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0436A -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0436A
CN110490436A CN201910699215.XA CN201910699215A CN110490436A CN 110490436 A CN110490436 A CN 110490436A CN 201910699215 A CN201910699215 A CN 201910699215A CN 110490436 A CN110490436 A CN 110490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evaluation
unit
gas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92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逊
韩淑琴
王宗秀
韩凤彬
白国平
郭迎春
方欣欣
李小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6992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0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0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0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包括: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本发明利用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两个方面的评价参数计算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使得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和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数字信息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种类繁多,有50余种,如进尺发现率法、井数发现率法、年(时间)发现率法、饱和勘探法;油田规模序列法、发现过程模型法、油藏规模分布法;面积丰度类比法、体积丰度类比法、体积速度法;盆地模拟法、氯仿沥青“A”法、氢指数质量平衡法、有机碳质量平衡法等等。但就其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而言,无外乎统计法、类比法、成因法三大类。在国外由于评价者所处的职能不同,因此采用的评价方法也各有侧重和差异。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代表政府职能,负责美国陆上和州属海域含油气盆地以及全球的资源评价工作,选择的方法主要为统计法和特尔菲法,评价对象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等,主要计算评价对象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和扩展储量(Reserve Growth)。国际大油公司为了中远期的勘探决策部署,采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主要为类比法,其次是统计法。评价对象以招标区块和目标区为主,重点计算待发现可采资源量。中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采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以成因法为主,其次为统计法和类比法。在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盆地和不同勘探程度的盆地,三种方法均得以了应用。
然而,现有的统计法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①参与计算的参数过于简单,而且与地质分析缺乏明显的联系;②某些参与计算的参数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一般适用于成熟或较成熟勘探地区的中、后期评价阶段,这主要归因于受评价对象勘探成果资料的制约;④由于没有考虑在未来勘探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性油气田类型的意外发现,也没有考虑技术的改进和经济的改善,因此该类评价方法评估出的资源量数值一般趋于保守。
现有技术中,类比法的参数之间的类比需要主观判断,因此评价出的结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现有技术中,成因法以盆地模拟法为主,其主要不足有两点:①未考虑时间性和经济性,评价出的油气资源量是地质资源量;②资源量的计算涉及到排烃系数、聚集系数的选取,而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降低了资源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这也是成因法估算资源量的最大不足之处。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需要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以提高提高了油气资源评价参数的客观性与可信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参考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优选地,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油气评价单元划分模块,用于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油气田和探井统计分配模块,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待发现油气田规模计算模块,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待发现资源量计算模块,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优选地,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优选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针对含油气盆地,将盆地的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借助ArcGis平台收集油气田历史数据,以及探井历史数据,针对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获取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两个方面确定评价参数,综合两方面评价参数,提高了资源评价参数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利用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两个方面的评价参数计算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使得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和准确。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含油气盆地内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油气评价单元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划分不同阶段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探井序列划分不同阶段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种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评价参数主观性影响大,缺乏的客观性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资源评价不准确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为了使实施例更加清楚的展示本发明的内容,首先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给出详细的阐述。
本发明主要针对含油气盆地出现的油气资源评价出现的评价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较大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系统的结构框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在含油气盆地的含油气地质区域进行油气评价单元划分,实施例中在进行油气评价单元划分之前,需要对含油气盆地进行地质分析和含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气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系统包括:
油气地质分析模块101,用于对含油气盆地进行地质分析和含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例如对A盆地进行含油气盆地进行地质分析和还有其资源潜力分析,包括通过油源对比,确定油气之间以及油气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确定含油气系统的时空展布。
油气评价单元划分模块102,用于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含油气地质区域为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地质体,本发明主要对含油气地质区域进行划分。在实施例中,油气评价单元的划分重点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已发现的储集层时代相同的油气田分布范围;
(2)盆地的构造分区特征;
(3)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4)盖层的分布范围;
(5)油气成藏模式;
(6)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含油气盆地内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油气评价单元的示意图,将盆地a内的含油气地质区域(图2中的虚线框)上述的需要考虑的要素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分别为1号油气资源评价单元,2号油气资源评价单元,3号油气资源评价单元,4号油气资源评价单元,…,x号油气资源评价单元。考虑上述要素进行油气评价单元划分后,需要保证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油气田和探井统计分配模块103,调用ArcGis平台104,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
实施例中,调用ArcGis平台104内存储的A盆地的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然后将其对应的分配给相应的划分好的油气评价单元,例如2号油气评价单元内分配了120个油气田,500口探井,8号油气评价单元内分配了100个油气田,600口探井。
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实施例中,构造单元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例如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四级构造单元。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例如一级构造单元),盆地所有一级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8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例如储油层),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举例来说,盆地内凡是钻探目的层为储油层的探井并入到8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10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例如盖层),盆地内凡是钻探目的层为盖层的探井并入到10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实施例中,构造单元按照现有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例如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四级构造单元。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例如一级构造单元),盆地所有一级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8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例如储油层),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举例来说,盆地内属于储油层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8号油气评价单元中,也就是说,每一个属于储油层的油气资源量均作为一个油气田,并入到8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某一个油气评价单元(例如10号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例如盖层),盆地内属于盖层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10号油气评价单元中。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示意图,图中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例,在2号油气评价单元中按照探井完成的日期形成探井序列200为:
1号探井至5号探井-完成日期1996年,6号探井至11号探井-完成日期1997年,12号探井至20号探井-完成日期1998年,21号探井至32探井-完成日期1999年,33号探井至45号探井-完成日期2000年,…。
在2号油气评价单元中按照油气田发现的日期形成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300为:
1号油气田至3号油气田-发现日期1996年,4号油气田至7号油气田-发现日期1997年,8号油气田至12号油气田-发现日期1998年,13号油气田至14号油气田-发现日期1999年,15号油气田至21号油气田-发现日期2000年,…。
待发现油气田规模计算模块105,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具体地,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划分不同阶段的示意图,示例性的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例,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分为两个阶段,1996年至1998年为第一个阶段,具有油气田个数为1号至7号7个油气田。1998年至2000为第二个阶段,具有油气田个数为8号至14号7个油气田。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具有相同的油气田个数。应当理解,上述只是示例性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延长或者缩短划分阶段的方式来保证每个阶段油气田数目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探井序列划分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同样地,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例,在上述中已经按照1996年至1998年作为第一个阶段,1998年至2000作为为第二个阶段。以此,在第一个阶段,即1996年至1998年,具有1号至11号11个探井,第二阶段,即1998年至2000,具有12号至32号21个探井。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同样地,以2号油气评价单元为例,在第一阶段内,阶段勘探成功率=7÷11=0.63.第二阶段内,阶段勘探成功率=7÷21=0.33。
通过阶段探测成功率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具体地,估计探井数可以根据未来的评资时限来确定。
例如在未来10年估计探井数为100口,则第一阶段计算的待发现油气田数目为0.63×100=63,第二阶段计算的待发现油气田数目为0.33×100=33。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得到到发现油气田个数后,计算待发现油气田规模,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待发现资源量计算模块106,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的具体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门特卡罗统计方法来进行模拟,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上述油气资源评价系统运行在计算设备上,对外部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资源评价参数的客观性与可信度,使得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和准确。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的流程框图,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步骤S102、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
步骤S103、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步骤S104、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针对含油气盆地,将盆地的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借助ArcGis平台收集油气田历史数据,以及探井历史数据,针对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获取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两个方面确定评价参数,综合两方面评价参数,提高了资源评价参数的客观性与可信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利用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两个方面的评价参数计算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使得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和准确。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6.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油气评价单元划分模块,用于将含油气地质区域划分为多个油气评价单元,其中,每一个油气评价单元具有相同/相似的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
油气田和探井统计分配模块,调用ArcGis平台,将每一个油气田、每一口探井按照它们的分布位置,分配至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中,对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和探井进行统计和分配,获取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
待发现油气田规模计算模块,通过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和探井序列,确定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以及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
待发现资源量计算模块,采用门特卡罗模拟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和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获得得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将多个油气评价单元的可采资源量累加,得到含油气地质区域的油气资源总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探井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探井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根据探井的钻探目的层,将盆地内具有相同钻探目的层的探井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全部探井,按照探井完成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的统计和分配包括如下方法: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的某类构造单元,则将盆地所有该类构造单元内的全部油气田并入该油气评价单元;
若油气评价单元为盆地内的部分层系,则盆地内属于相同层系的油气资源储量作为油气田,并入到相应的油气评价单元;
将每一油气评价单元内的油气田,按照发现日期的先后属性进行排序,得到该油气评价单元的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将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按照发现日期划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已发现的油气田个数相同;
将该油气评价单元的探井序列,按照已发现油气田规模序列相同的划分日期,划分为相应的不同阶段;
在每一阶段内,按照如下方法计算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阶段勘探成功率=某一阶段内已发现油气田个数÷该阶段内的探井数;
待发现油气田个数=阶段勘探成功率×估计探井数;
将多个不同阶段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叠加,得到油气评价单元内的待发现油气田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油气评价单元中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通过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与待发现油气田个数的如下关系计算:
N=C·r-D,其中,N为待发现油气田个数,C为经验常识,r为油气评价单元的待发现油气田的规模,D为分形维数。
CN201910699215.X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Pending CN110490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9215.XA CN110490436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9215.XA CN110490436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0436A true CN110490436A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4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9215.XA Pending CN110490436A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04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4960A (zh) * 2022-02-28 2022-03-2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种低勘探程度区油气资源的评价方法
CN115099578A (zh) * 2022-06-01 2022-09-2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含油气盆地边缘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WO2023221491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氦气资源规模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981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油气藏规模序列资源评价方法
CN105447292A (zh) * 2014-08-19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预探井筛选方法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8492014A (zh) * 2018-03-09 2018-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地质资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57541A (zh) * 2018-07-09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981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油气藏规模序列资源评价方法
CN105447292A (zh) * 2014-08-19 2016-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预探井筛选方法
CN107589466A (zh) * 2016-07-06 2018-0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评价待发现资源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
CN108492014A (zh) * 2018-03-09 2018-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地质资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57541A (zh) * 2018-07-09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远源岩性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凯逊 等: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资源潜力", 《中国地质》 *
齐中文: "油气田分布的分形分析初探", 《录井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4960A (zh) * 2022-02-28 2022-03-2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种低勘探程度区油气资源的评价方法
WO2023221491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氦气资源规模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099578A (zh) * 2022-06-01 2022-09-2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含油气盆地边缘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CN115099578B (zh) * 2022-06-01 2023-05-26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含油气盆地边缘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hite Geologic risking guide for prospects and plays
Schmoker US Geological Survey assessment model for continuou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The" FORSPAN" model
CN110490436A (zh) 一种油气资源量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
Patricelli et al. An integrated deterministic/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reserve estimations (includes associated papers 31056 and 35248)
Ikonnikova et al. Final report on update and enhancement of shale gas outlooks
Voegele et al. Micr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fossil distribution in the lower Hornerstown and upper Navesink formations at the Edelman Fossil Park, NJ
CN105089659B (zh) 一种砾岩油藏渗流单元识别方法
CN107908834B (zh) 隐伏矿体的三维定位成矿预测方法以及系统
Khisamov et al. Probabilistic-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reserves and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SPE-PRMS
CN115130268A (zh) 油藏注采方案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29008B (zh) 第四系多含水层地下水环境功能立体分区方法及应用方法
Hood et al.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hydrocarbon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opportunity analysis
Macfarlane et al. The Dakota Aquifer program: annual report, FY90
CN106326620A (zh) 勘探目标分布范围成岩系数模型的优选方法
Meyer Using experimental models to guide data gathering
Nettasana Conceptual Model Uncertaint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hi River Basin, Thailand
Young Desired future condition explanatory report for Groundwater Management Area 15
Abe et al. Geostatistical modelling of reservoir quality over “bright” field, Niger Delta
Johnson Mapping the likelihood of flowing artesian conditions in the Okanagan basin and Lower Fraser Valley, British Columbia
CN114897589A (zh) 基于勘探风险分析的油气探矿权竞标报价方法
Meyer Surrogate modeling
Hewitt et al. Soilscapes basis for digital soil mapping in New Zealand
Royer et al. Conjunctive water use in confined basalt aquifers: An evaluation using geochemistry, a numerical model, and historical water level
Binns Evaluating subtle stratigraphic traps: prospect to portfolio
CN106291712A (zh) 一种针对钻后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