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5241A -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5241A
CN108945241A CN201810976941.7A CN201810976941A CN108945241A CN 108945241 A CN108945241 A CN 108945241A CN 201810976941 A CN201810976941 A CN 201810976941A CN 108945241 A CN108945241 A CN 10894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ad
flexible glue
glue band
pedal
pi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69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ilot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ilot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ilot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ilot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69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45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4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07Automatic balancing machines with single main ground engaging wheel or coaxial wheels supporting a rider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或右车体,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车体外壳、踏板以及边缘垫,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覆盖在车体外壳上,所述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避免所述车体外壳被弄脏。当用户使用代步车时,会踩踏在有踏板区域的位置及车体外壳的上表面的其他位置,由于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防止用户脚底与车体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所述车体外壳被弄脏。

Description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代步车,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背景技术
代步车,又叫懒人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在行业内指的代步车一般指电动代步车,代步车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
代步车以电动平衡车为例,电动平衡车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踏板以及车体外壳,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车体外壳镂空,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踏板的形状与镂空处的形状相同。在电动平衡车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驾驶人站在踏板上,通过脚踩踏板来控制电动平衡车的前后运动,因此,踏板对电动平衡车的性能尤为重要。
现有电动平衡车中的踏板的制作材料包括软质材料,又由于车体外壳镂空,镂空处的面积不大,因此踏板设置的面积也不大,这样用户的双脚会踩到踏板附近的外壳,容易将踏板附近的车体外壳弄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容易将车体外壳弄脏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或右车体,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车体外壳、踏板以及边缘垫,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覆盖在车体外壳上,所述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本方案通过采用设计边缘垫的方式,避免用户弄脏除踏板外的车体外壳的情况发生。当用户使用代步车时,会踩踏在有踏板区域的位置及车体外壳的上表面的其他位置,由于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防止用户脚底与车体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可选的,所述边缘垫与踏板连接,所述边缘垫与踏板一体成型。
由于边缘垫与踏板一体成型,可以直接设计出边缘垫与踏板一体成型的模具,边缘垫不需要额外的模具成型,直接一套模具解决边缘板和踏板的出模问题,方便生产。
可选的,以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向,所述踏板在前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车体外壳前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所述上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上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上车体外壳的外表面,所述下车体外壳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配合连接,所述边缘垫包括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所述踏板的一侧与第一边缘垫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边缘垫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垫设置在踏板的前方,所述第二边缘垫设置在踏板的后方,所述第一边缘垫覆盖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所述第二边缘垫覆盖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
本方案边缘垫包括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在使用代步车时,踏板在前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车体外壳前方向上的宽度,用户的脚底一般会踩到踏板前方向上的上车体外壳,将第一边缘垫设置在踏板的前方,第二边缘垫设置在踏板的后方,此时用户的脚底就能踩在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和踏板上的区域,避免将踏板四周都设计边缘垫造成材料浪费,同时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对被覆盖的上车体外壳有个保护的效果,这样被覆盖的上车体外壳不容易出现刮痕或损坏。
可选的,所述车体外壳包括母扣,所述母扣设置在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的连接处,所述母扣为通孔,所述母扣为方形体,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底部与踏板连接,顶部远离踏板,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第一公扣,所述第一公扣设置在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公扣为第一边缘垫的顶部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公扣带勾,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边缘垫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公扣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一母扣在同样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公扣与母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公扣通过母扣固定在左车体或右车体内,所述第一边缘垫通过第一公扣与母扣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所述第二边缘垫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底部与踏板连接,顶部远离踏板,所述第二边缘垫包括第二公扣,所述第二公扣设置在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公扣为第二边缘垫的顶部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公扣带勾,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边缘垫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边缘垫的第二公扣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二母扣在同样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通过第二母扣固定在左车体或右车体内,所述第二边缘垫通过第二公扣与母扣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
在本方案中,第一公扣、第二公扣分别与母扣配合连接,第一公扣为第一边缘垫的顶部上的凸起结构,第二公扣为第二边缘垫的顶部上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带勾,将第一公扣、第二公扣分别卡进母扣后,用来勾住母扣,此时第一边缘垫通过第一公扣与母扣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第二边缘垫通过第二公扣与母扣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连接方式简单且可以重复连接,不用担心第一边缘垫顶部、第二边缘垫顶部脱落后无法连接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一个第一公扣,所述第一公扣设置在第一公扣的顶部,所述第二边缘垫包括一个第二公扣,所述第二公扣设置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所述母扣包括一个第一母扣和一个第二母扣,所述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母扣,另一侧设有第二母扣,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配合连接。
由于第一边缘垫包括一个第一公扣,第二边缘垫包括一个第二公扣,母扣包括一个第一母扣和一个第二母扣,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卡紧连接,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卡紧连接,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各对位一次就行,对位简单。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包括头部和颈部,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为方形体,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与第一母扣连接,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为方形体,所述第一公扣颈部的一面连接第一边缘垫的顶部,另一面连接第一公扣的头部,所述第一公扣颈部的一面与另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垂直第一边缘垫的顶部,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垂直第一公扣的头部,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设置在第一边缘垫顶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关于第一公扣的颈部对称,所述第二公扣包括头部和颈部,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为方形体,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与第二母扣连接,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为方形体,所述第二公扣颈部的一面连接第二边缘垫的顶部,另一面连接第二公扣的头部,所述第二公扣颈部的一面与另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垂直第二边缘垫的顶部,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垂直第二公扣的头部,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设置在第二边缘垫顶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关于第二公扣的颈部对称,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与第二公扣的头部相对,第一公扣的头部高度为M,所述第一母扣的高度为H,所述M大于H,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高度为N,所述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所述N大于T。
由于第一公扣顶部和颈部都为方形体,第二公扣的顶部和颈部都为方形体,第一公扣的头部关于第一公扣的颈部对称,第二公扣的头部关于第二公扣的颈部对称,第一公扣的头部高度为M,第一母扣的高度为H,M大于H,第二公扣的头部高度为N,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N大于T,当有外力将第一公扣从第一母扣中拉扯出来,第二公扣从第二母扣中拉扯出来时,又由于第一母扣与第二母扣设置在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的连接处,则第一公扣对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会有力的作用,第二公扣对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有力的作用,会使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每个第一公扣为方形体,所述每个第一公扣的底端固定在第一边缘垫的顶部,所述一个第一公扣与另一个第一公扣之间不相连,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所述母扣包括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所述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母扣,另一侧设有第二母扣,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配合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公扣在第一边缘垫的顶部上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母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一个第一母扣与另一个第一母扣之间不相连,所述多个第一母扣设置在上车体外壳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一母扣在上车体外壳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母扣的数量与第一公扣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个第一公扣的位置与每个第一母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每个第二公扣为方形体,所述每个第二公扣的底端固定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所述一个第二公扣与另一个第二公扣之间不相连,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二公扣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上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母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一个第二母扣与另一个第二母扣之间不相连,所述多个第二母扣设置在上车体外壳的另一侧,所述多个第二母扣在上车体外壳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母扣的数量与第二公扣的数量相等,所述每个第二公扣的位置与每个第二母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
本方案第一公扣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公扣在第一边缘垫的顶部上等间距排列,第一公扣的位置与第一母扣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第二公扣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公扣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上等间距排列,第二公扣的位置与第二母扣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第一边缘垫上的第一公扣、第二边缘垫上的第二公扣分别与上车体外壳上的第一母扣、第二母扣的固定方式为多点固定,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不易脱落。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母扣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母扣在上车体外壳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母扣等间距排列,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
第一公扣等间距排列,第一母扣等间距排列,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第二公扣等间距排列,第二母扣等间距排列,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相对于不等间距的排列方式,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上的力相对均匀,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上的力相对均匀,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的固定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母扣的高度为H,所述第一公扣颈部的厚度为G,所述H等于G,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为卡扣连接。
由于第一母扣位于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连接处,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为卡扣连接,在安装车体外壳时,第一公扣被固定于左车体或右车体内,由于第一母扣的高度为H,第一公扣颈部的厚度为G,H等于G,第一母扣与第一公扣的颈部刚好卡紧,又由于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是通过左车体或右车体的螺丝固定的,十分牢固,第一公扣在其中不容易脱落,第一边缘垫不容易松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所述第二公扣颈部的厚度为S,所述T等于S,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为卡扣连接。
由于第二母扣位于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连接处,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为卡扣连接,在安装车体外壳时,第二公扣被固定于左车体或右车体内,由于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第二公扣颈部的厚度为G,T等于S,第二母扣与第二边缘垫刚好卡紧,又由于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是通过左车体或右车体的螺丝固定的,十分牢固,第二公扣在其中不容易脱落,第二边缘垫不容易松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形状、结构与第二边缘垫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公扣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公扣的结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与第二公扣的头部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与第二公扣的颈部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
第一公扣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公扣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公扣的头部与第二公扣的头部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第一公扣的颈部与第二公扣的颈部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当把第一公扣、第二公扣固定进左车体或右车体后,从而使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受力相同,又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形状、结构与第二边缘垫形状、结构相同,踏板的一侧与第一边缘垫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边缘垫连接,使得踏板两侧受力均匀,从而踏板的固定更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的宽度为B,所述第一母扣的宽度为L,所述B等于L,所述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内,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为D,所述第二母扣的宽度为K,所述D等于K,所述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内。
当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内,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内时,由于第一公扣的宽度等于第一母扣的宽度,第二公扣的宽度等于第二母扣的宽度,第一母扣刚好可以卡紧第一公扣,第二母扣刚好可以卡紧第二公扣,防止第一公扣、第二公扣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晃动,连接更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宽度为X,所述第一公扣的宽度为B等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为X,所述第一边缘垫的顶部通过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内,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为B,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D等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Y,所述第二边缘垫的顶部通过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内。
由于第一公扣的宽度等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第二公扣的宽度等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故第一边缘垫的顶部可通过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内,第二边缘垫的顶部通过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内,相对于只设有第一公扣、第二公扣的部分,第一边缘垫的顶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可固定范围大,从而第一边缘垫的顶部和第二边缘垫的顶部都可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边缘垫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边缘垫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于第一公扣与第一边缘垫一体成型,第二公扣与第二边缘垫一体成型,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与踏板一体成型,只需设计一个模具,不需要额外的出模工具,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的材质都为软质材料,所述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配合连接。
第一公扣与第一母扣配合连接,第二公扣与第二母扣配合连接,在代步车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踩在踏板及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上,第一边缘垫所受的力传递到第一公扣,第二边缘垫所受的力传递到第二公扣,由于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都为软质材料,有一定的弹性,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受力时会产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最大的弹性形变范围以内,使得第一公扣不容易从第一边缘垫上断裂,第二公扣不容易从第二边缘垫上断裂。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
第一边缘垫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所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第一边缘垫与第二边缘垫在车体外壳的外部不会留下痕迹,代步车看起来比较美观。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相连,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相连,所述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
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粘接在一起,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没有翘起的部位,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与上车体外壳之间减少空气和灰尘进入,粘接的时间长,边缘垫不易脱落。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
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可以先将双面胶粘在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和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上,然后再将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和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粘到上车体外壳,这样的话粘接时对位比较简单,不用担心粘接位置错误。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
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与踏板前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第二边缘垫与踏板后方的上车体外壳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胶水为液状体,相对其他固体粘接工具来说不会增加软胶垫的厚度,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通过胶水粘接到上车体外壳比较美观。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凹陷条纹,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为第一边缘垫外表面下沉的纹路,所述第二边缘垫包括凹陷条纹,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为第二边缘垫外表面下沉的纹路。
由于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上设置凹陷条纹,踏板上设置踏板条纹,用户脚底踩在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和踏板上,相对于光滑的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和踏板,用户脚底与第一边缘垫、第二边缘垫和踏板的摩擦系数增大,从而摩擦力增大,防止用户脚底踩在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上时,发生相对滑动。
可选的,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条纹,所述踏板条纹为踏板外表面下沉的纹路,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的数量与第二边缘垫凹陷条纹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踏板条纹的数量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的数量相等,所述踏板条纹的数量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的数量相等,所述踏板条纹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踏板条纹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当有积水时,积水可沿着所述踏板条纹及第一边缘垫或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流向地面。
由于踏板条纹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踏板条纹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又由于踏板的高度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当踏板上有积水时,积水会顺着踏板下沉的纹路从踏板流向第一边缘垫或第二边缘垫再到地面,这样代步车的踏板上不易有积水。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前脚掌印,所述前脚掌印为第一边缘垫外表面的凹痕,所述前脚掌印的形状与用户脚底前脚掌印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边缘垫包括脚后跟印,所述脚后跟印为第二边缘垫外表面的凹痕,所述脚后跟印的形状与用户脚底脚后跟印的形状相对应,所述踏板上还设有凹痕,所述前脚掌印与踏板上的凹痕以及脚后跟印形成一个与用户脚底形状相对应的脚底印。
前脚掌印与踏板上的凹痕以及脚后跟印形成一个与用户脚底形状相对应的脚底印,使用代步车时,第一边缘垫中的前脚掌印和第二边缘垫中的脚后跟印、踏板的凹痕有指示引导的作用,用户踩在踏板上时可将前脚掌部位和脚后跟部位踩进对应的边缘垫的位置中,避免用户使用时随意踩踏上车体外壳,同时通过前脚掌印、脚后跟印以及踏板凹痕的设置可以矫正用户踩踏在代步车上的姿势。
可选的,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所述上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上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上车体外壳的外表面,所述下车体外壳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配合连接,所述边缘垫为软胶材质,所述边缘垫中间镂空,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踏板形状相同,所述边缘垫直接套接在上车体外壳。
由于边缘垫中间镂空,镂空区域形状与踏板形状相同,边缘垫为软胶材质,当软胶材质的边缘垫直接套接在上车体外壳时,边缘垫安装后镂空区域套在踏板上,由于软胶材质的边缘垫有个张力作用,边缘垫可随意从上车体外壳拆卸和安装,边缘垫的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上车体外壳包括一块挡板及壳体,所述壳体镂空,所述壳体镂空的形状与踏板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位于壳体的一侧,所述挡板突出于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为用户脚底踩踏的一面,所述边缘垫套接到挡板上。
在使用代步车时,在遇到障碍物紧急刹车的情况下,代步车向前行驶撞到障碍物,挡板会受到撞击,由于边缘垫套接到挡板上,通过挡板上的边缘垫对挡板加入一个缓冲效果,起到保护挡板的作用,同时利用挡板突出于壳体上表面的效果和边缘垫的张力将边缘垫固定套接在挡板上。
可选的,所述边缘垫包括倒角钩,所述倒角钩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倒角钩的形状与挡板的边沿形状相同,所述倒角钩与挡板的边沿相适配,在安装时,所述倒角钩起到将边缘垫固定的作用。
当把边缘垫套接在上车体外壳时,同时利用挡板突出于壳体上表面的效果和边缘垫的张力将边缘垫固定套接在挡板上,由于倒角钩与挡板的边沿相适配,边缘垫的倒角钩固定在挡板的边沿处,边缘垫与上车体外壳相当于多加了一层固定效果,边缘垫不易脱落。
可选的,所述边缘垫镂空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图案,所述图案镂空,所述设有图案的边缘垫套接在上车体外壳。
由于边缘垫中间镂空,镂空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图案,相对没设有镂空图案的边缘垫来说,有镂空图案的边缘垫的张力效果较低,拉伸有镂空图案的边缘垫时会更加容易,且镂空的结构会节省边缘垫的材料,降低成本。
可选的,所述边缘垫包括第一软胶带、第二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第四软胶带,所述第一软胶带、第二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第四软胶带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软胶带设置在第二软胶带的一侧,所述第一软胶带的位置与第三软胶带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软胶带设置在第四软胶带的一侧,所述第四软胶带的位置与第二软胶带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所述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所述边缘垫固定在上车体外壳。
由于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环绕下车体外壳的软胶带没有全部将下车体外壳全部覆盖住,所用到的材料较少,成本更低,同时能把边缘垫固定在上车体外壳。
可选的,所述第一软胶带包括第一魔术贴子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设置在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为第一软胶带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软胶带包括第二魔术贴子面,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设置在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为第二软胶带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三软胶带包括第一魔术贴母面,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三魔术贴母面设置在第三软胶带的外表面,所述第四软胶带包括第二魔术贴母面,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设置在第四软胶带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与第一魔术贴母面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与第二魔术贴母面连接。
由于第一魔术贴子面与第一魔术贴母面连接,第二魔术贴子面与第二魔术贴母面连接,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就可以连接,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从而将边缘垫固定在上车体外壳,魔术贴容易拆开和安装,这样的话边缘垫方便拆装。
可选的,所述第一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三软胶带的长度,所述第二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四软胶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软胶带与第三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与第四软胶带连接,以代步车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向,所述第一软胶带与第三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方,所述第二软胶带与第四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后方。
第一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三软胶带的长度,第二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四软胶带的长度,第一软胶带与第三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方,第二软胶带与第四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后方,在连接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时不需要将下车体外壳翻过来,边缘垫的安装更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步车,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或右车体,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车体外壳、踏板以及边缘垫,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覆盖在车体外壳上,所述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本方案通过采用设计边缘垫的方式,避免用户弄脏除踏板外的车体外壳的情况发生。当用户使用代步车时,会踩踏在有踏板区域的位置及车体外壳的上表面的其他位置,由于边缘垫用来保护壳体,防止用户脚底与车体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代步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现有产品的踏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含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的踏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为含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粘接在上车体外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母扣宽度和第二母扣宽度的车体外壳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的车体外壳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公扣和第二公扣的边缘垫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公扣宽度和第二公扣宽度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公扣的第一边缘垫和含有第二公扣的第二边缘垫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1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第一公扣的第一边缘垫和含有第二公扣的第二边缘垫安装在车体外壳上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含多个第一母扣和多个第二母扣的上车体外壳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含多个第一公扣和多个第二公扣的边缘垫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含多个第一公扣和多个第二公扣分别与多个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连接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双面胶的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通过胶水粘接在上车体外壳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凹陷条纹的第一边缘垫和第二边缘垫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前脚掌印的第一边缘垫和含有脚后跟印的第二边缘垫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镂空图案的边缘垫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魔术贴子面和魔术贴母面的软胶带的边缘垫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含有软胶带的边缘垫安装在车体外壳的示意图。
其中:1、左车体;2、右车体;3、踏板;4、边缘垫;5、第一边缘垫;6、第二边缘垫;7、挡板;8、壳体;9、上表面;10、双面胶;11、胶水;12、上车体外壳;13、下车体外壳;14、第一母扣;15、第二母扣;16、第一魔术贴子面;17、第二魔术贴子面;18、第一魔术贴母面;19、第二魔术贴母面;31、踏板条纹;32、踏板凹痕;41、第一软胶带;42、第二软胶带;43、第三软胶带;44、第四软胶带;45、倒角钩;46、边缘垫的图案;47、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48、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49、第三软胶带的外表面;50、第四软胶带的外表面;51、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2、第一边缘垫的底部;53、第一公扣;54、第一公扣的头部;55、第一公扣的颈部;56、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7、前脚掌印;58、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61、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2、第二边缘垫的底部;63、第二公扣;64、第二公扣的头部;65、第二公扣的颈部;66、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7、脚后跟印;68、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B、第一公扣的宽度;D、第二公扣的宽度;M、第一公扣的高度;N、第二公扣的高度;L、第一母扣的宽度;K、第二母扣的宽度;H、第一母扣的高度;T、第二母扣的高度;G、第一公扣颈部的厚度;S、第二公扣颈部的厚度;X、第一边缘垫的宽度;Y、第二边缘垫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
例如,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代步车以电动平衡车为例,电动平衡车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踏板以及车体外壳,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车体外壳镂空,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踏板的形状与镂空处的形状相同。在电动平衡车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驾驶人站在踏板上,通过脚踩踏板来控制电动平衡车的前后运动。由于车体外壳镂空,镂空处的面积不大,因此踏板设置的面积也不大,这样用户的双脚会踩到踏板附近的外壳,容易将踏板附近的车体外壳弄脏。
下面参考图1至图2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4,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1或右车体2,所述左车体1或右车体2包括车体外壳、踏板3以及边缘垫4,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3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3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3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9,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9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4覆盖在车体外壳上,所述边缘垫4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本方案通过采用设计边缘垫4的方式,避免用户弄脏除踏板外的车体外壳的情况发生。当用户使用代步车时,会踩踏在有踏板3区域的位置及车体外壳的上表面9的其他位置,由于边缘垫用来保护壳体,防止用户脚底与车体外壳的直接接触,避免车体外壳被弄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4至图17以及图20、图21,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所述边缘垫4与踏板3连接,所述边缘垫4与踏板3一体成型,以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踏板3在前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车体外壳前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所述上车体外壳12镂空,所述踏板3设置在上车体外壳12的镂空处,所述踏板3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12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3突出于上车体外壳12的上表面9,所述下车体外壳13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1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上车体外壳12与下车体外壳13配合连接,所述边缘垫4包括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所述踏板3的一侧与第一边缘垫5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边缘垫6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垫5设置在踏板的前方,所述第二边缘垫6设置在踏板3的后方,所述第一边缘垫5覆盖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所述第二边缘垫6覆盖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
由于边缘垫4与踏板3一体成型,可以直接设计出边缘垫4与踏板3一体成型的模具,边缘垫4不需要额外的模具成型,直接一套模具解决边缘板4和踏板3的出模问题,方便生产。若边缘垫4与踏板3不是一体成型结构,则在生产加工时,还要另外的生产工序,相对来说较繁杂。
本方案边缘垫4包括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在使用代步车时,踏板3在前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车体外壳前方向上的宽度,用户的脚底一般会踩到踏板3前方向上的上车体外壳12,将第一边缘垫5设置在踏板3的前方,第二边缘垫6设置在踏板3的后方,此时用户的脚底就能踩在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和踏板3上的区域,避免将踏板3四周都设计边缘垫4造成材料浪费,同时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对被覆盖的上车体外壳12有个保护的效果,当代步车向前运动受到撞击时,被覆盖的上车体外壳12不容易出现刮痕或损坏;若将踏板3四周都设计边缘垫4,则对于用户没有踩踏到的边缘垫4,只是起到了覆盖在上车体外壳12的作用,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一个第一母扣14和一个第二母扣15,所述第一母扣14和第二母扣15为通孔,所述第一母扣14和第二母扣15为方形体,所述上车体外壳12与下车体外壳13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母扣14,另一侧设有第二母扣15,所述第一边缘垫5包括顶部51和底部52,所述第一边缘垫5的底部52与踏板3连接,顶部51远离踏板3,所述第一边缘垫5的顶部51包括一个第一公扣53,所述第一公扣53设置在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所述第一公扣53为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边缘垫5的凸起结构带勾,所述凸起结构与第一边缘垫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边缘5垫的凸起结构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一母扣14在同样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一公扣53的凸起结构通过第一母扣14固定在左车体1或右车体2内,所述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垫5通过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的一侧,所述第二边缘垫6包括顶部61和底部62,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底部62与踏板3连接,顶部61远离踏板3,所述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包括第二公扣63,所述第二公扣63设置在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68,所述第二公扣63为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上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边缘垫6的凸起结构带勾,所述凸起结构与第二边缘垫6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边缘垫6的凸起结构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二母扣在同样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边缘垫6的凸起结构通过第二母扣15固定在左车体1或右车体2内,所述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边缘垫6通过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的另一侧。
将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分别扣进第一母扣14、第二母扣15后,第一公扣53和第二公扣63顶部带勾,可以分别用来勾住第一母扣14和第二母扣15,此时,第一边缘垫5通过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的一侧,第二边缘垫6通过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的配合连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的另一侧,连接方式简便且可以重复连接,不用担心第一边缘垫顶部51、第二边缘垫顶部61脱落后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各对位一次就行,对位简单。
当然,若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的数量不止一个,第一公扣53和第二公扣63的数量相等,第一母扣14、第二母扣15的数量分别与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相等,也是可以达到将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固定的效果。此时,每个第一公扣53为方形体,每个第一公扣53的底端固定在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一个第一公扣53与另一个第一公扣53之间不相连,多个第一公扣53在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上等间距排列,多个第一母扣14在上车体外壳12等间距排列,每个第一公扣51的位置与每个第一母扣14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每个第二公扣63为方形体,每个第二公扣63的底端固定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所述一个第二公扣63与另一个第二公扣63之间不相连,多个第二公扣63在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上等间距排列,多个第二母扣15在上车体外壳12等间距排列,每个第二公扣63的位置与每个第二母扣1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分别一一对应配合连接,固定方式为多点固定,第一公扣53固定在第一母扣14上的力相对均匀,第二公扣63固定在第二母扣15上的力相对均匀,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同样不易脱落。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53包括头部54和颈部55,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54为方形体,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54与第一母扣14连接,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55为方形体,所述第一公扣颈部55的一面连接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另一面连接第一公扣的头部54,所述第一公扣颈部55的一面与另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55垂直第一边缘垫5,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55垂直第一公扣的头部54,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55设置在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54关于第一公扣的颈部55对称,所述第二公扣63包括头部64和颈部65,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64为方形体,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64与第二母扣15连接,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65为方形体,所述第二公扣颈部65的一面连接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另一面连接第二公扣的头部64,所述第二公扣颈部65的一面与另一面为相对的两个面,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65垂直第二边缘垫6,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65垂直第二公扣的头部64,所述第二公扣的颈部65设置在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68,所述第二公扣的头部64关于第二公扣的颈部65对称,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54与第二公扣的头部64相对,第一公扣的头部54高度为M,所述第一母扣14的高度为H,所述M大于H,所述第二公扣63的头部高度为N,所述第二母扣15的高度为T,所述N大于T。
本方案中由于第一公扣顶部54和颈部55都为方形体,第二公扣的顶部64和颈部65都为方形体,第一公扣的头部64关于第一公扣的颈部65对称,第二公扣的头部64关于第二公扣的颈部65对称,第一公扣的头部54高度为M,所述第一母扣14的高度为H,M大于H,第二公扣的头部64高度为N,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N大于T,当有外力将第一公扣53从第一母扣14中拉扯出来,第二公扣63从第二母扣15中拉扯出来时,又由于第一母扣14与第二母扣15设置在上车体外壳12与下车体外壳13的连接处,则第一公扣53对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会有力的作用,第二公扣63对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有力的作用,会使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的连接更加稳定。
若第一公扣的头部54没有关于第一公扣的颈部55对称,第二公扣的头部64没有关于第二公扣的颈部65对称,则当有外力拉扯第一公扣53或第二公扣63时,第一公扣53或第二公扣63的头部只对上车体外壳12或下车体外壳13有力的作用,时间长,上车体外12壳或下车体外壳13容易因受力不均而损坏。
可选的,所述第一母扣的高度为H,所述第一公扣颈部的厚度为G,所述H等于G,所述第二母扣的高度为T,所述第二公扣颈部的厚度为S,所述T等于S,所述第一边缘垫5的形状、结构与第二边缘垫6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公扣53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公扣63的结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公扣的头部54与第二公扣的头部64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公扣的颈部55与第二公扣的颈部65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
在安装车体外壳时,第一公扣53被固定于左车体1或右车体2内,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厚度G等于第一母扣的高度T,第一母扣14与第一边缘垫5刚好卡紧,又由于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是通过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螺丝固定的,十分牢固,第一公扣53在其中不容易脱落,第一边缘垫5不容易松动,同理,第二边缘垫6也不易松动。若第一母扣的高度H大于第一边缘垫的厚度G,则在第一公扣5固定后,因为第一母扣的高度H大于第一边缘垫的厚度G,第一公扣53容易松动,第一边缘垫5难固定,同理,第二边缘垫6也难固定。
本方案第一公扣53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公扣63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公扣的头部54与第二公扣的头部64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第一公扣的颈部55与第二公扣的颈部65在同一方向上的高度、厚度相同,当把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固定进左车体1或右车体2后,从而使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受力相同,又由于第一边缘垫5的形状、结构与第二边缘垫6形状、结构相同,踏板3的一侧与第一边缘垫5连接,另一侧与第二边缘垫6连接,使得踏板3两侧受力均匀,从而踏板3的固定更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53与第一边缘垫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公扣63与第二边缘垫6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公扣53、第一边缘垫5与踏板3一体成型,第二公扣63、第二边缘板6与踏板3一体成型,只需设计一个模具,不需要额外的出模工具,生产简单方便。若第一公扣53、第一边缘垫5与踏板3互相不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生产,但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相对来说较繁杂。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扣的宽度为B,所述第一母扣的宽度为L,所述B等于L,所述第一公扣固定在第一母扣内,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为D,所述第二母扣的宽度为K,所述D等于K,所述第二公扣固定在第二母扣内,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宽度为X,所述第一公扣的宽度B等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X,所述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通过第一公扣53固定在第一母扣14内,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为B,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D等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Y,所述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通过第二公扣63固定在第二母扣15内。
当第一公扣53固定在第一母扣14内,第二公扣63固定在第二母扣15内时,由于第一公扣的宽度B等于第一母扣的宽度L,第二公扣的宽度N等于第二母扣的宽度K,第一母扣14刚好可以卡紧第一公扣53,第二母扣15刚好可以卡紧第二公扣63,防止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晃动,连接更稳固。若第一公扣的宽度B大于第一母扣的宽度L,第二公扣的宽度D大于第二母扣的宽度K,就会造成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不能连接,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不能连接的情况发生;若第一公扣的宽度B小于第一母扣的宽度L,第二公扣的宽度D小于第二母扣的宽度K,则在垂直代步车前进的方向上,第一公扣53容易在第一母扣的宽度H范围内松动,第二公扣53容易在第二母扣的宽度K范围内松动。
由于第一公扣的宽度B等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X,第二公扣的宽度D等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Y,故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可通过第一公扣53固定在第一母扣14内,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通过第二公扣63固定在第二母扣15内,相对于只设有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的部分,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可固定范围大,从而第一边缘垫的顶部51和第二边缘垫的顶部61都可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
若第一公扣的宽度B小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X,第二公扣的宽度D小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Y,则当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配合连接,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配合连接时,第一公扣53固定第一边缘垫5、第二公扣63固定第二边缘垫6的范围不大,第一边缘垫5与第二边缘垫6的固定不牢固;若第一公扣的宽度B大于第一边缘垫的宽度X,第二公扣的宽度D大于第二边缘垫的宽度Y,则第一公扣53与第二公扣63所需的材料相对多,生产成本高。
可选的,所述踏板3为软质材料,所述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的材质与踏板3的相同,所述第一公扣53和第二公扣1的材质与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的相同,所述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配合连接。
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配合连接,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配合连接,在代步车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踩在踏板及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上,第一边缘垫5所受的力传递到第一公扣53,第二边缘垫6所受的力传递到第二公扣63,由于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都为软质材料,有一定的弹性,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受力时会产生弹性形变,此时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产生的弹性形变在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最大的弹性形变范围以内,使得第一公扣53不容易从第一边缘垫5上断裂,第二公扣63不容易从第二边缘垫6上断裂。若第一公扣53与第二公扣的材料是硬质材料或半硬质材料,相对于软质材料来说,硬质或半硬质材料的弹性小,当代步车受到撞击时,撞击的力较大,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弹性形变范围小,撞击施加的力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容易损坏。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5包括凹陷条纹56,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6为第一边缘垫5外表面下沉的纹路,所述第二边缘垫6包括凹陷条纹66,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6为第二边缘垫6外表面下沉的纹路,所述踏板3包括踏板条纹31,所述踏板条纹31为踏板3外表面下沉的纹路,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6的数量与第二边缘垫凹陷条纹66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凹陷56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踏板条纹31的数量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6的数量相等,所述踏板条纹的数量31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6的数量相等,所述踏板条纹31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踏板条纹31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当有积水时,积水可沿着所述踏板条纹31及第一边缘垫5或第二边缘垫6的凹陷条纹流向地面。
由于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上设置凹陷条纹,踏板3上设置踏板条纹31,用户脚底踩在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和踏板3上,相对于光滑的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和踏板3,用户脚底与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和踏板3的摩擦系数增大,从而摩擦力增大,防止用户脚底踩在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上时,发生相对滑动。
由于踏板条纹31与第一边缘垫的凹陷条纹5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踏板条纹31与第二边缘垫的凹陷条纹66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又由于踏板3的高度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9,当踏板3上有积水时,积水会顺着踏板条纹31从踏板3流向第一边缘垫5或第二边缘垫6再到地面,这样代步车的踏板3上不易有积水。
另外,除了设置凹陷条纹,在第一边缘垫5或第二边缘垫6上设置脚底印形状也是可以的,所述第一边缘垫包括前脚掌印57,所述前脚掌印57为第一边缘垫5外表面的凹痕,所述前脚掌印57的形状与用户脚底前脚掌印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边缘垫6包括脚后跟印67,所述脚后跟印67为第二边缘垫6外表面的凹痕,所述脚后跟印67的形状与用户脚底脚后跟印的形状相对应,所述踏板3上还设有凹痕,所述前脚掌印与踏板上的凹痕以及脚后跟印形成一个与用户脚底形状相对应的脚底印。
使用代步车时,第一边缘垫5中的前脚掌印7和第二边缘垫6中的脚后跟印67、踏板的凹痕32有指示引导的作用,用户踩在踏板3上时可将前脚掌部位和脚后跟部位踩进对应的边缘垫的位置中,避免用户使用时随意踩踏上车体外壳12,同时通过前脚掌印57、脚后跟印67以及踏板凹痕32的设置可以矫正用户踩踏在代步车上的姿势。
本实施例中,上车体外壳12上设置第一母扣14和第二母扣15,边缘垫4上设置第一公扣53和第二公扣63,第一公扣53与第二公扣63带勾,在安装时,第一公扣53、第二公扣63被固定在车体内,当有外力将第一公扣53从第一母扣14中拉扯出来、第二公扣63从第二母扣15拉扯出来时,第一公扣53对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都会有力的作用,第一公扣53对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也有力的作用,第一公扣53不易拉出,第二公扣63不易拉出,又由于第一公扣53与第二公扣63结构相同,会使第一公扣53与第一母扣14、第二公扣63与第二母扣15的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18和图1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相连,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68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相连,所述第二边缘垫6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粘接在一起。
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粘接在一起,第二边缘垫6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粘接在一起,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没有翘起的部位,第一边缘垫5、第二边缘垫6与上车体外壳12之间减少空气和灰尘进入,粘接时间长,边缘垫4不易脱落,而且通过粘接的方式,第一边缘垫5与第二边缘垫6在车体外壳的外部不会留下痕迹,代步车看起来比较美观。若不用粘接的方式,而是采用外部固定的方法,则可能需要增加另外的生产工序,相对来说繁琐,而且会在车体外壳的外部留下痕迹,影响美观。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双面胶10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6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双面胶10粘接在一起。
由于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双面胶10粘接在一起,第二边缘垫6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双面胶10粘接在一起,可以先将双面胶10粘在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和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68上,然后再将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和第二边缘垫的内侧面68粘到上车体外壳12,这样的话粘接时对位比较简单,不用担心粘接位置错误。
当然,所述第一边缘垫的内侧面58与踏板3前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胶水11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边缘垫6与踏板3后方的上车体外壳12通过胶水11粘接在一起,通过胶水11粘接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而且,如果用胶水11,胶水11为液状体,相对其他固体粘接工具来说不会增加边缘垫的厚度,第一边缘垫5和第二边缘垫6通过胶水11粘接到上车体外壳12比较美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2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上车体外壳12和下车体外壳13,所述上车体外壳12镂空,所述踏板3设置在上车体外壳12的镂空处,所述踏板3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12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3突出于上车体外壳12的上表面9,所述下车体外壳13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1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上车体外壳12与下车体外壳13配合连接,所述边缘垫4为软胶材质,所述边缘垫4中间镂空,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踏板3形状相同,所述边缘垫4直接套接在上车体外壳12。
由于边缘垫4中间镂空,镂空区域形状与踏板3形状相同,边缘垫4为软胶材质,边缘垫4安装后镂空区域套在踏板3上,由于软胶材质的边缘垫4有个张力作用,边缘垫4可随意从上车体外壳12拆卸和安装,边缘垫4的使用更加方便。若边缘垫4是硬质材料或者半硬质材料,硬质或半硬质材料的弹性相对于软质材料来说没那么好,拉伸的效果相对不强。
可选的,所述上车体外壳12包括一块挡板7及壳体8,所述壳体8镂空,所述壳体8镂空的形状与踏板3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7位于壳体8的一侧,所述挡板7突出于壳体8的上表面9,所述壳体8的上表面9为用户脚底踩踏的一面,所述边缘垫4套接到挡板7上。
在使用代步车时,在遇到障碍物紧急刹车的情况下,代步车向前行驶撞到障碍物,挡板7会受到撞击,由于边缘垫4套接到挡板7上,通过挡板7上的边缘垫4对挡板7加入一个缓冲效果,起到保护挡板7的作用,同时利用挡板7突出于壳体上表面9的效果和边缘垫4的张力将边缘垫4固定套接在挡板7上。若边缘垫4不套接在挡板7上,则只利用边缘垫4的张力难以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
可选的,所述边缘垫4包括倒角钩45,所述倒角钩45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倒角钩45的形状与挡板7的边沿形状相同,所述倒角钩45与挡板7的边沿相适配,在安装时,所述倒角钩7起到将边缘垫4固定的作用。
当把边缘垫4套接在上车体外壳12时,同时利用挡板7突出于壳体上表面9的效果和边缘垫4的张力将边缘垫4固定套接在挡板7上,由于倒角钩8与挡板7的边沿相适配,边缘垫的倒角钩45固定在挡板7的边沿处,边缘垫4与上车体外壳12相当于多加了一层固定效果,边缘垫4不易脱落。
当然,边缘垫4套接到上车体外壳12前,还可以在所述边缘垫4镂空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图案46,所述图案镂空46,所述设有图案46的边缘垫4套接在上车体外壳12。由于边缘垫4中间镂空,镂空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图案46,相对没设有镂空图案的边缘垫4来说,有镂空图案46的边缘垫4的张力效果较低,拉伸有镂空图案46的边缘垫4时会更加容易,且镂空的结构会节省边缘垫4的材料,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利用挡板7突出于壳体上表面9的效果和边缘垫4的张力将边缘垫4固定套接在挡板7上,边缘垫4上设置倒角钩45,边缘垫的倒角钩45固定在挡板7的边缘处,边缘垫4与上车体外壳12相当于多加了一层固定效果,边缘垫4不易脱落,而且还可以在边缘垫4镂空的两侧设置镂空的图案46,有镂空图案46的边缘垫4的张力效果相对更低,拉伸有镂空图案46的边缘垫4时会更加容易,且镂空的结构会节省边缘垫4的材料,降低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考图23和图2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在于,所述边缘垫4包括第一软胶带41、第二软胶带42和第三软胶带43、第四软胶带44,所述第一软胶带41、第二软胶带42和第三软胶带43、第四软胶带44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软胶带41设置在第二软胶带42的一侧,所述第一软胶带41的位置与第三软胶带43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软胶带43设置在第四软胶带44的一侧,所述第四软胶带44的位置与第二软胶带42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软胶带41和第三软胶带43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42和第四软胶带44连接,所述第一软胶带41和第三软胶带43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13,所述第二软胶带42和第四软胶带44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13。
由于第一软胶带41和第三软胶带43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13,第二软胶带42和第四软胶带44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13,环绕下车体外壳13的软胶带没有全部将下车体外壳12全部覆盖住,所用到的材料较少,成本更低,同时能把边缘垫4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
可选的,所述第一软胶带41包括第一魔术贴子面16,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16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16设置在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47,所述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47为第一软胶带41与下车体外壳13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软胶带42包括第二魔术贴子面17,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17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17设置在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48,所述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48为第二软胶带42与下车体外壳12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三软胶带43包括第一魔术贴母面18,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18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18设置在第三软胶带的外表面49,所述第四软胶带44包括第二魔术贴母面19,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19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19设置在第四软胶带的外表面50,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16与第一魔术贴母面18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17与第二魔术贴母面19连接。
由于第一魔术贴子面16与第一魔术贴母面18连接,第二魔术贴子面17与第二魔术贴母面19连接,第一软胶带41和第三软胶带443就可以连接,第二软胶带42和第四软胶带44连接,从而将边缘垫4固定在上车体外壳12,魔术贴容易拆开和安装,这样的话边缘垫4方便拆装。若不是采用魔术贴的方式将软胶带固定,而是采用绑定或其他方式,在安装与拆卸时相对麻烦。
可选的,所述第一软胶带41的长度大于第三软胶带43的长度,所述第二软胶带42的长度大于第四软胶带44的长度,所述第一软胶带41与第三软胶带43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42与第四软胶带44连接,以代步车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向,所述第一软胶带41与第三软胶带43的连接处位于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前方,所述第二软胶带42与第四软胶带44的连接处位于位于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后方。
第一软胶带41的长度大于第三软胶带43的长度,第二软胶带42的长度大于第四软胶带44的长度,在连接第一软胶带41和第三软胶带43,连接第二软胶带42和第四软胶带44时,第一软胶带41与第三软胶带43的连接处位于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前方,第二软胶带42与第四软胶带44的连接处位于位于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后方,不需要将下车体外壳12翻过来,边缘垫4的安装更方便;若第一软胶带41的长度小于第三软胶带43的长度,第二软胶带的长度42小于第四软胶带44的长度,在连接时同样可以达到安装方便的效果:若第一软胶带41的长度等于第三软胶带43的长度,第二软胶带的长度42等于第四软胶带的长度44,在连接第一软胶带41与第三软胶带43,连接第二软胶带42与第四软胶带44时,需要把下车体外壳13翻过来,安装麻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或右车体,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车体外壳、踏板以及边缘垫,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覆盖在车体外壳上,所述边缘垫用来保护车体外壳,避免所述车体外壳被弄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垫与踏板连接,所述边缘垫与踏板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外壳包括上车体外壳和下车体外壳,所述上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上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上车体外壳的外表面,所述下车体外壳的形状与上车体外壳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上车体外壳与下车体外壳配合连接,所述边缘垫为软胶材质,所述边缘垫中间镂空,所述镂空区域形状与踏板形状相同,所述边缘垫直接套接在上车体外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体外壳包括一块挡板及壳体,所述壳体镂空,所述壳体镂空的形状与踏板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位于壳体的一侧,所述挡板突出于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为用户脚底踩踏的一面,所述边缘垫套接到挡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所述边缘垫包括倒角钩,所述倒角钩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倒角钩的形状与挡板的边沿形状相同,所述倒角钩与挡板的边沿相适配,在安装时,所述倒角钩起到将边缘垫固定的作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垫镂空区域的两侧分别设有图案,所述图案镂空,所述设有图案的边缘垫套接在上车体外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垫包括第一软胶带、第二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第四软胶带,所述第一软胶带、第二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第四软胶带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软胶带设置在第二软胶带的一侧,所述第一软胶带的位置与第三软胶带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三软胶带设置在第四软胶带的一侧,所述第四软胶带的位置与第二软胶带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一软胶带和第三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所述第二软胶带和第四软胶带连接后环绕下车体外壳,所述边缘垫固定在上车体外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带包括第一魔术贴子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设置在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一软胶带的内侧面为第一软胶带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软胶带包括第二魔术贴子面,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带勾状坚硬刺毛,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设置在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二软胶带的内侧面为第二软胶带与下车体外壳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三软胶带包括第一魔术贴母面,所述第一魔术贴母面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三魔术贴母面设置在第三软胶带的外表面,所述第四软胶带包括第二魔术贴母面,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带圆毛状软质纤维,所述第二魔术贴母面设置在第四软胶带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子面与第一魔术贴母面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子面与第二魔术贴母面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三软胶带的长度,所述第二软胶带的长度大于第四软胶带的长度,所述第一软胶带与第三软胶带连接,所述第二软胶带与第四软胶带连接,以代步车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向,所述第一软胶带与第三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前方,所述第二软胶带与第四软胶带的连接处位于位于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后方。
10.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包括车体外壳、踏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边缘垫,所述车体外壳为塑料壳体,所述车体外壳设置在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外表面,所述车体外壳镂空,所述踏板设置在车体外壳的镂空处,所述踏板的形状与车体外壳镂空处的形状相同,所述踏板突出于车体外壳的上表面,所述车体外壳的上表面为用户脚踩的一面,所述边缘垫覆盖在车体外壳上。
CN201810976941.7A 2018-08-26 2018-08-26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Pending CN108945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941.7A CN108945241A (zh) 2018-08-26 2018-08-26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6941.7A CN108945241A (zh) 2018-08-26 2018-08-26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5241A true CN108945241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7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6941.7A Pending CN108945241A (zh) 2018-08-26 2018-08-26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4524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8231A1 (en) * 2012-02-12 2013-09-12 Shane Chen Two-Wheel, Self-Balancing Vehicle With Independently Movable Foot Placement Sections
CN204408437U (zh) * 2015-03-10 2015-06-17 黄明光 适于单手操作的手机保护装置及用于该保护装置的指扣
CN204563320U (zh) * 2015-04-27 2015-08-19 肖朋 一种磁疗保健面罩
CN204902925U (zh) * 2015-09-02 2015-12-23 昆山汉元经水计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翻盖结构的多功能水表盖
CN105730576A (zh) * 2016-01-14 2016-07-06 深圳市鸿绪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平衡滑板车
CN205837052U (zh) * 2016-07-05 2016-12-28 陈迎旗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防护结构
CN206719407U (zh) * 2017-04-11 2017-12-08 罗朝功 一种平衡车易拆装式面板保护套
CN207459689U (zh) * 2017-07-24 2018-06-05 秦玥 一种建筑施工电源线接头保护卡扣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8231A1 (en) * 2012-02-12 2013-09-12 Shane Chen Two-Wheel, Self-Balancing Vehicle With Independently Movable Foot Placement Sections
CN204408437U (zh) * 2015-03-10 2015-06-17 黄明光 适于单手操作的手机保护装置及用于该保护装置的指扣
CN204563320U (zh) * 2015-04-27 2015-08-19 肖朋 一种磁疗保健面罩
CN204902925U (zh) * 2015-09-02 2015-12-23 昆山汉元经水计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翻盖结构的多功能水表盖
CN105730576A (zh) * 2016-01-14 2016-07-06 深圳市鸿绪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平衡滑板车
CN205837052U (zh) * 2016-07-05 2016-12-28 陈迎旗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防护结构
CN206719407U (zh) * 2017-04-11 2017-12-08 罗朝功 一种平衡车易拆装式面板保护套
CN207459689U (zh) * 2017-07-24 2018-06-05 秦玥 一种建筑施工电源线接头保护卡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72773A (en) Helmet
CN109050736A (zh)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US20070012740A1 (en) Aerodynamic fluid holder for bicycles
KR20050054811A (ko) 아이언형 골프 클럽 헤드
CN208697984U (zh)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及树脂槽
WO2007144937A1 (ja) ヘルメット用ウエイクスタビライザ及びヘルメット
CN108945241A (zh) 一种代步车的边缘垫和代步车
CA2029369A1 (en) Helmet
JP3050720U (ja) ヘルメット用後部整流具及び後部整流具を備えたヘルメット
CN210734368U (zh) 可调式车铃
CN208881704U (zh) 一种固定自行车的束带改良结构
JPH10305791A (ja) オートバイ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CN216070305U (zh) 踏板式电动车的覆盖件结构
CN208388011U (zh) 背带免持伞
CN214875282U (zh) 一种利用机车后座快拆结构的放置架
CN207790821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助力方向盘套
CN207374575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
CN210488610U (zh) 一种etc设备快拆安装装置
CN213881950U (zh) 一种头盔耳罩的连接结构
CN209564587U (zh) 一种手柄便于拆卸的匹克球拍
CN215705444U (zh) 一种带有轮辋罩的轮辋
CN107856782A (zh) 一种自行车手机支架
JP3126156U (ja) 自転車に搭載するのに適した水筒及びこれを固定するための固定具
JPS59124474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ものいれ装置
JPH0612436U (ja) ヘル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