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9274A -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9274A
CN108999274A CN201810789838.1A CN201810789838A CN108999274A CN 108999274 A CN108999274 A CN 108999274A CN 201810789838 A CN201810789838 A CN 201810789838A CN 108999274 A CN108999274 A CN 108999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page
ventilation anti
layer
supporting layer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98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9274B (zh
Inventor
秦升益
李张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c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Renc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c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Renchu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7898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9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9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9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9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5Accessories, e.g. flow regulators or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该底板设置了第一透水支撑层,通过其在底板底部营造了透气通道,从而改善了蓄水装置的透气性,并且在其表面上设置了支撑层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层且间隔设置于其上的透气防渗孔,在所述透气防渗孔内依次填充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这样结合前述第一透水支撑层构建了能使水和空气上下左右流通的水流通道及透气通道,且第一透水支撑层能减弱地下水涌现象对透气防渗孔内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的冲击作用;同时,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在其的设置顺序能有效地将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固定于透气防渗孔内,避免出现地下水涌所导致的透气防渗层涌出及第二透水支撑层倾斜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的水资源日益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现象异常突出,人们的饮用水及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问题。但与此同时,暴雨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大量雨水未得到及时收集而流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大海,造成珍贵的淡水资源大量浪费,同时未得到及时收集的雨水也会涌入污水管网,造成城市积水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
为此,很多地区在地下修建了蓄水池,用来收集雨水和河水等,但这些水体未经过滤,不适合饮用。即使长时间沉集后可使水体清澈些,但长时间的沉集后,水体易变臭变质。目前传统的蓄水池一般有钢筋混凝土池和PE塑料模块储水池,其中钢筋混凝土池施工周期长,不能过滤净化水,透气性差,水质易变坏,而PE塑料模块储水池同样不能过滤净化水,透气性差,水质易变坏,稳定性不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抗浮力不好。
在面对上述缺陷时,中国专利文献CN 203429695 U公开了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该蓄水池的方形储水容器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隐形井分布在出水井的周向,出水井与隐形井的井壁均为透水结构,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底板,在隐形井的顶部设有顶板,在出水井及隐形井和容器壁之间填充有砖块,在顶板的上方铺设有透水表层。
上述技术中,在相邻的出水井与隐形井的底部设有连通出水井与隐形井的支撑透气结构,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支撑层、原沙和透气防渗层,通过该结构可支撑出水井与隐形井,并使得两者中的水能透气,从而对水质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支撑透气结构往往会因为水涌现象而出现倾斜,甚至浮出透气防渗孔的现象,导致原沙和透气防渗砂分散并涌出,影响出水井与隐形井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蓄水池中设置的透气防渗结构会因水涌现象而出现倾斜,甚至浮出透气防渗孔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透气防渗结构出现倾斜和浮出透气防渗孔、透气效果好的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气防渗底板,包括第一透水支撑层,还包括,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表面上;
透气防渗孔,贯穿所述支撑层且间隔设置于其上;
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沿远离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方向,依次填充于所述透气防渗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圆柱体或立方体。
进一步地,沿远离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方向,所述透气防渗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小口段和大口段。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锥台。
优选地,所述锥台为圆锥台、梯台或三角锥台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沿所述小口段至所述大口段的竖直方向上,切割所述透气防渗孔所形成的截面侧边与所述大口段的端口面间的锐夹角α为50-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厚度为1-300mm;
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50-1000mm;
所述透气防渗层的厚度为40-150mm;
第二透水支撑层的厚度为100-9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所述支撑层为钢筋混凝土层和/或素混凝土层;
所述第二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所述透气防渗层为透气防渗砂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碎石垫层,靠近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设置其下。优选地,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50-25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层,靠近所述碎石垫层设置于其下,或靠近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设置其下。优选地,所述基层为素土夯实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透气防渗层与所述第二透水支撑层间;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土工布;
防水防渗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与所述支撑层间,且所述防水防渗层延伸至所述透气防渗层中。优选地,所述防水防渗层为复合土工膜,具体为两布一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蓄水装置,在所述蓄水装置的蓄水腔底部设置上述透气防渗底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硅砂井,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上,所述透气防渗孔位于所述硅砂井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气防渗底板,设置了第一透水支撑层,通过其在底板底部营造了透气通道,从而改善了蓄水装置的透气性,并且在其表面上设置了支撑层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层且间隔设置于其上的透气防渗孔,在所述透气防渗孔内依次填充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这样结合前述第一透水支撑层构建了能使水和空气上下左右流通的水流通道及透气通道,且第一透水支撑层能减弱地下水涌现象对透气防渗孔内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的冲击作用;同时,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在其的设置顺序能有效地将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固定于透气防渗孔内,避免出现地下水涌所导致的透气防渗层涌出及第二透水支撑层倾斜的现象。
(2)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气防渗底板,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锥台,具体地为圆锥台、梯台或三角锥台中的至少一种,更具体地,沿所述小口段至所述大口段的竖直方向上,切割所述透气防渗孔所形成的截面侧边与所述大口段的端口面间的锐夹角α为50-70°。这样设置能更有效地将将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固定于透气防渗孔内,改善了透气防渗底板的透气性能。
(3)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气防渗底板,优化了第一透水支撑层、支撑层、透气防渗层、第二透水支撑层的厚度范围,使各层之间相互配合,减弱水涌现象的影响,改善蓄水装置的透气性,从而改善水体的水质;通过设置碎石垫层和基层,也能减弱水涌现象,同时碎石垫层也能增加透气性;通过设置保护层使相邻层之间互不干扰,避免混杂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气防渗底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透水支撑层;2-支撑层;3-透气防渗层;4-第二透水支撑层;5-碎石垫层;6-基层;7-保护层;8-防水防渗层;9-硅砂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透水支撑层1,例如第一透水支撑层1为透水混凝土层,还包括支撑层2,例如支撑层2为钢筋混凝土层,更具体地为C25混凝土层,通过C25混凝土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撑层2为素混凝土层,设置于第一透水支撑层1表面上;
透气防渗孔,贯穿支撑层2且间隔设置于其上,在本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透水支撑层1的方向,透气防渗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小口段和大口段,这样更好地避免水涌现象;具体地,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锥台;更具体地,锥台为梯台;作为变型的实施方式中,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圆柱体或立方体;
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沿远离第一透水支撑层1的方向,依次填充于透气防渗孔内,在本实施例中,沿大口段至小口段的方向,依次填充于透气防渗孔内;具体地,第二透水支撑层4为透水混凝土层;透气防渗层3为透气防渗砂层;更具体地,透气防渗砂层的防渗高度小于60m,透气指数不小于3,优选地,透气防渗砂的防渗高度小于39.5m。
上述透气防渗底板中,设置了第一透水支撑层1,通过其在底板底部营造了透气通道,从而改善了蓄水装置的透气性,并且在其表面上设置了支撑层2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层2且间隔设置于其上的透气防渗孔,在透气防渗孔内依次填充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这样结合前述第一透水支撑层1构建了能使水和空气上下左右流通的水流通道及透气通道,且第一透水支撑层1能减弱地下水涌现象对透气防渗孔内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的冲击作用;同时,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在其的设置顺序能有效地将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固定于透气防渗孔内,避免出现地下水涌所导致的透气防渗层3涌出及第二透水支撑层4倾斜的现象。
同时,对采用上述透气防渗底板的55mm深的蓄水池中的水的溶解氧含量进行测定,其溶解氧含量在5-8mg/L之间,溶解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氧气,保证了水质。
如图1所示,为了更有效地将将透气防渗层3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固定于透气防渗孔内,改善透气防渗底板的透气性能,沿小口段至大口段的竖直方向上,切割透气防渗孔所形成的截面侧边与大口段的端口面间的锐夹角α为50-70°,优选为60°。,具体地,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上底长为330mm,下底长为430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使各层之间相互配合,减弱水涌现象的影响,改善蓄水装置的透气性,第一透水支撑层1的厚度为1-300mm;支撑层2的厚度为150-1000mm;透气防渗层3的厚度为40-150mm;第二透水支撑层4的厚度为100-950mm;优选地,第一透水支撑层1的厚度为100mm;支撑层2的厚度为200mm;透气防渗层3的厚度为50mm;第二透水支撑层4的厚度为15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为了能减弱水涌现象,同时也能增加透气性,进一步地,还包括碎石垫层5,靠近第一透水支撑层1设置其下,更具体地,靠近大口段设置于第一透水支撑层1下,优选地,碎石垫层5的厚度为150-250mm;基层6,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碎石垫层5设置于其下,作为变型的实施方式,靠近第一透水支撑层1设置其下。优选地,基层6为素土夯实层。
为了使相邻层之间互不干扰,避免混杂现象,还包括保护层7,设置于透气防渗层3与第二透水支撑层4间,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一透水支撑层1与透气防渗层3设置保护层7;优选地,保护层7为土工布;
防水防渗层8,设置于第一透水支撑层1与支撑层2间,且防水防渗层8延伸至透气防渗层3中,这样有利于防止水对透气防渗层3的破坏,起到防水作用。优选地,防水防渗层8为复合土工膜,具体为两布一膜,更具体地为由土工布、土工膜和土工布依次叠加形成的复合土工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在上述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作为可变型的实施方式,锥台为圆锥台和/或三角锥台。
此外,为了更好地透水透气,上述的第一透水支撑层1和第二透水支撑层4的透水速度大于5mm/s,孔隙率在25%以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水装置,在蓄水装置的蓄水腔底部设置上述透气防渗底板。进一步地,还包括硅砂井9,设置于支撑层2上,透气防渗孔位于硅砂井9内部。硅砂井9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设置,可通过其叠加硅砂井砌块在蓄水腔内形成硅砂井,以用于储水,并且通过硅砂井的井壁来过滤净化水体;
为了能更好地改善硅砂井的井底的透气性,可在硅砂井的井底再铺设一层透气防渗砂,同时也可在该透气防渗砂上叠加一层透水混凝土层。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包括第一透水支撑层,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表面上;
透气防渗孔,贯穿所述支撑层且间隔设置于其上;
透气防渗层和第二透水支撑层,沿远离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方向,依次填充于所述透气防渗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圆柱体或立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方向,所述透气防渗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小口段和大口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渗孔的内腔形状为锥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小口段至所述大口段的竖直方向上,切割所述透气防渗孔所形成的截面侧边与所述大口段的端口面间的锐夹角α为50-7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的厚度为1-300mm;
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50-1000mm;
所述透气防渗层的厚度为40-150mm;
所述第二透水支撑层的厚度为100-9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所述支撑层为钢筋混凝土层和/或素混凝土层;
所述第二透水支撑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所述透气防渗层为透气防渗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碎石垫层,靠近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设置其下;
基层,靠近所述碎石垫层设置于其下,或靠近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设置其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透气防渗层与所述第二透水支撑层间;
防水防渗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水支撑层与所述支撑层间,且所述防水防渗层延伸至所述透气防渗层中。
10.一种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装置的蓄水腔底部设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渗底板。
CN201810789838.1A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Active CN108999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9838.1A CN108999274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9838.1A CN108999274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9274A true CN108999274A (zh) 2018-12-14
CN108999274B CN108999274B (zh) 2021-03-16

Family

ID=64599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9838.1A Active CN108999274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92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2690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同济大学 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4356A2 (de) * 1997-12-19 1999-06-23 ELWA Wasser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Auffangen von Regenwasser
CN202945644U (zh) * 2012-09-27 2013-05-22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系统
CN103408187A (zh) * 2013-07-24 2013-11-2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储水单元及净水储水系统
CN103485254A (zh) * 2013-09-18 2014-01-01 福建士联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装饰透水水泥路面制备方法
CN203429695U (zh) * 2013-07-24 2014-02-12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
CN207244389U (zh) * 2017-08-29 2018-04-17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层蓄水路面透水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4356A2 (de) * 1997-12-19 1999-06-23 ELWA Wasser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Auffangen von Regenwasser
CN202945644U (zh) * 2012-09-27 2013-05-22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系统
CN103408187A (zh) * 2013-07-24 2013-11-2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储水单元及净水储水系统
CN203429695U (zh) * 2013-07-24 2014-02-12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蓄水池及蓄水系统
CN103485254A (zh) * 2013-09-18 2014-01-01 福建士联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装饰透水水泥路面制备方法
CN207244389U (zh) * 2017-08-29 2018-04-17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浅层蓄水路面透水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2690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同济大学 一种蓄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9274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39905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透水沥青路面
CN205012192U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凹曲线底部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CN103174079B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03408187B (zh) 一种净水储水单元及净水储水系统
CN205205608U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108999274A (zh) 一种透气防渗底板及包含其的蓄水装置
CN102213000A (zh) 净水储水设备
CN106894491A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105544340A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206986649U (zh) 一种园林景观透水路面结构
CN211772541U (zh) 一种道路路缘石渗透装置以及海绵城市道路
CN211848713U (zh) 透水路面排水结构
CN209989661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用城市绿地地基
CN210315113U (zh) 一种透水铺装路面
CN206561028U (zh) 垃圾填埋场
CN209082278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路基结构
CN112064450A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透水道路
CN206298798U (zh) 一种透水防淤堵路面结构
CN210529401U (zh) 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CN218203661U (zh) 一种具有孔洞效果的透水地面结构
CN217026546U (zh) 一种社区透水地坪
CN208917621U (zh) 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
CN218373101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的防阻塞结构
CN217711049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人行道的预制透水渗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