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6373A -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6373A
CN108916373A CN201811121308.6A CN201811121308A CN108916373A CN 108916373 A CN108916373 A CN 108916373A CN 201811121308 A CN201811121308 A CN 201811121308A CN 108916373 A CN108916373 A CN 108916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oad
oil road
actuating cylinder
balanc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13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6373B (zh
Inventor
安颖
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1213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6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6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6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6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6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38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 F16H61/40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hydrostatic
    • F16H61/46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 F16H61/462Automatic reg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tput requirements for achieving a target speed rati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不平衡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油泵、平衡阀、第一动作机构、第二动作机构、第一主动油缸和第二主动油缸;平衡阀包括平衡阀体和平衡阀芯;平衡阀体上的进油道与油泵连接,第一出油道与第一主动油缸连接,第二出油道与第二主动油缸连接;平衡阀芯滑动时能够调节过流面积;平衡阀芯一端通过第一动作机构与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动作机构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连接。该系统能够使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保持平衡。

Description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是目前实现商业化推广和规模化销售汽车自动变速器之一。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能够引起速比连续变化、舒适和节油能力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采用的是摩擦传动方式,受结构所限,单条金属带的承载能力有限,限制了其在大扭矩乘用车上的应用。
为了提高扭矩传递能力,现在大多采用双金属带并联的结构,将动力传递分摊到两根金属带上,可以使得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扭矩传递能力增加。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则是:双金属带结构并联将会导致的速比不平衡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不平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平衡阀、第一动作机构、第二动作机构、第一主动油缸和第二主动油缸;
所述平衡阀包括平衡阀体和平衡阀芯;
所述平衡阀体上开设有进油道、第一出油道和第二出油道;所述进油道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第一出油道和所述第二出油道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进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道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二出油道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连接;
所述平衡阀芯设置于所述平衡阀体内且能沿所述平衡阀体的轴线滑动;所述平衡阀芯滑动时能够调节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出油道之间以及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二出油道之间的过流面积;
所述平衡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出油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机构与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连接;所述平衡阀芯靠近所述第二出油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动作机构与安装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油缸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所述第一动作机构和所述第二动作机构驱动所述平衡阀芯向第一出油道移动,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减小,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二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第一主动油缸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所述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驱动所述平衡阀芯向第二出油道移动,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进油道与所述第二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阀体中部开设有进油腔;
所述进油道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道和所述第二出油道沿所述平衡阀芯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腔的两侧,且与所述进油腔连通;
所述平衡阀芯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进油腔内,且能在所述进油腔内移动;
当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第一出油道移动时,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一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减小,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二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增大;
当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第二出油道移动时,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一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二出油道间过流面积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阀体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位于所述第一出油道的远离所述进油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回油道位于所述第二出油道的远离所述进油腔的一侧;
所述平衡阀芯还具有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均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外侧;
当所述第一凸起未将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一出油道隔断时,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出油道与所述第一回油道之间;当所述第一凸起未将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二出油道隔断时,所述第三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出油道与所述第二回油道之间;
当所述平衡阀芯向所述第一出油道移动至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进油腔和所述第一出油道隔断时,所述第一出油道和所述第一回油道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出油道和所述第一回油道被导通,所述第一主动油缸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出油道和所述第一回油道回流;
当所述平衡阀芯向所述第二出油道移动至所述第一凸起将所述进油腔和所述第二出油道隔断时,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第二回油道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第二回油道被导通,所述第二主动油缸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二出油道和所述第二回油道回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作机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一摇臂和第一弹性组件;
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阀芯的靠近所述第一出油道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摇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
所述第一摇臂的臂身上设置有第一支点,所述第一摇臂能够绕所述第一支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平衡阀芯的端部;
所述第一摇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的两端均开设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拉杆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和所述第一拉杆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摇臂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槽口,且能在所述第一槽口内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作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盘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连接盘设置于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的外部;
所述第一拉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盘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作机构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动阀和主动电磁阀;
所述油泵通过所述主动阀与所述平衡阀的进油道连接;
所述主动电磁阀与所述主动阀连接,用于向所述主动阀提供先导压力,进而控制所述主动阀向所述平衡阀提供的油液的压力等级。
进一步地,还包括油压调节阀;
所述主动电磁阀通过所述油压调节阀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将所述油泵的出口油压调节后供给至所述主动电磁阀。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油泵与平衡阀的进油道连通,向平衡阀的进油道供油,油液从第一出油道流出并进入第一主动油缸使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油液从第二出油道流出并进入第二主动油缸使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时,平衡阀芯位于平衡阀体的中央,进油道与第一出油道之间的过流面积与第二出油道之间的过流面积相等,进入第一主动油缸的流量和第二主动油缸的流量相等,此时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平衡。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距离大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驱动平衡阀芯向第一出油道移动,进油道与第一出油道之间的过流面积减小,进油道与第二出油道之间过流面积增大,进入第一主动油缸的流量减小,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速度变慢,进入第二主动油缸的流量增大,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速度加快,直至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在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的驱动下平衡阀芯重新回归平衡阀体的中央。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距离小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驱动平衡阀芯向第二出油道移动,进油道与第一出油道之间的过流面积增大,进油道与第二出油道之间过流面积减小,进入第一主动油缸的流量增大,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移动速度变快,进入第二主动油缸的流量减小,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速度变慢,直至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在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的驱动下平衡阀芯重新回归平衡阀体的中央。
由以上工作过程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在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不平衡时,通过第一动作机构和第二动作机构反馈给平衡阀芯,平衡阀芯移动改变第一主动油缸和第二主动油缸的流量,使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和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的轮盘的移动距离逐渐趋于相等,使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回归平衡,且该调节过程为该系统自动完成。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图标:100-油泵;200-平衡阀;210-平衡阀体;211-进油腔;212-进油道;213-第一出油道;214-第二出油道;215-第一回油道;216-第二回油道;220-平衡阀芯;221-第一凸起;222-第二凸起;223-第三凸起;300-第一带轮总成;310-第一主动油缸;320-第一从动油缸;400-第二带轮总成;410-第二主动油缸;420-第二从动油缸;500-第一动作机构;510-第一拉杆;520-第一摇臂;521-第一支点;522-第一槽口;530-第一弹性组件;531-第一弹性件;532-第一连接件;540-第一连接盘;550-第二弹性件;600-第二动作机构;610-第二拉杆;620-第二摇臂;621-第二支点;622-第二槽口;630-第二弹性组件;631-第三弹性件;632-第二连接件;640-第二连接盘;650-第四弹性件;700-主动阀;800-主动电磁阀;900-油压调节阀;001-系统阀;002-系统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请参照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
该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泵100、平衡阀200、第一动作机构500、第二动作机构600、第一主动油缸310和第二主动油缸410。
第一主动油缸310与第一从动油缸320通过钢带连接,第二主动油缸410与第二从动油缸420通过钢带连接。第一从动油缸320和第二从动油缸420均与油泵100连接,油泵100向第一从动油缸320和第二从动油缸420供油。
平衡阀200包括平衡阀体210和平衡阀芯220。
平衡阀体210上开设有进油道212、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二出油道214;进油道212与油泵100连接;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二出油道214间隔设置,且均与进油道212连通,第一出油道213与第一主动油缸310连接,第二出油道214与第二主动油缸410连接。
平衡阀芯220设置于平衡阀体210内且能沿平衡阀体210的轴线滑动;平衡阀芯220滑动时能够调节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之间以及进油道212与第二出油道214之间的过流面积。
平衡阀芯220靠近第一出油道213的一端通过第一动作机构500与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连接;平衡阀芯220靠近第二出油道214的一端通过第二动作机构600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连接。
第一主动油缸3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主动油缸4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平衡阀芯220向第一出油道213移动,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减小,进油道212与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增大;第一主动油缸3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主动油缸4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平衡阀芯220向第二出油道214移动,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增大,进油道212与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减小。
油泵100与平衡阀200的进油道212连通,向平衡阀200的进油道212供油,油液从第一出油道213流出并进入第一主动油缸310使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油液从第二出油道214流出并进入第二主动油缸410使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移动。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时,平衡阀芯220位于平衡阀体210的中央,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之间的过流面积与第二出油道214之间的过流面积相等,进入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流量和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流量相等,此时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平衡。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距离大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平衡阀芯220向第一出油道213移动,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之间的过流面积减小,进油道212与第二出油道214之间过流面积增大,进入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流量减小,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速度变慢,进入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流量增大,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速度加快,直至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在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的驱动下平衡阀芯220重新回归平衡阀体210的中央。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距离小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时,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平衡阀芯220向第二出油道214移动,进油道212与第一出油道213之间的过流面积增大,进油道212与第二出油道214之间过流面积减小,进入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流量增大,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速度变快,进入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流量减小,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速度变慢,直至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相等,在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的驱动下平衡阀芯220重新回归平衡阀体210的中央。
由以上工作过程可以看出该系统能够在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不平衡时,通过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反馈给平衡阀芯220,平衡阀芯220移动改变第一主动油缸310和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流量,使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和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逐渐趋于相等,使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回归平衡,且该调节过程为该系统自动完成。
进一步地,平衡阀体210中部开设有进油腔211;进油道212与进油腔211连通;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二出油道214沿平衡阀芯220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进油腔211的两侧,且与进油腔211连通;平衡阀芯220具有第一凸起221;第一凸起221位于进油腔211内,且能在进油腔211内移动。
当第一凸起221向第一出油道213移动时,进油腔211与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减小,进油腔211与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增大。
当第一凸起221向第二出油道214移动时,进油腔211与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增大,进油腔211与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减小。
图1中示出了第一凸起221中部具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使第一凸起221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靠近第一出油道213,调节进油腔211与第一出油道213的过流面积;另一部分靠近第二出油道214,调节进油腔211与第二出油道214的过流面积。当然,第一凸起221也可以采用没有凹槽的结构。
进一步地,平衡阀体210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道215和第二回油道216,第一回油道215位于第一出油道213的远离进油腔211的一侧,第二回油道216位于第二出油道214的远离进油腔211的一侧。
平衡阀芯220还具有第二凸起222和第三凸起223;第二凸起222和第三凸起223均与第一凸起221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凸起221的外侧。
当第一凸起221未将进油腔211与第一出油道213或第二出油道214隔断时,第二凸起222分别位于第一出油道213与第一回油道215之间,第三凸起223位于第二出油道214与第二回油道216之间。
当平衡阀芯220向第一出油道213移动至第一凸起221将进油腔211和第一出油道213隔断时,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一回油道215位于第一凸起221和第二凸起222之间,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一回油道215被导通,第一主动油缸310内的油液经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一回油道215回流。
当平衡阀芯220向第二出油道214移动至第一凸起221将进油腔211和第二出油道214隔断时,第二出油道214和第二回油道216位于第一凸起221和第三凸起223之间,第二出油道214和第二回油道216被导通,第二主动油缸410内的油液经第二出油道214和第二回油道216回流。
第一出油道213与第一回油道215连通时,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油液向外流出,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向反方向移动,进入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油液的流量达到最大,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快速移动。在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趋于相同的过程中,第一回油道215与第一出油道213逐渐被隔断,第一出油道213与进油腔211逐渐连通且过流面积逐渐增大,直至平衡阀芯220回归平衡阀体210的中央。
第二出油道214与第二回油道216连通时,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油液向外流出,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向反方向移动,进入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油液的流量达到最大,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快速移动。在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与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趋于相同的过程中,第二回油道216与第二出油道214逐渐被隔断,第二出油道214与进油腔211逐渐连通且过流面积逐渐增大,直至平衡阀芯220回归平衡阀体210的中央。
进一步地,第一动作机构500包括第一拉杆510、第一摇臂520和第一弹性组件530;第一拉杆5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摇臂520的一端和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连接;第一弹性组件530的一端连接于平衡阀芯220的靠近第一出油道213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摇臂520的远离第一拉杆510的一端;第一摇臂520的臂身上设置有第一支点521,第一摇臂520能够绕第一支点521转动。
第一主动油缸310移动过程中,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带动第一拉杆510,进而使第一摇臂520与第一拉杆510连接的一端向靠近第一主动油缸310的方向移动,第一摇臂520绕第一支点521转动,第一摇臂520的远离第一拉杆510的一端带动第一弹性组件530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组件530包括第一弹性件531和第一连接件532;第一连接件532通过第一弹性件531连接于平衡阀芯220的端部;第一摇臂520的远离第一拉杆51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53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摇臂520的两端均开设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槽口522,第一连接件532和第一拉杆510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第一连接件532的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一拉杆510的第一连接凸起分别位于第一摇臂520的两端的第一槽口522,且能在第一槽口522内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动作机构500还包括第一连接盘540和第二弹性件550;第一连接盘540设置于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外部;第一拉杆510的远离第一摇臂520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盘540,且与第一连接盘540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550。
当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工作时,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和第一连接盘540保持不转动,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盘540移动。第二弹性件550起到缓冲作用使第一拉杆510舒缓地移动,使该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进一步地,第二动作机构600的结构与第一动作机构500的结构相同。
第二动作机构600包括第二拉杆610、第二摇臂620和第二弹性组件630;第二拉杆6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摇臂620的一端和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连接;第二弹性组件630的一端连接于平衡阀芯220的靠近第二出油道214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摇臂620的远离第二拉杆610的一端;第二摇臂620的臂身上设置有第二支点621,第二摇臂620能够绕第二支点621转动。
第二主动油缸410移动过程中,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带动第二拉杆610,进而使第二摇臂620与第二拉杆610连接的一端向靠近第二主动油缸410的方向移动,第二摇臂620绕第二支点621转动,第二摇臂620的远离第二拉杆610的一端带动第二弹性组件630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方向移动。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大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时,第一弹性组件530移动距离大于第二弹性组件630移动距离,在第一弹性组件530和第二弹性组件630的作用下平衡阀芯220向靠近第一出油道213的方向滑动。
当安装于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移动距离小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移动时,第一弹性组件530移动距离小于第二弹性组件630移动距离,在第一弹性组件530和第二弹性组件630的作用下平衡阀芯220向靠近第二出油道214的方向滑动
第二弹性组件630包括第三弹性件631和第二连接件632;第二连接件632通过第三弹性件631连接于平衡阀芯220的端部;第二摇臂620的远离第二拉杆6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632连接。
第一弹性件531始终给予平衡阀芯220指向第三弹性件631的压力,第三弹性件631始终给予平衡阀芯220指向第一弹性件531的压力。当第一弹性组件530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二弹性组件630的移动距离,即第一连接件532的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二连接件632的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移动距离,此时第一弹性件531给予平衡阀芯220的压力小于第二弹性件550给予平衡阀芯220的压力,平衡阀芯220向靠近第一油道的方向移动。
当第一弹性组件530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弹性组件630的移动距离,即第一连接件532的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移动距离小于第二连接件632的向远离平衡阀芯220的移动距离,此时第一弹性件531给予平衡阀芯220的压力大于第二弹性件550给予平衡阀芯220的压力,平衡阀芯220向靠近第二油道的方向移动。
第二摇臂620的两端均开设沿长度方向的第二槽口622,第二连接件632和第二拉杆610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起;第二连接件632的第二连接凸起和第二拉杆610的第二连接凸起分别位于第二摇臂620的两端的第二槽口622,且能在第二槽口622内移动。
第二动作机构600还包括第二连接盘640和第四弹性件650;第二连接盘640设置于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的外部;第二拉杆610的远离第二摇臂620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盘640,且与第二连接盘640之间设置第四弹性件650。
当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工作时,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和第二连接盘640保持不转动,当安装于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盘640移动。第四弹性件650起到缓冲作用使第二拉杆610舒缓地移动,使该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主动阀700和主动电磁阀800;油泵100通过主动阀700与平衡阀200的进油道212连接;主动电磁阀800与主动阀700连接,用于向主动阀700提供先导压力,进而控制主动阀700向平衡阀200提供的油液的压力等级。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油压调节阀900;主动电磁阀800通过油压调节阀900与油泵100连接,油压调节阀900将油泵100的出口油压调节后供给至主动电磁阀800。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系统阀001和系统电磁阀002;油泵100向系统阀001供油;油压调节阀900向系统电磁阀002供油;系统电磁阀002为系统阀001提供先导压,用于控制系统阀001的输出油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100)、平衡阀(200)、第一动作机构(500)、第二动作机构(600)、第一主动油缸(310)和第二主动油缸(410);
所述平衡阀(200)包括平衡阀体(210)和平衡阀芯(220);
所述平衡阀体(210)上开设有进油道(212)、第一出油道(213)和第二出油道(214);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油泵(100)连接;所述第一出油道(213)和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进油道(212)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道(213)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连接,所述第二出油道(214)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410)连接;
所述平衡阀芯(220)设置于所述平衡阀体(210)内且能沿所述平衡阀体(210)的轴线滑动;所述平衡阀芯(220)滑动时能够调节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之间以及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之间的过流面积;
所述平衡阀芯(220)靠近所述第一出油道(21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与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连接;所述平衡阀芯(220)靠近所述第二出油道(21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动作机构(600)与安装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410)的轮盘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4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和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所述平衡阀芯(220)向第一出油道(213)移动,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减小,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油缸(410)驱动轮盘移动的距离时,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和所述第二动作机构(600)驱动所述平衡阀芯(220)向第二出油道(214)移动,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阀体(210)中部开设有进油腔(211);
所述进油道(212)与所述进油腔(211)连通;所述第一出油道(213)和所述第二出油道(214)沿所述平衡阀芯(220)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腔(211)的两侧,且与所述进油腔(211)连通;
所述平衡阀芯(220)具有第一凸起(221);所述第一凸起(221)位于所述进油腔(211)内,且能在所述进油腔(211)内移动;
当所述第一凸起(221)向所述第一出油道(213)移动时,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减小,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增大;
当所述第一凸起(221)向所述第二出油道(214)移动时,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间过流面积增大,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间过流面积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阀体(210)还开设有第一回油道(215)和第二回油道(216),所述第一回油道(215)位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的远离所述进油腔(211)的一侧,所述第二回油道(216)位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的远离所述进油腔(211)的一侧;
所述平衡阀芯(220)还具有第二凸起(222)和第三凸起(223);所述第二凸起(222)和所述第三凸起(223)均与所述第一凸起(221)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21)的外侧;
当所述第一凸起(221)未将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隔断时,所述第二凸起(222)位于所述第一出油道(213)与所述第一回油道(215)之间;当所述第一凸起(221)未将所述进油腔(211)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隔断时,所述第三凸起(223)位于所述第二出油道(214)与所述第二回油道(216)之间;
当所述平衡阀芯(220)向所述第一出油道(213)移动至所述第一凸起(221)将所述进油腔(211)和所述第一出油道(213)隔断时,所述第一出油道(213)和所述第一回油道(215)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21)和所述第二凸起(222)之间,所述第一出油道(213)和所述第一回油道(215)被导通,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出油道(213)和所述第一回油道(215)回流;
当所述平衡阀芯(220)向所述第二出油道(214)移动至所述第一凸起(221)将所述进油腔(211)和所述第二出油道(214)隔断时,所述第二出油道(214)和所述第二回油道(216)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21)和所述第三凸起(223)之间,所述第二出油道(214)和所述第二回油道(216)被导通,所述第二主动油缸(410)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二出油道(214)和所述第二回油道(216)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包括第一拉杆(510)、第一摇臂(520)和第一弹性组件(530);
所述第一拉杆(5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摇臂(520)的一端和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平衡阀芯(220)的靠近所述第一出油道(213)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摇臂(520)的远离所述第一拉杆(510)的一端;
所述第一摇臂(520)的臂身上设置有第一支点(521),所述第一摇臂(520)能够绕所述第一支点(52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530)包括第一弹性件(531)和第一连接件(532);
所述第一连接件(532)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531)连接于所述平衡阀芯(220)的端部;
所述第一摇臂(520)的远离所述第一拉杆(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520)的两端均开设沿长度方向的第一槽口(522),所述第一连接件(532)和所述第一拉杆(510)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
所述第一连接件(532)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和所述第一拉杆(510)的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摇臂(520)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槽口(522),且能在所述第一槽口(522)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还包括第一连接盘(540)和第二弹性件(550);
所述第一连接盘(540)设置于安装于所述第一主动油缸(310)的轮盘的外部;
所述第一拉杆(510)的远离所述第一摇臂(52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540),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盘(54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550)。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作机构(60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动作机构(500)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阀(700)和主动电磁阀(800);
所述油泵(100)通过所述主动阀(700)与所述平衡阀(200)的进油道(212)连接;
所述主动电磁阀(800)与所述主动阀(700)连接,用于向所述主动阀(700)提供先导压力,进而控制所述主动阀(700)向所述平衡阀(200)提供的油液的压力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压调节阀(900);
所述主动电磁阀(800)通过所述油压调节阀(900)与所述油泵(100)连接,所述油压调节阀(900)将所述油泵(100)的出口油压调节后供给至所述主动电磁阀(800)。
CN201811121308.6A 2018-09-25 2018-09-25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Active CN108916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308.6A CN108916373B (zh) 2018-09-25 2018-09-25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308.6A CN108916373B (zh) 2018-09-25 2018-09-25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6373A true CN108916373A (zh) 2018-11-30
CN108916373B CN108916373B (zh) 2023-06-02

Family

ID=64410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1308.6A Active CN108916373B (zh) 2018-09-25 2018-09-25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637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30289A (fr) * 1955-08-19 1957-02-04 Commande hydraulique
US4229988A (en) * 1977-10-06 1980-10-28 P.I.V. Antrieb Reimers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ntinuously variable cone pulley belt-drive gearing
JPS57173653A (en) * 1981-04-21 1982-10-26 Okimoto Tamad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4484901A (en) * 1981-02-06 1984-11-27 Alfa Romeo S.P.A. Automatic speed variator for motor vehicles
US4875893A (en) * 1987-09-23 1989-10-24 Fiat Auto S.P.A. Continuous speed variator with expanding pulleys
US5298000A (en) * 1991-08-28 1994-03-29 Remiers Getriebe Ag Infinitely variable cone pulley transmission
US20030153426A1 (en) * 1998-09-14 2003-08-14 Brown Albert W. Dua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328961A (zh) * 2008-07-22 2008-12-24 重庆工学院 双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202301796U (zh) * 2011-09-22 2012-07-04 刘宏伟 一种机械耦合式双金属带传动的无级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30289A (fr) * 1955-08-19 1957-02-04 Commande hydraulique
US4229988A (en) * 1977-10-06 1980-10-28 P.I.V. Antrieb Reimers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ntinuously variable cone pulley belt-drive gearing
US4484901A (en) * 1981-02-06 1984-11-27 Alfa Romeo S.P.A. Automatic speed variator for motor vehicles
JPS57173653A (en) * 1981-04-21 1982-10-26 Okimoto Tamada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4875893A (en) * 1987-09-23 1989-10-24 Fiat Auto S.P.A. Continuous speed variator with expanding pulleys
US5298000A (en) * 1991-08-28 1994-03-29 Remiers Getriebe Ag Infinitely variable cone pulley transmission
US20030153426A1 (en) * 1998-09-14 2003-08-14 Brown Albert W. Dual driv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328961A (zh) * 2008-07-22 2008-12-24 重庆工学院 双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202301796U (zh) * 2011-09-22 2012-07-04 刘宏伟 一种机械耦合式双金属带传动的无级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6373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361B (zh) 电磁阀
US9803637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hydraulic pump control
US4342199A (en) Screw compressor slide valve engine RPM tracking system
CN104454695A (zh)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供应系统
US4518322A (en) Arrangement for regulating a supply flow and for limiting a supply pressure of an adjustable pump
CN104455391A (zh)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供应系统
WO2014095987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a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CN108518370A (zh) 一种抗流量饱和的电磁比例阀
US20190203846A1 (en) High flow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solenoid valv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8916373A (zh) 双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自平衡液压控制系统
CN102562694B (zh) 负荷传感调节式静液压驱动系统
US10704679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CN109538554A (zh) 汽车、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04872A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高流量高压液压螺线管阀
CN107076174B (zh) 负载传感阀装置
JP2016044806A (ja) 油圧供給システムの系統切換機構
US5243820A (en) Hydraulic circuit with compensator valve biased with highest pressure acting on actuators
JPH05280630A (ja) 円錐形プーリ式無段変速機
CN109595321A (zh) 纯电动车辆用无级变速系统
CN104633099A (zh) 比例液压控制阀组及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
CN209195848U (zh) 汽车及其液压系统
CN102536927B (zh) 负荷传感调节式静液压驱动系统
US3151199A (en) Control for supplying air to a blower load
CN101278132A (zh) 液压控制装置
US6397875B2 (en) Pressure regulat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