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7082B -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 Google Patents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7082B
CN108967082B CN201811111854.1A CN201811111854A CN108967082B CN 108967082 B CN108967082 B CN 108967082B CN 201811111854 A CN201811111854 A CN 201811111854A CN 108967082 B CN108967082 B CN 108967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wheat
pressing block
rice
bu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18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7082A (zh
Inventor
沈阿林
苏瑶
欧阳由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1118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7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7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7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7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7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7/00Machines for lifting and treating s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89/00Pick-ups for loaders, chaff-cutters, balers, field-threshers, or the like, i.e. attachments for picking-up hay or the like field crops
    • A01D89/001Pick-up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2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with press-box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8Details
    • A01F15/0816Devices for dispensing chemicals in bales during form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步骤(2):水稻收获后利用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成秸秆捆,稻田开沟并将秸秆捆集中沟还腐熟;步骤(3):同时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在田间进行小麦条播。该方法通过在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水稻收获后将秸秆进行集中沟还腐熟,同时田间进行小麦条播,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杂草控制,在保障作物产量及品质安全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

Description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培育技术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背景技术
针对田间杂草的防除,生产中通常使用异丙隆、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等进行化学防除。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生态危机的频发重发,我国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农药的过量使用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危害,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5年12月,科技部设立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科技专项,用于实施全国范围内农药减量。此外,长期对化学除草剂的过度依赖也导致抗药性杂草发展迅速,生态安全隐患显著增加。目前的杂草防除技术仍然集中在对高效除草剂及其助剂等的筛选和配套的喷施设备方面,缺少以生态位调控的绿色健康杂草防控技术。
传统的秸秆还田,包括秸秆表层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均会因秸秆携带草籽,且还田后为草籽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会促进杂草的生长。
紫云英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曾普遍应用。但由于种植绿肥减少了一季粮食生产,降低了土地产出,常被化肥、农药、除草剂所替代。然而,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自然生境的破坏、对环境变化的缓冲能力的下降等土壤健康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化学除草技术的缺陷、传统秸秆还田在防控杂草方面的问题及土壤培肥与作物生产间的矛盾,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该方法通过在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水稻收获后将秸秆进行集中沟还腐熟,同时田间进行小麦条播,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杂草控制,在保障作物产量及品质安全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
步骤(2):水稻收获后利用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成秸秆捆,稻田开沟并将秸秆捆集中沟还腐熟;
步骤(3):同时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在田间进行小麦条播。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1)中撒播紫云英的时间为水稻收获前5~10 天。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紫云英的播种量为1.5~3.0 kg/亩。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时,紫云英播种量1.5~2.0 kg/亩。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时,紫云英播种量为2.0~3.0 kg/亩。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秸秆捆上还喷涂有菌肥,所述菌肥由沼液浓缩液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腐熟菌粉剂,用量为0.1-1.5 公斤/亩。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沼液浓缩液用量为20-25 升/亩,沼液浓缩液含氮量为4000毫克/升以上,施入总氮量1.0-5.0公斤/亩,,氮用量不足时菌液混合液中添加一定量尿素,并充分混匀。
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小麦播种量为10~15 kg/亩,相邻播种带间距为20~30 cm;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时,小麦播种量10~12 kg/亩;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时,紫云英播种量为12~15 kg/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设施,所述设施包括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所述一体机包括拖拉机、秸秆进料装置、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菌肥喷洒装置,条播装置、开沟装置;输送装置、覆土装置。
拖拉机上至少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秸秆进料装置,一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上设置有的菌肥喷洒装置,拖拉机的尾部依次连接有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开沟装置的顶部上空设有与打捆机相连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一端与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相连,所述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设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的出料管下方并置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之间。
所述间歇式压层装置包括凸轮和往复推杆,往复推杆连接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通过缓冲弹簧和导向杆相连,压块设置于压模管中,压模管的顶部垂设有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中插有一个干料出料管和一个湿料出料管。干料和湿料同时落入到压模管中,并按照一层干,一层湿的均匀分布,并被压块间歇式挤压成千层糕状秸秆捆,同时压模管的端部设有竖直升降门及其竖直升降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压层控制器相连,所述压层控制器与设于所述第一压块端部的用于感应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距离的位置感应传感器相连。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末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出料滑板,打包捆扎好的秸秆滑落到后面开好的深沟中。
菌肥喷洒装置包括喷洒菌肥的喷洒管和喷头,喷洒管通过管道与设于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上的菌肥箱及电泵连接。
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包括作为动力的拖拉机,拖拉机上设有喂料机构,拨料传送带、挤压螺旋叶轮。
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与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套有压缩弹簧。
条播装置包括与从动轴同轴设置的多个种壶和行走轮,从动轴通过条播支架与连接杆相连。
开沟装置包括芯铧式开沟器和圆盘开沟器中一种或两种组合。
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1.杂草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湿光热条件,当其上方的空间被其它植物所封闭后萌发就会受到影响。紫云英和小麦都是前一年深秋播种,萌发,并以幼苗的形式过冬,越冬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而很多杂草种子需要经过一个越冬休眠期,次年春季转暖后再萌发。这种生长时空上的差异可以形成紫云英和小麦对于杂草种子的生长竞争优势。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由于秸秆会带入草籽,同时可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为草籽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造成后续杂草的大势生长。而采用秸秆集中沟还的方式,减少了秸秆直接带入的草籽量,也不会为田间的草籽提供其越冬的环境,同时不会影响小麦的播种、扎根和出苗。
2.小麦的叶片长,扁平伸展,株高90~110厘米,生长初期农田闭郁度低,容易给杂草种子萌发提供空间。而紫云英为匍匐茎,直立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耐受低光照,可充分郁闭小麦下的空间控制杂草萌发,又不会过多影响到小麦的光合作用。
3.紫云英作为绿肥植物,适于在水田种植,因此在水稻收获前播种有利于其出苗;5~10天后,紫云英基本出苗,对环境养分的需求有所降低,自身开始进行固氮作用,此时,进行小麦播种和底肥施入,可避免紫云英与小麦竞争土壤氮肥,保障小麦的出苗,同时紫云英的固氮作用亦可为小麦提供一定的养分,进而可减少底肥中氮肥的施入。因此,两者共作可以实现固氮培肥土壤和种植生产同步进行的1+1>2的共作双赢效果。
4.通过对喷施了秸秆腐熟菌剂和沼液浓缩液的秸秆进行捡拾打捆置于沟中,能有效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引起的冬麦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作物病害发生加重等问题。同时,田间开沟可蓄积水分,为置于沟中稻秸捆的腐解提供必要的水分,有效保障秸秆在沟中的快速腐熟,有利于提升沟所在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喷撒的菌肥集中在稻秸捆中,可避免被土著微生物替代,保障了其腐熟秸秆功能的长效性。通过不同年份开沟位置的变化,实现对全田深层土壤的培肥。
5.秸秆打捆过程使用干湿结合的方式,构成干湿交替分布的多层结构,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稻茬秸秆的快速腐熟和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秸秆捆的加工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进料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
步骤(2):水稻收获后利用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成秸秆捆,稻田开沟并将秸秆捆集中沟还腐熟;
步骤(3):同时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在田间进行小麦条播。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1)中撒播紫云英的时间为水稻收获前5~10 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紫云英的播种量为1.5~3.0 kg/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时,紫云英播种量1.5~2.0 kg/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时,紫云英播种量为2.0~3.0 kg/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秸秆捆上还喷涂有菌肥,所述菌肥由沼液浓缩液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腐熟菌粉剂,用量为0.1-1.5 公斤/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沼液浓缩液用量为20-25 升/亩,沼液浓缩液含氮量为4000毫克/升以上,施入总氮量1.0-5.0公斤/亩。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进一步设置为,小麦播种量为10~15 kg/亩,相邻播种带间距为20~30 cm;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时,小麦播种量10~12 kg/亩;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时,紫云英播种量为12~15 kg/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设施,所述设施包括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所述一体机包括拖拉机、秸秆进料装置、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菌肥喷洒装置,条播装置、开沟装置;输送装置、覆土装置。
拖拉机上至少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秸秆进料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上设置有菌肥喷洒装置,拖拉机的尾部依次连接有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开沟装置的顶部上空设有与打捆机相连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一端与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相连,所述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设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的出料管下方并置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之间。
所述间歇式压层装置17包括凸轮171和往复推杆172,往复推杆172连接第一压块173,第一压块173与第二压块174通过缓冲弹簧179和导向杆170相连,压块174设置于压模管175中,压模管175的顶部垂设有落料孔176,所述落料孔176中插有一个干料出料管177和一个湿料出料管178。干料和湿料同时落入到压模管175中,并按照一层干,一层湿的均匀分布,并被压块间歇式挤压成千层糕状秸秆捆,同时压模管175的端部设有竖直升降门181及其竖直升降液压缸182,所述液压缸182与压层控制器相连,所述压层控制器与设于所述第一压块173端部的用于感应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距离的位置感应传感器19相连。位置感应传感器19可以采用接触式行程开关或者非接触式感应传感器,如磁位置或者霍尔传感器,多个凸轮行程用于压紧秸秆捆15,当秸秆捆压迫到最小的时候,此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距离的相对位置最小且被位置感应传感器19感应到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缸182作用,打开升降门181。凸轮机构的下一个周期将秸秆捆完全推送出压模管并落入输送带上。
所述压模管175的底部设有多个回流孔20,所述回流孔20的下方设有回流桶21,所述回流桶21中通过回流泵(图中未画出)将滴落的菌液泵送到菌肥箱6中,节约菌肥液体。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3,输送带的末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出料滑板14,打包捆扎好的秸秆15滑落到后面开好的深沟16中。
菌肥喷洒装置包括喷洒菌肥的喷洒管1和喷头,喷洒管1通过管道与设于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上的菌肥箱6及电泵连接。图1中左右两侧均画出了喷洒管1和喷头,但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千层糕式干湿分层结构时候,必须关掉左侧的喷洒管1。
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包括作为动力的拖拉机5,拖拉机5上设有喂料机构2,拨料传送带3、挤压螺旋叶轮4。喂料机构2与拨料传送带3之间还设有楔形板21,所述挤压螺旋叶轮4外侧还设有挤压筒41和进料板42。
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与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接杆7连接,连接杆7上套有压缩弹簧。
条播装置包括与从动轴9同轴设置的多个种壶10和行走轮11,从动轴通过条播支架8与连接杆7相连。(现有技术,条播装置市场均可买到)
开沟装置12包括芯铧式开沟器和圆盘开沟器中一种或两种组合(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时,使用前,将秸秆菌肥与液体肥于菌肥箱中充分搅拌,机械行进过程中,秸秆菌肥在电泵的作用下从菌肥箱中进入喷洒管1内,经喷头喷出到田间秸秆,通过秸秆捡拾打捆机,在秸秆打捆过程中将秸秆与菌肥充分混合,同时,在电泵作用下小麦种子经条播口均匀地施入土壤中,开沟器进行开沟,开沟时从沟中向两侧后方向抛撒出来粉碎的碎土,这些碎土被均匀地抛撒,部分覆压条播的小麦种。
与此同时,含有秸秆菌肥和液体肥的成捆秸秆15通过秸秆传送带13投入到深沟16中。
实施例2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水稻收获后将秸秆进行集中沟还腐熟,同时田间进行小麦条播,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杂草控制,在保障作物产量及品质安全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水稻收获前5~10 天,择晴朗天气,将紫云英宁波种按照2.0 kg/亩均匀撒入稻田,其中,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3%。
(2)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通过自制秸秆沟还快腐-播种一体机经腐熟剂喷洒-秸秆捡拾-打捆-小麦播种-开沟后投入到排水沟中。
(3)小麦种子为苏麦188,播种量为12 kg/亩,相邻播带间距为30 cm。
(4)开沟时从沟中向两侧后方向抛撒出来粉碎的碎土,这些碎土被均匀的抛撒,部分覆压条播的小麦种子。
(5)氮磷钾化肥为纯氮10 kg/亩(整个生育期,其中,底肥:追肥=6:4)、P2O5 5 kg/亩、K2O 6 kg/亩,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该方法,小麦产量289 kg/亩,2016年麦田杂草56株/平方米,2017年麦田杂草38株/平方米。两年同期相比杂草数量明显下降。
对照实施例2
在同样条件的土地上进行对照实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3%。使用除草剂封地,小麦采用苏麦188,播种量13 kg/亩。水稻秸秆通过自制秸秆沟还快腐-播种一体机经腐熟剂喷洒-秸秆捡拾-打捆-小麦播种-开沟后投入到排水沟中。氮磷钾化肥为纯氮12 kg/亩(整个生育期,其中,底肥:追肥=6:4)、P2O5 5 kg/亩、K2O 6 kg/亩,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除草剂于小麦拔节期再次喷施。
结果:麦田产量286 kg/亩,2016年麦田杂草68株/平方米,2017年麦田杂草76株/平方米。相较第一年杂草数量,第二年数量略有上升。
通过实施例2与对照实施例2进行对比,表明小麦与紫云英的套作可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紫云英在生长过程中的固氮作用可为小麦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但是,同等条件下,使用除草剂和化肥,由于土壤营养和光照等条件较好,杂草数量反而存在增加的趋势。
实施例3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稻收获前撒播紫云英,水稻收获后将秸秆进行集中沟还腐熟,同时田间进行小麦条播,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杂草控制,在保障作物产量及品质安全的同时,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水稻收获前5~10 天,择晴朗天气,将紫云英宁波种按照3.0 kg/亩均匀撒入稻田,其中,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21%。
(2)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通过自制秸秆沟还快腐-播种一体机经腐熟剂喷洒-秸秆捡拾-打捆-小麦播种-开沟后投入到排水沟中。
(3)小麦种子为宁麦16,播种量为15 kg/亩,相邻播带间距为30 cm。
(4)开沟时从沟中向两侧后方向抛撒出来粉碎的碎土,这些碎土被均匀的抛撒,部分覆压条播的小麦种子。
(5)氮磷钾化肥为纯氮10 kg/亩(整个生育期,其中,底肥:追肥=6:4)、P2O5 5 kg/亩、K2O 6 kg/亩,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该方法,小麦产量260 kg/亩,2016年麦田杂草62株/平方米,2017年麦田杂草35株/平方米。两年同期相比杂草数量明显下降。
对照实施例3
在同样条件的土地上进行对照实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21%。水稻收获前5~10天,择晴朗天气,将紫云英宁波种按照3.0 kg/亩均匀撒入稻田;水稻使用久保田988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秸秆全量粉碎表层;小麦采用宁麦16,按照播种量15 kg/亩进行条播,相邻播带间距为30 cm。氮磷钾化肥为纯氮10 kg/亩(整个生育期,其中,底肥:追肥=6:4)、P2O5 5 kg/亩、K2O 6 kg/亩,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
结果:小麦产量250 kg/亩,2016年麦田杂草84株/平方米,2017年麦田杂草90株/平方米。两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杂草数量,减少除草剂和化肥的用量,实现化肥农药的减施增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一体机包括拖拉机、秸秆进料装置、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菌肥喷洒装置、条播装置、开沟装置、输送装置、覆土装置,拖拉机上至少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秸秆进料装置,一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上设置有的菌肥喷洒装置,拖拉机的尾部依次连接有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开沟装置的顶部上空设有与打捆机相连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一端与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相连,所述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设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的出料管下方并置于两个所述秸秆进料装置之间;所述间歇式秸秆压层装置包括凸轮和往复推杆,往复推杆连接第一压块,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通过缓冲弹簧和导向杆相连,压块设置于压模管中,压模管的顶部垂设有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中插有一个干料出料管和一个湿料出料管,干料和湿料同时落入到压模管中,并按照一层干、一层湿的均匀分布,并被压块间歇式挤压成千层糕状秸秆捆,同时压模管的端部设有竖直升降门及其竖直升降液压缸,竖直升降液压缸与压层控制器相连,所述压层控制器与设于所述第一压块端部的用于感应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距离的位置感应传感器相连,位置感应传感器采用接触式行程开关或者非接触式感应传感器,多个凸轮用于压紧秸秆捆,当秸秆捆压迫到最小的时候,此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距离的相对位置最小且被位置感应传感器感应到并通过压层控制器控制竖直升降液压缸作用,打开竖直升降门;凸轮将秸秆捆完全推送出压模管并落入输送带上;所述压模管的底部设有多个回流孔,所述回流孔的下方设有回流桶,所述回流桶中通过回流泵将滴落的菌液泵送到菌肥箱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末端设有倾斜设置的出料滑板,打包捆扎好的秸秆滑落到后面开好的深沟中;菌肥喷洒装置包括喷洒菌肥的喷洒管和喷头,喷洒管通过管道与设于自走式秸秆捡拾打捆机上的菌肥箱及电泵连接;当应用千层糕式干湿分层结构时候,左侧的喷洒管关闭;拖拉机上设有喂料机构、拨料传送带、挤压螺旋叶轮,喂料机构与拨料传送带之间还设有楔形板,所述挤压螺旋叶轮外侧还设有挤压筒和进料板;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与条播装置和开沟装置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套有压缩弹簧;
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水稻收获前5~10天撒播紫云英;
步骤(2):水稻收获后利用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对秸秆进行打捆成秸秆捆,稻田开沟并将秸秆捆集中沟还腐熟;
步骤(3):同时所述自走式秸秆打捆播种一体机在田间进行小麦条播,开沟时从沟中向两侧后方向抛撒出来粉碎的碎土,这些碎土被均匀的抛撒,部分覆压条播的小麦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云英的播种量为1.5~3.0kg/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时,紫云英播种量1.5~2.0kg/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4%时,紫云英播种量为2.0~3.0kg/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捆上还喷涂有菌肥,所述菌肥由沼液浓缩液和微生物菌剂混合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腐熟菌粉剂,用量为0.1-1.5公斤/亩。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液浓缩液用量为20-25升/亩,沼液浓缩液含氮量为4000毫克/升以上,施入总氮量1.0-5.0公斤/亩,氮用量不足时菌液混合液中添加一定量尿素,并充分混匀。
CN201811111854.1A 2018-09-25 2018-09-25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Active CN108967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1854.1A CN108967082B (zh) 2018-09-25 2018-09-25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1854.1A CN108967082B (zh) 2018-09-25 2018-09-25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7082A CN108967082A (zh) 2018-12-11
CN108967082B true CN108967082B (zh) 2023-11-07

Family

ID=6454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1854.1A Active CN108967082B (zh) 2018-09-25 2018-09-25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7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2007B (zh) * 2019-09-05 2021-05-04 田梅 一种畜牧牧草自动收集处理车
CN115245103B (zh) * 2022-06-16 2023-05-16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农业自动化用自动打捆覆膜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5127A (zh) * 2013-07-31 2013-10-23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稻田紫云英的早播方法
CN105060974A (zh) * 2015-07-25 2015-11-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秸秆肥料化还田方法
CN106818174A (zh) * 2017-01-25 2017-06-13 上海百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作物与绿肥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
CN206776096U (zh) * 2017-05-25 2017-12-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机
CN207219404U (zh) * 2017-09-27 2018-04-13 新昌县瑞森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小型电动收割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5127A (zh) * 2013-07-31 2013-10-23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稻田紫云英的早播方法
CN105060974A (zh) * 2015-07-25 2015-11-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秸秆肥料化还田方法
CN106818174A (zh) * 2017-01-25 2017-06-13 上海百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作物与绿肥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
CN206776096U (zh) * 2017-05-25 2017-12-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机
CN207219404U (zh) * 2017-09-27 2018-04-13 新昌县瑞森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小型电动收割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白来福.绿肥套小麦粮肥双丰收.福建农业.2017,(10),第6页. *
秦松等主编.《贵州耕地土壤培肥原理与技术》.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7,第143页. *
绿肥套小麦粮肥双丰收;白来福;福建农业(第10期) *
郭振贵等编著.《果园除草技术》.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第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7082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4536B (zh) 一种全营养水稻旱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9688B (zh) 一种水稻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CN106342545A (zh) 一种粮、饲一年两季玉米的栽培方法
WO2022028010A1 (zh) 一种旱地作物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CN1792144A (zh) 雌雄同株大麻栽培方法
CN108967082B (zh) 综合利用稻茬和绿肥的小麦生态控草种植方法和设施
CN216722048U (zh) 悬挂式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播种、施肥一体机
CN106613249A (zh) 一种提高寒地黑土区土壤肥力的方法
CN114097346A (zh) 一种用于解决生姜连作障碍的覆膜高温熏蒸土壤修复方法
CN113575322A (zh) 糯玉米—冬油菜/大蒜—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
CN108967081A (zh) 饲草高粱和青贮玉米混合种植方法及应用
CN108966846B (zh) 稻茬麦田稻秸沟腐还田方法及设施
CN112997822A (zh) 一种绿色生态的绿豆和谷子一年两作种植方法
CN110622797A (zh) 夏玉米、冬油菜抑草保墒播种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播种机
CN112753303B (zh) 一种一体化小麦轻简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CN210808210U (zh) 夏玉米、冬油菜抑草保墒播种机
CN113854073A (zh) 一种水稻压根免耕栽培方法
CN109247110B (zh) 一种牧草式低酚棉的种植刈割方法
CN218888982U (zh) 一种农业施肥播种装置
CN112401061B (zh) 一种玉米青贮的方法及玉米青贮饲料
CN216058211U (zh) 一种作业灵活的微埂混播机
CN112273038B (zh) 一种促苗壮苗的棉花种植方法
CN104996197B (zh) 一种农作物播种膜
CN106717793A (zh) 利用壁蜂授粉提高青梗菜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方法
CN2731938Y (zh) 施肥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