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7541A -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7541A
CN108957541A CN201810742891.6A CN201810742891A CN108957541A CN 108957541 A CN108957541 A CN 108957541A CN 201810742891 A CN201810742891 A CN 201810742891A CN 108957541 A CN108957541 A CN 108957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
depositional trap
depositional
oil
tom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28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7541B (zh
Inventor
史忠生
薛罗
何巍巍
陈彬滔
马轮
赵伟
白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428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75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7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7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7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7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将其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将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确定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的油气充注程度,识别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确定远源岩性圈闭。本发明能够较为精确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Description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远源岩性圈闭评价与优选方法直接关系到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对提高含油气盆地勘探效益十分重要。
目前有关岩性圈闭的识别、评价与优选方法主要针对烃源岩内部或烃源岩附近层系的岩性圈闭。这类岩性圈闭油源条件优越,圈闭的识别、刻画是其评价的重点。而对于远源岩性圈闭,其烃源岩与储集层不是直接接触关系。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被一套甚至多套地层相隔,圈闭垂向远离烃源岩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在开展岩性圈闭评价时,不光要对岩性圈闭进行准确的识别、刻画,还要落实岩性圈闭是否充注油气。而岩性圈闭是否充注油气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圈闭中需发育有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断裂,被称之为油源断裂,其是将油气从烃源岩层位输导至圈闭中的关键;二是圈闭形成时间,最好早于烃源岩大量排烃时间,有利于圈闭中油气的聚集。但往往远源岩性圈闭油气的输导与聚集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远源岩性圈闭的评价难度与勘探风险远大于近源岩性圈闭。
而目前还没有针对远源岩性圈闭评价与优选的系统的、针对性的方法与技术。传统的近源岩性圈闭评价方法在油气充注评价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满足远源岩性圈闭的勘探需求。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远源成藏特征的远源岩性圈闭评价与优选方法,目的是更精准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能较为精确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该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包括:
步骤S11: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步骤S12: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步骤S13: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步骤S14: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步骤S15: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6: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7: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包括: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参数的方法包括: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敏感参数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GR值、泥质含量、波阻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敏感参数为波阻抗,所述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岩性圈闭包括:
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获得目标地层的岩性反演数据体,在所述岩性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结合目的层层位信息与断裂信息,识别出岩性圈闭。
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所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反演模块,其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初步优选岩性圈闭模块,其用于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叠合模块,其用于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油水界面分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油气充注程度确定模块,其用于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计算和检测模块,其用于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存储有如下计算公式: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时所需执行步骤的包括: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进行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开展目的层岩性反演、基于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与油源断裂研究优选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初步优选岩性圈闭)、在初步优选岩性圈闭的基础上,将其与远源目的层构造图进行叠合,优选出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心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一方面开展油水界面分析,进一步优选岩性圈闭,另一方面开展油气充注程度预测,进一步优选岩性圈闭,后续在开展圈闭资源量计算与烃类检测研究,最终确定出远源岩性圈闭,从而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油源断裂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同油气充满度构造油藏与断层岩性圈闭叠合图;
图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已发现构造油藏与油气充注程度及油藏周边断层岩性圈闭叠合图;
图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油藏A-B平面构造图;
图6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过A-B井烃类检测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主要实现对远源构造油藏进行滚动扩边的远源岩性圈闭评价与优选。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能够较为精准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该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步骤S12: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步骤S13: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步骤S14: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步骤S15: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6: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7: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第一步,可以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等信息。其中,所述目的层具体为远源构造油藏的目的层。
第二步,基于获取的上述目的层层位信息、断裂信息等,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具体反演时,可以将测井曲线数据与叠后保幅地震数据加载进岩性反演软件进行反演。其中,该岩性反演软件可以为ason、Strata。申请人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能够用于反映岩性的敏感参数往往存在差异。在反演过程中,通常可以反映岩性的敏感参数包括:GR值、泥质含量、波阻抗等。对于目的层位岩性而言,采用波阻抗参数可以较好的区分岩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获得目标地层的岩性反演数据体。当所述敏感参数为波阻抗,所述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岩性圈闭包括: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获得目标地层的岩性反演数据体,在所述岩性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结合目的层层位信息与断裂信息,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当采用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后,后续在岩性反演数据体上结合目的层层位与断裂信息,识别出岩性及构造(即岩性圈闭)。具体的,上述初始岩性圈闭可以包括:断层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断垒岩性圈闭,上倾尖灭岩性圈闭。
第三步,主要基于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与油源断裂研究,优选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具体执行时,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其中,所述确定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具体的,在确定有效烃源岩范围时,可以基于研究区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求取当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时相应的生烃门限深度;将大于该深度数据范围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
在有效烃源岩范围内,选取沟通烃源岩与远源目的层系、活动时间与盆地大量生排烃时间相匹配、对远源岩性圈闭具有油气疏导作用的油源断裂,则该油源断裂控制下的断层岩性圈闭为进一步研究对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油源断裂可以包括:盆地边界断裂及盆地古近纪大量生排烃时期形成的沟通古近系Ya组目的层与下白垩统Re组烃源岩的晚期断裂(图2中F1断裂)。在明确有效烃源岩与油源断裂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各种岩性圈闭进行筛选,优选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而砂岩透镜体等纯岩性圈闭及非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由于具有较高的油源风险,不作为远源岩性圈闭进一步研究对象。
第四步,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由于远源圈闭成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圈闭能否富集到经过长距离运移的油气,因此具有较高的油源风险。对于远源岩性圈闭勘探,应在远源构造油藏勘探程度较高、油气富集规律认识较为清楚的地区展开,以降低勘探风险。基于上述原因,远源岩性圈闭的评价与部署主要围绕已获油气发现的构造油藏,或构造油藏周边的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块圈闭展开。
通过将S13优选出的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平面展布与远源目的层构造图含油藏范围在同一坐标系中叠合,优选出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以及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岩性圈闭,这就降低了待评价目标的油气充注风险,间接降低勘探风险。
第五步,对S14优选出的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将所述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油水界面的获取主要依据该油藏中已钻井目的层中油层与水层密度差异在垂向上存在分界面。该分界面之上是油层,之下为水层。
本实施方式中,图3中a图反映出该构造油藏油水界面为-1100m,达到构造油藏圈闭溢出点-1100m,说明该圈闭油气充注充分,-1100m之外的岩性圈闭砂体也可能含有油气,因此,这种断层岩性圈闭是潜在的岩性油藏发育区,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相反,图3中b图中圈闭溢出点也为-1100m,但实际的油水界面为-1050m,高于构造圈闭溢出点,说明该圈闭油气充注不充分,构造圈闭都没有完全充满油气,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存在较高的油气充注风险。
通过对比分析,优选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圈闭溢出点、油气充注充分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第六步,对S14优选出的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气充注程度预测研究,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具体的,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参数的方法包括如下子步骤: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知构造油藏a、b、c、d,其油柱高度(圈闭高点到油水界面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圈闭高点至圈闭最低溢出点高度)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分别为100%、94%、83%、88%。基于该数据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如图4所示)。将待预测断层岩性圈闭叠合于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可见圈闭在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待预测断层岩性圈闭油气充注度值。根据该方法预测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e、f、g的油气充注程度为93%、83%、92%。此为理论上油气充注度数值。但因为实际油气充注过程中往往还受其他二个因素的影响,分别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R1)、油源断裂发育层位(R2)。需要对初步预测的油气充注程度值结合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修正。将预测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源断裂活动时间、发育层位与100%油气充满度构造油藏a油源断裂的活动时间及断裂发育层位进行相似性分析,二者的相似度范围值域为0-1,二者性质越接近,则代表越相似,则相似度值越接近于1,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则相似度为0。具体相似系数的获取是基于每个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获得,本申请在此并不对具体值做限定。
基于该相似度原理,分析得出e圈闭油源断裂活动时间与a圈闭油源断裂活动时间分别为55百万年、50百万年,活动时间接近,给出R1为0.95,而对于二者断裂发育层位,由于e圈闭中断裂未断穿烃源岩,而a圈闭完全断穿烃源岩,给出相似系数R2为0.85;因此e圈闭的油气充注度修正参数R=0.81(R1×R2),同理获取f与g圈闭修正系数分别为0.76(其中R1为0.92,R2为0.83)、0.2(其中R1为0.4,R2为0.5)。
用前述获得的油气充注度数值乘以上述油气充注度修正系数,则为修正后的油气充注程度,e,f,g三个圈闭最终油气充注度为75%、63%、18%。根据该盆地油气充注度与断层岩性圈闭发育关系的统计规律,发现油气充注度大于60%的圈闭则有可能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在此基础上确定60%为门槛值,认为油气充注度大于60%为充注程度高,则e、f圈闭可作为进一步评价的重点圈闭。
第七步,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S15与S16优选出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同时开展烃类检测研究,对断层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进一步落实,最终优选圈闭资源量大、烃类检测含油气性好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勘探部署,对远源构造油藏进行扩边增储。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图5中,优选的B井位于已知构造油藏圈闭溢出点外的构造低部位,为针对与高部位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部署的一口探井。高部位A井所在构造油藏,油气充满度高,已达圈闭溢出点,同时所在断块圈闭的控制断裂为油源断裂,烃类检测显示B井与A井具有相似的烃类显示特征,故B井所在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源风险较低。
实钻证实,B井获高产油气发现,使A井所在构造油藏的含油面积向外拓展3.2km2,地质储量增加500万吨,对A井远源构造油藏进行了有效扩边增储。
请结合参阅图4,图4中结合油气充注程度与圈闭资源量优选断层岩性圈闭e作为钻探目标,获油气发现,油气充注程度与预测的75%相近。可见,整体上,本申请所提供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能够较为精准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本申请所提供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通过进行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开展目的层岩性反演、基于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与油源断裂研究优选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初步优选岩性圈闭)、在初步优选岩性圈闭的基础上,将其与远源目的层构造图进行叠合,优选出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心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一方面开展油水界面分析,进一步优选岩性圈闭,另一方面开展油气充注程度预测,进一步优选岩性圈闭,后续在开展圈闭资源量计算与烃类检测研究,最终确定出远源岩性圈闭,从而提高远源岩性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勘探效益。
请结合参阅图7,针对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相应提供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11,其用于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反演模块12,其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初步优选岩性圈闭模块13,其用于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叠合模块14,其用于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油水界面分析模块15,其用于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油气充注程度确定模块16,其用于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计算和检测模块17,其用于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其中,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模块13包括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油气充注程度确定模块16包括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存储有如下计算公式: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时所需执行步骤的包括: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步骤S12: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步骤S13: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步骤S14: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步骤S15: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6: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7: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物理装置,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者光学等方法的媒体加以存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存储器又可以包括: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RAM、ROM等;利用磁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硬盘、软盘、磁带、磁芯存储器、磁泡存储器、U盘;利用光学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CD或DVD。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存储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本申请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详细展开赘述。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本文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步骤S12: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步骤S13: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步骤S14: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步骤S15: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6: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步骤S17: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包括: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参数的方法包括: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参数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GR值、泥质含量、波阻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参数为波阻抗,所述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岩性圈闭包括:
采用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获得目标地层的岩性反演数据体,在所述岩性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结合目的层层位信息与断裂信息,识别出岩性圈闭。
7.一种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通过开展叠后地震资料数据体解释,获取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及构造图;
反演模块,其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目的层的层位信息、断裂信息,选取特定敏感参数进行目的层岩性反演,识别出初始岩性圈闭;
初步优选岩性圈闭模块,其用于开展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和油源断裂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所述初始岩性圈闭相叠合确定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所述由油源断裂控制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初步优选岩性圈闭;
叠合模块,其用于将所述初步优选岩性圈闭与所述构造图进行叠合,获得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或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
油水界面分析模块,其用于将所述与已知构造油藏相叠合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油水界面分析,识别出油水界面达到已知构造油藏溢出点的断层岩性圈闭,并将该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油气充注程度确定模块,其用于确定所述已知构造油藏周边的断层岩性圈闭的油气充注程度,并从中识别出油气充注程度相对较高的断层岩性圈闭,将识别出的断层岩性圈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
计算和检测模块,其用于利用蒙特卡洛概率体积法对所述进一步优选的岩性圈闭进行资源量计算和烃类检测;基于所述计算和检测结果,确定远源岩性圈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
基于实测烃源岩成熟度与对应深度数据,建立成熟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求取与成熟度为0.5%的生烃门限相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
在烃源岩深度构造图中圈定深度大于所述生烃门限深度的烃源岩范围,则该范围为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存储有如下计算公式:
E=E1×R
上式中,E1为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
R=R1×R2,R为E1的修正系数,R1为油源断裂活动时间相似系数,R2为油源断裂发育层位相似系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充注程度计算单元确定所述理论上的油气充注程度时所需执行步骤的包括:
获取已知构造油藏油柱高度与相应的圈闭闭合幅度的比值,该比值为油气充注度,并基于所述油气充注度形成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
将待预测的岩性圈闭叠合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上,获得所述岩性圈闭在所述油气充注程度平面图中的分布位置;
选取每个圈闭构造高点与溢出点中间等值线所在位置的油气充注点作为所述待预测的岩性圈闭油气充注程度值。
CN201810742891.6A 2018-07-09 2018-07-09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957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891.6A CN108957541B (zh) 2018-07-09 2018-07-09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891.6A CN108957541B (zh) 2018-07-09 2018-07-09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7541A true CN108957541A (zh) 2018-12-07
CN108957541B CN108957541B (zh) 2020-04-10

Family

ID=6448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2891.6A Active CN108957541B (zh) 2018-07-09 2018-07-09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754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0436A (zh) * 2019-07-31 2019-11-2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CN110632654A (zh) * 2019-08-16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圈闭含油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360444A (zh) * 2020-10-16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闭目标的量化排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87413A (zh) * 2020-05-19 202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成藏模式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6146202A (zh) * 2023-03-30 2023-05-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礁滩碳酸盐岩的圈闭划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9159A (zh) * 2015-11-19 2016-04-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定量预测油气有利聚集区的方法
CN106873030A (zh) * 2017-02-07 2017-06-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断层封堵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9159A (zh) * 2015-11-19 2016-04-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定量预测油气有利聚集区的方法
CN106873030A (zh) * 2017-02-07 2017-06-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断层封堵性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 ZHONGSHENG ET AL.: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far-source lithologic reservoirs and exploration strategy in Melut Basin, Central Africa",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刘海涛等: "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及其控藏意义—以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为例", 《地质论评》 *
史忠生等: "中非 Melut 盆地远源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勘探对策", 《中国石油勘探》 *
王阳洋等: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 《石油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0436A (zh) * 2019-07-31 2019-11-2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CN110632654A (zh) * 2019-08-16 2019-12-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圈闭含油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632654B (zh) * 2019-08-16 2021-08-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断块圈闭含油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87413A (zh) * 2020-05-19 2021-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成藏模式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3687413B (zh) * 2020-05-19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成藏模式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360444A (zh) * 2020-10-16 2021-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闭目标的量化排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60444B (zh) * 2020-10-16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圈闭目标的量化排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146202A (zh) * 2023-03-30 2023-05-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礁滩碳酸盐岩的圈闭划分方法和装置
CN116146202B (zh) * 2023-03-30 2023-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礁滩碳酸盐岩的圈闭划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7541B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7541A (zh)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EP2904530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CN104914465A (zh) 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Neuhaus et al. Integrate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for field optimization in the Marcellus Shale-A case study
CN104662445A (zh) 圈闭完整性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Pankaj et al. Integrated well interference modeling reveals optimized well completion and spacing in the Marcellus shale
Al-Khazraji et al. Development of heterogeneous immature Brownfield with Waterdrive using dynamic opportunity index: a case study from Iraqi oilfields
Taleghani et al. Post-treatment assessment of induced fracture networks
Hurren et al.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4D seismic in the Stybarrow field, Western Australia
Noureldien et al. GUPCO experience with giant fields: Case studies from Egypt
Arslan et al. Practical automated detec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mature fields using production and geology data
EP3186665B1 (en) Method of characterising a subsurface volume
Zellou et al. Integrated Workflow Appli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Carbonate Fractured Reservoir: Qarn Alam Field
Moradi et al. Learning from Behavioral Frac Maps: A Montney Case Study in Integration of Modern Microseismic and Production Data Analyses
Altman et al. Coupling production data with the DFN to unravel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s in a tight naturally fractured jurassic Reservoir, Kuwait
Webster Clair Phase 1: the evolving development of a complex fractured field
AU2012396846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and ranking geobodies using a Euler Characteristic
Al-Hadhrami et al. A Giant Reservoir is Talking and we are Listening: characteris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a Giant Fractured Reservoir in Oman with Extensive Years of Production
Al-Shuaib et al. Innovative Pressure Assessment & Mapping in a Giant Carbonate Reservoir Brown Field Under Water Flood Development
Toluse et al.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in a Marginal Field through Established Reservoir Management Techniques–A Case Study
Salahuddin et al. Static and Dynamic Uncertainty Management for Probabilistic Volumetric and Production Forecast: A Case Study from Onshore Abu Dhabi
Verbruggen et al. Understanding Reserves Uncertainties in a Mature Field by Reservoir Modelling
Jaya et al. A Novel Approach, Determining Oil Pockets Size in a Very Complex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Traps of Middle Cretaceous Formation in Onshore Abu Dhabi
Benton et al. Integrated Ensemble-Modeling Study Utilizing Well Surveillance Data and Interpreted Contacts for a Mature Malaysian Oilfield
Mendez et al. Using Dynamic Simulations to Improve Geological Models: A Full Field Integrated Study of an HPHT Gas Field in the Norwegian S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