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356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3560B
CN108963560B CN201810435999.0A CN201810435999A CN108963560B CN 108963560 B CN108963560 B CN 108963560B CN 201810435999 A CN201810435999 A CN 201810435999A CN 108963560 B CN108963560 B CN 108963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case
seal member
eng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5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3560A (zh
Inventor
户田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6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不良情况。连接器(10)具有:筒状的外壳(62),其在一侧具有开口部(66);壳体(18),其配置于外壳(62)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触头(12);以及环状的密封部件(90),其设置于外壳(62)与壳体(18)之间,在外壳(62)的开口部(66)的相反侧呈环状设置有壁部(72),该壁部(72)以开设有比开口部(66)小的贯通口(70)的方式向内侧延伸设置而成,密封部件(90)以夹在外壳(62)的壁部(72)与壳体(18)之间的状态进行配置。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水功能的连接器,详细地说,涉及抑制防水用的密封部件的脱离和变形、破损等不良情况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连接器具有防水功能,使用O型环等密封部件。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水连接器的发明,该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大致筒状的第一外壳,其由导电性原材料形成,配置于插头插入侧;大致筒状的第二外壳,其由导电性原材料形成,与所述第一外壳卡合;外侧密封件,其周设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周,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支承部,其以不能从与所述卡合体之间向后方浸水的状态呈壁状内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卡合体的后部;以及触头端子,其被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是无缝的。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防水连接器具有周状的内侧密封件,该内侧密封件在所述卡合体与所述支承部接近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卡合体与所述支承部之间,使所述卡合体与所述支承部之间不能通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3367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防水连接器中,存在如下课题:在第一外壳上组装支承部时,安装于支承部的作为密封部件的内侧密封件与第一外壳的内侧接触并滑动而产生变形或脱离、破损等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不良情况的连接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具有:筒状的外壳,其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壳体,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触头;以及环状的密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呈环状设置有壁部,该壁部以开设有比所述开口部小的贯通口的方式向内侧延伸设置而成,
所述密封部件以夹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状态进行配置。
另外,第二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壳体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之间被压缩。
另外,第三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金属制的固定部件,
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部件被焊接,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另外,第四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定部,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
所述外壳的所述卡定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被卡定部被卡定,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另外,第五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连接器中,
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爪状,并且具有突出到所述外壳内的立设部,
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具有与所述爪状的卡定部卡定的突起部。
另外,第六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金属制的固定部件,
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部件被焊接,从而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另外,第七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定部,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
所述外壳的所述卡定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被卡定部被卡定,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另外,第八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的连接器中,
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爪状,并且具有突出到所述外壳内的立设部,
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具有与所述爪状的卡定部卡定的突起部。
另外,第九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八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部,该壳体主体部形成为封闭所述外壳的内侧,
所述密封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之间。
另外,第十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式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壳体上,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对置的一侧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该密封部件保持部比所述壳体主体部的外周小,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保持。
根据第一方式的连接器,密封部件设置在形成于外壳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壁部与壳体之间,由此,在将密封部件组装到外壳的内部时,与外壳的内侧不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密封部件发生摩擦而破损、或者从壳体脱落的不良情况。
另外,根据第二方式的连接器,密封部件处于压缩在外壳与壳体之间的状态,由此消除了外壳与壳体的间隙,因此能够提高防水性、防尘性。
另外,根据第三方式的连接器,通过焊接外壳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固定部件,能够使用通用的方法容易且可靠地使壳体固定在外壳内。
另外,根据第四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形成在外壳上的卡定部与形成在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能够通过简单地嵌入使壳体固定在外壳内而不会增加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第五方式的连接器,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壳的卡定部和壳体的被卡定部。
另外,根据第六方式的连接器,通过焊接外壳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固定部件,能够使用通用的方法容易且可靠地使壳体固定在外壳内。
另外,根据第七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形成在外壳上的卡定部与形成在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卡定,从而能够通过简单地嵌入使壳体固定在外壳内而不会增加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第八方式的连接器,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壳的卡定部和壳体的被卡定部。
另外,根据第九方式的连接器,由于能够采用夹在与外壳的内侧大致相同大小的壳体主体部与壁部之间那样大小的密封部件,因此能够较大地形成外壳的贯通口。
另外,根据第十方式的连接器,容易进行密封部件向外壳内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的从连接器的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B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从一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设置有触头的壳体的立体图,图2B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C是沿图2A的IIC-IIC线的剖视图。
图3A是实施方式1的设置有触头的壳体的俯视图,图3B是仰视图,图3C是从一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4A是触头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B是触头的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C是固定部件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D是固定部件的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的外壳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B是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C是沿图5A的VC-VC线的剖视图。
图6A是密封部件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B是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A是沿图1B的VIIA-VIIA线的剖视图,图7B是示出在壳体单元安装有固定部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C是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组装进行说明的与图7A对应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组装的接着图7C的剖视图,图8B是组装后的连接器的沿图1A的VIIIB-VIIIB线的剖视图,图8C是图8B的VIIIC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9A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9B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从一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设置有触头的壳体的立体图,图10B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0C是沿图10A的XC-XC线的剖视图,图10D是图10C的XD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2的设置有触头的壳体的俯视图,图11B是仰视图,图11C是从一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2的外壳的从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2B是从另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2C是沿图12A的XIIC-XIIC线的剖视图,图12D是图12C的XIID部的放大图。
图13A是沿图9B的XIIIA-XIIIA线的剖视图,图13B是对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组装进行说明的与图13A对应的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组装的接着图13B的剖视图,图14B是组装后的连接器的沿图9A的XIVB-XIVB线的剖视图,图14C是图14B的XIVC部的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连接器;12:触头;14:接触部;16:连接部;18、18A:壳体;20、20A:壳体主体部;22:前表面;24:后表面;26、26A:上表面;28、28A:底面;30:一侧面;32:另一侧面;34:安装部;36:触头保持部;38:末端部;40:密封部件保持部;42:台阶部;44:外周部;46、46A:壳体单元;48:被卡定部;50:槽部;52:突起部;54:倾斜部;56:固定部件;58:平面部;60:腿部;62、62A:外壳;64:前面部;66:开口部;68:后面部;70:贯通口;72:壁部;74、74A:上面部;76、76A:底面部;78:一侧面部;80:另一侧面部;82:内部空间;84:卡定部;85:立设部;86:内侧上面部;88:内侧底面部;90:密封部件;92:衬垫;94:焊接部位;96:焊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了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连接器,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此,也能够同等地适用于权利要求书所包含的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A~图8C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例如是安装在电路基板上、与对方连接器(未图示)连接而使用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为如下构造:在一侧具有与对方连接器连接的开口部66,在另一侧突出有触头12的一部分,该触头12用于与形成在电路基板等上的触点部连接。另外,在连接器10的开口部66侧的外周侧安装有用于提高气密性和防水性的衬垫(gasket)92。
如图1A、图1B、图7A以及图8B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由如下部分构成:金属制的外壳62,环状的衬垫92安装在该外壳62的外周侧;配置于外壳62的内部的壳体18;与该壳体18一体设置的至少一根触头12;金属制的固定部件56,其安装在壳体18上,用于固定外壳62和壳体18;以及环状的密封部件90,其设置于外壳62与壳体18之间,通过填埋间隙而具有防水性、防尘性等功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中,外壳62和固定部件56作为固定单元,通过焊接而固定有焊接部位94,密封部件90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外壳62与壳体18之间。以下,对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A~图2C、图3A~图3C、图4A、图4B对实施方式1的壳体18和触头12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金属制的触头12形成为,例如通过模制成型而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18成为一体(以下,有时将使壳体18和触头12一体化的状态称为壳体单元46)。
首先,对实施方式1的触头12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六根触头12设置成以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但由于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以一根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2A~图2C、图3A~图3C、图4A、图4B所示,实施方式1的触头12以规定的形状形成,该触头12的一侧为与设置于所连接的对方连接器的对方触头(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14,另一侧为例如通过锡焊等与形成在基板上的触点部(未图示)连接的连接部16。另外,实施方式1的触头12形成为接触部14与连接部16之间弯折两处而成的所谓的曲柄状,接触部14和连接部16形成为大致平行。
另外,实施方式1的触头12分别通过对金属制的板体进行冲裁、屈曲而形成。另外,实施方式1的触头12分别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但不限于此,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
接下来,参照图2A~图2C、图3A~图3C对壳体18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A~图2C、图3A~图3C中,以壳体18与触头12安装成一体而成的壳体单元46的状态进行示出。如图2A~图2C、图3A~图3C所示,实施方式1的壳体18具有壳体主体部20,该壳体主体部20以能够封闭外壳62的内部空间82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壳体18包括:形成在该壳体主体部20的一侧即与对方连接器连接的一侧的触头保持部36;和形成在该壳体主体部20的另一侧即先插入于外壳62的后表面24侧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
壳体主体部20具有:形成有触头保持部36的前表面22;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后表面24;形成有用于安装固定部件56的安装部34的上表面26;与上表面26相反的一侧的平坦的底面28;以及曲面状的一侧面30和另一侧面32,壳体主体部20以接近或者紧贴后述的外壳62的内侧的状态进行配置,封闭中空的外壳62的内部。另外,在壳体主体部20的前表面22形成有触头保持部36,在后表面24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40。
触头保持部36形成为从壳体主体部20的前表面22延伸设置,为平坦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另外,该触头保持部36的底面28侧为平坦的面,在相反侧的上表面26侧,以一部分被填埋的状态配置有多个触头12,并以露出的方式配置有接触部14。
另外,与壳体主体部20相反的一侧的触头保持部36的末端部38在上表面26侧、底面28侧、一侧面30侧以及另一侧面32侧分别形成有楔状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与对方连接器的连接。
密封部件保持部40形成为向壳体主体部20的后表面24侧延伸设置。实施方式1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形状为缩小壳体主体部20的形状那样的形状,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上表面26侧和底面28侧是平坦的,一侧面30侧和另一侧面32侧为曲面状。而且,环状的密封部件90以围绕壳体主体部20与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台阶部42、即由壳体主体部20的后表面24侧和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上表面26侧、底面28侧、一侧面30侧以及另一侧面32侧的外周部44构成的台阶部42的方式被保持。
另外,各触头12被设置成贯穿壳体主体部20的前表面22和后表面24,触头12的接触部14的一部分埋设于触头保持部36,仅接触的部分露出,另外,连接部16从后表面24侧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突出。
如图1B、图4C、图4D所示,固定部件56是金属制的板状体,由与外壳62固定的平面部58和使该平面部58的两端侧屈曲规定的长度而成的腿部60构成。在该固定部件56被安装于形成在壳体18的壳体主体部20的上表面26上的安装部34时,固定部件56的平面部58以填埋成与壳体主体部20的上表面26为平坦的状态被安装(参照图7A、图7B)。此时,通过将各腿部60深深扎入于壳体主体部20的安装部34来防止脱出。
如图5A~图5C所示,外壳62具有:前面部64,其形成有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66;以及后面部68,其位于与开口部66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比开口部66小的贯通口70,并且该外壳62为被上面部74、底面部76、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包围且在内侧具有内部空间82的金属制的筒状体。
外壳62的前面部64的开口部66为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部分,在开口部66的内侧的周围形成有楔状部,供对方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另外,开口部66为在组装连接器10时供壳体单元46等插入的部分。
另外,外壳62的后面部68形成有比开口部66小的贯通口70,后面部68的该贯通口70以外的部分为环状的壁部72。即,从筒状的外壳62的上面部74、底面部76、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朝向外壳62的内侧即内部空间82延伸设置而形成环状的壁部72,该壁部72的中央部分为贯通口70。
而且,该后面部68的壁部72为在组装有连接器10时以在与壳体18之间压缩密封部件90的状态对密封部件90进行保持的压缩保持面。另外,贯通口70为供触头12突出的部分,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一部分配置于贯通口70。
另外,如图1A、图1B、图7A~图7C、图8A~图8C所示,在外壳62的被上面部74、底面部76、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围绕而成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衬垫92。该衬垫92由树脂材料形成,例如通过模制成型而与外壳62形成为一体。
如图1B、图6A、图6B所示,密封部件90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环状。另外,密封部件90被设置成供形成在壳体18上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贯穿插入,从而能够安装在该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外周侧,并且,密封部件90以能够与外壳62的后面部68的壁部72抵接的大小形成(参照图7A~图7C、图8A~图8C)。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7A~图7C、图8A~图8C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的组装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的组装中,首先,在将触头12和壳体18形成为一体而成的壳体单元46上安装固定部件56。该安装可以通过将固定部件56从腿部60侧插入于形成在壳体18的壳体主体部20的上表面26上的安装部34来进行(图7A、图7B参照)。
然后,如图7C所示,将安装有固定部件56的壳体单元46和密封部件90插入于预先在外周安装有衬垫92的外壳62的内部空间82中。对于该插入,将密封部件90从外壳62的开口部66先插入于内部空间82中,然后,从壳体单元46的触头12的连接部16侧即形成在壳体18的后表面24上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侧先插入于外壳62的内部空间82中。另外,密封部件90也可以以预先安装在壳体18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状态插入。此时,密封部件90在进行插入时在与外壳62接触的状态下不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脱离和变形、破损等不良情况。
而且,如图8A所示,在插入的密封部件90和壳体单元46配置在外壳62的内部空间82的规定的位置之后,从外壳62的上表面26侧与安装在壳体单元46上的固定部件56一起固定。如图8A所示,该固定可以通过例如使用焊接装置96借助搭接接头焊接等对外壳62和固定部件56的焊接部位94焊接来进行。
另外,此时,通过使壳体单元46固定在外壳62内,如图8B、图8C所示,保持在壳体18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上的密封部件90处于在外壳62的后面部68的壁部72与壳体18的壳体主体部20的后表面24侧之间被压缩的状态。因此,壳体18与外壳62的间隙被压缩的密封部件90封闭,从而能够发挥防水、防尘等功能。以上,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的组装完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固定部件56仅设置于壳体主体部20的上表面26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于底面28侧,也可以从上表面26侧和底面28侧这两侧进行焊接、固定。
【实施方式2】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9A~图14C对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中,在壳体18与外壳62的固定中使用固定部件56通过焊接来进行固定,但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中,对在进行组装时不进行焊接而固定壳体18A和外壳62A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进行说明时,参照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附图。
如图9A、图9B、图13A以及图14B所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由如下部分构成:金属制的外壳62A,在外壳62A的外周侧安装有环状的衬垫92;配置于外壳62A的内部的壳体18A;与该壳体18A一体设置的至少一根触头12;以及密封部件90,其设置在外壳62A与壳体18A之间,通过填埋间隙而具有防水性、防尘性等功能。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中,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不同,未使用固定部件56。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中,在外壳62A和壳体18A上形成有用于固定它们的构造。即,形成如下结构:通过使形成在外壳62A上的卡定部84与形成在壳体18A上的被卡定部48卡定来进行固定。另外,卡定部84和被卡定部48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中,在壳体18A和外壳62A被固定的状态下,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同样地,密封部件90以在外壳62A与壳体18A之间被压缩的状态进行配置。以下,对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A~图10D、图11A~图11C对实施方式2的壳体18A和触头12进行说明。另外,实施方式2的壳体18A和触头1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多个金属制的触头12形成为例如通过模制成型而与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18A成为一体(以下,有时将使壳体18A和触头12一体化的状态称为壳体单元46A)。
在实施方式2的触头12中,与实施方式1的触头12同样地,如图4A、图4B、图10A~图10D、图11A~图11C所示,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的至少一根、在实施方式1中是六根金属制的棒状体以规定的间隔排列配置。另外,由于实施方式2的触头12与实施方式1的触头12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0A~图10D、图11A~图11C对壳体18A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A~图10D、图11A~图11C中,示出了壳体18A与触头12安装成一体的状态。如图10A~图10D、图11A~图11C所示,实施方式2的壳体18A具有壳体主体部20A,该壳体主体部20A以与外壳62A的内侧大致相同的大小即能够封闭外壳62A的空间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壳体18A包括:形成在该壳体主体部20A的一侧即与对方连接器连接的一侧的触头保持部36;和形成在该壳体主体部20A的另一侧即先插入于外壳62A的后表面24侧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
实施方式2的壳体18A的壳体主体部20A具有:形成有触头保持部36的前表面22;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后表面24;形成有与外壳62A卡定的被卡定部48的上表面26A;位于与上表面26A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外壳62A卡定的被卡定部48的底面28A;曲面状的一侧面30以及另一侧面32,壳体主体部20A以接近或者紧贴后述的外壳62A的内侧的状态进行配置,封闭中空的外壳62A的内部。
形成在该壳体主体部20A的上表面26A和底面28A的被卡定部48分别具有:槽部50,其沿上表面26A和底面28A的宽度方向即与外壳62A向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和形成在该槽部50的后表面24侧的突起部52。另外,突起部52的后表面24侧分别形成有从突起部52朝向后表面24侧倾斜地形成的倾斜部54,形成为后表面24侧比突起部52低。
另外,实施方式2的壳体18A与实施方式1的壳体18同样地,在壳体主体部20A的前表面22形成有触头保持部36,在后表面24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40,由于该触头保持部36和密封部件保持部40与实施方式1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如图12A~图12D所示,实施方式2的外壳62A具有:前面部64,其形成有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66;以及后面部68,其位于与开口部66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比开口部66小的贯通口70,并且该外壳62A为被上面部74A、底面部76A、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围绕且在内侧具有内部空间82的金属制的筒状体。
外壳62A的前面部64的开口部66与实施方式1的外壳62同样地为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部分,在开口部66的内侧的周围形成有楔状部,供对方连接器顺畅地插入。另外,开口部66为在组装连接器10A时供壳体单元46A等插入的部分。
另外,外壳62A的后面部68与实施方式1的外壳62A同样地,形成有比开口部66小的贯通口70,后面部68的该贯通口70A以外的部分为环状的壁部72。即,从筒状的外壳62A的上面部74A、底面部76A、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朝向外壳62A的内侧即内部空间82延伸设置而形成环状的壁部72,该壁部72的中央部分为贯通口70。
而且,该后面部68的壁部72为在组装有连接器10A时以在与壳体18A之间压缩密封部件90的状态对密封部件90进行保持的压缩保持面。另外,贯通口70为供触头12突出的部分,并且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一部分配置于该贯通口70。
另外,在外壳62A的内部空间82内,在上面部74A侧的内侧上面部86和底面部76A侧的内侧底面部88分别形成有卡定部84。该卡定部84以如下方式形成为爪状:从内侧上面部86和内侧底面部88的表面朝向外壳62A的内部空间82侧突出,卡挂在被卡定部48的突起部52上而被卡定。
另外,各卡定部84在内部空间82内以从前面部64侧朝向后面部68侧倾斜的方式突出形成,卡定部84形成为后面部68侧比前面部64侧高。另外,卡定部84的后面部68侧形成有大致垂直地立设的立设部85,形成在壳体18A上的被卡定部48的突起部52卡挂在立设部85上而被卡定,由此卡定不会脱开。
另外,卡定部84沿外壳62A的宽度方向即与壳体18A插入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规定的长度上分别形成。
并且,形成卡定部84的位置分别为如下的位置:在壳体18A被固定的状态下,在配置于壳体18A与外壳62A之间的密封部件90被压缩的状态下壳体18A与外壳62A之间没有间隙。
另外,卡定部84例如是通过从外壳62A的上面部74A侧和底面部76A侧进行挤压而形成的,此时,在形成有卡定部84的外壳62A的上面部74A和底面部76A无法形成孔或切缝。
另外,如图9所示,在外壳62A的被上面部74A、底面部76A、一侧面部78以及另一侧面部80围绕的外周面上,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衬垫92。该衬垫92由树脂材料形成,形成为例如通过模制成型而与外壳62A为一体。
另外,如图6A、图6B、图9B所示,密封部件9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环状。另外,密封部件90能够安装于形成在壳体18A上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外周侧,并且,以能够与外壳62A的后面部68的壁部72抵接的大小形成。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3A、图13B、图14A~图14C对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的组装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的组装中,将使触头12和壳体18A一体形成的壳体单元46A和密封部件90插入于预先在外周安装有衬垫92的外壳62A的内部空间82中(参照图13A、图13B)。对于该插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将密封部件90从外壳62A的开口部66先插入,然后,从壳体单元46A的触头12的连接部16侧即形成在壳体18A的后表面24上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侧先插入到外壳62的内部空间82内。另外,密封部件90也可以以预先安装在壳体18A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的状态进行插入。此时,密封部件90在进行插入时在与外壳62A接触的状态下不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脱离和变形、破损等不良情况。
然后,若继续插入密封部件90和壳体单元46A,则像图14A所示那样,分别形成在壳体18A的上表面26A和底面28A的被卡定部48与形成在外壳62A的内侧上面部86和内侧底面部88的卡定部84分别抵接。若从该状态进一步插入,则像图14B、图14C所示那样,壳体18A的突起部52越过外壳62A的卡定部84,外壳62A的卡定部84嵌入壳体18A的槽部50中,并且卡定部84的立设部85与被卡定部48的突起部52分别卡定。此时,能够通过形成在壳体18A的被卡定部48上的倾斜部54和倾斜地形成的外壳62A的卡定部84滑动而顺畅地插入。另外,有时壳体18A和外壳62A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在壳体18A的被卡定部48与外壳62A的卡定部84卡定的状态下,如图14B、图14C所示,保持在壳体18A的密封部件保持部40上的密封部件90处于在壳体18A的后表面24与外壳62A的后面部68的壁部72之间被压缩的状态。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压缩的密封部件90来封闭壳体18A与外壳62A的间隙,从而能够发挥防水、防尘等功能。以上,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10A的组装完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对触头12仅设置在壳体18、18A的上表面26、26A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触头12设置在底面28、28A侧,将触头作为2段的列进行设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1和2的连接器10、10A中,也可以将用于安装在基板上的部件安装在例如外壳62、62A上。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筒状的外壳,其由金属材料形成,在一侧具有供对方连接器插入的开口部;壳体,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至少一个触头被设置成贯穿该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环状的密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呈环状设置有壁部,该壁部以开设有比所述开口部小的贯通口的方式向内侧延伸设置而成,所述贯通口为供所述触头突出的部分,
所述密封部件以夹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金属制的固定部件,
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部件被焊接,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之间被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定部,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
所述外壳的所述卡定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被卡定部被卡定,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爪状,并且具有突出到所述外壳内的立设部,
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具有与所述爪状的卡定部卡定的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金属制的固定部件,
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部件被焊接,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卡定部,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被卡定部,
所述外壳的所述卡定部和所述壳体的所述被卡定部被卡定,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卡定部形成为爪状,并且具有突出到所述外壳内的立设部,
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被卡定部具有与所述爪状的卡定部卡定的突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主体部,该壳体主体部形成为封闭所述外壳的内侧,
所述密封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壁部对置的一侧形成有密封部件保持部,该密封部件保持部比所述壳体主体部的外周小,对所述密封部件进行保持。
CN201810435999.0A 2017-05-19 2018-05-09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63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0047A JP2018195510A (ja) 2017-05-19 2017-05-19 コネクタ
JP2017-100047 2017-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560A CN108963560A (zh) 2018-12-07
CN108963560B true CN108963560B (zh) 2021-03-30

Family

ID=6449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599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63560B (zh) 2017-05-19 2018-05-0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95510A (zh)
CN (1) CN1089635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3698A (zh) * 2021-03-19 2022-09-27 神基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其外接模块、其外接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其配置外接模块的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5987A (ja) * 2003-05-30 2004-12-16 Nec Corp 防水型モジュラコネクタ
JP5736137B2 (ja) * 2010-08-17 2015-06-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625793B2 (ja) * 2010-11-18 2014-1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202906089U (zh) * 2012-11-23 2013-04-24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942083U (zh) * 2014-06-13 2014-11-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304094U (zh) * 2014-12-24 2015-04-29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828776U (zh) * 2016-06-13 2016-12-21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防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5510A (ja) 2018-12-06
CN108963560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53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liabl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JP57710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9847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aling structure
US9793644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101398266B1 (ko) 휴대폰의 방수 방법 및 구조
JP4463665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104469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249192B2 (ja) モジュール機器用電気機器
CN104852203A (zh) 用于车辆的防水连接器
US1036729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379556U (zh) 保护构件、带保护构件的连接器以及保护构件的安装构造
JP5729350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5638932B2 (ja)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EP3346557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N108963560B (zh) 连接器
JP2010212136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11181451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EP3113293A1 (en)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JP2003045550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8666803B (zh) 电连接器
US9022803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2298984A (ja) コネクタ
KR20050065332A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WO2021166279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用シール部材
JP7337605B2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