机构包括固定座、驱动杆、移动轮、缓冲弹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踏板中部下表面,所述固定座与驱动杆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下端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位于缓冲弹簧左端。
优选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被动杆、驱动轮、外壳、下压块和下压杆,所述下压板的底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靠近边缘的位置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与主机外壳内部前后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所述被动杆的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被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被动杆的中间部位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固定轴滑动连接,所述外壳的顶端与动轮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下压槽,所述下压槽开口向下,下压槽的左侧设有翼板槽,下压槽的右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导向板,所述下压块的内部设有空腔,下压块的左端上边缘与翼板固定连接,下压块的右端与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翼板与翼板槽滑动连接,翼板的下端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翼板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通过导向槽与导向板滑动连接,连接块的右端面设有直齿条,所述直齿条与驱动轮啮合,所述下压杆位于下压球的正上方,下压杆与空腔滑动连接,下压杆的上端面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通过踩踏下踏板使得触碰传感机构向下移动,进而推动下压机构中的下压杆向下推动通电机构,使得控制器通电控制速度,通过减振机构可以减少驾驶人员踩踏产生的振动,当驾驶人员松开踏板使得,通过升降机构复位上顶减振机构,使得减振机构上端上顶踏板,并且通过减振机构上的复位弹簧,使得踏板迅速复位,将车速降下,确保踏板迅速复位,防止踏板卡住,发生超速的危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的结构详图;
图4是图1中工作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6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6中连接板的俯视图。
图中:踏板-1、工作主机-2、固定螺丝-3、底座-4、主机外壳-21、连接座-22、触碰传感机构-23、通电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升降机构-26、减振机构-27、推力机构-28、动轮机构-29、下压机构-30、第一固定框架-231、第一移动销轴-232、下压板-233、传感器接触头-234、传感器-235、连接软电线-239、控制器-2310、下压球-241、下压杆-242、通电块-243、通电导线-244、通电圆块-245、通电月牙块-246、连接导线-247、电源器-248、软导线-249、钢球-251、固定管套-252、弹簧-253、推杆-254、移动块-255、细滑杆-256、联动杆组-257、联动转盘-258、联动皮带-259、驱动转盘-261、固定圆块-262、移动框架-263、一级连接杆-264、二级连接杆-265、移动轴-266、轴轨-267、联动轴-268、升降板-269、固定连接轴-2610、支撑板-2611、第二固定框架-271、第二移动销轴-272、下压杆-273、连接长板-274、复位弹簧-275、支撑短板-276、支撑杆-277、受力板-278、活塞杆-279、减振弹簧-2710、联动杆-281、椭形转盘-282、动轴-283、移动杆-284、第一固定块-285、一字杆-286、第二固定块-287、滑块-288、固定滑板-289、长推板-2810、固定座-291、驱动杆-292、移动轮-293、缓冲弹簧-294、被动杆-301、驱动轮-302、滑槽-303、第一转轴-304、固定轴-305、第二转轴-306、直齿条-307、外壳-308、下压块-309、翼板-3010、连接块-3011、下压杆-3012、翼板槽-3013、下压槽-3014、滑动槽-3015、导向板-3016、空腔-3017、第一弹簧-3018、第二弹簧-3019、导向槽-30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包括踏板1和底座4,所述踏板1下表面与工作主机2上端相连接,所述底座4与车体通过固定螺丝3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主机2下表面焊接于底座4上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工作主机2包括主机外壳21、连接座22、触碰传感机构23、通电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升降机构26、减振机构27、推力机构28、动轮机构29和下压机构30,所述主机外壳21下表面与底座4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主机外壳21左侧表面通过连接座22与踏板1下端下表面铰接,所述触碰传感机构23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上端下表面,触碰传感机构23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通电机构24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侧下端并且位于触碰传感机构23左下方位置,所述下压机构30的一端与触碰传感机构23转动连接,下压机构30的右端与动轮机构29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压机构30位于通电机构24的正上方位置,所述主传动机构25下端与升降机构26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6左上端与减振机构27右上端相连接,所述减振机构27下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减振机构27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下端下表面上,所述推力机构28右下端与主传动机构25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机构28右上端固定安装在动轮机构29下端,所述动轮机构29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中部下表面,所述动轮机构29下端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中端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碰传感机构23包括第一固定框架231、第一移动销轴232、下压板233、传感器接触头234、传感器235、连接软电线239和控制器2310,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3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上端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31内部设有第一移动销轴232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移动销轴232与下压板23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233的下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下压板233的下端与下压机构30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传感器接触头234位于下压板233正下方,传感器接触头234与传感器23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器2310通过连接软电线239与传感器235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电机构24包括下压球241、下压杆242、通电块243、通电导线244、通电圆块245、通电月牙块246、连接导线247、电源器248、软导线249,所述下压球241位于受磁转球237下方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球241固定安装在下压杆242上端,所述下压杆242下端焊接有通电块243,所述通电块243通过通电导线244与通电圆块245相连接,所述通电圆块245位于通电月牙块246正上方,所述通电圆块245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电源器248内部,所述通电月牙块246通过连接导线247与电源器248电连接,所述电源器248通过软导线249与控制器231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传动机构25包括钢球251、固定管套252、弹簧253、推杆254、移动块255、细滑杆256、联动杆组257、联动转盘258、联动皮带259,所述钢球251位于受磁转球237左侧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钢球251安装在固定管套252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管套252内部设有弹簧253,所述弹簧253右端与钢球251左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钢球251左侧表面焊接于推杆254右端,所述推杆254左端焊接有移动块255并且活动连接,所述细滑杆256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移动块255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255与联动杆组257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组257左端固定安装在联动转盘258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258通过联动皮带259与升降机构26右下端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258与推力机构28右下端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26包括驱动转盘261、固定圆块262、移动框架263、一级连接杆264、二级连接杆265、移动轴266、轴轨267、联动轴268、升降板269、固定连接轴2610、支撑板2611,所述驱动转盘261通过联动皮带259与联动转盘258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转盘26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262,所述固定圆块262安装在移动框架263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框架263左侧表面与一级连接杆264右端相焊接,所述一级连接杆264左端与二级连接杆26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连接杆265下端设有移动轴266,所述移动轴266安装在轴轨267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轴266左侧表面与联动轴268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轴268固定安装在升降板269两端,所述升降板269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轴2610,所述升降板269左上端与支撑板2611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板2611上表面与减振机构27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机构27包括第二固定框架271、第二移动销轴272、下压杆273、连接长板274、复位弹簧275、支撑短板276、支撑杆277、受力板278、活塞杆279、减振弹簧2710,所述第二固定框架27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下端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框架271内部安装有第二移动销轴272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移动销轴272与下压杆27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杆273下端焊接于连接长板274左端上表面,所述连接长板274右侧下表面与复位弹簧275上端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275下端与支撑板2611上表面中部相贴合,所述支撑短板276上表面焊接于连接长板274左端下表面,所述支撑短板276下表面与支撑杆277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杆277下端固定安装在受力板278上表面,所述活塞杆279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278中部,所述活塞杆279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2710,所述减振弹簧2710上端与受力板278下表面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机构28包括联动杆281、椭形转盘282、动轴283、移动杆284、第一固定块285、一字杆286、第二固定块287、滑块288、固定滑板289、长推板2810,所述椭形转盘282通过联动杆281与联动转盘258活动连接,所述椭形转盘282左侧表面与动轴283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动轴283固定安装在移动杆284右端,所述移动杆284左端上设有第一固定块285,所述第一固定块285安装在一字杆286下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一字杆286上端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块287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块287固定安装在滑块288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滑块288安装在固定滑板289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滑块288右端与长推板2810左端相焊接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长推板2810右端安装在动轮机构29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轮机构29包括固定座291、驱动杆292、移动轮293、缓冲弹簧294,所述固定座29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中部下表面,所述固定座291与驱动杆292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292下端设有移动轮293,所述移动轮293位于缓冲弹簧294左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30包括被动杆301、驱动轮302、外壳308、下压块309和下压杆3012,所述下压板233的底端与第一转轴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302靠近边缘的位置与第二转轴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04和第二转轴306之间设有与主机外壳21内部前后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305,所述被动杆301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4转动连接,被动杆30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306转动连接,被动杆301的中间部位设有滑槽303,所述滑槽303与固定轴305滑动连接,所述外壳308的顶端与动轮机构29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壳308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下压槽3014,所述下压槽3014开口向下,下压槽3014的左侧设有翼板槽3013,下压槽3014的右侧设有滑动槽3015,所述滑动槽3015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导向板3016,所述下压块309的内部设有空腔3017,下压块3017的左端上边缘与翼板3010固定连接,下压块3017的右端与连接块30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翼板3010与翼板槽3013滑动连接,翼板3010的下端与第一弹簧30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18的另一端与翼板槽30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011通过导向槽3020与导向板3016滑动连接,连接块3011的右端面设有直齿条307,所述直齿条307与驱动轮302啮合,所述下压杆3012位于下压球241的正上方,下压杆3012与空腔3017滑动连接,下压杆3012的上端面与第二弹簧30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019的另一端与空腔301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驾驶人员通过踩踏下踏板1使得触碰传感机构23下压工作,触碰传感机构23上的第一移动销轴232在第一固定框架231内部移动带动了下压板233下降,下压板233在下降过程中,带动被动杆301的右端向移动,通过固定轴305改变方向后,使被动杆301的左端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驱动轮302逆时针转动,通过直齿条307啮合后驱动轮302带动下压块309向下克服第一弹簧3018的弹力向下移动,当下压杆3012与下压球241接触时,下压杆3012继续克服第二弹簧3019的弹力使的下压球241下压,进而使得下压杆242带动通电块243与通电导线244向下移动,使得通电圆块245与通电月牙块246接通,这时电源器248通电,通过软导线249将电能传递给控制器2310,这时传感器235将信息通过连接软电线239传递给控制器2310,控制器2310进行加速处理,驾驶人员通过踩踏下踏板1还使得减振机构27运行,通过减振机构27上的第二移动销轴272在第二固定框架271内部移动使得下压杆273下降,这时下压杆273下压连接长板274使得支撑短板276带动了支撑杆277下降这时受力板278下降,通过活塞杆279外部的减振弹簧2710进行减少振动,当驾驶人员松下踏板1使得触碰传感机构23上升断电,通过升降机构26上的驱动转盘261转动,使得固定圆块262带动移动框架263移动,这时一级连接杆264推动二级连接杆265移动,使得移动轴266在轴轨267内部运行,将联动轴268往左移,使得升降板269往上顶,并且通过复位弹簧275的弹性复位,使得踏板1迅速复位,并且通过推力机构28上的联动杆281的联动功能使得椭形转盘282旋转,这时动轴283右移使得移动杆284带动第一固定块285右移,通过第一固定块285的固定作用带动了一字杆286下端右移,这时一字杆286上端左移使得滑块288在固定滑板289内部左移,这时长推板2810左移带动了移动轮293左移,通过驱动杆292的工作,使得踏板1复位。
本发明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通过踩踏下踏板使得触碰传感机构向下移动,进而推动下压机构中的下压杆向下推动通电机构,使得控制器通电控制速度,通过减振机构可以减少驾驶人员踩踏产生的振动,当驾驶人员松开踏板使得,通过升降机构复位上顶减振机构,使得减振机构上端上顶踏板,并且通过减振机构上的复位弹簧,使得踏板迅速复位,将车速降下,确保踏板迅速复位,防止踏板卡住,发生超速的危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和底座(4),所述踏板(1)下表面与工作主机(2)上端相连接,所述底座(4)与车体通过固定螺丝(3)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主机(2)下表面焊接于底座(4)上表面;
所述工作主机(2)包括主机外壳(21)、连接座(22)、触碰传感机构(23)、通电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升降机构(26)、减振机构(27)、推力机构(28)、动轮机构(29)和下压机构(30),所述主机外壳(21)下表面与底座(4)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主机外壳(21)左侧表面通过连接座(22)与踏板(1)下端下表面铰接,所述触碰传感机构(23)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上端下表面,触碰传感机构(23)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通电机构(24)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侧下端并且位于触碰传感机构(23)左下方位置,所述下压机构(30)的一端与触碰传感机构(23))转动连接,下压机构(30)的右端与动轮机构(29)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压机构(30)位于通电机构(24)的正上方位置,所述主传动机构(25)下端与升降机构(26)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6)左上端与减振机构(27)右上端相连接,所述减振机构(27)下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减振机构(27)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下端下表面上,所述推力机构(28)右下端与主传动机构(25)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机构(28)右上端固定安装在动轮机构(29)下端,所述动轮机构(29)上端固定安装在踏板(1)中部下表面,所述动轮机构(29)下端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中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传感机构(23)包括第一固定框架(231)、第一移动销轴(232)、下压板(233)、传感器接触头(234)、传感器(235)、连接软电线(239)和控制器(2310),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3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上端下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框架(231)内部设有第一移动销轴(232)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移动销轴(232)与下压板(23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233)的下部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主机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下压板(233)的下端与下压机构(30)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传感器接触头(234)位于下压板(233)正下方,传感器接触头(234)与传感器(23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器(2310)通过连接软电线(239)与传感器(235)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机构(24)包括下压球(241)、下压杆(242)、通电块(243)、通电导线(244)、通电圆块(245)、通电月牙块(246)、连接导线(247)、电源器(248)、软导线(249),所述下压球(241)位于受磁转球(237)下方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球(241)固定安装在下压杆(242)上端,所述下压杆(242)下端焊接有通电块(243),所述通电块(243)通过通电导线(244)与通电圆块(245)相连接,所述通电圆块(245)位于通电月牙块(246)正上方,所述通电圆块(245)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电源器(248)内部,所述通电月牙块(246)通过连接导线(247)与电源器(248)电连接,所述电源器(248)通过软导线(249)与控制器(231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机构(25)包括钢球(251)、固定管套(252)、弹簧(253)、推杆(254)、移动块(255)、细滑杆(256)、联动杆组(257)、联动转盘(258)、联动皮带(259),所述钢球(251)位于受磁转球(237)左侧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钢球(251)安装在固定管套(252)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管套(252)内部设有弹簧(253),所述弹簧(253)右端与钢球(251)左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钢球(251)左侧表面焊接于推杆(254)右端,所述推杆(254)左端焊接有移动块(255)并且活动连接,所述细滑杆(256)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移动块(255)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块(255)与联动杆组(257)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组(257)左端固定安装在联动转盘(258)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258)通过联动皮带(259)与升降机构(26)右下端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转盘(258)与推力机构(28)右下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6)包括驱动转盘(261)、固定圆块(262)、移动框架(263)、一级连接杆(264)、二级连接杆(265)、移动轴(266)、轴轨(267)、联动轴(268)、升降板(269)、固定连接轴(2610)、支撑板(2611),所述驱动转盘(261)通过联动皮带(259)与联动转盘(258)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转盘(26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262),所述固定圆块(262)安装在移动框架(263)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框架(263)左侧表面与一级连接杆(264)右端相焊接,所述一级连接杆(264)左端与二级连接杆(26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二级连接杆(265)下端设有移动轴(266),所述移动轴(266)安装在轴轨(267)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移动轴(266)左侧表面与联动轴(268)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联动轴(268)固定安装在升降板(269)两端,所述升降板(269)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连接轴(2610),所述升降板(269)左上端与支撑板(2611)下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板(2611)上表面与减振机构(27)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27)包括第二固定框架(271)、第二移动销轴(272)、下压杆(273)、连接长板(274)、复位弹簧(275)、支撑短板(276)、支撑杆(277)、受力板(278)、活塞杆(279)、减振弹簧(2710),所述第二固定框架(27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下端下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框架(271)内部安装有第二移动销轴(272)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移动销轴(272)与下压杆(27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杆(273)下端焊接于连接长板(274)左端上表面,所述连接长板(274)右侧下表面与复位弹簧(275)上端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275)下端与支撑板(2611)上表面中部相贴合,所述支撑短板(276)上表面焊接于连接长板(274)左端下表面,所述支撑短板(276)下表面与支撑杆(277)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支撑杆(277)下端固定安装在受力板(278)上表面,所述活塞杆(279)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278)中部,所述活塞杆(279)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2710),所述减振弹簧(2710)上端与受力板(278)下表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机构(28)包括联动杆(281)、椭形转盘(282)、动轴(283)、移动杆(284)、第一固定块(285)、一字杆(286)、第二固定块(287)、滑块(288)、固定滑板(289)、长推板(2810),所述椭形转盘(282)通过联动杆(281)与联动转盘(258)活动连接,所述椭形转盘(282)左侧表面与动轴(283)右侧表面相贴合并且活动连接,所述动轴(283)固定安装在移动杆(284)右端,所述移动杆(284)左端上设有第一固定块(285),所述第一固定块(285)安装在一字杆(286)下端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一字杆(286)上端内部设有第二固定块(287)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块(287)固定安装在滑块(288)上并且活动连接,所述滑块(288)安装在固定滑板(289)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滑块(288)右端与长推板(2810)左端相焊接并且活动连接,所述长推板(2810)右端安装在动轮机构(29)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轮机构(29)包括固定座(291)、驱动杆(292)、移动轮(293)、缓冲弹簧(294),所述固定座(291)固定安装在踏板(1)中部下表面,所述固定座(291)与驱动杆(292)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292)下端设有移动轮(293),所述移动轮(293)位于缓冲弹簧(294)左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30)包括被动杆(301)、驱动轮(302)、外壳(308)、下压块(309)和下压杆(3012),所述下压板(233)的底端与第一转轴(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302)靠近边缘的位置与第二转轴(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04)和第二转轴(306)之间设有与主机外壳(21)内部前后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轴(305),所述被动杆(301)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04)转动连接,被动杆(301)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306)转动连接,被动杆(301)的中间部位设有滑槽(303),所述滑槽(303)与固定轴(305)滑动连接,所述外壳(308)的顶端与动轮机构(29)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壳(308)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下压槽(3014),所述下压槽(3014)开口向下,下压槽(3014)的左侧设有翼板槽(3013),下压槽(3014)的右侧设有滑动槽(3015),所述滑动槽(3015)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导向板(3016),所述下压块(309)的内部设有空腔(3017),下压块(3017)的左端上边缘与翼板(3010)固定连接,下压块(3017)的右端与连接块(3011)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翼板(3010)与翼板槽(3013)滑动连接,翼板(3010)的下端与第一弹簧(301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18)的另一端与翼板槽(30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011)通过导向槽(3020)与导向板(3016)滑动连接,连接块(3011)的右端面设有直齿条(307),所述直齿条(307)与驱动轮(302)啮合,所述下压杆(3012)位于下压球(241)的正上方,下压杆(3012)与空腔(3017)滑动连接,下压杆(3012)的上端面与第二弹簧(30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019)的另一端与空腔(301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CN201810773188.1A 2018-07-14 2018-07-14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Pending CN1090172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3188.1A CN109017298A (zh) 2018-07-14 2018-07-14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3188.1A CN109017298A (zh) 2018-07-14 2018-07-14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7298A true CN109017298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3188.1A Pending CN109017298A (zh) 2018-07-14 2018-07-14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172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9966B2 (en) Floating impact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nail gun
CN101744708B (zh) 三维按摩机
CN105460035B (zh) 轨道交通座椅的电动旋转机构
CN110425273B (zh) 一种电子换档器
CN102892614A (zh) 用于机动车的加速踏板单元
CN105083009A (zh) 一种误踩油门变刹车系统
CN110884562B (zh) 一种防止碰撞的清洁机器人用转向控制机构
CN206266033U (zh) 远程触发装置,限速器组件以及电梯
US20120042744A1 (en) Organ type acceleration pedal assembly employing linear bearing
CN109176468A (zh) 滑轨导向吸盘伸缩仿蠕虫爬壁机器人装置
CN109017298A (zh) 一种可迅速复位的车辆踏板装置
CN109017299A (zh) 具有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的无轴车辆踏板
CN205028829U (zh) 一种3d旋转摇杆控制装置
JP2007028814A (ja) 交流電気車パンタグラフ上昇制御装置、及び交流電気車のパンタグラフ上昇制御方法
CN207762233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摇臂伸缩结构
CN109138714A (zh) 一种升降门板传动机构
CN203637693U (zh) 汽车电动踏板
CN105752078B (zh) 一种汽车自动驾驶仪执行机构
CN209444047U (zh) 车门组件和无人平台
CN205243269U (zh) 叉臂式玻璃升降器
CN205292658U (zh) 一种轨道交通座椅的电动旋转机构
CN204782482U (zh)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
CN208682774U (zh) 一种汽车机械撞击缓冲装置
KR20070103281A (ko) 3륜 이상의 차에 적용되는 무게중심 이동장치
CN103600358A (zh) 一种被动式顺应性阻抗机构及机械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