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3610B -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3610B
CN108933610B CN201710393799.9A CN201710393799A CN108933610B CN 108933610 B CN108933610 B CN 108933610B CN 201710393799 A CN201710393799 A CN 201710393799A CN 108933610 B CN108933610 B CN 108933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user terminal
information
terminal
frequency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37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3610A (zh
Inventor
姜大洁
秦飞
崔献
王柏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37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3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3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3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3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3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本发明实施可以实现获取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中干扰问题一直是存在的,且干扰严重影响了用户终端的通信性能。常见的干扰有不同终端之间的干扰,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等,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用户终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另一种干扰被发现,该干扰为终端自干扰。终端自干扰是指用户终端本身传输的信号产生的干扰影响了用户终端本身的接收信号,例如:用户终端传输上行信号对该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的产生干扰。可见,如何获取终端自干扰的相关信息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以解决如何获取终端自干扰的相关信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测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测量处理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和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所述的用户终端,或者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和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所述的用户终端。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从而实现获取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率范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测量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用户终端11、第一网络侧设备12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3,其中,用户终端 11可以是UE(UserEquipment),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用户终端11的具体类型。用户终端11可以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 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3同时建立通信,且上述第一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第一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第一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 eNB、 5G NR NB等;第一网络侧设备12也可以是接入点(AP,Access Point)。且上述第二网络侧设备13可以是第二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第一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 eNB、5G NRNB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网络侧设备12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3的具体类型。另外,上述第一系统可以是LTE系统,而上述第二系统可以是5G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可以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方式进行紧耦合。其中一个系统作为主控节点(Master Node, MN),另外一个系统作为辅助节点(Secondary Node,SN)。且在双连接系统中,包括两个小区组,分别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其中,主小区组可以包括一个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且辅小区组可以包括一个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 SCell。
在上述网络系统中用户终端11可以同时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以及第二网络侧设备13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是在不同时间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以及第二网络侧设备13进行数据传输,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可以理解为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即该预测频率范围可以是预测的,例如:在用户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之前进行预测,以得到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当然,上述预测频率范围还可以根据在执行步骤201之前记录的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另外,上述终端自干扰可以是上述用户终端传输的信号对该用户终端另一信号的干扰,例如:用户终端发送对上行信号对该用户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影响。
步骤202、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其中,上述训练信息可以是用于上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测量使用的信息,例如: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或者发射功率信息等等。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测量信息,就可以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以对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干扰训练也可以理解为干扰模拟。
另外,步骤202还可以是步骤201获取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后,确定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场景时发送上述训练信息,即能够获取上述预测频率范围,或者上述频率范围超过预设门限。
步骤20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其中,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可以表示上述用户终端针对终端自干扰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例如:隔离度指标值、表示用户终端的隔离度指标能力是否满足预设要求、接收信号灵敏度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等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上述隔离度指标值可以是干扰源链路的发射功率减去被干扰链路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功率 (即产生的干扰大小)的差值,例如:用户终端在频点A发送信号的发射功率为20dBm,而在频点B接收到该信号的功率(干扰大小)为-40dBm,则隔离度指标值为60dB,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上述隔离度指标值可以理解为终端自干扰的隔离度。
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可以是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上,或者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上,或者一个或者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上检测到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即可以实现窄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或者也可以实现宽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例如:上报在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每个 PRB或者PRB组合检测到的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另外,上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可以是用户终端预先获取的,或者网络侧设备通过上述训练信息配置给用户终端的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可以进行或者不进行相应的干扰规避操作,例如: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表示用户终端扰抑制能力强,终端自干扰对用户终端的性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可以不进行干扰规避操作,或者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表示用户终端扰抑制能力弱,终端自干扰对用户终端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可以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第一网络侧设备12或者第二网络侧设备13,且这两个网络侧设备彼此还可以进行消息交互,以进一步降低终端自干扰影响。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从而实现获取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第一系统可以是LTE系统,而上述第二系统可以是5G NR系统,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还可以是除LTE 系统和5G NR系统之外的两个通信系统。
其中,上述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是,根据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干扰影响频段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可以是对上述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进行特定运算得到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例如:若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例如:LTE上行频率范围)是1720MHz到 1740MHz,从而判断用户终端可能受二次谐波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是 3440MHz到3480MHz,即将1720MHz和1740MHz分别乘以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理解为在可能会受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之后,再将3440MHz到3480MHz中属于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频率范围作为预测频率范围,例如:第二系统(例如:5G NR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是3460MHz到3500MHz,最终确定用户终端可能受二次谐波干扰影响的频点是在3460MHz到3480MHz范围附近,即上述预测频率范围,从而确定在 3460MHz到3480MHz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其中,上述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可以是根据网络侧的第二系统带宽和中心频点确定的。
或者,上述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其中,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可以是,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产生的终端自干扰。当然,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是预测的,即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之前,确定的可能会受到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产生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另外,上述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是,根据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干扰影响频段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可以是对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进行特定运算得到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例如:以第一系统为 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为例,当UE进行 LTE和NR双连接操作时,若LTE上行频率范围是1720MHz到1740MHz,5G NR上行频率范围是3485MHz到3525MHz,从而判断用户终端可能受交调干扰影响的频点范围是LTE下行频点:1745MHz(3485-1740)-1805MHz (3525-1720),即将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边界频点减去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边界频点,得到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之后,再结合网络侧的LTE系统带宽和中心频点,如LTE系统带宽是1765MHz到1775MHz,最终确定UE可能受交调干扰影响的频点是1765MHz到1775MHz,即上述预测频率范围,从而确定在1765MHz到1775MHz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
例如: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为例,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和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的计算还可以如表1所示:
表1:LTE和5G NR双连接的互调干扰和二次谐波干扰计算表格
Figure GDA0002629645100000091
这样可以实现如图4所示,若LTE上行频率范围为1710-1785MHz,5G NR 上行频率范围为3400-3600MHz时,LTE系统中可能会受到交调干扰的预测频率范围为1615-1890MHz,若LTE上行频率范围为1710-1785MHz,5G NR 系统中可能会受到二次谐波干扰的预测频率范围为3420-3570MHz。
步骤302、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可选的,上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优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资源块 (ResourceBlock,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通过上述频域信息可以实现让用户终端在上述频域信息对应的频域资源上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以实现基于特定载波资源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例如:通过一个或者多个RB或者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可以实现窄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而通过上述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全部频率范围信息,可以实现在宽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优选的,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其中,这里时间信息还可以表示网络负载(load)比较低的时刻,以减少网络负担。
优选的,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其中,交调干扰的参考信号的特征可以为用户终端两根天线同时发,谐波干扰则可以为单根天线发,另外,各个终端的导频可以正交,从而可以识别邻区干扰。而上述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可以是,指示采用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者在规范中定义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模拟。
优选的,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其中,该发射功能信息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者在规范中定义,例如:上述发射功率信息指示采用规范中定义的发射功率。且针对交调干扰的中训练可以是在不同系统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信息隐性指示测量信息,从而可以节约信令开销,例如:上述测量信息包括频域信息和时域信息等其他信息,而时域信息可以是通过上述训练信息中的时域信息得到,如训练和结果同时进行,而上述频域信息可以通过训练的频域信息推算得到。且还可以实现通过显性配置上述测量信息。
步骤303、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可选的,上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针对上述二次谐波干扰进行干扰规避操作,以降低或者消除干扰。例如:以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且采用1.8GHz的LTE FDD频谱和3.5GHz的NR TDD频谱进行LTE和5G NR 双连接为例,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与LTE基站,以及NR基站建立通信,用户终端在1.8GHz的频谱向LTE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接收NR基站在 3.5GHz频谱发送的下行信号,这样该上行信号会对该下行信号产生终端自干扰,即上行信号为干扰源链路,而下行信号为被干扰链路。优选的,上述谐波干扰可以是二次谐波干扰,或者其他谐波干扰。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针对上述交调干扰进行干扰规避操作,以降低或者消除干扰。例如:以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且采用1.8GHz的LTE FDD频谱和3.5GHz的NR TDD频谱进行LTE和5G NR双连接为例,如图6所示,用户终端与LTE基站,以及NR基站建立通信,用户终端在1.8GHz的频谱向LTE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同时在3.5G Hz的频谱向NR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接收LTE基站在1.8GHz频谱发送的下行信号,这样上述两个上行信号会对该下行信号产生终端自干扰,即上述两个上行信号为干扰源链路,而下行信号为被干扰链路。
另外,上述交调干扰可以是二阶交调(IMD2,2nd order intermodulation) 及其他高阶交调干扰,例如:用户终端在Band 3频段1.8GHz UL(Uplink,上行)和3.5GHz UL同时发射所产生的交调干扰,包括二阶交调及其他高阶交调干扰。其他高阶交调如IMD3(3rdorder intermodulation,三阶交调)从数学关系上会产生近零频的交调产物,此产物可能出现在LTE接收机的LNA (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端,若之后级联的混频器(mixer) 在近零频的隔离度有限的话,则此产物会直接泄漏到混频器的输出端,然后进一步影响到接收性能。
该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
其中,上述谐波隔离度指标值可以是具体的隔离度值,例如:如用户终端对1.8GHz产生的二次谐波的隔离度指标能力为65dB,这样实现精确地告知网络侧用户终端的隔离度,以让网络侧采用精确的规避干扰操作。而上述指示信息可以是1个比特,例如,用户终端上报是否满足第三方组织(如3GPP RAN4) 定义的二次谐波干扰的隔离度指标要求,如上报1比特:上报1,表示用户终端UE满足定义的二次谐波隔离度指标,如60dB;上报0,表示用户终端不满足定义的指标。这样由于只通过指示信息,例如:1比特就可以指示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从而可以节约信令开销。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可以是指示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可以是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例如,不受终端自干扰影响正常情况下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是 -85dBm。当有终端自干扰时,需要更大的接收信号电平才能接收成功,如 -80dBm。那么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就是-80-(-85)=5dB(相对值)。那么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可以是指示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80dBm),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可以是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5dB)。
或者,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其中,上述交调干扰波隔离度指标值可以是具体的隔离度值,例如:如 1.8GHz上行和3.5GHz上行同时发送时的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为65dB,这样实现精确地告知网络侧用户终端的隔离度,以让网络侧采用精确的规避干扰操作。而上述指示信息可以是1个比特,例如,用户终端上报是否满足第三方组织(如3GPP RAN4)定义的二次谐波干扰的隔离度指标要求,如上报1比特:上报1,表示用户终端UE满足定义的二次谐波隔离度指标,如60dB;上报0,表示用户终端不满足定义的指标。这样由于只通过指示信息,例如:1比特就可以指示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从而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其中,上述至少一个功率差表示用户终端在不同时间的功率差,其中,任意一个功率差表示在对应时间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而上述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可以是,根据用户终端在两个频点上的发射功率相关的隔离度指标值。例如:如表2所示,其中,Pa表示用户终端在产生交调干扰的频点F1上的发射功率, Pb表示用户终端在产生交调干扰的频点F2上的发射功率,Pc表示用户终端在频点F1和F2上同时发送产生的交调干扰的大小,min{Pa,Pb}表示,在Pa 对应的发射功率和Pb对应的发射功率中的最小功率,例如:Pa对应的发射功率60dBm,而Pb对应的发射功率为62dBm,Pc为30dB,则该情况下的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为30dB。
表2:
Figure GDA0002629645100000131
其中,上述表格中表示负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绝对值进行相应计算或者判断,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可以是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上,或者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上,或者一个或者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上检测到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即可以实现窄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或者也可以实现宽带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例如:上报在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每个 PRB或者PRB组合检测到的上报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另外,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可以是终端厂家在用户终端出厂前通过检测得到用户终端对交调干扰、二次谐波干扰等终端自干扰的隔离度指标能力并将该能力存储在用户终端,该隔离度指标能力可以是隔离度具体值,也可以是用户终端是否满足第三方组织如3GPP定义的终端自干扰如交调干扰、二次谐波干扰等的隔离度指标要求。当用户终端接入网络后,用户终端主动上报或者网络侧询问用户终端能力后用户终端上报该隔离度指标能力,进而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隔离度指标能力进行调度或干扰规避操作。
步骤304、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其中,步骤304在步骤实施例中为可选的,即步骤304有可能不执行,或者步骤304可以是在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或者上述网络侧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其中,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是,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低于预设门限,或者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不满足预设要求等等。优选的,上述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可以是,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在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内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另外,上述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可以是,根据预先获取的映射关系或者选择策略,获取与所述隔离度指示能力信息对应的干扰规避操作,并在上述预测频率范围执行该操作。另外,上述干扰规避操作可以是用于降低、避免或者消除终端自干扰影响的操作,例如: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降低上行发射功率以减轻干扰大小等方式来克服或者减轻干扰影响。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例如: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包括: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上述发射功率值可以是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例如:二次谐波干扰,这样可以实现针对二次谐波干扰,当基站判断终端发射功率-(减号) 隔离度-下行接收功率超过门限,则不调度上行;若低于门限,则可以调度上行,同时考虑采用更低的MCS提高可靠性。
上述发射功率值可以是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一个发射功率,如最低的一个发射功率或者最高的一个发射功率。例如:交调干扰,这样可以实现针对交调干扰,当基站判断终端发射功率-(减号)隔离度-下行接收功率超过门限,则不调度上行;若低于门限,则可以调度上行,同时考虑采用更低的MCS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调度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传输还可以使用比特定MCS等级低的 MCS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上述特定MCS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当前使用的MCS,或者预先设定的MCS,通过上述使用比特定MCS低的MCS 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即使用更低的MCS发送下行信号,以提高可靠性,降低终端自干扰影响。
当然,上述使用更低MCS发送下行信号,或者不调度上行传输,仅是干扰规避操作的举例,干扰规避操作还可以是当上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表示的隔离度指标值低于某阈值时,例如:低于30dB时,则选择抗干扰水平较高的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或者增加下行发射功率,或者降低上行发射功率。优选的,还可以根据预先获取的隔离度指标值与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或者隔离度指标值与下行发射功率的映射关系,或者隔离度指标值与上行发射功率的映射关系,进行传输模式选择,或者增加下行发射功率,或者降低上行发射功率等等。或者还可以是根据预先获取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与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或者接收信号灵敏度与下行发射功率的映射关系,或者接收信号灵敏度与上行发射功率的映射关系,进行传输模式选择,或者增加下行发射功率,或者降低上行发射功率等等。
其中,上述降低上行发射功率可以是通过向用户终端发送降低消息,以让用户终端降低上行发射功率,且上述传输模式选择,可以是网络侧设备进行传输模式选择,或者是通知用户终端或者另一网络侧设备进行传输模式选择,且上述降低下行发射功率或者MCS可以是网络侧设备进行,或者通知另一网络侧设备进行,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且均可以实现降低终端自干扰影响。
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步骤702、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步骤703、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
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上述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第一系统和/或第二系统发送上述训练信息对应的参考信号,从而可以实现进行交调干扰和谐波干扰的模拟或者训练。发送了上述参考信号后,就可以测量到对应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例如:在下行链路中测量对应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用户终端的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关说明,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8所示,网络侧设备800包括: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发送模块802,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模块8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可选的,获取模块801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801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可选的,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800还包括:
操作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操作模块804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所述操作模块804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7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7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 10所示,用户终端1000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测量模块1002,用于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发送模块1003,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
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可选的,所述测量模块1002用于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测量模块1002用于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用户终端1000还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1004,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1005,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终端10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用户终端10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2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收发机1202、存储器1203、用户接口1204和总线系统,其中:
处理器1201,用于读取存储器12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其中,收发机1202,用于在处理器12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系统提供接口。收发机12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2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3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201执行的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可选的,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资源块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可选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
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的,处理器1201执行的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包括: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2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12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 7所示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3所示,用户终端1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304 和用户接口1303。用户终端13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3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3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305 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305。
其中,用户接口13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 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3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 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 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3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3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3021和应用程序 13022。
其中,操作系统13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3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3022 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3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3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301用于: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301中,或者由处理器 1301实现。处理器13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02,处理器1301读取存储器13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的,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
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可选的,处理器1301执行的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1301执行的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可选的,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可选的,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可选的,处理器1301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终端13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用户终端13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测量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包括网络侧设备1401和用户终端1402,其中,网络侧设备1401 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用户终端1402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9)

1.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资源块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包括: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9.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
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
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18.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
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是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自干扰训练,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终端自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操作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下行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所述操作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调度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在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26.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终端自干扰的训练信息;
测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并对所述终端干扰训练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预测频率范围内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谐波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谐波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所述交调干扰,则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包括交调干扰隔离度指标值,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是否满足预设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指标要求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或者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的指示信息,或者包括所述用户终端在至少一个功率差的隔离度指标值,其中,所述功率差为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发送上行信号时,在所述第一系统的发射功率与在所述第二系统的发射功率的绝对差值。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
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为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频域信息、时域信息、参考信号信息和发射功率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RB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子载波信息、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部分频率范围信息或者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范围信息;
所述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和测量的时间信息;
所述参考信号信息包括干扰训练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和序列信息,或者所述参考信号信息用于指示采用预设的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所述发射功率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进行终端干扰训练的发射功率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训练信息发送干扰训练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信息对所述干扰训练参考信号进行终端自干扰测量,得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测量信息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通过显性配置或者所述训练信息隐性指示。
32.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自干扰抑制能力信息,进行干扰规避操作。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规避操作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传输模式选择、调度规避、降低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增加下行发射功率和降低上行发射功率。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谐波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或者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自干扰包括交调干扰,且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高于预设门限,则根据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行调度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若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接收功率值减去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差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则不同时进行第一系统的上行传输和第二系统的上行传输。
3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36.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网络接口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37.一种干扰测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26至34中任一项所述用户终端,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35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36所述用户终端。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710393799.9A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8933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3799.9A CN108933610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3799.9A CN108933610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3610A CN108933610A (zh) 2018-12-04
CN108933610B true CN108933610B (zh) 2021-01-08

Family

ID=6444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3799.9A Active CN108933610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3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132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840716B (zh) * 2018-12-28 2023-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干扰上报的方法、设备、芯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273276B (zh) * 2019-01-11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76624A (zh) * 2019-07-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082814A (zh) * 2019-12-13 2020-04-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中用于下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4696930A (zh) * 2020-12-28 2022-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ss的抗干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6644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Ue的多载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08370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自干扰回避、测量结果发送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724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协作进行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478B2 (en) * 2011-08-16 2015-05-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elf-interferenc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54274B2 (en) * 2012-11-09 2017-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self-interference
JP6378326B2 (ja) * 2013-06-10 2018-08-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自己干渉チャネル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端末
US9420606B2 (en) * 2014-06-25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871477A (zh) * 2015-12-11 2016-08-17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抗照相机mipi总线高次谐波干扰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724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协作进行干扰测量的方法和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3610A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4005B (zh) 一种能力信息上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933610B (zh)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990153B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934041B (zh) 一种测量事件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092755B (zh) 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20210667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990154B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0099435B (zh)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091805B2 (en) Method in a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 for co-scheduling in a network
KR2017004501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특성을 고려하여 사용자 단말기 동작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2870712A1 (en) Method and access point for assigning sounding resources
CN113573354B (zh) 波束报告方法和设备
US20210168642A1 (en) Inter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044000B2 (en)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8990139B (zh) 一种发射功率计算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3178937A (zh) 一种物理信道资源管理方法及基站
CN111417134A (zh) 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EP4216453A1 (en) Beam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210147023A (ko) 포지셔닝 측정치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8193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230412242A1 (en) User equipment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36384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328657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KR102655077B1 (ko) 측정량 리포팅의 방법, 측정량을 결정하는 방법과 장치
US20230044253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beam group report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