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5144B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5144B
CN108925144B CN201680028192.4A CN201680028192A CN108925144B CN 108925144 B CN108925144 B CN 108925144B CN 201680028192 A CN201680028192 A CN 201680028192A CN 108925144 B CN108925144 B CN 108925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characteristic data
user identity
data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8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5144A (zh
Inventor
李彦
陈文娟
朱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25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5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5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5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04L9/3231Biological data, e.g. fingerprint, voice or reti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9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time stamps, e.g. generation of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1Time-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终端对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有效佩戴状态,当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若是,则通过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等隐私业务,从而移动终端的用户隐私安全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移动终端用户隐私业务的安全,最普遍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密码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目前,除了传统的文本密码方式外,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目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一般是基于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signal,简称ECG信号)、面部识别信号(Face recognition signal)等生物特征进行认证,并且对于不同的业务认证方式没有区别,使得身份认证效率与安全性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以期可以对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认证准确度,提高身份认证效率与认证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若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该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上述第二身份认证为终端对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判断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若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上述访问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终端最近一次通过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从而可以使得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直接使用已经采集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提高身份认证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在利用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后,在后续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后,可以采用准确率等级相对低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也同样可以保证业务安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数据。从而使得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可穿戴设备通过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其中,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从而在第二身份认证未通过时,重新进行与第一身份认证准确率等级相同的第三身份认证,以提高业务认证安全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其中,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由于第四身份认证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准确度级别相同。从而当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时,重新进行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准确度级别相同第四身份认证,保证业务认证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含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包含存储器以及和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运行所述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首先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系统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均基于该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在图1所示的身份认证系统中,包括终端110和可穿戴设备120,其中,终端是指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安装用户应用的移动终端,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为手机;可穿戴设备是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指环、智能胸针等穿戴在人体身上各个部位的设备并且该可穿戴设备具备采集人体生物特征的功能,所以当可穿戴设备由于与人体接触,所以可采集人体生物特征,例如,当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可以将智能手表戴在手上时,采集ECG信号或者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简称PPG)信号等,该采集过程可以为自动采集,例如采集PPG信号时,当将智能手环戴在手腕上时即可自动采集,也可以是需要人主动参与采集的,例如采集ECG信号时需要用户至少一只手指按压可穿戴设备,以形成封闭的电路,或者采集指纹信号时需要人手指按压在可穿戴设备上进行采集。又例如,当该可穿戴设备为其它可穿戴在人体身上的设备时,可以采集其它生物特征数据,例如,指纹信号、面部识别特征信号、虹膜信号或者声音信号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蓝牙、无线网络(WiFi)、移动数据网络等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从而基于该数据通信连接可以实现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例如,终端可以通过该数据通信连接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得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生物特征数据,终端也可以通过该数据通信连接将对该生物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后的身份认证结果数据发送给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ECG信号包含了P波、Q波、R波、S波、T波、U波以及这些波之间的间期。这些波的波峰和间期组成了ECG信号的特征点。这些特征点包含了丰富的个体生理信息,由于其唯一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和可测量性,可用于身份识别,并且身份认识的准确率高。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PPG信号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液流量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由于光信号在血液流量变化时,反射信号的强度会发生变化;以及血液流量会随着心脏的规律性波动而同步变化,从而可从得到的脉搏波形中计算出心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ECG信号或PPG信号的身份认证的流程一般为:首先采集ECG信号或PPG信号,然后对该ECG信号或PPG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再提取ECG信号或PPG信号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等进行身份识别,可以是利用该提取到的特征与预设的特征进行对比得到识别结果,最后利用该结果来判断用户身份。
下面将基于上面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共性方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当终端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匹配准确度;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执行两次身份认证,在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时,此时终端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第一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以识别可穿戴设备是否具备权限,在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再根据业务安全等级相应执行第二身份认证。从而使得身份认证准确率高,提高安全性,并且由于第二身份认证是根据业务安全等级区别进行,所以在保证身份认证安全的同时,身份认证效率也高。
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其中,身份认证是指终端根据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认证以确定与该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对应的用户是否通过身份认证。相对应的,若该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则终端基于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其中,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指可穿戴设备从人体中所采集到的生物特征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声音信号数据或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数据。由于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所以利用该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认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为了验证用户身份,当用户第一次佩戴上可穿戴设备后,提示用户采集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以确定佩戴该可穿戴设备用户为具备权限的用户,从而才可以在后续对终端应用访问时,利用通过该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
优选地,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ECG信号数据,可以理解,由于ECG信号数据的认证准确率高,所以可以在首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时采用ECG信号进行认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也可以为与ECG信号的认证准确率等级相同的其它生物特征,例如可以为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声音信号数据等。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用户第一次佩戴可穿戴设备后,提示用户采集10s左右的ECG信号进行认证。可穿戴设备在采集ECG信号时,一般是采用双手测量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采集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后,可以发送给终端,由终端对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采集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后,可以是在由可穿戴设备对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再将第一身份认证结果发送给终端。
S202、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
其中,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
其中,预设应用是指安装在终端中的一些需要身份认证来确保应用使用安全的应用,例如该预设应用可以为屏幕解锁应用、支付类应用、或者用户自定义的隐私应用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中存在至少一个预设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对于用户来说,不同的应用重要性不同,所以不同应用的安全等级也不一样,例如,对于屏幕解锁类应用和支付类应用来说,很显然可以设定屏幕解锁类应用的安全等级低于支付类应用的安全等级,而对于支付类应用来说,也可根据支付额度、该支付应用为微信支付应用或者银行支付应用等来确定安全等级。
优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对于银行类应用操作业务、小额支付业务、大额支付业务或用户自定义隐私应用相关业务这几种业务类型来说,可以将其安全等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银行类应用操作业务、小额支付业务、大额支付业务或用户自定义隐私应用相关业务。
具体地,终端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当前使用的应用的业务类型,再确定该业务类型所属的业务安全等级。
其中,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反映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佩戴或者脱落,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指的是可穿戴设备被用户佩戴在手部、头部、胸部等身体部位,具体的说,智能手表佩戴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指智能手表被用户佩戴在手腕上,智能眼镜佩戴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指智能眼镜被用户佩戴在头部,智能指环佩戴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指智能指环被用户佩戴在手指上,智能胸针佩戴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指智能胸针被用户佩戴在胸部(可以是附着在衣物上)。而脱落时,则是指可穿戴设备脱离人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佩戴状态分为有效佩戴状态和无效佩戴状态,可穿戴设备为有效佩戴状态则是指可穿戴设备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未脱落,也即一直处于佩戴状态,也即有效佩戴状态是指经过第一次身份认证后并且一直保持佩戴的用户佩戴状态,从而在该有效佩戴状态下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所进行的第一身份认证有效;而可穿戴设备的无效佩戴状态可以是指用户第一次佩戴上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所以当可穿戴设备从用户脱落到佩戴时表示的是一种无效佩戴状态。
具体地,可以使可穿戴设备佩戴时保持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当第一身份认证后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一直保持通信连接时认定可穿戴设备为有效佩戴,而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后,即可确定可穿戴设备进行脱落状态,此时再次连接上,也认定为无效佩戴状态。
具体地,也可以通过一传感器来感应可穿戴设备是否由用户佩戴上,当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该传感器也未感应到可穿戴设备脱离过人体,此时认定为有效佩戴,而如果即使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传感器感应到可穿戴设备脱离过人体,此时认定可穿戴设备为无效佩戴状态。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耳机,则可以通过一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值来判断该可穿戴设备是否脱离过人体,因为在智能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可穿戴设备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将大于智能耳机脱落时的压力值,所以若在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该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一低于一定阈值的压力值,则确定此时该智能耳机处于无效佩戴状态,反之,为有效佩戴状态。
再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则可以通过在智能手环内表面安装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该智能手环是否脱离过人体,由于光电传感器可以感应光信号,从而当智能手环佩戴在手上时,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的光信号比较弱甚至没有,而当智能手环取下后,该光电传感器将可以感应到较强的光信号,从而若在智能手环通过第一身份认证后光电传感器未感应到较强的光信号,则说明该智能手环在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一直处于有效佩戴状态,否则,若在智能手环通过第一身份认证后光电传感器感应到一较强的光信号,则确定该智能手环为无效佩戴状态。
其中,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指可穿戴设备从人体中所采集到的生物特征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声音信号数据或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数据PPG信号。由于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所以利用该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认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对从可穿戴设备中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后,并且可穿戴设备一直处于有效佩戴状态,此时在接收到用户的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再次进行身份认证。
其中,匹配准确度是用于指示终端利用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二用户身份认证时的可信程度的一个参数,匹配准确度可以为将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匹配时所得到的一个数值,该预设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指可信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所以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度越大,则得到的匹配准确度越高,从而说明该利用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时可信度越高,反之,将得到的匹配准确度越低,对应的可信度也越低。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当利用指纹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时,首先在终端中预存储一个有权限用户的指纹特征数据,则当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到用户的指纹时,将与该指纹对应的指纹特征数据与预存的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准确度,此时若匹配准确度越高,则说明该用户的指纹识别越可信,反之,可信度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其中,准确率等级是指用于指示该身份认证的用户识别可靠程度的一个参数,当准确率等级越高,则说明该身份认证的用户识别可靠程度越高,反之越低,可以理解,利用区分度越高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时,将越能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准确区分,所以相应的身份认证的用户识别可靠程度越高,准确率等级越高,反之,越低。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对比于ECG信号和PPG信号,相对而言,由于对于不同的用户,ECG信号的区别将比PPG信号大,所以ECG信号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将高于PPG信号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优选地,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ECG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PPG信号数据。
需要说明,一般来说,对于基于生物特征数据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越高,则身份认证时间越长,从而身份认证效率低,例如,ECG信号的身份识别准确率高于PPG信号,但ECG信号的身份识别速度低于PPG信号。
需要说明,对于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来说,虽然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而且身份认证时间也比较快,但是对于基于指纹信号数据或密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时,需要用户去输入指纹或输入密码,所以操作比较麻烦,同样导致身份认证效率低。
可以理解,在利用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后,在后续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后,可以采用准确率等级相对低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也同样可以保证业务安全。
优选地,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PPG信号。相比ECG信号而言,PPG信号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低于ECG信号,但PPG信号的识别速度高于ECG信号,并且ECG信号的采集需要双手参与,而PPG信号不需要人参与即可自动采集。所以在第一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对用户身份进行非常严格的身份认证,所以此时可采用身份识别准确率相对低,但是识别效率高与方便的PPG信号进行第二身份认证,提高身份识别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采集时间不一定是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采集的,相应的,可以理解,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间也不一定是在用户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采集的,并且一般来说,是在终端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的一段时间之前采集并认证的。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采集时间可以是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之前1分钟采集到的,相应的,对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间可以是在采集到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之后进行认证,也相当于是大约1分钟之前,均不为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的时间,但终端可以根据时间来判断是否使用该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结果。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也可以是终端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后触发可穿戴设备采集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此时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采集时间为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刻之后,然后终端再获取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结果,该第二身份认证可以是在终端进行,也可以是在可穿戴设备上进行。
具体地,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在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后,终端每隔5分钟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取PPG信号,并对PPG信号进行第二身份认证。
可选地,该第二身份认证可以是在终端进行,也即终端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取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例如终端周期性地从可穿戴设备处获取PPG信号并对该PPG信号进行身份认证,并记录该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间和认证准确度,最终终端将保存最后一次认证时间和认证准确度。
可选地,该第二身份认证也可以是在可穿戴设备处进行,即可穿戴设备对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认证并将第二身份认证结果发送给可穿戴设备,例如,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地获取PPG信号并对该PPG信号进行第二身份认证,然后将第二身份认证结果、第二身份认证结果的认证时刻以及认证准确度,最终终端中将保存最后一次认证时间和认证准确度。
S203、判断当前时刻与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该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其中,认证有效时长是指预先为每个预设应用设置的、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在该有效时间内的身份认证才有效的一个时间,可以根据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认证有效时长设置为从小到大,也即业务安全等级越高,认证有效时长越短,从而只有在该认证有效时长内的第二身份认证才有效,超过该时间的第二身份认证无效,需要再将进行认证。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可以分别设置银行类应用操作业务的认证有效时长为8分钟,小额支付业务的认证有效时长为5分钟,大额支付业务或用户自定义应用的相关业务的认证有效时长可以设置为1分钟。
其中,最低匹配准确度是指预先为每个预设应用设置的、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用于指示访问该预设应用时的第二身份认证的匹配准确度的最低值,也即若第二身份认证大于该最低匹配准确度时,则表示认证通过,否则,若第二身份认证的匹配准确度小于或等于该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该第二身份认证无效,需要重新进行认证。
优选地,由于相对第一身份认证来说,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低,所以此时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和最低匹配准确度,从而可对不同的预设应用有区别的进行认证,提高认证效率。
S204、若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该访问请求。
可选地,通过周期性地获取认证时刻和认证准确度,并在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该访问请求,从而可以在终端获取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直接利用周期性获取的认证结果,而不需要在接收到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对用户进行第二身份认证,提高身份认证效率,并且对于用户来说,减少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终端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然后在用户的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并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在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时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其中,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指预存储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中、与合格的用户相匹配的、属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类型的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从而可以利用所获取到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该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对比来识别用户的身份。
具体地,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ECG信号后,从该ECG信号中提取ECG信号相关特征数据,然后利用该提取出来的ECG信号相关特征数据与预设ECG信号相关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对比,当匹配结果大于一个预设的匹配度时,则表示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
可选地,该第一身份认证过程也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中执行。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优选地,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ECG信号,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也为ECG信号。
举例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若用户使用ECG信号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并且在接收到用户大额支付业务访问时,利用PPG信号的第二身份认证时,若认证匹配度低于预设的95%或者保存的认证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差值低于预设的1分钟,此时说明认证未通过,为了保证认证安全性,此时重新利用认证准确率较高的ECG信号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可以理解,若第二身份认证未通过,重新进行与第一身份认证准确率等级相同的第三身份认证,以提高业务认证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以理解,由于第四身份认证与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准确度级别相同。若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重新进行第四身份认证,保证业务认证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若使用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相同类型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认证失败时,可以使用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匹配准确度相同的其它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身份认证,例如,若使用ECG信号认证失败,可以选择使用指纹进行认证。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中,与图2所示方法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2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建立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
S302、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S302、当终端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第一身份认证进行认证后,判断第一身份认证是否通过,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则转入执行步骤S303,若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转入执行步骤S304。
S304、若该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该第二身份认证的匹配准确度。
S305、若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该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
其中,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S306、判断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得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转入执行步骤S306;
若判断得到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则转入执行步骤S307。
S307、若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访问请求。
S308、若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
其中,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终端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然后在用户的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并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在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时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
认证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通过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具体的,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身份认证方法。其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4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410、认证模块420以及通过模块430。
其中,获取模块410,用于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获取模块410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设应用可以为屏幕解锁应用、支付类应用、或者用户自定义的隐私应用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中存在至少一个预设应用。
优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对于银行类应用访问、小额支付、大额支付或用户自定义隐私信息这几种业务类型来说,可以将其安全等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银行类应用访问、小额支付、大额支付或用户自定义隐私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声音信号数据或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数据。由于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所以利用该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认证。
优选地,该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ECG信号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声音信号数据或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数据PPG信号。由于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所以利用该生物特征数据可以准确地进行身份认证。
优选地,该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PPG信号。
认证模块420,用于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认证有效时长是指预先为每个预设应用设置的、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在该有效时间内的身份认证才有效的一个时间,可以根据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认证有效时长设置为从小到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最低匹配准确度是指预先为每个预设应用设置的、与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用于指示访问该预设应用时的第二身份认证的匹配准确度的最低值。
通过模块430,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410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认证模块420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认证模块420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通信终端400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然后在用户的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并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在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时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400是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400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身份认证方法。其中,该通信终端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总线501、与总线501相连的至少一个处理器502以及与总线501相连的至少一个存储器503。
其中,处理器502通过总线501,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代码以用于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2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2还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处理器50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通信终端500接收到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然后在用户的第一身份认证通过并且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有效佩戴状态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在当前时刻与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时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次身份认证,并且第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业务安全等级的预设应用设置不同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匹配准确度,从而使得身份认证的认证效率与安全性更高,也使得该身份认证方法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500是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500的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数据。
4.根据权利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7.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
认证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通过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13.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通过,且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佩戴状态为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起一直为有效佩戴状态,当所述终端接收到针对预设应用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预设应用的业务安全等级,以及获取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以及匹配准确度,所述第二身份认证为所述终端对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的身份认证,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为所述终端最近一次通过所述终端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连接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周期性发送的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判断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以及所述匹配准确度是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且所述匹配准确度高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通过所述访问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身份识别准确率等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心电图信号数据、指纹信号数据、密码数据、面部识别信号数据、虹膜信号数据或声音信号数据,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至少包括的类型为: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一身份认证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判断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成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预设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匹配成功时确定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的第一身份认证。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当前时刻与所述第二身份认证的认证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认证有效时长,或所述匹配准确度低于或等于所述业务安全等级对应的最低匹配准确度,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三身份认证,所述第三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身份认证未通过,则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并对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进行第四身份认证,所述第四用户身份特征数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特征数据类型相同。
CN201680028192.4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Active CN108925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8039 WO2018000396A1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5144A CN108925144A (zh) 2018-11-30
CN108925144B true CN108925144B (zh) 2020-03-10

Family

ID=6078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8192.4A Active CN108925144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6048B2 (zh)
CN (1) CN108925144B (zh)
WO (1) WO20180003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16549B2 (en) * 2016-10-21 2022-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cur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318174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803955A (zh) * 2019-04-12 2020-10-23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可穿戴设备管理账号的方法及系统、存储装置
US11537203B2 (en) 2019-07-23 2022-12-27 BlueOwl, LLC Projection system for smart ring visual output
US11853030B2 (en) 2019-07-23 2023-12-26 BlueOwl, LLC Soft smart r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537917B1 (en) 2019-07-23 2022-12-27 BlueOwl, LLC Smart ring system for measuring driver impairment levels and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to predict high risk driving behavior
US11949673B1 (en) 2019-07-23 2024-04-02 BlueOwl, LLC Gesture authentication using a smart ring
US11551644B1 (en) 2019-07-23 2023-01-10 BlueOwl, LLC Electronic ink display for smart ring
US11594128B2 (en) 2019-07-23 2023-02-28 BlueOwl, LLC Non-visual outputs for a smart ring
US20230143293A1 (en) * 2019-07-23 2023-05-11 BlueOwl, LLC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ing a smart ring
US11909238B1 (en) 2019-07-23 2024-02-20 BlueOwl, LLC Environment-integrated smart ring charger
US11462107B1 (en) 2019-07-23 2022-10-04 BlueOwl,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diode arrays for smart ring visual output
US11637511B2 (en) 2019-07-23 2023-04-25 BlueOwl, LLC Harvesting energy for a smart ring via piezoelectric charging
US11984742B2 (en) 2019-07-23 2024-05-14 BlueOwl, LLC Smart ring power and charging
CN112541171A (zh) * 2019-09-23 2021-03-23 北京嘉诚至盛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449568A (zh) * 2020-03-27 2021-09-28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计算机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43902B (zh) * 2021-05-31 2021-12-07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特征提取方法
CN113596812B (zh) * 2021-07-02 2023-06-02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安卓平台的一种apn自动配置和切换方法
CN116032652B (zh) * 2023-01-31 2023-08-25 湖南创亿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交互触控平板的网关认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906A (zh) * 2014-07-04 2016-01-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5550878A (zh) * 2015-06-23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6468A1 (en) * 2004-03-30 2005-10-1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text awarenes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8635662B2 (en) * 2008-01-31 2014-01-21 Intuit Inc. Dynamic trust model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PT106102B (pt) 2012-01-19 2014-08-11 Inst Superior Técnico Dispositivo e método para reconhecimento biométrico contínuo baseado em sinais eletrocardiográficos
CN102769531A (zh) * 2012-08-13 2012-11-07 鹤山世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装置及其方法
US9160730B2 (en) * 2013-03-15 2015-10-13 Intel Corporation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confidence module
US9965608B2 (en) * 2013-07-18 201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iometrics-base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994498B2 (en) * 2013-07-25 2015-03-31 Bionym Inc. Preauthorized wearable biometr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KR102127927B1 (ko) * 2013-07-30 2020-07-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스마트 워치 및 이동 단말기와 스마트 워치간 보안 인증방법
KR102136836B1 (ko) * 2013-09-09 2020-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신호들을 이용하여 사용자 인증을 수행하는 착용형 기기 및 그 착용형 기기의 인증 방법
US9558336B2 (en) * 2013-10-04 2017-01-31 Salutron Inc. Persistent authentication using sensors of a user-wearable device
WO2015126095A1 (ko) * 2014-02-21 2015-08-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101924702B1 (ko) * 2014-02-24 2019-02-20 소니 주식회사 다른 디바이스들에서의 기능들을 활성화하기 위해 착용형 디바이스들로부터 감각 정보를 취득하기 위한 스마트 착용형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04901801B (zh) 2014-03-06 2019-0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KR102302350B1 (ko) * 2014-06-02 2021-09-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보안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600676B1 (en) * 2014-06-16 2017-03-21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Application-level wireless security for wearable devices
US9747433B2 (en) * 2014-06-24 2017-08-29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same
US9817959B2 (en) * 2014-06-27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102915B (zh) 2014-07-01 2019-02-2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心电异常状态下基于ecg多模板匹配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4243165A (zh) * 2014-08-28 2014-12-24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智能手环的智能移动终端隐私保护系统和方法
US20160150124A1 (en) * 2014-11-24 2016-05-2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US9700799B2 (en) * 2014-12-10 2017-07-1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uthenticating users across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or wearable devices
KR102297193B1 (ko) * 2014-12-24 2021-09-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 식별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자장치 및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US10091197B2 (en) * 2015-01-16 2018-10-02 Digimarc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computers using mobile devices
US20160217565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Sensory, Incorporated Health and Fitness Monitoring via Long-Term Temporal Analysis of Biometric Data
US20160253651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9836663B2 (en) * 2015-03-05 2017-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authenticating method and head mounte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9717003B2 (en) * 2015-03-06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onsored connectivity to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existing credentials
US10318958B2 (en) * 2015-07-28 2019-06-11 Jong Ho Kim Smart watch and oper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10817862B2 (en) * 2015-09-01 2020-10-2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 mobile device for comprehensive access to a facility
KR102443545B1 (ko) * 2015-10-27 2022-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플리케이션 또는 서비스 실행을 위한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20170142589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djusting usage polic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KR20170083411A (ko) * 2016-01-08 2017-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료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021094B2 (en) * 2016-04-07 2018-07-10 At&T Mobility I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earable authentication and management
CN105871867B (zh) * 2016-04-27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1906A (zh) * 2014-07-04 2016-01-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5550878A (zh) * 2015-06-23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5144A (zh) 2018-11-30
WO2018000396A1 (zh) 2018-01-04
US20190230507A1 (en) 2019-07-25
US11096048B2 (en)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5144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通信终端
EP2983109B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fingerprint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signal
US9907103B2 (en) Mobile terminal, wearable device, and equipment pairing method
CA2835460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ontinuous or instantaneous ident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physiological biometric signals
CN106056054B (zh) 一种进行指纹识别的方法和终端
CN105678539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nfc支付方法
US9391987B2 (en) Biometric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WO2019192235A1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5550878A (zh) 一种授权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67545A (zh) 智能静脉穿戴式手环
CN108647961A (zh) 基于心电信号身份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
CN106779023A (zh) 一种智能考勤手环及考勤方法
EP3140765B1 (en)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body tremors
KR20190090732A (ko) 생체 인식 기반의 결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사용자 디바이스 및 결제 시스템
Ojala et al. Wearable authentication device for transparent login in nomadic applications environment
KR20180061819A (ko) 다중 생체 인증 장치 또는 다중 생체 인증 시스템, 그리고 이를 사용한 다중 생체 인증 방법
CN106446627A (zh) 在电子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22265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启动方法
Ohtsuki et al. Biometrie authentication using hand movement information from wrist-worn PPG sensors
CN205540910U (zh) 一种静脉支付移动手环
US201600050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ure identification of a user of a service
WO2017000357A1 (zh) 一种授权认证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US114881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ometric heartrate authentication
CN108594937B (zh) 便携式终端
JP2018156479A (ja)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装置および認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