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5242A - 一种撬棍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撬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5242A
CN108975242A CN201810762834.4A CN201810762834A CN108975242A CN 108975242 A CN108975242 A CN 108975242A CN 201810762834 A CN201810762834 A CN 201810762834A CN 108975242 A CN108975242 A CN 108975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nchakus body
carrier
hole
crowba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2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明
靳辉双
秦兵洋
赵文强
魏来金
崔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s Leading Display Of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s Leading Display Of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s Leading Display Of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s Leading Display Of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2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52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5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52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5/00Crowbars or lev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撬动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撬棍,包括棍体以及连接于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起重托包括楔形的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插入部和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承接部呈平板状。本发明通过在棍体前端面和楔形的插入部之间设置平板状的承接部,当插入部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上转由承接部进行承接,承接部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还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上。

Description

一种撬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撬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体挪移用的撬棍。
背景技术
挪移物体常用的工具包括地牛和撬棍,撬棍用于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部下方,利用杠杆原理将待挪移物体撬起,然后放置于地牛上再进行移动。目前所使用的撬棍前端通常包括一个扁平状的插入部以容易插入物体的底面下方,物体被撬起后仅有该插入部的尖端支撑着物体的底部,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底面较软或易变形的物体而言,容易造成损坏;并且,现有的撬棍的棍体呈弯折状,仅以弯折区域的外侧接触地面作为支点,支点面积小,容易发生晃动,进一步由于插入尖端用于支撑物体的底面的面积小,发生晃动的情况下还容易造成插入尖端在底面上滑动,进一步对物体底面造成刮伤或损坏。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既容易撬起物体又不会对物体的底面造成损坏的撬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撬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撬棍的尖端容易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撬棍,包括棍体、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以及连接于棍体外侧面的支撑体,所述起重托包括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插入部呈楔形状。
所述承接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插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下表面。
所述起重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与所述承接部之间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三下表面、与所述承接部的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连接的后表面;所述抵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承接部的高度。
所述抵挡部的后表面与所述第三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抵挡部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抵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第三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沿所述棍体的外表面平行延伸。
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所述棍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起重托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棍体的另一侧。
所述棍体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后端面的加长体;所述加长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棍体的第二段。
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为空心圆柱管,一连接体分别插入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内以实现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的连接。
所述棍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加长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通孔的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以及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内分别插入一连接销。
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棍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加长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沿所述连接体的直径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棍体前端面和楔形的插入部之间设置了平板状的承接部,当插入部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上转由承接部进行承接,承接部呈平板状,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以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并且由于承接部呈平板状,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棍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起重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撬棍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撬棍400,棍体4,第一段41,第二段42,前端面43,第一通孔44,起重托5,插入部51,第二上表面511,第二下表面512,承接部52,第一上表面521,第一下表面522,抵挡部53,第三下表面531,前表面532,后表面533,第三上表面534,支撑体61,加强板62,加长体7,第一部71,第二部72,第二通孔73,连接体8,第三通孔81,第四通孔82,连接销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撬棍400,包括棍体4、连接于棍体4的前端面43的起重托5以及连接于棍体4外侧面的支撑体61,起重托5包括插入部51以及连接于插入部51和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的承接部52,承接部52呈平板状,插入部51呈楔形,使用时,支撑体61接触地面用作支点,楔形的插入部51用于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抬起,随着插入部51向待挪移物体底面的伸入和待挪移物体的抬起,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逐渐移动至承接部52上并与承接部52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撬棍400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进步在于:由于在棍体4前端面43和楔形的插入部51之间设置了平板状的承接部52,当插入部51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并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后,可使待挪移物体的底面移动至承接部52上转由承接部52进行承接,承接部52呈平板状,与待挪移物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大,压强小,可以防止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压伤,即使在撬起过程中发生了抖动而造成撬棍400与待挪移物体之间的转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刮伤,并且由于承接部52呈平板状,当需要暂停挪移过程时,能够将待挪移物体暂时且平稳地置于承接部52上。
具体地,请参阅图4,平板状的承接部5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521和第一下表面522,楔形的插入部51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511和第二下表面512,在本实施例中,承接部52的第一下表面522与楔形的插入部51的第二下表面512平行地连接,形成为起重托5的底面,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与插入部51的第二上表面511连接。当需要将插入部51插入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时,可以使该起重托5的底面贴合地面的形式来推动整个撬棍400,楔形的插入部51的第二上表面511将待挪移物体逐渐抬升,待挪移物体的底面沿着第二上表面511滑动至第一上表面521,进而被承载在整个承接部52上。
棍体4的前端面43与插入部51之间还连接有抵挡部53,该抵挡部53包括第三下表面531、朝向待挪移物体的前表面532以及朝向棍体4的后表面533,第三下表面531同样平行连接于第二下表面512,也作为起重托5的底面的一部分,前表面532倾斜连接于承接部52的第二上表面511,后表面533与棍体4的前端面43连接。抵挡部53的高度大于承接部52的高度,整个起重托5形成为“L”形。这样,抵挡部53一方面可以对待挪移物体的侧面进行抵挡,防止待挪移物体继续滑向棍体4,将待挪移物体的边缘限制在承接部52上,另一方面,抵挡部53与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可以以高强度地连接,从而提高承接部52和插入部51与棍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1,由第一下表面522、第二下表面512和第三下表面531连接形成的起重托5的底面与支撑体61相切,起重托5能够不受支撑体61的影响而全部放置于地面上,此时,能够平行地推动起重托5向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伸入。支撑体61为空心的圆柱管,其长轴方向为平行于地面。支撑体61的材料可以为304不锈钢。
抵挡部53、承接部52和插入部51为一体成型,该起重托5的材料可以选择45钢。起重托5与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焊接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起重托5与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也可以拆卸式连接,方便起重托5的更换和撬棍400的灵活使用。
在将待挪移物体撬起的过程中,抵挡部53和承接部52都会受到力矩的作用,因此,抵挡部53、承接部52和插入部51的尺寸的设置应当能够使得它们不至于因受力过大而断裂,同时还能允许使用者较轻松地将待挪移物体撬起。具体地,请参阅图4,为了便于插入部51向待挪移物体的底面下方的伸入,插入部51第二上表面511和第二下表面512之间的楔形夹角不超过50°,优选为20至50°,进一步优选为30°至45°。抵挡部53的前表面532与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与其第三下表面53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具体为70°至85°,优选为70至80°。
抵挡部53的前表面532与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可以保证抵挡部53的前表面532不会过于阻挡待挪移物体,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上的待挪移物体可以尽量靠近棍体4,这样减小待挪移物体的重力相对于撬棍400的支点(支撑体61)所产生的力臂和力矩,一则可以使抵挡部53与承接部52之间的连接处受力相对较小,防止起重托5受力断裂,二则棍体4后端的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更大的力来下压棍体4,利于实际使用。
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与其第三下表面53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棍体4的前端面43垂直于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也即,当整个起重托5的底面放置于地面上时,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待挪移物体倾斜,这使得作用于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的重力的方向与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非垂直连接,减小待挪移物体的重力相对于支撑部所产生的力臂,同时,也减小了相对于抵挡部53与承接部52之间的连接处的力臂,防止起重托5受力断裂。
由于抵挡部53的前表面532和后表面533与平板状承接部52之间的夹角不同,以及抵挡部53需要一定的厚度,抵挡部53还包括第三上表面5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上表面534连接于抵挡部53的前表面532和后表面533之间,且平行于棍体4的外侧面,其高度等于棍体4的前端面43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也可以说,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的高度等于棍体4的前端面43的直径或高度。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沿着棍体4的外侧面不会有相对凸出的结构存在,防止对其他物体或工作人员等造成刮、勾等损坏或伤害,并且,第三上表面534实质上并不会对整个起重托5和棍体4的受力产生影响。
请参阅图7所示的起重托5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插入部51、承接部52和抵挡部53的宽度(图中的水平方向)均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起重托5的底面的宽度(也即第一下表面522、第二下表面512和第三下表面531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上表面521、第二上表面511和第三上表面534的宽度,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棍体4为空心圆柱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其中第一段41与起重托5连接,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之间并非平行连接,而是具有一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之间的夹角在140°至160°之间,优选为145°至155°之间。图2中,支撑部也为空心圆柱管,连接于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的连接处的夹角的外侧。在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的连接处的夹角内侧,还连接有加强板62,加强板62呈三角形板状,加强板62与棍体4之间为焊接连接。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之间为弧形过渡。加强板62的材料可以为45钢。
在待挪移物体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者对棍体4的施力点应更向后,以使使用者施力的力臂能够更大。为此,本发明还设计了可拆卸地连接于棍体4的后端面的加长体7,以满足不同待挪移物体的撬起时的施力要求。具体地,如图2所示,加长体7也为空心圆柱管,一圆柱体的连接体8的两端分别插入加长体7的内部和棍体4的内部,从而实现加长体7与棍体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棍体4上设有沿其直径的第一通孔44,加长体7上设有沿其直径的第二通孔73,连接体8上设有沿其直径且分别对应第一通孔44的第三通孔81和对应第二通孔73的第四通孔82,通过两连接销9分别穿过第一通孔44和第三通孔81,以及第二通孔73和第四通孔82,加长体7与棍体4之间实现稳定的、可拆卸连接。
连接销9的材料可以为45钢。棍体4和加长体7的材料都可以为45钢。
如图2所示,加长体7包括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部71和第二部72,其中第一部71与棍体4的后端面连接,第一部71和第二部72之间也非平行连接,而是具有一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71和第二部72之间的夹角在145°至165°之间,优选为150°至160°之间。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撬棍400的一种使用状态,第二部72相对于第一部71倾斜设置并朝向重力方向,便于使用者用手握住并下压,从而使该撬棍400的操作更符合人体操作习惯。第一部71和第二部72之间为弧形过渡。
由于第二通孔73沿着加长体7的直径设置,第四通孔82沿着连接体8的直径设置,加长体7沿着其中心轴线旋转180°后,第二通孔73和第四通孔82仍能对齐。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撬棍400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加长体7旋转180°后,第二部72相对于第一部71远离重力方向,此时,使用者可以以将第二部72拉向自身的方式对第二部72施力,这样能够对第二部72施力更大的力,从而适合于更大重量的待挪移物体的撬起。
并且,由于待挪移物体被承载在平板状的承接部52的上表面上而非插入部51的楔形尖端,且承接部52的下表面贴合地面,在使用者一侧的施力力臂大且待挪移物体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者一侧不会容易造成抖动或晃动,即使待挪移物体与承接部52之间因晃动而造成相对滑动,也不会对待挪移物体的底面造成损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棍体4、加长体7和起重托5的材料均为45钢,棍体4的外径为32mm,内径为22mm,起重托5的底面的长度约为49mm,宽度为35mm,起重托5的底面与抵挡部53的后表面533的夹角为74.2°,插入部51的楔形夹角为42.1°,承接部52的第一上表面521的长度为26mm,棍体4的第一段41与起重托5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5.8°,支撑管61与棍体4的前端面43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0mm。以该具体实施例中的数据所制作的撬棍400,经测试,撬起750kg的待挪移物体并保持5s后,撬棍400上未发生不可回复的变形,起重托5、棍体4及其之间的连接未发生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撬棍,其特征在于,包括棍体、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的起重托以及连接于棍体外侧面的支撑体,所述起重托包括插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之间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插入部呈楔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插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第二上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托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与所述承接部之间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三下表面、与所述承接部的第一上表面倾斜连接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连接的后表面;所述抵挡部的高度大于所述承接部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第三上表面,所述第三上表面沿所述棍体的外表面平行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与所述棍体的前端面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棍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起重托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棍体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棍体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棍体的后端面的加长体;所述加长体包括倾斜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棍体的第二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为空心圆柱管,一连接体分别插入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内以实现所述棍体和所述加长体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棍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加长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第一通孔的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以及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内分别插入一连接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撬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棍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加长体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沿所述连接体的直径设置。
CN201810762834.4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撬棍 Withdrawn CN1089752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2834.4A CN108975242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撬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2834.4A CN108975242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撬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5242A true CN108975242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3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2834.4A Withdrawn CN108975242A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撬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52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1497A (zh) * 2018-07-12 2018-12-21 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挪移装置及挪移组合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9096U (ja) * 1992-02-28 1993-09-1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家具用ジャッキ
CN202400798U (zh) * 2011-12-09 2012-08-29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式起重撬棍
CN204537833U (zh) * 2015-03-31 2015-08-0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配电工程分公司 一种变压器移位装置
CN205099300U (zh) * 2015-09-02 2016-03-23 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气设备位置微调的操作撬棍
CN105668473A (zh) * 2014-11-17 2016-06-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轮式承重可移动撬棒
CN105947943A (zh) * 2016-06-26 2016-09-21 单家正 一种多功能撬棍
CN208440252U (zh) * 2018-07-12 2019-01-29 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撬棍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9096U (ja) * 1992-02-28 1993-09-1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家具用ジャッキ
CN202400798U (zh) * 2011-12-09 2012-08-29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式起重撬棍
CN105668473A (zh) * 2014-11-17 2016-06-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轮式承重可移动撬棒
CN204537833U (zh) * 2015-03-31 2015-08-05 浙江大有实业有限公司配电工程分公司 一种变压器移位装置
CN205099300U (zh) * 2015-09-02 2016-03-23 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气设备位置微调的操作撬棍
CN105947943A (zh) * 2016-06-26 2016-09-21 单家正 一种多功能撬棍
CN208440252U (zh) * 2018-07-12 2019-01-29 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撬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1497A (zh) * 2018-07-12 2018-12-21 广东领先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挪移装置及挪移组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5242A (zh) 一种撬棍
CN206494525U (zh) 玻璃放置架
CN208440252U (zh) 一种撬棍
CN210259342U (zh) 一种大鼠白介素6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06451021B (zh) 一种连接器插针自动折弯机构
JP2011045713A (ja) 眼内レンズ用カセット、カセットを有するレンズインジェクタ装置、カセット内に眼内レンズを保存する方法およびカセットから眼内レンズを送出する方法
CN106102792A (zh) 具有对准闩锁且具有改进的耐倾斜性的流体盒、以及血液治疗设备
CN215593830U (zh) 一种缓冲性能强的电杆防撞桶
CN209427981U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检修安装的夹持装置
CN209570801U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用投影仪
CN209664702U (zh) 车架翻转机构
CN207523755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仓库用手推车
CN201364346Y (zh) 接触式传感器的配件
CN109080308A (zh) 一种会计用发票存放装置
CN105952971B (zh) 一种管道临时支护装置
CN215309208U (zh) 一种可快速拆分针尖的胰岛素注射笔
CN214663252U (zh) 一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用减震装置
CN109421229A (zh) 移动终端保护套自动取件装置
CN206784927U (zh) 一种模具结构
CN206423826U (zh) 一种设置斜边卡条的板式家具或橱柜层板
CN107340879A (zh) 一种键盘支撑架
CN105258458B (zh) 一种板层可升降可倾斜的冻干机
CN216041198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209187122U (zh) 牵引弓保护架
CN206178672U (zh) 键盘及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ei Laijin

Inventor after: Wang Guangming

Inventor after: Jin Huishuang

Inventor after: Qin Bingyang

Inventor after: Cui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Guangming

Inventor before: Jin Huishuang

Inventor before: Qin Bingy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Wenqiang

Inventor before: Wei Laijin

Inventor before: Cui 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