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5913A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15913A CN108915913A CN201810965892.7A CN201810965892A CN108915913A CN 108915913 A CN108915913 A CN 108915913A CN 201810965892 A CN201810965892 A CN 201810965892A CN 108915913 A CN108915913 A CN 1089159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inlet
- control device
- proof
- valv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08—Safety, indicating, or supervis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55—Arrangements of valves; Multi-way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73—Sensors for intak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在涉水或发动机被水淹没时,导致发动机零部件严重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且防进水阀体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前端;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防进水阀体连接,控制装置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且水量传感器位于防进水阀体的前端;控制装置接收水量传感器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途中通过积水路面时,因司机不知道积水深浅,车辆在通过时,水面有可能会埋过进气道。因发动机在工作情况下,进气道呈真空状态,此时积水会通过进气道进入空气滤清器,先浸透空气滤芯,然后再顺着节气门、进气歧管最终被吸入气缸内,此时,由于驾驶员不知道水流已进入进气道和气缸,仍然继续保持发动机加速状态,即便发动机因火花塞失去点火性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飞轮此时的巨大惯性力的作用,使发动机依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按照发动机“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规律,此时会有某个气缸在进气行程中已经进水,在随后的压缩行程中进排气门随后同时完全关闭,活塞在连杆的推动下,由气缸下止点位置向上止点位置运动。众所周知,气体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液体是不能因压缩而缩小体积的,这种情况下,活塞就失去了继续向上止点移动的空间,但是曲轴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转动,仍然要带动连杆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当活塞顶部阻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就无法上移了,这时候,连杆由于承受不起上下两端同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时,就必然会产生连杆的变形甚至折断,如果此时发动机曲轴转动因活塞顶部的阻力停下来,也就只是造成一个或两个气缸的连杆弯曲,但如果此时发动机曲轴停不下来,接下来的后果就更严重了,由于连杆承受上下两端反作用力超出了连杆变形的极限,连杆就会被顶断,此时由于曲轴还在转动,就会带着断裂后的连杆大头把气缸捣烂、曲轴卡断。
综上,发动机防进水保护装置侧重于汽车涉水时的通过性,一旦发动机进气道被水淹没,在节气门不能快速关闭的情况下,大量的水就会被吸入发动机气缸内(由于驾驶员在发动机熄火前的条件反射和驾驶习惯会加大油门试图快速通过水区,导致此时节气门较大的开度和曲轴的巨大惯性,使发动机仍然保持较高的转速和进气真空度),造成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严重机械性冲击损伤。当发动机熄火后,驾驶员的第一反应就是重新启动发动机(俗称:二次启动),必然会对发动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能够将水流阻拦在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的前部,保证水流无法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内部,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在涉水或发动机被水淹没时,导致发动机零部件严重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且所述防进水阀体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前端;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防进水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且所述水量传感器位于所述防进水阀体的前端;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水量传感器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所述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实际应用时,所述防进水阀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间处设有翻转阀板,所述翻转阀板的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旋弹簧安装有同步联动杆;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伸缩电磁阀,所述同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电磁阀的阀芯接触设置并被所述阀芯阻挡,且所述伸缩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壳体的外壁还设有限位块,所述伸缩电磁阀的所述阀芯回缩后,所述同步联动杆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下由所述伸缩电磁阀位置处运动至所述限位块位置处时,所述翻转阀板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其中,所述水量传感器包括:正极线圈和负极线圈,且所述正极线圈和所述负极线圈间隔错位分布。
具体地,所述正极线圈和所述负极线圈均采用镀镍铜丝。
实际应用时,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置传感器,且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与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防进水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起动机电磁开关、所述曲轴位置传感器和所述节气门电机电源断开。
其中,所述位置传感器采用霍尔式位置传感器,所述同步联动杆上设有磁钢,且所述同步联动杆由所述伸缩电磁阀位置处运动至所述限位块位置处时,所述磁钢与所述霍尔式位置传感器对应,以使所述霍尔式位置传感器产生霍尔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且防进水阀体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前端;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防进水阀体连接,控制装置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且水量传感器位于防进水阀体的前端;控制装置接收水量传感器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时,当水流抵达水量传感器时,水量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水量传感器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从而有效阻止水流进入气缸。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能够将水流阻拦在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的前部,保证水流无法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内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在涉水或发动机被水淹没时,导致发动机零部件严重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水量传感器检测进气道入口区域的水量信息,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控制位于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控制装置同时切断曲轴位置传感器、起动机电磁开关和节气门电机电源;当所述防进水阀体关闭的同时,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并保持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所述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与上述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汽车,使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汽车与上述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水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防进水阀体;2-空气滤清器;3-控制装置;4-水量传感器;11-壳体;12-翻转阀板;13-螺旋弹簧;14-同步联动杆;15-伸缩电磁阀;16-限位块;41-正极线圈;42-负极线圈;5-位置传感器;6-起动机电磁开关;7-曲轴位置传感器;8-节气门电机电源;51-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1,且防进水阀体1位于空气滤清器2的前端;还包括: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与防进水阀体1连接,控制装置3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4,且水量传感器4位于防进水阀体1的前端;控制装置3接收水量传感器4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1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1,且防进水阀体1位于空气滤清器2的前端;还包括: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与防进水阀体1连接,控制装置3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4,且水量传感器4位于防进水阀体1的前端;控制装置3接收水量传感器4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1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由此分析可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时,当水流抵达水量传感器4时,水量传感器4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接收水量传感器4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防进水阀体1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从而有效阻止水流进入气缸。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能够将水流阻拦在发动机空气滤清器2的前部,保证水流无法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内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在涉水或发动机被水淹没时,导致发动机零部件严重损坏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防进水阀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实际应用时,如图2-4所示,上述防进水阀体1可以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中间处设有翻转阀板12,翻转阀板12的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旋弹簧13安装有同步联动杆14;壳体11的外侧设有伸缩电磁阀15,同步联动杆14的另一端与伸缩电磁阀15的阀芯接触设置并被该阀芯阻挡,且伸缩电磁阀15与控制装置3连接;壳体11的外壁还设有限位块16,伸缩电磁阀15的阀芯回缩后,同步联动杆14在螺旋弹簧13的作用下由伸缩电磁阀15位置处运动至限位块16位置处时,翻转阀板12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实际使用时,当水流抵达水量传感器4时,水量传感器4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给伸缩电磁阀15通电,阀芯缩回,同步联动杆14释放,使翻转阀板12由开启位置翻转到关闭位置,关闭腔体通道,阻止水流进入气缸。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中水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如图5所示,上述水量传感器4可以包括:正极线圈41和负极线圈42,且正极线圈41和负极线圈42间隔错位分布。当水流抵达水量传感器4时,由于雨水导电,则正极线圈41和负极线圈42形成短路,因此控制装置3接收短路信号后,能够控制防进水阀体1关闭。
具体地,上述正极线圈41和负极线圈42可以均优选为采用镀镍铜丝。
实际应用时,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还可以包括:安装在壳体11上的位置传感器5,且该位置传感器5与控制装置3连接;同时,控制装置3还与起动机电磁开关6、曲轴位置传感器7和节气门电机电源8连接,控制装置3控制防进水阀体1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同时,切断曲轴位置传感器7、起动机电磁开关6和节气门电机电源8;位置传感器5检测到防进水阀体1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保持起动机电磁开关6、曲轴位置传感器7和节气门电机电源8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使发动机无法启动,并有效阻止驾驶员误操作而二次启动发动机造成损坏,同时发动机故障灯报警。
其中,如图4所示,上述位置传感器5可以采用霍尔式位置传感器,同步联动杆14上设有磁钢51,且同步联动杆14由伸缩电磁阀15位置处运动至限位块16位置处时,磁钢51与霍尔式位置传感器对应,以使霍尔式位置传感器产生霍尔信号并发送给控制装置3。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直到由专业维修人员确定完全排除由于进气道进水潜在的安全隐患后,将同步联动杆14复位,磁钢51由关闭停止位置转动到原始位置,霍尔式位置传感器不产生霍尔电压时,才能由控制装置3接通起动机电磁开关6、曲轴位置传感器7、节气门电机电源8,此时驾驶员才能够再次起动发动机。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水量传感器检测进气道入口区域的水量信息,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步骤S12、控制装置接收检测信号,并控制位于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控制装置同时切断曲轴位置传感器、起动机电磁开关和节气门电机电源;步骤S22、当防进水阀体关闭的同时,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步骤S23、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并保持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汽车,使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一、当汽车涉水时,进气道进水,水流接触到水量传感器,由水量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装置:
1、防进水阀体的伸缩电磁阀动作,翻转阀板同步关闭,使进气道内的水流无法大量进入空气滤清器;
2、伸缩电磁阀动作的同时,断开节气门电机电源、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强制停止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3、由于断开起动机电磁开关,使发动机不能再次起动,即便是整车被水淹没,发动机零部件也不会受到机械冲击损伤;
4、当防进水阀体关闭的同时,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并保持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5、防进水阀体处于关闭状态后,发动机故障报警灯点亮,此时用发动机故障诊断仪读取发动机电脑中存储的故障码会显示为节气门故障和转速信号故障。
二、恢复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的步骤和方法:
1、检测空气滤清器状态,若微量进水可以忽略不计,若大量湿水应给予更换;
2、当发现空气滤芯大面积湿水时,应检查节气门后方是否有水,如果没有水,更换空气滤芯即可;如果发现节气门后方有水,先拆除进气歧管、火花塞进行清理,再用手动工具转动曲轴720°,测量各气缸内活塞最高行程,并进行手动排水和气缸润滑作业;
3、确定以上步骤全部做完后,恢复发动机控制电路:
(1)将防进水阀门恢复正常状态,当阀门位置未恢复前,所有断开的电器、信号传感器都无法工作(因阀门上有一个位置传感器控制着电路);
(2)防进水阀门位置恢复正常后,先读取故障码,再清除故障码;
(3)点动发动机试运行,暂时不要使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4)起动发动机,使其逐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果汽车被浸泡在水中(发动机被淹没,在这种情况下,该气缸防进水系统仍然可以进入保护工作状态,虽不能绝对保证发动机内部不进水,但可以保证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不会受到因进水造成的冲击破坏),出现这种情况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排水、清理和润滑维修作业,确认该作业全部完成后,方可恢复防进水系统的正常状态,并对发动机进行起动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有效解决了汽车因涉水时发动机气缸进水或发动机舱被积水淹没时二次启动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零部件严重损坏和阻止二次启动发动机的技术问题,并且结构合理、可靠,易于实现,保护动作迅速,防护效果突出,安全性能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进气管道前部的防进水阀体,且所述防进水阀体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前端;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防进水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接有水量传感器,且所述水量传感器位于所述防进水阀体的前端;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水量传感器检测的水量信息,并控制所述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进水阀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间处设有翻转阀板,所述翻转阀板的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螺旋弹簧安装有同步联动杆;
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伸缩电磁阀,所述同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电磁阀的阀芯接触设置并被所述阀芯阻挡,且所述伸缩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壳体的外壁还设有限位块,所述伸缩电磁阀的所述阀芯回缩后,所述同步联动杆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作用下由所述伸缩电磁阀位置处运动至所述限位块位置处时,所述翻转阀板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传感器包括:正极线圈和负极线圈,且所述正极线圈和所述负极线圈间隔错位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圈和所述负极线圈均采用镀镍铜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置传感器,且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还与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连接;
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防进水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保持所述起动机电磁开关、所述曲轴位置传感器和所述节气门电机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采用霍尔式位置传感器,所述同步联动杆上设有磁钢,且所述同步联动杆由所述伸缩电磁阀位置处运动至所述限位块位置处时,所述磁钢与所述霍尔式位置传感器对应,以使所述霍尔式位置传感器产生霍尔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
8.一种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水量传感器检测进气道入口区域的水量信息,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控制位于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防进水阀体由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控制装置同时切断曲轴位置传感器、起动机电磁开关和节气门电机电源;
当所述防进水阀体关闭的同时,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信号,并保持起动机电磁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和节气门电机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上述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5892.7A CN108915913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5892.7A CN108915913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15913A true CN108915913A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40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5892.7A Pending CN108915913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1591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3350A (zh) * | 2019-06-25 | 2019-08-27 |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管进水防护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3283A (zh) * | 2010-10-21 | 2011-04-06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汽车发动机进水后启动的控制装置 |
CN102562296A (zh) * | 2010-12-22 | 2012-07-11 | 董文淑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保护装置 |
CN202690276U (zh) * | 2012-08-17 | 2013-01-23 | 侯小迅 | 汽车防逆水装置 |
CN204200323U (zh) * | 2014-09-29 | 2015-03-1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排气尾管防护装置、车辆排气系统和车辆 |
CN106401815A (zh) * | 2015-07-21 | 2017-02-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及用于其的发动机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CN106609714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车的防水进气系统 |
CN208619251U (zh) * | 2018-08-23 | 2019-03-19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汽车 |
-
2018
- 2018-08-23 CN CN201810965892.7A patent/CN1089159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3283A (zh) * | 2010-10-21 | 2011-04-06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汽车发动机进水后启动的控制装置 |
CN102562296A (zh) * | 2010-12-22 | 2012-07-11 | 董文淑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保护装置 |
CN202690276U (zh) * | 2012-08-17 | 2013-01-23 | 侯小迅 | 汽车防逆水装置 |
CN204200323U (zh) * | 2014-09-29 | 2015-03-1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排气尾管防护装置、车辆排气系统和车辆 |
CN106401815A (zh) * | 2015-07-21 | 2017-02-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及用于其的发动机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CN106609714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车的防水进气系统 |
CN208619251U (zh) * | 2018-08-23 | 2019-03-19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汽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73350A (zh) * | 2019-06-25 | 2019-08-27 |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管进水防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619251U (zh)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汽车 | |
CN108915913A (zh) | 汽车发动机防进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 |
CN104718362B (zh) | 发动机起动装置 | |
CN102197220A (zh) | 涡轮机 | |
CN216043956U (zh) | 柴油发电机的排烟冷却装置 | |
CN102003283A (zh) | 一种防止汽车发动机进水后启动的控制装置 | |
CN104704223A (zh) | 用于操作内燃发动机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670576B (zh) | 可变气门装置 | |
CN104145082A (zh) | 内燃机 | |
CN103321739A (zh) | 四冲程直线发动发电机 | |
WO2015050155A1 (ja) | エンジン始動制御装置 | |
JP3597658B2 (ja) | 水上走行船用エンジン | |
CN102278208A (zh) | 小型发动机和包括小型发动机的发动机作业机 | |
CN203067098U (zh) | 发动机强制熄火装置、发动机及汽车 | |
CN107933293A (zh) | 一种进气格栅、系统、汽车和控制方法 | |
CN109595144A (zh) | 一种内燃机自动启停控制的空气压缩机 | |
CN105888856A (zh) | 用于单缸发动机停机定位的控制方法 | |
CN110284964B (zh) | 一种启动电机系统 | |
CN201836061U (zh) | 一种以双缸汽油机为动力的高压水泵 | |
CN105604633B (zh) |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气门节能系统 | |
CN103899465B (zh) | 降低引擎启动扭力的控制方法 | |
CN2811696Y (zh) | 柴油机防飞车电磁阀 | |
JP6589917B2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CN205381381U (zh) | 一种气启动船舶的自动产气、蓄气装置 | |
CN207554190U (zh) | 以二冲程汽油机燃料进行燃烧和润滑的四冲程汽油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Wang Biao Inventor after: Gu Peng Inventor after: Wang Song Inventor after: Lin Tao Inventor after: Hu Y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iao Inventor before: Gu P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ong Inventor before: Lin Tao Inventor before: Hu Yo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