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3544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3544A
CN108963544A CN201810707019.8A CN201810707019A CN108963544A CN 108963544 A CN108963544 A CN 108963544A CN 201810707019 A CN201810707019 A CN 201810707019A CN 108963544 A CN108963544 A CN 108963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docking
guidance part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70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70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空间和凹设一凹槽的一定位部,电连接器包括:一端子座;一导引部位于端子座的一侧;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端子座收容于对接空间,导引部收容于凹槽,端子座和对接连接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导引部与定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配合精度高,使得对接后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连接更紧密,当电连接器受到外力左右晃动时,电连接器仍稳定位于对接空间内,不易脱离出对接连接器,保证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接触良好,进而保证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以稳固对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电子设备都是通过连接器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通常是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并排式的两个插头,且每个插头具有插头壳体;在计算机上设置并排式的两个插座,每个插座具有插座壳体且进一步形成插接口。当电子设备连接至计算机时,插头会进入到插接口内,为了方便连接器的插入和拔出,插座壳体会稍大于插头,因此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之间必然会存在间隙。
当其中一个插头壳体恰好刮擦着插座壳体进入对接插座时,由于并排式的两个插头整体长度一定,另一个插头壳体与另一个对接插座壳体之间的间隙会随之变大,当电子设备受到外力连续左右晃动时,插头就容易脱离出插座,使得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从而影响信号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稳固对接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导引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定位部对接,导引部和定位部之间的第二间距小,达到配合精度高,保证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之间接触良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空间和凹设一凹槽的一定位部,包括一端子座;一导引部位于所述端子座的一侧;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端子座收容于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导引部收容于所述凹槽,所述端子座和所述对接连接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进一步,所述第一间距为0.045mm,所述第二间距为0.015mm。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至少部分贴合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间距即为所述导引部贴合所述凹槽的部分和所述定位部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侧面也是对称设置,所述导引部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所述端子座为USB TYPE C插头,所述对接连接器为USB TYPE C插座,所述端子座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空间。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相同的两个所述端子座,两个所述端子座对称设于所述导引部的两侧且分为一第一端子座和一第二端子座,同样地,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相同的两个基座,所述基座对称设于所述定位部的两侧且分为一第一基座和一第二基座,当所述电连接器正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第一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二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二基座;当所述电连接器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时,其所述第一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一基座。
进一步,所述端子座包括一屏蔽内壳,所述基座包括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形成所述对接空间并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屏蔽内壳和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套设于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屏蔽内壳外,且同时与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屏蔽内壳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所述屏蔽外壳对应设有至少一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凹陷部。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包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一插入部,所述主体部接触所述屏蔽外壳,所述插入部用以插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所述插入部的自由端为渐缩设置。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为一件式。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为金属粉末冶金件。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为金属板冲压件。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的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所述端子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接后的所述端子座和所述对接连接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配合精度高,使得对接后的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连接更紧密,当所述电连接器受到外力左右晃动时,所述电连接器仍稳定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内,不易脱离出所述对接连接器,保证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接触良好,进而保证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0 端子座1 导电端子11 接地端子111
电源端子112 讯号端子113 差分信号端子114 屏蔽片12
弹性臂121 接地片13 绝缘本体14 插接腔15
屏蔽内壳16 第一端子座17 第二端子座18
导引部2 顶面21 底面22 侧面23
主体部24 凹陷部241 插入部25
屏蔽外壳3 壁面31 固定部32 延伸部33
对接连接器4000 基座41 连接部411 让位槽412
第一基座413 第二基座414 舌板415 金属内壳416
对接空间417 接地脚418
定位部5 凹槽51 卡勾槽52
金属外壳6 遮蔽部61 开口62 卡勾部63
第一间距L1 第二间距L2 电路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0包括二端子座1、一导引部2和一屏蔽外壳3,其中,每个所述端子座1具有多个导电端子11、一屏蔽片12、二接地片13、一绝缘本体14以及一屏蔽内壳16。所述电连接器1000用以连接一对接连接器4000,且所述电连接器1000定义一正向的插接方向。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具有二基座41、一定位部5以及一金属外壳6,所述端子座1为USB TYPE C插头,可与一线缆装置(未图示)连接;所述基座41为USB TYPE C插座,可与一电路板7连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个所述端子座1分为完全相同的一第一端子座17和一第二端子座18,并对称设于所述导引部2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第一端子座17、所述第二端子座18中,所述导电端子11分为上下两排,每排所述导电端子11包括最外侧的二接地端子111、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111之间的二电源端子112、位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112之间的四根讯号端子113以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111和所述电源端子112之间的四根差分信号端子11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1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只需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1的数量要相同且排布情况相反,以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0可以正反插。所述屏蔽片12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1之间并共同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4,所述屏蔽片12具有两个弹性臂121。所述绝缘本体14内凹一插接腔15,上排所述导电端子11排布于所述插接腔15的上端,下排所述导电端子11排布于所述插接腔15的下端,所述弹性臂121位于所述插接腔15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接地片13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4的上下表面。所述屏蔽内壳16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4。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导引部2为单独成型的金属粉末冶金件。所述导引部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一顶面21和一底面22,以及连接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且左右相对的两个侧面23,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侧面23也是对称设置。所述侧面23没有接触所述屏蔽内壳1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接触到所述屏蔽内壳16。所述导引部2分为一主体部24和自所述主体部24延伸的一插入部25。所述插入部25的自由端为渐缩设置,可以起到导引作用。所述插入部25的自由端超过所述端子座1的前表面。所述主体部24和所述插入部25均为圆角立方体形状,所述主体部24宽于所述插入部25,所述插入部25长于所述主体部2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者尺寸相同,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屏蔽外壳3套设于所述导引部2和所述屏蔽内壳16外,所述屏蔽外壳3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二壁面31,每一所述壁面31同时与所述主体部24和所述屏蔽内壳16点焊固定,使得所述导引部2、所述屏蔽内壳16同时与所述屏蔽外壳3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锡焊等其他方法将所述导引部2、所述屏蔽内壳16、所述屏蔽外壳3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的两个所述基座41一体成型,且两个所述基座41之间一体连接有一连接部411,所述连接部411在其前表面凹设一让位槽4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不设有所述连接部411,两个所述基座41各自单独成型。两个所述基座41完全相同,分为一第一基座413和一第一基座414,且对称设于所述定位部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基座413、所述第二基座414都具有一舌板415,两排触件(未标号,下同)分别排布于所述舌板415的上下表面,所述触件的类型和排布情况与所述导电端子11的类型和排布情况相同,以保证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可以正反插。一金属片(未标号)位于两排所述触件之间并固设于所述舌板415的大致中间位置。所述基座41包括一金属内壳416,所述金属内壳416形成一对接空间417,且向下延伸多个接地脚418用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7。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定位部5为单独成型的金属粉末冶金件。所述定位部5内贯通一凹槽51,所述凹槽51的形状与所述导引部2的形状相同,使得所述凹槽51可正向和反向接收所述导引部2。所述定位部5位于所述连接部411的前方,所述凹槽51对应所述让位槽412,所述连接部411起到挡止所述定位部5向后移动的作用。所述定位部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称设置,左右两个侧表面也是对称设置,所述定位部5的侧表面没有接触所述金属内壳41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定位部5的侧表面接触到所述金属内壳416。所述金属外壳6套设于所述定位部5和所述金属内壳416外,并与所述定位部5、所述金属内壳416点焊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锡焊等其他方法固定。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0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当所述电连接器1000正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时,所述第一端子座17对接所述第一基座413,所述第二端子座18对接所述第二基座414;当所述电连接器1000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时,所述第一端子座17对接所述第二基座414,所述第二端子座18对接所述第一基座4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座1和所述基座41也可以各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正向插入和反向插入的情况下,所述端子座1均是收容于所述对接空间417,所述舌板415收容于所述插接腔15,所述插入部25插入所述凹槽51,所述让位槽412起到让位所述插入部25的作用,避免所述插入部25过长而撞击到所述连接部411,导致所述基座41的破损。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对接后的所述金属内壳416和所述屏蔽内壳16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L1,为0.045mm;所述导引部2与所述定位部5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L2,所述导引部2的所述侧面23贴合所述凹槽51,因此所述第二间距L2为所述导引部2贴合所述凹槽51的部分和所述凹槽51之间的间距,为0.015mm。所述第二间距L2小于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之间的配合精度高,使得对接后的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连接更紧密,当所述电连接器1000受到外力左右晃动时,所述电连接器1000仍稳定位于所述对接空间417内,不易脱离出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接触良好,进而保证信号传输。
参见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电连接器1000中,所述插入部25和所述凹槽51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主体部24在其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各设有一凹陷部241,所述屏蔽外壳3在其上下所述壁面31各凹设一固定部32,使得所述固定部32收容于所述凹陷部241,用以加强所述屏蔽外壳3与所述导引部2的固定效果。所述屏蔽外壳3自其上下所述壁面31各弯折延伸一延伸部33,两个所述延伸部33相向且共同遮盖所述导引部2的后方,用以挡止所述导引部2向后移动。在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中,所述金属外壳6延伸出一遮蔽部61并覆盖在所述定位部5的上表面和前表面,所述遮蔽部61对应贯穿一开口62,所述开口62对应所述凹槽51。所述遮蔽部6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卡勾部63,对应地,所述定位部5的左右两侧各凹陷形成一卡勾槽52,所述卡勾部63收容于所述卡勾槽52,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金属外壳6与所述定位部5的固定效果。
参见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引部2为金属板冲压件,成型可以更加灵活方便,且可以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0的整体重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10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对接后的所述金属内壳416和所述屏蔽内壳16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L1,为0.045mm;所述导引部2与所述定位部5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L2,为0.015mm。所述第二间距L2小于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之间的配合精度高,使得对接后的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连接更紧密,当所述电连接器1000受到外力左右晃动时,所述电连接器1000仍稳定位于所述对接空间417内,不易脱离出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保证所述电连接器100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接触良好,进而保证信号传输。
(2)所述导引部2、所述定位部5为单独成型的金属粉末冶金件或金属板冲压件,使得所述屏蔽外壳3可以同时与所述导引部2和所述屏蔽内壳16点焊固定,所述金属外壳6可以同时与所述定位部5、所述金属内壳416点焊固定,因此所述导引部2、所述屏蔽内壳16、所述屏蔽外壳3三者形成连通的接地回路,所述定位部5、所述金属内壳416、所述金属外壳6三者形成连通的接地回路。
(3)所述第一端子座17与所述第二端子座18为完全相同的USB TYPE C插头,所述第一基座413与所述第二基座414为完全相同的USB TYPE C插座,所述导引部2可以正反插入所述定位部5,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0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4000,使用者不需刻意辨别方向即可进行插接,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
(4)所述插入部25的自由端超过所述端子座1的前表面,使得所述插入部25可以早于所述端子座1进行对接,也可以是与所述端子座1同时对接,使得所述插入部25插入所述定位部5之后或所述插入部25插入所述定位部5的同时,所述端子座1相应地插入所述基座41,提高了对接的精准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对接空间和凹设一凹槽的一定位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子座;
一导引部位于所述端子座的一侧;
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端子座收容于所述对接空间,所述导引部收容于所述凹槽,所述端子座和所述对接连接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0.045mm,所述第二间距为0.0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至少部分贴合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间距即为所述导引部贴合所述凹槽的部分和所述定位部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顶面和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侧面也是对称设置,所述导引部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为USB TYPE C插头,所述对接连接器为USB TYPE C插座,所述端子座可正向和反向插入所述对接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相同的两个所述端子座,两个所述端子座对称设于所述导引部的两侧且分为一第一端子座和一第二端子座,同样地,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相同的两个基座,所述基座对称设于所述定位部的两侧且分为一第一基座和一第二基座,当所述电连接器正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时,所述第一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二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二基座;当所述电连接器反向插入所述对接连接器时,其所述第一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端子座对接所述第一基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包括一屏蔽内壳,所述基座包括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形成所述对接空间并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一间距为所述屏蔽内壳和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套设于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屏蔽内壳外,且同时与所述导引部和所述屏蔽内壳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所述屏蔽外壳对应设有至少一固定部收容于所述凹陷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一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一插入部,所述主体部接触所述屏蔽外壳,所述插入部用以插入所述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自由端为渐缩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一件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金属粉末冶金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金属板冲压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所述端子座。
CN201810707019.8A 2018-07-02 2018-07-02 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8963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7019.8A CN108963544A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7019.8A CN108963544A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544A true CN108963544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8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7019.8A Pending CN108963544A (zh) 2018-07-02 2018-07-0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35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0806A (zh) * 2018-12-12 2019-02-26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屏蔽件、插接件以及连接器
CN11108226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c母座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TWI832578B (zh) * 2022-01-21 2024-02-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的連接模組、連接模組的薄型化方法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7775A1 (de) * 2007-10-05 2009-04-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rung für Mobiltelefone
CN201985360U (zh) * 2011-03-16 2011-09-21 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换电接口导向定位装置
US20140168883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Nvidia Corporation Externally latching i/o hous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7775A1 (de) * 2007-10-05 2009-04-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rung für Mobiltelefone
CN201985360U (zh) * 2011-03-16 2011-09-21 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换电接口导向定位装置
US20140168883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Nvidia Corporation Externally latching i/o housi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226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sb c母座连接器的壳体结构
CN109390806A (zh) * 2018-12-12 2019-02-26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屏蔽件、插接件以及连接器
CN109390806B (zh) * 2018-12-12 2024-10-01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件、插接件以及连接器
TWI832578B (zh) * 2022-01-21 2024-02-11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的連接模組、連接模組的薄型化方法及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295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53751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9667001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CN102437482A (zh) 电连接器
CN108963544A (zh) 电连接器
US20120252270A1 (en) USB Connector
CN204947159U (zh) 电连接器
CN205039347U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9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666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448287A (zh) 电连接器
CN104319576B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3192962U (zh) 电连接器
CN105958261A (zh) 通配型usb连接器组件
CN205960363U (zh) 便于生产组装的多功能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99444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7530155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5752730U (zh) 通配型usb插座
CN203466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542935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5752707U (zh) 通配型usb插座、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5896149A (zh) 通配型usb插座、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3972730A (zh) 电连接器
CN205985542U (zh) 通配型usb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