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4963A -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4963A
CN108924963A CN201710189797.8A CN201710189797A CN108924963A CN 108924963 A CN108924963 A CN 108924963A CN 201710189797 A CN201710189797 A CN 201710189797A CN 108924963 A CN108924963 A CN 108924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state
context
t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97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4963B (zh
Inventor
戴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897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496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8861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4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自身和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及基站。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讨论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标准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新无线接入技术(The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f 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 New RAT)标准中,分别在LTE引入了弱连接light connected状态,在5Gnew RAT引入了不活跃inactive状态,这2个状态的本质类似,对LTE无线接入网络(RadioAccess Network,RAN)和5G RAN来说,light connected状态和inactive状态均属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的子状态,终端若处于light connected状态或inactive状态时,其与基站的RRC连接仍然保持,信令承载和数据承载仍然保持。
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时,若在RRC连接建立的过程中,或恢复RRC连接的过程中,或传输非激活的上行数据传输(inactive UpLink DataTransmit,inactive UL Data Tx)的过程中,基站下发RRC reject信令,但终端没有成功接收到,此时会导致基站认为终端处于idle状态;而终端实际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connected状态。或者,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时,若在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下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过程中,基站下发RRC release信令,但终端接收失败,此时会导致基站认为终端处于idle状态;而终端实际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或者,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时,若在下行数据传输中基站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基站会自主删除终端的上下文(AS Context),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但此时终端因为没有收到基站的任何RRC释放信令,因此终端认为自己还是处于inactive状态或light connected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2个新状态的引入可以减少终端的耗电以及终端从空闲idle状态到连接状态的切换次数,减少信令开销;但是状态的增加往往导致终端和基站之间状态不同步的情况更容易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实现了在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的状态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包括:
当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时,若所述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非激活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所述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空闲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接入层上下文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在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第一定时值为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一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且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所述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时继续计时;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方法,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存储自身的AS context。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所在基站检测到自身和所述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发生RLF。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五计时器在所述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其中,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方法,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接入层上下文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第一定时值为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一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且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所述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
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一种基站,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发生RLF。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五计时器在所述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其中,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如上所述的基站,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自身和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或者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描述一些场景来说明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的情况。
场景1: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终端接收LTE系统的基站(e-Node B,eNB)发送的suspend信令,该信令的作用是将终端状态转换为light connected状态。假设终端收到该信令后需要向eNB反馈无线链路控制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 of Radio LinkControl,RLC ACK)来使得eNB确认终端收到了该信令,但实际情况中该ACK因为无线信道变差的原因而没有被eNB收到,那么eNB会认为suspend信令发送失败,终端仍然处于RRC连接状态,而实际上终端成功收到了suspend信令,并转换到了light connected状态,因此出现了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
场景2: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eNB给终端发送suspend信令,准备将终端转换为light connected状态,但实际情况中该信令因为无线信道变差的原因而没有被终端收到,那么eNB并不知道终端没有成功接收该信令,eNB会将终端状态转换为light connected状态,而实际上终端因为没收到该转换信令,终端的状态仍然处于RRC连接状态,因此出现了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
场景3: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向5G基站(g-Node B,gNB)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或者RRC连接恢复过程、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在此过程中若gNB因为负载过高而拒绝了终端,即gNB给终端发RRC reject消息,但终端没有成功接收该消息,因此会出现基站认为终端处于idle状态,而终端实际仍然处于inactive状态。
场景4: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向5G基站gNB发起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过程中,gNB因为负载过高而给终端发RRC release,但终端接收该消息失败,因此会出现基站认为终端处于idle状态,而终端实际仍然处于inactive状态。
场景5: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基站正在给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在此过程中若因为无线信道变差而导致连续发送失败,当失败次数过多时,基站会判定终端发生了RLF,此时gNB会自主将终端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而由于无显式信令通知终端,终端并不知道基站已经转换了状态,终端实际仍然处于inactive状态。
场景6: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正在给gNB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在此过程中若因为无线信道变差而导致连续发送失败,当失败次数过多时,终端会判定终端发生了RLF,此时终端会自主将终端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而基站并不知道终端已经转换了状态,基站实际仍然处于inactive状态。
其中,场景1和场景2描述的是现有LTE系统机制存在的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的情况;场景3~6描述的是现有LTE系统机制存在的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的情况。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如何实现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的状态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步骤102、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所在基站检测到自身和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为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步骤103、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具体的,步骤103将终端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可以是由终端来实现的。
步骤104、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为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1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1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1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102;由终端实现的步骤103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104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103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104。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自身和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或者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中存储的终端AScontext。
具体的,步骤2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终端先检测终端的上行链路是否失同步,且终端是否发生RLF,且终端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是否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在检测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步骤202、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具体的,步骤2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基站先检测终端的上行链路是否失同步,且终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基站是否向终端发送了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是否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是否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是否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在检测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2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2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2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20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适用于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似场景1、场景2所描述的问题,即5G系统机制中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具体的,步骤3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终端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终端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是否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在检测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步骤302、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具体的,步骤3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基站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基站是否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是否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是否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是否向终端发送AS context ID;在检测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3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3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3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302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似场景1、场景2所描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第一定时值为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一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终端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具体的,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的检测过程包括:终端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数据收发,在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的时刻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然后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再次发生数据收发,若没有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检测过程结束,若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接着再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又一次发生数据收发,直到没有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检测过程结束。
步骤402、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具体的,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的检测过程包括:基站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数据收发,在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的时刻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然后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再次发生数据收发,若没有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检测过程结束,若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接着再持续检测是否又一次发生数据收发,直到没有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检测过程结束。
进一步的,第一定时值的设置和第四定时值的设置相等或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终端和基站能够同时或在一定时间误差内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4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4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4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402。即使终端和基站可能出现在RRC连接状态和inactive状态之间不同步,没有进入inactive状态的一方会随着时间推移(即超出预设值后)而进入inactive状态,从而实现终端和基站之间状态同步的目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似场景1、场景2所描述的问题。而对于如何解决场景1和场景2所描述的问题,保持终端和基站状态同步的方法与图4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终端和基站是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而在实现场景1和场景2下终端和基站状态同步的过程中,终端和基站是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light connected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context ID,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发生RLF,且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具体的,步骤5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终端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RLF;且终端重选其他小区是否失败;在检测到终端发生了RLF,且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小区为除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步骤502、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终端发生RLF,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具体的,步骤502可以包括:基站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RLF;在检测到终端发生了RLF,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5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5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5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502。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还包括终端存储自身的AScontext,基站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之后保存自己的AS context,这可以使得终端后续支持采用RRC恢复过程来重建RRC连接,基站在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之后保存终端的AS context,这可以使得基站后续支持采用RRC恢复过程来重建RRC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型场景4~6所描述的问题,即5G系统机制中RRC状态在终端侧和基站侧状态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发生了RLF,且重选其他小区失败,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发生了RLF,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第五计时器在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其中,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二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
具体的,步骤6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终端先检测终端上行传输且下行传输是否失败,若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在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的时刻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当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在第二定时值内并检测到了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第二计时器停止计时,当终端再次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在再次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的时刻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直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能够超过第五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具体的,若终端检测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第二计时器继续计时。
步骤602、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第五计时器在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具体的,步骤6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基站先检测终端上行传输且下行传输是否失败,若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在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的时刻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当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在第五定时值内并检测到了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第五计时器停止计时,当基站再次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在再次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的时刻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直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能够超过第五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6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6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6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602。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和基站检测到连续的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定时值和第五定时值更早地一起转换到idle态,而不需要等到RLF发生。
进一步的,第二定时值的设置和第五定时值的设置相等或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终端和基站能够同时或在一定时间误差内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在步骤601之后还包括终端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在步骤602之后还包括基站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型场景4~6所描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说明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终端和基站如何保持空口状态同步,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其中,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三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终端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具体的,步骤7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终端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数据收发,在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的时刻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然后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再次发生数据收发,若没有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且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接着再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又一次发生数据收发,直到没有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且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步骤702、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其中,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具体的,步骤7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基站先检测终端是否发生数据收发,在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的时刻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然后持续检测终端是否再次发生数据收发,若没有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且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检测到终端再次发生数据收发,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接着再持续检测是否又一次发生数据收发,直到没有检测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且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终端实现的步骤701和由基站实现的步骤702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即终端实现步骤701的同时,基站可以实现步骤702。
进一步的,第三定时值的设置和第六定时值的设置相等或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终端和基站能够同时或在一定时间误差内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还包括终端存储终端的AScontext,基站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5G系统机制中出现的类型场景4~6所描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基站将终端的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如图8所示,该终端8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81,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处理单元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二处理单元82,用于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终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处理单元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接入层上下文AS context。
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终端没有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终端获得了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为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第一定时值为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一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终端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进一步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终端发生RLF,且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其中,其他小区为除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其中,第二计时器在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二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
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其中,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第三定时值由基站事先为终端进行配置;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终端接收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进一步,在图8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8还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83,用于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如图10所示,该基站9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91,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终端和基站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三处理单元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四处理单元92,用于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第四预设条件为第四处理单元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进一步的,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终端没有发生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基站没有向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基站存储有终端的AS context,且基站向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进一步的,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终端发生RLF。
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其中,第五计时器在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在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其中,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进一步,在图10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9还包括:
第二存储单元93,用于基站存储终端的AS context。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和基站,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自身和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当终端处于inactive状态时,若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若基站检测到终端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基站将终端的状态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这样,终端和基站一同将终端的状态从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或者从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终端和基站之间仍然能够保持状态同步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81、第二处理单元82、第一存储单元83、第三处理单元91、第四处理单元92、第二存储单元93均可由位于装置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信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信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信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信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信令产生包括信令装置的制造品,该信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信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信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3)

1.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时,若所述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非激活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所述终端检测到自身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空闲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终端将自身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接入层上下文AS contex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第一定时值为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一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且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所述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时继续计时;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存储自身的AS context。
10.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终端所在基站检测到自身和所述终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基站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context;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五计时器在所述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其中,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接入层上下文标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接入层上下文AS context。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一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值,且所述终端获得了所述基站发送的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为所述基站分配的,且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所述第一定时值为所述第一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一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且所述终端重选其他小区失败;其中,所述其他小区为除所述终端当前所在小区以外的小区。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二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二计时器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所述第二定时值为第二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三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三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值为第三计时器的最大计时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值由所述基站事先为所述终端进行配置;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基站分配的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2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处于RRC连接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RRC连接状态转换为inactiv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处于所述inactive状态时,若检测到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idle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将所述终端的状态从所述inactive状态转换为所述idle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失同步,且所述终端没有发生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因上行链路失同步导致的RLF,且所述基站没有向所述终端发送资源调度信令,且所述终端不存在需发送至所述基站的待传输数据,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 context。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四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四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四定时值,且所述基站存储有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且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了AS context ID;其中,所述AS context ID用于标识在所述基站存储的终端AScontext;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发生RLF。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上行传输失败或下行传输失败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五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五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五定时值;其中,所述第五计时器在所述基站检测到终端上行传输成功或下行传输成功时停止计时。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时启动或重新启动第六计时器计时,且所述第六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第六定时值;其中,所述终端发生数据收发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或下行资源调度指令。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终端的AS context。
CN201710189797.8A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Active CN108924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9797.8A CN10892496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CT/CN2018/078861 WO2018171470A1 (zh) 2017-03-23 2018-03-13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9797.8A CN10892496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4963A true CN108924963A (zh) 2018-11-30
CN108924963B CN108924963B (zh) 2024-03-01

Family

ID=6358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9797.8A Active CN108924963B (zh) 2017-03-23 2017-03-23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4963B (zh)
WO (1) WO20181714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011A (zh) * 2018-12-12 2019-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1184417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232239A1 (en) * 2020-05-19 2021-11-2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 state for remote user equip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4785B2 (en) * 2017-03-07 2020-09-0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network slice inform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93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控制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US20130260811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Venkata Ratnakar Rao Rayavarapu eNB Storing RRC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t Another Network Component
WO2013144613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NB STORING RRC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T ANOTHER NETWORK COMPONENT
CN104145503A (zh) * 2013-03-0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309379A1 (en) * 2013-12-06 2016-10-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ayered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4920B1 (en) * 2010-02-12 2015-05-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CN110691429B (zh) * 2016-05-1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Rrc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93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控制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US20130260811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Venkata Ratnakar Rao Rayavarapu eNB Storing RRC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t Another Network Component
WO2013144613A1 (en) * 2012-03-27 2013-10-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NB STORING RRC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T ANOTHER NETWORK COMPONENT
CN104145503A (zh) * 2013-03-0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309379A1 (en) * 2013-12-06 2016-10-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ayered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RAFT_R2-1701189 (NR SI AI10221 InactiveToIdleTransi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
""R2-165575 NR RRC inactive state principles"", 3GPP TSG_RAN\\WG2_RL2 *
NTT DOCOMO, INC.: "RP-170376 "Status Report of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3GPP TSG_RAN\\TSG_RAN, no. 7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011A (zh) * 2018-12-12 2019-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1184417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1232239A1 (en) * 2020-05-19 2021-11-2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 state for remote user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1470A1 (zh) 2018-09-27
CN108924963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3313B1 (en) Methods providing dual 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terminals
TWI400975B (zh) 使用於行動裝置中的方法及其相關行動裝置
AU201431256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Radio Link Failure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02166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data transmission
CN107483161B (zh) 在载波聚合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90162A (zh)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24963A (zh)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201100035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CH Monitoring
US201003029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JP2018093495A (ja) 通信を扱う装置及び方法
CN104718793B (zh) 功率偏好指示符定时器
US20180227980A1 (en) User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20007259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200117005A (ko) Pdcp 중복 메커니즘의 활성화 방법 및 노드 기기
CN114071804B (zh) 非活跃状态下的无连接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756990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US20210378048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0196202A1 (ja)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WO2015117481A1 (zh) 上行承载的修改方法及装置
TWI554138B (zh) 控制無線用戶設備主動重傳無線資源控制信息的控制電路
US20200252842A1 (en) Managing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in disaggregated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JP6396727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タイマ値決定方法
JP6298745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EP435855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1037805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