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4490B -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4490B
CN108954490B CN201810824966.5A CN201810824966A CN108954490B CN 108954490 B CN108954490 B CN 108954490B CN 201810824966 A CN201810824966 A CN 201810824966A CN 108954490 B CN108954490 B CN 108954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ositioning
heating device
track
secondary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49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4490A (zh
Inventor
单晓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an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49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Description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热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制热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绝大部分大型场合,例如学校、工厂或者写字楼内,制热系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现有的制热系统如空调系统是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例如工厂内的空调或者大型商场内的空调,升温或者降温是对整个工厂区域或者商场区域进行升温或者降温,该升温过程速度慢,加热时间长,耗能高,即便是区域内仅有较少人数也会对整个区域进行加热,甚至在无人时也需要很久才能将制热系统完全关闭,很容易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现有的制热系统的并不存在针对大区域内的单体或少量目标进行针对性局部温度控制的功能,因此对该方向的研究将能够极大降低大型区域内制热系统的能源消耗,对能源的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制热系统例如空调系统是对整个区域加热导致的升温速度慢、加热时间长了、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从而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对象,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和次轨道,次轨道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上有两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第二次轨道,第三次轨道,第四次轨道和第五次轨道,第一次轨道到第五次轨道上的加热装置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进一步的,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的目标,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和次轨道,次轨道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上有两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第二次轨道,第三次轨道,第四次轨道和第五次轨道,第一次轨道到第五次轨道上的加热装置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m,出风速度vm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在存在多个移动的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选择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编号分别为:1,L,n;选择其中的m个加热装置移动到m个指定的位置,这些位置的编号分别位为:1,L,m,其中m≤n,第i个加热装置移动到位置j的移动成本为cij;xij为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加热装置移到位置j;约束条件为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1
j=1,L,m;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2
i=1,L,n,xij=0or 1,其中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3
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移到成本;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4
j=1,L,m表示移到每个位置到加热装置到数量为1;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5
i=1,L,n表示每个加热装置最多只能移到一个指定位置,xij=0or 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6
根据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7
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8
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L xn)2表示,如X=(00L 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9
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L xn)2=(00L 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510
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L 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61
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L 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62
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063
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进一步的,使用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即TDOA定位算法作为整个定位装置的核心算法,TDOA定位算法是通过一种数学模型建立起来求解的,它主要利用的是数学中双曲线的特性,当存在两个定点的时候,另外一个动点会在以这两个定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当同时存在这样的两组或者多组这样的数据结构的时候,这些双曲线的交点就是要求的目标物体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对区域内人员定位并测量出人周围环境温度,根据区域内人员的位置及周围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加热温度、加热装置工作的数量等,加热装置移动到人员附近,直接对人周围的区域加热,加热装置的位置和方向随着人员运动,实现自动追踪加热的功能。
2、本发明可以对该区域内人员实时定位,加热装置可随着人员的位置运动,实现追踪加热的功能。
3、本发明不需要对整个环境加热,只加热人员周围区域,升温速度快,加热时间短,耗能少。
4、本发明在区域内人数较少时,人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人时,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系统的弊端,降低能耗。
5、本发明采用UWB技术进行定位,目标携带标签,可以实现其在室内的高精度定位,提高加热位置的准确性。
6、本发明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能够准确测量目标周围的环境温度。
7、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采用红外灯或热风口,作为核心的加热主体无需移动,整体机械结构简单,降低整体成本。
8、本发明根据目标周围的温度调整加热功率,提高目标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9、本发明在子区域内目标数量较少时,目标对应的加热装置工作,其余加热装置可处于待机状态;当该区域内无目标时,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有效解决地现有制热系统的弊端,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加热装置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对象,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和次轨道,次轨道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上有两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第二次轨道,第三次轨道,第四次轨道和第五次轨道,第一次轨道到第五次轨道上的加热装置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的目标,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1和次轨道2,次轨道2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2上有两个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3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21,第二次轨道22,第三次轨道23,第四次轨道24和第五次轨道25,第一次轨道21到第五次轨道25上的加热装置3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在存在多个移动的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选择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编号分别为:1,L,n;选择其中的m个加热装置移动到m个指定的位置,这些位置的编号分别位为:1,L,m,其中m≤n,第i个加热装置移动到位置j的移动成本为cij;xij为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加热装置移到位置j;约束条件为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1
j=1,L,m;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2
i=1,L,n,xij=0or 1,其中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3
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移到成本;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4
j=1,L,m表示移到每个位置到加热装置到数量为1;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5
i=1,L,n表示每个加热装置最多只能移到一个指定位置,xij=0or 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6
根据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7
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8
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L xn)2表示,如X=(00L 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9
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L xn)2=(00L 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110
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L 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21
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L 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22
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
Figure BDA0001742256580000123
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使用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即TDOA定位算法作为整个定位装置的核心算法,TDOA定位算法是通过一种数学模型建立起来求解的,它主要利用的是数学中双曲线的特性,当存在两个定点的时候,另外一个动点会在以这两个定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当同时存在这样的两组或者多组这样的数据结构的时候,这些双曲线的交点就是要求的目标物体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协调控制系统和加热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人体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测量装置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传给协调控制系统;所述协调控制系统接收到人的位置信息与温度信息,协调控制系统根据人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人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对象,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和次轨道,次轨道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上有两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第二次轨道,第三次轨道,第四次轨道和第五次轨道,第一次轨道到第五次轨道上的加热装置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整个区域分隔若干个子区域,多个加热装置负责加热一个子区域,当子区域内人数多于加热装置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人均所获热量相等,总能量最大的原则计算加热装置的位置;当子区域内人数少于或等于加热装置时,每人配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随着人员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3.一种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定位装置实时对目标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需要工作的一个或者几个加热装置运动到指定位置;温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目标周围环境温度,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温度调整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超宽带技术即UWB技术进行定位,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定位装置包括标签、锚点和定位服务器,标签是移动且坐标未知的待定位的目标,锚点是自身位置或者绝对坐标已知的节点,包括若干个从锚点和主锚点,从锚点直接和标签通信完成测距过程,主锚点负责收集从锚点的测距结果,对无效结果进行滤除,并初步数据整理后发送给定位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并发送时间校准包给从锚点以进行同步;定位服务器通过主锚点发送的测距信息计算定位结果;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对目标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装在工作服上,目标需要穿上工作服才可以测量其周边的环境温度,在工作服的前部、后部和两个衣袖上各装有一个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当需要检测目标周边的环境温度时,工作服上的4个传感器同时工作检测环境温度,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即为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或热风口,加热装置运动方式为平动需要在一定高度处铺设轨道,轨道可分为主轨道和次轨道,次轨道装有电机和轮子,可在主轨道上运动;每条次轨道上有两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底部装有电机和轮子,加热装置能够在次轨道上运动;当需要对某个位置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在次轨道上运动,次轨道在主轨道上运动,按照需要将加热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加热;
次轨道的工作顺序依次是第一次轨道,第二次轨道,第三次轨道,第四次轨道和第五次轨道,第一次轨道到第五次轨道上的加热装置依次负责给区域中最北边的位置到区域中最南边的位置供热;
当加热装置为红外灯时,某点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q与该点到红外灯轴线距离r和加热电流I有关,某点处接收到的红外灯辐射照度值:
q=f(r,I);
当加热装置为热风口时,某点接收到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P与该点到热风口的距离l,出风速度v和出风温度t有关,某点处接收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p=f(l,v,t);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接收位置信息和温度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相应的加热装置给目标供热;当一个或多个目标处于加热区域中时,需要使各个目标处的辐射照度值或单位面积加热功率达到一定值;当有区域中有m个目标时,为了达到供热要求,协调控制系统制定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传给需要工作的加热装置;控制策略包括控制哪几个加热装置工作和加热装置以多大的功率进行加热;
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在存在多个移动的加热装置时,具体加热装置的供热数量及每个加热装置的供热热量的选择如下:假设有n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编号分别为:1,…,n;选择其中的m个加热装置移动到m个指定的位置,这些位置的编号分别位为:1,…,m,其中m≤n,第i个加热装置移动到位置j的移动成本为cij;xij为决策变量,0或1中0表示第i加热装置移到位置j;约束条件为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1
xij=0 or 1,其中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2
为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总移到成本;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3
表示移到每个位置到加热装置到数量为1;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4
表示每个加热装置最多只能移到一个指定位置,xij=0 or 1表示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对每个加热装置i计算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5
根据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6
的值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对应决策变量xi,其中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7
的值最小的xi变为x1,值最大的xi变为xn,决策方案用一个二进制数X=(x1x2…xn)2表示,如X=(00…01)2表示重新排列后的第n个加热装置打开,其余的关闭;
Step2:设Y=∞,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8
当前采取的方案为X=(x1x2…xn)2=(00…1)2;根据Qj的值从大到小对其约束条件进行排序,即Qj值最大的设为第一个约束,次大的设为第二个约束,…,最小的设为最后一个约束;
Step3:计算当前方案的目标函数值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49
如目标函数值小于Y,则设置第一个约束为当前约束,否则转到Step6;
Step4:根据当前方案X=(x1x2…xn)2判断当前约束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转到Step5,否则转到Step6;
Step5:判断是否还有约束没有检查,如有则取下一个约束作为当前约束,转到Step4;否则更新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51
为当前方案X,令Y为当前决策方案X的目标函数值,转到Step6;
Step6:判断X+1≤(11…1)2是否满足,如满足则取下一个方案,即令X=X+1作为当前方案,转到Step3;否则转到Step7;
Step7:算法结束,输出最优决策方案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52
及对应的最优值Y,若Y=∞,
Figure FDA0003077584830000053
则表明问题无可行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到达时间差定位算法即TDOA定位算法作为整个定位装置的核心算法,TDOA定位算法是通过一种数学模型建立起来求解的,它主要利用的是数学中双曲线的特性,当存在两个定点的时候,另外一个动点会在以这两个定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当同时存在这样的两组或者多组这样的数据结构的时候,这些双曲线的交点就是要求的目标物体的位置。
CN201810824966.5A 2018-07-25 2018-07-25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95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4966.5A CN108954490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4966.5A CN108954490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490A CN108954490A (zh) 2018-12-07
CN108954490B true CN108954490B (zh) 2021-09-14

Family

ID=6446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4966.5A Active CN108954490B (zh) 2018-07-25 2018-07-25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449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583A (zh) * 2016-05-17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3056A1 (de) * 1978-10-03 1980-04-24 Hans Ing Grad Engelmann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in der warmwasserzuleitung angeordneten ventils, insbesondere thermostatventil
US8754275B2 (en) * 2011-07-26 2014-06-17 Uop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hydrocarbon-rich effluent from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CN205246220U (zh) * 2015-12-21 2016-05-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面向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测试的平台设备
CN206459255U (zh) * 2016-12-30 2017-09-01 山东前田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移动热源控制系统
CN206865614U (zh) * 2017-06-14 2018-01-09 深圳市山禾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远程跟踪的红外摄像机
CN107575995B (zh) * 2017-09-11 2021-04-06 和欣汇达(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物的智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79774U (zh) * 2017-10-13 2018-04-27 杨于天程 一种电热膜追踪旋扫热风辐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583A (zh) * 2016-05-17 2016-10-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490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6065A (zh) 一种智能移动空调
CN109114663B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563249B (zh) 一种基于uwb定位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5B (zh) 一种利用旋转加热头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206247493U (zh) 一种智能移动空调
CN101469902B (zh) 基于无线定位的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954489B (zh) 利用行车系统进行热追踪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90B (zh) 带数据自学习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59171B (zh) 带自学习功能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826618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节能加热方法
CN109084405B (zh) 利用红外测温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163420B (zh) 基于接触式测量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8B (zh) 利用北斗定位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00302B (zh) 一种适用于空旷库房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758790B (zh) 一种追踪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826619B (zh) 带追踪测量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501B (zh) 一种利用测温衣的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82B (zh) 带精确定位装置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80B (zh) 利用竞争学习的控温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6B (zh) 带摇臂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59172B (zh) 基于二元锦标算法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028284B (zh) 基于无线定位及旋转式加热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54487B (zh) 一种加热装置可旋转平移的调温系统及方法
CN108919864B (zh) 旋转平移相结合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8983839A (zh) 一种带uwb定位的调温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5

Address after: Room 408, 4th Floor, Building 13, China Zhigu Fuchun Park, Yinhu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42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Yan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South 5th floor, building 2, No. 78, good luck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ANTA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