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4919A -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4919A
CN108934919A CN201810798015.5A CN201810798015A CN108934919A CN 108934919 A CN108934919 A CN 108934919A CN 201810798015 A CN201810798015 A CN 201810798015A CN 108934919 A CN108934919 A CN 108934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lk
raw material
layer
material layer
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80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兴国
陈飞
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hree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hree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hree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hree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80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4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4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4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4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 A01G24/44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in block, mat or sheet form
    • A01G24/46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in block, mat or sheet form multi-lay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60Apparatus for preparing growth substrates or culture medi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通过依次构建基质层、过渡层和生料层,利用基质层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利用过渡层和生料层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最终通过相互配合的三层使作物,如秧苗快速在营养基质上扎根,并增加秧苗根系数。同时分层设置能有效发挥生料层的众多的孔隙,使营养基质的总孔隙大大提高,吸收性得到增强。

Description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栽培基质和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营养基质一般需要成型,具有固定形状,诸如营养砖等,其方便应用于居民小型空间(诸如屋顶、阳台和露台等)或企业厂房屋顶等领域。其主要是由作物秸秆、大豆饼粕、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经无害化处理后加工制作而成。其真正做到了作物种植不用土、农药和化肥的目的,只需浇水、见阳光,种子就能成长,一年四季循环种植,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利益。
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529664 A公开了一种蔬菜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该蔬菜栽培基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农林业废弃物筛分:将农林业废弃物进行粉碎、筛分,择选2mm—10mm颗粒备用;2)混合原料:取所述重量比的农林业废弃物、大豆饼粕、鸡粪、有机颗粒缓释肥、微生物发酵剂、细胞分裂剂、粘合剂、木炭粉、氯化铵;3)压型:将搅拌后的原料放入带有模柱的模具中压制成型;4)微波灭活:将压制成型的原料连同模具一起进入微波炉,利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起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温度快速提升到80~90℃,保温30~60分钟;5)通风排潮:将通过微波炉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通过热风隧道,蒸发剩余水份。
上述技术通过在农林业废弃物和大豆饼粕中加入鸡粪、有机颗粒缓释肥、微生物发酵剂、细胞分裂剂、木炭粉与氯化铵等营养成分,固然可以丰富作物营养成分的来源,但是,在作物实际种植过程中,发现秧苗较难扎根,同时,上述技术中的栽培基质还存在吸水性差及总孔隙不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营养基质存在秧苗较难扎根、吸水性差及总孔隙不高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秧苗较易扎根、吸水性好及总孔隙高的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包括,
生料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
基质层,设置于所述生料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
过渡层,设置于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生料层为生秸秆层,所述基质层为腐熟秸秆层;
所述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3-5)。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为粘合剂层或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的混合层;
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之比为3:(0.5-1.5)。
进一步地,所述生料层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凹槽,当将所述基质层压制于所述生料层上,以在所述基质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生秸秆粉碎,并向其中加入第一粘合剂,进行第一次热压,制得所述生料层;
向腐熟秸秆中加入第二粘合剂,进行第二次热压,制得所述基质层;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进一步地,所述生秸秆与所述第一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0:(1-2);
所述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6-8Mpa、温度为110-180℃;
粉碎后的生秸秆的长度不大于5cm。
进一步地,所述腐熟秸秆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
所述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4-6Mpa、温度为100-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6-8Mpa、温度为110-180℃。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生料层上打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4cm、直径为0.4-0.6cm、密度为1-2个/cm2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次热压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基质层与生料层间加入第三粘合剂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腐熟秸秆与所述第三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0:(0.01-0.02)。
优选地,所述第一粘合剂、第二粘合剂和第三粘合剂均为有机大豆胶。
进一步地,所述腐熟秸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生秸秆粉碎或切成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再向其中加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进行发酵,得到腐熟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剂与所述生秸秆和发酵剂水稀释液的总重量之比为(1-3):1000。
所述发酵的温度不高于65℃。
另外,本发明中的秸秆是指农作物秸秆和木屑,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或棉花秸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通过依次构建基质层、过渡层和生料层,利用基质层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利用过渡层和生料层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最终通过相互配合的三层使作物,如秧苗快速在营养基质上扎根,并增加秧苗根系数。同时分层设置能有效发挥生料层的众多的孔隙,使营养基质的总孔隙大大提高,吸收性得到增强。
(2)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生料层为生秸秆层,基质层为腐熟秸秆层,并限定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及厚度之比,能优化秧苗根系的生长环境,促进秧苗快速扎根和增加根系数;通过在生料层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凹槽,当将基质层压制于生料层上,以在基质层上形成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这样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起到了种植孔的作用,作物根系可顺利地往生料层中扎根;同时,营养基质是完全环保和绿色的,且有机营养丰富,育植一体化,环境适用广,适用于多种植物,方便运输和存储。
(3)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将生秸秆粉碎,并向其中加入第一粘合剂,进行第一次热压,制得生料层;向腐熟秸秆中加入第二粘合剂,进行第二次热压,制得基质层;将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制得营养基质,通过依次构建基质层、过渡层和生料层,利用基质层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利用过渡层和生料层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最终相互配合三层能使作物,如秧苗快速在营养基质上扎根,并增加秧苗根系数。同时分层设置能有效发挥生料层的众多的孔隙,使营养基质的总孔隙大大提高,吸收性得到增强。
(4)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第一次热压、第二次热压和第三次热压的参数,同时通过优化生秸秆粉碎与第一粘合剂的质量比、腐熟秸秆与第二粘合剂的质量比,能改善营养基质对作物是的适应性,使作物,如秧苗快速在营养基质上扎根,并增加秧苗根系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营养基质的总孔隙和吸水性。同时,通过控制热压温度,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利于作物生长。
(5)本发明所提供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方便而实用。对农村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对城市和家庭的绿化有着极大的作用,积极地响应了国家的点亮绿色城市和精准扶贫的号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粘合剂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4,厚度之比为3:1;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5,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120℃,热压成厚度为15cm、压实密度为50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3cm,直径为0.5cm,密度为1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二,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5Mpa、温度为120℃,热压成厚度为5cm、压实密度为60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130℃,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粘合剂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3,厚度之比为3:1.5;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8Mpa、温度为110℃,热压成厚度为16cm、压实密度为55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4cm,直径为0.6cm,密度为2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一,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5,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4Mpa、温度为130℃,热压成厚度为8cm、压实密度为50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8Mpa、温度为110℃,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粘合剂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5,厚度之比为3:0.5;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2,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6Mpa、温度为140℃,热压成厚度为18cm、压实密度为60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2cm,直径为0.4cm,密度为1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三,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0.5,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6Mpa、温度为100℃,热压成厚度为3cm、压实密度为70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6Mpa、温度为140℃,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粘合剂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3.5,厚度之比为3:1.2;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玉米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玉米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玉米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2,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7.5Mpa、温度为125℃,热压成厚度为15cm、压实密度为51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3cm,直径为0.5cm,密度为1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玉米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玉米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二,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5.2Mpa、温度为108℃,热压成厚度为6cm、压实密度为52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6.5Mpa、温度为135℃,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粘合剂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4.5,厚度之比为3:0.8;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玉米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玉米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玉米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2.1,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6.5Mpa、温度为125℃,热压成厚度为15cm、压实密度为51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3cm,直径为0.5cm,密度为1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玉米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玉米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二,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5,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4.5Mpa、温度为121℃,热压成厚度为4cm、压实密度为61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7.5Mpa、温度为118℃,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由如下层组成:生秸秆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腐熟秸秆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生料层与基质层的混合层,设置于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其中,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4,厚度之比为3:1;
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生秸秆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5,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180℃,热压成厚度为15cm、压实密度为50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3cm,直径为0.5cm,密度为1个/cm2
二、制备基质层: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二,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5Mpa、温度为160℃,热压成厚度为5cm、压实密度为600kg/m3的长方体,形成基质层;
三、制备营养基质: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130℃,在第三次热压过程中,生料层与基质层会混合形成两者的混合层,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上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小麦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5,进行第一次热压,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120℃,热压成厚度为20cm、压实密度为500kg/m3的长方体,形成生料层,并在生料层上打若干小孔,小孔的深度为3cm,直径为0.5cm,密度为1个/cm2,制得营养基质。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小麦生秸秆粉碎或切成长度不大于5cm的小段或丝状;
2)将小段或丝状的小麦生秸秆按照15-20cm的厚度逐层堆放,每堆放一层均泼入发酵剂的水稀释液,再加铺一层薄土,逐层堆放,堆高至1.2m,外糊一层泥土或用薄膜包上,防止水分损失,其中,发酵剂用量为总重量的千分之二,发酵温度不高于65℃,得到腐熟秸秆;
3)将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混合,腐熟秸秆与有机大豆胶的质量比为100:1,进行第二次热压,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5Mpa、温度为120℃,热压成厚度为20cm、压实密度为600kg/m3的长方体,制得营养基质。
试验例1
分别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的营养基质进行切割,将其切割为长度为5cm和宽度为3cm的板材,对该板材进行吸水性试验,试验过程如下:向该板材上喷洒清水,直至其内将要有水渗出为止,并快速测量其质量m,其未吸水前的质量为m,两者的比值m/m即反应该板材的吸水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m/m
实施例1 4.1
实施例2 4.0
实施例3 3.8
实施例4 3.6
实施例5 3.8
实施例6 3.9
对比例1 3.0
对比例2 2.9
从表1可得知:本发明所制得的营养基质吸水性能更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更好地保水作用,给作物根部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作物根部生长。
试验例2
分别对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的营养基质进行总孔隙度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可得知:本发明所制得的营养基质的总孔隙度较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更好地透气作用,给作物根部提供充足的空气,促进作物根部生长。
试验例3
分别以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的营养基质作为基质,种植水稻,种植期间,日照、水源和管理模式均相同。以每组基质中50株秧苗的平均值计算,记录每株秧龄25天的水稻秧苗的根数,相应的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从表3可知:本发明所制得的营养基质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秧苗的根数量,促进了秧苗根部生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营养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料层,以为作物缓释营养成分和水分,促使作物扎根;
基质层,设置于所述生料层上,以为作物快速提供养分;
过渡层,设置于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间,以将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料层为生秸秆层,所述基质层为腐熟秸秆层;
所述生秸秆层与腐熟秸秆层的质量比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营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为粘合剂层或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的混合层;
所述生料层与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之比为3:(0.5-1.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营养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料层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凹槽,当将所述基质层压制于所述生料层上,以在所述基质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
5.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生秸秆粉碎,并向其中加入第一粘合剂,进行第一次热压,制得所述生料层;
向腐熟秸秆中加入第二粘合剂,进行第二次热压,制得所述基质层;
将所述基质层置于所述生料层上,进行第三次热压,制得所述营养基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秸秆与所述第一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0:(1-2);
所述第一次热压的压力为6-8Mpa、温度为110-180℃;
粉碎后的生秸秆的长度不大于5c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熟秸秆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
所述第二次热压的压力为4-6Mpa、温度为100-180℃。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次热压的压力为6-8Mpa、温度为110-180℃。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生料层上打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4cm、直径为0.4-0.6cm、密度为1-2个/cm2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次热压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基质层与生料层间加入第三粘合剂的步骤。
CN201810798015.5A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934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8015.5A CN108934919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8015.5A CN108934919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4919A true CN108934919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8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8015.5A Pending CN108934919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491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739A (zh) * 2011-07-29 2012-03-28 兰州大学 一种适应干旱区无土草坪的基质生产方法
CN205305532U (zh) * 2015-12-17 2016-06-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沙植生格
CN106542909A (zh) * 2016-11-22 2017-03-29 刘越 三层复合板式全营养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824A (zh) * 2017-01-13 2017-05-31 魏伟 一种秸秆育苗基质板的制作方法
CN107006158A (zh) * 2017-03-30 2017-08-04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促进镉污染土壤上植物修复的稻秸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739A (zh) * 2011-07-29 2012-03-28 兰州大学 一种适应干旱区无土草坪的基质生产方法
CN205305532U (zh) * 2015-12-17 2016-06-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沙植生格
CN106542909A (zh) * 2016-11-22 2017-03-29 刘越 三层复合板式全营养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824A (zh) * 2017-01-13 2017-05-31 魏伟 一种秸秆育苗基质板的制作方法
CN107006158A (zh) * 2017-03-30 2017-08-04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促进镉污染土壤上植物修复的稻秸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6841C (zh) 一种有机栽培基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20882B (zh) 环保轻质植生被块
CN102643120A (zh) 一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96247B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2180743A (zh) 一种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生产抗虫有机复合肥料的方法
CN103613431A (zh) 一种利用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制作银耳栽培料的方法
CN103387466A (zh) 一种黑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11972254A (zh) 一种利用蔬菜秸秆堆肥生产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05000971A (zh) 一种立体绿化生态基质
CN110372436A (zh) 一种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生物炭基肥方法
CN103232295A (zh) 一种平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9496724B (zh) 一种一点红的高效种植方法
CN103435399B (zh) 一种毛木耳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3193528B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2276321A (zh) 一种蔬菜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堆制方法
CN106489694A (zh) 一种水稻无土育秧木耳菌渣基质板及制备方法
CN107602054B (zh) 一种成型基质的生产工艺
CN107746332A (zh) 利用荔枝落叶堆肥的方法
KR100989552B1 (ko) 식물 재배용 포트
CN102140049B (zh) 一种保水、缓释组合杯肥
CN101878724B (zh) 一种植物培养土及其加工方法
CN106718011A (zh) 一种番茄栽培基质
CN104025906B (zh) 一种秸秆造木栽培食用菌技术
CN108934919A (zh) 一种营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46597A (zh) 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植物育苗基质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