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1007A -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1007A
CN109001007A CN201810962504.XA CN201810962504A CN109001007A CN 109001007 A CN109001007 A CN 109001007A CN 201810962504 A CN201810962504 A CN 201810962504A CN 109001007 A CN109001007 A CN 109001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cible
cosolvent
reducing agent
sample
sludging 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25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远桂
刘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25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1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1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1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4Sample treatment involving radiation, e.g. hea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包括: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以解决目前物料处理流程复杂、产生新的污染物,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色金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含铜物料及贵金属物料样品测定中,现在技术通常采用强酸或者混合酸来获得样品中的待测定物,上述处理方法会造成大量酸性溶液的后续处理,操作过程复杂,处理成本高。
同时,由于强酸溶解能力强,除了溶解铜物料或者贵金属以外,还会将大量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溶解,因此需要使用特定方法去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后获得待测定物,操作过程繁琐、产生新的污染物,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物料处理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包括:
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
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
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
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
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
可选的,所述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的步骤包括:
所述物料、所述还原剂、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按照设定配比进行称取。
可选的,所述配比为10:6:2:3。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之后,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之前,放入除氯剂。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炖样炉使用200摄氏度-130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加热。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取样规则,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
使用制样机对所述钻屑进行破碎得到小样的物料;
对所述小样的物料进行测定。
可选的,所述还原剂为炭精、或焦炭、或粉煤。
可选的,所述助溶剂为硼砂。
可选的,所述造渣溶剂为二氧化硅、或者碳酸钙、或者硅铁、或者生石灰。
可选的,所述坩埚的材质为石墨或者石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首先,本申请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并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获得固体的待测定物,无需再使用酸性溶液,避免了对酸性溶液的后续处理,即需要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简化了操作过程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其次,本申请在所述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之后,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之前,放入除氯剂,将所述物料中的氯元素挥发,从而避免了氯元素对物料的影响。
再次,熔炼后的粗合金锭和渣锭结构致密、钻孔方便,并且钻孔后的钻屑硬度适中,可以直接制作物料的小样,降低了处理成本。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一种物料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101: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
使用0.001g精度电子天平称取大样的物料,并按照设定配比对大样的物料进行称取。然后按照设定配比称取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即本实例中,所述物料、所述还原剂、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按照设定配比进行称取。
其中,配比的设定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任意适当方式进行设定,如可以采用人工经验设定配比,或者针对历史数据的差异值设定配比,优选的,配比为10:6:2:3,也可以为其他配比,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需要称取500g的物料,根据配比,可以确定需要的还原剂为300g、需要的助溶剂为100g、需要的造渣溶剂为150g。
大样一般是指按照取样规则,从待取的物料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大样物料的重量为100g~1000g,具体的取样规则可以参考国标即可。
物料一般可以为含铜的物料或者贵金属物料或者既含铜又包含贵金属的物料,也可以为其他物料,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还原剂为炭精、或焦炭、或粉煤,也可以为其他还原剂,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助溶剂为硼砂,也可以为其他助溶剂,例如:乳酸钙,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造渣溶剂为二氧化硅或者碳酸钙,也可以为其他造渣溶剂,例如:氧化钙或者硅铁,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坩埚的材质为石墨或者石英,也可以为其他材质,例如:碳化硅,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102: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
在坩埚中可以按照一层还原剂、一层物料、一层助溶剂和一层造渣溶剂依次放入坩埚中,然后盖上坩埚的盖板,并保留出气孔。
步骤103: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
炖样炉是一种小型加热炉,可以采用电加热的炖样炉、或者烧煤的炖样炉、或者纯天然气的炖样炉,只要可以对坩埚进行加热即可,具体加热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炖样炉使用200摄氏度-130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加热。
具体的,将坩埚放入到炖样炉内后,点火进行加热,首先将温度加热到200摄氏度,然后保温半小时,在继续加热,温度达到500摄氏度,然后保温1小时,在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然后保温2小时,采用这样加热的方式可以保证坩埚内的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全部溶解,然后进行充分的反应。
步骤104: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
步骤105: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
在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将坩埚放置在大炉膛中,并盖上炉盖进行冷却,待温度降低到300度左右,打开炉门,取出坩埚。
其中,设定温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任意适当方式进行设定,如可以采用人工经验设定温度,或者针对历史数据的差异值设定温度,优选的,设定温度为300度,也可以为其他温度,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106:根据取样规则,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
按照坩埚的形状熔炼出来的粗合金锭和渣锭都近似圆柱体,根据取样规则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
在实际使用中,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钻头的直径一般为10mm~15mm,钻头钻孔的速度以钻屑不氧化为标准,并且在钻头钻孔时不使用润滑剂,防止润滑剂对钻屑的影响,
取样规则根据国标进行取样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取出粗合金锭和渣锭之后,可以对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称重取大样物料,然后分别测定粗合金锭和渣锭中的金属含量,将测定的粗合金锭中的金属含量和渣锭中的金属含量进行求和,即为大样中的金属,在将求和的结果除以大样的重量,即为大样中的金属含量。
例如:粗合金锭和渣锭中的金属为铜元素,则可以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称重取大样物料,然后分别测定粗合金锭和渣锭中的铜元素的含量,将测定的粗合金锭中的铜元素的含量和渣锭中的铜元素的含量进行求和,即为大样中的铜元素,在将求和的结果除以大样的重量,即为大样中的铜元素的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为了方便理解,以铜元素为例进行说明,其他金属元素的测定,参照铜元素的方式即可。
步骤107:使用制样机对所述钻屑进行破碎得到小样的物料。
使用制样机对钻屑进行深度破碎,破碎的粒度可以通过80钼筛网,收集钻屑,并经过常规方法缩放得到小样的物料。
小样是指将大样的物料破碎至需要的粒度,或者采用其它方法,从大样中获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可以满足分析检测称量的需要即可。实际应用中粒度一般为可以通过80钼筛网。
缩分是指按一定的要求,将破碎到一定颗粒直径的样品,分为若干份具有同等可靠性的样品,或在加工、破碎以前对原始样品进行缩减的操作过程。
步骤108:对所述小样的物料进行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滴定或者火试金法结合原子吸收法的方式对小样的物料进行测定获得物料中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含量。
若物料中含有的金属为铜,则主要采用滴定的方式对测定物料中的铜。
若物料中含有的贵金属为Au、Ag、Pd,则主要采用火试金法结合原子吸收法测定物料中的贵金属。
本实施例,首先,本申请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并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获得固体的待测定物,无需再使用酸性溶液,避免了对酸性溶液的后续处理,即需要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简化了操作过程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其次,熔炼后的粗合金锭和渣锭结构致密、钻孔方便,并且钻孔后的钻屑硬度适中,可以直接制作物料的小样,降低了处理成本。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一种物料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步骤201: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造渣溶剂和除氯剂。
使用0.001g精度电子天平称取大样物料,并按照设定配比对大样的物料进行称取。然后按照设定配比称取还原剂、助溶剂、造渣溶剂和除氯剂,即本实例中,所述物料、所述还原剂、所述助溶剂、所述造渣溶剂和除氯剂按照设定配比进行称取。
其中,配比的设定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任意适当方式进行设定,如可以采用人工经验设定配比,或者针对历史数据的差异值设定配比,优选的,配比为10:6:2:3:1,也可以为其他配比,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需要称取500g的物料,根据配比,可以确定需要的还原剂为300g、需要的助溶剂为100g、需要的造渣溶剂为150g、需要的除氯剂为50g。
步骤202: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所述造渣溶剂和除氯剂。
在坩埚中可以按照一层还原剂、一层物料、一层助溶剂、一层造渣溶剂和一层除氯剂依次放入坩埚中,然后盖上坩埚的盖板,并保留出气孔。
在坩埚中添加除氯剂是为了将所述物料中的氯元素挥发。这样在后续的熔炼造渣时可以避免氯元素对物料的影响,扩大了物料处理方法的使用范围。
步骤203: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
具体的,将坩埚放入到炖样炉内后,点火进行加热,首先将温度加热到200摄氏度,然后保温半小时,在继续加热,温度达到500摄氏度,然后保温1小时,在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然后保温2小时,采用这样加热的方式可以保证坩埚内的物料、还原剂、助溶剂、造渣溶剂和除氯剂全部溶解,可以进行充分的反应,当炖样炉的温度达到500摄氏度时,氯离子开始优先挥发,避免氯元素对物料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炖样炉的温度越高,氯离子的挥发就越充分,本实例中,以温度为500度为例进行说明,在使用中,也可以加热到500摄氏度以上,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204: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所述造渣溶剂和除氯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
步骤205: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
步骤206:根据取样规则,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
步骤207:使用制样机对所述钻屑进行破碎得到小样的物料。
步骤208:对所述小样的物料进行测定。
本实施例,首先,本申请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并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获得固体的待测定物,无需再使用酸性溶液,避免了对酸性溶液的后续处理,即需要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简化了操作过程的同时,降低了处理成本。
其次,本申请在所述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之后,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之前,放入除氯剂,将所述物料中的氯元素挥发,从而避免了氯元素对物料的影响。
再次,熔炼后的粗合金锭和渣锭结构致密、钻孔方便,并且钻孔后的钻屑硬度适中,可以直接制作物料的小样,降低了处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
在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
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
当所述坩埚中的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充分反应之后,停止加热,并对所述坩埚进行冷却;
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称取物料、还原剂、助溶剂和造渣溶剂的步骤包括:
所述物料、所述还原剂、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按照设定配比进行称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比为10:6: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坩埚中依次放入所述还原剂、所述物料、所述助溶剂和所述造渣溶剂之后,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之前,放入除氯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坩埚放入到炖样炉中加热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炖样炉使用200摄氏度-130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坩埚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取出所述坩埚内的粗合金锭和渣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取样规则,使用钻头对所述粗合金锭和渣锭进行钻孔,获得钻屑;
使用制样机对所述钻屑进行破碎得到小样的物料;
对所述小样的物料进行测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炭精、或焦炭、或粉煤。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为硼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渣溶剂为二氧化硅、或者碳酸钙、或者硅铁、或者生石灰。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的材质为石墨或者石英。
CN201810962504.XA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9001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2504.XA CN109001007A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2504.XA CN109001007A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1007A true CN109001007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9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2504.XA Pending CN109001007A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1007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685A (zh) * 1997-02-24 1998-11-04 株式会社明电舍 有毒成分去除方法及有毒成分去除剂
CN1664133A (zh) * 2005-03-11 2005-09-07 云南会泽铅锌矿 一种脱除锌浮渣中氯的工艺
CN1888099A (zh) * 2006-07-13 2007-01-03 昆明理工大学 活化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焙烧脱除有害杂质的方法
CN102041394A (zh) * 2010-12-30 2011-05-04 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
CN102042925A (zh) * 2009-10-09 2011-05-04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测量及调节技术分析仪表两合公司 从含有挥发性有机碳的样品中去除氯化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5078A (zh) * 2008-07-24 2011-08-24 美特奎斯特研究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从复合矿物中提取金属
CN102373338A (zh) * 2010-08-20 2012-03-14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 一种从氯化银沉淀物中提取金属银的方法
CN102534237A (zh) * 2012-02-22 2012-07-04 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锡冶炼铝渣环保处理方法
CN102732733A (zh) * 2012-05-31 2012-10-17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从炉渣中回收银及硫酸铅的工艺
CN103540757A (zh) * 2012-07-12 2014-01-29 湖南宇腾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铅渣脱氯工艺的研究
CN103898400A (zh) * 2012-12-31 2014-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钕铁硼磁性材料的方法
CN105087841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上海扬钢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自燃还原法炼铁工艺
CN106795582A (zh) * 2015-06-30 2017-05-31 贺利氏德国有限两合公司 制造富含铂族金属(pgm)合金的方法
CN107034357A (zh) * 2017-04-10 2017-08-11 郭聪 一种电镀污泥资源综合利用的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685A (zh) * 1997-02-24 1998-11-04 株式会社明电舍 有毒成分去除方法及有毒成分去除剂
CN1664133A (zh) * 2005-03-11 2005-09-07 云南会泽铅锌矿 一种脱除锌浮渣中氯的工艺
CN1888099A (zh) * 2006-07-13 2007-01-03 昆明理工大学 活化氧化锌粉和锌浮渣增密焙烧脱除有害杂质的方法
CN102165078A (zh) * 2008-07-24 2011-08-24 美特奎斯特研究印度私人有限公司 从复合矿物中提取金属
CN102042925A (zh) * 2009-10-09 2011-05-04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测量及调节技术分析仪表两合公司 从含有挥发性有机碳的样品中去除氯化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73338A (zh) * 2010-08-20 2012-03-14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 一种从氯化银沉淀物中提取金属银的方法
CN102041394A (zh) * 2010-12-30 2011-05-04 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
CN102534237A (zh) * 2012-02-22 2012-07-04 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锡冶炼铝渣环保处理方法
CN102732733A (zh) * 2012-05-31 2012-10-17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从炉渣中回收银及硫酸铅的工艺
CN103540757A (zh) * 2012-07-12 2014-01-29 湖南宇腾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铅渣脱氯工艺的研究
CN103898400A (zh) * 2012-12-31 2014-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钕铁硼磁性材料的方法
CN105087841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上海扬钢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自燃还原法炼铁工艺
CN106795582A (zh) * 2015-06-30 2017-05-31 贺利氏德国有限两合公司 制造富含铂族金属(pgm)合金的方法
CN107034357A (zh) * 2017-04-10 2017-08-11 郭聪 一种电镀污泥资源综合利用的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希祜: "《钢铁冶金原理习题及复习思考题解答》", 30 June 2016, 冶金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ingdalen Changes in quartz during heating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n Si production
Kamata et al. Ultrahigh-temperature tensile creep of TiC-reinforced Mo-Si-B-based alloy
Badro et al. An early geodynamo driven by exsolution of mantle components from Earth’s core
Du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the Ni–Ti–C system
Righter et al. Metal/silicate equilibrium in the early Earth—new constraints from the volatile moderately siderophile elements Ga, Cu, P, and Sn
Ringdalen et al. Softening and melting of SiO 2,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reactions with quartz in Si production
Shishi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Ag and Au between slag, matte, and metal in the Cu–Fe–O–S–Si system
Jakobsso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the B 2 O 3-FeO-Fe 2 O 3-Nd 2 O 3 system for recycling of NdFeB magnet scrap
Kudo et al. Lead solubility in FeO x-CaO-SiO 2 slags at iron saturation
CN109001007A (zh) 一种物料的处理方法
Amankwah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direct smelting of gold concentrates as an alternative to mercury amalgamation in small-scale gold mining operations in Ghana
Warchulski et al.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and conditions during gold smelting in the 15th–17th centuries in Złoty Stok based on metallurgical slags
Topor et al. Standard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Ptti, Ptzr, and Pthf
Xia et al. Phase equilibrium study of the CaO–ZnO system
Hua et al.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System Al 2 O 3–MnO–SiO 2: Thermodynamic and Application
Abbey et al. Direct smelting of gold concentrates, a safer alternative to mercury amalgamation in small-scale gold mining operations
Kondratie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quasi-chemical viscosity model for fully liquid slags in the Al2O3–CaO–‘FeO’–MgO–SiO2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FeO’–MgO–SiO2, CaO–‘FeO’–MgO–SiO2 and Al2O3–CaO–‘FeO’–MgO–SiO2 systems at iron saturation
Garrett Control of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derived aluminum-titanium carbid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olgaard Production of nuclear Debris surrogates for forensic methods development
Lee et al. Effect of sucrose on technetium and rhenium retention during vitrification of low‐activity wastes
Chychko et al. Fe2MoO4 as a Precursor Material for Mo Alloying in Steel (Part II): Up‐Scaling Test
Kelamanov et al. Study of the Fe-Si-Al-Ba system using the thermodynamic-diagrammatic analyses method
Zhang et al.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of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C-Mo-Zr System
Kinaev et al. Kinetics of reduction of lead smelting slags with solid carbon
Islam et al. Effect of B2O3 on the liquidus temperature and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CaO–Al2O3–SiO2–B2O3 slag system, relevant to the smelting of e-was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407 Yanq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Hanerg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