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0040A -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0040A
CN108990040A CN201810858014.5A CN201810858014A CN108990040A CN 108990040 A CN108990040 A CN 108990040A CN 201810858014 A CN201810858014 A CN 201810858014A CN 108990040 A CN108990040 A CN 108990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e
display unit
data transmission
un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8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阳文静
张华�
田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580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0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设备上具有显示单元,数据接收设备上具有摄像头,数据发送单元将待发送的数据解析后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数据接收设备上的摄像头采集标准码后进行识别并执行。本发明中的装置和方法采用无线但可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无需在数据发送设备上开设外露的接口,因此有助于数据发送设备的三防功能,而且不使用电磁波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大大减小了数据被破解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也被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它是把互联网技术融合到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不局限于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的网络也被称为物联网,这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物联网体系主要分三层,即感知层,无线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其中无线传输层是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为了满足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在技术、成本、可靠性、功耗及可实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了物联网中的主要技术,主要是利用空间电磁波原理实现数据信息传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短距离无线技术有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蓝牙(Bluetooth)、超宽频(Ultra Wideband,UWB)、ZigBee等。各无线传输技术其各有所长,如RFID技术在业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大软硬件厂商相继投入大量的研究,主要应用在物流领域的仓库管理、日用品销售、运输领域的集装箱管理和包装运输,公路收费和车辆监控、农林牧渔领域的跟踪定位、医疗领域的药品生产、医疗垃圾跟踪等方面;蓝牙具有功耗低及体积小的特性,因此它可以被集成到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中;ZigBee技术由于其网络可以便捷地为用户提供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因此在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非常强的可应用性;UWB由于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大,发送功率非常小,其应用主要在军用和民用,在军用方面主要用于雷达、无线内通系统、探测地雷等。在民用方面主要为地质勘探、汽车防冲撞传感器、家电设备和便携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等。
物联网智能终端集成了多种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例如智能手机就集合了上述绝大多数的无线通讯技术,不仅具备感知能力,还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控制。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上网服务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多人都希望外出游玩时也带着自己的爱机同行,而如果从事的户外活动较多时,具备三防功能(防水、防尘、防震)的手机就拥有了莫大的优势。因此要减少手机的“开放性”接口。例如取消耳机接口,采用蓝牙耳机;取消充电接口,采用电磁方式的无线充电等。
现有物联网应用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利用空间电磁波原理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尽管有数据加密、访问验证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通讯的安全,但是因其数据广播的开放性,还是存在一定信息被截获破解的隐患。目前多数手机、电脑等,都支持蓝牙耳机,但很少有完全舍弃耳机输出接口的应用,这对手机的“三防”功能有较大的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电磁波进行无线信息传输存在的被破解风险,以及外露接口对通信设备三防功能有阻碍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上具有显示单元,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接收部分和执行部分,所述接收部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上与所述显示单元正对的位置,该接收部分上具有摄像头;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生成的标准码,所述接收部分上的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准码,经过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由所述执行部分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为LED、LCD显示屏或者投影镜头。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是多个则多个所述显示单元以阵列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所述摄像头的数量与显示单元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显示单元的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地,当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同时显示多个所述标准码,所述接收部分中摄像头分别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多个标准码后,按照次序进行解析再重新组合,由所述执行部分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并显示生成的标准码;
数据接收设备采集所述标准码,经过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再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
优选地,当所述标准码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采集的标准码按照次序进行解析并重新组合,再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设备上具有显示单元,数据接收设备上具有摄像头,数据发送单元将待发送的数据解析后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数据接收设备上的摄像头采集标准码后进行识别并执行。本发明中的装置和方法采用无线但可视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无需在数据发送设备上开设外露的接口,因此有助于数据发送设备的三防功能,而且不使用电磁波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大大减小了数据被破解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在单个显示单元和摄像头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在多个显示单元和多个摄像头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数据传输装置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优选为手机或其他移动通信设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为耳机、虚拟现实眼镜等外接设备。当然数据传输可以是双向的,即数据接收设备能够进行数据发送,而数据发送设备也能接收数据。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的顶部或背面具有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可以为LED、LCD显示屏或者投影镜头,其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是多个则需要将多个显示单元以阵列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包括使用线缆连接在一起的接收部分和执行部分,所述接收部分以磁吸或者其他可方便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上与所述显示单元正对的位置,该接收部分上具有摄像头,应理解,所述摄像头的数量应和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相同,且在接收部分安装到显示单元后,所述摄像头需要和所述显示单元的位置一一对应,如图2所示。
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准码图像,经过接收部分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例如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再由所述执行部分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以图像、音频等形式展示出来。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然后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生成的标准码。所述数据发送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括状态数据和用户数据,所述标准码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由于二维码(2-dimensionalcode)是按照特定的编码规则形成的平面几何图形,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它具有储存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可以用来存储多国文字、数据文件、图像等信息。因此本发明中标准码的优选方式为二维码,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标准码。
如果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按照阵列方式组合起来后能够同时显示多个标准码。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接收部分中摄像头分别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多个标准码后,按照一定次序进行解析再重新组合,由执行部分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实现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
本发明中的数据传输装置经过整个数据传输过程的理论模拟,从数据解析到标准码生成、标准码识别和解析、以及数据重组过程模拟实验100%可行。列阵式传输可以极大加快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以适应快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方法,参照图3,该方法的实施可参照上述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并显示生成的标准码;
数据接收设备采集所述标准码的图像,经过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再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如果所述标准码的数量为多个,则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采集的标准码按照一定次序进行解析再重新组合,再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上具有显示单元,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接收部分和执行部分,所述接收部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上与所述显示单元正对的位置,该接收部分上具有摄像头;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生成的标准码,所述接收部分上的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标准码,经过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由所述执行部分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为LED、LCD显示屏或者投影镜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是多个则多个所述显示单元以阵列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所述摄像头的数量与显示单元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显示单元的位置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同时显示多个所述标准码,所述接收部分中摄像头分别采集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多个标准码后,按照次序进行解析再重新组合,由所述执行部分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
5.一种权利要求1中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解析,按照预定的算法生成对应的标准码,并显示生成的标准码;
数据接收设备采集所述标准码,经过解码后转换为对应的数据信息,再将解码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执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标准码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采集的标准码按照次序进行解析并重新组合,再执行组合后的数据信息。
CN201810858014.5A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8990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8014.5A CN108990040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8014.5A CN108990040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040A true CN108990040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5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8014.5A Pending CN108990040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004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0929A (zh) * 2005-07-11 2005-12-2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的数据通讯系统和方法
CN103268461A (zh) * 2013-04-25 2013-08-28 浙江成功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交换方法
CN103544463A (zh) * 2013-10-23 2014-01-29 上海动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双向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458031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北京慧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6973064A (zh) * 2017-04-28 2017-07-21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传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0929A (zh) * 2005-07-11 2005-12-2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的数据通讯系统和方法
CN103268461A (zh) * 2013-04-25 2013-08-28 浙江成功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交换方法
CN103544463A (zh) * 2013-10-23 2014-01-29 上海动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双向无线数据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4580315A (zh) * 2013-10-24 2015-04-29 北京慧眼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6973064A (zh) * 2017-04-28 2017-07-21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网物理隔离数据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9630B (zh) 一种基于手机基站模拟器及视频监控的联合搜索定位系统
CN110166265A (zh) 一种网络管控的方法及其模块
CN102429653B (zh) 基于北斗系统的应急生命监护救援系统
CN105849579B (zh) 目标设备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231870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景区游客信息交互系统
Lai et al. An intelligent IoT emergency vehicle warning system using RFID and Wi-Fi technologies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CN103325064A (zh) 植物园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及其智能管理方法
TW201642687A (zh) 藍牙室內定位系統
CN105408865A (zh) 用于IoT系统的数据注释作为服务
KR102335915B1 (ko) IoT 기반 스마트 안전 보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현장 관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CN204203650U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管理方式的无线远程智能家居安防控制系统
CN202976418U (zh) 物件集成的定位搜索系统
Ndubuaku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for Afric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he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al‐time traceabi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under Internet of Things architecture
CN10770506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救灾物资仓储管理系统
Kumar et al. Comparison of LIFI and WIFI and study of smart meter-survey
CN108990040A (zh) 一种非连接性码识别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4966110A (zh) 信息统计方法、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及无线信号发射装置
CN205670241U (zh) 基于北斗通讯的信息采集装置及分析系统
CN202694365U (zh) 一种用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射频识别读卡器
CN104182052A (zh) 多媒体设备有效空间范围内快速交互方法
CN203951648U (zh) 基于led照明装置的远程监控系统
WO2017028150A1 (zh) 基于物联网的分离报警与集合控制模组和超感知管理系统
CN203300028U (zh) 一种工业监测装置
CN109068308A (zh) 一种基于手环的自动报警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