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5379B -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45379B CN108945379B CN201810712548.7A CN201810712548A CN108945379B CN 108945379 B CN108945379 B CN 108945379B CN 201810712548 A CN201810712548 A CN 201810712548A CN 108945379 B CN108945379 B CN 1089453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hip
- resistance
- increasing device
- laun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5/00—Steering; Slowing-down otherwise than by use of propulsive elements; Dynamic anchoring, i.e. positioning vessels by means of main or auxiliary propulsive elements
- B63H25/50—Slowing-down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包括设置在船舶的舷侧外板上的增阻装置本体,增阻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板以及阻力板,安装板安装在舷侧外板上,阻力板的一端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船舶的中心的一侧延伸,且部分阻力板位于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在本发明中在舷侧外板上设置安装板,在安装板安装阻力板,阻力板通过安装板与船舶的舷侧外板连接,由于阻力板部分位于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当船舶下水后,通过阻力板与水接触以形成阻碍,进而增大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阻力,以减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速度,缩短滑行的路径,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性,待船舶安全下水后或在停靠在码头后,在将所述增阻本体从船舶上拆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船舶下水增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的建造和修理通常是在船台上进行。当船舶在船台上修造完成后,一般采用纵向下水的方式实现船舶的下水。具体地,船台带有一定的纵倾角度,船台上的船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船台的轨道下滑从而实现船舶下水。当船舶完全下水后,为防止船舶由于惯性而冲出距离船台较远的位置,通常会采用将锚抛入水中对船舶进行“刹车”。
但是,由于船舶整体的重量较大,使得起在船台上滑入后具有较大的惯性,使用抛锚的方式对船舶进行“刹车”具有以下不足:1、锚链及船舶与锚链连接的结构会受到较大的拉力,容易对锚链和船舶造成一定损伤;2、由于船舶下水后速度较高,抛锚后船舶会绕锚泊点转动,难以控制船舶在水中的运动;3、抛锚后,锚链会在水底滑动一定的距离后才会抓紧泥土,不能及时阻止船舶的运动,船台一般是处于江边或海边,如果船舶在水中滑行的距离较远,将影响航道中其他船舶的航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其能增加船舶下水后在水中阻力,缩短船舶下水后在水中的滑行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增阻方法,其能降低船舶下水后在水中的滑行速度,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性。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包括设置在船舶的舷侧外板上的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板以及阻力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舷侧外板上,所述阻力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船舶的中心的一侧延伸,且部分所述阻力板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于所述船舶的艏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艏部外板上;和/或,
于所述船舶的艉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艉部外板上。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船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阻力板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槽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阻力板的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阻力板的厚度方向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接槽的下端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插接槽的上端设置向上的开口。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阻装置本体还包括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舷侧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力板连接。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呈弧形结构,于所述弧形结构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舷侧外板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阻力板焊接。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阻力板具有位于上端的第一板段和位于下端的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所述插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段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下方凹设有插接位。
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增阻方法,应用上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船舶下水之前,将用于连接阻力板的安装板临时固定在舷侧外板上;
步骤S20、将所述阻力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船舶的方向延伸,并将部分所述安装板延伸至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
步骤S30、在所述船舶下水安全并泊停后,拆除所述阻力板以及所述安装板。
作为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20和步骤S30之间,还包括步骤S21:在所述阻力板和所述舷侧外板之间连接加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发明中在舷侧外板上设置安装板,在安装板安装阻力板,使得阻力板通过安装板与船舶的舷侧外板连接,由于阻力板部分位于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当船舶下水后,通过阻力板与水接触以形成阻碍的作用,进而增大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阻力,以减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速度,缩短滑行的路径,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性,待船舶安全下水后或在停靠在码头后,在将所述增阻本体从船舶上拆卸。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安装在所述船舶上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安装在所述船舶上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安装在所述船舶上的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舷侧外板;200、增阻装置本体;210、安装板;211、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13、底板;214、插接槽;220、加强板;221、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部;230、阻力板;231、第一板边;232、第二板边;233、第三板边;234、第四板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包括设置在船舶的舷侧外板100上的增阻装置本体200,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包括安装板210以及阻力板230,所述安装板210安装在所述舷侧外板100上,所述阻力板23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2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船舶的中心的一侧延伸,且部位所述阻力板230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舷侧外板100对水的阻碍作用,在设计船舶时,通常将船底外板和舷侧外板100通过光滑的圆弧结构连接,在本发明中在舷侧外板100上设置安装板210,在安装板210安装阻力板230,使得阻力板230通过安装板210与船舶的舷侧外板100连接,由于阻力板230部分位于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当船舶下水后,通过阻力板230与水接触以形成阻碍的作用,进而增大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阻力,以减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速度,缩短滑行的路径,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性,待船舶安全下水后或在停靠在码头后,在将所述增阻本体从船舶上拆卸。
在实际设计时,可尽可能多地将阻力板230增加设置到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即尽可能地将阻力板230伸入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以增大船舶在水中的阻力。
具体地,安装板210与舷侧外板100焊接,安装板210和舷侧外板100之间连接强度。但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舷侧外板100的外侧设置有螺纹盲孔,在安装板210设置有固定孔,固定螺钉穿过固定孔与旋拧至螺纹盲孔内,以实现安装板210与船舶的固定连接,采用固定螺钉固定的方式将安装板210固定在船舶上,即保证了安装板210固定的可靠性也方便在船舶安全下水后对将安装板210从船舶上拆除。
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船舶的艏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的所述安装板210安装在所述船舶艏部外板上,艏部外板的增阻装置本体200的阻力板230与船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平行。于所述船舶的艉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的所述安装板210安装在所述船舶的艉部外板上,艉部外板的增阻装置本体200的阻力板230与船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平面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在舷侧外板100、船舶的艏部外板和船舶的艉部外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利用在船体外板上的阻力板230减慢船舶下水时在水中滑行的速度,通过此设计,扩大了所述水增阻装置的通用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仅在船舶艏部外板或船舶艉部外板增阻装置本体2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力板230包括第一板边231、第二板边232、第三板边233和第四板边234;第一板边231和第二板边232平行设置,第三板边233和第四板边234分别设置在第一板边231和第二板边232之间,且第三板边233的两端和第四板边2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边231和第二板边232连接,其中第一板边231设置在第二板边232的上方,第一板边231的长度大于第二板边232的长度;第四板边234远离船舶设置,第三板边233分别与第一板边231和第二板边232垂直。具体地,第一板边231、第二板边232、第三板边233以及第四板边234形成梯形结构。将第二板边232的长度大于第一板边231的长度,尽可能地较小阻力板230的尺寸,节省阻力板230的制作材料,通过也不减小阻力板230与水接触面积,保证增阻装置本体200具有足够大的阻力减慢船舶下水时在水中滑行的速度,以达到对船舶进行“刹车”目的。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210背离所述船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214,所述阻力板230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214插接配合。通过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214配合实现阻力板230与安装板210的可拆卸连接,方便船舶在下水完成后对阻力板230的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214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插接槽214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阻力板230的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阻力板230的厚度方向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凹槽和限位凸起的设置,利用限位凹槽的侧壁阻挡限位凸起,避免阻力板230的连接部脱离插接槽214。
具体地,所述安装板210包括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的底板213,所述第一侧板211和第二侧板212相对设置,插接槽214由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和底板213围设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的方案,所述插接槽214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插接槽214的槽口的阻挡块,所述插接槽214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阻力板230插入的开口。在具体安装阻力板230时,将阻力板230的插接部从插接槽214上端的开口插进插接槽214内,沿着安装板210的长度方向将安装板210从插接槽214的上端朝向插接槽214的下端的阻挡块滑动,利用阻挡块将插接部限制在插接槽214内,避免安装板210从插接槽214的下端滑落,以将安装板210安装到位。插接槽214的上端的开口的设置,则是为了方便对阻力板230的装拆。
优选地,阻力板230为钢板,但是阻力板230不仅仅限于钢板,也可以是其他的的刚性板材,例如铁板、塑料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阻装置本体200还包括若干加强板220,所述加强板220的一端与所述舷侧外板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力板230连接。加强板220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固定阻力板230,防止在使用时有由于水对阻力板230的冲击力而导致阻力板230发生倾斜或直接从安装板210上脱离,通过加强板220可提高阻力板230强度,增加所述增阻装置的使用性能。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220呈弧形结构,于所述弧形结构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1与所述舷侧外板100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2与所述阻力板230焊接。将加强板220设置为弧形结构,增加加强板220与舷侧外板100和阻力板230的接触面积,以保证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的焊接强度。
为了进一步增加对阻力板230的固定效果,所述每个安装板210上设置有多个加强板220,沿所述安装板210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强板220间隔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210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阻力板230具有位于上端的第一板段和位于下端的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所述插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段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下方凹设有插接位。将安装板210设置在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在船舶下水完成后方便将安装板210从船舶上拆除,由于插接部设置在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使得设置在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的第一板段与安装板210插接,而第二板段则进入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阻碍船舶在水中滑动,当船舶下水完成后,方便将阻力板230从安装板210上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避免在水下作业,降低阻力板230的拆卸难度。在实际安装阻力板230的过程中,在插接位中将插接部从插接槽214的开口插入,然后将阻力板230从插接槽214的上端拉至插接槽214的下端,由于插接位的存在,方便阻力板230的安装。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增阻装置的增阻效果,所述第二段板远离所述船舶的一端设置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与船舶的中心线平行,且阻流板与阻力板230垂直。阻流板的设置主要是增加增阻装置与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对水的阻碍作用。其中,阻力板230与舷侧外板100之间具有间隙,当水从阻力板230与舷侧外板100之间进入到位于阻力板230与舷侧外板100之间的间隙也可一定程度增加船舶在水中滑行的阻力。
其中,船舶上可设置多个增阻装置本体200,且船舶两各舷侧外板100上的增阻装置本体200沿所述船舶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提高船舶下水时的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方法,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船舶下水之前,将用于连接阻力板230的安装板210临时固定在舷侧外板100上;
步骤S20、将所述阻力板230的一端与安装板210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船舶的方向延伸,并将部分所述安装板210延伸至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
步骤S30、在船舶下水安全并泊停后,拆除阻力板230以及安装板210。
在船舶下水之前,将安装板210临时固定在舷侧外板100上,以实现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增阻装置本体200的固定,增阻装置本体2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船舶安全下水之后,将船舶靠泊在码头后,在将增阻装置本体200从舷侧外板100上拆卸,避免影响船舶后续的正常航行或使用。通过此设计,能够增大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阻力,以减船舶下水后在水中滑行的速度,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性,缩短滑行的路径,避免由于船舶下水时在水中滑行较远距离而影响主航道中其他船舶的航行。
在步骤S20和步骤S30之间,还包括步骤S21:包括在阻力板230和舷侧外板100之间连接加强板220。在此步骤中,在增阻本体上加装加强板220,能够对阻力板230进行固定。
在拆卸增阻装置本体200时,先将加强板220从船舶上和阻力板230拆除,然后再将阻力板230从安装板210上拆下,最后将安装板210从船舶上拆卸,通过上述步骤的拆卸,降低对增阻装置本体200的拆卸的难度,方便操作。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船舶的舷侧外板上的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包括安装板以及阻力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舷侧外板上,所述阻力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船舶的中心的一侧延伸,且部分所述阻力板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所述增阻装置本体还包括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舷侧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力板连接;所述加强板呈弧形结构,于所述弧形结构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舷侧外板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阻力板焊接,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船舶的一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阻力板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阻力板具有位于上端的第一板段和位于下端的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上,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所述插接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板段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下方凹设有插接位;
所述阻力板包括第一板边、第二板边、第三板边和第四板边,所述第一板边和所述第二板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板边和所述第四板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边和所述第二板边之间,且所述第三板边的两端和所述第四板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边和所述第二板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边设置在所述第二板边的上方,所述第二板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板边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船舶的艏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艏部外板上;和/或,
于所述船舶的艉部外板设置所述增阻装置本体,所述增阻装置本体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艉部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插接槽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阻力板的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阻力板的厚度方向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下端设置有阻挡块,所述插接槽的上端设置有供所述阻力板插入的开口。
5.一种船舶下水增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船舶下水之前,将用于连接阻力板的安装板临时固定在舷侧外板上;
步骤S20、将所述阻力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船舶的方向延伸,并将部分所述安装板延伸至所述船舶下水时的预估水位以下;
步骤S30、在所述船舶下水安全并泊停后,拆除所述阻力板以及所述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下水增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和步骤S30之间,还包括步骤S21:在所述阻力板和所述舷侧外板之间连接加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2548.7A CN10894537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2548.7A CN10894537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45379A CN108945379A (zh) | 2018-12-07 |
CN108945379B true CN108945379B (zh) | 2020-09-25 |
Family
ID=64484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12548.7A Active CN108945379B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453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5078B (zh) * | 2019-09-29 | 2021-06-08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大型船舶水下增阻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418761D0 (en) * | 1994-09-16 | 1994-11-02 | Souchon Roger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lococmotion by water |
CN2425852Y (zh) * | 1999-09-27 | 2001-04-04 | 陆银河 | 轮船安全阻力器 |
CN2441736Y (zh) * | 2000-08-23 | 2001-08-08 | 廖无限 | 两舷带航行控制装置的船只 |
KR20050093573A (ko) * | 2004-03-19 | 2005-09-23 | 조범동 | 선박용 감속 장치 |
CN2928676Y (zh) * | 2006-06-16 | 2007-08-01 | 东营市华方船体研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船舶减速装置 |
KR20090011998A (ko) * | 2007-07-27 | 2009-02-02 | 임승엽 | 선박 고속 회전장치 |
CN101580109A (zh) * | 2008-05-13 | 2009-11-18 | 北京新漩世为科技有限公司 | 紧急停船装置 |
KR20100086537A (ko) * | 2009-01-23 | 2010-08-02 |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선박의 비상제동장치 |
CN104029800A (zh) * | 2014-06-26 | 2014-09-10 | 张辉 | 一种船侧阻力可控型船舶 |
CN104443342A (zh) * | 2014-11-04 | 2015-03-25 | 武汉包尼喜科技有限公司 | 船舶紧急制动装置 |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10712548.7A patent/CN10894537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45379A (zh) | 2018-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26119C2 (ru) | Судно или плавуч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работающая в покрытых льдом водах,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 |
JP6360060B2 (ja) | 浮上式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移動及び設置用船体、およびその船体を用いた浮上式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移動及び設置方法 | |
KR100885990B1 (ko) | 문풀 유동 억제 장치 | |
US8752494B2 (en) | System for launching and recovering underwater vehicles, notably towed underwater vehicles | |
SE8302074L (sv) | Flytande konstruktion for havsteknikendamal | |
US20130255561A1 (en) | Device for diminishing flow resistance in moon pool | |
WO2019051915A1 (zh) | 一种锚泊装置、安装方法及船舶 | |
CN107757825B (zh) | 一种用于海洋平台船舶的临时锚回收系统 | |
CN108945379B (zh) | 一种船舶下水增阻装置及方法 | |
KR101702516B1 (ko) | 앵커링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부유식 해양 구조물 | |
KR101229226B1 (ko) | 선박의 앵커 회수장치 | |
KR101481329B1 (ko) | 접안시설의 선박 리프트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선박 지지방법 | |
US20170370061A1 (en) | Bow Buoy Docking System | |
JP2012051555A (ja) | 海洋または潜水機械装置の回収用装置 | |
KR101735330B1 (ko) | 해양 구조물의 페어리드 씨패스트닝 장치 | |
CN109263830A (zh) | 一种无人艇的回收保护装置 | |
US6490988B2 (en) | Anchor assembly for boats and watercrafts in general | |
CN210063290U (zh) | 一种分体式充气复合艇 | |
KR101948641B1 (ko) | 부력 장치 | |
CN206394820U (zh) | 一种防断裂的锚 | |
BRPI0717519A2 (pt) | Sistema de atracação para um navio-tanque convencional | |
KR20120002873U (ko) | 빙해선박의 얼음부착 방지장치 | |
CN219707274U (zh) | 一种水下建筑物检测系统 | |
CN206374928U (zh) | 一种防止在锚唇上晃动的锚 | |
KR20180002620U (ko) | 앵커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